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鞭长莫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是严把设置审批关。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领导和“一支笔”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市编委负责临时性常设机构设立的前置审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从严控制的原则,严格控制临时性常设机构的设置,明确设置原则和基本条件,规范设置调整程序,对于设立依据不明确或不充分、管理事项单一或无明显设立必要的,一律不予批准;对经批准设立的,一律不明确级格,并严格规定撤销时限。
二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市编办参照相关标准,根据临时性常设机构的职责任务和机构设置,按照从严控制、“一岗多责”的办法确定工作人员岗位数;所需人员由组织、人社部门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严格按程序从有关镇和市直部门借调,对借调人员实行跟踪管理,定期考察,同时对人员身份、考核、职务和组织关系管理等作出详细规定和说明。
三是严把工作运行关。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责任划分,清晰界定职责,核定办事权限,确保临时性常设机构监管不缺位;强化落实“跟踪问效”制度,动态掌握临时性常设机构的运行状态及工作开展情况,有效防止机构出现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规定,未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临时性常设机构不得单独刻制印章和对外公文。
关键字:垃圾焚烧厂;AERMOD;扩散;监测
1 前言
“垃圾围城”是世界性难题,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71亿吨。因此,垃圾焚烧正逐步成为中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由于政府监管不力、投资者目光短浅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前些年各地建设的垃圾焚烧电厂在运营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城市的新建垃圾焚烧厂选址都出现因居民反对而难以落地的局面。在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方面,目前主要是在垃圾焚烧厂内进行测量监控,缺少从周边环境视角出发的动态监控,因而难以形成为民众所信服的全方位垃圾焚烧厂环境监控体系。
2 模型基本假设
(1)在城区表层土(0-10cm)取样得到的浓度就是该采样点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2)在自然区获得的重金属浓度能够真实反映该城区的土壤背景值;
(3)不考虑区域外污染源对城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4)假设模型中使用的采样点能够客观反映整个市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5)假设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可估算的;
(6)不同区域的人群对污染物的吸收率是一样的。
3 监测因子的提出
在对模型求解之前,需要对垃圾焚烧厂烟气当中所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依据其对受体的负面健康影响进行一个定量评价。从而筛选出垃圾焚烧厂设施的有代表性的污染物。
考虑到垃圾焚烧厂的特殊性,其环境空气监测因子除了常规污染物HCL、SO2、NOx、以及TSP外,还需监测汞、铅、二恶英等特殊污染物。
4 暴露点浓度计算
AERMOD模型综合考虑了垃圾焚烧厂周边的大气、风力风向、地形、建筑物等因素,引入了行星边界层等新的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理论,并采用高斯扩散公式。因此,AERMOD模型可用于多种排放源(包括点源、面源和体源)的排放,它也可用于对乡村环境和城市环境、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地面源和高架源等多种排放扩散情形的模拟。
AERMOD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公式(考虑地形影响)如下:
5 健康风险评估
5.1 污染物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的量
对于位于垃圾焚烧厂影响范围内某一区域里的居民,其受垃圾焚烧厂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程度可通过计算污染物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的量来定量给出。
其计算公式如下:
5.2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主要包括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
A. 致癌风险
B. 非致癌风险
将所有的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风险分别相加,从而就得到了最终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通过计算垃圾焚烧厂影响范围区域内的这两个指标,可以对居民受垃圾焚烧厂污染物危害程度进行一个评估。
C. 综合风险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IRIS(综合风险信息系统)给出的计算方法,将所有的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风险分别相加 , 从而得到最终的综合致癌风险和综合非致癌风险。
R*为综合致癌风险
(为二英、等的致癌风险)
H*综合非致癌风险。
(为二英非致癌风险,为为非致癌风险)
6 结束语
垃圾焚烧厂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缺少从周边环境视角出发的动态监控,因而难以形成为民众所信服的全方位垃圾焚烧厂环境监控体系。使用AERMOD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出垃圾焚烧厂周围的污染风险,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染评估模型,对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在建立科学的补偿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华峰.于可利.李金惠.聂永丰.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科学研究.2005
[2]孔丝纺.解庆龙.曾辉.刘阳生.焚烧源二英的排放对周边土壤和植被污染的研究进展.生态环境学报.2011,20(3):560-566
[3]赵宏伟.钟秀萍.刘阳生深圳市清水河垃圾焚烧厂汞污染特征的研究.环境科学.2009
关键词:交易费用理论;厂商理论;企业与市场;企业规模边界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企业的理论研究中不考虑外在的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假设企业内部不存在运行成本,将企业看做是一个简单生产函数。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是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企业的边界和规模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管理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企业规模将扩大,反之则缩小。交易费用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企业产生的原因,但是对于企业规模的确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试图将割裂的新古典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结合起来,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法,讨论企业规模在吸纳市场因素情况下的确定。
一、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规模边界分析的缺陷
1.把市场因素和企业完全对立
交易费用理论从契约角度出发,把企业内部权威协调机制和市场缔结契约的模式对立起来。但市场机制包括价格、竞争、淘汰等一系列内容,没有理由将所有市场因素都不考虑进模型的设定。
2.对市场完全竞争的假定
在交易费用模型中,产品价格保持为一个常数,是外生给定的变量,这说明科斯讨论的是一种完全竞争的情况,没有考虑现实中常见的不完全竞争或者垄断的情况。
3.忽视新古典中关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
科斯在求解时过分强调交易费用,把企业追利润最大这一特性没有充分考虑进模型。所以,如果市场因素能够加入企业内部,同时将交易费用与内部生产活动一起考虑,这样求得的企业规模的解也许更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情况。
二、(在新古典模型下)引入市场机制下对企业边界的讨论
1.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融合问题
科斯对于企业和市场的区别主要是从合约的角度来论述。在现实世界中,纯粹的市场合约和企业合约形式是很少见的,企业合约强调权威协调机制,而市场合约强调价格协调机制,现实中大多数合约是这两种合约的组合。所以,这两种合约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企业内部运行与市场机制也不是矛盾的,企业可以吸纳市场因素进来。
2.交易费用纳入新古典模型中
下面我们结合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将交易费用纳入模型,观察产量、价格以及交易费用共同变化的情况,并着重考察当市场因素进入时企业新的规模边界的确定。
新古典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它选择的产量水平满足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P ,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这里的产量决定条件变为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MC=MR=P* 式(2-1)
在下面图形中,横轴表示价格水平,纵轴表示产量,MC曲线与P*曲线的交点处的Q*为选择的产量水平。如果价格越高,说明规模越大(涵盖工序越多,最终产品的价格越高,价格这里和规模可以认为是正相关)。
现在假设,企业生产物品A。对于中间产品B的选择,如果从市场购买,这里将市场价格作为交易费用的一个衡量尺度,为P1市,将这个费用视作固定成本一部分,则在此情况下,边际成本曲线MC的位置如图1所示;如果企业选择自己生产B,则它的管理费用加上材料成本为P1内,则此时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不发生变化,但是往左移动至MC*,但是A的市场价格仍然不变。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企业自己生产B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产量也从Q1增加至Q2的水平。所以企业应该扩大规模,将B的生产工序纳入企业的范畴。接下来,如果A又是C的中间产品,企业在生产C时又会作比较,P2市和P2内的关系,如果P2市>P2内,则继续扩大规模。一直到Pn市=Pn内时,停止。
接下来,假设在某个生产阶段,交易费用小于内部的权威协调成本,如果用市场因素来连接这一过程,如图5所示,在第二道工序生产中采用市场交易费用对应的边际成本成本曲线,这里付出的交易费用和市场一致,在效率上没有损失,但是企业规模仍然可以扩大。在后面的一系列过程中,如果又会出现交易费用大于权威协调成本的情况,企业又是有利可图的。这样,市场作为剂起到一个连接作用,实现了企业规模的再次增大,同时保证了效率不会损失,每个阶段都是最优的结果。
模型给出的结果在现实中是有可能发生的。首先,在引入市场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的竞争与价格机制降低公司内部某些部门与环节的内部组织成本。现代企业内部各个主体之间在分工的基础上,既共同创造财富,又有分配利润的行为,在企业的上下游部门之间就出现了双向的垄断关系维持各自部门的利益。如果仅仅采取权威直接调控的办法,上游部门往往依靠垄断优势提高原材料的价格来提升自己部门的利润。一旦引入市场机制,不仅减少了部门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企业内部垄断。其次,如果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市场机制引起的规模扩大可能会使企业获得一定的垄断权,这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比如直接对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兼并。
所以,这里的结论为:企业的规模已经不必在权威协调成本与交易费用相等的点上,在权威协调的成本大于交易费用的点上,企业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继续扩大规模。具体来说:各种生产环节的交易费用和权威协调成本中,选择二者之中较小的一种来连接生产;企业规模即环节数目的选择,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
三、政策建议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规模是很大的,但是效率并不高,这里我们不用硬约束和软约束的理论来解释,而用本文的理论去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许多国有企业规模过大,但管理中仍然由权威协调成本进行支撑,不符合交易费用理论和权威协调成本二者取其小的原则。在不引进市场因素的情况下,高昂的管理成本决定了整个企业的低效率和低效益。
如果不能将企业进行拆分以降低规模,我们可以考虑将市场机制引入,代替某些环节的权威协调机制。引入市场机制下,最差的结果是企业不增加额外的利润,但是能够保证不会引起生产效率的损失。比如我们的电网改制,将市场因素放进电煤企业、发电厂和用户三者之间,大大增加了效率。
四、结论
本文在新古典关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分析框架下,将交易费用考虑进模型,在企业吸纳市场机制因素的条件下,得出了不一样的关于企业规模边界的解。
本文认为,企业规模边界点上交易费用等于权威协调成本的条件不再成立,权威协调成本往往大于或等于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纳入市场机制进行调节,本文预测的企业规模要超出科斯的预测。
运用上述理论,对理解现代企业规模选择与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更加有益,比如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灵燕:科斯的企业理论.中国物价.2006(03).
[2]程承坪:对科斯企业性质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学习与探索.2003(06).
[3]李广乾:论科斯企业理论存在的问题.福建论坛.2000(09).
[4]华桂宏:论交易组织对生产组织的替代.南京师大学报.2002(07).
[5]程承坪:论企业的边界和规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6).
【摘要】 目的 探讨“泻剂结肠”致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大黄浸液灌胃建立大鼠STC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期大鼠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匀浆及血清5HT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半数稀便时,各段胃肠道嗜铬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80%稀便消失时,胃肠道各段肠嗜铬细胞密度增高,接近对照组;STC模型大鼠胃肠道各段嗜铬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胃窦、空肠、盲肠P
【关键词】 泻剂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嗜鉻细胞
“泻剂结肠”是由于长期服用泻剂而致肠道神经系统失调和相应功能紊乱,使结肠动力障碍,对泻剂反应性降低,从而导致病人对泻剂形成依赖性的一种状态。其主要特点是顽固性便秘,其病因、发病机制不明。本实验采用大黄浸液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在不同时段观察大鼠胃肠道嗜铬细胞及5HT的变化,以深入探讨“泻剂结肠”致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大黄粉购自乐仁堂药店,大黄粉加15倍沸水,恒温浸泡30 min后过滤制成大黄浸液。
1.2 动物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河北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编号:DK0510071),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6只,两组体重、性别无差异。
1.3 试剂
TP、5HT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总蛋白测定试剂购自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科技中心;兔抗5HT抗血清原液、生物素标记的山羊抗兔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仪器
97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MDF382E型超低温保存箱,日本三洋公司;Humalyzer2000型半自动生化仪,德国豪迈公司。
1.5 方法
清洁级实验室适应性饲养1 w后,实验组用大黄浸液灌胃1次/d,首日剂量为800 mg/kg(含生粉),此后每日剂量增加200 mg/kg,直至实验组半数大鼠粪便变稀,保持剂量至80%大鼠稀便消失,继续加量给药,至半数大鼠粪便变稀,如此程序循环3次;对照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待实验组第3次80%的稀便消失1 w后,大鼠禁食24 h,经口灌入100 g/L活性炭悬液2 ml,从活性炭灌胃完毕开始计时,记录从灌胃到首粒黑便排出的时间,证实实验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肠道传输速度明显减慢,停止给药。建立模型时间77 d,首次出现半数致泻大黄粉用量1 600 mg/kg,最后一次调整剂量为4 600 mg/kg。
1.6 取材及检测指标
建立模型过程中,分别于第一次半数大鼠稀便时、第一次80%大鼠的稀便消失时、第二次半数大鼠稀便时、第二次80%大鼠的稀便消失时、第三次半数大鼠稀便时,随机选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各4只,乙醚麻醉,经腹正中切口,迅速切取胃窦、空肠(距幽门15 cm)、回肠(距回盲瓣5 cm)、盲肠、横结肠、直肠(距肛缘2 cm)组织块约1 cm,生理盐水冲洗,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检测。泻剂结肠模型建成后,将所有剩余大鼠乙醚麻醉,股动脉取血3 ml,检测5HT,开腹切取距幽门5 cm的十二指肠、距肛缘5 cm乙状结肠组织块,重约200 mg,检测组织匀浆中5HT,同前顺序切取胃肠道6块组织,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检测。
1.6.1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肠嗜铬细胞变化
镜下观察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及形态,每张切片高倍镜(400×)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进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计数,统计平均值。
1.6.2 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匀浆中5HT含量测定
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块制成20%匀浆,双缩脲法测定组织匀浆中的总蛋白(TP)。计算总蛋白含量=测定×标准浓度/标准(g/L)。取组织匀浆200 μl,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匀浆中5HT荧光强度,标准品浓度为300 μg/L,组织匀浆5HT含量=测定×标准浓度/(标准×组织TP含量)(μg/g)。
1.6.3 血清5HT含量测定
同上法,血清5HT含量=测定×标准浓度/标准(μg/L)。
1.7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
2 结 果
2.1 血清、组织匀浆中5HT含量
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匀浆中5H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血清、组织匀浆中5HT含量的比较(略)
2.2 肠嗜铬细胞改变
两组大鼠胃肠道各段切片的黏膜层均可见5HT免疫反应阳性的肠嗜铬细胞,分布呈现胃窦密度最高,盲肠密度最低。第一次半数稀便时,实验组大鼠胃肠道各段肠嗜铬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STC是因结肠传输功能减弱,致使肠内容物滞留而引起的顽固性便秘,部分患者可能是滥用泻剂所致。临床上难以取得足够的肠道全层标本,探讨其病因、病机。张连阳等〔1〕应用大黄,成功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为我们研究泻剂对肠道的影响提供了有利工具。大黄性寒味苦,含有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其致泻效力与结合型蒽醌甙含量成正比,游离蒽醌衍生物无泻下作用。本实验参照有关文献〔2〕,对大黄粉采用温浸法处理,最大限度保留大黄粉的泻下作用,结果证明,泻剂结肠模型建立成功。
胃肠道黏膜无神经纤维分布,肠嗜铬细胞合成并储存机体的大部分5HT,其顶部突向肠腔,暴露于肠内容物中,有微绒毛增加表面积,起机械、化学换能器作用,受到刺激后,肠嗜铬细胞去极化,导致钙离子内流〔3〕,通过胞吐作用将5HT释放入腺腔和黏膜固有层。5HT通过与相关受体结合,调控胃肠道感觉、分泌及运动功能。具体作用方式有以下3种:①直接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或平滑肌产生分泌及运动;②作用于内源性传入神经(IPANs)及中间神经元,产生并调节分泌、蠕动反射;③作用于外源性传入神经突触后膜上的5HT3受体,将感觉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4,5〕,因此肠嗜铬细胞释放的5HT是胃肠道运动及分泌的始动因素。
传统观点认为泻剂大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本研究提示泻剂结肠的产生并不是由于肠嗜铬细胞破坏,数目减少,5HT合成不足,而是长期应用大黄等泻剂,肠嗜铬细胞出现耐受,5HT释放相对减少,不足以维持胃肠道正常运动及分泌所致,泻剂结肠大鼠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组织匀浆中的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也印证了上述观点。由于胃肠道肠嗜铬细胞主要向腺腔及黏膜固有层释放5HT,较少进入血液循环,因此两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无明显差异。
总之,泻剂大黄导致STC,原于肠嗜铬细胞对泻剂刺激逐渐耐受,5HT释放相对减少,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便秘;其作用影响整个胃肠道黏膜。
参考文献
1 张连阳.一种大鼠“泻剂结肠”模型的建立〔J〕.大肠病外科杂志,1998;3(1):668.
2 杨士友,黄世福,田 军.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黄泻下成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4;9(2):902.
3 Racke K,Schworer H.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le of calcium and sodium channels in the stimulus secretion coupling of 5hydroxytryptamine release from porcine enterochromaffin cells〔J〕.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1993;347:18.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调控模式
1.世界各国政府的经济调控模式
1.1美国的经济调控模式美国政府主要是以制定框架为主,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交税、质量必须达标。除贩毒之类不允许生产的,其他商品允许自由生产,消费者可以自由买卖。这样供给和需求自发达到一个平衡,美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制约企业生产中能够取得的贷款,通过贷款的限制来限制生产规模的扩大)、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投资,一个大工程,带动多少就业)来调节经济过冷或者过热。
1.2日本的经济调控模式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日本的宏观调控法别具特色,可以说日本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宏观调控法发挥作用较为彻底、成功的一个范例。
日本政府首先是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经济体制的重要特点是政府一直重视和强调对经济的管理、干预。当代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独树一帜,这种模式的形成既与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所逐步建立的具有东亚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历史的联系,又是战后日本学习欧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并将其同本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正是这种历史导致日本的经济虽为市场经济,但有着远比欧美各国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有成效的国家参与和干预。欧美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首先是市场制度自身的运动,政府干预只限于对市场制度自身运动的缺陷进行补充。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则不只限于此,这是由日本特殊的国情及其市场经济形成和建立时期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要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同时要尽快赶超欧美经济水平,世界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日本自身的国情都不容许它走英美模式发展的漫长道路。为实现超常的发展速度,日本选择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将过去那种政府与垄断资本的密切关系来了个变种,演变为一种新型的政府强有力的指导经济活动的关系。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积极主动而强烈地干预经济。这种干预不等于直接管制和行政强制,政府的计划是导向性的,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有目标、有步骤地引导资源配置过程,推动经济发展。其次,计划法和产业政策法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法,日本的计划法,历来计划与法律,看起来毫无缘分,但两者间尚潜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内在联系,同时在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计划在法律上的意义也更加明显起来。经济计划被直接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被赋予法律意义,或者以法律规范计划,还是二次战后的事。西方国家在二次大战以后,其计划与法律的关系就开始日益密切起来。它们往往根据国家计划制定经济政策,又根据经济政策制定有关法律。经济计划在日本的宏观调控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2.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我国与其他国家总体调节经济的方式没有大的区别,区别只在于我国拥有很多国家控股的企业(尤其是命脉行业企业如电力、公路铁路等),虽然他们垄断效率低下,但是非常安全和听话,不用担心被别的国家收购做坏事,并且国家让他们提价就提价,让降价就降价。其他的和美国一样。我国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和健全的宏观调控法,必须选择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借鉴对象。现实的紧迫性决定了中国不能走欧美国家那种漫长的自然发展的道路;国家对经济干预性强的传统也与欧美国家的现实存在很大差异。比较而言,日本经验更为切实可行:一方面,日本具有在较短时期内建成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战后日本在恢复经济后的几年内就建立了系统的宏观调控法,经过十九年就使这一法律制度达到比较完备的程度,促进和保障了日本的市场经济得以按自身规律有序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较强,并且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作用也较小。两方面都与中国目前的现实接近,更富有借鉴意义。因此,研究日本如何使宏观调控法正确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宏观调控法又是如何正确科学地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情况,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建设不无裨益。
2.1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解决它将对“什么”发挥作用,即宏观调控的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时以对微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转变为以对宏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
2.1.1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恰当性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不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完全抛弃市场的作用,政府垄断性的调控,而是市场和政府职责合理分工,二者职能互补。市场和政府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凡是市场配置资源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效率、竞争力、活力等市场都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凡是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应充分行使其职能。
2.1.2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人们遵循其规律就会成功。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掌握经济规律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对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一点已为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我们完全忽视市场的作用,一味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的经济职能无所不包,其结果使我国国民经济几乎崩溃。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后,我们逐步突破计划经济的樊篱,实行市场经济,转换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二者协调作用,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世人瞩目。
2.2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转变所谓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就是宏观调控主体——政府为了实现其经济职能而实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强制,即政府依靠法定的强制力实现其经济职能的行为,如行政命令等;二是奖酬,即政府通过给予各种经济主体(公司、企业)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方式来使其自觉接受政府的调控,进而实现经济职能的行为,如产业政策和部分财政及金融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是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而是政策本身所含有的经济利益,经济主体为了得到经济利益而自觉贯彻执行政府的这些政策,即接受奖酬;三是舆论,即政府通过舆论宣传作用把其意图施加于经济主体实现经济职能的行为,如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的各种精神奖励等。这些精神奖励(舆论)只是一种荣誉的称谓同样不具有强制性,它们的实施同样靠经济主体的自觉接受。由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时期单一性的强制向以奖酬和舆论为主兼顾强制的转变。这种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转变具有以下特点:
2.2.1政府强制的弱化。就是指政府依靠强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程度弱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运用指令性计划这一行政命令调控经济活动的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农业生产在1985年就已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在农产品方面,1984年国家收购和调拨的商品只有粮食、棉花和某种中药材等10种;工业生产中,政府实行指令性管理的产品已由1980年的120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减少到1994年的33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仅占5%,在农业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占12%,在工业企业销售的生产资料总额中占18%.以上表明,政府的强制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另外,政府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效力的强弱大大受市场的制约,因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规律为准绳,一切行为均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为了利益可以置政府强制——行政命令而不顾,最近一段时期,各种走私活动的猖獗以及其他各种“有禁不止”现象的存在都是政府强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失灵的佐证。
2.2.2利益是实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是否有效取决于三种宏观调控行为所含利益在多大程度上被经济主体吸收。如果利益所产生的诱因足以吸引经济主体自觉接受政府宏观调控行为,这表明政府宏观调控行为产生了效力。反之,其无效或效力弱化。就强制而言,虽然,可以凭借自己法定的强制力迫使经济主体服从,如企业接受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但是,如果强制——指令性计划不能使企业因认真贯彻执行指令性计划而得到满意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强制因经济主体按市场规律,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效力减弱。就奖酬性和舆论而言,因自身没有强制力,经济主体是否接受这一行为完全取决是否有利可图,这就决定了利益是奖酬行为的重中之重。目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其特点是投资大、效益低,一般经济主体不愿投资建设。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实施了诸如优惠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奖酬,通过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使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吸引它们投资建设,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突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授予一些经济主体诸如“双文明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的称号。通过实施这些舆论,使经济主体意识到荣获这些荣誉称号对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开拓市场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积极参加政府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经济主体参与这一活动的过程就是贯彻执行舆论的过程,也就是舆论发生效力的过程。
2.2.3市场交换是实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方式。如前所述,利益是经济主体是否接受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前提,而通过什么方式把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经济主体之间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以什么为中介把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所含的利益被经济主体吸收进而实现其效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中介只能是市场交换。政府用宏观调控行为所含的利益与经济主体的服从相交换,进而达到交换双方的目的,即政府由于付出一定利益而换取了经济主体的服从,使宏观调控行为发生效力;经济主体则因服从宏观调控行为而换取了利益,达到了作为一个经济人的目的。由此可见,即便是强制,如果不把其实现效力的方式建立在与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强制的效力,在一定程度就会因经济主体无利可图而消极服从、弱化或化为乌有。如前所述,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有禁不止”现象就是政府强制失灵的突出表现。对于奖酬和舆论,其效力是否实现或效力的强弱则完全取决于它们所含利益与经济主体服从二者之间市场交换是否成功成交换效果的好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招商引资政策(奖酬),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是由奖酬所含利益与外商之间成功进行交换的结果。也是政府奖酬成功案例之一。而最近一段时期,有些政府部门开展的乱评比活动(舆论),各种荣誉称号多于牛毛,遭到了企业的抵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评比活动仅仅是为了某些部门谋取利益,导致这种舆论行为不含经济主体所需利益因素,无法与企业进行交换。这也是政府舆论失败的案例之一。
2.3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转变所谓政府宏观调控关系是指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关系一经形成便具有长期稳定性。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宏观调控行为的关系是二者互为前提,宏观调控行为必然导致一定的宏观调控关系;稳定的宏观调控关系又产生相应的宏观调控行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等强制行为实现其经济职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则采取以奖酬和舆论为主,强制为辅来实现其经济职能。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相应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即由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向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转变。这种宏观调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2.3.1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公仆意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人员凭借行政命令等强制推行政令,实现经济职能。同时,企业处于政府的从属地位,政府与经济主体(企业)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样,无论工作人员诸如办事拖拉、互相推诿、态度蛮横等官僚作风多么严重,经济主体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可以说,计划经济时的宏观调控行为和宏观调控关系是产生官僚作风的温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宏观调控行为不再以强制为主,而是以奖酬性和舆论性为主,这就使政府工作人员失去象计划经济那样所凭借的法定强制力这一有效手段来推行政务。换言之,政府工作人员推行政务手段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弱化。另外,政府与经济主体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这表明经济主体与政府处于平等地位,它们不再是政府的从属物,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经济主体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拥有一定自,政府不能随意干涉其生产经营活动。为此,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2.3.2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是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关键。目前,我国政府干涉企业的经济活动现象之所以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表现尤其突出。因此,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改革,“国家按投入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则“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不能不受所有者的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这样,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与政府地位平等。因此,只有经济主体成为真正的享有充分自的市场主体,才能建立真正的服务和被服务的政府宏观调控关系。
3.对我国的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3.1行政手段强制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化”也将带来诸多问题首先,尽管避免了直接的财政风险,但风险并没有消失,只是分散到了商业银行和相关债务人的手中,未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有可能急剧上升。其次,由于货币政策在为财政政策服务,这将银行资金更多引向了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将更加严重。尽管今年以来,新增贷款已经达到了以往全年的5万多亿的水平,但据工信部部长李毅中透露,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只占不到5%。最后,由于商业银行有自身的利益诉求,有可能会产生虚增贷款从而让货币供应量虚增的行为,这将误导宏观调控。比如票据贴现业务,就既可以让新增贷款虚增,又可以通过企业缴纳的保证金让存款虚增。而且,如果贷款过多流向了虚拟经济也将带来衰退下的资产泡沫,这将伤害实体经济的复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从衰退到复苏需要政府开源节流真正刺激经济,而不是把风险转嫁给银行、企业和公众。目前中国经济唯一值得欣喜的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可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同时也是债务人债务的增加,银行创造了货币并没有创造财富,而终究有人会为此付出代价。
3.2行政手段营造氛围和趋势导致股市、房市顾此失彼自年初起,股票市场一反2008年疲软的态势走出了一轮强劲的反弹行情。原本反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其力度与金融危机下企业的苦难现状格格不入。此轮行情被称为“政治行情”,如果说宏观调控模式上来看,不但没改变以往立竿见影式的政策刺激,甚至用行政的力量去影响市场。例如地方政府的政策救房市,银行放贷款对股市注入强心针,这些对市场产生了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但是一定是深远的影响。导致市场平衡被打破,市场规律被违反等。
【参考文献】
1、张璐《开放导报》2008年第4期
2、《中国经济新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0-01
关键词:临床体会;祛敏通鼻喷膜剂;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具有相同特征,然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不受季节约束,可常年发病,且病症时轻时重,难以预估。选取我院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祛敏通鼻喷膜剂对该病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就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同时已排除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2次/d,每次喷2次,必要时可喷3次,每喷50?滋g,1w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祛敏通鼻喷膜剂进行治疗,实行双侧鼻腔予药,2次/d,每次喷2~3次,每喷0.3ml,1w 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体征变化并进行计分。鼻腔体征计分[1]。1分:鼻甲轻微肿胀,中鼻甲、鼻中隔可见;2分:鼻底与下鼻甲间存在缝隙,鼻中隔紧贴下鼻甲;3分:无法见到中鼻甲,中鼻黏膜息肉样病变,鼻底、鼻中隔与下鼻甲紧贴。症状计分。1分:每日流鼻涕≤4次,每次连续喷嚏3~5个,呼吸时有吸气感,间断感到鼻痒;2分:流鼻涕5~9次/d,连续喷嚏6~10个/次,鼻互呼吸,鼻痒程度尚可接受;3分:流鼻涕≥10次/d,连续喷嚏≥10个/次,全天以口呼吸,鼻痒程度难以忍受。
1.4疗效判定 按照体征与症状记分[(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x100%]判定疗效[2]。显效:≥66%;有效:65%~26%;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处理[3],计分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作表示,利用t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采用祛敏通鼻喷膜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经治疗,两组在喷嚏、鼻痒等积分上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27例,显效17例(62.96%),有效6例(22.22%),无效4例(14.81%),总有效率85.18%;对照组23例,显效12例(52.17%),有效7例(30.43%),无效4例(17.39%),总有效率82.60%。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医临床上,变应性鼻炎主要病因病患脏腑器官发生功能性失调或鼻窍因风寒侵入受到刺激所致。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祛敏通鼻喷膜剂进行治疗,方中包含有辛夷、乌梅、细辛等药物。其中,辛夷性温,起到温润肺气、疏通鼻窍作用;乌梅敛肺固涩、细辛发散风寒,可共为使药;紫草活血凉血,可止鼻痒。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发现两组无论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还是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显效率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冯纬纭,黄瑾明,侯田培.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04):81-82.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细胞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6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82例,男45例,女47例。男:女=1:108。年龄12~70岁,平均333±136岁。入院后均给予抗结核,具体治疗方法: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方案治疗,辅以激素、脱水剂、鞘内注药和脑脊液置换等治疗。
入选标准:①在急性或亚急性脑膜炎基础上,在CSF中检测到结核菌;或合并肺结核,同时CSF糖氯化物降低和蛋自定量升高;或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CT,MRI发现大脑基底池或外侧裂有渗出物、脑积水或脑回增强。②所有病例的血、CSF经一般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或恶性肿瘤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③所有存活病例均经抗结核治疗而好转或痊愈。
方法:①CSF常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3天内完成首次腰穿测压送检。我们将CSF蛋白质>045g/L,氯化物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结 果
治疗前CSF检测:82例结脑患者CSF常规(白细胞数)与生化各项指标(葡萄糖,氯化物,蛋白质)检测阳性率均高(871%~987%),见表1。
治疗后不同时期CSF检测:结脑患者治疗前CSF压力高(878%),与文献报道[2]结果接近,经四联抗痨治疗后,压力升高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多数结脑患者CSF细胞数总数升高(878%);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8周下降至378%,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治疗前及治疗2周左右,脑脊液细胞学为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占30%~60%,并可见激活单核和淋巴细胞。治疗8~2周,嗜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主要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学反应,淋巴细胞比例约占30%~60%,但其他各种细胞仍然存在。治疗12周以后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嗜中性粒细胞逐渐消失,仍可见少许激活淋巴及激活单核细胞,以后脑脊液细胞比例渐恢复正常,但完全没有异常脑脊液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至少半年以上。
讨 论
病理研究发现[3]早期未经抗结核治疗的脑膜炎为渗出性炎症,炎症变化主要在颅底,出现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其比例在60%~80%。2周后出现增殖性改变,表现为激活单核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有学者研究也指出[3],结脑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的特征性表现呈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即在脑脊液细胞分类中既含有相当比例的嗜中性粒细胞,也含有一定比率的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淋巴样细胞,一般持续4周以上。本研究显示,82例结脑患者的早期脑脊液多数为混合性细胞反应,各种异常细胞出现率最高的成分为嗜中性粒细胞,经抗结核治疗后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出现下降,逐渐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本研究观察结果也证实此点。另外,由于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化脑患者在就诊时大部分已进入亚急性期,易与结脑相混淆,因此1次脑脊液细胞学仅能反映感染过程的瞬间变化,动态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刚,张伟.结核性脑膜炎364例脑脊液结果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668-3670.
[关键词] 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激光凝固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并发症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致盲眼病,其治疗又无更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激光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唯一措施。我科于1999年购置了美国科以人公司生产的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至目前已治疗8 000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作者自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共对37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的多少和轻重分别进行了局部视网膜光凝,次全视网膜先凝和全视网膜光凝术,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院的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激光前均经我院糖尿病科诊断为糖尿病,检查眼底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分期标准[1]。 共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2例,其中女性患者194例,男性患者178例;单眼患者6例,双眼患者3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患者522眼,增殖前期患者71眼,IV?V期患者145眼。
1.2 眼科检查项目 术前患者均检查视力、眼底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
1.3 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科以人公司的多波长氪离子激光仪,分别对372例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738只眼进行局部、次全和全视网膜光凝术。
1.3.1 局部视网膜光凝 对于视网膜病变较少,但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患者,采用200 μm光斑,曝光时间0.2 s,输出功率视屈先间质情况在160 mw~200 mw之间调整,用氪黄绿激光针对病变区域进行光凝,光斑反应为Ⅱ级,光凝斑间隔1个光斑,一次一眼光凝300点~500点,共进行1次~2次,每次时间间隔1周。
1.3.2 次全视网膜光凝 对于视网膜病变较多,>3个象限,但未见增殖前期、IV期和V期表现,且周边网膜病变较少者,采用200 μm或 300 μm光斑,曝光时间为0.2 s,输出功率仍视屈光间质情况选用180 mm~260 mm,用氪黄、黄氯或红激光,对后极部(除黄班区,乳斑束,和视盘周围1 DD范围 以内的区域外)和中周部视网膜进行光凝,光斑反应为Ⅱ级,光凝斑间隔1个光斑,一次一眼光凝在400点~500点之间,一眼光凝3次,每次间隔1周。
1.3.3 全视网膜光凝 对于增殖前期、IV期和V期患者,采用200 μm或300 μm光斑,曝光时间为0.2 s,输出功率视屈光间质情况选用180 mm~260 mm,用氪黄,黄氪或红激光,对后极部除黄班区,乳斑束,和视盘周围1 DD范围以内的区域外的整个视网膜进行光凝,光凝斑间隔1个光斑,但新生血管区域视网膜光斑呈融合光斑,一眼一次光凝400点~500点,一眼光凝4次,每次间隔5 d~7 d。黄斑呈弥漫性水肿者,用氪黄激光,采用100 μm光斑,曝光时间0.15 s,输出功率120 mm~160 mm,对黄斑区进行格栅光斑,光斑反应以Ⅱ级为度。 激光进行完毕后,1个月复查眼底,3个月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必要时补充光凝。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光凝后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原有的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消失或偶见,原有的新生血管消退,无新的新生血管产生,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有效:视网膜病变均有所减轻,原有的视网膜水肿减轻但未完全消退,或尚有未退净的新生血管,视力无明显提高或下降;无效:病情恶化,发生玻璃体出血或新生血管膜增殖,视网膜及黄斑水肿加重,视力下降2行以上。
2 结果
372例73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经激光治疗后,显效273只眼,占37.0%;有效446只眼,占60.4%;无效19只眼,占2.6%,治疗无效的10例19只眼中,糖尿病肾病严重1例1只眼,严重贫血1例2只眼,血糖控制不佳者8例16只眼。 对于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者进行补充光凝。 激光治疗后均未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混浊加重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疗效较为满意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临床上虽有一些药物,但应用效果不是很好,而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肯定。经我治疗的73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绝大多数视网膜病变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控制,部分患者视力得到了提高。其机制是:光凝破坏视网膜缺血区,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其主要是破坏耗氧多的视网膜外层,即减少了氧耗,又使得来自脉络膜的氧易于向视网膜内层游散,以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2],光凝后视网膜中周部缺氧区减少,使黄斑血供得到了改善,以保持中心视力[3]。视网膜新生血管壁较少,且无内皮细胞,各种诱因都可能使其破裂而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甚至玻璃体缺血而严重影响视力,激光光凝后,可以抑制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并可使已产生的新生血管消退,这样就减少了患者失明的几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在激光治疗中体会到,屈光间质的清晰程度和激光效果明显相关,故当患者同时患有白内障时,且白内障已经影响视力到一定程度(低于0.3),应立即动员患者做白内障手术,因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晶体皮质注吸干净,故最好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手术中前囊撕囊口直径要保证大于6 mm,并在白内障术后护理上防止虹膜后粘连,以利于眼底的观察和激光治疗。 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部分患者反应,在激光治疗的早期阶段出现眼前黑点或闭眼后自觉眼前亮点或遇强光不能睁眼及夜间光线较暗时活动受限,考虑为视网膜光凝术后,激光区视网膜的感光能力下降所致,但激光可阻止病变的发展,并可防止新生血管产生及使已产生的新生血管消退,从而使患者不至于因新生血管破裂使视力极度低下而失明。 另外,激光光凝只是治标,不能治本。若光凝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还会产生新的病变,我治疗的这738例患者中,就有8例16只眼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失明,这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关。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而言,需要进行视网膜光凝时即行激光治疗,同时还要控制糖尿病使血糖达标。
参考文献 :
[1] 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 中华眼科杂志,1985,21(21):113?115.
【摘要】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质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光谱变化及与相应组织、细胞层次光谱变化的差异。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膜,将细胞膜进行溴化钾压片,应用Nicolet Magna750型红外光谱仪对细胞膜的溴化钾压片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获得细胞膜的光谱图,选择其特征性光谱与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的相应光谱进行比对。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膜的红外光谱特征与相应正常组织细胞膜光谱特征存在异同,且胃癌组织细胞膜与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的光谱特征存在异同。主要表现在与脂类相关的2955、2920、2850、1740cm-1谱带的变化。结论 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红外光谱发生变化及与相应组织、细胞层次红外光谱之间存在差异,其丰富了生物组织红外光谱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胃癌;细胞膜;红外光谱;膜蛋白;膜磷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in and lipid in the membrane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explore the special spectral features of the membrane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compared with the membrane of normal tissues, cancer cells and cancer tissues. Methods We extracted membrane from cancer tissue and normal tissue samples, sheeted them with KBr, observed them by FTIR and compared the spectral data of the membrane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the membrane of normal tissues, cancer cells and cancer tissues. Results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infrared spectral features between the membranes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 The spectral features of the membrane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ha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ose of gastric tissues and grastric cell strain, which were shown in the changes of the 2957, 2927, 2853 and 1740cm-1 bands related to lipid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pectral features of the membrane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membrane of normal tissues, cancer cells and cancer tissues, which has enriched studies on biological tissues infrared spectroscopy.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membrane; infrared spectrum; membrane protein; membrane lipid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在女性居第四位。在全球范围内,胃癌高发国家是日本、俄罗斯、南非等地。在我国,北方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据报道,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而且已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胃癌早期发现困难,预后很差,而早期发现是提高预后的关键。已有学者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技术对胃癌组织和胃黏膜正常组织之间光谱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但对于胃癌组织细胞膜和正常组织细胞膜的FTIR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FTIR技术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脂质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取材和处理 30例样本均取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3月间胃癌患者手术后新鲜标本。手术切除胃标本后生理盐水冲洗净黏液和血污,切取1cm3大小组织2块,一块取自肿瘤中心(非坏死部位)部位,另一块取自离肿瘤切缘最远端。所取组织一分为二,一块放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备用;另一块100mg/L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病理切片染色检查。
1.2 细胞膜的提取 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细胞膜的制备参照文献[1]方法进行。①取出标本,去除血污及结缔组织,将组织剪碎并于匀浆器中进行匀浆,制成细胞悬液;②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20min,弃上清液,保留沉淀;③用Tris低渗液重悬沉淀,4℃下超声破膜30min;④破膜后于4℃下以1000r/min离心20min,保留上清液;⑤将上清液于4℃下10000g离心20min,弃上清保留沉淀,即为细胞膜;⑥重复上一步骤1次;⑦将细胞膜沉淀真空低温下干燥30min。
1.3 细胞膜纯度的鉴定 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膜的纯度及膜结构进行鉴定,观察到细胞膜的片状物及由细胞膜卷曲形成的小泡,未发现其他细胞器和细胞成分。
1.4 仪器与方法 采用Nicolet Magna750红外光谱仪。室温条件下,将细胞膜制成溴化钾压片。将溴化钾压片放置于仪器中进行检测,记录红外光谱。扫描次数为128次,扫描范围4000~900cm-1,分辨率4cm-1。光谱用Omnic5.0专用软件分析,逐一测量红外光谱的峰位和峰高。
2 结 果
2.1 病理结果 30例标本经过HE染色病理学检查均为腺癌(图1)。
2.2 红外结果 ①与蛋白有关的谱带:在组织及细胞的红外吸收谱带上,在1800~1500cm-1蛋白质吸收酰胺Ⅰ、Ⅱ谱带范围内,1550cm-1处的酰胺Ⅱ带在癌组织中显得比较弱,峰型低平,而在正常组织中则较强,峰型高尖。相对强度I1650/I1560的比值在癌组织中要比正常组织高(图2)。
②在1500~1300cm-1区间,分别在1453cm-1和1402cm-1附近在组织、细胞及细胞膜的红外光谱中均出现两个吸收峰,两个谱峰的强度在正常、恶性组织的细胞、细胞膜中变化一致,这与前期研究结果相似,都表现为在正常组织中1453cm-1处的峰强于1402cm-1处,而在恶性组织中则相反(图3)。
图3 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在1500~1300cm-1区间的FTIR谱图
Fig.3 FTIR spectra of the membrane of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s from gastric area (1500-1300cm-1)
A: normal; B: cancer
③在3000~2000cm-1区间,在2920cm-1和2850cm-1附近出现的两个波峰在细胞膜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率为100%,且在肿瘤组织细胞膜中的比在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的显得高大(图4)。在1740cm-1附近的吸收峰,在肿瘤组织细胞膜中的比在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的显得高大(图2),相对强度I1740/I1560的比值肿瘤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图4 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在3000~2800 cm-1区间的FTIR谱图
Fig.4 FTIR spectra of the membrane of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s from gastric area (3000-2800cm-1)
A: normal; B: cancer
3 讨 论
作为生命最基本的单位,细胞在恶变过程中除了细胞核、细胞质中蛋白质及脂类等发生变化外,胞膜上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磷脂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已有研究表明细胞膜发生的变化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意义巨大,其改变了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2]。几乎细胞所有的功能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和磷脂有关[3],所以研究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质的变化不仅是对组织、细胞红外的补充,更利于探索膜上大分子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红外信息。
本研究发现,与蛋白有关的酰胺Ⅰ、Ⅱ谱带变化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一致[46]。作为与细胞膜磷脂中的甲基和亚甲基的振动[7]有关的2920cm-1和2850cm-1附近的两个谱峰的变化,与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水平发现的结果存在差异[8]。细胞膜中I1740/I1560的比值与在胃癌组织、细胞等的层面也存在较大差异[910]。
通过比较细胞膜和组织及细胞的红外光谱变化,发现差异主要表现在膜上与蛋白质及磷脂相关的吸收谱带。在1650cm-1和1550cm-1附近,1550cm-1处的酰胺Ⅱ带在癌组织中显得比较弱,峰型低平,而在正常组织中则较强,峰型高尖。相对强度I1650/I1560的比值在癌组织中要比正常组织高,这主要与癌细胞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膜上的通道、受体及载体改变有关[11]。与脂类有关的吸收谱带则表现为:2920cm-1、2850cm-1和1740cm-1附近的谱带在细胞膜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率为100%,且在癌组织细胞膜比在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中波峰显得高大,提示癌组织细胞膜中磷脂含量增加,与安萍[12]、TOYRAN[13]等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癌及正常组织细胞膜的红外改变有与组织和细胞水平改变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453cm-1和1402cm-1附近的波谱,表现为在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膜中1453cm-1处的峰强于1402cm-1处,而在癌组织细胞膜中则相反。这可能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磷脂成分和含量发生改变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徐叔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 [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366.
[2]MCHUGH RS, NAGARAJAN S, WANG YC, et al. Protein transfer of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B71 into tumor cell membranes: a novel approach to tumor immunotherapy [J]. Cancer Res, 1999, 59(10):24332437.
[3]YAO X, KWAN HY. Activity of volragegated K+ channels is associated with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a2+ influx in carcinoma cells of colon cancer [J]. Life Sci, 1999, 65(1):5562.
[4]任予,徐怡庄,赵莹,等. 肿瘤组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8):930932.
[5]李庆波,孙学军,张元福,等.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用于人体胃镜样品检测的新方法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9):16241627.
[6]凌晓锋,徐怡庄,王立新,等. 胃和结直肠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 28(3):445449.
[7]PALUSZKIEWICZ C, KWIATEK WM, BANA'S A, et al. SRFTIR spectroscopic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noncancerous, cancerous, and hyperplastic human prostate tissues [J]. Vibrat Spectrosco, 2007, 43(1):237242.
[8]杜俊凯,石景森,徐怡庄,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于肿瘤细胞株检测的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28(1):5154.
[9]张莉,王健生,吴瑾光,等. 正常与癌症肺组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异的研究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12):21732176.
[10]王健生,石景森,徐怡庄,等. 不同状态胆囊组织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 9(11):657660.
[11]ZHENG L, MCQUAW CM, BAKER MJ, et al. Investigating lipidlipid and lipidprotein interactions in model membranes by ToFSIMS [J]. Appl Surface Sci, 2008, 225(4):119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