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梅花魂教学设计

第1篇: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一、什么是说课

何谓说课?遍阅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定义,发现虽然表述的形式不同,但所含蕴的意思却没有太大差别,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

说课在展现形式上不同于上课,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说课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它的听众群体是教师、专家及学者。它的目的是给大家清晰明白地展现教学活动的设想,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为面对对象的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呈现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说课稿的撰写流程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对重点环节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通常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师生活动。在时间上,一个发生在课后,一个发生在课前。

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即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

2、有利于对课堂进行微观的聚焦

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他的构思和想法,由于千差万别的课堂走向,未必被听课的老师理解和接受。这种课堂操作者和课堂评论者之间的断层,直接导致了教研实效的低下。而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阐释自己教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将备课的全部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听课教师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助于老师对课堂的整体理解和全面评价。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实效更显著。

同时,对于授课老师而言,将日常教学中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于是隐藏的问题被放大,清晰地暴露。于是在听说课人的帮助下,说课人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备课中的优点、缺点,将可能的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使备课借助这样的活动能够更深入、更细致、更科学。教师能够不断在相对微观的聚焦当中,进行自我修正,这与听课评课等的教研活动相比较更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觉醒与顿悟。

3、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研究

不论什么样的课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课堂,就算完美到极点,那也只是一种毫无悬念的完美。这就是课堂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

但说课就不一样了,针对不可完全预知的学情,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设想和猜想,老师斡旋于其中,像一个将军,排兵布阵,这就使得课堂的走向,有了可能,有了丰富,有了选择,有了悬念,有了生气。这就是个体说课中的多向度。

另外,说课活动,每人一般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需学生的配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加上常常和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说,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评,又使教师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获得认同,收获信心。评课者也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从说课中得到启迪和借鉴。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碰撞,撞出火花,达成共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说课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评课者从中得到比较、鉴别和借鉴,得到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从而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获得了多向度的认识。

三、如何说课

本次海淀区的说课比赛,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赛选手,首要的是认真学习这个标准,并且按照标准的指示规范自己的说课。但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但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掌声,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一)教材定位要准确

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载体,对教材了解和把握的高度和深度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把握好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具体要为大家讲清楚自己所说课的题目、文章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单元训练重点,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或语言特点。让听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接着还应该交待清楚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的实际,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己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选择的教学方法等。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清楚,表述要准确,确定重点和难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重点是怎样解决的,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在整体介绍教材的时候,除“教材简介”“学情分析”一般处于第一、二位置以外,其余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位置或增减,表述时可以用“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这样的理性语言严格区分清楚,也可以用适当的过渡语把这所有要说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但这仅仅是初步的要求。

我们对于教材的解读,除了依据教材教参,是否可以与时俱进,适当结合文本学、语言美学等文艺理论著作中的解读方法。不仅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关注诸如体裁、结构、叙述视角、作者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等相关要素。比如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盖老师关注到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很好。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独特的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三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除了对教材的进行准确定位之外,基于这个定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并不是作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另外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定。

当过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听音,锣鼓听经。讲课要思路清晰,说课同样需要将那些妙不可言的设计言出来。像《梅花魂》的目标,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二)教学流程要简明

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成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2篇: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阅读 有效性

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有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并且使之能持续发展。那么怎样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单位时间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一谈。

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深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解读文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及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及策略。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呢?

1.疑难处。老师在解读课文后,要思考,我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这篇课文中,学生不懂、不理解的会是哪些词句?哪些问题是学生最需要老师引导、帮助的?开课后,老师直奔重难点,这样既不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如《梅花魂》一课中:“魂”指什么?“梅花魂”又指什么?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外祖父的行为、语言、所发生的几件事来懂得其内涵,并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

2.兴趣处。若文章中出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或描写,那么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若整个教学,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比如,在《囚蚁》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为什么要把作者养蚂蚁说成是“囚蚁”、怎样囚蚁特别感兴趣,抓住学生这感兴趣的问题与文本对话,教学效果也就得到真正实现。

二.注重教学规律,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1.阅读教学注重整体性原则。

课标提出“整体把握”,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这样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在课文中,抓住那牵一发动全身的“点”“线”“面”……关键的词语、句子、过渡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三峡游》,教学时紧紧抓住“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展开,在品词品句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随着游览过程而增加。

2.教学环节简洁自然,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学生已知的,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有困难的,教师组织大家互相帮一帮;难度更大点,借助其他力量,如查阅工具书,上网找资料,向专业人士或有识之士请教……如在学习《海的颜色》,第一个环节读大量描写海的词语,要求结合这些词语想象画面,用这些词语描写大海;第二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三个环节完成“表格练习”;第四个环节是交流“批注”感情朗读;第五个环节完成课堂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闪现亮点。

每堂课只有四十分钟,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重难点,这才称得上有效教学。因而整个教学设计必须为解决重难点服务,若无帮助的,即使形式再好,再有特色都不需采纳;反之,只要能突破重难点的,即使再笨拙,也是有效的,只要教师走实“感知”——“感悟”——“感情”每一步。如在《用目光倾听》一课中,对于“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对本句话字面的意思进行理解,接着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如生病时,妈妈的目光好像在倾诉什么;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目光好像在述说什么;与同学解除误会时,同学的目光又仿佛在告诉我什么……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彻底品悟到,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你们现在所说的情况,往往可以用语言说上两句。然而有些时候真的无法说话,目光又起着怎样的交流作用啊?让我们一起走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出示相片,让学生们观察想象,“你们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学生在这样感知、感悟后,情感生成水到渠成,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

4.当堂作业,因材巧练。

“光说而不练假把式。”当堂作业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作业的设计,科学设计,因材巧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要做到因材巧练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除了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用好教材及教参外,还要参考《课堂作业本》等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自己设计一定的练习,让练习促进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的读悟也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夯实基础。同时,在自主作业设计时要增强作业的典型性,精心选择足够类型、形式多样和适当数量的题目,让学生练一题而通一类,“不要学生做废题”;增强作业的多样性、趣味性,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背一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作业的自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作业的量、难度和形式方面给予不同安排,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开放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迁移性的练笔(续写、扩写、改写)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拓展性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针对性的操作设计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开放性的综合性学习为语言实践搭建舞台……学生兴趣盎然地上课,游刃有余地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认真面批后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练得扎实有效,课堂也就有效起来。

三.创设体验,善于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己亥杂诗》中,学生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是很理解,于是,就创设了“我会怎么劝君王?劝大臣?劝将士?劝人民?”这样来生成情感。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对文本的感悟,在入境的同时真正地入情了,陶醉于作品美好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与作者同悲同喜,受到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实现了心灵的交融。

四.抓实语言文字训练,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学法指导,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品味时,需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做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式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阶段都不能忽视这个根本任务。”课文中呈现的大量语言材料,是极其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如《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耍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样的语句可以领会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不胜枚举,我们要用敏锐的眼睛、敏感的心灵去发觉,一定能找到更多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注重当堂动笔写话,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如学习《匆匆》,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后,也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日子是怎样流逝的。从而领悟表达方法,学会表达。

第3篇: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意外;欣赏包容;化解妙招;收获美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93-03

《坐井观天》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表演对话。看得出来,老师在教具上下了不少功夫――精心制作的小鸟和青蛙的头饰戴在表演的学生头上。表演完后,老师转头问:“同学们,这两位同学表演得好不好?”出乎意料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好!”

《纪昌学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用一根长头发,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练习把小东西看大。”答案是正确的,可是有个声音小小地响起来:“不可能啊,头发怎么能绑住虱子?那得怎么绑?”

一节外地优秀教师的口语交际观摩课――《小小推销员》中,老师让学生发挥各自的口语能力推销自己的货物。其中有一个学生拿了一个福娃进行推销,说的不错,在场的师生都给予了掌声。不料旁边的另一位“推销员”提出意见:“老师,她刚才说错了吧,那个福娃可能名叫迎迎。”老师被难住了,很快将“迎迎”还是“妮妮”的问题一带而过。

……

你看,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是“一切皆有可能”。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令老师措手不及。我戏称这是:抛砖引来了“石头”。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的一念之间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或许被石头砸了头,也或许石头会变玉石。

一、欣赏包容待意外

听特级教师的课,我们常常会醉心于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演绎,折服于他们润物无声的精妙的教学艺术,但我更佩服的是他们高超的教学机智。回想我们有些老师的做法,上课叫“讲课”。大多数老师事先已经设定好模式,担心被学生打乱教学步骤,(尤其是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学生稍有“出轨”,不是被“一棒子打死”,就是碰到老师“高挂免战牌”,置之不理。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损害和影响,也使师生情感产生了隔阂,更给的课堂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实,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欣赏包容的情怀。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样性,并把学习方式的培养以及通过学习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改变意味着教材是教学使用的材料,是引起某种关系理解、智慧活动的辅材料”。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和求异思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而非“意外”或“另类”,并且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拥有欣赏和包容的情怀,才能直面课堂意外,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

二、修炼妙招化“意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妙招变“废”为宝呢?

1.胸有成竹精备课

老师是一堂课的导演,备课就相当于写剧本,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课改后,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传授,讲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书”也不再是单纯的教科书。新课程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备课除了从深度、广度上钻研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事先的估计。比如对可能引发争执的内容设计好下台的台词,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作出预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2.细致耐心待花开

曹敏华在《迟延评价惊喜无限》中说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怪论”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的否定。这种教学中的尴尬,常常会扑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采用迟延评价,就会避免尴尬。

在《将相和》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品读睿智勇敢的蔺相如如何在“渑池相会”时威胁仗势欺人的秦王。刘祥举手要求说话,在我的示意下他涨红脸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秦王不可能受蔺相如威胁!资料上说秦王身高将近两米,身材应该很是高大魁梧,蔺相如从力气上就比不过他!”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之余,都把目光投向了我。看看刘祥既不安又坚持的神情,我不禁笑了:“刘祥,能告诉老师你从哪里知道秦王身高的?”他一脸的理直气壮:“我看我姐的历史书了!”“哦!好。老师在备课时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调查就定论。老师交给你个任务吧,请你课后把有关秦王身高的资料查到,拿到学校来,好吗?”他很兴奋地点点头。处理好后教学继续进行。回家后我就刘祥所说的问题在网上查了资料,并没有相关信息。第二天的语文课,我刚刚踏进教室,刘祥就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我记错了。”我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并在班里肯定了刘祥勇于质疑的的精神。

教育是一种等待,花开是需要时间的。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作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华明《锁定”错误”放大生成》中提到:在”非预设生成”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对教学有意义,哪怕是错误的生成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3.将计就计化窘境

有时,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会给教师带来一些窘境,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并以妙语相应。

领导听课,我所讲授的课文《唯一的听众》效果还不错。同学们明显对“我”因为“唯一的听众”而发生的变化惊叹、感慨。意外发生在我打算布置的作业上:“同学们,在你们的人生当中,一定也有人曾经鼓励过你、肯定过你、帮助过你、表扬过你,对吗?”“对……”有气无力地回答。咦?这是什么状况?“难道没有人表扬过你们?”短暂的沉默后,有人小小声说:“没有。”难道是故意捣乱吗?短暂的思索后,我接着引导说:“我觉得不可能!再仔细想想!”“就是没有!”语气似乎反而坚定了些。“不是啊!这节课上老师就表扬、鼓励了许多人!”话音落后有人做恍然大悟状,有人直接说:“嗯,就是啊!”本打算继续引导孩子们回想时,刘晨诺却小声说:“你没有表扬我!”我听到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在课堂直面了他的问题:“晨诺,其实老师一直在关注你,但是你一直不给老师表扬你的机会啊!”本来低着头的他一下子坐直了,直视我的眼睛。我笑了:“仔细想想,你一节课举过一次手吗?”他脸红了,迅速将头又低下去了。这个孩子的情况我有所了解,父母离异导致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兼任班主任的我早就发现他不愿别人关注自己,想打破这种僵局却不得其门而入。我感觉这次就是一个机会,于是拍拍他的肩膀:“老师特别想听到你发言,给我个机会,做你的听众,给我个机会,表扬你,可以吗?”他点点头。这是个说话挺讲信用的孩子,以后的语文课堂,我常常见到他静静举起的右手,很是高兴。

一节公开课算什么?有什么比走进孩子的心灵更有成就感的呢?

4.顺水推舟启思维

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教师若能不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则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讲授五年级语文《梅花魂》中“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一段文字时,我班郑阳博举起了质疑的手:“老师,是不是作者写错了?梅花应该用动植物的‘它’,而不是‘她’吧?”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又看了看班里其他的孩子,问:“写错了吗?”班里的意见立刻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我轻轻引导:“梅花在课文中象征了什么?”这下倒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祖国!”我又接着问:“我们一般把祖国称为什么?”“母亲!”“是啊!男同学呀别有意见,因为祖国和母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谁来说说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我又笑着说:“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写花儿很漂亮,就说花儿美得像――”“漂亮的少女!小姑娘!”“同样的,我们说姑娘美得像――”“花儿一样!”“是啊!我可不可以说咱们的小伙子郑阳博像花儿一样?”教室里顿时一片笑声。笑声中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这样将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讨论,既能让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情感沟通,又能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如果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则可留在课后解决,从而保证正常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5.知错改错巧导学

人孰能无错,如果课堂上一旦出现失误,教师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手忙脚乱。对于个别失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改错,而是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误,引出一点教训,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记忆。

生字教学中,我在黑板上书写了“濒”字,强调发音“pn”。学生们一愣,随即有人叫道:“老师,那个字读‘bn’!”因为“濒临”这个词语是考试的“宠儿”,我记得自己还特意留心了一下。真的错了吗?已经有反应快的孩子将字典、语文书送到我的眼前。真是羞愧啊!但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认真“考证”了之后,微笑致歉:“真是不好意思,偏偏记住了错的!多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请大家帮老师再加深一下印象,我们一起来齐读三遍,好吗?”事后,我将“濒临”一词与注音工整地书写了20遍,交给班长阅。看到班长认真打上的对勾,我满心都是高兴,因为我的大多数孩子们从那次起也养成了自觉改错的习惯――数目20遍。

身正为范,知错、认错、改错,才是好老师。

6.风趣幽默调氛围

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调节情绪,而且可以作为教育的武器,于“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

记得听《坐井观天》一课时,年轻的男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似乎完全忘记了教室后面一大群听课的老师。时不时便捧腹大笑。以至于老师组织读课文时课堂秩序稍稍失控,好几个学生粗声粗气的吼道:“……小鸟说‘我从天上来。’……”这时,老师幽默说道:“嗯!我看不光有可爱的小鸟,森林里老虎、狮子也跑来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轻松愉悦的笑声,孩子们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运用了教学机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化解,整堂课充满了精彩和生气,还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7.承认不足诚感人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资讯便捷,我们的学生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将会面临更多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对于来自学生的诸多问题,教师不懂装懂、胡编滥造、白眼对待都不如实事求是;搪塞躲闪,廉价表扬远不及以诚感人。

记得在《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感悟诗意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中“苍苔”一词,我是这样说的:“‘苍苔’就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我们班上一个名叫王辉的学生却马上大声质疑:“老师,你说的不对!苍苔不是青苔,苍苔颜色发黄,而青苔应该是绿色的。”我愣了一下,说实话,在备课时我并没有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面对突况,班上的学生都轻轻地笑了。我知道他们想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个平时调皮捣蛋、现在又给老师难堪的家伙。我迅速思考了一下,表扬了王辉:“真好!王辉学习不光带了耳朵,而且带了思考的心。希望大家学习他!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允许我查查资料再回答,好吗?”后来经查证,知道了苍苔是指一种绿色苔藓植物,也叫青苔。“苍,草色也。《说文》”“苍,青也。《广雅》。”

诚恳真实的回答以及积极行动的补救工作照样使我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

三、旁逸斜出生美丽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要勇敢直面教学中的意外,不拘泥于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可以意识到教学中意外出现的“石头”,不是坏事,而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宝贵的“玉石”,从而收获课堂旁逸斜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