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导向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度、知识记忆力、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2)。
二、比较分析
(一)教学目标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学生难免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问题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教学,学生处于被灌输的学习状态,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无法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找、去探索。同时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想法和思维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在问题—查找—思考—讨论—解决疑难—强化巩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启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说,问题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合作、质疑、探索、提高的学习平台。
(三)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在讲授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传授者的角色,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问题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推动者和协助者,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质疑,促进学生对事物的发现与探索,“唤醒”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在讲授教学法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动受灌输者,其任务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而在问题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学生为解决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性极大地发挥出来。所以,学生不再是机械、教条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依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论
通过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职业调查及在校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得数据确定发动机课的教学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根据汽修专业需要培养的作为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发动机课本的内容设置,实现课本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将课本运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构建为八个项目。针对项目教师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课的课堂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设计教学任务、制定项目分析案例、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总结反思和形成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在这个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研究并适当指导。
(一)设计教学任务
这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成功设计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2.认真研究任务内容和过程,充分准备在任务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3.布置任务时,如何使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项目《汽缸体检修》一课中,设计教学任务:一分析排气管排气的颜色;二分析故障原因;三汽缸体检修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四量缸的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缸体的磨损形式;六确定维修方法。先从观察视频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撰写教案和任务指导手册,准备工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工具箱、量缸表、螺旋千分尺。
(二)制订项目分析案例
这是行动学习课堂实施的基础阶段,教师制订项目要贴切,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如要学习汽缸体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汽缸体检修》,采取视频“排气管冒蓝烟”激发学生兴趣,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客户将车开到修理厂说:自己的车油耗增大,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排气管还开始冒蓝烟,请维修师傅帮忙给检查修理一下。经初步诊断是汽缸体发生故障,从而引出项目———汽缸体的检修。如要学习活塞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活塞环选配》,采取视频“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活塞环的工作环境、活塞环的可能作用、活塞环可能发生的故障。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辆轿车发动机着车时,伴随有“啪、啪”的钝哑金属敲击声,加速时,响声加大,单缸断火后响声减弱但不消失。经初步诊断是活塞环响,从而引出项目———活塞环的选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借助资料和网络完成。
(三)组建学习小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四)行动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1.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行动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如在项目《气门间隙的调整》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气门间隙的理论知识的整理、故障原因和分析的工作。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完成资料查询和工单填写。2.课堂实施。包括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环节。如在项目《空气流量计的检修》中,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完成项目要求,并验证自己的方案。①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本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②虚拟练习,攻克难点。空气流量计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空气流量计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③实车练习,技能提升。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培训要求组织。教师只负责监督。④检查: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学生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五)总结反思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六)形成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型的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用方法去维修操作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的教学效果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够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探究,尤其是在有限课时里选择何种问题供学生探究尚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师首先应确保精心选择探究主题。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供探究的主题涉及爱国主义、职业规划、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理想信念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教师应参考当前社会热点,或以学生关注度为依据,同时根据课时限制来选择探究主题。其次还应以此类主题为中心,进一步选择可供学生探究的那些具体问题。在设计这些问题时应注意遵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互贴近的原则,确保所选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例如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课时限制、大一新生特点为依据来选择大学生职业规划、道德建设以及恋爱问题这三大主题作为本学期探究主题,以便于引导学生在未来大学生活中所将要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并促使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并且了解社会,能够以理性的思考观念来对待周围社会事物与问题。而在确定所选主题后,教师可以恋爱问题这一主题作为讨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恋爱观调查、恋爱中的个人道德、传统家庭美德以及恋爱利弊分析等不同问题的探讨,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相应的问题展开探究。由于所选问题均属于个人偏好,因此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在道德建设主题讨论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可以从道德建设重点、道德现状评价以及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等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进而能够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此外,应就职业规划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各类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对专业就业情况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关注,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大学阶段所应实现的目标。总而言之,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其面临的各类现实问题予以良好解决。
2选择相应的探究方法
应以探究式教学不同的内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探究方法,其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法是问题探讨法。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针对广泛存在于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各类思想问题所开设的重要课程,其问题色彩鲜明,且问题源较为丰富。而问题探讨法则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在应用问题探究法的同时还可参考选材主题差异来开展包括展示性探究、搜集性探究、设计性探究以及调查性探究等多种方式在内的主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应着眼于道德发展现状以及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在组间展开讨论与总结,还可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以及相互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可给出问题,并基于社会中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研究与谈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合理应对。学生通过此类小组活动逐步了解到如何在团队中开展相互合作以及如何有效交流彼此的观点与看法,了解到应善于听取别人迥异的观点和见解,从而能够着眼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探讨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利用此类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现实问题,同时其问题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3课堂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居于主体地位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关键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在适宜的时间内适度介入学生探究活动,同时注意给予有效引导,并采用正确的点拨方法,防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偏离或者迷失方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度予以引导,同时评估小组学生的总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展开师生交流与对话,引导学生在个人真实想法面前能够做到坦诚相待,并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并基于各类问题进行辩论、反思、归纳以及总结。例如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予以尊重,并对这些学生所发表的观点予以客观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观点的利弊,从而能够客观认识到大学生恋爱这一问题的利弊,而教师还可从自身体会出发来引导学生认识道德在爱情中的重要作用。在受到教师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打开心扉、积极发表个人言论,教师由此也实现了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的目的。与此同时看,教师还应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资料,从而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撑。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是一个基本理念。要想确保教学理念富有主体性,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主体性意识,并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尊重,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并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应构建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以此为前提从学生群体的内心需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出发,积极启发、点拨以及引导学生,从而高效实现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并将其内化和外化的目的。
六步循环教学法在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步:能力分解具体到汽车营销课程,首先就是要明确学习本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然后将能力分解到课程各部分。汽车营销课程已经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改革,将整体内容分解成4个模块、10个项目、28个具体任务,对应学生应掌握的具体能力,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第二步:任务设计虽然汽车营销课程设计了28个具体任务,但在课堂上完全运用六步循环教学法还不现实,主要受到任务性质、任务类型以及学时的制约。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从每个项目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任务,并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子任务(情境),便于学生选择和操作。
第三步:招标就每一项任务下的子任务(情境)进行招标。按一个教学班60人计算,每组4-6人,通常分为8-10组,各小组可以起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各成员分别任项目经理、创意总监、策划总监、文案、制作、发言人等,分工协作。
在每个项目基础内容完成后,教师对任务进行分解,一般分为3-5项子任务,并附说明,各小组需要研究具体参与哪项子任务,根据任务期望、竞标时间及所完成初步方案的质量等因素确定中标数额,每项最多中标三组,保证选题的广泛性。
第四步:方案设计中标后,各组需要根据承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工协作,经过若干轮讨论后制定详细解决方案,时间一般为1周。
第五步:提案每组将方案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对全班进行演示、讲解,时间10-15分钟,然后接受质疑并答疑。
第六步:任务回放10-20分钟。教师对每组方案进行点评、当场打分、亮分并说明依据(包括方案结构的完整性、分析的逻辑性、措施的可行性、创意、演讲、答疑等六个方面)。最后对任务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给出参考方案。课后各组修订方案和提案,提交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并写出总结报告。
教学效果
通过2010-2011学年第一、第二学期和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共3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总体效果良好。具体表现为: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激发。比如,开始在将任务分解成具体教学情境时,老师主要是围绕汽车行业、汽车品牌或车型设计的。经过实践,2009级汽车营销2班的同学建议增加一项“其他行业、企业”,原因是很多同学刚接触汽车及汽车营销,对有些情景体会不深,又没有机会深入调研,感觉无话可说。而每一个同学身边都有相对熟悉的行业或企业,并且将来也不一定就从事汽车营销。所以不能仅仅局限于汽车营销领域,这样就拓展了学习范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
2.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改革后,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校内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校内比赛包揽前三名。2011年上半年,学校组织了“河南商专首届品牌策划大赛”,2009级汽车营销1班和2班组成4个参赛队,在入围总决赛的8个队中,占据3席,并最终勇夺前三名。这对2005年才开始招生的汽车营销专业来说,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2)勇夺全国比赛第一名。河南商专首届品牌策划大赛第一名、2009级汽车营销2班学生代表我校参加中国工商联合会全国品牌策划大赛,最终入围总决赛,并在80多个参赛代表队中,勇夺高职高专组第一名,创我校参加全国比赛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3)自创车展品牌。学生自主组建成立了“河南商专汽车营销协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0年和2011年相继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北大学城汽车文化节”,吸引了20多家主流汽车厂商的30多种车型参展,效果显著,在为参展厂商带来效益的同时,也扩大了汽车营销专业、营销系和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社会影响,展示了我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
(4)积极参加行业活动。结合“郑州国际车展”和春秋两季“大河车展”,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我校汽车营销专业有100多位同学为郑州国际车展提供宣传、推介服务,开阔了自己的眼界,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不可否认,在六步循环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和完善。具体表现在:
1.任务和情境的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水平和知识背景,设计的任务和情境才有针对性,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2.循序渐进,张弛有度
实施本教学法不可急于求成,要给学生适应和熟悉的时间。一般来说,开始的1-3个任务,同学们还不太适应;到第4-6个任务,同学们才开始比较熟悉相关流程;到第7-9个任务,各组才真正进入状态,各环节都能做得连贯流畅。由于总体教学时间有限,目前只针对9个典型任务进行了具体情境的分解,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实施范围。
3.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不足
目前主要采用分组课堂PPT提案的形式。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所限,比如学校网络使用管理方面的限制,同学们上网还不是很方便,有电脑的同学较少,由于上述客观原因,同学们在查找资料、形成方案和制作PPT上,还有很多局限,往往不能及时提交,进而影响教学进程。所以,系部实施教学改革必须协调好各方关系,如果能得到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以及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作为保障,教学改革才能更好进行。
4.团队合作不充分,小组成员参与性不够
小组作业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如果操作不好,也可能导致一人做、其他人看的局面。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关键,一是分组要科学合理,二是任务要有针对性、独创性,三是沟通要充分。
5.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多样化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丰的方向。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就能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文教学法等。
2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的应用
3.1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旅游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体都行动起来”。职教教师要充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意识觉悟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变主导为引导,在教授理论知识,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行动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职教教师不但是课堂的策划者奋还应该是有效的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是一种挑战。而我们的职教学生就则应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接受者的身份,成为主动学习的有机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主动性,多多参与教师设定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寻找成就感。师生关系不在是单纯的教学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平等关系。
3.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头脑风暴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大脑风暴法是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也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它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该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对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采取头脑风暴时,教师尽可能鼓励欢迎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不要马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可参加到讨论的队伍中,引导鼓励学生想出更多更新的观点跟看法。学生则应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思维中来,只是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无须在意别人会不会提出批评。
(2)卡片展示法。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可以通过“书写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引人交流的氛围。卡片展示法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加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作中去。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卡片展示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展示板上的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的过程,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7-03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将研究生教育做好了,我国才能真正地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大国。但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致使研究生教育有了向本科生教育回归的趋势,导致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出现下滑,不能完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为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笔者做过长期的思考。在阅读先生的《留英记》一文时,受马林诺斯基教学方法的启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讲授的课程,笔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笔者所讲授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法很难用一个词来完整地表述出其含义,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其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第一次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时,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共有7名同学,学校将该课程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课,共16课时。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没有机械地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而是按照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做了调整。
笔者将课题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课堂讲授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和撰写论文阶段,第三阶段为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阶段,第四阶段为指导学生课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笔者所在学校寒假较长的特点,笔者将第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校安排的第一学期课程后,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笔者召集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课题研究》课程的7名同学进行课堂讲授,首先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学术界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章、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本方法、途径;其次,笔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十个选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进行,但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利用电话、电子邮箱和QQ等通信工具随时与笔者联系,以随时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寒假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一是认真阅读一到两本代表性的学术专著,以系统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三是进行田野作业,调查家乡建国以来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民间文化事像的变迁状况,并搜集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地方文献;四是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所调查搜集的资料,撰写学术论文;五是在所写论文的基础上,制作用以课堂报告的PPT。
第三阶段是课堂报告和讨论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正式上课时间里进行。为使课堂讨论更有效果,笔者并没有在一开学就进行课堂报告和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论文初稿发给其他六位同学,要求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其他六位同学的论文和资料,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继续修改充实论文和PPT。经过两周的准备,从第三周起开始正式上课,每次上课时间为两课时,每次上课首先由一位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报告,报告时间不超过一节课。在学生报告结束后,主要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报告的学生同时做出解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倾听,只是不时地插话,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在讨论会结束后,笔者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学生的论文和讨论会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评点,并要求已做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继续修改完善论文,未做报告的同学课下好好准备。
第四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下修改完善论文。做过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修改完论文后,再交给笔者,笔者再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继续修改,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正规学术规范撰写,直到修改到笔者基本满意为止。对于其中质量较高、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几篇论文,笔者向有关刊物推荐,结果有三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都非常高兴。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作用
实践表明,将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引入研究生教学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课题研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从选择课题到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即使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第一环节,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课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囿于学生的基础问题,课题难以让学生完全自主确定,需要由教师设计,但每个学生研究的课题不是由教师分配,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做一定程度的改动,教师只是介绍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题。由于课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就有兴趣,有动力去进行研究。在课堂讨论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并不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组织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使讨论能够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讨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讲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讲授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入门途径。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着重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写作论文的能力。第三个环节通过课堂报告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互相启发能力。第四个环节则通过要求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修改论文,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熟悉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教学相长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华,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教与学基本上是单向性的。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变成科研过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也要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教与学由单向性关系变为双向性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双向交流中,一方面,学生活跃性的思维所形成的新观点可以给教师以启发;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从中受益。
三、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课题研讨式教学适应于小班教学,不适合于大班教学。课题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只有实行小班教学才能做到。笔者以前在上大课时,也曾尝试过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因为难以掌控,往往都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不得不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适合专题研究类课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有研究性质,要求学生利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此教学方法不适合那些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类课程。
3.对学生的考核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不能仅仅考虑学生最后的论文。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如果仅考核学生的论文,就可能使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论文写作,就不能调动学生对待其他环节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综合素质的目的。
4.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课题研讨式教学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费时较长。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必要的掌控。如果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掌控,那么,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都要尽心尽责。
5.在设计选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设计的题目不能太大,要尽量小一点、具体些。如果题目太大,学生难以做精做细,会流于泛泛而谈。二要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条件,设计的题目使学生有条件去完成。笔者在设计课题时,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状况,尽量选取那些学术界已有了一定研究,但还有研究余地的课题。如果学术界还没有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进行研究。如果学术界已研究的很成熟,那么学生只能重复前人的观点,不可能进行创新。二是田野调查的时间和经费问题。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不可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去进行田野调查,至于经费就更谈不上了。所以,笔者设计的课题尽量使学生能够利用寒假回家过春节时间,在家乡完成。
俗话说,教无常法,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对于笔者的探索,学生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要继续探索,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留英记[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246-272.
[2]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118.
[3]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4]欧阳丽莎.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8,(1):58-61.
[5]王玉.对研究生专题研究导向式教学方式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44-48.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学校《中医内科学》教学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实习为主要手段,这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课文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一、教学团队
行为导向教学的学科知识面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团队应包括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及教学主管领导。我校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团队的具体构成为:行业专家的纳入标准是要求在临床一线从事内科诊疗工作10以上,指导中医学实习生5届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内科医师;主要工作任务是提出专业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步骤。专业教师的纳入标准是要求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教学主管领导的引领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人员的纳入是要求从事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均有深入研究,并具有中、高级职称;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二、实施过程
1. 理论教学。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引导课文教学法和卡片展示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分为6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和评定。卡片展示教学法是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将学生引入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总结和形成最终结果。以“肺病证”为例,教师在课前给出一些引导问题,比如正常呼吸是多少?肺病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诊断?如何辨证论治?将所有学生分成6组,利用课余时间准备,遇到问题时组内学生相互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必要时咨询教师。上课时每组派1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台分享该组所负责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及时纠正其错误,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另外,其他各组学生在课后需上交相关作业。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重点和难点章节如“感冒” “哮病”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让每组学生自己出一些练习题制成卡片,各组交换学习,每组组内进行归纳、总结。
2. 实验教学。
针对不同实验过程,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情景或设备中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在模仿现实情景中由学生扮演特定人物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选定一个适当的案例,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病案书写”为例,实验室环境完全模拟医院病房的环境,分医生办公室和病房,情景真实。教师先进行整个操作过程的一般示教。每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整个过程都严格模拟临床情景进行,这3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和接诊医生。教师课前设计多种案例,让各组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予以巡查、指导。实验课结束前,教师抽查1个小组的病例书写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各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3. 整体训练。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前提,通过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在学生完成所有章节学习,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在仿真人体模型上进行。教师设计一个完整的病例,让仿真人体模型模拟某种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抽取6名学生组成一个治疗小组进行诊疗,诊疗正确,病情好转,实验结束;如诊疗错误,则病情恶化,实验失败。在该组学生进行诊疗的同时,其他学生通过监控系统观看操作过程并给予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操作。
三、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座谈结果,并根据多位临床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而成。共有l0个项目,涉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3个维度。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当场回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行动导向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适应医生工作角色快,临床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四、教学反思
1.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深入角色,培养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程序化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显著地缩短了学生临床工作适应期。
2.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是行业能手又是教学专家。为此,教师授课前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熟悉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反应,建立班级反馈小组,定期座谈,寻找授课过程中需要完善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梅刚,河源市卫生学校;漆冬梅,河源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2).
[2] 仲文祥.由德国“行为导向教学”引起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
[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
1、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20世纪 80 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它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视为社会交往的过程,期望学生在知识、能力结构上发生改变,以便日后能尽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1)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行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质疑,积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协作学习而非独立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传统教学环境里的那种比较孤立的个人竞争,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信息传递。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组建完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只有通过交流、协商和切磋才能达到共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构建。
(3)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居高临下地传道、授业、解惑者,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向导,与学生随行。学生由传统的封闭学习环境下孤独的学习者转变成为开放的合作者。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鉴别多种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4)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就能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职业行动能力包括获得本专业知识的能力,适应多项工作的能力、跨专业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行动导向教学法[第一论文 网 lunwen.1KEjiAN.COM]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第一步,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给学生建立学习任务的框架。又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目标导向。针对各个目标导向内容,设计与之相应的各级分组学习任务以逐步达到教学目标。除了准备教学任务外,课前的准备还包括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查阅资料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准备等。
第二步,创设情景,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书。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下发学习任务书。学习任务书包括: 本节课的目标要求,能力要求,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规定完成学习任务所用的时间等。
第三步,学生分组职业活动,即学生完成任务阶段。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为达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按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划分学习小组,让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学生成果展示,即总结任务阶段。学生作品完成后,各小组要对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要讲述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收获和体会等。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讨论,对任务完成质量、合作精神、创新性等方面做出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工具,它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因此,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使评价能够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学有所得并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体会
1、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让学生边学边用,激[第一论文 网 lunwen.1KEjiAN.COM]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乐于去探索,去练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一个新的句型,学会了一个新的表达方法,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2、在成绩评定上实现多元化
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学习发展变化的过程变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一段时间水平提高程度等,特别是在成绩评定中加入学生自我评定和反思,会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评定中来。实践证明,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最终的成绩评定是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
作为任课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各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还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下达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要求得太死板。在备课时往往事先设计好了学习任务,但在实际上课时偶尔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既能收得住,即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加以控制,又能放得开,即允许学生提出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甚至可能是教师一时也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回避或做冷处理,而应热情鼓励,因势利导,师生共同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研究和探索,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为我们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 洁.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模块教学之行动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论文摘要]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本质要求,高职土建类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对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笔者基于职教理论及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得出,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文章将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的成功经验、实施策略及所遇到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
高职土建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生产现场或建筑工地中熟练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实践教学而非理论教学,因此,强调实践教学是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在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概念界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构成。本文所分析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就属于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方法体系。行为导向教学法,也被称为行动导向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涌现的新思潮。它是以创造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与劳动组织近似的学习小组,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活动和培养关键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校学科模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因此,职业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教师采取“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自己在“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如要素作业复合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顶岗实习法等。其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案例分析
笔者主持了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土建工程测量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改探析”的研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的锻炼,也重视加强其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两种方式有机整合。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已有丰富的实践教学支撑和广泛的职教理论学习基础;在课题开题后逐步深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确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指导意义,找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形成了全新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大纲中的地位,编写了独具特色的“工程测量”实训大纲,并形成了具体的教学计划。从前后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实践教学的影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得到增强。
在2007年度的两个学期中,“工程测量”的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在土建类专业中使用,由于在教学中严格采用了要素作业复合法,所以得以环环相扣而圆满地完成了15个模块的实训任务;实训周采用模拟教学法,在校园内模拟建筑工地,从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到数字化测图、施工放样;引入客观的第三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测绘技能鉴定中心(江西站)的考试考核,采用国标《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鉴定,技能考核和文化考试合格者则可获得认证证书。课题开题后,我们继续举行了第四、五届中级工程测量员考证,两届通过率均达标92%以上。由于有了详尽明确的“国标”,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考前培训,且有国家级考评员进行现场鉴定,使学生职业行为、关键能力的形成受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即由于受到有限课时的制约,要达到教学标准就要挤占学生的业余时间,为学生课业增加了许多负担,这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考证有机结合起来。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引导2007届毕业生深入江西省新农村开展建设测量和规划等社会实践,完成了对650多个集镇、行政村、自然村的测量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江西省安福县邀请我院师生编制了12个集镇的规划,这表明我院师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种把教学融入生产实践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产学结合平台,促进并深化了我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我们对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作业中主要采用顶岗实习法,让学生通过在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关键行为能力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试图进一步拓宽学生实训渠道,引导毕业生参加建筑工地变形观测、施工放样及协助旁站监理等实践活动。在院领导的主导下,土建类专业与上海大华集团的名华建设公司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关系。到2007年底,土建类专业共41名毕业生被大华集团正式聘用,还有62名学生正在大华集团名华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目前这种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关系还在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中。同时,我院还与江西省第一、二建筑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为锻炼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提供了机会。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经验与实施策略
1.明确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办好高职教育。此外,由于高职教育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能够达到“零距离”上岗,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高职教育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指导思想,而“以就业为导向”就决定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2.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适合于高职教育的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我院建立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行为导向教法”的思想精髓,融合采用四种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其中四种较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是:要素作业复合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顶岗实习法。实施过程中又形成了多种实践教学方式:课堂单项技能实训、周次综合技能实训、五大员培训考证、各类技能操作比赛、校企(校政)合作等。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实践效果较为显著。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体现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要素作业复合的进度、难度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技能水平来确定。学生在实践操作前,应接受详细的理论讲解;在实践过程中,要能获得教师及时的指导。总之,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反馈与纠正。(2)模拟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即可以针对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综合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单项技能的形成,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则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模拟来完成。(3)项目教学法应将理论教学和项目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与企业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应尽量让学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或劳动行为。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4)顶岗实习法要在“双师型”教师或由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的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应让学生自行组织完成生产任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制度,教学实践要尽量与教学计划有机融合,与培养职业行为能力有机结合,比较理想的就是与就业进行有机结合。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反思
为了保证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学校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
1.有相配套的教学评价系统。现行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行为导向”则非常注重教学过程。因此,过程管理、任务管理、工作现场管理等理念和做法必须融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才能有效地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和质量;评价系统不能再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而应该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以引导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重要内容。
2.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保障。这要求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了解建筑行业的运作过程并具备“双师型”素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指导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同时,可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建筑行业参加生产管理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有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状态是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因此,为应用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另一保障,这也随之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校内应建立教学工地等训练场所,使之成为既能参观讲课又能完成动手实训的多功能场所,其在教学中将发挥多重作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应避免盲目性,应选择管理规范的建筑企业,这不但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更有利于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总之,行为导向教学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方法体系,是实践教学目的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之一,并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具体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其应用策略,并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系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保强.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