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安全教育

第1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事故频发倒逼高校重视安全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需要 从以往高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一方面容易成为伤害案件中的被侵主体――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伤害案件中的施害主体――施害者。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要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必须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入手。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会对平安校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高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校园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校园和谐稳定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大学校园从封闭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校园与社会融合进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得高校中人员结构变的更为复杂,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缺乏安全责任,缺少安全知识,无安全防范意识,不具备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实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当前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普遍形成了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反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安全教育的盲区

在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盲区。

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安全重于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政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强化,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仍旧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二是上级进行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检查过后,就万事大吉;三是发生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时就急抓,事情过后就放松不管。这现象在很多校园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留驻于表面、留驻于形式。

第2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一)作为学生军事训练的一个科目

每年的学生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穿插学生的安全技能训练的做法同样是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一种学生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安全技能训练的科目主要是紧急集合疏散、灭火器的使用以及消防逃生演练等。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对学生掌握安全设施设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面临危险逃生自救的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居住的地方不同于校园,主要以平房为主,相比较楼房而言,紧急集合疏散、消防逃生演练等较为简单,另外,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的心理、生活状态都不同于校园内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面对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意识有所差别,所以如何在平常状态下,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危机,以最终达到自救目的,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作为全校选修课中的一个课程

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落实相应的学分,有统编规划的教材,应该是《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中安全教育要实现“三进”的初衷。但是现实上,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是比较困难的,但就从师资队伍这个方面就比较难解决,更不用说同其它课程争夺学分的问题了。目前,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形式,开设安全教育公选课,由职能部门的干部作为授课教师,从网络上、从书店里找一些参考资料,制作成教案,将知识传授给选课的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此种安全教育的方式,虽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不断为学生补充新的安全知识,但是覆盖面有限。在此种方式下,如何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同样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作为信息宣传提示的一个内容

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以标语的形式通过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网络等进行广而告之,是各高校阶段性宣教安全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不能全员覆盖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是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传递的安全知识不全面、系统、深入,对教育的组织者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实施,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自身,熟视无睹是对此种方式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如何使得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全面、系统、深入、主动,同样又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实践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以“学生受益”为目标,同时又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将全面、系统、深入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组织者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北京农学院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安全稳定教育的新模式,搭建安全知识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面、系统、深入并时时、处处、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

(一)强大平台功能,实现教育便捷实施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是学生在线学习安全知识的互联网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字、视频、语音、PPT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后学生通过自行课程考核,系统自动评分,合格后记入学习档案,累计学时、学分,全部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自行打印出学习证明,上交学生管理部门,即完成既定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安全知识,不仅使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更加了解,同时由于学习模式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网络教育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考核、学习档案管理。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安全知识资源,覆盖8大教育模块,即治安安全教育模块、消防安全教育模块、交通安全教育模块、宗教安全教育模块、网络安全教育模块、法制安全教育模块、心理安全健康教育、时事热点安全教育模块等,内容即系统又权威,即全面又前沿。做到了全面系统、权威前沿、动态更新。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考核功能,学生按要求选择各个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自主参加考试,每个模块的学习、考核都达到了要求,即获得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了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各个方面的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安全稳定教育平台提供了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的功能,记录学生在各个培训模块已经获得的学时,以及以往学习时间的记录,保证了组织部门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同时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确保安全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权威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系统深入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全部是采用国家、北京市及行业编辑、发行的安全知识教育材料。教育资源设置的8大模块,每个模块设制的10学时教育内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知识常识、案例分析、以及预防识别知识等。学生进入网络平台,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已获得的资源、课时,已完成的课程等情况,相关部门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给予提示。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满8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2个学时,共计至少16个学时。学时学满16学时并通过自测合格后,学生持自动打印的学习证明到所在学院登记备案留存(学习证明相当于试卷),再有学生部门统一收齐后制成统计表交安全稳定工作处,为其在教务网上登记学分,获得1个学分。未能通过的学生需要继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学生通过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学习校园安全稳定知识,形成对现场授课和宣传教育方式的有效补充,提高安全稳定知识的覆盖率和有效利用。

(三)平台三大特色,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三大特色:教育网络化、内容多样化、参与全员化,创新了安全稳定教育模式。

1.教育网络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知识学习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该平台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灵活安排自己的安全学习培训的时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入心入脑”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相比,该种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学生受益”为目标教育理念。

2.内容多样化,积极调动学习趣味。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素材,比如新闻、热点事件的视频、PPT课件、典型案例等,并且将学生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补充,增加了学习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平台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为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带来帮助。3.参与全员化,实现教育落实到位。安全稳定知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安全知识学习覆盖到每一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对来校的长短期留学、培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真正将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到位,做到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四)严密组织实施,实现教育全面到位

第3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必要性 现状 措施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校一旦发生影响校园稳定的事件,就会严重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给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社会化日益明显,一些高校扩招,后勤的社会化管理,各种商业性质的饭店,网吧等遍布校园内外。校园中形成一个“小社会”,一些不健康因素与恶习流入校园,增加了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大学生掌握知识十分必要。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学生安全,学校的良好运转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稳定,但还存在诸多不安因素,使许多学生受害。此外,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大学生私欲膨胀,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增加了社会不安因素的爆发几率。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是受害者还是害人者,都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安全能力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校频发安全事故。火灾,地震伤亡事件,踩踏事件,凶杀自杀事件,财物丢失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行为能力差。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能力的一个考验,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二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1,学校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延续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即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面对数千新生泛泛而谈安全知识,很多学生都是“左耳听,右耳冒”。

2, 大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但仍然存在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使一些学生遇到问题时任然不知怎样去解决。

3,高校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安全教育工作。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4,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效果不佳。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保障,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2,安全教育内容要全面,紧跟时代步伐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防火,防盗。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也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

3,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注重教育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许多其他模式。如,参加消防,地震演练;利用学生升国旗结束后的时间由政工人员进行简短的口头安全教育;通过发放《安全防范指南》 、《安全知识 读本》 、《防盗、防火须知》 ,张贴安全警示等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参观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征文比赛;举办文艺晚 会等活动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聘请司法专家开设普法教育课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与当地司法机构进行共建活动,每年都要邀请改造较好的囚犯到校进行现身说法。

4,安全教育要重点突出

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的进行,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学生寝室,人员密集,教育学生用电安全。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第一,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第二,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第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

5,要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首先明确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其次,确定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组织人员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再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某一部门工作是不够的,学校各部门间要做好分工合作。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

结束语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自己真正的处于安全之中。努力学习成才,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1]鲍彩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第4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进入21世纪之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为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是一个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军,由此可知,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创造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1]高等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而也就加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负担。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形势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高校安全问题仍十分严峻,我们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然而,我国一些高校并没有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开展下去,这是高校今后安全教育中必须着力解决的。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

我们知道,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及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校园也逐渐走向了社会化,造成我国高校人员结构更加复杂,校园安全隐患增加了。另外,高校学生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只局限于高校校园,而是逐渐向学校周边渗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大学生的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就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二)培养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

现在的大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知识外,更注重对自己各项社会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缺乏,安全意识还不是很强,自我保护与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足,因此,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够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从而拓宽其知识面,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与自我控制能力,使其在正式走上社会时不会手足无措,成为一个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是十分的薄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两个方面中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的表现,最终会损害到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建立起来一个完善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才能够使大学生安全防护与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而不会受到时间与学校工作重点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安全防护工作的长期顺利进行。在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时,主要是对安全健康防护知识技能培训、安全事故的定期排查及紧急时间处理预案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度的建设与健全。

(二)提高学生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自身认识的提高及安全意识的增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关注与安全教育相关的一些内容与事情,并对其进行自我分析与理解,从而逐渐形成自我对安全的认识,丰富自己的安全知识。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增强,这样也就从一个方面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发展。

(三)拓宽途径,齐抓共管

大学生安全教育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与组织、团体,如学校的宣传、教务、保卫等部门以及各院系领导、班主任等,[3]还有社会上公安局等机构,只凭一方的努力是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齐抓共管,才能够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5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亟待正视和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因安全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以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安全教育进公寓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公寓已经发展成了集物业服务、学校管理、思想教育于一体的三方交融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当中出现问题、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直接关系着学校管理水平。目前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到公寓及学生宿舍这一环节还是比较薄弱的。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全院师生的思想认识,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努力做到“安全第一”,周周讲,月月讲,遇到隐患随时讲。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并严格落实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勤检查、周通报,遇到情况及时处理;对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做到周周检查,月月评比,杜绝使用违章电器、吸烟、饮酒、打麻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机构,在宿舍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设立学生宿舍心理信箱,建立特殊群体的学生心理档案,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

(三)特殊时期(如学生节假日期间、毕业班实习期间、新生入学期间等)是普及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可利用班会、主题团课开展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四)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创新,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安全教育进课堂

目前高校也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但课堂教学仍重于安全教育,不可避免地使安全教育容易流入形式。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满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要,安全教育课程更应该在课程体系上规范并建立完善,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具体对策如下:

(一)将安全教育课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安全教育课需由专任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可以从课程计划、课程讲授、考勤、课程实践、考核等环节入手,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常设性的、确实对学生实用的课程。授课内容可以涉及各种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应对突发火灾、紧急救援技巧、交通遇险救援、传染病预防等方面。

(二)加强安全教育实践课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将课程的实践环节也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课堂讲授完有关逃生疏散内容后,以课堂为疏散地点,课后进行逃生疏散的演练,或者结合学生公寓楼的特点,开展宿舍消防逃生演习。

(三)更多地引入案例分析。抓住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的特点,多方收集资料,将近年来发生的与大学生有关的安全案例现身说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增加互动环节,增强教学效果。

(四)开设增强防身技能的培训班。任课教师可以增加课外实训的课程,运用示范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讲授防范暴力行为的策略及动作技巧,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及防御能力。

三、安全教育进网络

目前,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如不能及时做好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就会被社会的非主流思想或非法分子所利用。高校要抢占网络教育新阵地,唱响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强校园网文化建设,构筑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学院可以开辟“红色阵地”,宣传党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热点,可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一个平台;也可开辟诸如“师德标兵”、“感动校园人物”等栏目,将校园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锋模范事迹在网上大力宣传,以榜样的力量熏陶他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还可开辟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页面,普及安全知识,避免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搭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学院及系部可利用微博、QQ群、邮箱及飞信等网络工具建立师生沟通的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各类困惑的问题,有利于将隐患扼杀在萌芽当中。

四、安全教育进校园

校园文化是体现高校发展的内涵,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是高等教育发展探索的新内容。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掌握防范技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对策如下:

第6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建议

高校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高校屡发失火事件,造成一定损失。通过对高校火灾事故原因的了解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是导致高校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工作经验的总结,对现状展开分析,然后指出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通过个人思考提出对策,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本文尝试将行为安全理论引入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期望能更加科学、准确地找到问题关键,提出针对性对策,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一、行为安全理论概述

(一)行为安全的定义

行为安全理论(BBS,BehaviorBasedSafety)的基础是行为分析理论,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1]。目前,业内对行为安全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总体认为行为安全理论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行为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统计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安全的关键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渐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帮助行为人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

(二)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1.作用范围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不安全动作”。因此,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策略是消除人的不安全动作,但这在实际中较为困难,因为不安全动作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与动作产生者的安全意识、行为习惯和所掌握的安全知识都密切相关,这些相关要素又与动作产生者所在组织的教育管理有关。行为安全理论将行为安全当作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来看待,它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对其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实施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模式是建立在前因—行为—后果的基础上的,旨在改变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使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不再发生[2]。行为人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因是导致行为发生的个人习惯和思维等要素,后果是行为所导致的具体结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流程具体分为识别关键行为、收集行为数据、提供双向沟通、消除不安全行为四个步骤[3]。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0%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仅有2%的事故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4]。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大部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避免,这一统计结果也适用于分析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

笔者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成因,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如图1)。如模型所示,大学生的不安全动作直接导致火灾事故,或者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火灾事故;引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的根本原因包含两个方面:即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和消防安全知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是指对消防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害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消防安全知识是指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处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如何扑灭初起火灾、如何进行逃生疏散等,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如何发现、处理消防安全隐患和在突发火情时的应急表现。

(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

结合大学生消防事故致因链模型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式、目标,笔者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图(如图2)。根据流程图,首先要确定教育的重点环节,即找到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起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上的薄弱点;其次,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解决这些薄弱点的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优化,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从而遏制高校火灾事故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和广泛性。

三、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在福建省内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随机发放102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率为98.34%。其中男生608人,女生403人;一年级390人,二年级312人,三年级255人,四年级54人。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笔者在查阅有关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与相关专家和管理老师交流,编制《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选取反映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期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强弱和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并单独设置考察学校宣传教育实效方面的问题。

(二)结果分析

1.检查消除火患方面

在“是否会判断灭火器属于有效状态”、“是否会留意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的逃生路线”、“是否知道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等问题,分别有25%、30%、20%的大学生选择“会”或者“知道”。通过访谈发现,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不会遇到火灾事件,没必要关注这些设施设备,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校园内很少见到疏散路线图、灭火器标示等指示性标牌。在“是否会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一题中,只有15.33%的大学生选择“经常关注,并要求别人注意”,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偶尔留意”或者“不懂如何关注”。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普遍对哪些是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不甚了解。在“您对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的看法”一题中,有66%的大学生选择“存在隐患,不应该使用”,可是,在“是否在寝室使用过违章电器”一题中,高达62%的大学生选择“使用过”。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是为了烧水、做饭等,他们也反映学校存在诸如开水房偏远、食堂定时关闭等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对于使用违规电器的惩罚力度没有构成一定威慑。以上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火灾忧患意识不强,对消防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较强,为图一时方便,依然使用违规电器。同时,通过对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关注身边消防安全隐患的主动性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违章电器的和对此行为存在错误认识的人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高年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较淡薄。

2.处理初起火情方面

在“发现初起火情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电器或线路着火,您认为应该首先做什么?”、“发生火情时,您对报119火警的态度是什么?”等问题中,80%左右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回答“面对初起火情时,您认为自己是否会使用消防栓、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是否会正确报火警”等实操层面的问题时,高达56%、4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或者“可能不会”等否定性选项。这说明大学生了解处理初起火情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实操技能,一旦遇到初起火情,很难在第一时间予以正确处置。通过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认为自己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和报119火警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大学生在校时间越长,所参加的实操演练和教育活动越多有关系。

3.应急疏散逃生方面

在“逃离火场时,突然想起遗漏某个重要物品,您会怎么做?”、“您觉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哪个?”、“若所有的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您认为该怎么办?”、“您认为哪些是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等问题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若遇到火灾,您觉得您是否能够运用疏散逃生知识从火场逃生?”一题中,高达58%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或者“不好说”。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各年级大学生对疏散逃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当。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大学生在入校前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渠道较多,一旦形成潜意识就会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应急疏散逃生知识,但是需要在演练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否则他们没有信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消防安全突发状况。

4.宣传教育效果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88%的大学生认为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重要,大一学生群体中有92%选择“重要”,其他年级学生选择“重要”的比例都在84%左右。但是,仅11%的大学生知道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和“三个应知应会”这些基本消防安全知识。说明大一时期是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最重视的阶段,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消防安全概念和内涵上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认知体系。大学生认为大学最需要加强的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前三位依次是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大学生最愿意参加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参与消防实战演习、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案例警示教育。在开放式问题中,“多开展实践操作性的演练”是大学生为改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所提最多的意见,可见大学生最愿意接受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

四、对策建议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火灾忧患意识较差;检查火患能力较弱;处理初起火情实操技能不足;随年级升高消防安全意识降低;消防安全教育实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紧抓新生入学关键期,强化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在入学阶段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都处于最高水平,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效果将有效辐射大学生未来的校园生活。高校应大力提高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教育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消防安全知识考核;在新生教育读本中加入包含消防安全教育的部分;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新生联络员在新生入学阶段,为新生讲解防火安全知识;在新生集会中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典型案例;还可以利用易班网、校园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和载体开辟新生消防安全教育专栏。在教育内容方面,既要体现对消防安全的压力传导,又要侧重于帮助大学生掌握“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等具体知识,促进新生尽快形成消防安全认知体系。

(二)加强宿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侥幸心理

学生宿舍是高校火灾高发地点,也是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实际情况看,新生的纪律性较强,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较少,但大学生使用违规电器的比例随着年级升高而明显提高。因此,在规范宿舍日常检查的基础上,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高年级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情况的都应及时处理,同时,对拒不改正和多次违规的学生也应给予适当处分,通过日常检查和纪律约束形成震慑,促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相应的,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应多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尽力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5]。

(三)丰富校园教育形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结合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知道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够把这些知识变成消防安全实操本领,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实操演练。学校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每年新生入学阶段、安全教育月、119消防日等关键节点,将灭火演练、疏散逃生演练等融入教育活动,并邀请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传递,带动二级学院结合实际有效开展类似演练,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化工类学生、美术类学生、机械类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开展危化品防火、画室防火等专项消防安全实践教育。

(四)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学校职能部门,还需要依托学生群体自发开展活动,提升教育效果,从而达到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一方面,可以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指导他们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作为学校正式教育或演练的有效补充[6],例如,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消防设备现场观摩、模拟火场疏散路线设计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挥学生志愿消防队、班级安全委员的作用,通过对他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组织他们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带动更多周边学生关注消防、了解消防、重视消防。

参考文献

[1]王哲,白云杰.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3):72~75.

[2]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2):138~140.

[3]余昌才.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学家,2014,(2):284~284

[5]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第7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52-01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保证其身心健康不受侵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活动。本文以贵州花溪大学城5所大学实证调查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1份,回收率98.2%,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为99.7%,调查对象统计如表一所示:

(二)调查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和分析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查阅有关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学生安全意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性安全和个人经历等9个方面。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安全意识状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及开展安全教育的建议四种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状。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遇到突况(盗窃、抢劫)时,只有52%的大学生会报告相关部门并保留证据,11%的大学生惊慌失措或妥协忍让,34%的大学生看情况自己处理;从防身技巧掌握的情况分析,29%的大学生对防身技巧一点也不了解,61%的大学生基本了解,只有10%的大学生熟练掌握;55%的大学生不知道QS标致的含义;对于是否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的调查,只有26%的学生表示了解。从上述的调查统计数据看出,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情况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明,44%的大学生会坚持选择正规运营的交通工具出行;对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认识上,45%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用,注意安全就行;46%的大学生会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教室里;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周围的饭店不太安全,但不会介意;对的了解程度,只有10%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艾滋病、梅毒等可以通过性传播的相关知识;45%的大学生不会留意所处环境的安全通道。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现状。在对5所高校的调查中,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频率参差不齐,学生认为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待加强。2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过安全教育的课程,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2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以上。就接受过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占比来看,交通安全占24.4%,人身安全占27.3%,网络安全占15.1%,财产安全占18.9%,食品安全占11.8%,其他占2.5%。就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分析,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的占23.7%,通过案例分析开展的占23.8%,通过影响观摩开展的占16.5%,通过网络学习开展的占13.6%,通过同学交流开展的占12.6%,通过亲身体验开展的占6.8%。

(四)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上,17.1%大学生建议开设讲座,19.4%的大学生建议设置专题课程,25.5%的大学生建议召开主题班会,18.1%的大学生建议通过网络宣传,19.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寝室实践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针对不同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图一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方式的建议(图一)为例: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高校的安全问题关乎生命,关乎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不仅是大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国家和民族培养未来和希望的基地。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现代大学生有别于以往,当代大学生思想更开放,个性特征明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十分必要。第一,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教育意义强,具有广泛的警示性。因此,可以利用舞台剧、网络论坛及新媒体,开展校园安全典型事例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对安全问题进行关注。第二,开展开放性讨论性的大学生安全主题辩论赛。在辩论过程中,大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学以致用,既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形式,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口才。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意识;独立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是快速跟进。契合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圣洁的校园已由过去简约的“学术圣堂”悄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而校园治安形势也因为安全教育的跟进不足更显复杂和严峻。作为一切保障的基础,安全问题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教育工作也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了重庆几所独立学院,这些学院普遍的都比较年轻,做事情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全国各独立学院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制对于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过晚,安全教育模式还太幼稚,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二)安全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和缺失。安全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深层次,新型的安全领域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三)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足。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教育方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不足,学生没有系统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知识和经验。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主动。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单线的被动宣传教育。多数安全教育内容,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自己不经意地学习的,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动性传授还很缺乏。

二、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各种安全的隐患的增加,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周边就是茶山竹海导致火灾隐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地处农村各种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各种事随时会发生;还有些学校正门口是公路导致交通安全隐患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更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一)学生的安全知识的丰富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危险隐患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1.组织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学习生活,自觉遵守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2.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本领,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二)防盗窃教育。针对屡见不鲜的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2.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3.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醒目的宣传方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心。4.要敦促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

(三)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变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敦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为安全教育形成较为积极良性的氛围。积极组织各负责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协作,积极寻找模式上的突破和新型方案,规范地组织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积极地落实到实际计划中,并监督执行。让学生能够受到学校在认真执行工作的感染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使得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优良的效果。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计划中,制订安全教育计划。统一编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并汇编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良好地结合学生情况,把工作做的更为契合实际,不做空谈。

(三)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独立设置安全教育分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专职负责安排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详细制定年度计划,有条理的组织专业授课和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协作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校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协助学生团体和学校安全部门开展了较为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主题的兴趣讲座、主题班会,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范畴。例如消防运动会,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深入了解;组织系列性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调查,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开展了的安全教育活动有:

1.对学生宿舍人员进行详细统计,并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学生小组,对负责宿舍进行定期检查,排除消防隐患。

2.安全消防教育动员大会。辅导员在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3.消防安全班会及安全检查。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主题经验交流班会,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并在学生公寓进行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尽可能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4.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组织学生对初起火灾灭火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5.人员疏散逃生训练。在学生公寓积极组织火灾人员疏散逃生演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习进行一次实战考核。

6.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小结。敦促各班积极认真地做好本学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汇总进行研究。

五、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学院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老师、团委老师作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还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在工作中仍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待解决。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参与积极性不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继续寻找突破,不断革新并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尽力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便尽快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的、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六、结语

安全教育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与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98-199.

第9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军直接影响国家科技的发展。但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膨胀,使高校校园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大学校园诈骗偷盗等案件频繁出现,由于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经验,大学生成了许多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但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个性强烈,他们不接受传统的“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另外,大学校园安全教育课程专职讲课人员少,且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保卫、后勤干部或辅导员,其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效果和质量无法保证。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问题成为新时期广大高校工作人员不断思考和探究的内容。

二、新时期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原因

1.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能力外,更需要各项社会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很容易出现我行我素的情况。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使其学会自我保护十分必要。

2.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高校的运行和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大学生的安全紧密相关。众所周知,高校的正常运转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安全出现隐患则意味着整个高校的运转存在隐患。另外,在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局限于校园内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就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90后”的一个标志性特点就是特别依赖网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在网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与时俱进地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的方式实现与特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但这也要求在选择推送内容时,要更加契合学生的安全需求,充分考虑其思想活跃、感知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根据环境、季节变化等特点,适时发送有关防火、防盗、防诈骗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

2.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在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时,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如校内安全教育应提醒学生平时谨防扒窃、入室盗窃、网络诈骗等,养成安全用电习惯,如遇火灾应理性逃生;校外安全教育应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财产安全,晚上按时归寝等。另外,高校安全教育要重点把握三个重要时间段,即新生入学前后、寒暑假前后以及法定节假日等。这些时间段各类案件频发,治安纠纷也较多,需学校重点关注。所以,网络平台应更加突出重点时间段的安全宣传教育。例如:在新生报到前利用微信或QQ平台等告知新生报到的时间、报到的乘车路线以及应该注意路途上的安全等,学生到校后则详细介绍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和治安隐患突出的场所,让新生熟悉校内外环境。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告知学生要注意出行和财产安全,保管好贵重物品等。

3.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高校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是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学校未能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几乎所有的高校中真正负责和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都是辅导员,其他部门并没有参与进来。很显然,仅仅依靠辅导员保证整个高校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转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涵盖辅导员、任课教师、宿舍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保卫处人员等的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使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的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安全教育连续开展,使安全教育逐渐朝着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无小事,它是高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上都是责无旁贷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才能创造和谐、稳定、安全的高校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容.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26).

[2]李春玲.试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