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江城子秦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唐-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玉楼春》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张生《千秋岁》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宋-苏轼《江城子》
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将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作一横向比较,从而把握高考命题特点,为以后的复习迎考提供参考依据和复习建议。
二、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与评价
(一)命题特点。
1,诗歌品类。古代诗歌本应包括唐代以前的古诗、唐诗、宋诗、唐宋词、元曲、元明清诗歌。对照2012年17套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命题所选诗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的诗作(含词),偶尔也选用金元诗歌,明清诗歌则轮流出现,唐代以前的古诗以及元曲今年没有选用(以前偶有选录)。这是因为,在文学史上,人们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宋诗词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繁盛与巅峰。
2.作者情况。高考选用的诗歌,其作者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是大家不大熟悉的,有的则是十分陌生的。从2012年高考所选18首诗歌(浙江卷是两首诗)来看,张九龄、贾岛、温庭筠、杨万里、秦观、晏几道、元好问等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晁补之、李益、张耒、李纲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而修睦、金銮、王寂、白珽、曹伯启则是我们不熟悉的作家。总体看来,熟悉的作家还是多一些。
3.题量分值。一般设2个小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地试卷中设了3个小题。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多的有17分(北京卷),少的只有6分(重庆卷和福建卷),广东卷和浙江卷均为7分,全国课标卷和辽宁卷均为11分,江苏卷则为10分。
4.诗歌内容。高考命题选用的一般是中学生没有接触到的诗歌或者出现在课本、读本中不被注意的地方,因此其内容就显得陌生而新鲜,这样有利于高考的公平选拔。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共有两首,我们考生熟悉的是其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结果江苏卷却选了其第一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从2012年高考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远怀人。如全国课标卷晏几道的《思远人》及江苏卷温庭筠的《梦江南》。
(2)伤春惜别。如江西卷秦观的《江城子》及湖北卷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
(3)羁旅愁情。如山东卷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及四川卷曹伯启的《子规》。
(4)寄情山水。如安徽卷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辽宁卷张耒的《初见嵩山》。
(5)风物写真。如广东卷白埏的《余杭四月》及上海卷张九龄的《春江晚景》。
(6)托物寓意(借物寓理)。如全国大纲卷修睦的《落叶》、北京卷金銮的《柳堤》、天津卷杨万里的《野菊》、浙江卷钱翊的《未展芭蕉》和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7)边塞生活。如湖南卷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
(8)闲适归隐。如福建卷李纲的《望江南》。
5.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以上所举18首诗歌涉及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表达方式。这里主要包括描写和抒情两大类型;
①描写。如全国大纲卷《落叶》第1小题涉及角度变化,北京卷《柳堤》第1小题涉及动静结合,广东卷《余杭四月》第1小题涉及色彩渲染,上海卷《春江晚景》涉及虚实相生,等等。
②抒情。如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的,融情于景,江苏卷《梦江南》和辽宁卷《初见嵩山》的借景抒情,上海卷《春江晚景》的情景交融,天津卷《野菊》、浙江卷《未展芭蕉》和《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的托物言志,天津卷《野菊》“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的用典抒情,等等。
(2)表现手法。如全国大纲卷《落叶》中松立与叶落的对比,全国课标卷《思远人》首句“红叶黄花秋意晚”的渲染,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的映衬、四川卷《子规》的烘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的衬托与对比,福建卷《望江南》的衬托,等等。
(3)修辞手法。如全国大纲卷《落叶》中“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的拟人,重庆卷《鹧鸪天》中“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的比拟。北京卷《柳堤》中“雨香非燕促”及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中“软红光里涌银山”的通感和比拟,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中“边雪藏行径”的拟人,江西卷《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的比喻和比拟,浙江卷《未展芭蕉》中“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医春寒”和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中“爱惜芳心莫轻吐”的比喻和比拟,辽宁卷《初见嵩山》中“数峰清瘦出云来”的拟人,等等。
此外,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还有几道涉及赏析语言的题目,属于“炼字”型。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和“涌”二字的妙处,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对“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的“藏”和“透”二字作简要赏析,四川卷《子规》赏析第二联中的“空”字的韵味,等等。
6.亮点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较鉴赏,二是探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比较鉴赏。这类题型是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考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2008年有2套高考卷(湖南卷、广东卷)……2011年的湖北卷将刘敞《登城》与苏轼《望湖楼晚景》进行比较,2012年的江西卷比较秦观《江城子》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教材中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异同,2012年浙江卷则比较钱翊的《未展芭蕉》和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的异同。
(2)探究。这是新课标考纲特意提出的一种能力层级,本是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的考查要求,近年来则移用到古代诗歌鉴赏题中。
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思远人》第2小题:“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又如2012年北京卷第2小题: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再如2012年江西卷第2小题: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江西卷的比较鉴赏也可看作是探究题)
(二)试题评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高考对诗歌的考查就是要引导广大师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广大考生的语文素养。江西高考命题人甚至提出“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的命题思想,多年来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综观2012年全国17套题的诗歌鉴赏题目,笔者发现,这种导向是十分明显的。所命试题也涵盖了内容与形式的方方面面,考点分布均匀,题目难易适中,答案简明规范,题量和分值较为合理。而比较鉴赏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则是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的一大亮点,与新课标的要求十分吻合,应引起广大师生的密切注意。
尽管命题人的初衷是要考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但考生的实际阅读鉴赏水平还是比较低。以2012年江西卷为例,第(1)小题全省平均分为1.98分,第(2)小题全省平均分为1.67分,累加起来平均只有3.65分。可见,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
1、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晏殊
4、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6、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卢纶
7、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10、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4、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虞美人》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1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18、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
19、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20、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2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2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几
2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4、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蝶恋花》
2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7、一行写入相思传。--《塞鸿秋》
2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29、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3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 琴歌》
3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3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
3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3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5、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
3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38、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
3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4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4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42、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43、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性德《虞美人》
44、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陆游
45、独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4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4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8、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49、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
50、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其一》
51、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其三》
52、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5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54、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叶梦得
55、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怨》
5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5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5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5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60、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纳兰性德《清平乐》
6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6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6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
6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6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6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6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69、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70、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纳兰性德《蝶恋花》
7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7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7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7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7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7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7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7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8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81、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经*卫风》
8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汉乐府》
8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8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85、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四首其二》
8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87、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词》
8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89、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
9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现摘录部分精彩诗句,稍加赏析,以飨读者。
一、以山喻愁。
白居易的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长相思》)前三句以流水喻人,写丈夫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以山喻愁,写的相思苦情。丈夫远去,愁情满怀,见水恨水,看山愁山。她的愁思苦情有如悠悠江水,绵绵流淌,无穷无尽;有如重重吴山,连绵起伏,数不胜数。
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山水言忧愁,心间忧愁堆积如山,与终南齐高,弥漫无际,与大海混茫相接。一个妙喻写尽了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忧患情结。
二、以水喻愁。
以水喻愁的佳句颇多,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将进酒》),白居易的“欲识愁多少,高于滟预堆”,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还应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作者亡国辱身的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样就把愁之广、之深、之久,愁之泛滥汹涌、之滚滚不息,巧妙地表现出来,实属写愁名句。
秦观的“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模仿李煜的词句,翻得贴切,用得恰当。他不仅模仿李煜以江喻愁,还进而用海喻愁,如“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忧愁有如浩瀚的大海,作者的谪恨之深之广可见一斑。
三、以雨喻愁。
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描花绘雨,巧比妙喻,别具一格。词人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化具体为抽象,变有限为无穷,给人留下新奇玄奥、浮想联翩的艺术空白。
晏殊的“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玉楼春》),写尽弃妇的离愁相思之苦。白天逝去,黑夜降临,她辗转反侧,很久之后才进入梦乡,不幸却又被五更钟声惊醒,她又陷入了无边的失望之中。窗外,飘洒着如烟似雾的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离情别恨的泪水,带着离愁纷纷飘落。三月春雨,如丝如缕,绵绵不尽;如烟似雾,缠绵难遣。这不正和弃妇心中愁肠百结、挥之不去的苦恨情绪类似吗?
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也是以雨写愁,雨的点点滴滴、不舍昼夜,雨的丝丝缕缕、密密麻麻,烘托出词人以泪洗面、苦度时日的伤心和痛苦。
更奇妙的是,在诗人笔下,通过譬喻,愁绪可以用长度测量,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静夜思》);可以用船装载,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可以用马驮,如元代戏剧家董解元的“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用车装运,如戏剧大师王实甫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
古老的先秦时期,桥被称作梁,梁在《诗经》中多次出现,也见证了许多人间情义。“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大雅。大明》)这大概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诗中写文王迎娶太姒女的情形。当时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由于渭水无法通马车,于是文王立即下令“造舟为梁”,太姒女因此得以过河。这样的举措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诗经》中还写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这首诗的名字叫《敝笱》,也就是破鱼网,它比喻的是齐国的公主文姜,大概是因为文姜放荡之故,诗里说她是一张放在桥上的破鱼网,她的绝色之美引诱着曾与她的异母哥哥齐襄公,所以在她出嫁的时候,齐襄公仍纠缠不已。而见证这种龌龊之事的竟然就是这座倒霉的桥,它恐怕很难想象人间竟有这样的事吧。
桥似乎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注定了要与人间的情感纠葛发生联系,而这其中有情侣相逢的浪漫,也有亲人分离的痛苦,身处他乡的游子们永远也忘不了那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秦观在他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中有这样一句话:“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碧绿如茵的朱桥当日事,实则是当年与亲人分别之事,可惜这旧事已成回忆,如今人已不能相见,只剩下桥下的冷水空自流淌,思亲之意,不言自出。其实更令人伤感的是那七夕之夜的鹊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有情人两地相隔,纵然有似水柔情,但相逢的佳期只是美梦一场,哪里还敢遥望那归去路上的鹊桥呢?无奈之下只好退一步想,既然两情生死不渝,又何必在乎要朝朝暮暮相处在一起呢。儿女情肠固然惹人凄哀,那生离死别的痛楚更是撕心裂肺,这在杜甫《兵车行》中表现得尤为沉重:“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那爷娘所送的子弟,都是出塞征战的将士,他们经此一别,实际可能是开黄泉之路,蹈死亡之所,那腾起的尘埃挡住了他们的背影,也等于让他们从此于人世消失。这一别不是诀别又是什么呢?
亲人相别固是堪哀,知音分手也是世上愁事,而这桥也往往是好友揖别之处,以至于诗人们见桥就会思友。词人陈与义有《临江仙 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一首就写到了桥上会饮的事:“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可惜这上二十年前的往事,如今已是梦中情形。但这样的回忆却盛满了一个文人对好友们的深切想念。元稹也曾因思念白居易写了一首《寄乐天》:“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元稹与白居易在诗歌史上并称“元白”,二人诗歌风格相近,关系紧密,相互之间经常写诗应和,元稹这首诗前二句写眼前会稽美丽风光,灵汜桥前面更是水清如镜,眼见这样美景,当然希望有好友前来共赏才是快事。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也是思友之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原是好友所住之地扬州的景观,作者是借对那里景象的想象来表达对好友的思慕之情。桥是分别之所,却也是友谊的纽带,诗中的桥更成了友谊的一种象征。
诗人个体情绪的差异,生存处境的不同,情感遭遇的不一,咏愁诗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从内容上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类:离别之愁,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相思之愁,如“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思乡之愁,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人的愁思悲苦,是直面困难的旅思愁怀,《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李白对月思乡之愁;身世之愁,如唐代诗人李白被权贵排挤后,过着凄然的漫游生活,积怨日益深沉,于是发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叹;家国之愁,如李后主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一个丧家失国之人的悲愁写了个尽透;伤时感事之愁,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等等。
在形式上,同是咏愁,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不同,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古诗词常见的咏愁技法有:
一、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本来抽象不可触摸的愁变为具体可感之物。这种写法就是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形象,直接将愁当作物来写。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于感情的洪流中。李清照的《武陵春》这首词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其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了悲愁之多。
二、借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愁。①借助于比喻、拟人等法来表现愁:唐代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其二),是用比喻来生动地写愁;宋代黄庭坚的“我只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用拟人法生动地传出愁情含满川风月。②运用夸张手法写透深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将夸张与比喻结合起来咏愁的;唐代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于夸张与对比的统一中表现闲愁的,是在夸张、比较中衬出愁之多、愁之重的。③运用对比,烘托咏愁。
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于欢乐与忧愁的对比之中突出了愁之深重;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将如今饱尝愁苦与少年不知愁的滋味加以对比,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远大抱负难以实现的愁闷。④运用双关,委婉咏愁。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语双关,含蕴深远,表面上是写浮云遮住了太阳,使人不见长安而生愁情,实际上,这是委婉地写佞臣在皇上面前摆弄是非,皇上不明,致使诗人不得重用,有志无法展、有才无处施而生愁怨。 转贴于
三、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愁,融愁情于景。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直抒愁情。南唐冯延巳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词中主人公触景生情,由目睹春来河畔生春草、堤上绿杨柳,联想到了自身年年有的愁怨。
以上所列古诗词咏愁技法,仅仅是一些常用之法。事实上,古人咏愁,在许多时候是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设问,但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以比兴作答,生动细腻地展开来铺写,不仅如此,它还以“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来烘托“闲愁”,便含蓄地写深写透了闲愁。
在唐宋诗人词客中写愁最为出色的当数李清照了,她写了相思离别的闲愁,也写了身世孤凄哀愁,更有国破家亡的悲愁,可谓是愁绪满怀、千回百转。这和她的人生经历、生活的时代有关,国破家亡,使她难得欢颜,即便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撩动于心的,还是一个愁字。且看那个“愁”字,如何出现在她的词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梦断漏悄,愁浓酒恼”(《怨王孙》);“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生,人远天涯近”(《生查子》)……李清照的词,最脍炙人口的,是那首《声声慢》,词中那种孤寂愁苦的心境和气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你和我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两手空空。我说,我们就这样在一起吧。你抱着我,紧紧地。
因为各方面的花费和找工作,所以,现在我们的钱所剩无几,我们在一个很安静的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子,买了必需品后,打开钱包,数了一下,只有一百块。
我说,没关系的,可以先去朋友那里借一点,等单位发了工资就好了。你说,不借,借了第一次,就会借第二次。我们要吃得起任何苦,这样才能永远地在一起。
你趴在床上,开始分摊钱。
这三十块是给我上班坐公车用的。你告诉我,偶尔天气不好,打车回家。
十五天,只需要熬十五天,我找的工作单位就要发工资了。
另外三十块是给我上班买早餐用的。
还有三十块是你和我晚餐用的。
剩下十块是备用金,以防万一。
我搂着你,无数次地叫着你亲爱的老婆,你把脸埋在我胸前,沉默不语。我知道你心里很疼,可是我知道你是多么地爱我。
就这样我们拥抱在一起,我喊着你宝贝,你一直把脸埋在我胸前,听我喊你宝贝。
你说,我是这样爱你。
我说,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第一天早上,你和我一起起床,你看着我洗脸刷牙,然后手拉着手,送我上班,看着我上公车。在车上我看见你温柔地注视着我,眼里写满幸福。我们挥手,你看着车远去,然后回家,洗衣服,收拾房间,用一块很干净的抹布擦地板,厨具,门。
阳台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叮叮,当当,你看着它笑了。那是我们明天幸福的掌声。
中午的时候,我打电话问你,吃午饭了没有。
你说,吃了。
后来我知道你没吃,你是希望我们不借钱便过完这个月,其实我也没吃。
你是这样的倔强,把我对你的心疼放在心底,就是不许我借钱。
所以,我回来把一千块钱放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哭了。
你说,你并不是一个怕吃苦的人。但是,你要我们可以坚持着做任何事,就像你下决心和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坚持着把父母给放弃了,把工作给放弃了,把朋友留在了远方,来这座陌生的城市,只为了和我相爱。
你陪着我,坐公车去我朋友的家,把钱还掉。
那晚,天空很美,有很多星星。在草地上,你躺在我的腿上,数星星。你说,天空多美啊,我们的爱情多美啊!
我背词给你听吧。喜欢谁的呢,嗯,秦观的《鹊桥仙》,苏轼的《卜算子》,不知不觉间背了《江城子》。你抬头吻了我,你说,我们不会分离,永远也不会分离的。
于是,我们说,山无棱,天地合,夏雨雪,才敢与君绝。
你怕我不吃早餐,所以经常都给我买好早餐。有一次,夜里十一点半,我们都睡了,你做了一个梦,梦到很多家面包店。醒来后,你以为自己忘了给我买早餐,穿着睡衣就往楼下跑,我拦着你问,干嘛去啊,小心摔着。
你说,对不起,我忘了给你买早餐了。
我哭了。在门口,我毫无顾忌地吻着你,深深地。吻得你喘不过气来。
那晚,我上街买了老婆饼,多甜的老婆饼,多亲切的名字。你轻轻地一点点地小心地吃着,看着我甜蜜地笑着。然后递上一块喂着我,我把你轻柔地拥入怀中。
休息的时候,去买菜,鸡蛋才两块四一斤。你精心地挑着鸡蛋,很新鲜的。菜场很脏,你挤在一堆中年妇女中间,挑鸡蛋,讨价还价。看着你认真的样子,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
汤是你做的,因为你坚持要做。买一点点蘑菇,放在煮好的开水里,然后,把鸡蛋打进去,看着它沸腾。再放一点点葱,还有鸡精,很香。一碗汤大约花我们八毛钱,可是这却是我喝过的最好的汤。
菜是我做的,我说我喜欢吃菠菜,因为很便宜,一块钱一把。我会做很多样式的菠菜。比如,煮的,蒸的。你吃得很香,我看着你,开心地笑了。
主食,就做蛋炒饭。这是我的绝活,这是我跟有经验的厨师学的。
先放油,把米饭放进去,搅一下,放一点点的盐。
然后,盛在一个大碗里。
拿个小碗,打两个或三个鸡蛋,搅匀,放进味精、盐之类的调料。搅好后,再往锅里放油,把鸡蛋放进去,用筷子搅,让鸡蛋散开,不要弄得太老。
然后,把米饭和鸡蛋全都倒在锅里,焖几分钟。
然后,就可以一起享用这美味的炒饭了。
我们用一个大碗吃。两个勺子,头对着头,笑嘻嘻地,很快乐。一碗清淡的蘑菇汤,一大碗蛋炒饭。我给你讲一些开心的笑话。
那段时间,你根本不出门,我知道你是不想花钱。家里没有电视机,什么都没有,你却很快乐。因为你有好多事情做。要晒我们的被子,你说你喜欢晚上睡觉的时候闻到太阳的味道,像我们的爱情,很温暖,很好闻。
我说我也喜欢闻太阳的味道,但是,我更喜欢抱着你,闻你身体的味道。
我说,这是一个好老婆的味道。
我们在十五天里,花了八十五块钱。
我坐公车花了二十六块;早餐,三十块;中餐,你始终没有吃,我也没吃;晚餐,二十块。
我终于发了工资,然后带着你去逛街,我说,你想要什么呢?让我买给你。
关键词:唐宋词 调名改易 方式
词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文学,词人的创作或“依调填词”,或“按谱填词”。词的音乐曲调谓之词调,词调名即词牌。词调奠定了词内容的基调,是慷慨激昂还是深情绵邈,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词调。随着词的传唱范围扩大,词的境界进一步地开拓,词调体式也日益丰富。在浩浩荡荡的唐宋词篇中,我们不难发现唐宋词中很大程度存在一调多名或者同调异名的现象,这与文人填词过程中的不断改名有关。清代万树《词律》序言有云:“或云‘今日无复歌词,斯世谁知协律?惟贵有文有采,博时誉于铿锵;何堪亦步亦趋,反贻讥于朴o?’则何不自制新腔,殊名另号,安用袭称古调,阳奉阴违?”[1]万树开门见山地指出同调异名或一调多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钦定词谱》系统地列举了每一词调的异名。据统计,《钦定词谱》录词牌826调。其中260多调都存在改名现象,将近三分之一。[2]词调改名现象十分普遍,多数词调除本名以外另有一二别名,如《瑞鹤仙》又名《一捻红》;《小重山》又名《柳色新》;《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青玉案》又名《西湖路》《横塘路》。多则,如《念奴娇》有异名20个;《浣溪沙》16个;《望江南》15个;《谒金门》《蝶恋花》各10个,《鹧鸪天》《菩萨蛮》《生查子》各9个;《临江仙》《满庭芳》《南歌子》各8个;《贺新郎》《玉楼春》《如梦令》《喜迁莺》各7个;《点绛唇》《水龙呤》《渔家傲》《卜算子》《踏莎行》《采桑子》《阮郎归》《诉衷情》各6个,其他不烦列举。经研究归纳,笔者总结出唐宋词“同调异名”的改易方式主要有下列四种(按,同调异体即格律w式上变化者,如转调、摊破、减字、添字等不在研究范围)
一、摘取名家名篇词句以为调名
摘取名家名篇词句以为调名,是词调改易方式中最为通用的一种,由于名家名句的影响较大,所以后人在填词过程中,为了传播抑或在词人之间日常交流中就会用名句指代调名,索性将名家名句化为调名进行填词。周紫芝《竹坡诗话》有言:“贺铸《青玉案》一词有‘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又因其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而有别名《横塘路》。”[3]又如《忆江南》,因白居易一曲“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又名《江南好》,又因刘禹锡一曲“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别名《春去也》;《念奴娇》因苏轼一曲“大江东去”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酹月》;《虞美人》因李煜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别名《一江春水》;《鹊桥仙》因秦观一曲“金风玉露一相逢”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贺新郎》因苏轼一曲“乳燕飞华屋”又名《乳燕飞》;《水龙吟》因秦观一曲“小楼连苑横空”又名《小楼连苑》。
取名家名句易名不仅利于传播,而且能彰显词的情致意蕴。如《八声甘州》一调,最出名的当属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词借此调写出不尽的羁旅客愁,而张炎填词时同写客愁因而将调名改为《潇潇雨》: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张炎将调名改为《潇潇雨》,一方面因柳词传播之广,用名家名句改名能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和传播度;另一方面,《八声甘州》本名源自唐教坊曲名《甘州》,“八声”为词调格律。《八声甘州》调名从词意上来看较为生硬,欠缺词应有的雅致,且不能彰显柳词、张词的情致意蕴。改为《潇潇雨》则点破词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生查子》因牛希济一句“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又名《绿罗裙》。单单“绿罗裙”这一意象便让人联想到少女的娇羞可人,有着不尽的情致意蕴,可谓妙笔。
二、词家自取其词句以为新调名
除借用名家名篇词句易名,词人常会摘取自己的词句改易调名。贺铸为其典型,他大规模有规律地改易调名在宋词史上留下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钟振振校注整理本《东山词》,贺铸存词280余首,用调110多个[4]。其中涉及改易调名有45调114首。贺铸其词虽多依旧调,但却喜立新名。如贺铸将《鹧鸪天》改名为《半死桐》,成就千古佳作: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贺铸悼念亡妻的词作,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称为宋代悼亡词的双璧。贺铸在词中运用了“半死桐”的典故,枚乘《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梧桐半死,常用来比喻丧偶,贺铸将词调易名为《半死桐》,无疑是与词中的字字血泪相映衬烘托。凄婉苦涩之感顿生,使得这首词在艺术上情思绵长,婉转清丽。调名与内容呼应,最大程度地渲染了词境。这一妙笔,使得词人的情思和词的意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达和渲染。
我们可以借用“数字”来概括坡的一生。
第一组数字:8341,坡从政的主要经历
“8”是“八州太守”。坡先后当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个州的太守。徐州、湖州、杭州、扬州大家比较熟悉,密州在今天山东诸城,颍州在今天安徽阜阳,登州在今天山东蓬莱,定州就是今天河北定州。在密州、徐州、杭州的任期稍长,两年左右;最短的是登州,任期5天;其他地方都是几个月时间。
“3”是“三部尚书”,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任期都不长,吏部7个月,兵部1个月,礼部9个月。
“4”是“四处贬谪”,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汝州还没来得及到任。
“1”是“一任皇帝秘书”,正式职务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一职务都是由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担任,正三品。坡在这一任上干了2年零6个月,起草了800多道诏书,干得非常出色。
总的来说,坡从政40年,在地方做官33年,在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是一个典型的能上能下的“交流型干部”,交流的幅度和频率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二组数字:三起三落,坡的人生跌宕起伏、极为坎坷
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他的“高考”限时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收入《古文观止》,使他名震京师、脱颖而出。考中进士后,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品级不高,从八品,扎扎实实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在那里读了很多书。神宗熙宁四年(1071),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做了2年零9个月。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当时38岁,属于“年轻干部”。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可以看出,坡步入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一落:大难临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乌台就是御史台。为什么叫乌台?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直沿用下来。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李定和舒直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宋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贬。贬到哪里去呢?黄州。黄州当时是下等州,贫穷落后。长江自北向南折向东绕城而过,巴河自北向南注入长江,长江和巴河一起把黄州围得像一口井,坡说:“黄州真在井底”,相信是有感而发的。但坡毕竟人才难得,宋神宗也不想太亏待他。好在黄州离开封不远,基本生活还有保障,就把他贬到这里来了。
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 17个月时间,坡从戴罪之身的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三起:再回朝廷。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从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太后对坡极为赏识,希望他作为与新党制衡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又恨铁不成钢,对坡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太后摄政时,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大事小事与他无关,他很郁闷,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现在海南岛经济发达,古代却是极其落后、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
这就是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
第三组数字:123456,这一组数字反映坡的主要社会关系
“1”:一位如雷贯耳的伟大父亲。’苏洵是唐宋家之一,养育了苏轼、苏辙两个儿子。游眉山三苏祠作了一首诗,“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三字经》有几句是写苏洵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2”:两位情同手足的兄弟。苏轼、苏辙是中国历史上感情最好的兄弟。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政治上互相支持,同朝为官;生活中互相照顾、关心备至;艺术上比翼双飞,互唱互和。
“3”:三任相濡以沫的妻子。第一任妻子王弗。她去世10年后,坡在密州为官,写了一首催人泪下的《江城子・记梦》。王弗去世后,坡又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弗的堂妹,死后与坡合葬在河南郏县。第三任妻子是王朝云。她一直跟随坡,终身相伴,生死相依,死后葬在惠州。坡为她写了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4”:四位名垂青史的关门弟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苏门四学士固然以自己的成就出名,但是做坡的关门弟子,无疑使他们名气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