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承包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要求承包商不断提高国际项目管理水平,施工成本控制就是重要的途径。施工成本控制必须按照科学的实施步骤,以合同施工成本、预算定额或项目实物消耗定额作为标准来约束实际的施工成本支出;处理好施工成本和控制费用间的关系;做好定额标准、材料管理和原始记录制度等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由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两部分构成。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为日后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
然而,在实际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国际工程建设项目一般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产品单件性鲜明,不可能建立和其他制造业一样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另一方面,大部分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建的,施工人员中当地工人较多,施工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通常较为极端,使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但国际项目工程施工毕竟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科学地组织和规划,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
2.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项目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这个过程是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2.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这一过程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2.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2.4落实报告中的措施
对报告中成功的经验进行广泛地推广;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地监督改正。
三、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
3.1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
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是以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成本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这套标准以合同为基础,适用性较强。合同价作为限制成本价,将其切块或按工序进行分解,以切块价和工序单价作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的承包指标。这种倒逼的方法将施工成本控制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迫使各核算主体都自觉地采取适当的手段降低单位施工成本。但由于市场恶性竞争,使整个合同中或某些单价的施工成本低于相应的实际施工成本,造成核算主体在施工和管理方面虽然付出极大努力,可承包指标却是一个无法降到的目标。为此,在工程中标后即对施工承包合同进行综合评价和单价平衡,以调整后的可行价作为实际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3.2项目实物消耗控制标准
项目实物消耗控制标准是承包商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配置出发,统计和测定一段时期内实物量消耗,科学的编制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物量消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项目实物量定额对合同价进行调整,并以此标准对项目总的盈亏情况和单价盈亏情况予以评价,将其作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盈利或减亏的承包依据
3.3预算定额控制标准
国内预算定额控制标准所反映的是本行业在国内的平均水平,即使施工方在国际项目投标和项目管理时对其作出一定调整,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具体单位在不同国际环境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专业的咨询市场还不够发达,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在国内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等相关因素予以调整,以调整后的实物消耗量作为控制标准。
四、施工成本与控制费用的关系
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越多越严,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同时,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不同,也对控制费用的支出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述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从制定到根据分析报告所采取的措施,每一步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在同一施工措施同一控制程度情况下,对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步骤第一步而言,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费用最低,而实物量消耗定额最高。那么,是不是施工成本措施越多越严就越好呢?在控制措施不断地增多和加严的过程中,开始时施工成本的减少远远大于控制费用的支出,项目总成本在不断下降;当控制到一定程度后,施工成本的减少将小于控制费用支出,项目总成本开始上升。工程总成本的最低点为收支平衡点,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最优点。
五、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5.1测定和编制适用的定额标准
项目实物量消耗定额是施工方根据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在自身的生产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规定所能达到的标准。编制先进而又可行的工时、材料单位耗量、台时等项消耗定额,是成本计划,考核、分析施工消耗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在国际建筑市场上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方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有必要及时地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5.2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费是施工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以防止乱领、乱用。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地盘点、清查,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从而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另外,材料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进入工地,坚决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
5.3制定健全可行的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必须为原始记录提供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要与合同、技术、施工、劳资和设备等部门充分协调,认真制定科学易行、讲究实效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使原始资料即能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要求,又能满足其它各方的管理需要。同时对各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也要组织好,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及时完整地为施工成本控制和其它有关方面提供资料。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Abstract: For any proj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 of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ut also determines the spac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enterprises.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reduce overall operating costs from the side, and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self. I borrowed this paper unifies own work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briefly and relate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公路建设企业受到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影响,相关的建设产业在中国的运营模式都由以前的国有经营改成了现在的自主经营,因此工程项目的盈亏都是由企业自己负责。公路建设工程企业在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想保证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要从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开始着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当下我国公路建设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几项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措施。
当下我国公路建设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基本状况
2.1企业自身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基本认识不够
我国的公路建设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较为被动的发展地位,所以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近期规划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因如此,我国绝大多数的公路建设企业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后期的企业管理建设中也没有突出这方面的规划和构建。以下是大多数建设企业在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认知漏却表现:首先,承接公路项目工程时,没有在前期的调研工作上下足功夫,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许多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方面不够到位,而工程的整体预测也不够全面,所以在工程开始的初期和中期,很多的建设及准备项目存在着目标规划不明确和工作内容重复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程的工期;其次,中后期的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和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完全不具备控制工程动态的意识,所以当工程工期接近尾声时,会因为时间的紧凑而轻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公共建设项目是十分重视工程质量的,因此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都要求施工方要向管理监督方及时反馈工程动态,而大多数公路工程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都自动跳过了动态反馈的步骤,而缺少了动态反馈,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将无法进行。
2.2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实际根据不足且方式太过传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程成本的核算要想在预测和核算的方面达到精确的效果,追踪数据库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工程实际来对其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及分析。然而我国的公路建设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意识上,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要在此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人物,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素养和成本意识是决定整体工程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承接工程的企业本身也应该构建起详实的工程数据库,从而有利于工程进度的把握和施工成本整体的动态追踪。而当前上述所提到的内容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企业中,只是单纯的停留于形式主义上,没有真正的将其实现。
2.3有效的后期反馈及控制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缺失
工程建设企业作为一个集体,任何一项与企业利益有关的经济项目都是与企业职员的薪酬和享受权利息息相关的。而就我国建设企业当前的成本控制管理的激励制度而言,并没有对企业职员的参与和成本控制达成的绩效奖励进行详细规定,因此企业职员不管是在潜意识上还是在工作思想上都认为工程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是企业管理阶层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这样一来,许多职工应该能够做到的开支节省和资源优化就没能实现,同样的,工程成本的控制及管理就显得无所适从。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加强措施
3.1公路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加强
要想实现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成本上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及管理,工程前期的成本调研和预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制定整体工程计划进度和工程进行的最优方案时,应该以工程图纸要求为基础,联系工程实际,有必要时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还要进行探讨,定下最终规划方案。具体来说,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项工程的估计预算,工程的风险因素和建设材料的实际投入量是估计预算的主要内容,但是最为核心的还是成本费用的估计预算。估计预算的过程中,要将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地段)的风险成本考虑入内,不紧缩、不夸张是进行估计预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3.2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成本控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工程核算,工程核算是能够体现出一个建设企业成本控制及管理机制是否有效运作的基本标志。因此,建设企业一旦承接了公路工程项目,就要着手项目部的建立,并同时对各建设部门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加以明确。成本核算流程的制定、项目分工的落实以及针对具体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人流进行规划统筹,并做到将其落实到分解、材料和劳务成本当中,保证成本核算能够做到有依有据、条理清晰。由此可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
3.3对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施工项目目标的明确是建立于成本预算和核算的基础之上的,而建设项目的执行是否能与预期计划一样且建设目标的实现都要以施工过程中控制及管理的有效实施为前提。要想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就要建立起责任考核机制,将管理控制的权利与部门责任相结合,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太大的目标偏离。将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目标进行具体化是第一步,然后将具体化的目标进行整理,分布到各个部门,并实行个人责任制,让每位职工意识到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中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成本管理控制的成果还要与职工的个人绩效挂钩,并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激发职工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工程管理控制。
3.4成本费用控制的强化
成本控制及管理的标准是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定额控制和预算控制是工程成本标准化实现的两种基本方法,定额控制适合适用于工程机械和材料方面的费用预算,在进行工程材料选择时,应该遵循货比三家的采购原则,除了价格适中以外,还要保证其质量,确保工程费用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至于人力资源的费用则可以结合市场的现实状况来进行规划,规划的方法可以采取定额控制与预算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控制管理,施工技术人员数量的保证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分配是人力资源控制的两大标准。非生产用工、零散用工和辅助用工的人员比例要把握好,有必要时要建立相应的惩奖制度来加以约束。
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要建立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资源优化配置处理的基础之上的,要想工程建设企业的经营效益达到最大,就必须要遵循以上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及管理原则,只有在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过程能够进行合理预算、动态监控和严格治理的前提下,才能以最佳的管理条件来实现工程建设企业的效益增长,进而使得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国军. 浅谈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4)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影响因素; 原则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37-01
1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因此,建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程特性、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这给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质量波动大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也就是说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2.3质量的隐蔽性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工程隐蔽后,再进行检测的难度和代价都非常的大,因此,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2.4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我们也要组织竣工验收,亦即最终的的质量检测;但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而工程项目的终检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荫蔽的质量缺陷。
2.5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的结果。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资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3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结合上述建筑工程的主要特点,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3.2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会固化在最终的工程产品上,移交给业主。但是,人力资源却是例外的。相反,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锻炼和积累,项目团队成员会变得更加成熟,这也正是企业获得项目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 “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3.3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3.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3.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众多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特别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局面更加严峻,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诸多竞争优势中,最基本的是企业的信誉优势,最关键的是企业的施工技术优势,而最核心的则是企业的成本优势。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企业信誉优势、施工技术优势同等的条件下,成本的竞争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
一、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市政工程和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复杂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是一项公共性的项目,很多时候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诸多方面。如建设道路时不仅只是要考虑道路的施工问题还要涉及排水系统的建设、绿化带的规划、路灯的设置等项目而且使用需求还得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需要,复杂性是其他工程难以比拟的。
2、工程目标要求高
市政工程施工地一般位于城市地区,甚至是闹市区。因此要考虑到工程中出现的噪音问题、对城市交通的阻碍问题、对居民、行人的安全影响问题等等这些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往往影响到很多人,对工程的顺利施工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些市政工程往往为了及早投入使用方便市民的工作生活,因此对工期的要求相对比较苛刻如何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项目的进度池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3、工程影响因素多
(l)市政工程通常工程量大,有时候需要不同的施工单位共同配合完成。这时候如果协同不到位,各自为战,容易造成冲突和衔接不畅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2)市政工程的施工通常位于露天环境,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加下雨、下雪、大雾天气等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3)市政工程的审批、调研、施工等通常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又会影响到周边的单位和居民,因此对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问题
1、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自身就不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第一是尚未形成一个全面整体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对于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只在于施工成本控制及工程建设完成后的核算,完全忽略其它成本管理环节。还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时财务部门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项目成本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时还有投标成本,工程的质量及保修成本等。第二,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施工思维模式依旧停留于生产型上,工程项目的内部人员仅仅是对施工建造进度进行负责,而技术类人员所负责的也不过是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及技术,采购人员负责的则是整个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及验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各方面人员分工极为明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全忽略,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无法对质量、安全、工期等多方面的成本实行一个综合全面的考量,甚至有时为了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将施工的环节顺序随意打乱调换,从而使得整个施工建设成本完全增加,工程质量及安全可靠性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
2、成本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完善
现今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体制弊端诸多的表现主要为这么几点:第一,成本责任制度尚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成本责任制度未将职责、权利和利益三者进行进行完美的融合。市政工程的投资建设方为政府管理部门,而施工建设单位主要是一个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在两者同时对市政工程进行建设管理时,极易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发生亏损却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第二,是尚未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对各部门人员需要承担的成本责任尚未进行明确规定,考核机制也尚未制定。第三,决策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有部分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其前期准备工作尚显不足,相应的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内容也有待充实。可行性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准确度有待提升,从而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期出现成本失控的情况。第四,是尚未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相应的激励机制始终尚未建立,从而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成本控制管理无法贯彻落实到底。
3、未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对其认识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中,其并未意识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领导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但并不仅仅是领导者或是工程师的任务,而是每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都需要重视和开展的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未制定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未能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以至于所开展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首先,其忽视了对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所谓工期成本管理是指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而产生的费用。大多数时候,工程项目经理会因为未制定科学的工期计划而导致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其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并未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未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难以保障;最后,不重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一味的重视施工质量,却未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三、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通过编制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为确定投标报价提供参考依据,在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这是该阶段的管理重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工程部提出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等;由工经部提出人员规模和工种结构;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需要结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来确定。在工期方面,按照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要求,同时结合上述方案,进一步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通常情况下将这一预算称为施工预算。对于工程税金,一般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和要求,按照税金计取比例、方式进行确定,再加上投标费用等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支出,在投标过程中将此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来说,由于对工程施工缺乏整体的规划性,并且职能素质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其投资效益观念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对合同效能缺乏有效的运用,并且由于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在采购工程物资时,进一步导致相关人员谎报材料价格,造成工程资金出现人为流失。另外,在合同内没有强调必要的施工设备,导致采购流程中出现纰漏,进一步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重新拟定,进而浪费采购成本,甚至延误工期。根据企业本部,项目经理部需要下达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
3、增强成本控制意识要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要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靠教育和灌输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项目运作体制和机制上加以保证,实现全员管理。要从项目管理机制上做文章,实行项目风险经营管理。
4、制订健全的材料与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是否控制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良好实施。特别是自购材料、租赁材料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更是管理的重点。一般工程项目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60%左右,必须要有严密的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要从采购抓起,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
5、与分包单位签订成本控制协议
对于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一般做法是将劳务分包,材料由总承包施工企业负责采购。应给劳务分包单位在成本管理上传递压力,促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材料,避免浪费。
6、通过技术管理来控制成本
要通过技术管理来控制责任成本,要树立向技术要效益的观念。加强技术管理,减少返工损失及浪费。一项充分优化的施工方案,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利润。利用节省施工成本的施工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7、加大成本核算力度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2)根据工程特点划分阶段性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涉及的内容多面广,需要很多的数据。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临建完工、主体工程完工及相关附属工程完成这几个阶段来进行核算。核算中根据工程实体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及非工程实体消耗的措施费、管理费列表分类进行。(3)根据分项工程核算的费用和按预算定额的费用相比较,通过比较,来确定分项工程的盈亏。
8、加强合同管理及工程变更控制
合同管理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印章管理,落实专人保管,使用登记。二是合同归口管理,要建立合同审核会签制。三是对同类工作内容尽可能使用统一格式合同,编制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四是对工程施工内容及范围界定清楚、工程量又能准确计算的合同,应尽量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而对那些工程施工内容及范围不能准确界定的,估算其工程量发生的变化规律和方向,应固定综合单价,并考虑相应的取费系数。工程变更要做到“先变更后实施、先签字后实施”的原则,这样就可避免口头变更通知,以文字说话,减少纠纷。
9、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
资源消耗台帐是辅助成本核算的记录。材料成本是整个项目成本中最有潜力可挖一项。根据本月消耗数,材料部门需要结合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一步对材料消耗水平和节超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项目经理制订的措施,分别落实给相关人员和班组;根据可以使用数,联系项目施工进度,从总量上对今后消耗的材料进行控制。
10、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工程成本
在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与计划管理、成本与进度之间存在同步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发生相应的费用。如果成本与进度之间出现不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作为“不正常”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在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中,为了便于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费用进行控制,需要对进度与费用的变化过程进行熟悉和掌握,同时按照横道图与网络图的特点进行处理。
11、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引进市场经营机制以后,就得建立以项目为成本中心的核算体系。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是对内或对外,都需要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由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签证后支付。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十分重视。
1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就是为了项目的质量发生的费用。其实就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费用和没达到要求的质量而发生的一切损失的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两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的鉴定成本,属于质量成本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
结束语
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质量高、工期短、安全的、成本低的工程产品,而成本是各项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项目成本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管理的最终结果。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减支增效,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24).
[2]钊福伟.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华民居,2012,(6).
[3]杨恩菊.加强项目部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2,(6).
关键词:混凝土;计量;施工成本;管理
1 引言
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市政工程多为公共建筑性质,―般是无盈利服务性经营,因此,工程成本控制显得越发重要。在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费用占很大比重,但大量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数据值波动较大,具体表现为标准差较大,有的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超强十分严重,混凝土工程管理水平较低,混凝土施工成本失控现象严重。因此,作为建设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加强施工现场计量管理,用数理统计中t检验理论,对混凝土试块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提出限值,以减少混凝土超强现象发生,节约材料能源,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市政工程利益的最大化。
2工程概括
某体育场,建于2005年,长300m,宽270 m,混凝土主体建筑高23.30 m,工程建筑面积约为75962 m2,总占地面积19万m2。本工程现场混凝土设有15组试块,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混凝土试配强度为26.6MPa,标准养护28d后,其强度分别为27.5、29.3、26.4、26.5、30.1、31.0、30.3、27.1、28.6、28.8、27.3、28.1、33.2、28.5、25.3(单位:N/mm2),评定混凝土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求得:
混凝土试块强度平均值:mfcu=28.5 N/mm2 n=15
标准差:Sfcu=2.04 N/mm2
Mfcu一1×Sfcu=25.1 N/mm2 >20 N/mm2
Fcu.min=25.3 N/mm2>2×fcu=17.0 N/mm2
该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是合格的,但混凝土平均强度达到28.5N/ mm2,是设计值的1.43倍,超强达到43%,现场材料消耗过大,现场管理水平较差。
由于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试块数量较少,故采用数理统计子样检验的方法,即t检验,t=(x-0)/(s/nl/2)
式中:x――子样数据平均值;
0――总体平均值;
S――标准差;
n――子样数据个数
为了方便,采用规范GBl07―1987中符号代替,用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fcu代替x,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sfcu代替s,n为验收批混凝土试块的总组数,而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规范及GBl07―1987中4.00Mpa属于质量控制水平较高,所以就以0=20+1.645×4.00=26.6Mpa代替0。
上式改为:t=(mfcu-0)/(Sfc/n1/2)=3.486
{t=3.486≥t1-a/2(n-1)=2.1448} (显著水平a=0.05)
由上式计算,查得t1-a/2(n-1)时,t值位于拒绝域,故该验收批工程管理水平较差。
本文提出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除了考虑混凝土施工试块的标准差外,还需考虑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用数理统计中t检验来检定混凝上施工管理水平,当计算值t< t1-a/2(n-1),评为“优”。
3强化计量,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对于建设方而言,一旦施工承包合同签订,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那是施工单位的事,应由施工单位进行管理,无需花大量精力去关心。若如此,则极容易造成对工程的失控,最终反映到增加项目的成本上。因此,必须改变观点,施工单位一旦与建设方签订承包合同,就应成为建设管理的一个部门,其每一个施工程序都应该在建设方的监控之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强化计量,降低成本,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3.1实验室采用多方案、多试验、多分析方法,使混凝土配合比更优化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必须根据混凝土申请单上的设计标准强度、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最大粒径和外加剂、掺合料等进行混凝土预配,得出最优化配合比。浇筑混凝土前相应开盘签订必须由项目主任工程师,质量总监签字审核。严格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的质量,并要按照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投料的数量,各种材料的投料偏差不得超过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值:(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土2%;粗、细骨料土±3%;水,外加剂溶液±2%),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混凝土浇注令执行,并派人监控。
3.2 施工现场严格控制用水量,控制砂子,石子的粒径和含泥量,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石子粒径大,采用连续级配,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减少20公斤左右。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80,平均粒径为0.38mm的中、粗砂时,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0、平均粒径为0.33m的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公斤,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公斤。
3.3 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严格控制任意提高混凝土试配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强度每提高c3等级,水泥用量将增加8%,混凝土塌落度每增加2cm,水泥用量将增加5.5%。并合理选用优质混凝土外加剂。
3.4 及时解决混凝土原材料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施工中,要及时对前一段时间使用的材料进行盘点,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解决。如水泥超耗,其原因主要有:进料不准,搅拌站水泥罐装满后及时发现而喷出,搅拌站螺旋输送机进、出口出现浪费等,解决对策分别为加强值班人员责任人每次进料过磅,加强搅拌站站长责任心,维修好设备;砂超耗,原因主要为料用于填施工便道,解决方法为加强统计并严格管理;石子超耗,原因主要为混凝土运输、泵送过程中造成浪费,解决对策为加强调度管理,技术管理。
3.5 加强水泥消耗定额管理,实行限额发料
水泥消耗定额管理是指对水泥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批、执行、考核、修订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水泥消耗定额作为一种消耗标准,是水泥利用程度的一个量度,表明水泥供应的合理额度。要加强水泥消耗定额管理,具体如下:在定额制定后应以文件形式下达,并对施工单位进行宣贯,以提高其在消耗定额执行方面的认识,以利于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降耗保证措施;定额不可能一成不变,修订是必须的,但不能随心所欲,可根据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修订,以避免频繁改动对施工单位带来不良影响;在定额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收集资料 并建档保管,资料中的各种数据要求完整准确。
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损失。推行限额发料,首先要合理确定应发数量,这种数量的确定可以是以国家或地区定额管理部门测定的数据为准,也可以是施工作业与项目定额员共同测算并经双方确认的数据。其次是要推行三级收料。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即,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其次是材料部门的收料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若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应发数量及实发数量确定后,施工作业队施工完毕,对其实际使用数量再次确认后,即可实行奖罚兑现。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的办法不仅控制了收发料中的“缺斤短两” 现象,且使水泥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4 结语
总之,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是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作为建设方,要充分发挥管理智慧,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以较少成本支出,建设合格的、让居民满意的市政工程产品,真正实现投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桥路施工;控制成本;质量管理;策略
交通要道中道路和桥梁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与社会大众的生活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一个路桥的施工任务,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为了在这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许多施工企业选择降低成本,这样的行业行为,就造成一部分施工企业大大想削减施工材料,降低施工质量,影响工程。所以在这样的现状下,监管施工质量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以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路桥施工成本控制概念
路桥的施工成本的控制包括三个目的:一是,对于路桥施工的工程成本以及额外的相关费用进行有效使用安排,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并且必须对于施工企业的在施工过程中所用工程成本以及相关费用进行考核监督;二是,对于工程的施工工期进行预期,路桥的施工进程要在签订的合同中所提及的最后期限前完工,反之,要赔付违约金,还要支付额外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的费用;三是,保证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再进行施工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成本。
路桥施工企业要在施工前,对于企业的员工进行组织与动员,一保障工程质量以及工期不受影响的及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管理方面进行改善,从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我国目前路桥施工管理现状
2.1施工人员缺乏经验
分包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的主要施工形式,但是所承包下来的小型施工队中的施工人员缺少丰富的施工经验,对于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强,在大型设备的使用操作技术上不达标,无法保证施工工程质量,使得工程质量以及进度大打折扣。而在工程量大、工期长的施工工程中,企业没有办法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偷工减料的行为屡屡出现,这样的现状对于施工工程带来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2.2施工范围以及工期的限制
在路桥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市区的正常运作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所以缩短工期,是减少对于周围居民影响的对策。但是由于这样的施工策略,造成赶工的现状,企业工作人员为了缩短工期,对于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2.3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于工程施工方面有针对性的规定,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方面也是不到位的,这样的现状导致工程施工管理力度不够,并且在工程完工时,没有完整的验收过程,不能再最后一个环节中对于质量进行把控。同时,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不科学的,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不符合资质要求,造成严重的体系漏洞,对于施工工程的管理监控造成了影响。
3.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3.1强化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当前路桥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起到了核心作用,施工单位要对施工计划进度与方案,以及针对突发性事件这两方面的工作进行相关的安排管理。路桥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有许多部分组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会面对许多的突发事件,而解决这些问题不可以单纯依靠投资方,施工企业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再出现问题时,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应急体系,针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只要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有独立的解决办法,及时处理。这样一来,才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中展开。
3.2对于技术进行继承与创新
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企业拥有新活力的主要途径,可以快速发展,新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技术上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可以使得路桥施工企业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以缩短工期,避免二次返工的现象出现,造成资金浪费。
3.3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传统施工企业的管理理念相对于如今的社会发展而言,已经落后,存在施工企业整合行业的管理水平低的现状,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增加的施工成本。在传统制度的管理下,企业员工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这些潜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在整个环节上的成本。
3.4控制材料费用的使用
针对不同的施工工程,应该有不同要求的材料选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三点:第一,货比三家,这是为整个工程节约成本的第一步,对于工程所用材料进行筛选,严格把控,避免质量不合格的材材料在工程中进行使用;第二,就地取材,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分批次进行采购,减少材料费用占用大部分资金的现象,保障有可以应急的资金;第三,在对于材料的保存于管理上严格把关,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以降低工程材料的损耗,做到物尽其用。
关键词:火电厂建设;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造价管理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cost management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achieve a lowest possible cost. The size of the degree of cost control work, directly related to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In order to realiz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leted, nice and fast, effectively provide energy support for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st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rmal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posed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火电厂成本分析的目的和原理
以经济学的边际成本原理为基础,以引导供求平衡为目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测定和分析发电厂每增加单位发电量所需增加的成本。由于发电厂日常经费支出都必须经会计帐务系统如实记载,因此动态成本分析又必须从现有的会计帐务系统中取得成本计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工资及福利费,大修理费,差旅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职工教育费,土地使用费,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费等等固定费用支出,再加上从生产实时系统取得煤、油、水的实际消耗数据和从物质系统取得材料消耗数据,就可以进行成本的分解和计算,得到发电机组的日成本和分时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用相应的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就可以获得有实用价值的动态成本分析指标,为发电厂竞价上网提供有力支持。二、火电施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施工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在于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工程的造价,但目前我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投标战略确定的准确,因此很难真正的做到施工成本和造价的合理性控制。实践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恶性竞标、或者为了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中标,一味地提高工程的投标价格,结果导致该电力施工工程的成本过高,很难实现其经济利益,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实践来看,当前成本管理的对象只是局限于对施工产品的成本控制,实际操作中所使用的手段也仅限于制定成本标准或者成本预测、财务预算以及差异分析等。据调查显示,多数电力施工企业如果使用了某种管理方法或者控制标准,很可能就一直使用之,很难做出改变。随着电力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原来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与控制标准很可能已经落伍了,应当在对当前所采用的标准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综合的评审,从而保证该标准能够更加的合理有效。
3、对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缺乏主动控制的能力
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实践来看,电力工程企业很难对该工程项目的成本投资进行主动的预测,即便有所行动,也是被动控制进行的,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由于电力工程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及造价缺乏动态管理的能力,总是难以抓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核心所在,最常见到的现象是所有的事项都想抓,但总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最终导致电力企业资金的投入太大,反而使其入不敷出,甚至面临着难以生存与发展的瓶颈。
4、工程成本控制及其造价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践中我们发现,电力工程企业对于工程成本控制及其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三、影响火电施工项目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因素分析
工程施工项目造价管理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保证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为降低工程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和。对项目成本是否有效控制是衡量项目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指标。一个严重超支的项目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尽管它可能实现了项目的既定目标,但是,它是以巨额的资金为代价。因此,下面主要从施工阶段,设计变更方面以及造价管理的主体方面来分析一下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
1、施工方面原因
电力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项目实体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施工周期长,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
摘 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管理课题,也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且自身存在许多问题。能否保持较低的成本水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本文引入了价值链分析理念,建立施工企业价值链,提出每一阶段的成本管理的方法,来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价值链 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一、 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其成本管理分析
1.施工企业的特点
施工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建筑产品生产和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对象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的产品也是工程项目,因此,施工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如下特殊性:
第一,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工地施工工人和机械设备必须在各个工地上流动,这是和其他企业所不同的。
第二,项目建设具有单件性或一次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过程,有自己的目标和内容,因此只能对它进行单件处置,不具有重复性。
第三,施工生产周期长。由于生产场地固定,工作面有限,各专业和工种间必须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配合和衔接,生产周期必然要长。
2.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
施工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顾客或用户的需求形成项目市场――施工企业项目承揽――项目施工――项目的交付及服务。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施工项目的取得已经市场化和招标化;此外,出于降低成本,获取更高利润等因素的考虑,施工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项目承揽及生产这些项目的能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有强大的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
3.施工企业的成本和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的成本指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企业员工,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成果的目的。
4.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局限,我国施工企业现行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成本管理认识片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片面的认为成本管理主要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忽视对投标报价、供应过程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造成的结果是生产成本降低空间有限,交易成本、期间费用高居不下;(2)片面的认为成本管理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事实上,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3)片面的把成本数量上的升降,作为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造成的结果是,为了降低消耗和节约开支,以工期和质量为代价。虽然短期成本有所降低,但是工程质量出现下降,返工返修成本上升,工程进度缓慢,企业成本效益水平下降。
第二,缺乏成本竞争意识,资金紧张。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招投标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可能转变成业主拖欠款。这样一来,企业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
第三,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对项目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没有有效的进行事先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企业更多的只是进行成本事中核算和事后反映。因此,这些都迫切需要施工企业采用新的方法改善成本管理。
二、 利用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管理
1.价值链理论概述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2.利用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
价值链分析,就是以价值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价值链的构成,价值链上的每项价值活动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每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及其动因,每项价值活动占用的资产、盈利状况等,它是使用系统方法考察企业的所有作业活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和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外部价值链分析又分为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利用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是:首先建立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企业价值链由哪些具体的价值活动构成,进行价值链分析。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的成本与价值的比较分析,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推进价值活动的优化与相互协调,并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而进行成本的改善。
3.利用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管理的意义
实施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企业价值链并进行分析,施工企业可以对所有的价值活动进行成本与价值的衡量,然后根据处于不同业务流程的价值活动来确定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并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来帮助缩减、整合或删除某些价值
活动,从而扩大了成本下降的空间,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其管理的效率。
三、施工企业价值链的建立
1.内部价值链
施工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活动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施工企业的基础活动由项目承揽(包括市场信息收集、投标报价、合同签署、施工设计等)、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物质准备、队伍准备等)、施工生产(包括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管理等)、项目交付与服务组成(包括竣工验收、保修体系、工程分析与评价等);辅助活动由企业基础设施、采购、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开发组成。基础活动起着维系施工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核心作用,辅助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间接创造价值。
2.外部价值链
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施工企业首先通过与同行竞争对手的竞争从建设方手中获取项目,其次要与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主要是供应商和建设方)发生业务往来,竞争对手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围绕施工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形成相互联系的外部价值系统。通过与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比较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帮助企业进行竞争地位的改进或维持;通过发展与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的双赢。
四、施工企业各价值链阶段的成本管理方法
1.基础活动成本管理方法
(1)项目承揽阶段
首先,加强对招标文件的编制管理。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公平竞争的基础。因此,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客观公正。同时加强标底的编制审查,对招标文件中涉及工程造价的条款,要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
其次,重视询标工作,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开标后、定标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投标人进行询标。通过询标,可排除可能存在的非实质性、欺骗性、过分偏激性问题以及明显低于成本的不合理报价,便于招投标双方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
第三,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前,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由专职造价工程师参与审定造价条款。其次,正确地选择合同类型有利于取得竞争性报价,也可合理分担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对于大中型工程一般多采用以单价合同为主、总价合同为辅的合同形式。对于规模小、技术不复杂、工期短的工程,可采用总价合同。同时,合同条款中应注重有关风险和责任的约定,尽量将风险量化,责任明确,公正地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
(2)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工作是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和施工活动正常进行而必须事先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本阶段成本管理的关键之一是技术准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是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源头,是成本价值链管理的主要环节。施工组织设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论证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经济上是否合理,从而选择满意的方案,寻求节约的途径。具体来说,工期是否适当,可按一般规律或工期定额进行分析;选择施工机械是否适当,主要看它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机械提供的可能性等;施工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主要看场地是否合理利用、临时设施费用是否适当。
(3)施工生产阶段
本阶段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正确处理进度、质量、成本三者关系,同时做好安全管理。在保证质量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进度合理,成本节约,安全保障到位,为工程实施提供积极可靠的控制目标。具体方法是:
第一,事前成本控制:主要是进行有效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预测可根据施工企业利润目标对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要求、施工项目的合同价格、施工项目成本估算、施工企业同类项目的降低成本水平等依据进行预测;成本计划的关键内容是降低成本措施的合理设计,由项目经理部编制,从而规划出实现项目经理成本承包目标的实施方案,成本计划确定后,要按计划的要求,进行目标分解落实责任,进行成本承包。
第二,事中成本控制:就是在其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要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必须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分别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三,事后成本控制:即对工程施工过程所发生的成本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继工程降低成本指明方向。主要方法是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
(4)项目交付与服务阶段
项目交付与服务阶段主要内容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核。首先收集整理各项技术资料,为及时准确地做好竣工结算提供可靠保证,特别是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等的相关资料;加强技术资料的审核,确保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审核完成后,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今后的工作。
2.辅助活动成本管理方法
(1)企业基础结构:企业在制定基础管理、财务、发展战略、计划、质量保证、有关企业方针和战略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资源,还要考虑可利用的市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整合有效的信息和资源,对价值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采购管理:由于每一项目不同,各项目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同,且一个项目原材料、供应品种需要数目大,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利用自身优势,又要广泛采用市场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3)人力资源管理:对施工企业而言,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企业内外人员结构是施工企业减轻冗员包袱、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方法。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本身和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结进行深入分析,寻求成本降低的途径方法,为解决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我国施工企业在未来的管理中不断求变创新,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杰.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天津大学.2008.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关键点;社区医生
现行管理模式主要优、缺点
优点:现在的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都以团队模式为主。一个全科医生配备公卫、护理等医务人员后,可以说是较全面的团队,质量过硬,针对性强。一起开展工作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协助、分工科学、合理,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了固定式、契约式的医患关系。团队是社区卫生与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引导患者合理预防、合理治疗和合理康复。医联体的发展促进了卫生资源纵向联合,建立分级诊疗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心的依从性,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诊的依从性逐年提高。
缺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以社区中心医务人员为主,全院参与,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传统医患关系思想的存在:传统工作思维存在着“等、靠、要”的特征,习惯了以前群众上门的工作模式,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性与连续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术业有专攻的思维:本来术业有专攻是好的,但在社区卫生转型的今天,全面接受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培训的医务人员不多。即使单位内部的培训也是“被迫式培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我的专业不是这个,基本公共卫生不是我做的”的思想。③服务面广、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无锡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数量庞大。而基层医务人员的配备跟不上,工作人员压力大。④欠缺相应的激励机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不能光口头支持,要让坐堂医生走出去,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约束,包括人事管理、绩效工资、人身保险等都应在相关条例中加以规定。⑤传统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传统管理模式以“自我”为中心,管理针对某一孤立对象,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注重结果,缺乏环节和过程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机构职能的改变已经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有难度的环节。
构建持续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决策者来说,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行是保证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而模式的科学性又决定着该模式的生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经多年,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工作标准的知晓率,诸如慢病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老年人体检率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掌握不等于执行,执行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所以在好的管理模式运行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控制是一个模式的致命点,如果在管理模式设计时不把它考虑进去,那么这个模式的生命力一定不强。关键点控制也是一个模式的镜面点,以此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全面、持久。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几个主要关键控制点的阐述
提高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依从性:现在的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小医院”水平不高,依从性差,对“社区医生是居民健康守门员”的理念还不是很重视。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要的前提就是居民要信任社区医生,依从性要高,这是一个正反馈。好的依从性可以激发社区医生更大的工作热情和更多的成就感。认识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努力来转变医患关系双方的思想观念。对居民要提高他们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对社区、医生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与制度,要让社区医生安心于基层工作,扎根于基层工作,严防基层人才的流失。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加强上级医院对社区医院业务水平的扶持。社区医生水平高了,居民的依从性自然就会提升,签约率自然就会提高。
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离不开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社区医生的绩效工资要逐年提高,收入要能满足他们合理的生活需求。增加基层医务人员数量,加大对优秀员工的奖励,让社区医生愿意留下来,同时体现多劳多得的工作分配机制。
社区医生对管理模式的运作要掌握:社区医生要掌握本机构的工作运作模式,如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何做,规范是怎么定的,标准是什么,向谁汇报,这些一定要清楚。
对整个管理模式中的关键控制点要明白:在掌握服务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就是要找出P键控制点。这个关键控制点可以是一个环节,也可能是工作模式的一个提升点。所以把关键点找出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资源,很重要。
控制点标准的设立:标准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评估指标,一般以绩效考核的标准为范围,加以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要全面、规范。它是为进一步规范模式的运行而定的。
关键点考核: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必须要内设一个考核部门。考核人员对管理模式的关键点要非常清楚,并对考核细则熟练掌握。对关键点的考核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对慢性病随访质量的考核,考核人员不能光看随访记录上的表面数据,而是要跟慢性病患者电话联系或上门核实随访情况。还有大处方的问题,考核人员的责任心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对医生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一定要严,工作中要有约束医生言行的措施,提高居民的信任感。
建立管理模式的修正机制:一个模式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十全十美的,在日常运作中会经常发现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构建模式的人员经常跟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找出问题所在,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修正。修正不是对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它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应对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及时修正可以少走弯路,使该模式更有生命力。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