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教育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

第1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从幼儿自身方面因素讲,可能有的小孩由于有兴趣,如喜欢游泳或者唱歌之类的活动,因此会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这样当然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则因为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如看到身边的小伙伴报了某个兴趣班,自己也想和他一样,所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给自己报名;而更多的幼儿则是出于对父母的顺从心理,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要求,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不得不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兴趣班。以上从幼儿自身出发探析的几个方面原因都是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很重要因素。

二、幼儿园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兴趣班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之上,而是基于家长的强烈需求,才使幼儿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办得红红火火。据最新调查显示,幼儿园里只有9.3%的幼儿没有报任何园里或园外兴趣班,多达90.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一个兴趣班,在这其中有57.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两个兴趣班,更有甚者,31.3%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三个兴趣班,甚至于还有11%或更多幼儿报了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兴趣班。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如二胡班、钢琴班、游泳班、画画班、唱歌跳舞培训班等,更多的还有为了幼小衔接而开设的语文班、数学班等。由此可见,幼儿园开设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就应该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幼儿教育本位,正确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拔苗助长的道理大家都懂,急功急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给他们;我们应该遵循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思维形象具体,个性初步形成……因此,适宜的幼儿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我们还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四、结语

第2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一)学生基础起点高低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技工院校的学校生源相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稍差,且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放宽,高校扩招形势的趋势,技工院校的生源一部分质量较好,另一部分的选择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基础起点高低不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声乐基础更是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唱歌但不识谱,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但是音质、音准或音色较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之类的乐器。这种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势必给声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趋于老套陈旧,缺乏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都是在集体大教室中进行,同学们一起练习同一首歌,共同发声,教师既要弹奏钢琴伴奏,又要集中精力倾听学生的发声,故而,很难做到完全掌握一个学生声乐学习的动态过程,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声乐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积极性知之甚少,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匮乏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专业也备受社会关注,不少专业书目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是能够突出技工院校特色的声乐教学课程却少之又少。许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借鉴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材中曲目专业性强、难度较大,与幼儿教育声乐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故而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拓创新,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科学对策

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跟其他的声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强化因材施教

1.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

任何一种教育,因材施教都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依据现有客观条件,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魅力。在集体授课时,注重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内容,主要解决共性问题,在节约教师资源的同时,让学生们接受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声乐体系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个体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声乐学习能力及歌唱能力等特征,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与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声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并不断开发学生声乐方面的潜质。

2.多元融合,改进声乐课堂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面对的群体有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我们必须多元融合各种声乐授课方法,不断改进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性的科学,多媒体技术的声、图再现功能都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即时性、有效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声乐教学,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设备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大课堂教学的状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和分组练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完声乐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针对某一课程,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练习,并且互相评价。比如唱一首歌,声乐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歌曲的朗诵节奏,然后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最后再填词或者设计舞蹈动作,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均可以采取分组学习、分组练习的方式,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性,又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声乐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再者,声乐教学不是固守成规的,是比较灵动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节,不断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让学生在更加和谐、更加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声乐课程。

(二)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科学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专业归根结底是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幼教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幼教人才。

1.转变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与幼儿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教人才,因此,针对幼儿园教学实际,我们在进行声乐课堂教学时就应该转变过去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声乐技巧方面的要求,避免过于追求声音的位置、声音的高度等等,从声乐、钢琴、试唱、欣赏等各类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欣赏、歌唱等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宜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重点突出,以幼儿歌曲学习为主线。

幼儿歌曲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幼儿歌曲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应该围绕幼儿歌曲展开,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幼儿歌曲素材。然后,在幼儿歌曲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全面科学,教好声乐教学中的唱歌。

唱歌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能够舒缓幼儿焦躁情绪、启迪心灵智慧,更能在深层次上影响幼儿的道德情操。因此,技工院校幼儿教育声乐教学一定要全面科学地教好唱歌。唱歌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会唱歌,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幼儿嗓音的科学保健方法及唱歌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歌曲,为歌曲适度定调等能力,让声乐教学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做好铺垫。

(三)多措并举,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活动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知识的应用最终要经过实践,只有多方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声乐课堂的精髓,不断提高声乐技巧,增强作品鉴赏、评价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等。因此,声乐实践教学也是培养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步骤。

1.通过组建合唱团、艺术团等形式,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我是小小幼教员”等一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的声乐特长,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2.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幼教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声乐实践教学活动,感受一下当地幼教发展现状,并进行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等,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总体上的理解和认识。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

依托中国传统佳节,比如“元旦”“五四”“十一”等传统节日,围绕某一特定的主体,开展歌唱比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声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接收到更好的社会教育。

4.适度开展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

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适度采取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或由任课教师直接布置,或由学校统一安排,成果展示内容涉及声乐、儿歌、指挥、作品品鉴等多方内容,并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这种成果展示一方面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倾听更多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声乐水平。

(四)根据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开发校本声乐教材

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校本教材,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开发校本教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科学的总结、不断的实践,通过对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状总结,调整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和内容,然后再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歌曲演唱、表演技巧、对幼儿表演的指导技能,等等,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声乐教学的科研实践活动,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校本教材的研发,必然会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脱离高等院校或者专业学校模式的限制,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三、结语

第3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渗透

幼儿园课堂教学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现代幼儿教育崭新思想意识。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正常,心理也能够保持良好状态。虽然幼儿心理单纯,认知浅薄,但幼儿成长也需要健康心理素质形成支撑。教师通过教育言行展开健康教育渗透、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培育幼儿协作互助精神,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对塑造幼儿健康身心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师言行渗透,传递健康和谐信息

健康心理学明确指出,健康心理持续存在,必将带来良性持续成长动力。幼儿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特别是心理健康诉求更为强烈,如何让幼儿能够顺利构建建立心理基础,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需要直面的课题。幼儿与教师互动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现象,教师言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剧烈的。幼儿都有模仿意识,而教师正是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会产生触动性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鼓励、赞儿,一定能够促使幼儿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反之,教师经常侮辱、讽刺幼儿,幼儿心理会留下深深阴影,其负面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幼儿心理比较敏感,特别是面对教师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畏惧感,这是教师特殊身份造成的。因此,教师不仅要调整好表情,还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刻意筛选,不可随意发泄心中不满,甚至对幼儿出现语罚现象。如幼儿出现了错误行为,教师需要纠正幼儿行为,但不可出现讽刺侮辱性语言。如“你怎么这样笨,说了好几遍也做不好啊?”“你就是一个捣蛋鬼,就你最不听话。”“你脑子有问题吗?老师的话都不听。”幼儿在老师语言攻击下,往往会造成严重心理挫败感。教师对待幼儿出现的错误,需要耐心地劝导,或者是给出一些希望性鼓励。如果老师这样说:“这样做是不对的,给大家都带来了麻烦,影响了其他人。希望你以后能够替别人想一想,为大家带来便利,这样做才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好,你说对吗?”幼儿对教师大多是一种敬畏,教师要让幼儿接受你,需要在平时做出更多友善表达。幼儿都喜欢教师表扬,教师不能吝啬赞美之词,要让幼儿有自信,这样才能激活幼儿积极心理,改变幼儿精神面貌。

二、教学环境渗透,培养幼儿阳光心理

幼儿教学需要良好环境条件,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注意利用多种教法改进,对幼儿展开多种心理暗示,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信和快乐。首先,教师要布设好教室环境,给幼儿以舒适感,特别是一些色彩运用,能够激活幼儿内心暖流涌动。其次,教师要释放善意,不仅是口头上的友善表达,还要用实际行动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幼儿系鞋带、整理服饰等行为,幼儿会感觉到妈妈般温暖,这对其健康心理形成有良好促进作用。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氛围包含多种内容,教室布设只能是单纯的外部环境,教师教学态度和教法运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如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给出一些指导示范,还要与幼儿一起活动,幼儿会感觉老师是亲切的,其参与主动性也会大大提升。教师与幼儿需要良性互动,并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这也是幼儿教学的基础条件。幼儿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及时跟进给出必要的鼓励,相信幼儿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教师亲和力是幼儿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教学环境因素对幼儿教学形成的影响是剧烈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让幼儿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增加相互信任感,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环境。幼儿喜欢与教师交流,喜欢上幼儿园,这就是幼儿教学维系在高品质基础的最重要保障条件。

三、合作学习渗透,塑造协作互助精神

第4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社会教育资源除书本外,更需要来自生活、体现生活。较之园外的社会体验活动,多媒体支持下的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有其有利的一面:它安全性较高,可以摆脱时空限制,短时间内提供较大信息量,将社会现象、事件或事物进行模拟演示,能够限定幼儿观察的范围,针对性较强,而且可以通过自主拍摄形成具有园本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活动素材。同时,多媒体通过鲜明形象的情境感染幼儿,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另外,通过拍摄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途径。

二、科学领域

多媒体对科学教育中许多常识和科学现象的优化主要是通过其模拟仿真功能实现的,它能将时空距离缩短,对宏观或微观事物进行变换,演示变化过程,且安全性较高。数学教学是科学领域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对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现象知识和概念无法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能够创建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学习环境,将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融于一定的情境或游戏中,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

三、美术领域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对师幼双方都是有益的。首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园主要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多媒体对美术欣赏的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相关资料的演示。作品产生的背景资料、作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作者资料等。二是多方位欣赏。对作品的全貌、细节等可以进行调整,使幼儿观察的更全面,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三是营造试听氛围。将与作品所传达情感相配的音乐加入到欣赏活动中,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情感的升华。四是通过交互控制画面,为幼儿想象创造空间。其次,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在这些方面也有其优势。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幼儿的美术创造以其联想和想象为前提,而想象又要以大量表象为基础,表象又通过观察记忆在头脑中。但由于幼儿知识面窄、经历少、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够强,头脑中无法形成丰富的表象来支持其想象和思维活动,而多媒体却能起到唤起和扩展幼儿直接经验的作用,方便幼儿观察,也为幼儿积累表象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能够对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反复修改,使色彩搭配和变换更快速地实现,从而节省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弥补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手绘示范的不足。在评价环节可以通过相机、摄像机等手段将活动过程中好的行为展示出来,起到激励和表扬的作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对于泥工、剪纸、绘画等作品尺寸较小、幼儿很难互评且不利保存的情况,可以通过相机等多媒体手段将作品传输到电脑或大屏幕上,实现幼儿互评和作品的电子化存储。

四、音乐舞蹈领域

首先,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较之单纯的听音乐更能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创设与音乐氛围相吻合的音乐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其参与意识。其次,多媒体利于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多媒体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将音乐内容用画面表达出来,变得生动有趣,也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第三,多媒体利于音乐情感的升华,在理解音乐表达意境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幼儿创编动作的灵感,使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第四,多媒体利于教学设计的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快捷交互,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白板等技术使教学形式更丰富,数字音乐技术通过编辑处理音乐使其更符合教师的教学设计。

第5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促进儿童的发展,应当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比较突出地存在着重知识、轻发展的倾向。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又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对儿童的区别对待。北京师范大学林嘉绥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1991年抽样调查了1093名大班和学前班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对知识型问题,儿童一般都回答得较好,而对智力型问题,即涉及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发展的问题,则回答得不好。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和考虑的是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这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智力开发价值。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事实”的获得上,而应该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1992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幼儿园数学教育研讨会,其中心议题就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反映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对数学教育目的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二是重视儿童的一般发展,即重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方面,更不能局限在数概念方面,还必须指向包括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在内的一般发展目标。冯晓霞在《活动区的创设、利用及活动指导》(《幼儿教育》1994年7、8期合刊)一文中,所举的小班数学区活动的具体教育目标就是分别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动作技能三方面提出的。这表明在数学教育中,幼教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明确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10以内数的认知、组成和加减运算的掌握。人们还未能从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基础,即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一角度来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因而数学教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即儿童必须建立相应的逻辑观念。这些逻辑观念是:

1.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逻辑观念。当人们将两组物体一对一摆放时,就可以确定它们是一样多,还是多一些、少一些。这是确定物体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是否相等,不需要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理解数的基础。

2.数目守恒的逻辑观念。守恒观念是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必要条件。缺乏数目守恒观念的儿童,对数的认识,往往会受物体外形特征(如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等)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地把握物体的数量。儿童只有建立数目守恒的逻辑观念后,才能理解数目是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持续不变的等量,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3.在一个系列中,排列顺序所依靠的逻辑观念。要排列物体的顺序,必须理解物体之间差量比较的传递性,如A比B长,B比C长,那么A也比C长,同时还应理解某一个物体在系列中的位置及其具有的双重性,这就是说,在系列中,任何一个物体的量都比前面物体大(小),比后面物体小(大)。儿童有了具体物体的排序观念后,就能够开始考虑抽象的数的顺序了。

4.类包含的逻辑观念。类是进行一切逻辑思维的基础,也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集合概念就是建立在类概念上的。数是用来表示特定事物的量的,而要确定某一特定的事物,就需要先进行分类。一个数是一类物体或一个集合的基数标记,分类活动不仅有同层次的,而且有不同层次的,这就需要以分类层级的逻辑观念为基础,这就是类包含的观念。这种类包含的观念也是数概念形成和进行加减运算的基础。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各地教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增删,强调了对儿童进行前数概念的教育的必要性,重视了集合、排序、对应(匹配)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注意了上述内容与数、量、形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师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以往习惯于仅以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事实上,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儿童要接受和转换教师讲解、演示中的信息,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所体验,否则,就只能机械地记住一些数学用语。

近年来,幼教工作者开始注意和研究儿童是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数学的。人们认识到,儿童学习知识首先是通过行为把握,即用自己的手、脚来把握对象;接着是图形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最后才是符号把握,即以语言或数量形式去把握对象。对儿童来说,学习数学按照这一顺序是最优的方式。儿童获得数学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

人们还认识到,数学概念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关系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它是抽象的。例如,表示6只苹果数量的“6”,不是代表苹果的具体属性,而是表示这一堆苹果计数后的抽象符号。数学的抽象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它要求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协调。皮亚杰曾经说过:“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又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这说明数学的抽象依靠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同时在心理上建立相应的协调联系。例如,计数物体总数的活动就包含了三种性质的动作协调:一是加法性协调,即把动作合在一起,总数的获得就是把一点数物体的单个动作相加在一起;二是次序性协调,就是使动作连续产生,数物体的动作是连续产生的,而且按一定的次序进行,否则就会出现漏数和重数;三是对应性协调,即使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一对应,如口念数词的动作和手点物体的动作一一对应。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组物体的数目,是同时协调数种动作(不是单一动作)的结果。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操作的方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它应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南京,教师十分重视并强调,凡是要教给儿童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儿童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儿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种做法重视对儿童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儿童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经验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和组织形式

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系统的、有目的的、专门的数学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以引导儿童发展。在教师精心思考和组织的数学环境和数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儿童才能够学习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数量、形状、名称(语言)。例如,我们经常会问孩子: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它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就涉及到形状、数量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

在以往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育的组织形式大多为全班性的集体教育。这种形式,教育目标整齐划一,全班儿童按照一个目标进行学习,却没有考虑各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认知需要,这往往造成一部分儿童“吃不饱”,一部分儿童“吃不了”,从而抑制和挫伤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妨碍和影响了儿童的发展。在班级儿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集体教育的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采用这种形式,教师容易组织与领导活动,可以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另外,全班儿童共同活动,可以使儿童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愉快。当前正在探索在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时,如何区别对待、充分调动每个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人们开始较多地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提供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材料。由于学习内容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因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学习,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但小组、个别活动形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首先要很好地观察儿童的活动,并通过观察及时地对儿童的发展水平作出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要根据各个儿童的发展水平设计活动、提供材料,并能同时指导和照顾不同小组的活动。因此,在儿童人数较多或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不易奏效。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如何将集体、小组、个别这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优点和长处,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社会性三个方面,这已是大家的共识。笔者认为,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研究、实践,人们对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要求已比较清楚,教师一般容易把握。而儿童思维能力、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这些方面的目标还比较笼统,至于阶段的、具体活动的目标该如何提,在多数情况下尚不够清楚,因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和操作。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如何指导儿童学习数学。教师必须指导儿童的数学学习,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儿童学习;教师的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应该如何结合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肖湘宁著:《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慧和、肖湘宁:《对幼儿园早期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周欣:《新皮亚杰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

刘力:《皮亚杰的活动教育理论及其启示》,《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4期。

第6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 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儿数的组成时,幼儿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罗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有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操作活动结束时,有的教师往往注意对操作材料的收拾整理,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得不到满足。

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使一名新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如何推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暑假里,我在细细品读了《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后,对此颇有感触。我从中聆听到了一名教师和一个团队成长的美妙拔节声,领悟到了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研组是幼儿园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开展园本教研的基层单位,是幼儿园重要的学习小组。一个教研组的成长,可以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学校整体教研组建设得到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出现整体上升的良好局面。

回顾我们早期的教研活动,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将教研活动简单地等同于集体观摩活动;教师参与比较被动,经常以倾听者的身份参加活动等。近年来,我们教研组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教研活动在教师心里的分量变重了,教研形式多样了,教研氛围浓厚了,教研活动逐步步入正轨。但如何使教研活动真正走向积极、有效呢?

第7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为客观公正开展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研究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李 琳(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李季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丽园(华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福明)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张 燕(西南大学,指导教师:刘云艳)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李 春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廖 莎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西南大学

魏 燕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赵丽君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刘智成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志成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吕 晓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A幼儿园为例

本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左慧慧(中华女子学院)熟手――新手型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

张 怡(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对专家型教师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韩佳伶(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剑琳(上海师范大学)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何海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基于现场的观察研究

李 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思考――以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博聪幼儿园为例

江(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省幼儿园网站栏目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黄 俊(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菊芳(杭州师范大学)4~6岁学前儿童心理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许大龙(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张 娣 5~6岁幼儿面积守恒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向亚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史秀芳 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迎双 国内外幼儿插图比较研究

许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导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

王 楠 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徐仲卿 上海0~3岁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俞洁静 幼儿园小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初探

仇 芸 基于0~3岁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话与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朱丹丽 对三套幼儿园教材(中班)艺术活动目标的比较研究

俞 洒 受欢迎幼儿的个案研究

王子 师幼互动中幼儿对教师影响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毛美君 幼儿美术教育中范画价值的初步研究

吴奶儿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调查研究

严倩颖 短期训练对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南大学

唐 赢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述评西北师范大学

路 娟 关于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鼓励奖:

王海霞 吴爱梅 刘丽娜(中华女子学院)

沈笑英 杨欣琳(陕西师范大学)

张 俊 姜 飞 白 云 陈 佳(首都师范大学)

张 颖 陈 夏 金爱萍(杭州师范大学)

陈 琳 张洁琼 陶 涛 邱莹莹 胡巧红 吴海燕

郁 蕾 谢巧玲 高乐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 卓(湖南师范大学) 刘 冉(西南大学)

吴丽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竹君 钱舒琴(上海师范大学)

专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张婷婷(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关于2~3岁幼儿早期阅读倾向的调查

胡 静(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在数学活动中建构有效互动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邹 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体态动作在中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覃小秋(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

吴锦婵(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赖慧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杨 媛 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许丽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失败

蒙小华 幼儿散文的教学与研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谢莉莉 中班幼儿快乐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爱萍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

吴霞花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庄碧云 大拇指翘起的度――附属幼儿园家庭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忠明 关于合肥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 芸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唐翔燕 关于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宣杨杨 幼儿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现状调查

卢 静 关于小学生感恩心理的现状调查

鼓励奖:

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马 静 王亚楠 汪 霞

余琼瑶 杨 蕾(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蓝 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吴桂婷 主子吟 肖 雅 林 玲 林李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为更好地将这项社会公益性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客观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在充分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决定。第二届(2008年)评选活动将提前至2007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从第二届评选活动开始,评选过程将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方法。第二届评选结果将及时于2008年5月31目前揭晓。

第8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一)给予她一个包容、宽松的环境

首先,考虑到小班孩子安全压力大,大班有的孩子欺生、淘气,而中班孩子相对容易接纳实习生,班导师给妮妮安排到中班实习。其次,与中班保教人员沟通,让她们包容、接纳妮妮,伸出温暖的手,帮助她度过实习期。妮妮在中班实习时,也出现了独自舞蹈,导致幼儿兴奋地模仿乱成一团,早上睡过头,没有上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班保教人员及时与班导师沟通,班导师及时了解她的情况,给予她帮助。只有班导师、教师和保育员提供包容、接纳、宽松的实习环境,妮妮才能度过艰难的实习期。

(二)挖掘她的闪光点,扬长避短

妮妮擅长绘画,也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班导师建议她指导幼儿绘画,既发挥了她的特长,也给她一个任务驱动,让她在学中做、做中学。妮妮在指导幼儿绘画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获得了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与同伴交往,建立安全感

在附属幼儿园实习的还有另外一位福建籍实习生,班导师建议妮妮与这位同伴交往,避免孤独感,尽快融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由于在实习前期出现了挫折,妮妮到附属幼儿园实习时缺乏安全感,处处小心翼翼。班导师明确告诉她,不要紧张,大胆实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附属幼儿园一定给予她实习的机会。在消除顾虑、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妮妮积极与其他实习生交往,建立同伴互助的团队,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四)密切与家长沟通,共助成长

经常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妮妮情绪不稳定、消沉时,借助家长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她走出困境,让亲情给予她肯定与鼓励,帮助她重拾信心,找到心灵的依托。妮妮经历幼儿园辞退后时常做梦,在梦境中又被辞退。妮妮家长则鼓励她:大家都认为她在大学学习这两年进步很大,如她在上学期间,冬天双手生了冻疮,也能勇敢地承受,不向家长诉苦,独立能力增强了不少。家校的有效合作可以有利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给予展示平台,充分展现价值

附属幼儿园要求每一位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展示一节汇报课,班导师、实习生、指导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妮妮想在汇报课上有充分的展示并有所创新,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她第一次尝试了组织幼儿活动,也熟悉了组织幼儿活动的基本流程,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具有在幼儿园独立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能力,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自信。教育实习应为学生提供充分锻炼的机会,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幼儿园和高素质的班导师。2014年5月,妮妮参加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已经入围,面试成绩尚可,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最后仅以四分之差落选。但她不气馁,准备明年继续应战。每一个人都秉性不同具有差异,但每个人都有生长的空间,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学校、家长以及周围同伴应伸出温暖之手,共同帮助他成长。

二、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思

考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

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第9篇: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范文

【关 键 词】师幼互动;保护;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17-03

一、师幼关系的演变和内涵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在幼儿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传统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定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角色。而幼儿被视为幼儿教师改造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的出现,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倡导以儿童中心,教育活动要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依据,充分发挥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爱伦・凯鼓吹“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使师幼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处于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幼儿教师中心主义或是儿童中心主义,都不是健康的师幼关系,都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在观摩瑞吉欧幼儿学校后,认为仅仅通过考察师幼关系就可以评价出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本文对师幼关系定位在师幼彼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其具体内涵理解为:在幼儿园教育中,在肯定幼儿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主体地位的积极性。用辩证的方法论看待师幼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存在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系统的主要要素,在实际教育互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并根据教师的引导,调整自己活动行为和方向,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育目标。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并非是出于自身的客观需要,而是依附于教师的行为和教育管理。因此,从这个视角可以得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的。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幼儿都是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然人,都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因而平等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与幼儿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将使幼儿园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演变

幼儿安全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以成人的视角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另一方面是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危险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这就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但随着幼儿的成长,自主意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具备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此时教师过分对幼儿包帮代替,只会使幼儿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幼儿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教师为主导性作用的安全保护要降到次要地位,要让幼儿成为自我保护的主人。

(一)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保护幼儿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强调了幼儿园在保护幼儿安全方面的重大责任。幼儿园区别于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以招收3~6岁的幼儿为对象。3~6岁的幼儿在思维发展的方式上显著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对危险的价值判断,对周围危险因素缺乏鉴别和防范能力。

在新华字典上对“保护”的解释如下:尽力照顾,使之不受损害。“保”的意思是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护”解释为使不受侵犯和损害。鉴于幼儿的自身的特点,那么如何在幼儿安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保护幼儿的安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教师是安全教育环境的提供者。幼儿园安全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排除客观的危险因素。《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中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实效科学的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机制,健全幼儿园的安全紧急预警制度,科学地制定各种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

幼儿教师要营造直观、形象而生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怎么做安全、怎么做危险。例如,教室内的家具和墙角应去除尖角,安装防滑的地板砖,幼儿能接触到的水应该是温水,在需要排队等候的地方,印上小脚印,提醒幼儿按序进行,防止因秩序混乱而发生危险等等。教育环境中每一个细小的安全设计,都能有效地防止幼儿不必要的伤害。幼儿好动,表现在跑,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活动的转换环节,都可以看到幼儿因跑不是自己摔倒就是两个幼儿相撞,幼儿教师除了单纯的说教提醒外,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如大班利用科学教育中的“力”主题活动,来认识到力的力量和“伤害”等。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在一些有危险的地方粘贴安全标志,还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记强化教育效果。

2. 幼儿教师是安全教育的引导者和榜样。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指:在幼儿教育和保育过程中,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直接经验,需要学习间接经验,这就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作用不是操控幼儿,而是规范自身行为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安全行为。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可塑造性大的特点,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例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能与有尖角的碰撞,时幼儿主动地回避房屋和家具的尖角的危险因素;保育老师要抓住安全教育的契机,在给幼儿盛饭菜时,让幼儿观察饭菜是否有“白气”冒出以及摸一摸碗的外壁热不热,来判断是否能直接进食,这样可以避免食物温度太高烫伤幼儿口腔;捉迷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但幼儿只是关注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并没有意识到躲藏的地方是否存在危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喜欢躲藏的地方,然后帮助幼儿找出危险,让幼儿主动得出一些地方是不能随便躲藏的,例如门后面不能随便躲藏等等。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危险,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教育效果。

此外,幼儿教师是幼儿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在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言传身教,在幼儿面前不做危险的行为,教室内不放危险物品,把有危险的物品要放到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从行为方式上给幼儿树立安全教育的榜样。此外,在组织活动时,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安全防卫和安全教育,使幼儿有身心安全感,能感受到幼儿教师对其的保护。幼儿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现在的儿童动画片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是不适合低幼观看的。但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不能忽视媒体的教育作用。幼儿由于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一些行为的后果不能准确的预测。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对一些存在危险行为的动画片,禁止给幼儿播放。有些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把一些产生危险行为的动画片当作反面教材,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熟不知幼儿还不能进行逆向思维,体会不到教师的用心良苦,适得其反。

(二)让幼儿成为自我保护的主人

自我保护能力指:对安全的认识、理解和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安全因素的敏感、判断及回避等自我保护能力。安全不是被动等待救济和给予保护,而是幼儿主动去获得的。幼儿教师必须承认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想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就需要不断激发幼儿自我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调动幼儿主体地位的积极性进行自我保护?

1. 自制安全教育图画书。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关于安全教育的书籍,或提到幼儿安全问题,都认为安全责任的主体是成人,几乎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安全教育内容。幼儿教师可以在图书角,自制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图画书,设计的图画要色彩鲜艳,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安全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积极性。

2. 让幼儿体验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幼儿教师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幼儿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看待幼儿的过失行为,让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通过自然后果法,让幼儿主动体验。

动画片色彩鲜明,可爱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得幼儿喜欢,但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动画片里的危险行为,往往把关注点放到了故事的场面的颜色和声音上。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为例,故事里有很多灰太狼抓住小羊后进行煮羊的画面,虽然电视上每次播放类似画面时,都会标注“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可比起生动的画面,用这样的标注进行安全提示,显然是无济于事的,此外幼儿又善于模仿,这种危险就很容易发生。幼儿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开展与“火”相关的主题,让幼儿从视觉上观察火的形状等一些视觉感受,可以消除幼儿对火的神秘感,形成对火的一些感性认识。幼儿教师要趁热打铁,因为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幼儿,不能玩火,玩火是有危险的,这样只能使幼儿缺乏对火形成正确的认识,当幼儿去碰火,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让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对火的认识,对所产生的危险行为后果进行体验,从而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3. 让幼儿参与安全教育环境的设计。现在幼儿园在环境设计中,多以美观和成人的视角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幼儿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教育能力,就必须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存在时,教师可以把“亡羊补牢”的机会让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安全环境创设,不但可以体现幼儿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幼儿不断加强自身的保护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巧和知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无论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教育还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噎废食。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是危言耸听,不能吓唬幼儿,要用平静的话语提醒幼儿防御危险,来保证幼儿安全。危险并不可怕,如果幼儿教师夸大其词,对部分性格胆小的幼儿来说,危险将是制止他们进行探索的镣铐,会给心理上造成恐惧的阴影,所以幼儿教师要保持好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幼儿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弱小无力,他们虽然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判断和预见危险的能力。但他们对周围的环境能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经典的心理实验:视觉悬崖,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就好比小树苗,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安全教育中要充分幼儿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防患于未然。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千万般爱护,莫若自护。

参考文献:

[1]李如齐,王德才.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58.

[2]潘友刚,钱立群.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5.

[3]王惠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15.

[4]白鹭.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朱婷婷.论幼儿园师幼关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云赛娜.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安全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7]朱琳.幼儿在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8]吴凡.国外幼儿安全教育简介及启示[J].教育探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