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设计能力
一、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信息工程电子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因而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实验课程的重中之重。
目前高校中大都采用实验箱的方式开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教学,对芯片功能多进行验证性或设计性实验,很少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和研究,为此实验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针对以上现象,本文给出了如何利用微机实验箱进行综合性创新实验的教学。
二、教学改革思路
下面以具体的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探讨。本实验项目主要完成的功能如下:完成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结合小键盘实现信号通道的选择;采用多位数码管显示采集通道及采集数据等。该实验项目内容建立在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接近工程的实际应用和该课程的发展前沿,并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由部分功能模块逐渐形成一个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完整系统。同时该实验项目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新设计。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该综合性创新实验的设计: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课上认知、自我提高、能力拓展、创新意识培养等。
1.教师课前指导
教师给学生提出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到课前很好的预习,包括实验中所用接口芯片的资料查询,了解与本实验中有关部分的实验箱电路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的初步设计,等等。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和专业网站,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并从中了解课程的最新资料和发展趋势。
2.学生课上认知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对本次实验提出模块化设计思想。这是实验的初级阶段,力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通过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对本实验中用到的接口芯片有一个初步的体会,逐步提高对本实验的兴趣,并对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学生自我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实验项目进行功能性的划分、给出具体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方案并给出必要的指导。当学生设计方案有问题时,应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避免指责学生,只要方案可行,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此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可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加强。以下为某同学的设计思路:(1)完成多位数码管显示实验的调试。(2)完成单通道数据采集,包括启动A/D、查询采集结束、读取数据、显示数据等。(3)显示采集数据的同时,如何显示通道号?
加入开关K,实现数据采集的启停。⑸加入按键,不同按键按下,采集不同通道,并把采集数据及通道号显示在数码管上。⑹模块整体功能联合调试,协调各部分,完善系统功能。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设计思路更加的清晰,模块化设计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完成模块功能划分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对实验台的接线,以下图1为某同学的硬件接线,通过此部分的训练,学生更加明确了各所用芯片在本实验中的任务和作用,为下一步编程和调试打下了基础。
4.学生能力拓展
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各功能部分程序流程图,对自己的预习程序进行分析,按功能模块逐步调试,进而得出预期的结果,此为学习的提高阶段。此时大部分同学会迫切希望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5.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经过认知、解惑的阶段后,便产生了自我创新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实验台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使得本实验项目更加的完善。此阶段课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得到的方案也不同,这样可很好避免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的抄袭现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本实验的体会,创新意识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很好的配合,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培养跟多的具备创新性意识的人才而终身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甘俊英.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五邑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2004,(1):28-30.
[2]陈友宣.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3):7-8.
[3]黄海萍.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陈建荣,陈惠滨.《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74-75.
关键词:学前教育 保教实习 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一线应用型保教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文化素养、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保教实习工作是实现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充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大部分技工学校都设置了保教实习环节,并在实习管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笔者将结合学校保教实习工作管理实际进行一下探讨。
一、依托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专业实习基地,搭建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平台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非常密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广大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校企合作联盟企业中选择办园水平高、管理规范、地理位置较近、交通方便的幼儿园成为该专业的保教实习基地,双方签订互为基地协议,互挂牌匾。同时,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通过信息网络搭建日常交流平台,为该专业的保教实习提供保障。
二、校企双方共建保教实习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科学性,增强管理执行性
保教实习工作涉及学校与幼儿园两方,在实习制度的制定方面必须由双方共同制订,制度涉及计划制订、实习流程、人员要求、岗位设定、指导教师安排、评价管理、危机管理等诸多内容。校企双方在实习工作各个方面达成共识,让随后的实习工作管理更加科学,执行起来也更加便利。
当然,实习管理制度体系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日常的保教实习工作中,出现问题要及时总结,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对于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制度进行调整。
三、“小组合作”与“师徒结对”密切组织关系,规范实习秩序,提高实习质量
保教实习期间,学生要离开熟悉的校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为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将学生分成实习小组,每组1~15人,并选定小组长。实习期间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活动,小组工作涉及出勤、纪律、信息互通、互助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个实习小组安排一名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教师负责与小组之间的实习工作交流与沟通。实习教师要按制度定期去幼儿园回访,抽查小组考勤,指导实习工作,解决生活难题等。
四、融合学业进程与职业成长,融合学生与幼儿园保教老师双重身份
实习工作从学生入学开始介入,从职业认知到保育员见习、实习,再到教师见习与实习,另外加之幼儿园其他岗位的见习与实习,对职业岗位做到全面覆盖。同时,入学之初让学生与实习基地建立固定关系,固定园所、固定班级、固定园所指导教师,学生随着自身学业的进程,也跟随者幼儿园固定班级的升级而行动,从时间维度上,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能够经历幼儿园从小班教师到大班教师的职业发展体验、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期间,始终持有学生和某幼儿园某班保教老师的身份。这样有助于学生密切与幼儿园幼儿、教师等的情感联系,获得完整的职业体验,在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所学及时专业并反刍优化。学生变成了融合学生与幼儿园保教老师的专业行动者,兼具了学习者与实践者的身份,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升了其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一出校门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
五、积极利用网络与数字信息化技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实习工作涉及学校与幼儿园多方面,参与人员多,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利用网络与信息化技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学校与幼儿园的互通,建立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的链接,共享学校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开设不同层面交流群组或社区,促进即时沟通与共享;收集音视频资源,实现实时监控,资料和课程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开展视频公开课和视频会议等。
六、建立并完善的实习工作评价体系,实现及时总结、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共育模式的内涵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建立学校与幼儿园无缝对接的机制,并以陈鹤琴著名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共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共同培养学前教育的人才。
一、目标对接,共建“校、园”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幼儿教师职业标准进行准确对接。“校、园”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得到了社会的首肯和更得到了行业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我院与省级示范幼儿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幼儿园)组成的学前教育校企合作和幼儿园园长以及幼教行业专家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不定期开展调研、研讨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研讨与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高水平的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前专业教师是集综合性、专业性、师范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知识涵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力求知识的广博和宽泛,专业知识的扎实和精深,学前技能的全面和精湛。这其中包括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技知识;扎实的基本教育理论和精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的教师专业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多种专业能力包括了解、掌握、观察和分析幼儿发展的技能,具备读懂幼儿心理的能力;掌握和传递指导技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沟通协调的技能,具备教育反思、研究的能力和专业化全面的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必须具备过硬的教育实践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需全程贯通、全方位的渗透,使学生一进校便要进入到学校的“校、园”共育实践体系,准确掌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入课堂、进实训室、去幼儿园、参与“校・园”共育活动、体验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等,在教学实践、教学体验的情境中全面发展。
二、课程对接,共同开发“职业化”课程体系
以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为共同的平台,将课程标准与岗位设置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无缝对接。鉴于幼儿园工作过程,按保教工作任务设置相关课程,形成了专业基础素养、专业教育素养、专业艺术素养、专业素质拓展等四大素养模块。实施分层分类的过关,构建“校、园”共育的幼儿教师教学体系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坚持教师自有教育特色和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实际岗位的能力需要和需求,在课程设置中突出类别性、层次性、师范性的特点,以此在幼儿教师技能教学中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分层分类教学体系包括三类(依据能力和兴趣分专业、特长和专长)、四层(内涵质量标准分A,B,C,D四层)、十三项(具体的技能项目分弹、唱、舞、画、写、说、讲、做、操、保、教、玩和观察)。
课程设置要涵盖“开放性”的内容。紧密结合“校、园”共育的关系,使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与幼儿园保教工作过程形成良好的互动,实时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并不断纳入课程教学中,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实现“做中考”。进行课程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考评体系,即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将课程成绩分解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了以“做中考”为主要特征的考核方法。
三、资源对接,实现“校、园”共育实践教学体系
在此环节中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将幼儿园资源与专业资源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校、园”共育实践教学体系。使“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得以创新。在原有基础上继承并发展陈鹤琴“活教育”的基本教育原则,将其广泛运用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建实践性较强的“校中园”。学前教育专业实训中心含蒙台梭利实训室、电子钢琴教室、舞蹈房、微格教室、手工活动室、画室等并将陆续建立亲子实训室、模拟幼儿园实训室、、感统实训室、沙盘游戏室等实训室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技能训练、专业实践功能的拓展,成为真正的“校中园”。是学生能更早、更好地进入幼儿教育的角色。
四、师资对接,实现“校、园”共育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教学团队为平台,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进行无缝对接。毫无疑问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必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元素,归根结底,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孩子的成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校学习期间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使其更好地胜任学前教育工作,我院为适应市场发展和需要尽力了校内实训室多个,并与校外多个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合作关系,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培。
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培训学习,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分批次地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在实习期间更要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的课堂,在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的中了解和熟悉幼儿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良好的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打到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在毕业前进行有效实习的目的,获得符合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能力,更加出色地完成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
五、结语
在“校、园”共育的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有机地结合专业特点,结合的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和教育实践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在笑学生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强化教学实践的组织,是延伸教育理论课程的一种最佳方式。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结合理论课程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动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出色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淑.中国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1997,(3).
[2]庞丽娟,陶沙.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与师资培训改革[j].学前教育,1997,(12).
[3]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0,(3).
[4]龚国勤.师范教育的世纪探索[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学前教育系02级认识实结 学前教育系02级认识实结
本次认识实习参加的班级有学前021班、022班、023班,共计126人,采用半日实习的方法,集中在司令部幼儿园12个教学班。这次实习的特点是人员集中、地点集中、行动集中,便于指导,便于管理。 在进行认识实习之前,带队教师进行了实习动员,讲清了认识实习的目的、意义,到幼儿园之后应该看什么、记什么、实习结束应该完成的作业是什么,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 安排了带队教师吴桂芹和李影两位老师。 二、实习的内容
1、观察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半日教学活动内容,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 2、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建设,了解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特点及环境对幼儿园教学的作用。 3、观摩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初步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工作状况。 4、观察保育员是如何进行保教工作的,初步了解保教工作的重要性。 5、了解当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努力的方向。 6、写出观察日记、见习报告、自己的感想和实习专题总结。 三、实习的收获
1、本次实习达到了实习目的,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点与过程,也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去向与专业定位。 2、学生能够遵守实习时间和实习纪律,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地、打扫卫生和环境布置等。 3、观摩了幼儿园最好的、最具有超前意识的活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4、每个实习学生都写出了见习报告和实习专题总结,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想。 本次认识实习达到了预先的实习目的,完成了实习任务,使学生对幼儿园和幼儿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对专业教育的开展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认识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认真组织和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特色和需要。只有抓好各教学阶段的实习,才能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一、发现与反思:人才培养的乱象
1、培养目标不清晰,各层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雷同
“从生源层次、质量和培养时间、规格等方面来看,我国现有的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培养目标时本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即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应该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明确:培养何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将输送到哪些地方和岗位?各种岗位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包括专科在内的各级学校都一律强调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描述笼统又相似。
2、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趋同,都是理论课、艺术课、实践技能培养等,没能体现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等各类课程所占的比重不合理,值得商榷。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仍然延续中专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方式,仍将培养幼师生唱歌、跳舞、绘画的技能技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给予最优先的考虑”。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对接,教学计划更多地是因人设课,导致课程定位、安排与设计不当,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缺失。
3、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普遍认同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师资、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一目标少有落实,或是落实的效果差、欠科学。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少,且过于集中;实践课程内容不具体,安排不科学;实践课程的实施效果不佳,除艺体技能课的实训效果较好外,涉及到教育技能课程的实训则多半沦为理论空谈,单单依靠后期的集中实习无法弥补。
上述种种均为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乱象,直接导致培养的人才一方面“同质化”情况严重,不考虑培养的质量,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然就没有岗位竞争的区分与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质量低”,即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低,表现为文化素养差、理论水平薄、教育实践和反思能力弱。不得不承认,在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专科(包括专科)以下学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加上当下的培养现状,这是必然结果。只是须注意的是,这会使得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从业水平在“低层次”上徘徊,最终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及社会价值。
二、澄清与梳理:人才培养的制衡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乱象?究其原因在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盲目发展而没有高屋建瓴,对人才培养的制衡因素缺乏充足的认识和判断。
事实上,学前教育行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步、协调发展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前进,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为二者的重要衍生产物,寄生于学前教育行业与专业的发展,因此行业发展、专业发展、专业人才三者形成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即学前教育行业反映和决定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培养人才回应行业发展的诉求并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人才需求与培养完美对接,将共同推动学前教育行业与专业的发展。一旦人才需求没有完全跟上行业发展的节奏,没有及时反映出行业发展的真实需求,或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质量没能达到人才需求的标准,就会制约学前教育行业及专业的发展(见图1)。
当前,学前教育行业亟待提升整体从业水平、环境和质量,当然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人才需求的信号是逐步释放的,市场还没能对此作出及时反应,人才培养又因周期限制存在滞后性,于是人才培养机构盲目迎合市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当下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真正需要,制约了学前教育行业及专业的前进步伐。
三、突破与立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先机
当行业的内在提升诉求外化为人才需要时,专业的发展与提升就势在必行了。当下学前教育行业正处于“蜕变”升级的关键期,可以预见未来较短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必将迎来“大洗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洗牌”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战略布局的调整。一方面摆脱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杂乱无序的现状,“精准定位,体现差别”,显现出层次、差异及绝对竞争优势,以适应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的专业化、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专科以上层次的人才将成为主体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成为考量的重点。而在微观层面上则表现为无竞争优势的学校出局,品牌学校上位。出局还是上位,主要看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的人才岗位针对性强、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必然会从牌局中胜出。郧阳师专面对这样的挑战与机遇,只有先发制人,在转变中主动迎战才能求得生机。具体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万不可陷入乱战,坚决不能被生源和当下市场需求绑架,盲目降低培养的规格要求,与中专、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混为一团,应严格定位和把控专科人才的标准,坚守专科人才培养的底线与格调,在长线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和扩大专科学历的优势。值此学校也提出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基于上述方向性的意见,郧阳师专在深度分析了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及全省尤其是鄂西北地区幼儿师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学习状况,认为学校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立足十堰,为区域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因此,培养目标最终定位为“立足十堰,面向湖北,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保教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反思和终身学习能力,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乐于奉献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优秀幼儿教师”。
2、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突显优势特色
把握学前教育及专业的发展趋势,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深度剖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园教师工作过程。将人才培养与《专业标准》对接,在课程的设置、选择、设计和实施中反映专业标准的理念和内容,逐条落实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将幼师工作过程转化为课程内容。
(1)重新认识并精选综合素质及通识课程。当前“受到幼师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严重影响,准幼儿教师的一般文化与道德修养也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五年制学生年龄起点低,尚处于青春期,三观未定,学校需要花更多精力帮助学生完成身体与品德方面的发展过程,而长学制给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和课程设置空间。因此,学校在精选通识课程时,除开设必需的基础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构建合适的知识平台之外,还应开设“师德教育”、“品德”、“幼师礼仪”、“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对他们进行补偿性质的人生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水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其人生信念与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专业追求动力。
另外,鉴于郧阳师专有近四十年的师范办学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尤以文科和语言教育特色见长,通过学校的公选课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比如“道教文化”、“汉水文化”、“道乐器乐演奏”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主动承载起传承地方文化的职责。
(2)协调并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重视艺体技能”一直是幼师培养中的重头戏,主要源于传统的学前教育观念和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前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14个领域提出了62项合格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艺体技能只是专业能力中的一个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认真思考与权衡学生理论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专业技能课的内涵,协调好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的比重。一方面重视并加强专业理论课程,“不能因为现实对幼儿教师职业‘实践技能、外在知识与工具价值’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学生‘理论知识、内隐知识与主体价值’的积累与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的指导作用是隐蔽的,但又是内在、深沉、主动的。这就是为何“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在入职时没有专科生适应性强,但在渡过适应期后其发展潜力和后劲比专科生大”的重要原因。忽视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但专业理论课程也需与时俱进,除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健”传统三学进行改革之外,重视开设幼儿发展与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家园合作与沟通、幼儿行为观察与训练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保留专业技能课程的地位,重建其内涵。“教师自身的艺术体育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相反,教师的艺术体育的教育技巧才是影响幼儿在该领域发展的直接因素。”适当减少艺体美技能基础课的课时,增加与幼儿特点、幼儿园活动相关的技能应用课程,如“即兴伴奏与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奥尔夫音乐活动”、“儿童音乐欣赏与歌曲创编”、“幼儿体操”、“合唱与指挥”等,将艺体技能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技能组织教学与使用教学策略的能力。
(3)增开专业能力拓展及定向课程。“优中见特”是学校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学校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及行业定向课程上花心思、下功夫,争取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做到“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其一,适当加大专业能力拓展课的比例和辐射面,开设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反映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内容的课程,利用选修课的优势,增强课程体系的包容性、选择性与弹性,拓展和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夯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二,创设行业定向课程,依据具体的师资、人才需求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定多个专长方向,分别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分流和定向培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发现优势、发挥特长、发展特色”,提升人才的岗位竞争力。
3、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
加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技能训练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切实提高人才的岗位胜任力。
(1)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丰富教育实践课的形式,除了传统的集中型见实习、顶岗实习外,还应包括参观、考察学前教育现状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学前教育科研实践等。“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合理安排教育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将集中型见实习与点状式见实习、专业课程与见实习有机结合安排并贯穿始终。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安排教育实践课程,分为三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初涉”阶段,主要采用参观、考察、讲座、参与活动等形式进行学前教育观察与认知,安排在第二学年,共计两周学时,以点状平均分布在两学期时间里。第二阶段为“半浸入”阶段,安排在第三、四学年,依据《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开设时间、内容分别进行保育见实习、教育见实习,每学期均为2周,共计8周学时。第三阶段为“全浸入”阶段,安排在第五学年,上学期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进行集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共计9周学时,下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教育,共计15周学时。
另外,为进一步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学校与十堰市积极协商“扶贫实习支教项目”,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送往十堰市辖区县的教育落后地区进行实习支教,促进当地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规范与提升,也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规范教育实践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的标准化要求,实现全过程跟踪指导和监管。
(2)创新专业技能的训练策略。认真分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将其引入到相关课程中,转化为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建设并完善技能训练的模拟环境,开展幼儿园具体活动情境中的感知、模拟、反馈训练,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具有实践性要求较高、教学任务繁重这两个特点。(一)实践性要求较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技能,从而可以很好地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因此该专业所学音乐课程也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教学技能,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学生音乐授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二)教学任务繁重中职有效教学时间仅2年,甚至更少,在这2年之内,学生不仅要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还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知识,因此分到音乐教学中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在音乐教学中,又包含了声乐、钢琴、儿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钢琴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将钢琴知识传授给毫无基础的学生,其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如下几点现状:
(一)缺乏特色
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应该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学。但是纵观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差异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比如,在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课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了《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让学生欣赏,但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到中职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音乐基础,对于乐谱、视唱、即兴伴奏等都是零基础,而钢琴等乐器更是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音乐学习基础是很难在短短两年内得到较大提高的,尤其是中职生自主能力较差,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音乐学习常常是困难重重。
(三)学习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中职音乐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应该更偏重于实际,但是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单纯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欣赏技巧,而对于学生今后常用到的音乐教学技巧和钢琴即兴伴奏等则重视不足,或者对曲目演奏、演唱的训练过多,而对于曲目教学则很少涉及,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脱离了工作实际。比如,一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较好地表现《共和国之恋》等难度较大的歌曲,但在实习期间对于简单的儿歌如《拔萝卜》,却无从下手。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总结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没有摆正位置,教学内容没有为就业服务,所以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学到获益终身的知识与技能。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教学前调整教学计划,力争所教的内容都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幼师教学场景,将儿歌作为常用的练习曲。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理论与技巧时,联系学前适龄儿童的特点,指导学生深入揣摩和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添砖加瓦,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整改。如此一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岗位。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尤其考虑到学生毕业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所以不能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形式照搬,应该形成一整套具有学前教育特点的声乐教学体系。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的需要和学前声乐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将声乐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探究,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1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声乐基础,在刚入学的歌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没有声乐基础在演唱时会产生嗓子疲劳、哑等情况,教师应耐心地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进行声乐练习中的个别化差异,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声乐课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课,也不是简单的唱歌课,我们应区别开普通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
2 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和其他音乐院校不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授课模式目前仍然是以歌曲演唱为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标准不仅仪要学习声乐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唱能力,同时也应注重表演能力的培养。
(2)办学条件与办学思想的问题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园音乐老师。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以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音乐学院的学生相比要求低,学生的声音条件更是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声乐训练,这种情况也大大增加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难度。其次,在学前声乐教学的课程安排中,也要注重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既要会弹,也要会唱。同时,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声乐后,也要对幼儿歌曲进行弹唱教学,从而适应幼儿园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声乐教学校内外一体化的对策
1 强化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举办各种社会活动,例如文艺演出,按年级划分每届学生策划一次新年音乐会,或者是学生的个人音乐会、教师与学生的汇报演出、毕业晚会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歌唱比赛——合唱、独唱、二重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儿童舞台剧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通过演出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提高教学效果。
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结合声乐的学习也可以举办不同唱法的演唱会,可以是民歌专场也可以是美声或者是通俗原创音乐会专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组,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排自己的音乐剧、歌舞剧,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热爱声乐。
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其他学生的演唱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出意见。每一学期学校举办学生歌手大赛,积极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表演机会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积累知识。声乐演唱是一种舞台艺术,多积累演出经验会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积极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 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1)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参加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活动中去,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并了解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内容,学生实习前要让学生做好实习准备,并且做出详细的教学的计划。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时应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来讲解,语言动作都要生动形象,让孩子们感觉到亲切、自然。课后学生学会总结每节课,吸取经验,丰富自己。
(2)与幼儿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由于我国现在的学前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幼教的要求不断增高,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教学的封闭性,更多地让学生去单位实习,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相互之间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到学校与我们交流时,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是很有用处的,在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着给学生讲理论,应该让学生多动口、多演唱,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学生实习期间,应该把幼儿园的课程与自己的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计划地实习,我们也应该有计划地带学生参加幼儿园里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幼儿教学的最新动态,从声乐教学角度深刻地理解与应用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意义。
(3)通过幼儿园的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声乐的理论,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实践能够更加提高学生演唱。我们的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大多是以演唱与理论相结合,但我们通过进入幼儿园,我们就会发现演唱当中的表现也非常重要,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到教师悦耳的歌声并同时希望看到教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相反,一字一句叫孩子们唱歌的老师,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并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己,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加以实践,这样对自己专业也有很大提高。多次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能够接受新的事物,在演唱时能够加以发挥。学生通过实践参加很多活动,活动是形形、丰富多彩的。这样学生能够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一门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加大力度拓展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是当下我国各个层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实现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形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强度、共建实习基地,还要积极地带领学生参加观赏幼儿园特色的教育课程与常规教学,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教育课程的最新动向,从声乐的角度着重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落实幼儿园中歌唱教育的价值。我们只有面向幼儿园,多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多实习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另外,声乐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对缺乏信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声乐逐渐产生兴趣。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好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和歌唱的优点,加以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并锻炼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多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及时快速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刘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构建[J].艺术研究, 2006(3):62
[2]于淑华,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J].职业技术,
2008(10):71
[3]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 辽宁师专:社会科学版,2003(6).
[4]王彦方.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J].才智,2009(16).
[5]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 前教育研究,2009(5).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俞启定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进完善的热点问题”的报告。俞教授针对“我国没有教师持证上岗的强制性规定”“教师资格标准偏低,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笼统,缺乏严密的规格标准和考核办法”“教师资格认定与考核、培训粘连在一起,违背考教分离的原则”等问题,从教师资格的性质、学历教育的要求、教师资格的融通性、教师资格的时效性和教师资格考试等方面,对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俞教授认为,资格制度就是一种职业准入制度,在定性上要分为入职资格和发展资格。他认为,当前的教师资格终身制弊大于利,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因此,教师资格制度真正要成为一种专业化资格的制度,还要不断地研究、改进和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家雄教授作了“走向生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朱教授从为什么提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教师专业成长做些什么,如何进行教师专业成长三个问题入手,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生动形象地剖析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脱节,教师不知如何作为以及教师从业过程中身心疲累的问题,朱教授提出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朱教授从科学主义取向引领下的幼儿园课程过多关注理论是否正确,理论是否能演绎于实践,教师能否把握和运用理论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比建构主义的教育,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经济等差异性,对社会文化进行反观。他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走向实践理性,走向生态,要在情景下和关系中理解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要让教师成长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实践者,而不是成为正确理念的实施者;教师要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景,成为行动研究者、实践反思者;教师要在反思和行动研究中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让自己的教学有意义。
会议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规划建设问题分组展开了讨论。
分会场一:本科一组
阎水金副教授首先介绍了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稿。为了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确立了不同层次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由校通识课程、院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
与会代表围绕阎老师的报告展开了讨论。代表们重点讨论了拓展课程。在历时三个小时的讨论中,代表们针对以下四个问题各抒己见。
1.各院校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思考培养方案。西北师范大学魏新民教授等提出,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培养方案上也应该,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现实的应对性和培养目标的指向性。西北师范大学郑名老师提出,为保证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应该是共同的,所以在核心课程的设置和编排上应该达成共识。
2.分层次培养目标对教材编写的要求。河南大学叶平枝老师等提出了在分层次培养目标确定后的教材建设问题。如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建设,专、本、研各层次教材的分层建设等问题,希望有实力的院校能率先进行教材建设。
3.课程方案的设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问题。与会代表就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问题,课程设置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课程设置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副教授提出了课程设置和专任教师短缺的矛盾问题。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专业设置过泛、拓展过宽、课程设置过多可能会影响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课程方案过多迎合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影响专业的品性,课程覆盖太宽后,专业的深度就无法顾及,所以覆盖要有相应的办法,如通过对核心课程的聚焦来达到收缩等目的。
4.课程分布的不均匀问题。叶平枝老师也对课程方案中课程设置过多的问题提出了疑问,并讨论了课程精简的问题。周兢教授认为,高校教育类课程加多减少,整合不够,会造成学生忙于上课而无暇看书、思考的现象。郑名老师指出,通识课、专业课、技能课、选修课比例不够合理,各学段课程分布不够均匀,为此,他就如何处理课程方案中的学时安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西南大学的苏贵民老师则提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和见习的问题。
此外,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和五大领域课程之间的重叠或重复问题,技能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课程要求和课程资源的矛盾问题,学前教育课程发展中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最后,虞永平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在市场呼声日隆的形势下,学前教育的课程方案设置要保持专业理性,在学会适应市场的同时,也要学会改造市场或放弃市场。
分会场二:本科二组
郭力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课程计划以及2006年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稿。
郭老师指出,通过对社会需求及人才流向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上海市乃至全国学前教育行业缺口较大,整体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服务于上海的各个幼儿园,但流向其他相关行业的毕业生数也在增加。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对教学计划的修订基于如下四方面的考虑:一是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主要为:学校通识教育课程、院系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二是学前教育学科发展的基本走向(主要课程表现为:学前教育理论与社会文化研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管理研究、学前教育发展与教育应用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研究);三是上海市以及我国其他地区的需求;四是本学院的条件和资源,包括硬件设施以及师资配备等情况。郭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指出学科门类较齐全,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
与会代表针对拓展类课程、师资、教育实习、专业面试等细节问题开展了交流。
拓展类课程问题:拓展类课程中设置的三个方向(学前教育方向、儿童英语教育方向、儿童传媒服务方向)是否已招生?怎样解决儿童英语教育方向、儿童传媒服务方向与学前教育专业之间的关系?
师资问题: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是师资问题,怎样落实师资建设?专科教师与本科教师是否有交叉?怎样解决师资上的资源共享问题?本院师资有多少?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活动方案设计?专科与本科师资分开是否有利?艺术类课程怎么安排,师资怎么解决?学生的教育实习由谁承担?
教育实习问题:怎样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如何安排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实践课程怎么安排?
专业面试问题:招考时如何对学生进行专业面试?
其他问题:综合艺术教育类考生招生多少?如何收费?高职生与本科生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如何避免课程重复?综合艺术教育类学生与艺术系学生是否有冲突?等等。
分会场三:专科组
庞建平老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高职培训的目标、培训规格、课程类型等,并就让学生在见实习环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问题同与会代表作了交流。庞老师指出,华东师范大学非常注重各个年级的见实习,明确幼儿园、学生、指导教师各自的职责,与幼儿园进行及时的交流。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学前课程内容,既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和机会,让专科教育和后面的高学历层次教育形成一个有序的坡度。
与会代表就“如何平衡学生的文化课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比例”问题展开了讨论。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现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王振宇教授认为,学生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从而增强解读儿童的能力。王教授认为艺术技能教育占去了学生过多的时间,缩减了专业理论的学习时间,改革艺术技能教育问题应进一步研讨。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的做法是将上海学前教育现状作为必修课引入课堂,邀请各区的教科研骨干为学生作报告,让学生在学校里就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在谈到上海市幼儿园师资现状的问题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施燕副教授认为,尽管上海市每年都有大批学前教育专科、本科学生毕业,同时还有其他形式的短期培训毕业生,上海幼儿园教师的缺口仍然很大。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实际上还是非常少,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都亟待提高。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卢新予副校长介绍了该校集体电子钢琴课的教学改革经验。该校改革了传统的艺术课教学方式,将伴奏、视唱、乐理等不同科目的内容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该校还实行教师下园制度,要求教师将幼儿园活生生的改革经验带到学校里来与学生作进一步的探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方老师有十年幼儿园园长经历,她站在园长的角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王老师认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首先眼中应该有孩子,对本专业高度认可并充满兴趣,而不是多么娴熟的钢琴技巧和多么优美的舞姿。另外,王老师非常强调学生参与幼儿园保育、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不断反思实践。
随着社会和专业本身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已经从重传统的“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模式,向重教师与幼儿沟通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向转变。在新的形势之下,学前教育专业如何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平衡艺术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比例,注重教师教学机智的训练等等问题都在研讨中得到大家的关注。一些学校在相关问题上的成功尝试也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冯晓霞教授主持了三个分会场的总结交流,各分会场代表对本会场讨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向大会汇报。冯教授高度肯定了三个分会场交流的内容及提出的建议,并指出要将教师资格认定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起来。
随后,冯教授代表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联谊会将会旗传递给了第四届主办单位西南大学,并提出,希望每届联谊会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把学术和联谊结合起来。本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联谊会不仅让与会代表分享了彼此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看法,更让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本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联谊会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教育杂志社和上海托幼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Link between Experts and Friends,Share and Communication
――An Overview of the Third N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Sodality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前教师,近年来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被提出来,给学前教育赋予了新的理念,对教师的艺术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才能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学以致用。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对象是面向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不同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的音乐知识几乎为零。而目前学前教育对幼师的音乐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常识,还要求他们能自主地设计幼儿园的音乐课程、编制具体的音乐教育方案,甚至要求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面对的挑战很大,然而在现阶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音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少,忽视职业技能的培训,片面强调理论教育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音乐教育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导致音乐教育课堂气氛单调乏味。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师的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构建新的音乐实践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音乐课程的改革最终是要满足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音乐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职院校教学大纲》为根本,通过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材的内容,教材内容不仅要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更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更新以体现新环境下学前音乐教育的要求。改变教学的手段方法,由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与音乐、舞蹈教育的技能教师合作,制度科学的培养方案与考核方案,使各方面的教师能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担负起相应的责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幼师人才。
(二)音乐教育要把理论与技能结合
在实际的学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舞蹈、钢琴、声乐的配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改革就是要把理论教学的内容在技能教学中体现出来,让理论目标的实现有具体可行的方法。例如,在学前的音乐教育中有教儿童学唱歌曲的环节,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会设计教学步骤,还要会弹钢琴、跳舞、识谱,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技能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理论与技能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实践而不只限于纸上谈兵,通过模拟幼儿园的教学课堂来锻炼自己的技能,把理论所学与技能所学用到实处。
(三)音乐教育课程要因人而异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来自普通高中、职业中学,虽然他们的音乐水平普遍较低,但是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设计不同的音乐教育课程。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根据他们的水平分组,不以班级为单位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然后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音乐基础最弱的组应当从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教育开始,由浅入深,不能操之过急;音乐基础良好的组可省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学习难度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试。
(四)通过模拟课堂、实习见习增加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设计多种方式,例如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模拟学前教育课堂授课,学生在扮演幼师的过程中尽量展示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舞蹈、声乐、钢琴等技能,模拟结束之后学生之间互相给予评价,找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方式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能锻炼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的流程。但是这种模拟授课与真实授课还是有区别的,高等学院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的到幼儿园实习见习的机会,在此期间,学生要认真对待自己每一次上台讲课的过程,最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平时所学都展示出来,对于遇到的问题与疑惑要及时与有经验的幼师交流,总结模拟课堂与真实课堂的不同之处,从而使所学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锤炼,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
总结: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具有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培养实用性、综合性的幼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整合,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
参考文献:
[1]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大众文艺,2012(11);
[2]赵洪,王珊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探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