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第1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我科于2005~2007年共收治脑干出血患者24例,均行头部CT,确诊为脑干出血。其中出血量小于25ml的患者14例,经治疗及康复护理,全部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好转出院。出血量大于5ml的患者10例, 在48小时死亡的8例,较好恢复出院的2例。

护理体会

病人入院后,立即将病人安置在安静整洁的单人间病房,备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根据医嘱,及时为病人吸氧、吸痰,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

立即设立特别护理小组,指定负责人,制定抢救护理计划,及时准确的找出护理问题,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脑干出血病人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所以护士在观察病情上,应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及相关的症状、体征,以期尽早发现或预见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或应急措施,抢救患者生命。

做好病人呼吸道及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室内的温暖、清洁、湿润。给予病人半卧位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经常变换,以防发生肺部感染,随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注意无菌操作(拍背)。气管内可随时点药或雾化吸入,每日清洗内套管并煮沸消毒2次,套管处盖湿纱布,切口周围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更换垫,保持清洁,吸痰时间不宜过久,不超过15秒,并于吸痰前后给予吸氧。

饮食的护理。脑干出血的病人,如果神志清楚,可令患者坐起,或者半坐位。给以饮5ml水3次,观察有无呛咳、噎塞,水从口角流出,口内残余水异常。如果3次中有2次出现呛咳、噎塞等上述异象,则为吞咽困难。如果看起来正常或只有1次呛咳或噎塞,则60ml水放于杯中令患者饮用,如果时间超过2分钟,或者饮用过程中或饮用完毕后出现上述异象,也为吞咽困难。护士应报告医生,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出饮食方法、种类。鼻饲管灌注流食,鼻饲管用具要保持清洁,用后洗净消毒,再盖上清洁的纱布。每次灌注前要用注射器抽吸一下,检查是否有食物和胃液,鼻饲管是否在胃中,然后再灌入20ml的温开水以BI饲管腔。便于软黏的流质流下。灌注量不宜太多,每次200ml,每日4~6次即可。温度38~40℃,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呃逆和呕吐。流质灌完后,用20ml的温开水清洁管道,防止堵塞。在两次灌注之间可喂水。每灌完一针管的流质,就要用手捏紧胃管,以免空气注入胃中。每次鼻饲完毕,清理干净后,将胃管的开口端的反折2~3cm,并和纱布包好,夹子夹紧。鼻饲管每2周更换1次。

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是消化系统的第一关,也是呼吸系统的关口之一。由于脑干出血的患者抵抗力低下,口腔内存在着一定的微生物,再加上患者的唾液分泌减少,唾液黏稠,容易发生口腔细菌和霉菌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口腔卫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口腔炎等并发症。每日为病人口腔护理2次。

加强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每4小时开管1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每日更换尿袋1次,注意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如果搬动病人,应夹闭尿管,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及时倾倒尿袋内的尿液,注意观察颜色、性质及量。

加强皮肤护理,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待。每2~3小时为病人翻身叩背1次,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干燥、整洁,褥子柔软。

第2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治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500-01

脑出血疾病变化较快,死亡率高,现阶段利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手术治疗方法,有利于将血肿占位效应解除,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分析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治疗后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在42至71岁间,平均年龄55.83±3.72岁,脑叶出血患者4例、小脑出血患者3例、脑干出血患者1例、脑室出血患者2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4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43至72岁间,平均年龄56.86±3.25岁,脑叶出血患者3例、小脑出血患者4例、脑干出血患者2例、脑室出血患者2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行手术后,立刻将其送至普通病房。确保病房内的整洁,定期清扫病房,保障病房室内的通风,指导患者的饮食与用药,落实好各项治疗护理等。

观察组:①患者行微创手术后,卧床时间需超过14天,若患者存在躁动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约束,防止外伤及加重疾病。抬高床头20至30度,有利于减轻脑水肿症状。若患者术后尚未清醒,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出现呕吐后误吸。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异物,确保呼吸顺畅。对患者尽量减少搬动,所有操作集中进行,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患者。保持床单位的干净整洁,垫气垫床,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②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情况,为医生诊治提供第一手资料。术后早期,可常规给予冰枕。通过物理降温,既可使升高的体温降下来,又可降低脑的氧耗量,保护脑细胞。脑出血患者的血压上升主要与颅内压升高有关,因此除了按时有效地使用脱水药外,还要避免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的因素。③引流管护理。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几天,因此,护理人员要确保引流管通畅,翻身时防止折叠扭曲拔出引流管。观察引流管内液体波动情况,一旦发现引流不畅,需立刻采取措施处理。认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时清空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若血肿引流后2至3天,未见引流液引出,患者病情趋向稳定,经CT复查后血肿明显减小,则可考虑拔出引流管。一般而言,脑室引流时间应该低于一周。拔管之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出血等症状,若病情产生变化,要告知医生。

1.3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满意: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呼吸恢复正常,且症状恢复情况良好。较满意:患者行手术后,疾病症状有所改善,呼吸情况改善明显。不满意:患者行微创手术后,呼吸状况较差,疾病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目前,我国的脑出血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现阶段利用微创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血肿对脑细胞的压迫,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对于后期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实施手术后,患者身体抵抗能力差,此时极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必定会加重患者病情[2]。

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据临床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3],本次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高达97.1%,且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意识变化情况,可通过对患者生理反射、自发动作进行判断,明确其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根据瞳孔形状与大小,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是否发生变化[4]。

经本次研究得知,术后对脑血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莹,廉治刚,姜长斌等.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效果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675-676.

[2]钟琴书,蔡伟良,林奇荣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9(03):340-342.

第3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T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48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突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据有关文献报道,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倾向。防治高血压病,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内收治的20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转归及预后情况。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8例,其中男116例,女92例,男:女=1.26:1,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诊断。高发年龄组(49~69岁)死亡82例,占39.42%。208例患者中,发现既往已患高血压者109例,占52.4%;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8例,占8.6%,其中有脑卒中发作史者10例,占40.8%;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8例,占3.85%。无高血压病史者99例,占47.59%。

1.2检查方法采用CT扫描机(NDMCT-C3000)平扫,曝光条件:120 kV,300 mA,采集矩阵512×512,Fov:220 mm,以上眶耳线(SML)为基线常规向头顶连续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 mm,个别感兴趣区域为5 mm,同时用软组织窗及骨窗。

1.3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降温、预防感染及其他对症处理。

2结果

2.1起病方式(1)起病突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多升高[1]。在轻微活动中发病121例,占57.16%;剧烈活动中发病15例,占7.21%;安静或睡眠中发病14例,占6.73%;说不清发病原因者58例,占27.88%。3 h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126例,占60.57%;3 h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82例,占39.42%。(2)有前驱症状者128例,占61.53;前驱症状中,头痛、呕吐为89例,占42.78,其他39例为肢体功能障碍或麻木、烦躁、语言障碍等。无前驱症状者80例,占38.46%。从出现前驱症状至发病间隔时间在24 h以内者79例,占37.98%;超过24 h以上者10例,占4.8%。

2.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后检查出有高血压病者193例,占92.30%;其中血压持续在180/100 mm Hg以上者155例,占74.51%;在250/110 mm Hg以上者33例,占16.1%。发病后24 h内体温达38.5 ℃以上者共32例,最高为41 ℃。意识不清者共133例,其中深昏迷48例,浅昏迷59例,嗜睡状态26例。

2.3CT影像特征由2名有一定经验的影像医师共同阅片记录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周围水肿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并用多田法测量公式测算出血量。出血部位:基底节123例,占59.13%,出血量35~75 ml,平均54.1 ml;丘脑42例,占20.19%,出血量15~40 ml,平均26 ml;脑叶29例,占13.94%,出量30~83 ml,平均49 ml;小脑出血8例,占4.76%;脑干出血6例,占2.88%。血肿破入脑室59例,占28.36%;中线结构移位76例,移位2~15 mm,平均5.4 mm。血肿形态:近似球形131,占62.9%,不规则形32例,占15.38%,肾形45例,占21.6%。

2.4转归208例患者中,好转131例,占62.98%;出现肢体功能障碍123例,占93.89%;死亡77例,病死率37.01%;发病后24 h内死亡者36例,占43.9%;24~72 h内死亡者27例,占32.9%;3 d~1周内死亡者17例,占20.73%;1周以上死亡2例,占2.43%。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也称高血压脑出血[1]。临床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2]。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病死率占脑血管病首位[3]。该组统计中死亡率为37.98%,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发病后经检查发现血压增高者占92.3%;发病前患者知晓已患有高血压病者,只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2.4%;而多达47.6%的患者在发生脑出血之前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血压病,这部分患者没有采取控制高血压的任何措施,是发生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发病的方式以在活动中发病居多,占57.16%。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密切相关性。出血量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脑出血的救治中,可依据出血量的多少选择最佳治疗策略[3]。

出血量的增多、血肿周围水肿可加剧颅高压表现,最终均对环池和脑干的改变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根据脑出血后临床颅内高压的发展趋势以及CT扫描环池、脑干的形态和密度变化进行预后估计更可靠[4]。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出血的50%左右,其中约70%发生在基底节区[5]。内囊严重受压或截断者预后不良[6]。脑出血时,意识障碍者较闭塞性血管病既多又严重,占63.94%,在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呕吐占42.78%,颅内压高往往直接表现为呕吐,因此,在临床用以判断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价值;另外,观察瞳孔变化为判断脑疝形成的重要征象之一,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情况是沟回疝发生的征兆。在本组患者中,确诊为沟回疝者6例,均有双侧瞳孔不等征象。可根据中线结构移位情况诊断大脑镰下疝,根据脑基底池受压闭塞和脑基底部结构模糊诊断小脑幕疝[3]。所有死亡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疝形成。本组有6例脑干出血(2.88%)患者全部死亡,其中2例合并中脑出血,小脑出血8例(4.76%),2例为单纯小脑出血。丘脑出血生存状况及预后通常良好,脑干出血预后不良[2]。脑出血急性期(24~72 h)脑水肿是导致病情变化的最危险因素。急性期过后,呼吸道感染就逐渐上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急性期过后的患者加强抗感染措施可有效降低后期死亡率。

螺旋CT扫描是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其原因是扫描时间短,成像速度快。对临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7]。经治疗脑出血存活的患者中,有93.89%出现肢体瘫痪,剩余6%的患者也有轻度肢体功能障碍。

加强对高血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高血压脑出血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认识。早知、早治、规范、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降低脑出血发病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正确选择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加强临床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死亡率。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可以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0.

[2] 周剑,周楠,候欣怡,等.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兵种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3.

[3] 李松年,唐光键.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9,1270.

[4] 周桂林.脑出血的CT诊断[J].海南医学,2009,20(11):115.

[5] 张洪,柳建,陶建坤,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2):203.

[6] 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23.

第4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占脑血管疾病的20%[1]。急性脑出血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如救治不及时,发病数小时至数日即可死亡,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本科室抢救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绝大多数发病前有诱因,如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先兆,患者在发病初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或一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或突然晕倒,短时间内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护士必须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争分夺秒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急救和护理,争取到可能逆转病情的宝贵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将起决定性作用[3]。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1研究对象确定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0岁,中老年发病率占97%。根据急查CT报告显示脑室出血、脑干出血、基底节出血等。

2急救护理方法

2.1采取适当急性脑出血病人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必须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进行抢救,急救人员在迅速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通知专科医生。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防止因搬动出血量加大而加重病情[4]。如必须更换或做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少搬动头部,翻身的角度不宜太大,要尽量保持病室内安静。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及时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急性脑出血多数是昏迷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刺激呕吐中枢,呈喷射性呕吐。须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头稍后仰,口角向下,及时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吸出口、鼻、咽喉和气管内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造成吸入性肺炎[5]。加强吸痰护理,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以防气管粘膜损伤出血。在本组病例中曾抢救1例患者,该患者发病时正在吃饭,突然晕倒。抢救时口腔的咽喉部有很多肉块堵塞住气管,立即用镊子把肉块钳出,再吸尽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避免了窒息的发生。对有义齿的患者,应及时将义齿取出。对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或上口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或抽搐患者给予放开口器。如有呼吸困难,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6]。

由于脑出血、脑水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尽早吸氧,可改善脑部缺氧状况,有效保护脑组织。本组患者14例患者采用中流量持续吸氧2-4L/min,46例患者采用氧流量为4-6L/min,可有效提高血氧含量。

2.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急救措施立即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本组6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留置针只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具有方便固定,搬动时或患者躁动时不易滑脱和穿破血管引起药物外渗到血管外的特点,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使用20%甘露醇、止血药、静脉推注速尿等药物,保证有效地静脉通道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接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15-30min测量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2.4.1意识及瞳孔意识障碍是脑出血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征。通过简单的问话、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和估计出血的多少及预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是否模糊或嗜睡、昏睡或昏迷等。如患者的意识逐渐好转,提示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好转。如患者由清醒转入昏迷,则提示患者有再度出血和病情加重,或有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改变多比瞳孔变化早,及时给予处理。

瞳孔是大脑的窗口,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双侧瞳孔时大时小是脑疝的早期表现,一侧瞳孔扩大提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提示脑疝晚期,是接近死亡的征象,预后差。

2.4.2血压和脉搏脑出血早期出现血压升高,血压越高,脉搏越慢,发生脑疝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呕吐呈喷射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意识改变、双侧瞳孔不等大,则为脑疝的突出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应急处理,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本组病例中14例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病情恶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认真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透明、如有结晶必须融化后才能使用。避免药物外渗到血管外,而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保证甘露醇在15-30min内滴完,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

2.4.3体温及呼吸颅内高压可出现去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理降温,如在头部置冰袋,酒精擦浴等,冰袋一般放于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腹股沟、及腋窝处;由于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呼吸中枢,患者常呈潮式、点头式和叹息式呼吸或出现呼吸暂停。有舌根后坠者呈鼾声呼吸。观察呼吸的节律、深浅。当呼吸不规则、每分钟少于8次/min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如一位50岁的男患者急查CT诊断后丘脑及基底节出血,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呈点头式呼吸,10min后患者呼吸暂停,心率42次/min,立即行心肺复苏,由于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5饮食急性脑出血病人,有意识障碍及呕吐时,应暂禁食,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待病情好转不能自主进食者,可行鼻饲术,插入鼻饲管先抽胃液观察有无出血,如出血量多则继续禁食,出血量少可给予流质饮食,第一天可给60-80m1分4次,注入胃内,同时可注入止血药,第二天给予150-200m1分5次给予,第三天给予400-700m1分5次注入,这样可逐步增加胃张力,减少胃出血、调节胃液PH值,并可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饮食要注意尽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并充分补足水分。

3结果

3.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4防止并发症

4.1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并发症要正确吸痰,行气管插管时,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肺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合并症与原发病并治,具体措施:变换,加强翻身、扣击背部、促进排痰,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雾化吸入;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为应激性溃疡所致,应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当患者呕吐咖啡色内容物时,提示胃出血,重症脑出血时常规应用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4.2防止尿路感染及便秘重症脑出血患者,排尿失去控制,应安置小便器或留置导尿,做好导尿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给予2次消毒,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尿管扭曲,打折,定期做好尿液检查,防止逆行感染;脑出血病人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致脑出血再次发生所以要定时定点给病人便器排便,一天至少一次,并给予足够的水分,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灌肠等。

4.3防褥疮发生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每1-2h翻身1次,用枕头、靠垫以保证患者翻身到位。每天清洁皮肤2次,受潮部位扑爽身粉,受压部位每次翻身后温热敷,不能进行按摩。特别是骶部、髋部、肩、胛等骨性突起部位、注意保护,必要时垫海绵圈或气垫床;每日对病人四肢做由下向上按摩,每次10分钟,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腹肿痛、应立即通知医生诊治。

4.4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极度烦躁的患者应加床档或上约束带,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定10mg或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防止烦躁促使再出血。

5正确转运

脑出血患者往往要转运去做CT检查,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颠簸,注意保持患者头部固定,并将患者头部朝前进一方,避免因运行造成的惯性作用加重头部充血。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如搬运者为4人。每人将双手平放插入在患者头、胸、臀、下肢的下面,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同一平面直线上。听统一号令,将病人一同抬起,平移放在担架上。如搬运者为2人,方法是在患者腰部凹陷处平塞入床单或毯子,然后轻轻地在患者身下拉开展平,搬运者站在患者头、脚部,拉起床单的四角共同用力平兜起患者,移至担架上。注意床单结实完好,两人用力一致,切勿摔伤病人。在转运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

总之,急性脑出血患者起病急、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在发病早期能吸氧,心电监护、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降低颅内压、止血和利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急救护理措施,维护患者的基础生命,防止病情恶化,为进一步治疗、改善预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松枝,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8(12):103.

[2]阿曼古・艾买提.急性脑血管病的入院前急救和护理[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7,5(5):191.

[3]郑梨,王海燕.抢救75例脑干出血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07,37(4):204.

[4]陈芝菊.脑出血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四川医学,2007,8(8):954.

第5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怎样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成为了我院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方式主要是开颅血肿清除术,并配合优质、合理的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2月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8例,年龄段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岁。患者全部都具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量达到了25―115mL,出血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出血29例;脑室14例,额叶出血11例,脑干出血6例。

2 护理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普遍年龄较大,并发症状较多,并发症的产生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严重的话会出现生命危险。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产生率,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术后护理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手术后全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点监护患者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每15―30min测量一次,并真实记载,生命体征稳定后只需要每2h监测一次记载一次。若出现脉搏呼吸变慢、血压突然升高则预示着颅血压升高;若出现脉搏呼吸加快、血压骤降则预示着血容量不够,颅内压较低。出现以上现象护理人员必须立刻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变化情况,若血压高于150/100mmHg必须马上告知医生,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降压药。

2.2 引流管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都留置脑引流管,从而确保引流管畅通,防止引流管脱落、梗阻、压折。仔细查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流量,并如实记录。观察引流口纱布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确保伤口干净干燥,勤更换。每天按时更换无菌引流瓶。引流管上端必须高于引流口开口处固定,确保颅血压正常,避免出现低颅压症。针对那些具有头痛、呕吐症状的患者都必须根据引流液性质、量,适当调整高度。根据引流是否通畅来判断是否出现了颅血压降低或血块堵塞的症状,若出现了堵塞的症状即可使用尿激酶 2IU溶于20mLs生理盐水注入导管溶解[1]。

2.3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确保口腔干净,防止口腔内细菌感染或肺部并发症状出现。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出现溃疡出血情况,若出现溃疡糜烂的症状可采用2%龙胆紫、冰硼散;若牙龈出血可使用1%碘甘油。口唇干裂可使用涂甘油或石蜡油[2]。意识模糊的患者使用口腔呼吸时,为了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最好采用双层湿纱布覆盖口唇。

2.4 皮肤护理

手术后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不能自己翻身,另外手术后患者身体较差,因此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极易患上褥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确保患者床单干净整洁。每隔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骨突处皮肤最好采用软气垫垫好,以防止褥疮的产生。

2.5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需要注重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及情感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另外患者担忧自己日后生活自理问题,常常产生恐慌无措的心理压力,需要医护人员多沟通、耐心讲解、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关爱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尽心解决病人摆脱困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护理,今早康复出院。

3 结果

经过有效、细致的护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6例死亡,4例未痊愈而主动出院,其余50例患者痊愈,病死率16.6%,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4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年龄一般较大,且并发症较多,并发症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严重时会出现生命危机。而全面的病情观察、有效地控制血压,加强引流管、口腔、皮肤及心理护理,并重视对患者进行出院宣教等护理措施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脑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颅内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治疗上除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规范及时的护理观察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保障。随机抽取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脑出血患者178例,其中常规护理措施86例,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92例,对二者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78例,其中男126例,女52例年龄42~81岁,平均58岁。基底节出血98例,小脑出血10例,脑干出血8例,丘脑出血35例,余27例为其他部位脑实质内出血,其中二次出血8例。所有患者均CT明确诊断,心电图、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常规检查。

1.2 方法

神经内科分科前86例脑出血患者均为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分科后92例脑出血患者均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设为观察组。观察组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由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制定,并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内容包括:入院指导、生命体征监测、检查、治疗、饮食、心理辅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由责任护士及值班护士执行制定的护理路径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每天随主管医师查房,检查患者的治疗护理进展,根据病情变化予以适当调整。观察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患者致残率情况,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参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致残率,同时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而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酗酒都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1]。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已经成熟。但是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住院周期和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为常规的入院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因为大部分脑出血都由高血压引起,因此控制血压尤其重要,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防止血肿量的增加[2]。瞳孔的监测可以明确颅内病变的发展,避免患者错过手术时机。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差,肠蠕动少,容易便秘,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饮食指导应跟上。对于患者的心理辅导同样重要,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后遗症多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心理上很难接受疾病的现实,再加上对预后的不可预知,往往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合理的心理疏导要适时进行。对于恢复期的护理,功能锻炼要及时进行,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出院指导对于脑出血患者十分重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控制血压,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可能,同时要进行戒烟,吸烟及被动吸烟是脑出血的危险因子[4]。总之,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获得最佳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及时的检查、治疗、护理,可以明确护士的职责,可以使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条理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提高了护理效率。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参 考 文 献

[1]Rymer MM. Hemorrhagic strok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o Med. 2011 Jan-Feb;108(1):50-54.

第7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症状,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如果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现将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43~79岁。高血压病史4~38年。均由CT明显诊断。意识清12例、嗜睡10例、浅昏迷8例、深昏迷6例、一侧瞳孔散大4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

2 发病机制

脑出血患者多数伴有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血压长期增高亦引起脑血管壁损伤。当兴奋或活动时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可导致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内出血。基底节出血较为常见,出血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血液通常侵入丘脑或尾状核延伸至内囊至侧脑室。

3 临床表现

3.1 发病前可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先驱症状,也可在原有基础上突然加重。

3.2 发作时可伴有意识丧失、颜面潮红、脉搏慢而有力、呼吸快、血压升高可达200 mm Hg以上,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3.3 破入脑室或脑干出血则出现深昏迷、高热、去脑强直、双瞳孔缩小或扩大。

4 护理措施

4.1 专科护理

4.1.1 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24~48 h,避免搬动,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限制探亲,一切护理为均应轻柔,避免患者剧烈咳嗽或躁动,以免再出血。患者恻卧位,头抬高15°~30°,并可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有义齿和眼镜的患者应予取下,妥善保管。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适当约束,防止跌伤,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剂。

4.1.2 定时监测生命体证、意识、瞳孔变化,观察脑出血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颅内压增高,应遵医嘱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避免发生脑疝。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协助抢救。

4.1.3 吸氧 立即给予吸氧,3~4 L/min,吸氧浓度为30%~40%。气管切开或张口呼吸的患者应以湿纱布覆盖气道,使吸入氧气湿化及防止异物坠入气道。

4.1.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内压增高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易发生窒息和呼吸骤停,从而造成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应严密监护,一旦发生患者出现呼吸节律、频率、病理性呼吸等异常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吸痰,清除口腔内异物。

4.1.5 防褥疮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轻柔缓慢,翻身以30°~50° 为宜,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护理操作。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或50% 酒精按摩,有破损者涂以抗生素。

4.2 用药护理

4.2.1 保证脱水剂快速输入,并注意各种脱水剂交替运用及时间间隔,以达到持续、平稳降颅压的效果。

4.2.2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观察尿夜的颜色,及时发现血尿,发现肾功能异常。

4.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3.1 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对尿失禁、尿潴留患者应作留置导尿,仔细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每4 h1次。

4.3.2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保证制酸,护胃药物及时,足量的应用,密切观察便血情况。

4.3.3 经常更换输液部位,防止发生静脉炎。

4.3.4 癫痫发作时,防止咬伤、跌伤及窒息发生,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遵医嘱快速给予抗惊厥药物,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

4.4 饮食护理

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 h内禁食,24 h后如生命体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流质饮食。每次鼻饲前应抽吸胃液观察有无颜色改变,如发现胃液呈咖啡色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鼻饲温度不超过以30 ℃为宜,每日保证足够热量、蛋白、维生素的摄入。如有胃出血暂停鼻饲,改为输液。

4.5 便秘护理

便秘者增加含纤维多的食物,可食用香蕉、蜂蜜、芹菜、胡萝卜等。另外多进水,加强是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遵医嘱可使用缓泻剂,如番泻叶、麻仁润肠丸、果导等诱导排便,以防再次脑出血。

4.6 心理护理

急性期患者及家属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则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药、新方法治疗者很多,有部分患者表现悲观、失望、精神抑郁。因此,要多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身残志不残、身残也志坚;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争取得良好的预后。要与医护人员、家庭配合好,共同战胜疾病。

4.7 健康指导

4.7.1 告诉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要少盐、少酒、戒烟、少食饱和脂肪酸,避免肥胖及过度紧张。

第8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原发性脑内出血  诊断  治疗

    15%~40%的脑出血的患者(甚至可达5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多死于第1个月内,通常在第1周,由于幕上较大出血导致天幕疝,或后颅凹出血。满4年的累计生存率50%~80%。急性期呈意识障碍的死亡率超过1/4,肢体无肌力障碍的预后最好。死亡原因在急性期主要为脑疝,在慢性期为心肌梗死和呼吸道感染。脑出血并发脑干出血或脑出血出现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肺水肿或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预后严重。脑出血的预后有5%取决于丘脑下部和脑干是否受损,及脑水肿的程度、有无肺部感染和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

    一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并经头颅ct证实。年龄40-75岁的患者3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  诊  断  

    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通常不能单独从临床上与由脑梗死引起的卒中相鉴别。对临床上确定的脑卒中患者,首先最好是根据临床描述脑卒中综合征和损害的部位,然后做ct以确定诊断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在用抗凝剂前,甚至在用阿司匹林前必须查 ct以除外原发性脑内出血。

    脑内出血的部位可提示出血的原因。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内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其他疾病引起原发性脑内出血不只在这些区域而且也在大脑半球的周边区(脑叶出血)。

    1.诊断要点

    (1)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

    (2)突然起病,有较多的全脑症状,病情进展快,伴局灶性神经症状者。

    (3)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或ct扫描示高密度改变。

    具备第1条与第2条可考虑诊断,如同时具备第3条则可确定诊断。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①头颅ct扫描: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 hu;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 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

    脑ct、磁共振扫描对诊断最有帮助,不仅可以早期确诊,而且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三  治  疗

    主要的治疗要点是:

    1.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支持性治疗。

    2.停用各种抗凝剂。

    3.降低颅内压,如出现脑积水的症状则可行脑室引流。

    4.对引起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的脑浅表血肿,则行手术切除。这可使患者临床病情恢复(如额叶出血、小脑出血等)。

    5.根据病因防止复发,特别是针对囊状动脉瘤、血管畸形和高血压病的治疗。

处方选择  

    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由出血量、颅压定次数)。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静滴。l周后可加三七总苷类药物,如路路通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

   脑损害症状在起病半年后迅速好转,至第4年有所进步。平均随防3年,发现1/4的患者完全依赖他人护理,1/3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不到一半的人可独立自理生活。糖代谢正常者的功能预后相对为好。急性期肢体肌力0级者预后最差。

    脑出血稳定后,应注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轻症脑出血偏瘫可以完全恢复或明显恢复,多数恢复不完全,重症可遗留永久性残废。偏瘫恢复越早预后越好,病后7天偏瘫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可独立行走;1个月以上偏瘫仍未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多不能独立行走;病后2~6个月仍可见到恢复,6个月以上恢复慢而少。

    脑出血后在第1周早期加重,可能与脑梗死的原因相同,其神经方面的原因包括:

    (1)复发性出血。

    (2)如血液进入脑脊液(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小脑、脑干的血肿阻塞脑脊液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的流动,则可出现脑积水。

    (3)脑水肿引起局灶性脑缺血、颅内压增高、脑移位和天幕疝。

    (4)癫痫发作。

    四  经验指导  

    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伴有头疼、血压升高,应首先考虑脑出血,立即行头颅ct,明确病变部位及出血量,制定治疗方案。

    2.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血压,因为脑出血后的血压升高是对颅内压升高的一种反射性自我调节,应先降颅内压后,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3.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4.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情况,特别是意识状态、血压、血糖等,一旦发现情况异常, 应尽早复查头颅ct,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以尽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和残障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874.

第9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9例,男47例,女12例。年龄46~78岁,平均61.2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5~24年,平均10.7年。其中第一次中风者53例,占90.1%,第二次中风者6例,占9.9%。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住院后均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壳核---内囊出血29例、丘脑出血24例、小脑2例及脑干出血4例,出血量 2.5~60ml。其中意识障碍23例,包括嗜睡16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4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肺内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再次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中枢性高热1例,高糖血症2例,褥疮1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例,有合并症15例,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4例,死亡3例,死亡率5.1%。27例痊愈,21例生活基本自理出院,6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自动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27~36天。

2 急性期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2.1.1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密切观察并按时记录,如意识障碍加深、烦躁不安、血压升高、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加快、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疝前趋症状[2]。如由昏迷到朦胧,嗜睡状态,说明病情好转;如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呼吸深而大,有鼾声,处于深昏迷状态,提示病情非常严重。

2.1.2 观察瞳孔

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是判断病情、观察脑疝的主要依据。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均提示病情有变化。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脑疝;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固定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提示临终征象[3]。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脑疝护理

脑疝是脑出血常见的死亡原因,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形成是脑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在急性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特别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喷射性呕吐,一旦发现脑疝征象,应立即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必要时可与速尿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4]。

3.2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应激性溃疡所致,一般发生于脑出血后5~7天。(1)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先兆:如腹痛。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留置胃管,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观察有无呛咳、呃逆及呕吐物的颜色等[5]。(2)观察有无黑便排出及排便次数、性质、量,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如果黑便次数增多,质稀、肠鸣音亢进,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3.3 肺部感染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昏迷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部等因素造成患者肺部感染[6]。(1)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神志不清或昏迷舌后坠而致呼吸不畅的患者,头应偏向一侧。如有痰液堵塞呼吸道,协助拍背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痰液黏稠者可每日雾化吸入2次,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2)对神志不清者,予以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口鼻腔。

3.4 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7]。护士协助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如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局部有发红,应缩短翻身间隔时间,有皮肤破损者,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必要时用气圈、海绵垫抬高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4 恢复期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其中。因患者自理能力差,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孤独感、自卑等心理变化。通过护士耐心疏导,彻底消除其顾虑,避免各种刺激,以免患者情绪激动诱发再出血,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8]。

4.2 肢体功能训练

(1)使患者瘫痪侧肢体保持功能位,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防止关节畸形;足底放置足板,与踝呈90°;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9]。(2)按摩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反复按摩[10]。(3)被动活动 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近端关节后远端关节,先健侧后患侧,每天2~3次。(4)坐起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绝对卧床3~4周后,逐步坐起,循序渐进。(5)站立训练:患者双足分开与肩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伸展前伸,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护士坐在患者前面,双膝支撑患者患侧膝部,帮助患者重心前移,缓慢站起。保持站立姿势,重心逐步移向患腿,训练患腿持重能力。(6)步行训练:患者达到站立平衡后,即可利用手杖进行训练,逐步过渡到独立步行。(7)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精细性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

4.3 语言功能训练

病情稳定,及早进行,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如b、p、m等,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11]。通过声音的反复刺激,诱导其发音,达到治疗的目的。

5 体会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本研究证明,发病后通过综合治疗、密切的监护、科学、综合护理、明显降低了脑出血的并发症、后遗症、死亡率、明显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并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功能康复,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瑞珍.脑出血病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研究.护理研究,2008,22(3):793-795.

[2]韦春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3A):383-385.

[3]迟淑梅,彭悦.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护理杂志,2007,4(7):60.

[4]章正祥.脑出血的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4(4):340-342.

[5]张建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0)31.

[6]熊艳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50-51.

[7]陈维英.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5.

[8]高彩红.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4-155.

[9]杨增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