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

第1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据平台 指标 逻辑关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在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使用,至今已经8个年头。现在,数据采集平台正在成为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常态管理、动态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

天津市每年填报两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填报了15次,其中天津市教委每年都组织天津市的各个高职院校参加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相互切磋,对数据采集平台上几百个指标参数做了深入的研究,对各指标的内涵逐步明晰起来,对各数据表中的一些指标的逻辑关系也逐步理清。笔者就天津市高职院校对数据平台重要指标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一总结,以期对未来数据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填报有所裨益。

1在校生数数据关系

数据平台中有两处分别采集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1)1.5 中“2015年9月1日前在校生”数,采集的是学校所有的在校生数,其中包括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数,这是个总数。(2)7.1 专业设置中的在校生数,这是从专业角度,分专业分年级采集各自的在校生数,这里总人数的合计值应与1.5中的“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相一致。

2社会培训数据关系

(1)1.5中“在校生”的培训不论是社会的还是在校生的培训,包括专业组织的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和学校组织的与专业无关的培训,数据量是最大的。(2)“7.3.2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技术培训情况”中“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人天)”这一培训包括为产学合作企业培训的,也包括为其他企业培训的,一般地,数据量在A1-5和A7-5之间。(3)“7.5产学合作”中“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填报专业为产学合作企业培训的员工数,一般地,数据量是最小的。

3社会捐赠数据关系

采集社会捐赠的数据共有4处:(1)“4.1校内实践基地”反映社会捐赠和准捐赠的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情况,即安装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的设备。若不是设备,在该项内就不采集。(2)“5.1经费收入”反映社会捐赠的经费情况,但不包括准捐赠 。凡属于社会捐赠的所有项目,如现金,设备和材料 (折算数)等,都统计在内。(3)“7.5 产学合作”反映与学校合作企业中的5个主要企业的捐赠和准捐赠情况,而不考虑这些捐赠是否用于实践基地。(4)“9.3 社会(准)捐赠情况”全面反映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包括准捐赠)的总体情况。因此,这里出现的数据应是最大值。填写数据平台时,注意一下逻辑关系。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数据关系

设备值平台中有2处分别采集设备值。在“4.1校内实践基地”中对设备值作了注释:“设备值主要是指学校实践基地固定资产中的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的价值。”也就是说,该项设备值仅仅采集校内实践基地中的设备数据,而校内实践基地外的设备并未采集。因此,平台3.5 固定资产中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应≥4.1校内实践基地中的设备总值。

5职业资格证书

(1)“7.3.1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专业的角度去采集,凡在本学年度内 ,高职学生不分年级,只要获得了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都要采集(2)7.3.2 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技术培训情况,这是采集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了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数据。这两类数据的关系是 7.3.1 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获取人数≥7.3.2 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技术培训情况获得证书的应届毕业生数。

实训项目:数据平台中采集实训项目的数据共有3 处 :(1)7.2开设课程中的“主要开设实践项目名称”(下设“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字段)。(2)4.1 校内实践基地中的“实训项目”,反映的是校内各基地的教学功能。(3)4.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的“实习实训项目”,反映的是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项目。这两种基地所开设的实习实训项目应与7.2开设课程中的“主要开设实践项目名称”相统一,换言之,在7.2开设课程中所采集的数据 (主要开设实践项目,不是全部开设的项目),在4.1校内实践基地或在 4.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有的实习实训项目应该都能找到。

6专业带头人填写说明

“7.1.1开设专业” 一条记录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带头人,此处须分别填写三年制专业、分方向的三年制专业、三二分段专业,人员可以重复。

“7.1.2专业带头人”: (1)考虑专业方向、专业年制和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一个专业可填报多条专业带头人信息。(2)“本岗位工作年限”是指担任专业带头人的年限。(3)若专业带头人在A6等其他表格中出现,其相关资料应一致。(4)工作单位是指该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单位,可以有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5)若有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但该专业带头人在统计时段内未任课。

7接收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人数数据关系

“接待学生量”单位是“人次”,包括统计时段内三个年级的数据。基地接待半年顶岗实习则基地使用时间不少于180天。半年顶岗和就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只针对时段内的应届毕业生。

8产学合作企业数数据关系

参考文献:

[1]何锡涛.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5月

第25卷第3期.

第2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1招聘目的

为配合集团发展战略与目标,通过招聘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充实集团的人才梯队,以满足集团业务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并进一步提升集团的品牌形象,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招聘时间

策划准备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招聘实施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3招聘小组人员

组长:xxx副组长:xxx

小组成员:xxxx

职责:制作校园招聘的实施方案,设计毕业身面试题库,组织应届毕业生的面试及甄选及公司各类宣传材料的准备。

4招聘计划

(1) 招聘地点: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号楼阶101

(2) 招聘专业及岗位:工商企业管理 ~ 人力资源部 会计专业 ~ 财务部

物流管理 ~ 物流配送部

(3) 招聘人数:20人

(4) 招聘方式:面试

(5)招聘标准: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快速的学习能力、

务实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招聘流程

(1)校园宣讲 :校园宣讲前一周,在学校的就业网站上集团招聘信息,,以提高校园宣讲的辐射面。同时,通过招聘现场的宣传画册、海报,向毕业生介绍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经营理念,宣传企业的形象。

(2) 投递简历:应届生填写《应聘者登记表》,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外语水平、学习成绩(不选择有记过处分、出现挂科重修的毕业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筛选。

(3) 素质测评:素质测评包括职业倾向性、职业能力、行为风格测评,素质测评的结果将作为初步筛选和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

(4)甄选环节:根据人员甄选的需要,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兴演讲、行为面试等多种面试技术进行甄选,以提高面试的准确性

(5)甄选环节:根据人员甄选的需要,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兴演讲、行为面试等多种面试技术进行甄选,以提高面试的准确性

(6)反馈跟进:与签订协议的毕业生,在节假日进行联系,同时安排好20xx年毕业生实习的相关工作。

6.已招聘实习生的培养与安排

(1)、新员工培训:校园应届生来集团报到时,须参加集团人才部统一组织的新员工培训(时间为1周)。课程内容从员工心态、行业知识、通用技能等方面来进行。培训结束后,人才部对学员统一进行考核。

(2)、岗位实习:校园应届生按照从基层做起,逐步提升的培养原则,并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岗位实习。实习期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对校园应届生进行定岗定薪。

7.实习期考核招聘结束

(1)、校园应届生按照实习期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的频次,进行三个阶段的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应届生,给予重点培养和晋升。

(2)、校园招聘的应届生,实习期间统一与集团签订《实习协议》,薪资按照集团实习期间的薪酬规定执行。

(3)、应届生实习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按其岗位和层级,参照集团的薪酬等级,进行定薪。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薪酬。

8.召开本次招聘总结会

第3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就业指导 高职 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0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认真的提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同时,对高职院校提出了“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高职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高职同学普遍存在就业误区和观念

高职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同学在对其高职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高职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因此,高职生涯规划教育在完善高职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中,意义重大。

(一)、高职应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评价不高

加强高职同学高职生涯规划指导,规范和引领同学的就业行为笔者在高职商务学院从事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多年,并结合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改要求走访企业,进行专业调研的任务,对用人单位对高职应届毕业生评价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的结果是过半的用人单位对高职应届毕业生的评价一般,应届毕业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有

(二) 高职应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攀比心理

同学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用别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别人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

(三)高职应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功利性强

同学选择专业时功利性较强,很少考虑高职兴趣和能力倾向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比较重视高职生涯的规划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设置了“高职设计辅导”课程。美国的孩子上八年级就要请专家为孩子进行高职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高职兴趣虽然没有定型,但通过系列高职实践活动,专家和老师会根据其显露出来的特征对其进行引导,从而达到以兴趣、个性、能力帮助其选择专业和高职的目的。

二、高职同学普遍存在缺乏就业观念相关规划

( 一) 高职同学高职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同学普遍缺乏高职生涯规划意识,约有95%左右的同学没有明确的高职生涯规划,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高职生涯规划,只有 5%左右的同学有明晰的高职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同学的高职生涯规划意识急需加强。

( 二) 学校没有将高职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许多高职学校没有将高职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列入教学计划但缺乏规范化和针对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生涯规划教学上,要么是敷衍了事,只对毕业生进行临时性的指导和教育,要么找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教师随意的辅导一些应试技巧、面试注意事项、就业政策等内容,没有对同学的专业、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学校的不重视一方面造成同学高职生涯规划意识淡漠,另一方面也严重地影响了同学的就业率和就业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在政策上要切实保障高职生高职生涯规划教育,把高职生涯规划教育经费纳入学校总体预算,完善高职生涯规划教育的软硬条件。同时要积极搭建院系两级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网站、主题班会、规划大赛、教育论坛、专业讲座、咨询室、现场招聘会、青年学习节、创业基地等载体的教育功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群体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确保高职生高职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

( 三) 从社会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重要性

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应当为高职同学提供实习机会,使同学在实践中了解工作职能,积累工作经验。从政府部门来看,应当对高职同学就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就业途径、提供就业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对于暂时无法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学进行就业指导或生涯规划服务; 通过与人才市场的合作,为高职院校同学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技能培训。

(四)鼓励同学参加有益的高职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

选择正确的社会实践,对高职生高职发展与人生规划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学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甚至所悟,都是他们潜意识里赖以依托的高职规划参照。高职高专院校应鼓励同学走出校园寻访行业人士,收集创业成功经验,为个人高职生涯设计提供借鉴;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同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为同学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组织同学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培养高职道德,巩固高职技能。通过实践锻炼,使同学体验社会的纷繁复杂与生存压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的职场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指导是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的“生命线”, 必须贯彻始终。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 不能适应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人的整个高职生涯发展中, 高职指导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接受高职教育的同学而言, 将高职指导作为其接受高职教育的起点教育, 是促使其顺利成才、成长和就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乔改红;姚洁,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思路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2,4.

第4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传统媒体;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24-2

0 引言

相比于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迅猛发展,如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移动端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即在新媒体的视野条件下,通过新媒体的大数据收集,大众可以更快速、准确、便捷地获取有利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过滤、收集和分析,大众可以更准确地做出决策。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该顺应时展、紧跟技术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平台,实现点对点的信息相互获取,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水平,实现大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等多方共赢。

政府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是“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根据教育部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毕业生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人。

随着新媒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迅猛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理念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法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媒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向新媒体技术方向上转变。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以用人单位满意与学生满意为宗旨,以就业实绩为目标,探索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快速合理地就业。本文据此为目标,对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期望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及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就业提供科学依据[1]。

1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的困难与瓶颈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短程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在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为促进大学生科学合理就业而打造的创新机制。学校作为连接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连接桥梁,在积极响应政府政策方针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传递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通过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符合用人市场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择业方法,而这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但是在传统媒体下,受限于传统媒体信息扩散方式制约,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能是“临阵磨枪”型的短程化就业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上基本仅局限于应届毕业生,缺少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开展的系统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就业指导时间上。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时间一般逼近毕业生临近毕业的半年内。而在这段时间内,毕业生一方面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毕业生很难有时间再去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二是在就业指导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空泛,无法确切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2]。

1.2 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定制化

在传统媒体下,由于传统媒体信息收集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法通过传统媒体,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定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每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求职意向、求职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各个企业会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需求选择专业人才。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就业指导主要由辅导员或就业指导教师或外聘就业指导专家,通过集中讲座的方式向应届毕业生进行集体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强调了择业中的一些共性,但是这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差异性。使得高校组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没有根据大学生在职场定位、求职意向方面的差异,使得个别式的指导没有发挥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3]。

1.3 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能力不强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信息收集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匮乏,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只能依靠学校本身的科研配置和教学能力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就业的专业化指导,无法通过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平台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水平的提高。

目前,高效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与用人单位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联系;

第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在这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中,多数是从毕业生直接参与到就业指导的工作岗位中,缺少收集处理各类就业指导信息的能力与经验。

2 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机遇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多样化

相比于传统媒体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为培训讲座、上课或指导类课程。而就业指导讲座一般安排在毕业生求职前的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应届毕业生除了需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更需要面对毕业论文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下,应届毕业生很难有系统的学习时间去接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指导。更有甚者,在这有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缺少用人单位的直接参与互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效率提升不够明显,使得在传统媒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影响力较小。

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新技术和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推动者,不断学习着各类新鲜事物。如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逐渐将传统媒体分解成多个微媒体,微媒体的概念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因而,借鉴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以此为契机,各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平台正逐渐建立与普及,如智联招聘、海投网、前程无忧等。在这类专业的就业指导平台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与理想的用人企业进行沟通联系,用人企业和大学生的沟通机制逐步建立,打破了在传统媒体下用人企业和大学生沟通的时间壁垒和空间壁垒。

2.2 弥补传统媒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

在传统媒体条件下,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多为当前行业及地区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求职技巧指导培训及就业信息的等传统措施。受限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滞后、内容单一和接触面窄等缺点,使得上述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措施多处于理论状态,指导内容单一乏味,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的系统化指导。尤其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与就业观念、就业心理教育等,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方面,都缺乏深入的辨识与帮助认知。

在新媒体的条件下,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获取大学生就业求职的各类信息。通过各类信息的系统交汇,大学生可以快捷方便、实时互动、虚拟介入地参与到各类以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为中心的就业信息体系中。这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各类活动中,更为大学就业指导人员和就业利益相关者与广大大学生建立起了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

2.3 实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员全程参与

在传统媒体条件下,就业指导部门受限于传统媒体传播成本高、传播范围窄、专业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诸多缺点,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诸多培训、讲座等较难开展。在有限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基本只局限于应届毕业生,课程设置上也忽视大学生专业技能和有效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技能的培养。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存在着大学生就业参与的主体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的错误思想,全员全程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格局基本还未形成。

在新媒体的条件下,新媒体转变了传统媒体仅限于单方参与的信息壁垒。通过新媒体平台,学校方面可以把学校的校友都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仅应届毕业生可以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大学生又可以开放地参与平台分享中,在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中去感受职场的压力及大学生为进入职场所需准备的专业技能、思维品质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可较为容易地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移并贯穿大学生大学教育的始终。

3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3.1 由传统媒体下的就业指导观念向新媒体下就业指导的观念转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与传播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应重新定位就业指导工作,缩小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及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各高校应重点抓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从人力、物力、场地,特别是经费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促进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其就业指导的观念应该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重视应届毕业生生“进口”和“出口”,还要侧重于管理所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面对每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建立其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的统一数据平台,通过对企业和大学生的大数据挖掘,最高效地建立起企业与学生相互契合的挖掘机制。

3.2 利用新媒体技术,着力促进高效就业指导信息化的软件建设

在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设过程中,系统的软件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将不亚于系统的硬件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引入一台信息机器,更是将新媒体、微媒体、自媒体、流媒体等新理念、新思路逐渐引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对传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变革[4]。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力量和技术理念,在政府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起高校、企业、学生和政府等多方参与的统一行动平台,通过平台中收集的企业用人信息、学生信息等诸多信息的大数据挖掘,精确地向企业和学生互相推送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孙永红.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139.

[2] 陈钦华,钟云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与就业,2006(6):45-47.

第5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近年来,国内安防市场迅猛发展,处于国内行业前列的天地伟业公司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及多行业解决方案,同时员工数量也逐年增加,吸纳新员工的主要途径是校园招聘。天地伟业公司通过多年与各高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使学生走入职场后能较快融入新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际上,大学生就业就是向企业推销自己,要推销就要详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在天地伟业公司,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是两点重要要求。

高素质体现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天地伟业的标准就是“真诚、平实、创新、热情”,这也是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诚信是做人之本;平和的心态、踏实的作风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创新思维是进步的动力;热情的态度是成就事业的源泉。另外,天地伟业公司选择毕业生时还有几项加分:如党员、学生干部、贫困地区生源、竞赛获奖等。因为这些条件在客观上反映了学生具有积极、热情、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而这正是公司所看重的。

请看以下这两个企业招聘的小故事。

在2005年的校园招聘中,我们看到一所很普通的高校应届本科生小王的简历。他是河北北部山区考出来的,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但大学四年他未向家里要一分钱,完全靠自己勤工俭学和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完成学业,而且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在学校担任很多学生党、团职务。有些单位看到他所在院校的名称可能就不予考虑了,但我们被他的简历所吸引,并决定通知面试。我记得很清楚,他来报到的时候,各种荣誉证书摞起来足有半米高。现在他是公司软件研发的项目经理,曾因参加北京电子监考项目而上过中央电视台。

在2006年的校园招聘会中,有个学生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就是在就业指导中心帮忙的四年级学生小华。和我们以往经历不一样的是,他始终充满热情,积极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种服务,如安排场地和设备、帮助张贴海报和横幅、引导学生入场等,跑上跑下,工作非常认真。当时我们就记下了他的姓名和他所在的学院,后来他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为天地伟业的一名正式成员,现任天地伟业驻某省办事处经理。

其实不光是天地伟业公司,很多知名的大企业都看重员工的勤奋、诚信和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相差不大,因此勤奋好学的人肯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每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新进大学生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事,企业在试用应届大学生时,往往会把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初级阶段看态度,发展过程中逐步看能力。只有那些工作态度端正、不断总结和提高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进步,得到企业肯定。大学生毕业头几年不要过分看重薪酬,而要着重考虑发展前景。企业在选人时,频繁跳槽的一般不要。多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毕业后能在一个地方静下心来工作的学生,一般会有较好的发展。

下面请看一个毕业生在天地伟业成功成长和发展的小故事。

2003届的毕业生小王,刚毕业时不是非常引人注目。但他的特点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因此他是2003届毕业生中最勤奋的一个。下班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有时甚至工作到半夜,正是具备这种刻苦学习和钻研的精神,他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一年后,当2004届毕业生来到公司时,他已经成为“偶像级”的人物了,并获得了“问不倒”的雅号。2005年和2006年,他蝉联公司“技术大比武”的个人冠军,2007年开始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目前担任公司生产制造中心的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在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天地伟业公司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有软件研发、硬件研发、市场营销、技术支持、技术工人等,这些技能性很高的岗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往往也是大学毕业生的弱项。如果学生在学校有机会多实践,就会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应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企业需要求真务实,而不需要浮躁的心态。不少在校大学生热衷于考级和考证,企图给自己找工作时增加些砝码,其实这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关键是要提高自己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一个人成才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即使机遇来临也无法把握。我们现在强调实践,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在大学里学好专业知识,为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更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把基础知识学好,其次再力所能及地去接触社会、接触企业,这样会得到全面提高。这些年,我面试过的应届毕业生至少在3000人以上,当问及专业基础知识时,很多学生都忘得干干净净,学电子的甚至记不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这使我感觉到部分学生在学校应付考试、临时突击的现象还很严重,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产生就业困难现象。

第6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随着这几年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展开,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人们发现,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他们也开始挣不到钱,也开始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今年我省42万的高校毕业大军更是让人见识了什么是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就在大部分学生还在为怎样才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求一份安稳工作而着急上火的时候,我院黄忠书记给我们上了几堂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为期两个星期,共四个课时。它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田。作为其中之一的我,听了这几堂就业指导课,颇有受益,感触良多!

从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制定好近几年的职业计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写谋职信,自荐信简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写谋职信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是你所求的工作在信中的以明析的表达。

2.写自荐书信时,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

3.在简历中真实的写明自己的专业特长。

(三)利用各种途径求职:

1.校内途径

A,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B,学校推荐,这种途径的求职成功率很高,但选择的余地不大。

2.社会途径;

A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其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给求职者较大的空间。但用人单位多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且其在组织管理、安全保卫方面有所欠缺。

B社会关系介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广交朋友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搜集就业信息和进行求职活动,许多用人单位也喜欢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

C电话求职。

D直接登门自荐,成功率高达47%。

E中介机构。

4.综合求职:

A上网求职,充分利用网上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在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这以是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的求职方式。

B创意求职,成功率86%。

(四)面试时要注意的几点:

1,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主动和面试官打招呼致意,在主试人没请你坐时切勿急于落座,坐下时应道谢,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

2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轻松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忌用口头禅,同时要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和陈述内容,或转移话题,引对方的注意。

3,自信,坦率诚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己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辞,默不做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应该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会给人不安分守己,难以管教的感觉,会觉得你难以合作,会造成一种抢饭碗的威胁。

4.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该说、详说那些,那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五)珍惜每一次次面试的机会,抓住时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推销给应聘单位。

(六)在各种方式应聘中,要注意各种欺骗手段,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7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不适现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不适应现状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体系。

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完成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懂得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要求。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调适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主要问题

1.1社会角色转变前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十几年来校园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没有主动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局限于学校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缺乏理性的认识,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对未来工作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有偏差。

1.2社会角色转变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失意苦闷

一些大学生在构想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大都具有丰富的理想色彩,而一旦觉得现实不如理想那样美好,失落感便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及各种职业需求的足够了解,在择业取向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脱离现实。

1.3职业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感和失衡感

毕业生在校时所处的是相对清静、单纯的校园,在社会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正确地分析,往往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社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发现在学校里所学的有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或不够用,总是进入不了工作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习惯用学生时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待工作,从而更加无法适应目前的角色和职业。

2.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原因分析

2.1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复杂心理

2.1.1焦虑心理。

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担心工作是否最佳,担心求职是否被拒,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

2.1.2抑郁、畏难心理。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而出现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以及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1.3自卑抱怨心理。

极少部分大学生一旦受到择业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2.2大学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2.2.1知识转化率低。

目前,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后显得很被动。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作了一个信息反馈,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即使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也不足40%;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

2.2.2就业理念滞后。

毕业生就业理念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2.2.2.1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大压力。

2.2.2.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有招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兴趣不大。但是最后,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成了毕业生最大的雇主。

2.2.2.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2.3就业的客观因素

2.3.1全国就业形势严峻。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而2011年将达到66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2对薪酬有所期望。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2009届毕业生的月薪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女生。

2.3.3就业的趋向发生改变。

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就业也无法适应。

3.大学毕业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体系研究

3.1心理适应模式

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及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张大均等将心理适应看做是个体在基本的心理素质成分(认知)和人格潜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特定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它与认知品质、个性品质一起同为心理素质

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就谈谈心理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影响。

3.1.1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质(气质、性格)、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又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

3.1.2有助于客观认识当前社会。

大学毕业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客观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状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等。对这些社会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在社会无法达到我们的心理预期时,必须接受客观现实。

3.1.3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毕业生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尽最大的努力。要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理想职业,学会调整心态和目标。

3.2就业新模式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我也对已经毕业的2008届毕业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

1.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

a.基础理论 b.专业知识

c.实践环节 d.自我总结经验

2.您认为在学校最需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

a.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b.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c.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d.提高综合素质

3.您认为学校在课程设计哪些方面应该特别加强?( )可多选

a.专业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外语课程 d.计算机课程

e.人文艺术课程 f.人生指导课程

g.社会实践活动 h.体育课程

4.对已经走上社会的您来说,大学的过渡阶段对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

a.很大,不可缺少 b.一般,稍有作用

c.不需要,浪费时间

5.在过渡阶段,您觉得最重要的是补充什么?( )限选三项

a.交际能力 b.组织能力

c.口才 d.协调能力

e.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f.创业意识和能力 g.都不需要

根据问卷调查,凡是有关实践的选项比例都很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很重要。虽然学校有社会实践课,学校在就业之前有实习,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实习显然是不够的,时间上也过于紧张。跟真正工作相比,显得作用甚微。社会实践应在同学们专业明确的情况下开设。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

3.2.1建立产学合作运行的长效就业机制。

所谓产学合作,即产业与学习相结合,学院对专业建设与产学合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院成立产学合作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院产学合作和专业建设的决策与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产学合作方案”。各系按专业(群)聘请行业知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各专业产学合作、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就业机制。然后,拓建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学习技能,增加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拓展学院的社会影响,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以职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2.2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院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每学期企业都定期派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校学生授课,做到了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教学资源问题,也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3.3开设应届毕业生公务员适应培训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公务员”一类的职业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务员”考试培训已开展得相当成熟,但入门以后的适应性培训还是所见不多。所以,学校应当开设“公务员”类的机关事业单位适应性的培训,一方面使毕业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思考“公务员”等一类职业是否适合他们,避免盲目追风。第一,就需要加强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熟悉公务员等类的工作的特殊性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职业认知。高校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职业认知模糊、职业定向不清的情况,在他们上岗前每人分发一份关于他们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清楚界定和详细规定他们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拥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对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3.2.4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开辟学校“创业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即是让你明白毕业后你适合去做哪些事情。在此基础下,学校可以考虑开辟一些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所长,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业”。如温州城市学院创业园就是在学院提供场所等优惠政策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音乐、服装、手工等工作室,除了面向学院内部外,还面向社会,从而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中的心理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47-149.

[2]姚庆斌.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首都医药,2008:13-14.

[3]邓碧会,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67.

[4]周春开.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j].教育与职业,2003,(5):47.

第8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MBTI;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预计毕业生达714.8万人,这意味着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体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借助MBTI性格类型理论、Holland职业倾向理论等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工具,来帮助大学生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

虽然目前有很多职业测评手段和工具,但是MBTI是当今全球最权威、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测评理论。它主要通过识别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特质,以确定适合被试者的岗位特质和工作特质,从而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目前,MBTI已被翻译成近30多种文字,研究它的论文报告超过4000多篇。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接受MBTI测评,有80%世界500强企业已采用MBTI方法用于员工的发展及组织效率提升。

1、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同时由于其测试信效度良好,因此中国很多高校开始应用MBTI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专家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采用MBTI理论而不是职业兴趣的理论,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适合的岗位、适合的岗位特质、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提出其所拥有的优缺点及给出适合的发展建议[2]。而且MBTI理论在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职业指导中应用相当广泛。

喻良涛等利用MBTI理论分析归纳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潜在大学生创业者的性格类型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同,用以指导进行KAB创业培训对象的选择和后续创业指导[3]。陈国胜等结合MBTI理论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职业倾向研究,提出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应对策建议[4]。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也采用包括MBTI理论在内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利用MBTI理论等测试软件开设有关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项目,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测评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5]。邓永超运用MBTI理论加强对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6]。潘国刚阐述了MBTI理论等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大学生在高校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后的认识和应用[7]。朱晓蓉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研究中将MBTI理论作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性格探索的主要工具,给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议[8]。笔者所在的云南工商学院从学生入学始就结合MBTI理论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学生性格特征档案,并且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四年跟踪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服务质量。

2、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MBTI施测师的专业性。MBTI测评有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其有效性取决于施测中规范、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而这有赖于每一位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MBTI施测师将指导被试者正确实施每一个步骤,以确保被试者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并向被试者详细解读MBTI测评结果并提供关于测试结果的意见反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很少有老师具备心理测量学专业知识,或是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等专业资质,因此常常出现MBTI测评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的现象,这样就无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咨询流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二)MBTI量表的权威性。MBTI量表从问世到现在经过多年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很多商业性职业测评机构改编的MBTI量表。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评结果,应该采用权威的、专业的测评量表。目前各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表版本,有的用这个版本有的用那个版本,或者直接引进某些商业测评机构的测评软件,而没有认真考察提供测评量表的机构是否有比较权威、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作技术顾问,是否依托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而使MBTI测评结果失去其参考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指导意义,甚至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三)MBTI分析报告的准确性。MBTI通过分析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最终形成十六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均有其适合的工作环境、岗位特质等。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指导老师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人格类型就提供一份包含性格特征、适合的工作岗位、适宜的职业领域和方向的分析报告,而且同一种人格类型的分析报告几乎完全一致。他们没有根据学生MBTI问卷的具体得分进行再详细分析,甚至在做完测试后,没有与被试者再进一步沟通,对测评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这样的分析报告是不准确的,如果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性格类型就给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很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误导。

(四)MBTI测评的连续性。MBTI探究的是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而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逐渐成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针对面临求职择业的应届毕业生,MBTI测评也主要应用于应届毕业生,且每个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只进行一次MBTI测评。这样可能会因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而导致测评结果出现误差,使测评失去其参考价值,从而无法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MBTI理论正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加强探讨和研究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效地应用是当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目前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MBTI施测师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只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的施测师全程参与MBTI测评,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调查表明,没有专业认证施测师的参与仅使用MBTI问卷,测评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施测师的误导下,结果更加糟糕。 因此高校要加大对MBTI施测人员的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建设一支专业认证MBTI施测师队伍,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测评。目前MBTI量表有10多个版本,市场上还有专业版、体验版、精简版、改编版等不同量表。为了让MBTI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MBTI量表时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信效度高的测评量表。有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引进了有关机构自主或联合开发的职业测评软件,如果其中涉及到MBTI量表时一定要跟供应商确定该量表的权威性、专业性。在得到MBTI结果后一定要面对面详细地跟被试者沟通解释,帮助其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提供MBTI结果报告时一定要专业、详细、严谨、全面,而且要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MBTI的测试结果,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三)将MBTI测评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随着个人经历、思考学习而渐渐成熟。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需要将MBTI测评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全过程中。同时不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定期连续地对学生进行MBTI测评,逐渐形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以便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成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因素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9(6):80-82.

[2]郑之新.职业生涯设计的若干问题――职业指导师的重要素质和技能略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70-72.

[3]喻良涛,赵慧娟.基于心理素质测评的KAB创业指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3):40.

[4]陈国胜,骆秋琴,黄武刚等.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3-95.

[5]徐昶斌.职业测评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73-75.

[6]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探索,2010(12):145-146.

第9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从我校已有的两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就业情况良好,基本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大问题。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两条:

一、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对会展学生培养方向精确定位。哈尔滨商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商科大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都设在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内还设有MBA教育中心,在师资及教学设施等方面可以共享,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给予了很大的师资和教育设施的支持,保证了本专业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我校会展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在专门培养会展行业的招商招展、场馆管理、大型企业的参展商代表等方面的营销、管理人才。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会展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课堂上听老师照本宣科讲教材是学不会展览的,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会展活动,关键还是让学生学会做,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展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操作,从中体会会展理论与知识的价值。为了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我校采用校企联合培养会展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与哈尔滨市最有影响的三家会展公司签订了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的协议。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实现校企互利,使校企合作关系十分稳定。从企业角度讲,其利益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难题得以解决。大多数会展公司都存在人才不足、人才难寻的问题,通过与学校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把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企业,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企业人才不足的困境基本得到解决;二是有利于企业低成本运营。对于一个会展公司来说,展会举办前后,需要大量的义工帮助完成招商,布展、展会现场管理和撤展工作,让学生通过实习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这些活动中,既增加了学生对展览会的认识,企业又可节省一定的费用。从学校角度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利益:一是便于请会展公司领导,给学生作讲座。这也是学生向实践学习的方法之一,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有2-3次;二是带领学生观摩展会。这样的活动几乎每个月组织1次。在观摩展会之前,给学生布置观摩目标及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提出展会的问题以及自己对展会的见解,并邀请会展公司的员工给学生作一些讲解,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三是做展览公司的招商,给学生提供招商招展的机会。学生以展览公司的名义开展招商招展工作,采取招展提成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招展。今年,我专业就为哈尔滨第五届冬季体育用品博览会做招商,实践证明,这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的作用。以上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不具有通用性,仅供业内同仁参考。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快会展人才培养

柳尧华

与会展业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会展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近年来,山东会展业发展迅速,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逆转。相比之下,全省各类院校会展专业在校学生仅有300多名。加快会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确保会展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牢牢树立“校企合作是培养会展人才的必由之路”的思想。加强校企联合,打造校企合作的“共同体”,实现校企合作的三部曲。聘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行业协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经理为院校的客座教授。为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承担授课工作、培训师资、指导学生实习。与院校教师一同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和专业发展趋势,并对专业发展提出建议,成为专业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在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部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挂牌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成为融学生实习、教师培训、学生就业为一体的实践基地。根据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的岗位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意向,举办企业班,以企业名称冠名。校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后期教学,学生到企业由企业根据岗位要求进行方向性课程教学和实施训练。建立校企双边定期互访、双向交流制度,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体系。1、根据会展行业的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制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建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开展社会调查,聘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场馆等用人部门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按照突出应用性、适应性原则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重组课程结构。以核心技能为轴心形成核心技能模块,以核心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形成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2、改变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场所(教室)与实践教学场所(实训室)相分离的格局,建立与“一体化”教学体系相对应的“一体化”教学场所。3、建立一支“一体化”教师(双师型)队伍。“一体化”教师不但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聘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管理专家兼职任教,建立一支多元化的“一体化”教师队伍。4、建设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一体化”教材体系。加强文字教材、电子网络教材、音像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5、改变传统教学考核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独立进行考核的教学考核模式,建立与集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为一体的教学考核体系。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作品展示、产品制作和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技能水平。增加生产操作性、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技能考核,提高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6、邀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工作,结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后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教学质量做出客观的、全方位的准确评价和立体定位。

北京逸格天骄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 佳

在用人方面,我们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不考虑招收应届毕业生。

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会展专业,但是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行业经验,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再培

训,才能上岗。而会展行业是一个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尤其是设计搭建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培养的人才很难留住。

此外,会展行业由于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接触各行各业的各种不同的人,因此也需要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我们在用人方面一向是只招收有一定行业和社会经验的人才。

从现阶段各大院校开展的会展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校企互动,但是形式比较单一,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校企互动的内容,拓宽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渠道和模式。

南京国际会展中心人事部经理

蔡传燕

现在,我们企业的会展专业人才,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院校招聘来的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因为,目前中国一些拥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士,过于稀少。

对于应届毕业生应聘者,我们主要考虑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进入公司后的适应能力和实际办事能力。应届毕业生与有相关经验的应聘者相比,除了对业务不熟悉外,自身也有一定的优势。如:他们起点比较高,综合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等优势。

对于之前我们公司招聘过的一些应届毕业生,我们的培训方式是,将他们直接放到公司中具体的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摸索中找方法、总结经验。我们对其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试用期过后,最终被企业留下的人才,给公司创造了不少价值。

目前,很多大学开设了与会展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在用人方面又多了一些选择。当然,也需要企业给予这些相关专业的应届生们一个将知识转化为经验的平台。因此,校企互动是个不妙的提议,我们将会考虑在以后的人才聘用方面,采取这样的方式。目前来说,只是一个初步设想,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举措。

宁波对“大卫”故乡的厚重回礼

叶再山

去年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期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向宁波市赠送了以原件1:1复制的国宝――“大卫”青铜雕像作为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的贺礼。这是外国政府向中国赠送的最大体积的青铜艺术品,也是佛罗伦萨市政厅首次向国内外其他城市赠送大卫雕像。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卫”去年落户宁波后,一度引起轰动。而宁波市政府的厚重回礼――南宋石刻文物复制品“文臣武将”,则在今天出使意大利。为此宁波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盛大的仪式,欢送南宋石刻远赴第二故乡――佛罗伦萨。

南宋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以“西子风光、太湖气魄”而闻名的浙江最大天然淡水湖――东钱湖畔,是我国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堪称国家瑰宝,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这两尊石像复制品是按东钱湖南宋石刻文物中的两件作品以1:1比例复制完成的。“文臣”高3.3米、宽1米,“武将”高3.6米、宽1.3米,每件重量达7.5吨,采用梅园石雕塑。 “北有兵马俑,南有石刻群”,南宋石刻不仅昭示着一个王朝的沉浮,而且蕴藏着南方石刻艺术的精华,堪称宁波历史文化瑰宝。

“文臣武将”将安放在象征智慧与权力的佛罗伦萨大学校区与佛罗伦萨法院之间的建筑群中,这一建筑群是佛罗伦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佛罗伦萨市政厅决定,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举行隆重的“文臣武将”落户仪式。

第十七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精彩值得期待

观 天

众多啤酒品牌参与,共创东方啤酒盛会

据了解,啤酒城内设置了17个品酒大篷,组委会邀请了丹麦嘉士伯,美国百威,德国碧特博格、柏龙、皇家慕尼黑、艾丁格,日本的朝日等世界知名啤酒品牌有,以及国内的青啤、雪花等,共计45个啤酒品牌,各厂家将生产节日特供酒。在大篷的装饰上,以白、蓝、红为主色调搭建彩色大篷。啤酒节指挥部与参与厂家签订诚信经营公约。实现优质啤酒佐餐食品的统一配送,推出16个特价菜。

强调参与,重视互动全力打造啤酒节特色文化品牌

本届啤酒节“啤酒嘉年华”由“欧洲之星”嘉年华公司承办,引进了总价值近3亿元人民币的20台游乐设施,包括国家A类大型游乐设备8台,其中无敌大飞轮、光辉摩天轮、疯狂旋转盘、惊天动地离心转、宫延旋转木马、穿越时空:极速风车7台设备是首次登陆青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敌大飞轮在全世界仅有两台。同时,结合城中原有的亚洲最大的过山车、回飞棒等设备进行整体布局,实行一体化经营。动感刺激的“啤酒嘉年华”,将形成游玩的中轴线和核心区,使人流走向更趋合理,与饮酒狂欢的结合更加紧密。

在往年的基础上,本届啤酒节增加项目设置,拓展趣味互动,提高公众参与,“市民演、市民看、市民乐”,充分体现啤酒节“市民节”的办节定位。啤酒城中的文体娱乐活动包括艺术巡游、文艺演出、饮酒大赛三个板块,其中,艺术巡游包括花车展示、军乐表演、市民才艺展示三个方面;文艺演出包括“2007世界K歌冠军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联盟歌会专场”、“奥帆激情之夜”、慈善义演等活动;啤酒节全国电视饮酒大赛以海选的形式吸引更多国内外选手参赛,形成啤酒节独具魅力的亮点。

全方位加强奥帆赛宣传

今年的啤酒节将有机地融入奥运理念,加强对奥帆赛的宣传,让海内外来宾充分感受到青岛作为奥帆赛主办城市的浓厚氛围。推出“一、三、五”概念,贯穿一根主线,即“激情扬起风帆”的全程主线。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主题定位的结合;二是内容设置的结合;三是宣传方式的结合。开展五项活动:一是开幕式上专设“万众举杯,同迎奥运”内容;二是节日期间安排的迎奥运主题日系列活动;三是“牵手啤酒城,同戴微笑圈”活动;四是组织“相约奥帆赛,情醉啤酒节”活动;五是开展“开启激情,传递文明”活动。将啤酒城作为奥帆赛最集中、最响亮、最生动、最强势的宣传场所。

上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