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第1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细节

笔者曾亲身参与过通用技术实践室的建设工作,并且实地参观了多所学校的通用技术实践室,发现部分学校的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华而不实,花巨资配置了大量与课程理念不相符的设备与工具,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面对琳琅满目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具,学校在建设通用技术实践室时该如何选择呢?如何才能避免实践室建设中的浪费和错误倾向?希望本文能够给即将建设通用技术实践室的学校一些启迪。

一、实践室建设指导思想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是以实践室为依托的,因此,实践室的建设一定要体现和落实课程的理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经历中形成技术素养,让课程和学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技术与设计课程的实践室要能在有限的课程中承担起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创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任,建成的实践室要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见识、更多的亲身经历、更多的技术体验,在经历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任务。

将实践室分为第一实践室和第二实践室或者可以称为技术与设计实践室1和技术与设计实践室2,并且以多功能实践室的形式来建设,这样使用起来既灵活机动又符合教学要求。两间实践室的学生实践桌和教师实践桌配置完全一样。使用时,第一实践室偏向设计,用于设计和一般手工制作;第二实践室偏向制作和动作范围较大的敲敲打打的加工动作,室内有车床等机械加工设备。实践桌上不要固定学生电源,如果固定电源,桌面就不宜承受大的敲击,实践桌的用途也受到限制,因此,一律配置台式学生电源。如果开设电子与控制技术选修课,可以在第一实践室上课。当学校现有条件只能提供一间必修教室时,应按第二实践室建设。

实践室不同于普通教室,除具有普通教室的教学功能外,还应该具有技术教育的功能和学生开展技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功能。因此实践室既需要大量技术含量丰富的设备和工具的支撑,又不能让设备无意义地空耗学生有限的上课时间,更不能让设备去伤害学生。

二、学校制定建设方案的基本原则

1.建设方案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综合理智地吸取部分先期进入通用技术教学尝试的适用于教学的成功案例而制定。

2.实践室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安全、实用、现代、精致、节俭、方便为原则,以有利于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原则建设。

3.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仪器、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开发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摆脱以技术工种分类、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模式,创建通用性和多样化相结合、基本工具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教学装备与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建设思路,突出技术设计的先进理念,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通用技术实践室的建设。

4.实践室不能配备已经淘汰或即将淘汰、对学生发展作用微小的产品。要确保配置方案中列出的物品一定是教学中所需要的。除学生电源外,不配置直接使用220 V交流电的教学工具。通用技术是基础的非专业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通识教育,也不能大量配置偏离课程要求的教具,不能配置中专技校、高校等专业教学使用的类似电子电工实验台之类连教师也难掌握的教具,不能配置偏离课程要求的看似豪华而教学中却用不上的闲置设备。

三、在配置中应充分注意的细节

1.尽量不配置玩具设备或仿真设备。而且,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在确保配置的是能够直接用于加工工业材料的真实设备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小型款。这已成为众多通用技术教师的共识。

2.配置钻铣床和车床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车床、钻床和铣床的切削原理,而配置钻铣床又便于让学生直观了解钻床和铣床的区别所在。为了便于学生细致观察切削过程和了解先进技术,机床应尽量选配无极调速的。在配置数控机床时要清楚配置的目的是形成对数控机床的认知,因此只要在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两种设备中选配一款即可,没有必要都配。数显设备只是设备个别电参数的显示形式而已,作为对数显的认知,学生通过价格低于百元的数字多用电表就可了解,不必因此购买昂贵的数显机床。

3.实践室校园文化。建议由企业免费提供包含管理制度、墙壁文化和壁柱文化在内的基本校园文化,这样既规避了侵权和购买非法出版物的风险,还可以考察企业对课程的理解。

4.软件。从方便教学出发,必须是全中文交互界面,同时具有三维设计、工程图设计、应力分析、结构设计、技术与设计教学指导等功能应用。其中,三维设计教学软件要求具有三重轴的拖放式设计功能,可以自定义动画设计,能够输出高品质的渲染图片;能够自动实现从三维零件到二维三视图的转换,可以在同一设计环境下进行零件与装配之间的关联关系。

总之,学校在制订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方案时,一定要了解课程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了解要实现的教学任务对采购物品的需求,注重了解产品在教学中的用途,了解产品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目的,尽量能了解建设方案中各项货物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使用,既不偏听企业单一宣传,也不盲目参照别人方案,而是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学校现有资源、学科教师特长、学生学习能力等)整合多个方案而形成自己的方案。

第2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面对一个庞大、复杂的内网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单独对每项信息资产确定保护方法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应该采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策略。边界防护作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将划分整个系统的边界,制定安全域规则,将各类信息系统归入不同安全域中,对进出该等级网络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视。每个安全域内部都有着基本相同的安全特性,在同一安全域内实施统一的保护,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安全防护的难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交大一附院”)拥有内外两套相互物理隔离的网络系统,内网主要应用于医疗业务系统,外网主要应用于办公及互联网业务,内外网之间基本没有通信,数据交换也采用原始的导入导出方式。传统的物理隔离方式虽然较为安全,但是违背了等级保护为不同等级数据提供通信的初衷,并且随着SDR(Software Designed Radio)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物理隔离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域划分

安全域划分作为边界安全防护的首要步骤,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隔离,它是在综合分析各套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及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基础上,充分兼顾系统之间正常数据传输的通信需求,对系统内不同安全区域进行的层次化安全策略防控。

医院信息系统在进行安全域划分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从医院信息系统的业务特殊性等方面考虑总体性要求,合理划分网络安全域,保证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2)根据各信息系统与医院医疗相关程度进行层次化网络结构设计,形成网络纵深防护体系,与医疗业务直接相关系统应位于纵深结构内部;(3)安全域内根据业务类型、业务重要性、物理位置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4)同一安全域内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5)建立多重保护系统,避免将整套系统安全寄托在单一安全措施或安全产品上;(6)安全域划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整体效能,并不是对原有系统整体结构的彻底颠覆,因此在对网络结构改造的同时,需要考虑保护已有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边界划分

结合医院医疗业务需求和网络安全需求,首先从总体架构上将该医院信息网划分为医疗业务网(内网)、办公互联网(外网)两个基本的信息系统。再针对各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应用等不同特点,在各信息系统内部继续划分安全域。各信息系统内部安全域及网络边界的详细划分情况见图1。

1.内网(医疗业务系统)

医疗业务系统主要承载着医院医疗业务中的收费、电子医嘱、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验等信息系统,其安全域可划分为:

医疗业务终端区:主要指医务人员使用的业务终端,位于医疗业务系统。与互联网、办公网等外部网络域物理隔离;

内网开发维护区:主要指信息维护及软件开发业务终端;

内网服务器区:主要指为医疗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及应用服务;

内外网数据交换区:主要指医疗业务系统与办公互联网系统的内外数据交换区域。

2.外网(办公互联网系统)

办公终端区:医院办公业务如OA、邮件等业务终端;

外网服务器区:医院门户网站、预约网站及办公系统服务;

互联网接入区:医院局域网络与互联网接入区。

3.相关边界描述

根据医院业务特点,医疗业务系统承载着医院业务运转,其安全性关系到每位患者的切身利益,下面以该院内网区域为主,按照安全域划分的具体情况,对照分析各安全域之间的业务关系,各边界及相关接口定义描述如下:

边界1:内网与外网的互联边界,用于实现医疗业务系统与办公互联网的数据交互及分级防护;

边界2:业务终端边界,用于实现业务系统与医护人员的人机交互业务;

边界3:维护开发终端边界,内网业务系统与软件开发的互联边界,用于软件开发、更新、系统维护等等业务;

边界4:服务器区边界,门户网站、诊疗预约网站与公众访问的边界。

医疗业务网边界防护方案设计

边界保护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某个安全等级的网络内部不受来自外部的攻击,根据边界划分结果,主要防护的区域有:内外网交换区、服务器区、业务终端区、维护开发终端区。边界防护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

1.网络边界隔离措施(防火墙、网闸)

防火墙、网闸是常规的网络边界防护技术,便于对网络边界进行安全控制,但是传统防火墙无法对病毒、蠕虫及其引起的恶意流量进行控制。防火墙技术利用逻辑层访问控制策略,对双向数据进行定义,物理层属于联通状态,实时交互性高,安全性高。网闸由于采用数据“摆渡”原理,在数据传递过程中网络之间属于物理隔离状态,实时交互性较差,安全性最高。

交大一附院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发现,网闸安全性高,但维护难度较高,配置较为复杂,如果厂商的支持力度不足将大大影响医院外联业务的开展,而防火墙虽然安全性较网闸差,但是配置简单。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对安全性的要求及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采用不同的网络边界防护措施。

2.主机边界入侵防御系统(IDS、IPS、UTM)

入侵防御系统,在攻击检测、安全审计和监控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架设在网络间的通信路径中间。IDS以旁路方式接入网络,对不产生网络负载,以检测报警功能为主。IPS不仅能够实现对攻击的检测报警,还能对攻击进行阻拦和防范,但是必须串联接入网络,在系统防护的同时势必对网络流量造成影响。

UTM是集合IDS、IPS、防病毒、防火墙等功能于一身的防护措施,所以也被称为“统一威胁管理平台”,主要应用于网络边界,如局域与广域之间、内网与外网之间,UTM使得网络边界的防护整体化、平台化,它的处理能力、吞吐量和自身对抗攻击的能力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但是,作为其他环节的防护措施而言,过于集中的功能与我们按照等级或按照安全域进行分级防护的思路有所偏差。

根据医院业务特色,医院业务高峰相对集中,同时在网络边界已经采用了防火墙及网闸技术,过度的防御反而会对业务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容易形成网络瓶颈,因此我们采用了旁路方式将IDS接入核心网络区域,实现内部与外部入侵的综合检测,根据报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终端边界安全防护

据调查医院内部网络中95%以上的病毒,源自终端设备违规使用外接设备交换数据,因此对终端设备的端口控制与病毒防护尤为重要。部分防病毒系统已经具备防病毒与端口管理等多种功能,也可以通过桌面管理实现对终端的资产管理、远程维护、端口管理、组策略管理等更多功能。同时,采取措施对终端的U盘启动功能进行屏蔽或管理达到有效防护,对于非法接入的终端设备,则需要采取终端准入认证机制。

而针对维护开发终端,使用人员多为计算机专业人员,且有大量外包公司人员,流动性大,系统权限较高,为了便于系统开发及维护,开发人员往往需要直接访问主机、数据库、外界支持,如远程支持、外部数据接入,外部文件拷贝等,降低了桌面及防病毒的防护等级。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性更高,开发终端病毒感染数远远高于业务终端,同时还有集中在信息科的文件服务器也是病毒高发区。

防病毒网关作为一种网络病毒防护机制,需要对经过网关的数据包都进行数据过滤,经过测试,防病毒网关对部分应用会造成效率影响,因此较为适合作为区域性网络防病毒措施,不建议将单台设备用于全网防病毒。

考虑到各种措施的防护能力,我们将终端防护的重点放在了开发维护终端区,在防病毒及桌面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防病毒网关及主机访问网关(堡垒机),控制开发维护区域的病毒影响和开发人员对主机的访问控制。

4.安全审计技术

在可追究性方面,从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来说,内部问题远远大于来自系统外部的攻击,安全审计已经成为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内部人员非授权访问、数据窃取等违规操作,可以通过加强审计进行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在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中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要求中防“统方”被作为重点审计的一个环节。

因此在安全审计方面,可以采用以数据端口镜像方式旁路接入网络的带有“统方”审计的数据库审计措施和针对主机及网络的审计措施。在数据库审计实施时由于大部分数据库审计产品厂商对医疗卫生行业不了解,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和系统设置。

5.其他安全保护措施

除以上述主要的边界安全措施外,还需采用以下安全保护技术,以保证各安全域内服务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

(1)在各安全域的核心交换机上进行VLAN划分,不同业务部署在不同VLAN上,并启用访问控制列表(AcL)功能,只允许合法的数据流通过,实现不同业务之问的隔离。安全策略应细化到IP地址和端口。

(2)在各安全域的核心交换机上部署漏洞扫描系统,搜索安全域内关键网络设备、各监务子系统和关键服务器等的漏洞信息,并在不会对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相应安全加固。

(3)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采用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实现核心服务器身份认证。

(4)在核心服务器上部署防病毒软件,进行恶意代码防护,实时监控主机的工作状态和网络访问情况。

6.边界防护方案拓扑

综上所述,交大一附院确定了最终网络边界防护方案见图2。

7.方案的设计总结

第3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一)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型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设计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叙述主要部件的结构。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8.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件,通用件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材料及外购元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标准;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外购件及贯彻材料标准和选用标准材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进行(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

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计算、核算);《1》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中造价高的、结构复杂的、体积笨重的、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原理图(如传动、电气、液气路、联锁保护等系统);

6.提出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三)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设计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

1.绘制产品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

(1)零件图:图样格式、视图、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热处理要求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标准;

(2)部件装配图:除保证图样规格外,包括装配、焊接、加工、检验的必要数据和技术要求;

(3)总装配图:给出反映产品结构概况,组成部分的总图,总装加工和检验的技术要求,给出总体尺寸;

2.产品零件、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外协件目录。

3.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技术要求 (2)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4)包装标志与储运

4.编制试制鉴定大纲(参照zh0001-83):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4)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工装、设备、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

5.编写文件目录和图样目录。

(1)文件目录包括: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外购件、标准件汇总表、技术条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其它。

(2)图样目录:总装配图、原理图和系统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包装物图及包装图、安装图(只用于成套设备);

6.包装设计图样及文件(含内、外包装及美术装潢和贴布纸等)。

7.随机出厂图样及文件。

8.产品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

第4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一、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预期的目标与结果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和出现。它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以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具体地说,它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以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方式来支撑。

二、 追求有效教学的途径

要实施有效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三、怎样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1.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这是和传统的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最大区别。同样,与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编排思路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通用技术课程以技术内容或专题编排,涵盖了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九个模块的专题,这九个模块几乎涉及了高中所有的学习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呈线性逻辑结构的系列的知识点,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条件确定学时数,确定每一学时大致有什么安排,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演示的试验有哪些,学生应做的试验和设计有哪些,学生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应给他们哪些方面的引导,建议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建议利用的制作资源有哪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有哪些等。比如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将整个模块分成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设计的形成、设计的交流与评价等三个大的单元,每个单元下又包含若干小主题,可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来进行。总之,综合而整体地对教学进行设计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2.技术密切联系生活

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和最新的科技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技术是生动的、多样的、无处不在的。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技术本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技术入手,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技术成果和技术信息。高中阶段是充满好奇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阶段,在课堂当中穿插一些学生有所了解的或最新的科技信息,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身边技术应用的分析,让学生形成正确应用技术的道德感和价值观。将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的思想。这种真实的“情境”教学,会让学生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学生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象和能力,并能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除了研究课标及教材,还要与社会知识和现实生活保持亲密的联系。学生是从家庭和社会走进学校的,他们的思想随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每一届的学生都有每一届的特点,通用技术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经常做社会调查,经常与我们的学生家长沟通。多了解不同群体的家庭与社会,随时都要研究我们的社会环境,养成观察与提炼的好习惯。这样才会使课堂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3. 倡导多元学习方式

为了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某一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倡导教师根据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特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对于程序性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

“实践”是通用技术教学的立足点。如在教《技术与设计1》“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时,可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上网查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模型。实践证明,学生在发现问题、上网查资料、设计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对通用技术课程逐渐产生了感情。

“综合”是通用技术教学对学科体系的一种超越。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 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如在讲《技术与设计1》“问题的来源”时,可以融合电话的发明、如何在网络上收集信息、为什么睡梦中能发现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可将讨论法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指导学生浏览更多的技术信息、接触新的技术产品、运用技术制作模型等。这些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创造”是通用技术教学的本质。通用技术的教学要以创造为核心。创造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 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如在讲“模型桥梁的制作”时,可运用试验法,指导学生观察桥梁结构、了解技术理论,并运用技术制作模型。

“融合”是吸引学生的独特力量。通用技术教学要把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如在讲“技术的价值”这一课题时,要讲到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要讲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要讲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要讲技术对大自然的改造,还要讲技术的两面性,讲如何运用技术对大自然进行保护。在教学中可运用“讲授法”和“图片演示法”“视屏资料欣赏法”等教学手段,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方式学习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

4.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引导学生亲历技术设计的过程,理解技术设计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注重归纳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既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该课程的独特价值所在。采用设计教学法,让学生亲历过程是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概括―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如此看来,参与技术实践的过程是不可省略的。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体和全程性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思维不会受到限制,学生始终是主动活动、积极思考,设计试验的多种方案由此产生。另一方面,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或模拟的各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也会成为学生的财富,能培养他们克服苦难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引导学生形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5.关注课堂教学情感

通用技术课在课程目标上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三维目标中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任何时代的技术产品都印记着鲜明的技术文化,任何技术的设计创新与应用,都要植根于广泛而深厚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文化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九个模块所涉及的技术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蕴涵着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例如九个模块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具所用的“技术产品”,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制作出的“技术作品”,在材料、结构、造型、制作、外观等方面,也肯定会呈现不同的式样和特征,体现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些不同式样和特征的“技术产品”或“技术作品”,就一定携带着不同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的教学,一方面要能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图样表达设计思想,但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者和创生者。

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懂得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设计的交流”时,应当让学生知道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技术框图等,都是携带着一定技术特征和信息,传递与交流技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设计产品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制作成功后“产品”外观的润色与修饰、设计方案的权衡及制作“产品”的评价等部分,都应渗透能使学生体验并感悟的技术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教学中,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典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或控制设计,以及体现“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典型“技术产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通用技术中技术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又能使学生感悟技术文化所蕴涵着的艺术感与人文精神;同时,这些典型设计和典型“技术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师及制造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念、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的科学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发挥技术文化所具有的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作用。

第5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防工程;工程设计;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全面反映出事前控制观念,以使造价控制的组成更具体、更合理,推动造价控制不断向前发展。项目设计图纸形成后,工程的结构形式、设备材料、机械选型、装饰标准等多方面内容也会随之确定,从而也确定了工程的整体投资额度,所以人防工程的造价控制应把设计阶段作为主要核心,并处理好设计阶段的各种问题,才能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成本。

一、设计阶段是控制造价的关键

在设计阶段,由于针对的是单体(具体项目)设计,是从方案到初步设计,又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使建设项目的模型显露出来,并使之可以实施。因此,这一阶段控制造价比较具体、直观,似乎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意见,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

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是节省工程成本的重要方式,如果做好的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造价。该阶段的造价控制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控制估算、概算、预算,而其实际意义在于通过控制三算,达到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控制造价。因此说,控制造价的关键在设计阶段

二、确定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

当明确了控制造价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和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条件具备时,要控制造价就要合理的确定控制目标。

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目标一般是用投资估算作为方案设计估算的控制目标,用方案设计估算作为初步设计概算的控制目标,如果有技术设计时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技术设计修正概算的控制目标,用修正概算作为施工图预算的控制目标,如果没有技术设计时就直接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施工图预算的控制目标。

在确定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造价控制的目标,要使目标值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不能使目标值和实际值相差太远,同时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各目标值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以单独存在。

三、人防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1、充分发挥价值工程相应作用

人防工程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主要是为了提升研究对象自身的价值,以功能分析为重心,在逐步实施总承包制过程中,价值工程对整个项目投资控制发挥出自身最大效用,其实施方法是先把人防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价值工程原理与手段来做功能成本分析,然后设计人员和业主以及与各利益有关者进行相互沟通,并在设计时全面考虑建筑成本和使用周期内日常维修费用的有效性分配,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功能来正确选择,让其结构功能更加合理,使功能和成本之间的比例达到最优化。

2、主张限额设计

根据工程投资估算标准对初步设计进行控制,然后按照初步设计整体概算的标准对施工图设计进行控制,这一过程称之为限额设计。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好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这两者产生的不合理变更,如果一定要变更就应该尽早实现,以减少损失的发生。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变更产生步骤,对设计标准和设计规模进行合理化控制,正确取定整个工程造价的基本资料,通过逐层逐次的设计额度来管理与控制投资限额。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要对方案的选择予以高度重视,依据审查决定的投资来落实,对施工图预算进行严格控制,使其额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实施设计时要树立良好的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各项设计工作,以实现美观、经济和使用的建设原则。

3、注重地勘报告

人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到项目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如果地质勘察报告太过保守,就会增加项目的基础工程量,形成不合理投资,严重的甚至会使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出现较大误差,导致在施工作业时产生工程变更,使得造价失去控制。为此,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监管水平,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则要高度重视地质勘察报告,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4、建议实施设计招标

利用公平与公开的竞争方式来推动设计单位主动提交安全、可靠、经济且实用的项目设计方案,这一过程称为设计招标。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多次论证,尽可能降低变更产生的几率。在评定各单位设计方案时应适时引入价值工程来进行辅分析,且每个设计方案都要设定有几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同时根据重要程度实行权重分配。通过比较各种不相同的设计方案,从而选出具有最大价值系数的项目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设计进度计划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组织方案。经过技术对比、效果评价和经济分析这一系列过程最终评比推选出技术先进及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

5、推行设计监理

在人防工程的设计阶段实施监理制度,主要是为了突破设计单位原有自我控制的约束。设计阶段的监理控制应把侧重点放在投资控制与质量控制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要积极实施设计索赔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工程设计的实际质量与经济性。此外,还应尽可能推行工程施工建设的总承包形式,也就是说整个人防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都要有相应单位负责,促使承包商能够在设计阶段直接参与到其中,同时在主要设计文件上全面反映出项目的施工工艺、工期缩短以及成本降低等各方面内容,以达到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减少设计变更频数,最终实现造价控制。

6、运用标准设计

运用国家和省市每个专业部门的工程标准通用设计,称之为标准设计。工程的标准设计又称为通用设计和定型设计,其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过程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中产生,属于人防工程项目标准化成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标准设计中的每个具体标准可根据设计单位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选用,而设计标准作为项目设计规范是人防工程实行勘测、预算、设计以及施工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在人防工程的设计阶段实施标准设计,可缩短实际设计周期,经过合理选用后可组织生产一定数量的标准构件,达到建设效率提高、节约建筑材料、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成本的目的。

7、加强设计人员素质

在应用价值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应积极追求先进的设计方案,使其更趋向合理化,并在力求设计方案先进的情况下保证其经济性。每个专业化设计人员都应该提高工程造价意识,适时引入竞争机制,以便在设计过程中真正落实投资控制观念,改变当前一些设计人员因不了解预算价格与材料价格而出现设计和造价脱节的情况。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经济核算观念与意识,杜绝求安全而导致浪费情况的发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技术设计和经济设计之间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总之,在人防工程的设计阶段要积极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有效结合,利用优化设计、限额设计以及设计招标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减少工程造价成本,尽可能在保证技术先进的基础上做到经济合理,并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实现技术先进,使工程造价日趋合理化,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资金的投资控制效率以及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孟林.浅析建筑工程中人防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价值工程,2011,(08).

第6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广州市南武中学 罗福源

摘要: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置的科目之一。相比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较为成熟的的课程,她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在现阶段这门科目的资源建设、设备配置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教师有效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的实践研究中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技术学习、技术设计过程融为一体。技术试验的教学对通用技术课程来说必不可少,在现阶段教师要创造条件建设技术试验室。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技术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设计;资源;技术试验;技术文化

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有效的教学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就通用技术的教学实施进行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一、 影响通用技术教学实施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课程专业知识缺乏

目前通用技术教师最缺乏的是课程专业知识,许多人对通用技术课程性质、理念还不够理解。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开设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大部分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是从担任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技教师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多教师把通用技术理解为劳动技术的延续,对于通用技术新提出的“技术素养”的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系统。

(二)保障体制不力

通用技术普遍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多数教师是因为学校缺少相应专业的教师,而是在学校支配下不太情愿才教通用技术,少数教师是因为有一些技术方面的专长和兴趣,他们同意上这门课;只有极少数教师是看到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看到了教材,认为自己很喜欢并能胜任这方面的教学,成为通用技术教师。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尚未有教师评价的标准;职称评定问题也尚待解决、相应的教学教研机制也有待完善。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没有高考的支持,各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相对而言不重视通用技术课,进而不重视通用技术教师。很多教师对于教材、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总觉得力不从心、不感兴趣或不能胜任的工作,缺乏动力是不可避免的。

(三)角色转变困难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高度综合性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通用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型而来,他们如何转型?他们能否胜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最基本的指导纲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都不去仔细研读,不去深究课程的理念、目标,不去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层涵义。通用技术教师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各不相同,在理解课程内容上,一些从科学学科转型而来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内容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从劳动技术学科转型而来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偏多、动手实践部分较少;有工科背景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的技术内容不够专业、系统。教学过程都或多或少带着原从事学科背景的烙印,很多时候将通用技术上成物理课、创作发明课、劳动技术课等。

(四)课程资源匮乏

通用技术的教学决不是单一模式的,应该是丰富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现在很多小的中学只有一位教师任教,不能在校内进行同伴互助。有些教师希望能有现成的教学案例,指导他们教学。他们只有课程标准、教材,有的并不去充分阅读、加深理解,由于是新实施的教材,配套的参考书、指导用书和网络资源很少,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培训的机会不多,教研活动、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交流、骨干教师讲课等平台更少,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引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希望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直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因而在课程实施配套资源上,还有待完善。

二、 通用技术教学实施

(一)精心设计,将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融为一体

对于技术而言,设计是技术的灵魂。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围绕这一主线,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件限制、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融会贯通在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普通的技术设计活动要经历产生需求──发现问题──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优化评价等几个环节。在技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技术探究和设计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学生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的有机整合。

1)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这是和传统的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最大区别。同样,和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编排思路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通用技术课程以技术内容或专题编排,涵盖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九个模块的专题,这九个模块几乎涉及了高中所有的学习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呈线性逻辑结构的系列的知识点,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形式。比如“流程与设计”单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条件确定学时数,每一学时的大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演示的试验有哪些,学生应做的试验和设计有哪些,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给他们哪些方面的引导,建议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建议利用的制作资源有哪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有哪些等等。

为了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某一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倡导教师根据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特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对于程序性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

2)设置问题情境,密切技术和生活的联系

技术的性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起源于在满足需求和愿望的过程中人类所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来加以解决。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的立足点,也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技术本质。

3)精心选择案例,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术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或设计匠心独运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如整体性、反馈、系统、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等。

教师教学时还可精心设计调查、探究、分析与讨论、设计与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技术,体验技术设计与实践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技术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在冲动,并通过设计与制作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

(二)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

试验,顾名思义,是不断地试错和验证。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基本途径。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技术试验目的则在于选择和优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试验是师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材料、工具和设备等物质手段,在给定的条件下,主动控制或干涉研究对象,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建设一个够用、能用、好用的试验室是进行技术试验的基础。但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它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的建设和配备还不完善,各地基本上没有配备通用技术试验室,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也没有给学校提供一个试验配备标准或试验资源包。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比如有一位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小试验室,引导学生注意平时收集各种废弃物品,代替教材中要求的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教师还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学习仪器小设计、小制作和进行技术小试验活动,在学期末,让学生自选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加展评,并要求学生就每件作品写出论文报告或设计说明。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素养,将学生的学习、技术的试验、模型(产品)的制作与评价融为了一体。

学校在规划和购置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注意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即使在经济发达或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应充分利用低成本、高效益并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物质资源,注意所用材料要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身体无毒无害并安全可靠。

(三)利用多种资源来备通用技术课

由于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不在高考考查范围的科目,那么要上好课,要抓住学生的心,就一定要在备课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备课时如何利用教学资源,体现了一个教师能否把“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与成败,特别对于资源相对缺乏的刚刚起步的通用技术新课程来说,更是如此。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学资源对于备课很重要,是备好课的关键,那么到底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1)教材资源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教师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学生才能把教材信息建构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要从具体教学情况和现有教学资源出发运用教材。在现实教学中,即使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实现。因为课堂中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有些具体教学情况教师往往估计不到。那么,教师就要把握住课堂,活用教材,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2)学生资源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其本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班级同学也有作用。同学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倾听,使他们实现了知识和经验共享,丰富了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同时,其原有的知识和直接经验也正是建构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学习方式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也相应有所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开放思维,提倡多角度、多方法去观察和探索世界,让每个孩子对教学都有贡献。课堂上,学生生成的疑问、对事物天然的好奇心、对世界探究的欲望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都是课堂上最好的教学资源,要积极采用“生生评价”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环境资源

课堂的外在环境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宽敞明亮的教室、技术完备的多媒体等为我们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资源,也是教学的基本保证。还可以利用物理实验中一些实验仪器,以及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仪器设备等等,特别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和学具,学生特别喜欢,凡是有带教学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气氛马上不一样。课堂中更重要的内隐环境资源是教学氛围。比如,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保障。目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对于这门全新课程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再比如,学生间和睦、积极互动的好习惯,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环境资源,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随之进入一个全新境界。

4)网络资源

可以说现在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这种资源了,特别是网络的丰富性和便捷性,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同行的各种资料,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资源的互补和共享。甚至还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视频网络传播,即时分享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领悟他人独特的教学精髓。有些通用技术的专业网站还非常的优秀,做的非常完美,比如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学网、全国通用技术课程网等等,还有众多优秀骨干通用技术教师的个人博客等等,不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就是最大的浪费。

总之,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需要每个人去开发、去挖掘、去利用,需要大家共同来合作研究,这样通用技术课就会备得更完美,然后通用技术课才会上得更精彩。

(四)寓文于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任何时代的技术产品都印记着鲜明的技术文化,任何技术的设计创新与应用,都要植根于广泛而深厚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文化,不是外在于技术之外的内容、形式和特征,而是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九个模块所涉及的技术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蕴涵着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的教学,一方面要能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图样表达设计思想,但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者和创生者。

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懂得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设计的交流”时,应当让学生知道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技术框图等,都是携带着一定技术特征和信息,传递与交流技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设计产品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制作成功后“产品”外观的润色与修饰、设计方案的权衡及制作“产品”的评价等部分,都应渗透能使学生体验并感悟的技术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教学中,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典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或控制设计,以及体现“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典型“技术产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通用技术中技术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又能使学生感悟技术文化所蕴涵着的艺术感与人文精神;同时,这些典型设计和典型“技术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师及制造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念、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的科学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发挥技术文化所具有的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 经济分析 降低

一、工程造价分析

所谓工程造价分析是指在各个不同阶段对确定工程造价的估算、概算、预算及决算的分析,用以评论确定的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性。并通过分析,寻求降低工程造价的可能与所应采取的措施。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更大的投资效益。符合与审查,主要针对已编制好的工程造价文件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相应的法规;对工程造价的分析则是对工程造价文件中的数据及组成进一步探讨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寻找优化和改善的对策。

1. 单位造价类指标。公路建设项目一般以单位长度造价计算,通常规定为每公里工程造价“万元/公路公里”。

单项工程路基土石方为“元/1 000 m3”;路面工程为“元/1 000 m2”;桥梁工程为“元/100 m2桥面”等。

2. 单位三材消耗类指标。主要反映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的钢材、木材和水泥等三大主要材料的单位耗用量。钢材一般包括各种规格的钢筋、钢管、钢板、型钢、铁件、钢制件,以及施工周转使用的钢管脚手架、钢模板的摊销量;木材一般包括各种枋板材、圆木,以及施工周转使用的木脚手架、木模板等的摊销量,各种枋板材消耗一般均换算为圆木或圆条;水泥一般包括各种规格标号的水泥、装饰用白水泥及特种水泥。

3. 投资或费用构成比例类指标。主要反映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中的投资或费用的构成比例关系。

建设项目由若干单项工程组成,某一单项工程投资与建设项目总投资之比即为该类指标的例子。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有时也可表示为分部工程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例如路面工程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

4. 相对造价比类指数。主要反映同类型分部工程中不同构造、材料或施工方法等变化而发生的工程造价变化的规律,常以相对关系显示。如桥梁就地浇灌与场地预制后吊装,两者费用的相对比例关系。一般而言单位三材消耗类指标由于主要依据较为稳定,如设计规范、概预算定额、施工工艺及管理水平等,使单位三材消耗类指标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通过大量已建成工程的统计资料,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比较、分析,我们能得到工程经济方面的某些结论。符合一般规律或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性可以成为我们寻求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依据或者说着眼点。确定工程造价的合法性和科学合理性得到辩证的统一,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案一般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确定的。从工程经济方面来分析,是要寻求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总成本的设计方案。

各种设计方案的概算或估算,是确定本方案实施时的工程造价的依据,是建设工程各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的重要数据之一,这里指的是各个方案相互之间的比较。而确定的设计方案的工程造价指标与已建成工程可类比的指标的比较分析,同样能得到改善方案设计的信息。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集先进性、科学性、经济合理性于一体的设计,因此优化设计方案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2. 限额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减少或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有利措施。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限额设计是正确处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关系有效和科学的方法之一,在处理技术经济的矛盾时,要克服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树立设计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在设计中,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水平,不同国外攀比,使建设标准根据客观条件的许可,体现“适用、在适当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努力提高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

(1)限额设计的纵向控制。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面广,且受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随着不同勘察设计阶段的深入,即从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初步设计、详细勘察、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限额设计都必须贯穿于各个阶段,而在每一阶段中又必须贯穿于各个专业的每道设计程序。在每个专业,每个程序中都要把限额设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明确限额目标,实行按程序管理。各个专业限额的实现,是实现总限额的保证,要防止和克服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

初步设计要重视方案选择,在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限额内,要进一步落实投资的可能性。设计人员在实现设计任务书时要研究实现投资限额的可能性,克服设计中不算经济帐的现象。当发现重大设计方案或某项费用超标时要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不能等到概算编出来以后再压低造价或减少项目或设备,以致影响设计进度或出现设计返回,造成设计上的不合理,给施工图设计埋下超投资的隐患。

施工图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范围、内容、项目和投资进行。这是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但初步设计毕竟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如工程地质、设备、材料的供应、协作条件、物价等,以及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施工图阶段直至在施工过程中的局部修改、变更,也属于正常现象,这样将使设计更趋完善,因而有可能引起已确认的概算价值的变化。这种正确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

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应尽量提前实现。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控制。

(2)限额设计的横向控制。限额设计横向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健全和加强设计单位对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必须明确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科室对限额设计所负的责任。要建立设计部门内各专业投资分配考核制。设计开始前按照设计过程的估算、概算、预算不同阶段,将工程投资专业进行分配,并分段考核。下段指标不得突破上段指标。哪一专业突破控制指标时,应首先分析突破原因,用修改设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发生在哪一阶段就消灭在哪一阶段。

3. 加强设计标准管理、推广标准设计。设计标准是国家的重要技术规范,是进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依据。国家对各类建设的设计都制订有相应的标准规范。优秀的标准规范必须符合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充分考虑使用、施工、生产和维修的要求。它的运用有利于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标准设计(也称为定型设计、通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都应该编制标准设计,将标准设计广泛的推广应用。

标准设计的范围包括:

(1)重复建造的建筑类型及生产能力相同的企业、单独的建筑物,都应采用标准设计或通用设计;

(2)对不同用途和要求的建筑物,按照统一的建筑模式、建筑标准、设计规范、技术规定等进行设计;

(3)当整个构筑物不能定型化时,则应把其中重复出现的部分,如桥梁建筑的上部结构等在构配件标准化的基础上定型化;

(4)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构件参数尺寸的统一化,如桥梁栏杆、挡土墙等;

(5)建筑物采用的构配件应力求统一化,在基本满足使用要求和修建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具有通用互换性;

推广标准设计有益于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1)节约设计费用,大大加快提供图纸的速度,缩短设计周期;

(2)构件预制厂生产标准件,工艺定型,容易提高工人技术,使生产均衡,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统一配料,节约材料,有利于构配件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3)可以使施工准备工作和构件预制工作提前进行,并能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又能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4.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方案的选择一般包括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与作业方法的确定。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核心,确定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单位工程的施工效果,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施工方案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编制各阶段工程造价时,套用的指标、定额、费用标准都应与选定的施工方案相适应。

考虑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与技术的先进性

所谓方案实现的可能性是指施工方案能从实际出发,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制定方案的基础,只有具备实现可能性的方案才能提供选择。

技术先进性是指能有效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从而提高功效,缩短工期。保证使施工费用降至最低限度,但也应注意到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性不一定统一。在方案比选时,还应从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降低使用期费用等方面全面衡量。

(2)施工方案与工程规模相适应

施工方案,特别是其中的施工机械的选择是否经济,与工程规模有关。规模小的工程,选择大型施工机械就不一定经济,因为大型施工机械会相应增大运输、安装和附属设施的费用,从而相应地提高了施工单价。

另外,还有一些难于用货币价值来表现的因素也必须考虑。例如,机械设备的通用性,是否适合长期使用;如隧道工程采用的衬砌台车衬砌内轮廓线相关,通用性受到影响;大型机械的运输受到制约而增加的诸如道路改建、桥梁加固,或特殊运输车辆费用的增加。

对于大中型项目来说,选择机械化水平高、配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劳动力消耗无凝是有力的保证。但是,由于工程机械购置费或租金的昂贵也可能带来单位工程费用的提高,这时更应从施工组织计划要求全面衡量。

(3)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经济合理性是指能尽量采用降低施工费用的一切正当、有效的措施,挖掘节约的潜力,使施工费用降至最低的限度。

就地取材是道路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制定方案时,必须考虑采用当地材料,特别是消耗量巨大的大堆材料等。

预算中回收金额,对造价有一定影响,应预以注意,在编制工程造价时应合理计算和确定其额度,其中包括一切拆迁原有建筑物时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

合理地消除和减少工程造价中的不必要或可以压缩开支。在不改变原设计并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下,可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降低工程造价,使其施工方案符合经济合理性的要求。

(4)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是指施工方案符合安全规程,有保证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对于实施技术组织措施所发生的费用不得任意缩减。

加强工程管理,改进劳动组织,通过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均匀施工,提高工效,以节省人工开支;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以节省机械费用开支,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结语

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与决算的分析,主要是在大量占有已建成工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家计委、建设部、交通部在关于工程造价方面改革的指示精神中,再三强调对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对各种指标、费率、价格的分析和,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的各项实施办法,其目的同样是为了积累数据,寻找规律,从而使新建工程的工程造价更能正确地反映工程建设实际,更加科学经济与合理。

参考文献:

[1] 黎伟萍. 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 广东水利水电, 2009.

第8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1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当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确定以后,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了;统计资料表明,对设计阶段而言,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占40%,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占20%,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占20%。可见,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多么重要。由于施工阶段均应是“按图施工”,这个阶段的投资控制并不能真正控制工程成本,只是控制施工中可能增加的工程费用,所以,无论从投资管理看,还是从造价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对,对不合理、不经济的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设计阶段的控制造价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控制设计估算、概算和设计预算,而是通过控制造价,达到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控制造价目的。

2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几项措施

2.1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也就是把上阶段设计审定的工程量和投资额先行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到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严控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设计和设计变更,以确保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如果在批准的设计限额内,设计单位能认真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靠科学管理、优选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节约下工程资金,则可按节约资金的一定比例分配给设计单位,以利于调动和奖励设计单位的积极性,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在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中,各专业设计人员应树立控制工程投资意识,在拟定设计原则、技术方案和选择设备、材料时,应先掌握相关工程的工程量和参考造价,严格按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进行设计,并以单位工程为考核单元,做好专业内部平衡调整,提出节约投资的具体措施,努力将工程量和总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其重点应放在初步设计工程量控制上,控制工程量一经审定,就应作为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的最高限值,不得予以突破。除了不得不需要作设计变更,否则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设计;如果预计必定会发生设计变更,则变更越早越有利于造价控制,因为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只需修改图纸,损失有限;而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则不仅要修改图纸,还需重新采购设备或材料;如在施工阶段发生变更,除发生上述费用外,已完工部分有可能被拆除,必定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应尽可能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为此,在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务必进行由相关人员参加的技术、经济论证会,使工程建设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2.2坚持采用标准设计。建设工程标准设计一般是指在工程设计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用的标准图、通用图和重复利用图,统称为标准图。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标准图设计可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业化水平、节约材料和降低工程投资。据不完全统计,采用标准设计一般可加快设计进度约1~1.5倍,节约工程投资约15~20%。采用标准图对优化设计有以下几项优点:

(1)可加快为施工方提供设计图速度、缩短工期,为建设方节约设计费用。

(2)可以使某些工艺定型化,便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使施工生产均衡、有序,可较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投资。

(3)可缩短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和提前订购相关构件、设备,加快施工速度。

(4)可按通用性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和材料、构配件订购计划,按规定程序审批,以便尽可能扩大重复利用范围,使建设工程既优质又经济。

第9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浅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部2001年12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文就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通用技术课内、外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关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精心选择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哪一项重大发明,哪一位伟大发明家不是由于兴趣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呢?爱迪生从小就对身边的一切现象无比好奇,例如,他为了弄清楚鸡蛋为什么会变成小鸡,竟然自己亲自孵蛋;为了知道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居然跳入水中,险些被淹死……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好奇心使他对所有事物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了他日后的许多发明创造。

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学生的层次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有针对性。其次,教师要吃透课本,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解。案例选择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技术2第一章“经典结构的赏析”一节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自己上机搜索古代亭台楼阁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其结构,知道整栋建筑没用一钉一铆(榫卯结构),学生虽然不明白这种结构是怎么回事,但不由被古代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而折服,激起他们对结构学习的极大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与指导者。教师要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学习目标、学生的基础情况,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与实际效果;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养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知识的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互动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过程,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单向传输的过程,以教材为本,教师要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合适的内容深加工,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在讲解技术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一节时,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逐条进行分析,使他们明确其中哪些是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学会判断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接着针对能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其中的过程评价,让所有学生亲历技术设计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多样化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通用技术有了全新而全面的了解。

2、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类型和层次参差不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条件,分层次教学和个别辅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我完善,巩固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如在三视图的画法一节中,先教会学生三视图的投影方法,再总结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课上出几道题,让学生补画完整。学生了解了规律后画图就容易多了,对当堂的知识点也能及时掌握和消化。

3、将知识的传授变成学习方法的传授

课堂上教师应教给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新旧知识进行梳理,重组和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和框架,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到东西,还要了解怎样去学,如何学好。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懂得如何掌握新知识。学生的头脑不应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他们如何将知识和信息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

三、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服务于通用技术教学

1、正确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参与试验过程的设计

教材中有很多小试验,都非常具有针对性。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试验内容,让学生经历技术试验设计过程。如在讲授技术2“稳固结构的探析”一节中重心垂线位置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再用合适的器材改变不倒翁的重心位置,完成整个试验过程,亲自体验重垂线位置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了,掌握知识也更牢固。

2、合理利用自制的教学资源服务于通用技术教学

教学之初,各种资源相对匮泛,教师除了合理利用配备的器具外,还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和生活中收集的废弃物品,自制一些教具、学具应用于教学之中。比如矩形相框,人字梯、三角架等均可自制,也可以利用学生制作的小作品。在讲完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去试验室拼积木,让他们亲自动手搭建各种结构,体验结构的巧妙。

3、充分开放试验室,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参与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制定优秀的设计方案,并让他们自备材料,在试验室将自己的方案制作成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每完成一个环节的制作,必然要处理好之前设计中没想到的关键环节,并自觉加以修正,直到完成作品,如此,学生会明白过程评价在技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上课时带着问题来,下课时带着新问题走,课后收集材料,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技术,体验技术设计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对技术深入探究的内在冲动,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本质,并能通过设计与制作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技术图样表达设计思想,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都和创造者。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追求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新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完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思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