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书档案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衔接不好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既联系又有各自的分工,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文书和档案往往分块管理,拉大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距离,这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脱节,文书人员缺乏档案意识,档案人员不懂文秘工作,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衔接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公文的格式和处理办法不恰当。例如,装订不规范,用纸不达标,附件不规范,版记不全,原稿不全,编号不规范,程序办理不规范,使用文种不当等等。
2.档案员的素质不高,需加强培训
一些单位的档案人员,没有经过档案专业培训,不懂档案的分类、立卷等工作要求,素质有一定的差距,与档案工作的要求相差很大,很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档案知识陈旧,急需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书档案管理是时展的趋势。加强档案员技能培训,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各部门配合不够,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需要从各部门收集文件资料,一些部门着眼于单位工作不愿意把文件资料交给档案员保管。档案员因为得职能部门的配合,难以做好档案工作,导致重要的文件资料散失。
3.各部门配合不够,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单位的各部门收集文件资料,是单位归档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在工作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有些部门不愿把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送到档案员处进行统一保管,只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迟迟不肯去交,而那些有着较强责任心和严谨工作态度的档案员由于得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在工作中也常常感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况下,档案员最终也只有妥协,时间长久了,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就容易散失,要追究责任也为时已晚。
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强领导重视
单位领导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前提,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积极主动汇报和宣传文书档案工作,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向领导者宣传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提高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工作重点,从而大量投入档案管理的设备,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得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开展新业务,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的学习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专业知识,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具有技术型、管理型和复合型的素质,为档案工作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2.规范衔接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
文件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文件质量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要提高档案的质量必须有高质量的文件作基础,文书规范化处理文件是档案规范管理的前提。文书人员要切实做好文书材料的立卷归档,提高档案意识,实现文书和档案工作系统化,文书人员重视纸张的大小、文字的格式等文件材料的质量,制定标准,例如,严谨使用红墨水、圆珠笔、铅笔等修改和批阅文件材料。处理文件要准确及时,收发文件要登记,发现文件缺少,要及时查找。对领导者的讲话、外出开会的记录等帐外资料,及时收集处理,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
3.办公自动化管理文书档案
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需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人员要坚持素质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朝着管理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加大档案管理投入,从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件环境,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不断增加现代化设施投入,档案人员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管理水平,“自学为主,培训为辅”,形成终身教育机制,随时代的变化,档案人员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建立档案人员的学习激励机制。加大档案区域间、部门间的合作力度,扩大交际面,交流成功的经验和现代通讯高科技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4.加强部门合作,做好收集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的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经常性走动,获得及时信息,思考档案的工作如何围绕单位的中心开展,怎样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强档案管理和各个部门的沟通,确证资料收集的顺畅。分清重点收集资料,关注能够展示单位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资料,为研究服务,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做好文书的基础工作,调整文书档案的结构。收集资料是文书档案的物质基础,做好鉴定、保管和统计工作。文书人员要善于收集有用的文件资料,整理单位在活动中形成的反应细节的档案资料,筛选研究,综合分析,认真整合,发挥档案信息功能,丰富档案资源,明确单位的工作在不同时期的重点,服务单位大局,开展文书档案工作。
5.完善管理机制
办理公文按照规章制度,尽可能的细化档案管理的程序和规定,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公文规定,严格审核、签发,杜绝滥发文件现象,认真审核签发的手续、附件是否完善,在公文正式印刷之前,审查文件格式是否规范,在印刷以后再一次的复核,然后发送给工作人员,按照程序复审需要修改的内容,公文的用纸、字体、排版都要按照技术指标进行,利用随文卡片,简明扼要的填写发文稿纸的卡片、文件处理单,制定文件的发文范围,严格控制文件件数,禁止随意抄送。
三、总结
1.1对于技术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重视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是正常情况,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繁琐、投入精力大、耗时长、短期回报不明显,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有限的企业,同时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效应,造成企业管理者对该项工作有意无意的回避。
1.2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档案不同于行政档案、人事档案,其本身对于档案建立、分类以及日常更新需要一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而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员往往又是企业生产骨干,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造成了技术档案建档、分类和更新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技术档案内容缺失或者关键参数不准确。另外,即使是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于档案管理理解层次不同以及投入精力不同,造成该工作开展的差异性,都是直接影响技术档案规范性的重要诱因。
1.3技术档案管理缺乏连续性
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生产到后期检修、技术改造各个阶段,很难保证原有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发生变动,岗位变动就意味着该人员不再承担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做到交接过程的规范与全面,也会因为前任与继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和对该项工作投入度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该项工作停顿、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造成工作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或者规划也会造成技术档案管理中的断层或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对于技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强化管理意识和制度建设,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肯定技术档案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的特点,一旦技术档案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料缺失或者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断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其次,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避免因工作冲突或者人员工作疏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宣贯,使得生产人员自觉加入到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中来,高质量完成技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2.2规范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可以综合档案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技术档案内容、格式、检索关键条目等内容,保证技术档案更新的时效性、形式的规范性,规避因人员变动或者企业经营氛围改变造成技术档案内容的疏漏以及质量下降。
2.3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
考虑到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全过程,建立并形成技术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立以节点性工作为考核点,技术档案管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跟踪管理的依托,可以有效降低因技术档案管理衔接不到位、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等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也是推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3全方位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要实现技术档案的全过程高效管理,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对于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并在技术档案建立初期甚至更早就明确档案内容、格式、档案变更程序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管理办法。
3.1技术档案的格式
技术档案的格式主要用于规范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定点存放以及检索关键条目,应类别区分、装订形式、名称与时间排序、文本格式(档案名称、标识、页码等有效统一)等相关内容。通过规范技术档案的格式,可以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技术档案时可以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成质量和更完整、更有效地存放技术档案以及实现对于技术档案检索效率。
3.2技术档案的变更程序
技术档案变更程序是在技术档案内容或者格式发生变化,由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对技术档案的更改手续。为保证技术档案的一贯性,除非技术档案存在重大缺陷或者生产业务需求进行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对技术档案格式进行调整,而对内容的修改也应在保留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完成,以保证原始信息留存和全过程管理。
3.3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制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完成项目科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资料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实现,在建设与安装阶段完成设计资料变更、合同与技术协议、到货清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收集,调试阶段完成调试报告、设计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竣工资料整理,生产阶段完成机组性能参数、试验记录、工艺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备份数据和日常运维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现有技术档案调整工作,检修和技术改造阶段完成检修记录、设备变更记录、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4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贯穿
要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关键是抓好贯穿整个技术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档案在生产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其次,赋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可以调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设立技术档案管理督管和奖惩机制,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监督下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4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档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当地文字记录的历史档案文件,如以蒙古文、藏文以及水书等文字记录的文件档案,依照现存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文书、碑刻以及竹简等;第二种是以汉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档案文件,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文书、碑刻以及印章等;第三种主要是以图画记录的历史档案,这类档案是最为珍贵的档案之一,对于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历史中由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过程中,形成的官方汉文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其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文书、石刻以及印章等,文书是指统治者以文书的形式颁布的一些政治策略,石刻是指统治者以文字的形式在石碑上记录的一些事件、任务等形成的档案,印章主要是统治者向少数民族授予的具有权力象征意义的物件,保存完好的有《建伶道宰印》以及《南夷长吏•铜印》等。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流失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非法文武贩卖活动导致大量珍贵档案流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沿海城市逐渐推广经济开放政策,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一些非法贩卖文物的不法分子逐渐变得更加猖獗,随着我国人们对于档案重要性的理解加深,少数民族文化档案遗产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在民间一些文物商贩大肆搜集一些文化遗物,进而贩卖到国外,致使大量文物流失到国外,虽然这种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日益严重,其中流失最为严重的是以藏文、东巴文记载的文化遗产,目前在很多国家如英国、俄罗斯以及蒙古等都存在我国非常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档案,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致使很多国外人士从当地人手中买了很多历史档案,造成大量档案流失到国外。第二少数民族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档案上的意识非常的薄弱,导致一些珍贵档案换成了金钱。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只有很少的部分存在图书馆以及一些民族研究所之内,更多地还是在少数民族人民的手中,如大姓家族后人、巫师以及一些文物爱好收藏者。随着云南、湖南等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日益加快,一些文物档案所有人员没有什么保护意识,导致一些档案被贩卖,如在丽江地区,《祭天经》以及《昭通蛙钮彝文铜印》就是从此被人买走的。第三相关法律在保护少数民族档案上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保护力度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档案保护还处在一个初期发展阶段,在物权所有者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管理机制也存在很多缺陷,种种原因都限制了档案的管理与保护。对于散落在民间的少数民族档案收集存在很多很大的困难,相关法度不够造成普通民众对于档案的保护意识不够强。
二、保护少数民族档案策略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少数民族档案的保护,首先国家档案相关部门应加强征集流失国外以及民间的档案文献工作,尽量使散落在各地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搜集在档案馆中,以便能够进行更好地保管。具体而言,可以定期组织宣传,提高人们对于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民间收藏者捐献出收藏的档案文献。对少数民族宣传我国的《档案法》,使人们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来鼓励相关人员捐献档案,并给予一些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不断加强搜集散落在国外的档案文献工作,在前文提到由于战乱,导致我国的一些文献流失到国外,国外的一些出版社有时候会将档案文献出版,我国的相关部门应抓紧这个机会,搜集档案文献,争取以购买等方式来获取档案,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的档案文献,可以考虑以外交的方式来进行获取,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机遇来搜集流落在外的档案文献。第二建立健全档案保护法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从事历史档案文献倒卖人员进行严厉打击。目前我国档案法以及文物法中对相关贩卖档案文献的处罚,公安以及一些执法机关都应严格依照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另外对于历史档案贩卖活动也要进行严格的排查,一旦发现不法行为,就要进行严格的处罚。第三对于一些纸质历史档案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档案,要做好保护工作。由于这类档案文献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损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保护意识,对于这类档案进行一些技术性的保护,如对于保管的地方要能够防火、防尘以及防高温,纸质档案保存在温度在14℃~18℃之间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若是纸质档案出现了破损以及粘连现象可以采取一定的古籍修补技术来进行恢复。建立档案管理管理体系与监督体制,逐渐更新改造档案馆陈旧的设备等,如果遇到技术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求助一些技术人员,尽最大程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对于不易于保存在档案馆的少数民族档案,如一些大型的不宜挪动的碑刻等,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手段来保护档案,如可以采用拍摄等手段来记录下档案内容,在石碑上涂一些有机硅材料来进行防腐工作。
三、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除了以上几种保护少数民族档案的策略,我国也要尽快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想加快少数民族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工作人员对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可以说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改革,档案管理部门要认清这一点,转变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使得服务模式变得更加的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和查询的方式,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准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快实现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常用少数民族档案的数字化,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明确的档案类型,极大地提高少数民族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的工作效率。从长远考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数据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等,软件设施包括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都需要进行完善,少数民族档案管理软件要涵盖档案信息的收集、处理、整理以及检索、利用等的服务功能,同时还必须适应多种平台以及不同操作系统的运行,本身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控制能力以及连接其他数据库系统并进行交换数据的能力,保证各系统管理网络顺利进行。在建设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方面,首先就是建立一个比较新型的管理机构,使得管理网络能够覆盖到所有档案,档案管理各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双向、开放的交互式档案管理网络。第二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少数民族档案管理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来制定比较详细的管理办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其实用性能。为满足这些问题,就需要制定相对统一的电子文档归档管理制度,整体保管,加快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统一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少数民族档案资料的质量,多多加强网络技术、服务设施以及网上档案资源开发等工作,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来建立档案信息网络,使得档案网络更加的具有统一化,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少数民族档案人员素质将会影响到档案利用的效率,现代的高效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化的办公,否则无法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管理也就无从谈起,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和服务也不可能完成,所以少数民族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尽量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计算机专业的人士,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减少档案利用者的麻烦,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档案记载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和智力资源,具有信息和知识双重属性。当档案馆形态发展到数字档案馆这一高级阶段,数字档案馆不再是单纯拥有或存取档案信息的场所,而是组织档案信息交流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知识信息中心和重要的知识宝库。那么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发展,通过把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单一的信息管理,转变为对包含在数字档案馆里的信息、知识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尤其注重对数字档案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最终实现档案知识信息功能与效益的最大化。简单来说,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就是更加注重隐性知识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发掘和数字档案利用服务的深化,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供新的途径。
二、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意义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扩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成为数字档案馆的最新职能。面对机遇与挑战,档案馆只有实施知识管理才能促进其新的发展。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是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借助于网络和高科技设备等手段,档案馆开展知识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开发利用等服务。它将一改传统的档案工作结构,突破简单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模式,转向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其次,数字档案馆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环境下面向用户的网络化数字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既有整合的知识,又有参与知识整合的管理者,还有参与整个运作的知识管理模式,它一改简单通过资源管理向用户提供零散、浅层次的一次信息,转向为用户提供有序的、深层次的系统知识服务,这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知识型实体,而知识管理就是根源于这种体系并被创造出来促进其本身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这早已在其它多种知识型组织中实践过。再次,传统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初显成效、循序渐进,但是又很难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服务要深化、资源要共享的设想还是遥不可及。因此,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迫切需要添加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元素,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它的注入,将突破原先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固有的思维,给数字档案馆建设以重要启示,带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上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其生存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三、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认知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强烈要求档案馆服务层次的提升,真正发挥数字档案馆知识信息中心和知识宝库的强大作用。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使知识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满足人们对知识更迫切、更复杂的需要成为档案部门的首要任务,而数字档案馆只有积极实施知识管理的运作模式,通过对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所有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利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档案部门在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上必须统一思想、加强认知、达成共识。
2.创新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工作机制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完善,而且是对现有档案管理体制、服务体系的全面优化和深层次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实施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应强调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服务中人文因素的研究和运用,而不是仅仅强调技术。围绕知识管理目标确定工作机制:一是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管理好档案知识;二是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利用,增强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开发新的知识产品,以满足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真正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共享。
3.获取和转化数字档案馆的隐性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是最关键、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是数字档案馆能否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数字档案馆应更加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收集、加工、提炼与服务。隐性知识主要是指档案人员头脑中所包含的直觉、知识、阅历、情感等(如一些重要的传统工艺、技术诀窍、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等),因此知识管理强调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实际是注重对数字档案馆中人的有效管理,鼓励其头脑中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创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求档案人员能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破传统束缚,更新陈旧观念,探索新的信息规律,以新的视角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其隐性知识得到更好地发挥、交流和增值并转化。所以数字档案馆承担着及时将隐性知识获取出来并共享,转化为社会记忆,缩短隐性知识显性化周期的任务。
4.深化数字档案馆的知识服务
档案馆历来把“为利用者服务”作为最高宗旨,但落实到行动上往往只是满足于提供表面的“你查我找”等浅层次服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远远不够的,数字档案馆的发展需要更加强劲的动力支持和更为有力的保障,尤其在数字档案馆中引入并推行知识管理后,只有把知识服务当作数字档案馆的首要目标和最高标准来追求,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知识需求。数字档案馆的知识服务是一种面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与知识应用的服务方式,是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的高级形式,服务的高知识含量是其优于传统档案馆的主要特征,因为知识服务“是在运用馆藏档案信息的同时,大量吸收并运用馆外各种非档案信息和档案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从一定意义上看,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是通过整合馆藏档案信息等显性知识,综合档案人员的隐性知识,依靠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动,发挥数字档案馆强大的知识库作用,为利用者提供更为有效、更广泛的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从而充分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同时,数字档案馆在综合利用显性档案信息与隐性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组织,揭示并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知识产品,提供知识与价值服务。
5.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档案馆文化
电力企业档案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工作环境的限制,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快捷方便管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此外,传统电力档案管理自动化水平低、收集整理不规范,纸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的流动性。只有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对档案方便、快捷、准确的需求,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信息化现代,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电力部门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适时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公文信息快速运转的档案数字化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高电力企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意识
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加强电力企业对档案的管理力度,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且重要的工作,由于信息量庞大,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档时容易混淆,且需要进行防潮、防火、防虫工作,占用存储空间大,不易于收集和管理。而档案数字化管理符合现代先进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部门管理的稳定性与健全性。此外,数字化管理的替代可以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适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跟进多媒体时代的步伐,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电力企业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3建立健全电力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库
数字化管理技术是采用数字化进行存储的一种方法。数字化信息主要存储在光盘、硬盘和软盘上,这为因信息量大导致档案库房拥挤、保管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档案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关,为了更好地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库是最佳选择。首先,可先从建立良好的电力企业档案目录数据库开始,给电力企业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标上“套”“册”等分号,写上相应的档案名称,这样在查找档案时,只要在电脑的档案目录上输入名称或是具体的套、册数,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此外,可以建立档案时间数据库,时间信息的录入也可以帮助查找者快速搜索查阅。计算机网络对录入的时间及内容进行保存,系统自行将信息收集传输到档案时间数据库,进行统计整理,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区分新旧档案,便于提取信息。
4做好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全面培训工作
在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到来之际,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INTERNET来获取知识、信息,可以预见,人们到档案馆的次数和时间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人们再也不用亲自跑到档案馆去了。面临着如此巨大的挑战,人们提出了数字化档案馆的设想,数字化档案馆是一个标准的电子信息基础设施,是在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是一种档案信息组织模式,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它采用分布数据存储,用户可以通过各种链接和操作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搜索和检索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功能,还提供综合的信息访问服务,它的出现给现有的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人们希望数字化档案馆将成为未来的信息中心和枢纽。因此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后发展的目标。在当今建设数字化档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大力宣传建设数字化档案的必要性,做好档案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激发热情,万众一心,协调发展,形成良好氛围,为建设数字化档案工作提高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加速现存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将馆藏档案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即将档案馆的所有档案数据通过扫描等形式,将档案信息由各种物理载体形式,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完成现有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信息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这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传统档案馆向数字化档案馆过渡较为稳妥的办法之一。再次,从现有的档案工作体系逐步向数字化工作体系转化,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工作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档案工作的基本环节以及各项新规章制度的制定。
一、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它不同于以往的纸质档案收集,对于数字化文件,如果简单照般以往的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工作体系,要求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化文件的内容、背景等信息的完整性,使它不至于时过境迁后将文件形成的背景、运行环境等信息被丢失或破坏掉。数字化文件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数字化档案归档管理的根本方式。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手段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来完成。只需各单位文书处理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后,通过网络再转发一份到档案馆即可。
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由于数字档案载体的特殊性,档案存放方式由档案柜架变为用数字存储器以及光、磁盘存储,极小空间可存放大量的数字文件。它主要包括数字档案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设备安全应当在设备制造、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配置时考虑,主要是抵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信息安全则需要有一系列措施给予保证。保证数字档案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对设备更新情况进行跟踪,在出现不兼容或不可读取等问题之前就应将旧载体上的数字文件转换到新载体上。同时,防止信息丢失、被非法更改等,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更应注意共享与保密、逻辑性处理与物理存储管理等问题。降低数字档案对设备的依赖性。由于技术发展太快及设备的依赖性过强,所以应以一种超脱于各种设备的方式存储数字档案,以统一而且简单的格式存储,使数字档案不再依赖于原来的数据库,降低设备和软件频繁更新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才能有利于长久保管。
三、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档案资源数据格式的统一是资源网络化的保障条件。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是档案信息网上归档和用户调阅的基础,也是实现网上档案资源高度共享的基础。档案信息利用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搞好标准化,才有现代化,这是经过实践取得的重要经验。要统一著录的原则、项目的格式,规范档案信息各站点的管理模式、工作程序、数据格式和网络规则,实现档案信息网络的标准化运行。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计算机应用的社会服务,这是档案部门获得高质量技术支持和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的最有效途径。档案信息网络化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软硬件技术环境,在硬件方面:计算机、传真机、电话、终端服务器、交换器、调制解调器、缩微机和光盘、光纤传输系统、微波网、卫星线路等上网运行的各种设备,这些硬件设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保证,才能得以建成使用。在软件方面:信息数据库、数据保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应用软件等,这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具备软件开发、程序操作和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网络安全是影响计算机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网络的不安全性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构成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有: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保密信息泄露和修改网络的关键数据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有纸化和无纸化结合的信息库。解决受病毒感染或网络本身问题可能造成的信息毁灭。开发网络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程序,使上网信息及时、完整、安全地保存下来,防止相关信息丢失。
(二)、访问控制,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安全。对利用者权限的充分限制是档案信息入网的先决条件,对网上能查阅的档案首先要分公开的、内部的。这样,让查询者在任何地点、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都能查到权限范围内的档案信息。
(三)、做好数据库备份工作,保证信息安全。应对系统数据做到定期进行备份。对比较大的数据库采用双机备份,多介质多份备份。重要的备份要有备忘记录。
(四)、预防病毒,防止网络系统遭受侵害。采取一定的防计算机病毒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在计算机系统上安装防毒软件并经常升级,另外,不允许随便使用外来磁盘、光盘等,必须使用时应严格进行病毒检测,在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五)、制定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制度,确保网络系统安全运行。除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有关的法规外,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计算机房安全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要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实现档案信息与社会信息的联结。这个系统包括六个基本模块: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统计——辅助。其中:登记环节解决对上网信息的分类登记和修改补充问题;编目环节解决上网信息的目录表格和卡片的打印制作问题;检索环节解决按不同需要和要求对上网信息进行显示和调用方面的问题;在利用模块中,对上网信息的利用进行登记、归还和利用情况的汇总;统计模块则用于上网信息按时间、分类和载体进行统计;辅助模块用于上网信息的数据备份、维护、修改和充实。陆续将建成的系统在档案信息网上设立站点或网页,实现档案信息网络的互联。
本文系统所涉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NET、XML、及WebServices等技术。
技术
以“软件”作为核心概念,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商业平台,有效实现了对互联网各项服务的订阅。该技术特点如下:1)跨平台。能够同时支持开放式互联网标准及有关协议;2)互操作性良好。支持20种以上的语言环境,几乎所有语言均能采用.Net环境;3)可操作性强。.Net语言首先利用所选语言环境加以编译,利用JustInTime即时编译器将其转换为可识别代码,实现了不同平台下的可操作性;4).Net技术通过运行过程中加强资源对象的管理,确保了其安全性;5).Net环境对常用服务,如HTTP、SOAP等均提供了支持,通过Internet标准及相关协议的支持,可以及时获取远程服务器有关信息,实现了应用界面的远程交互性。本文系统设计采用的是.NET应用体系架构,所采用的开发工具为。主要负责在.NETFramework平台中进行数据存储,以便通过该平台进行分布式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的构建。利用新型数据访问技术,将数据访问同数据查看、操纵等相互分离。
2XML技术
XML同HTML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XML更关注内容结构表示及组织,不仅仅局限于对布局的描述,也关注数据传输流程及其处理。XML属于语言范畴,同SGML属于子集和父集之间的关系,且其能利用自身可扩展、可移植等特点,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应用,满足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并实现有效的互动,具有安全、稳定、实用性、互动性强等诸多优点。当前,XML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广,主要包括:1)属于标准化的数据格式;2)以结构、内容、数据源分离等为依据,相同的XML可采用不同方法;3)XML无需依赖某些应用,因而适用于多种应用平台间异构数据的整合、交换;4)XML网络服务可通过分布式计算,实现由局域网到互联网之间的有效延伸,为多种资源、应用、数据库及网站之间搭建了无缝连接的桥梁。
技术
负责.NETFramework平台的数据存储,以便在该平台中构建分布式数据共享程序。对于的Web应用程序而言,其中各组件间并无相互连接的情况。浏览器通过服务器发出相应的请求页面,经处理后发送到该页面,服务器不再同浏览器连接,直至下次请求发生。若组件间需进行数据共享,必须将二者连接,或需要在组件间设计能够传递数据的方式。由此采用了开展数据访问,是通过有节制使用连接的结构作为中心加以设计的,应用程序同数据库相连的时间只够对数据进行获取或更新。由于数据库并未为多数空闲连接所占用,因此,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由此可见,该技术与XML的结合,使得其在环境中的数据操作更高效、更便捷。
4WebServices技术
该技术为异构网络程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布式计算方法,可运行于经因特网连接下的应用集成。该技术标准规范拥有独立性的编程语言及软硬件平台,服务商为透明状态。WebService是建立在标准技术基础上的,其可被视为一个部署部件,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时需要建立在XML基础上,并在互联网、SOAP协议下进行远程调用。利用XML技术,该技术能够提供WSDL语言,经包装服务、集成的描述,找到能够在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或机构所出具的信息,利用HTTP,结合SOAP协议,对WebService进行访问。
二系统结构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基于.NET的体系架构
本文系统采用的是基于.NET平台的开发环境,主要包括三层:1)表现层。该层用以在用户浏览器中对用户界面进行显示。该层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对业务层所发送信息进行显示,同时,负责获取用户所输入的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校验,将其发送给业务层;2)业务层,包括外观层与逻辑层,属于整个体系架构的分层中介,也是最关键一层。该层负责为表现层提供其所需的业务功能,也负责提供调用该函数数据访问层所提供的访问功能;3)数据访问层。该层位于系统底部,用以实现同数据库之间的互动,即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删除等功能,以便为业务层提供相应的服务。
2功能模块的设计
系统包括四大功能模块:1)用户登陆模块。用户通过该模块登陆系统,并进行维护或管理操作,需要对访问权限进行设定,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2)档案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进行档案的搜索,目录的添加、修改与删除,同时,为便于日后查看,会将所有变更操作记录在日志之中,以便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3)数据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数据的备份与维护;4)系统管理模块。主要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操作权限,如密码、日志、用户、参数的管理,档案信息的鉴定与销毁,用户的退出、注销或切换。
3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1)登录功能的实现。系统登录模块属于系统的入口,只有具有权限的用户方可进入系统中,即用户名、密码均正确方可使用该系统。用户在登陆过程中,借助于DataSet、SqlConnection、SqlCommand等控件,同数据库进行连接,连接之后发送相应的SQL语句,对用户信息进行获取,再对比所返回的DataSet数据、权限信息等,确保用户能够成功登陆权限页面,对于无权限用户,则登陆错误。2)增加档案信息。在系统界面中,对添加档案信息列表进行点击,即可成功进入界面,可上传所需添加的档案图片、扫描件等材料,上传后应对档案管理截面浏览选项进行点击,并对所上传资料进行查阅。3)编辑档案信息。进入档案信息编辑界面,加载信息模板,通过指向XML架构的Schema,判断模组控件是否对应,若对应,则可对文字、关键词、智能标签、任务窗口进行编辑,若不对应,则直接退出。4)档案信息的查询。档案信息查询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包括所有Document类型的对象,显示于控制台上,采用类、特征对表、列进行替代,采用类名对表进行代替,利用特征对列进行代替,在关联对象间展开查询。5)打印功能的实现。系统是否能够打印也十分重要,由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所需打印的信息颇多。因此,本文系统编写了打印接口,利用一个打印基类实现该接口,为各个打印编写相应的工具类,对这些基类进行继承,由于各个打印难以完全保持一致,有些打印需进行特别处理,因此,可利用重写该基类,实现对于特殊效果的打印。这样有助于对打印工具类进行集中性管理,以便后续打印表单较多时,对系统进行扩展,无需修改系统框架即可实现。
三结论
1.1“全院护士”工作表设计
打开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分别输入科室、总人数、各科人数、姓名、职务、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现学历、最后学历毕业学校、毕业时间、任职资格、取得职称时间、政治面貌、执业证书编号及备注等。竖序列分别按横序列的项目依次输入相应资料。护士轮科时只需把护士所在横列单元格剪切后插入轮转的科室单元格中,也便于下一步与每个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进行快速链接。
1.2“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工作表设计
把“全院护士”工作表进行复制,重命名为“职称结构”,删除标题行,全选工作表,点击“排序”,以“任职资格”为主要关键字,“取得职称时间”为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排序后表格可直观地反映各职称人数、取得职称时间先后顺序。为动态反映职称结构,在表格的右侧空白处通过图形向导插入全院护士各职称人数的统计图表,注明每次统计的时间,一般每年职称晋升后统计一次。“学历结构”表格也以相同的方法建立。
1.3“人动”工作表设计
“人动”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输入年份、时间、当年新招录护士(调入、新招在编护士及非在编护士)、离开护理岗位护士(退休、辞职、转岗、调离等)、职称晋升、继续学历教育毕业等信息,有人动时,分别在相应的序列内输入名字,此表格可动态清晰地反映历年护士进出、各职称、学历等动态变化。
2“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工作表
2.1工作表的建立
新建Excel工作表作为“护士个人技术档案”,打开表格,新建Sheet1~7共7个工作表,分别命名为:基本情况、科室轮转、奖惩考评、业务考核、中医培训、学术活动及进修、论文及技术成果。每个护士一个工作表并以名字命名,根据项目输入个人信息资料。再将工作表放于以所在科室命名的文件夹里。
2.2工作表内容设计
打开表格,“基本情况”工作表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照片,学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技术职称晋升,职务变动等项目。“科室轮转”工作表内容包括轮转科室、起始时间、工作时间、担任职务。“管理考核”工作表内容包括:考核年度,出勤情况、病事假、绩效考核、奖励登记、过失处罚登记等。“业务考核”工作表内容包括:考试时间、理论内容及成绩、操作项目及成绩、年度一、二类学分、年度中医学时等。“中医培训”工作表内容包括参加各类中医培训的时间、内容、组织部门、获得学时,每年进行一次学时汇总。“学术活动及进修”内容包括参加市级及以上二类学分和一类学分项目,个人进修起始时间及专科等。“论文及技术成果”内容包括个人发表的论文资料、开展的科研课题、新技术、新项目及成果。
2.3“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输入方法
为保证个人技术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首次建档时需输入原个人纸质档案中的全部资料,并按要求进行完善。在首次输入时,由各科护士长共同协助,以科室为单位输入科内护士的技术档案,对个人一般资料进行重新核对,确保电子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最后再汇总至护理部。
3功能应用
3.1“超链接”功能应用
“全院护士档案总表”与“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建立以后,打开“全院护士档案总表”,选中个人姓名,点鼠标右键,点击“超链接”至个人技术档案,使总表中的每一个护士姓名与相应的个人技术档案链接。使用时,只需直接打开总表点击姓名,即可跳转到超链接所指向的个人技术档案中去,用完后若要返回,只需单击“Web”工具栏上的“返回”按钮即可。
3.2其他功能
“函数”功能:可应用于如中医学时的统计、学分统计等各类数据的统计;“排序”“筛选”功能应用:把总表复制后,可根据要求设置主要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或根据条件进行筛选,建立所需的工作表如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表格;“编辑”功能:利用其中复制、粘贴、查找、替换等功能,可方便信息的输入和查阅,可使用键盘的快捷功能键“Ctrl+X、Ctrl+C、Ctrl+V”等进行快速编辑;“标记”、“批注”功能:在护士一览表中,护理部可以对病假、产假、非在编等护士,在表格中用不同颜色填充单元格或标记字体进行区分。对于一些需要特殊说明备注的,可使用“插入”批注或右键插入批注。
4应用体会
关键词:数据库;档案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前提下,要想让档案信息化建设具备时效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即时完成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确保给用户提供最准确有效的档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就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正确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生态系统。
1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档案信息化是一个总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概念,是对应用技术生成管理和开发利用这一种动态过程的总的描述。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档案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与传统的纸质信息保存方式不同,其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建设档案信息,使得信息更加的具有机密性和安全性。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为基点,推动我国国家信息技术化建设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从固有的档案信息资源本身出发,不断扩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外延,从而展开一系列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2当前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缺陷
结合近年来相关部门的调研,我认为政府部门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上存在如下普遍性问题:1)以用户为本做的不够。强调基本功能的描述,但是缺少对一些细节的打磨。用户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得到应有的用户体验,自然不会自发的去认同和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由此,政府必须要广泛收集民意,不断改善档案信息化技术,最终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2)缺少一批专业的高技术人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一群专业化能力不足,容错率低的工作者,专业人才靠进口已经不是个别企业中存在的特殊现象。3)系统集约化程度偏低。一方面群众不能通过系统了解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另一方面业务处理繁琐,数据更新严重滞后。使得用户体验差的同时,信息数据库空虚,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4)运营理念缺失。要把流量做起来,要把流量稳定住。杜绝部分企业曾经出现的流量垄断现象,要注意信息的推送。不能仅仅把视角局限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的是爆点信息的作用。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构建我国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用于构建我国政治服务网络和文件性档案信息的主要桥梁,也是我国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要求。2)早期信息化技术发展不足,发展环境较差。我国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初期就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中一直压制着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想要重新拿回我国在亚洲以至于世界的话语权就必须快速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3)现代化社会发展自身的需要。相比传统落后的信息数据管理而言,新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管理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的出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必然,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建设管理中的优势是传统信息管理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它更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4怎样进行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
4.1优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化硬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严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而做好硬件设备的基础性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基础性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繁多,其中就包括了数据系统化的加工和存储,以及网络环境的功能性建设。各种网站所需要的数据库服务器、E-mail服务器、引用服务器等,这些都是由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硬件设备来完成的,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档案信息化中的硬件设备不仅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基础的一环,更是核心的构成部分,想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硬件设备便是首要前提。4.2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化软件建设。完善数据库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把各种不同组织形式的数据集合到一起,再通过不同的数据模型进行系统的、有序地划分,实现数据的集中控制,达到冗余度少,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4.3采取监控与管理相协调的计算机互联网监测。计算机网络在根本上决定了不能采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互联网必须将内部和外部的动态信息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利用,采取最佳的信息通道,使得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互享,从而达到信息高速整合利用的理想效果。4.4改变当前档案管理的发展模式。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抛弃以档案实体为重,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以档案信息为中心,因此我们的信息档案建设必须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来提高我们的档案建设的信息利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网络作为主要的传输纽带,以提供的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基础,最终达到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十分的广泛,涉及到了各行各业的各个不同的领域,但都是通过现代化技术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来统筹完成的。在越来越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对网络工程师和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两者共同探索研究,通过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来规范档案数据库的创建和建设,确保档案信息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利用,同时工程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促进档案信息化工程向着数字化、网络化、集合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作者:文蓓蕾 万静 王昕炜 单位: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