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关键词:解读;鲁迅;《从百草园三味书屋

下面是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些看法见解。

一、叙述的角度:儿时的“我”

成年的鲁迅回忆起儿时充满了趣味,如果以成年后的“我”为叙述角度,那乐趣便被大打折扣,总会带着成人的口吻和态度,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而叙述者选用童年的鲁迅,便一下子把读者也带进了儿时的趣园。这对于本文的主旨即童年趣味的表达是有益的,也符合作者本意,如: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些语言读来都是亲切而真实的,且充满了童趣,尤其是从儿童的角度看为何送“我”去书塾这件事,带着充满童真童趣的猜想,让人读着不觉便笑出声,而且能引发读者对于自己儿时记忆的共鸣。但文中还隐含着成年鲁迅的深邃的洞察,这便是更内涵的思想的外露。

二、结构特点:清晰明了

百草园——三味书屋

从文章题目也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在作者的眼里乐园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

“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或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结构的清晰还来源于话题的直接进入,干脆利落地倒出百草园及三味书屋带给“我”的乐趣,也是作者成年之后久久不能忘却此种乐趣的见证。

三、语言

(一)直接、间接的关键词句体现内涵

1.直接表现内涵的关键词:乐园

孙绍振先生在《如是解读作品》中说道,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字,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这一切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非常具体、非常灵活的语言中。对语义深入的分析,揭示出同样的语词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义范畴,一方面是科学的、工具的语言,讲究的是语义的准确和规范;另外一方面是文学语言、文本中的语言,语义往往是超越词典规范,带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的、临时的感彩。

按原生语义,“乐园”令人想到美好的天堂,至少是风景极其精彩的地方,而如果是一个荒废的院子,“只有一些野草”把它当作“乐园”,可能要给人以用词不当的感觉。但是,鲁迅在开头第一段,却强调说,百草园“不过只有一些野草,但那里却是我的乐园”。这里对“乐园”的特殊理解和运用,正透露了一个孩子的童心,离开了孩子天真的心灵是不能得到解释的。这里的乐园,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和字典里的含义有关,肯定是一种美好的场所,但同时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让读者进入童年回忆的境界,和读者分享美好的童趣。

鲁迅在文中说“百草园”有“无限的趣味”,这个“趣味”和“无限”也是关键词。无限的趣味让人想到的一定是十分奇特的、罕见的、美好的事物,但是,鲁迅明明说,这里只是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天子,可以想象,成年人肯定觉得没有什么趣味,觉得这一切有趣的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样的心灵特点呢?要说蟋蟀弹琴,油蛉低唱有趣,倒还可以理解,但是,鲁迅又说:“翻开砖来,有时会遇到蜈蚣,还有斑蝥”,这一切,都是有“无限趣味”的证据。在成年人心目中,蜈蚣是毒虫,斑蝥的俗名叫做放屁虫,和乐园、趣味不但没有关系,而且是很煞风景的,而鲁迅却特别强调他放屁的细节:“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里喷出一阵烟雾”,这算什么“趣味”呢?还要说“无限”!是不是应该改成“虽然有点可怕,但是在我当年看来,还是挺好玩,挺有趣味的”?这样改,从字典语义来说,好像是用词更恰当了,但是从深层的语义来说,却是大煞风景了。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孩子气的天真、好奇和顽皮了。

2.间接表现内涵的关键词句

鲁迅文中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那么久远前的回忆,至今不忘,而且叙说的详尽,百草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声在鲁迅都是那么难忘,可见对儿时逝去的趣味念念不忘。

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还”的运用,感受到鲁迅对于儿时趣味描述时的欣喜,那种孩子天真、快乐的展现,都会给人以感染,让读者同作者一同陷入充满无限童趣的回忆中。

有人把鲁迅此文的主题定为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可是我从字里行间并未感觉到那种不满与批评,如“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可见鲁迅对于老师或是当时的教育体制并不是厌烦、讨厌的,如果鲁迅不说此话,我们不好判断,但是恰是有了这句话,才体现了他的态度与情感。

又如:“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

这些都是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发生的事情,我们所看到的是鲁迅对此情景的一种享受,饱含趣味的地方,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天真、顽皮、可爱。也许能感觉到有对于老师的调侃,但这种调侃并不是恶意的,而是属于鲁迅的一种宽容,影射着当时老师教育方法的不理想。但却能感觉到在老师陶醉时的那种可爱。所以,我觉得透过这些文字更多的是感受到的儿时的无限趣味,相反,我倒是觉得有与成年后的无趣相衬的意味。鲁迅为什么会有对儿时趣味印象如此深刻的描述,这倒是引我深思的地方。

(二)语言的幽默、诙谐

鲁迅的幽默是要透过表面到本质去理解的,而鲁迅的讽喻就恰恰藏在幽默中的。如:“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我觉得这也是无意中用儿时故事中的美女蛇的可怕来衬托成年后鲁迅所认识的世界中的凶险、可怕,虽然没有美女蛇、赤练蛇,也没有美女蛇、赤练蛇喊他的名字,但却有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这些人比蛇更可怕,这时做人却是险。

鲁迅对长妈妈也幽了一默,如“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长妈妈讲的这个故事不科学,是迷信的,但是长妈妈却说得十分自信、虔诚。这在成年的鲁迅看来虽然可笑,但不可恶,相反有点好玩,甚至可爱,但在儿时的我却是信以为真的,鲁迅用幽默的方式来调侃长妈妈,我觉得这也是童趣所在。

也许我的这些见解有所偏差,但却是我透过文字所领悟到的。从阐释学的角度来说,读者的能力、阅历不同,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尽相同的。但这是我目前真实的解读。

参考文献:

第2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一、基于教材,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朝花夕拾》,在熟读该书之后,再反复阅读课文,并且完成自己的读后感。课前,教师应当仔细检查学生的读后感,并以此作为评估学生的出发点,从而为学生拟定课堂教学目标。课中,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x后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在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正式教学前知道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是作者获得乐趣的地方。

在课前探讨读后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情节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以教材为出发点,提高学生探索课文的兴趣。此外,教师将读后感中几种不同的看法列举出来:(1)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趣的,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作者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和厌恶之情,并批判了封建私塾的陈腐;(2)三味书屋也是作者热爱的乐土,是作者探索知识、了解世界的地方,作者写出了私塾干净、整洁的环境,并表示了对往事的无限追忆;然后再由教师指引学生以各自看法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课文主旨。

二、基于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探讨读后感后,学生对于课文都有了各自的看法,这时,教师的引导极为关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疑惑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这样预设问题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能饶有兴致的认真阅读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讨论过后,教师应将学生的不同体验进行对比并总结学生的意见:

(1)认为三味书屋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地方,其理由是:作者请教先生问题时,先生不乐于回答;教学过程中只读经书,先生迂腐,课程无趣;私塾里设有很多规则,比如迟到要被戒尺惩罚,打人要被罚跪等;师生之间没有课外交流,关系不密切;读的经书语句生涩,难以理解,学生经常溜到院子里玩。从这些描述中看出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学生被过度束缚,课堂学习气氛压抑,不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间接表示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2)认为私塾也是一个充满甜美回忆的地方,其理由是:三味书屋很干净,是一个庄严的地方;先生对待学生是温和的,有一把戒尺,但是不经常用,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过很多书,知识渊博,先生也是一个懂得礼数的人,学生拜礼时,先生会和蔼的答礼;作者为自己在课堂上画的画而骄傲,并为卖掉画而感到遗憾。这些细节的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孩童时期无比怀念的感情。

在这次讨论中,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快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画面,能够进一步对文章主题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这种体验十分真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基于探究,启发学生思维方式

教师应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帮助学生把握散文中渗透的情感,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学生探索的结果,教师当适时鼓励,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自我。此外,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不高,个体间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见解来开拓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探讨过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鉴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对作者社会背景和生存状态的了解十分必要。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鲁迅辗转各地,见证了军阀的凶残统治,对世事感到厌恶,回忆起美好的往事时,心中多了一丝安慰。

关于三味书屋,私塾是旧时传播文化的教学场所,多年后,作者在书屋发生过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三味书屋在作者心中,早已超越其现实意义。而百草园有奇特的动物、昆虫和植物,让孩童时期的作者就感受到大自然无限的趣味,是作者自由的港湾;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描写的是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与眼前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4、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第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那天,我们去了鲁迅故居——绍兴城。

之前对绍兴城早有所了解,所以在去的路上有一丝丝按耐不住的兴奋。到了后,让我感觉仿佛来到了一个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著名小吃臭豆腐的味道飘散在空中,与桂花糕的十万飘香毫不逊色。走进去,我们最先参观的是鲁迅的家。鲁迅的家很大,要是不跟着导游走,估计就得迷路了。院子里飘散着阵阵的花香。鲁迅的家仿佛也像一个文人的聚集之地,华美而不失清秀。

接着就是要去参观鲁迅的学院了,也就是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所有的学生必须都得自带学习用品,当然也包括书桌。据说鲁迅上学的时候,家里花了不小的一笔钱去给鲁迅做了一件红木书桌。“这就是我们大文豪鲁迅在桌上刻的早字!”导游姐姐和我们介绍道。三味书屋也就这样了。最令我期待的地方其实还没有到达——那就是鲁迅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园。

可是却让我失望了,百草园并没有鲁迅先生描述的那样那么的有趣。许多游人在那里照相,仿佛百草园也没有了往日的彩色外衣,现在只是一个旅游景点了。但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写作水平,能把不美的东西写得不平凡。

啊!鲁迅先生!感谢您,带领着新中华!

第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含蓄而深刻的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一、词句对比,解文辞之“趣”

文本中的各个语言要素,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可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同样重视它们,并仔细地体会它们的特殊寓意,这样才能够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作者蕴藏在文本深处的情感,更好地和文本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冰心诗三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词句对比的过程中感受到文辞之趣味。首先可以让学生将同一文本中的词句拿出来进行对比,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本的内在意蕴。如在阅读《成功的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比文本中的词句,然后尝试找出究竟是哪一个词语突出了“花”的“成功”,而后还可以让学生将“现时的明艳、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等词拿来作比较,体会它们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寓意,彼此之间又有什么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文本中的词句拿来和其他的文本进行对比,如将冰心《繁星・四八》的诗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和《成功的花》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歌的主角分别是什么,作者在描述“草”和“花”的时候,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成功的花》体现了对人生的探索,只有不断努力,不怕牺牲,才能最终获取胜利;而《繁星・四八》的诗句则歌颂了平凡的生命,认为弱者也要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两首诗歌虽然写的都是花草,但是在内在寓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文本的趣味并非单一的,而是丰富而立体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凡的词句中感受到文本的独特韵味,体会到凝聚其中的情味。

二、关注对话,悟人物之“趣”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关注文本的对话描写也能够从中读出趣味。文本中的一些对话虽然看似简单,只是对眼前之事的询问,但是实际上却有着某些暗含的意味。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关注对话之趣,将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

例如在学习《三颗枸杞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从中品味出特殊的韵味,更好地感受人物性格。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跳读的方法来阅读,专门阅读“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先画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词句,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理解这两段对话的含义。如有学生提出问题:“三叔为什么会说‘谁又不是这样呢’?”“‘我’呆呆地站了一会儿,然后突然感到很乏味,这又是为什么呢?”“‘野豆角花,谁不认识!’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号,这是为什么?”“‘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三叔说这段话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并体会主人公的形象。在分析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实际上三叔的话虽然简单,但是暗含深意。三叔虽然曾经有过远大的理想,但是却不能坚持,所以一事无成,三叔不想让自己的悲剧在“我”的身上重演,所以才会对“我”说了这段话,目的是要引起“我”的注意,得到感悟。

挖掘隐藏在文本对话中的细腻之处,这能够让学生观察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这能够让学生更为立体地关注人物的特点,品读出更为完整的人物形象。

三、剖析矛盾,审主旨之“趣”

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除了要另辟蹊径,读出个性以外,还要联系文本,进行价值观等方面的领悟这样才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其中,阅读者可能会读出一些彼此矛盾之处,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住这些矛盾点,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更好地探究文章的真意。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学生对于文本中的很多内容都感到困惑,认为文本中存在彼此矛盾的地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进行分析,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探查文本主旨学生主要感到困惑的是不知道作者为何要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这两个地方似乎并没有什么共同点,这让学生感到不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困惑,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进行详细分析,分别找出它们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发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代表两种不同的世界:“百草园”代表的是自由快乐的天堂世界,而“三味书屋”则代表古板和枯燥无味。经过分析之后,学生认识到作者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比,将自由的生活和枯燥陈腐的生活进行对比,用来表达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体现儿童天真欢乐的心理。抓住了矛盾点来进行分析,能让学生在互动释疑中得到扩展延伸,提高他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

第7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早上8点15分,大巴准时来到我们小区大门口,到达绍兴已是中午时分,在一家名为“小江南”的饭店用午餐。江南菜恰如江南的景致,清鲜秀雅、玲珑靓丽、其味清鲜、咸中稍甜、注重本味,很适合上海人的口味。

融入诸多文化元素的柯岩风景区

午餐后,我们先去地处绍兴城西的“绝胜之地”柯岩风景区,车行35分钟左右便到。这是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旅游区,景点采用联票制,票价115元(包括船票),由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构成,游览面积6.8平方千米,游览一般需要3小时。这里,千年越文化光华闪耀,彰显绍兴特色的石文化、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魅力四射,是公认的“山清水秀之城、名人荟萃之地”。

景区大门不远,就可以看见天下第一石――柯岩云骨。柯岩云骨耸立在水中,上大下小,犹如一支巨大无比的冰激凌,也像奥运会火炬。柯岩云骨又名“炉柱晴烟”,炉柱即云骨,为隋唐以来采石遗迹,高三十米,底宽六米,最薄处不足一米,远观如一柱烟蔼,袅袅升空,故名“炉柱晴烟”。在柯岩云骨旁的湖面,可以看见湖中有一大片的金鲤鱼在游动。它们似乎在比美,身上的金鳞一闪一闪的,令人眼花缭乱,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又上下游动,时而躲到水底下。我从边上的小卖部里买来了些鱼食扔进湖中,它们聚在一起抢着吃鱼食。

大家漫步在景区小路,看看景,拍拍照,行走了约25分钟,然后乘船游览鉴湖景区。船在湖中悠悠向前,我在船上思古念今,从大禹治水到吴越争霸,从秋瑾就义到怀乡……鉴湖自古多名士,绍兴人杰地也灵。半小时后,船靠鲁镇码头。鲁镇乃鲁迅笔下虚构之物,照搬此地成为一景,景点繁多,计有古戏台、土谷祠、当铺、鲁府以及各业商铺组成。鲁镇以水河布局,以石桥彼此相连,有乌篷船航行河道,一幅古镇的架势。行于镇街,商铺林立,游客摩肩接踵,偶有鲁迅笔下人物粉末登场,与游客拍照留念,也有游客追逐书中人物只为留影。鲁讯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鲁四老爷及官兵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特别是那个阿Q真是像极了,而且说话也有个性的。利用八百里秀美湖光山色精心打造的鉴湖景区,展现了绍兴母亲湖“昔日”的风采,凸现了绍兴特有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的丰富内涵。游客可坐画舫、乌篷船,泛舟鉴湖;还可以漫步白玉长堤,欣赏美景秀色;也可到“葫芦醉岛”上,品酒听曲。快要走出鲁镇前,看到一碑上刻有“镜湖”二字,为乾隆御笔,听导游介绍得知,鉴湖在鲁镇前的一隅被称镜湖,湖本一湖,湖水相连,叫法不同罢了。

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值得回味

第二天上午从宾馆出发,我们的大巴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就到达了鲁迅故里。天下着绵绵细雨,雨后的空气更加清新,由于蒙蒙细雨,把这个江南名城点缀得更添几分神秘的美感,像浓墨重彩的水墨画。

漫步在青石板路,窄窄的小巷,游人如织。我们的团队与其他团队已混为一体,浩浩荡荡在前行,行动难免有些迟缓,不过这样可以慢慢地欣赏,认真地品读鲁迅故里。漫步在以鲁迅名字命名的旧街上,绍兴黄酒香和臭豆腐的特有味道淡淡飘来,沿路有酒铺、茶铺、保健补药铺、土特产铺以及小吃铺等,粉墙黛瓦,花格木窗,还有石拱桥,乌蓬船。

走进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听当地导游介绍,这里是鲁迅家族的故居,是鲁迅儿时生活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主要建筑保存尚好,现室内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当年原物。

从鲁迅故居绕到后面,便是百草园了。百草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导游告诉我们,鲁迅先生小时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

看了百草园,不能不看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我一边参观一边在自问,为什么称为“三味书屋”呢?

100多年来,众说纷纭。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里,并没有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而且,各种版本《鲁迅全集》注解里对此的解释也不一样。因此,即使读了这篇散文,一般读者也难解“三味”的真正含义。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应该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当官不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醇厚的滋味。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

第8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1)定义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

(2)作用

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解释说明;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举例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全文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同时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1)理清文章脉络,概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先写百草园,然后三味书屋,两者形成对照。

(2)理解《诗两首》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之美

3、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1)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写作。

(2)详略得当的使用和好处

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文章更具层次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5、体会文章中借事说理的写法

借事说理的好处是能让人更直观地通过事例来明白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所借的事例,还起着与该事例结果对比的作用。

6、体会文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等)形象,作一简要分析

7、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简易的文言文

8、作文

(1)日记作文:讲述自己的烦恼

(2)话题作文:回首成长的烦恼

(3)书信作文:为朋友化解烦恼9、知识积累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 ① 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 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 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iū咻 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 懒惰du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P.43注释 ① 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作家

1.线索 ——(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三、丑小鸭 童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讪shàn笑 吐绶shòu鸡 沼zhǎo泽 木屐jī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2)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本文是由叶君健翻译的。四、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五、伤仲永 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 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第9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