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交通工具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工具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工具设计

第1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关键词:低碳设计;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工具

1 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目前,我过城市公共交通主要以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为主,它们共同承担了80%以上的客运量;近年来,个别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在明显加快,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轨道交通仅限于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有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急剧增长,由此造成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城市交通拥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改善出行状况,部分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开始大量购置私人轿车,由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国内的大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交通拥挤的困扰。如北京目前在早晚交通流量高峰时期,全市90%以上的道路交通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城区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特别是二、三、四环等环线和环路之间的联络线,交通拥堵尤为严重,给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2)城市交通秩序混乱。我国城市交通组成复杂,相互干扰严重。首先,部分市民经常无视交通法规沿街占道搞经营,迫使非机动车抢占机动车道,致使道路变窄,多处出现瓶颈,交通拥堵加重,其次,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非机动车使用者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遵章率较低;再次,城市管道规划不合理,自来水公司、电力、电信等都各有自己管线系统,各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无论哪个部门需要改造管线,都需要到处切割、成片挖掘,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3)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和秩序混乱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随着城市道路等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快速路及一些交通干道等,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交通拥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大约7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所以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迫在眉睫。

2 低碳设计理念的必要性

(1)环境要求。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据统计,每年数以亿计的汽车排放约2亿吨有害气体,占大气污染总量的60%。随着我国城市汽车的增加,据我国环境监测部门报告,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城区主要污染源已由工业污染转为机动车尾气污染,而低碳设计的理念就是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最终实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占用最少的资源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2)能源要求。目前,我国目前燃油消耗中交通所占的比例为30%左右,与美国的 60%相比并不算高,但是考虑到今后二十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快速增加,道路系统将迅速发展,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比重会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我国机动车将达到 1.2~1.5 亿辆,按目前油耗趋势,估计燃料消耗将达到 2~2.5 亿吨,所对应的石油需求将达到4.5~5.5 亿吨。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储备严重不足的特点,届时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60%,国家石油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3)人民居住要求。虽然无法量化衡量交通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但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无论是上班、上学、购物、娱乐等活动,无一例外都要与交通打交道。对生活在一个交通拥挤、事故频繁、空气浑浊的城市都具有厌恶情绪,相反,低碳设计理念可以创造一个交通畅通、空气洁净、安静的城市。(4)安全要求。医学专家研究表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对造血机能造成破坏,造成贫血、神经衰弱,尤其是在太阳光照射下,由于光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蓝色烟雾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可致癌,使人视神经受到破坏,此外还有交通噪声污染也不容忽视,城市中交通噪声源仅次于生活噪声源居第二位。因此,为了降低噪声污染,需要将低碳设计理念融入现代交通工具设计里面,从而减低碳的排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传统交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耗费大量的传统能源,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导致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低碳城市成为了许多大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希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占用最少的资源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而低碳设计的核心就是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低碳交通工具应具备以下特征:(1)低碳城市交通工具的形态的简洁性。经典的产品往往倾注了设计师们全部的感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甚至会成为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标志,被赋予灵魂,因此,低碳城市交通工具在形态上应体现简洁性,具备优异的结构功能特征和物理、化学特性,其设计不应该简单从具体形态的模仿入手,而应该着重研究表面张力对内在力和速度、敏捷等感性特质的表现原理,理解表面张力与内在结构的关系,需要提炼出能够感动我们的内在力量和特征。其中,对动力性和敏捷感的塑造是传达其简洁性的主要手段。(2)低碳城市交通工具的动力应具有环保性。随着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出现,电动车与燃油车相比,从外形与内部结构,乃至使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需要从使用方式、功能、结构、人机工程学、形态色彩、环境等要素出发,重新设计新的交通工具,很好的体现出具有低碳设计特征的产品,从而推广电动车的使用。(3)低碳城市交通工具应考虑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使用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使用需求,而开始关注非物质层面上的情感需求与心理体验,因此,低碳交通工具的设计中要体现生命的感性特质,充分考虑使用者与设计者、与周围环境、与社会情感的交流;具体在设计过程中要以体验为基础,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触动消费者内在情感和情绪。(4)低碳城市交通工具应体现地域文化。伴随着时展,追求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开始关注设计的民族地域性,而低碳设计中地域风情,是指设计上吸收民族的、民俗的以及区域历史中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并使之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虽然现代化工业生产与全球化进程对于形式的自由表现有所约束,也导致了全球性的文化趋同现象,造成对原有文化的破坏,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逐渐衰萎消失,但不妨碍人文、地理、气候等环境要素对交通工具产品造型设计发挥影响,从使用状态、使用方式上表达地域文化精神。

最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已成必然,而且正呈加速状态,然而在能源危机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各级政府的中心议题,因此,需要构建高效低能耗的低碳交通体系来缓解交通拥堵以及降低能耗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最终创建一个干净、有序、和谐融洽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峥.城市小型电动交通工具的设计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07.

[2] 王春伟.武汉交通可持续提案研究――构建基于电动车运用的交通辅助系统[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7.

[3] 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3.

[4] 王海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浅析[J].管理视野,2010(07).

第2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可以看到,业界的理性声音正在逐渐响亮,一些企业也已更加用心地布局未来,这为行业告别盲目、回归理性奏响了序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奢侈、昂贵是贴在公务机身上的第一道标签。在中国市场,公务机更是被有意无意地与奢侈品相提并论,远程、高端、豪华的公务机成为热卖机型,成为财富标志和富人们的新宠。

事实上,公务机制造商近年来一直试图传递一个信号:公务机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能为客户带来巨大价值的高效交通工具。但要改变客户的理念和选择,改变公众的认知和行为,显然无法一蹴而就。

大型机仍是主流

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亚翔航空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大中华地区的公务机数量已达330余架,相比2011年增长近40%。其中,中国内地的公务机数量为193架,大型远程宽体公务机占据了61%的市场份额。近年来的新增订单和交付也主要被大型公务机囊括,湾流、庞巴迪、达索和巴航工业产品序列中的大型公务机均获得了可观的订单。

在对公务机市场的预测方面,业内普遍看好大型公务机未来的发展潜力。巴航工业执行副总裁兼全球公务机总裁厄尼斯特·爱德华兹日前表示,按交付价值结算,在未来10年,大型公务机将占有72%的市场份额。霍尼韦尔公司在其最新的全球公务机预测报告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未来10年,大型公务机在新增订单中的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一,而按销售额计算这一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二,客户将更加青睐配备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的大客舱飞机。

中小型公务机制造商并没有减少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不过其中的畅销机型往往都具有通用航空属性。轻型公务机在多用途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空中国王350飞机,它既可以作为轻型公务机,也可以改装成通航飞机进行作业。同样的,赛斯纳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主力也是通航和教练机型。类似的机型在中国广阔的西部地区和飞行培训学校拥有较大的市场。

高端不等于奢侈

“客户在买飞机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需求,比如自己经常需要到达的目的地,是否需要大型的客舱,是否需要使用卫星电话、互联网等通信系统,价格是最后才需要考虑的因素。”湾流传播事务部负责人史蒂夫·凯斯对本刊记者表示。他强调,过去公务机经常会被当做是一件奢侈品,现在已经变成一种商业工具,提升客户的生产力,帮助客户更快地到达他想去的地方。

确定自己对公务机的需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变成了困扰公务机买家的现实挑战。巴航工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表示,中国买家在选择公务机时会日趋理性,而不是一味选择更大、更豪华的机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感性因素在客户选择公务机时仍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按照国际上对奢侈品的定义,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另外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其无形价值远高于其有型价值。

或许买家对公务机的需求和认识千差万别,但飞机制造商的理解只有一个:公务机是一个交通工具,而且是一个商业工具。“它不具有稀缺性,实际上竞争还很激烈。”赛斯纳北亚区销售及市场发展副总裁吴景奎表示。“公务机售价贵只是相对的,对于大型企业的高管而言,每分钟都可能值几十万美元,工作效率、私密性、安全性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就满足了购买公务机的基本属性。”

售后服务是关键

众所周知,飞机对维护保养和售后服务有着极苛刻的要求,这也直接决定了一架飞机的残余价值。很多飞机制造商都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售后服务解决方案,包括飞行员培训、日常维护和机载设备维修等服务。

第3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一、检查范围

辖区内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出租企业、水路运输企业、驾培企业。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从业人员资质、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情况,车辆维护保养记录,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使用及维护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喷涂及标志灯的安装情况;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等。

二、检查内容

(一)客运企业、出租企业是否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情况,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定期检查维修和日常养车辆,是否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管理是否落实,是否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是否结合季节有针对性适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等安全基础工作情况。

(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危险车辆是否按国家标准安装危货运输标志灯和标志牌,是否按照规定使用车辆运输危化品,驾驶人员、押运员及装卸人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是否适任,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有无超越从业资格证核定范围,是否有组织应急演练等情况。

(三)水路运输企业重点检查船舶证书是否齐全,救生衣等安全设施是否齐全,船员持证情况,有无超载、强渡等违规行为。

(四)驾培企业重点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台帐、车辆,驾驶培训学校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教学活动场所等进行现场检查。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要坚决防止安全生产的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时刻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的突出位置,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要严格落实直接监管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4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是《网络通信工作原理》两课时中的第一课时,内容比较抽象、深奥,但却是网络的基础内容。只有在理解网络数据传输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数据的交换技术的作用,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服务。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和“因特网是如何组织与管理的”有了一定了解,但对网络互联通信的工作原理还是比较模糊,尚且停留在感性认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网络中数据传输工作原理的认识,从而为以后学习网络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应用范围的扩大,现在的高一学生对因特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应用已经比较熟练。学生们喜欢网络游戏,喜欢QQ聊天,习惯于发E-mail,能够网上购物,但是真正能够了解网络数据通信工作原理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师需要向学生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了解TCP/IP协议体系的基本知识;了解OSI模型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结合网上购物活动的生活实例类比网络中分层思想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过程,自主探究学习新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交流、讨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深刻认识和理解分层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验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

设计策略

本节从教学内容来看是一节纯理论的课,而且内容比较抽象。首先,在引课上要将网购的例子分析透彻,通过“情境分析、问题设疑”的方式引出“约定”和“功能层”的概念为后面讲解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OSI的层次模型埋下伏笔。教师在此基础上具体讲解TCP/IP协议体系的各功能层的作用及数据传输过程。其次,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网购是订单的传送过程为例,通过演示文稿直观地模拟数据在网络中的简单传输过程,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再次,自主学习。在理论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形式不能过于平缓,通过适当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情绪。从TCP/IP协议模型到OSI层次模型的过渡穿插一个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的环节,让学生自己从教材内容中归纳总结出OSI层次模型的产生背景、特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网络教室、为教学设计所做的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1.引课

学生活动一:情境分析、角色扮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要从淘宝网上购买一套“大嘴猴”亲子装,需要怎么做?

学生争先恐后地给出答案。

师:现在每一组请一位同学,分别扮演卖家、快递公司、运输公司和买家,来共同模拟网购流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和思考在收发快递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也就是注意哪些环节可以使快递顺利寄出,并且保证买家能顺利收货。

五位学生活动模拟。学生观看表演并思考。

师:在包裹传递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三个子系统,即用户子系统、快递子系统和运输子系统。在此次网购中,网店售卖者、快递公司、运输部门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互相之间如何衔接协调?

学生:网店售卖者卖物品时都有个约定,就是宝贝描述要真实,这样买家才知道自己选择哪个尺码以及花费多少金额。买家下单后,卖家根据订单将商品打包,快递公司收件时要求卖家在快递单上填好发件人和收件人等相应内容,以免快递被退回或送不到买家手上。快递公司收到快递后,交付给运输部门进行运输,这时快递公司和运输部门之间也有约定,如到达时间等。快递运送到目的地后进行相反的过程,运输公司将快递交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再将快递送到买家手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网上购物活动的过程并能表达和模拟,体会到网购成功与否与“约定”很有关系,从而发现用户子系统、快递子系统、运输子系统之间的约定,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授课

学生活动二:类比概念,模型对照。

师:我们如何抽象出一个网购流程模型呢?请总结网上购物活动的过程并能用文字和箭头表达。

学生小组讨论,写下网购流程示意图。

教师展示学生示意图。教师展示网购流程图,如图1所示。

师:在包裹传递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三个子系统。因而卖家和买家之间,快递公司和快递公司间都有约定,保证了快递的准确传递。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势必也需要一种规范,将整个过程分为多个步骤。为了有效地传递网络中的信息,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性的结构模型,将网络分成若干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每一个功能层中,通信双方都要共同遵守相应的约定,我们把这个约定叫做协议。例如,我们曾设置过的TCP/IP协议,就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各功能层之间,上一层对下一层提出服务要求,下一层完成上一层提出的要求。

师:网络中数据的传输与网上购物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何理解呢?

生:快递好比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整个快递系统好比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可靠的传输离不开各层之间的约定。

师:TCP/IP协议将网络体系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呢?

生:TCP/IP协议大致可分成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它包含了TCP、IP、UDP(用户数据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等众多协议。

教师使用PPT展示TCP/IP概念层,如图2所示。

师:什么是TCP/IP协议?它有何作用呢?

生:IP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校核,保证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

教师使用PPT播放网购订单的传送过程,如下页图3所示。

设计意图:TCP/IP协议的核心内容及其特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类比,再介绍TCP/IP协议体系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学生会更易于接受。

学生活动三:自主学习,介绍OSI模型。

师:TCP/IP协议产生于因特网的研究与实践中,而在网络世界中有一种通用的概念模型――OSI参考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请围绕以下问题自主学习第56~57页:①什么是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描述OSI参考模型的网络体系结构示意图。②OSI层次模型中各功能层的上下层是如何协调工作的?数据是如何传输的?③把OSI模型与TCP/IP协议体系对比一下,分别对应什么层次,各有何种作用?

学生阅读、对比。

设计意图:在此部分设置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材中关于OSI层次模型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从中归纳总结出OSI层次模型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避免了纯理论内容的平铺直叙,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课堂小结

师:在TCP/IP协议中,去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这两层的功能被合并在应用层实现),同时将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主机到网络接口。在当前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TCP/IP传输协议。

教学反思

第5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作为跨“科学”和“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学科,地理科目素来以其知识的广博性,与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可见,地理科目跳出中学教学,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其中的一节,“天气系统”在当前地理科目考试中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把握天气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更加系统和清晰的脉络,就成为该节课授课和课程设计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利用多媒体工具,针对高中地理中“天气系统”一节的教学设计谈几点自己的认识。[1]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与好处

1.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引入,借助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展示教学内容。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创设教学问题情境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更加的和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知识中所涉及的地理事物、现象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加直观,通过色彩、声音,影像等的传递,创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不压抑。[2]

2.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代教育光靠着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幅挂图、一张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也远远不能适应学生们的教学需求。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们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了网络,透过多种渠道可以获得多种信息,所以任课教师光靠书本,照本宣科地讲课本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足。这就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与时俱进的补充当前的时事资料,开拓思路,扩大知识面。但是只靠任课教师的嘴和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清楚。所以往往会出现拖堂。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需的时事资料、课堂练习等事先做好PowerPoint课件或直接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这样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节约课堂时间,进而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3]

二、“天气系统”一节课本知识点分析

“天气系统”这一节共由两部分构成,即锋面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本节课的教学应重视落实各种天气图的阅读与分析。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注意:a、教学应从身边的事物,日常生活入手,切忌没有过渡,提高知识难度,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b、应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与分析,如锋面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特征;理解高气压和低气压的不同天气特征。而本节课的难点则集中在冷锋、暖锋天气图的判读和分析方面。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1.关于课程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是否成功,过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听课效果和该节课的授课效果。在天气系统这节课的课程导入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一个好头。这样做,既能活跃气氛,又易被学生们接受。具体来说,课前或刚上课的一小段时间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做好导入和衔接:a、拨打121获取最新的准确的天气信息,任课教师可以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状况的播报;b、引用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小段视频和影像。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让学生们了解了一些获取天气信息的实用途径,也让他们知道本节课是非常实用的,最重要的是吸引了眼球,让学生们觉得有意思,本节课接下来讲的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集中精力听下去。尤其是,《天气预报》播放过程中的突然中断能激起学生的悬念(为什么停了?)。由此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十分明显的效果。[4]

2.关于锋面知识的教学设计

关于锋面知识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关于锋面知识的教学设计可以适当的播放锋面移动的动画。具体来说,在播放动画的同时,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思考:如什么是锋面系统?为什么是这样的?锋面对天气状况有什么影响?并展示锋面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原理实质。动画本身直观形象,生动,学生们易于接受,印象深,并且通过引导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发散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等。[5]

3.关于气旋、反气旋的教学设计

关于气旋、反气旋这一块的知识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借助图片、示意图和动画的展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气旋等知识。例如可通过展示台风这一典型的气旋例子,让学生们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一步步向学生们讲解气旋的形成,直观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们掌握示意图的画法和原理。[6]

第6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协同阿司匹林治疗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常规治疗)与阿司匹林+瓜蒌皮注射液组。于用药前、用药2周后抽血,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结果:阿司匹林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pagm值分别为67.74%±9.31%,49.61%±5.81%。阿司匹林加瓜蒌皮注射液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pagm值分别为67.20%±7.07%,42.76%±5.0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阿司匹林+瓜蒌皮注射液组pagm值含量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瓜蒌皮注射液和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pagm水平,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关键词】  瓜蒌皮注射液 冠心病 血小板聚集功能

实验研究表明传统中成药制剂瓜蒌皮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和稳定血管内皮等作用[1],为了防治ar及由此导致的临床不良事件,我院自2006年将新通注射液用于抗血小板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不稳定性心痛患者120例,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1979年)。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瓜蒌皮注射液组(试验组)。

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60例)与阿司林加瓜蒌皮注射液组(60例)。患者入选后记录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血脂等指标。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采静脉血化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阿司匹林组采血后于入院当天开始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强化抗凝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健康教育、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类硝酸酯类、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他汀类和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瓜蒌皮注射液组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天。

仪器和设备: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采用比浊法,采肘静脉血3ml,塑料管用3.8%构缘酸钠按10:l比例抗凝,快速静脉穿刺取血3ml,即刻在空针内颠倒混匀,2小时内上机,首先常温离心机800转/分,离心5分钟制备富血小板血浆,6000转/分,离心10分钟制备贫血小板血浆。用5pmol/l的adp作为激动剂(保存于冰箱,用时取出)。40分钟内测量。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结 果

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比较,见表2、3。表2 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比较 表3 两组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比较

不良反应: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二组均有4例恶心、烧心、反酸,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未退出试验。

讨 论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特别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更为重要,但血小板抵抗也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ar的人群,有效的治疗包括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和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但一些研究认为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2],而且剂量增加还可能导致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氯毗格雷和阿司匹林,比单用其中任一种都有效[3]。但此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存在着类似ar的现象,如氯毗格雷抵抗。氯毗格雷等药物的价格较高,患者经常负担重。

新通注射液是从葫芦科植物枯蒌的干燥果皮中提取,经现代生物技术处理研制加工而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微循环的作用,特别是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瓜蒌皮注射液能明显抑制二磷酸原苷或花生四稀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且效应与剂量相关。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瓜蒌皮注射液另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阻滞钙通道,增强心肌细胞抗缺氧作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细胞等作用[4]。对心绞痛症状的控制、动脉粥样硬的改善[2]、血脂的调节都有良好的作用。

本试验结果最后证实,asp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asp和瓜蒌皮注射液联合治疗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原因可能是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新通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姗姗.瓜蒌皮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67.

2 王冬梅,代世元,芦丽莉,等.瓜蒌皮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2):128-131.

3 jneid h,bhatt dl,corti r,et al.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acute cornonary syndomse:the raeutic insights from the cure study. arch intern med,2003,163(10):1145-1153.

第7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情境一:为了引起学生的交际兴趣,教师将此次的说话训练设计成一届“未来交通工具大展”,同时配以出示展览牌子、宣传画面营造氛围。然后,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今天,来到现场想要购买这未来交通工具的人很多,如何让自己的交通工具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让更多的人愿意来购买这未来的交通工具呢?做为导购员的你,会怎么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

情境二: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时,给学生配上“小小导购员”的头饰,而台下的学生则成为了现场的顾客。这样,台上的学生要认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努力推出它的独特之处。而台下的学生则要认真听好,看这种未来的交通工具有没有体现出一个“未来性”,能不能让大家接受和欣赏。

二、铺设解决难点的梯度

面对一个感觉很难的话题,如何让学生消失畏惧心理,然后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需要教师为此铺设一些梯度,帮助他们攻克一个个难关。

第一个梯度:帮助学生设计出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呢?一看到这个问题,学生们可能会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交通工具”上去想,从“未来”上去想。也就是说,不管画出来的交通工具是个什么样子,首先它必须有交通工具的功能,而且具有前瞻性,与目前已有的交通工具有所区别。这区别在哪里?无非两方面:一,功能上有了更加先进的体现;二,外形上更加的美观可爱。了解这了些,学生设计这未来的交通工具时,就感觉非常轻松了。所以,在后来的课堂上,他们展示出的画面是精彩纷呈的。

第二个梯度:帮助学生理清介绍的要点。面对自己设计出的外形美观而且功能先进的未来的交通工具,怎么向别人介绍呢?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来聊一聊。

第三个梯度:帮助学生把交通工具介绍清楚。知道了该怎么来介绍这未来的交通工具,就要来练习着口头介绍了。在自由练说、指名介绍的基础上,让台下的学生以顾客的身份来评价台上的“小小导购员”有没有介绍清楚这未来的交通工具外形、功能方面的特点。在评议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同桌练说。最后,在四组中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在这样的“练习-介绍-评议”的过程中,有了一个螺旋式上升,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清楚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

第四个梯度:帮助学生把说话上升到写话。说得很好,不代表能写得很好。有些学生很愿意说,但一听说要写下来却还是会害怕。很多学生在口头交流的时候能做到有条理、很详细,还会用上一些修饰的词语。但真要他们写下来时,教师会发现,写出来的内容变得简单了,条理也不清楚了。所以,在让学生充分练说、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了自己的下水文。下水文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让学生对介绍的顺序一目了然。同时,要做到语言规范,因为它是作为范文让学生学习的。其次,要把句子写得流畅而优美,语言不能太深奥,但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样的下水文,才是适合于学生学习的。

三、设置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

英语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哲理性名言:“Jump and get an apple。”意思就是:跳一跳,摘到一个苹果。让学生每次作一个小小的努力,就有一点小小的收获。如果苹果太高,再拼命跳也无法摘到,只是浪费体力,那对于学生来说这苹果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当然,也不能让学生一次采摘就满载而归,这样也会使学生推动再跳的动力。这一说法不无道理,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几个苹果。

说话前设置一个苹果。在交流时,四组各选出了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尽管每一位上台的学生都是“小小导购员”,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评上“最佳导购员”的。想要评上“最佳导购员”,必须得把话说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在评议的时候得到台下小顾客们的认可。老师在学生练说之前就把这个“苹果”告诉学生,那么他们就会带着动力认真地去练习,争取在小组中脱颖而出,在台上介绍时,也会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被评上“最佳导购员”,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光荣。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都非常努力地在“跳”,所以最后大多数都评上了“最佳导购员”。摘到“苹果”的学生,体验到了那份成功的愉悦。

第8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以刑事法律规范为载体的刑法解释,自然应在法规范的价值目标内进行正确的法律阐释,以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⑦在选择刑法解释方法时,如果采用文义性限缩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已经能够与案件事实相符,那么采用该方法就是最佳的选择;反之,如果采用文义性限缩解释方法进行解释仍然有其他情形不能被该法律规定的文义所囊括,那么理当作进一步的限制以契合该立法意图,在此情形下,采用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就成为最佳的选择。对此过程的反复流转,必须以价值合理性作为法律论证的着眼点。⑧在此过程中,评判文义性限缩解释方法合适与否的关键是解释之后的刑罚结果是否具有合理性,适用于行为人的量刑结果是否与对其危害行为的罪责评判相一致。如果对该量刑结果的公正性存在较大的疑问,那么采用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就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限缩性解释而言,采用文义性限缩解释方法显然不妥。因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的空间位置来决定是否对其适用加重刑罚。“法律规范中规范性法律概念与开放性的事实构成的存在,决定了法官判案不是简单地将法律规范运用于生活事实的形式逻辑过程,而是需要法官首先运用价值判断与目的考量妥当地理解法律规范本身。”⑨换言之,我们不能仅以抢劫是否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来区分抢劫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层级。因为如果行为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的抢劫行为与其在其他场合实施的抢劫行为并无本质的区别,那么对其即使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的抢劫行为也应当按照抢劫罪的基本罪予以处罚。此时,我们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文义射程”范围内的情形排斥在外需要求助的解释方法就只能是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就此而论,根据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来筛选或者排除法律规定文义范围内的特定情形,就是在刑事司法过程中能够寻求的最佳解释方法。

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加重处罚情节的立法目的探寻

在确定采用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之后,我们还必须弄清立法者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加重处罚情节的意图何在。就法律的制定而言,立法者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必定有其深意,这是我们依据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来解释该加重处罚情节的关键所在。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由于立法技术方面的考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含义本身尚不具体,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尚需在新刑法的立法本意指导下,努力实现正确适用”。⑩从现有的论述看,学者们对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加重处罚情节的立法目的的认识并不一致。笔者在此选择4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述如下。第一种观点是:“对这种更为严重的抢劫行为,法律将其规定为加重处罚情节,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运行,保护公众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感、信任感,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瑏瑡?第二种观点是:“新刑法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确定为一种情节严重的犯罪予以重罚并在10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其立法原意就在于这类犯罪的受害人往往为不特定的多人,即使侵害对象为特定个人,也会直接威胁一同乘坐交通工具的其他人,因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仅危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还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新刑法加大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是突出对公共秩序和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保护。”?瑏瑢第三种观点是:“公共交通工具一般来说乘坐的人数较多,犯罪分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仅会危害广大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危害。”瑏?瑣第四种观点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犯罪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都大于对特定人员或其他交通工具上的抢劫,刑法也将其列为打击的重点,在量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瑏?瑤从上述4种观点不难看出学者们都认识到“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比实施一般的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换言之,正是由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立法者才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以更重的刑罚配置来预防和惩治这类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很可能还没有认识到立法者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加重处罚情节的真正意图之所在。虽然从刑罚的配置来反观该加重处罚情节的理由是该抢劫行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对该抢劫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并不像上述学者所说的那么简单。毕竟,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立法者认为该抢劫行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阐释。纵观上述四种观点不难发现其都有不尽合理之处: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立法者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规定为加重处罚情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里的问题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是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进行侵犯,公共交通工具只是一个载体,立法者何以为了保护人们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的行为作为对行为人加重处罚的情节?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无论是抢劫公共交通工具上不特定的多数人还是特定的人都可能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因而需要从重处罚。这里的问题是,认为抢劫公共交通工具上特定的人会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观点并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如果以此为限,那么“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实施抢劫”仍然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之司法解释也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行为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是对该行为人的行为加重处罚的实质根据。这里的问题是,果真如此,那么所有的公然性犯罪(易引起社会恐慌的犯罪)都具有加重处罚的潜质。另外,公共交通工具本身是一个封闭性空间,在此空间内犯罪何以会引起、会在多大程度上引起“社会恐慌”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从现有的立法设计看还是从司法实践的操作看,欠缺对“社会恐慌”的客观评判标准实际上也说明这种观点仍有待商榷。持第四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行为加重处罚的根据在于行为造成的法益侵害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大两个方面。瑏瑥?这里的问题是,如果仅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层面来解读法律,那么对如下两个问题则无法给出圆满的答案:(1)如果脱离客观行为,那么该如何评价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2)判定行为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与普通抢劫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差异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按照一般人的认识,单就行为人的抢劫行为而言,其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并不因其抢劫场所的不同而有实质性的不同。#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立法者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加重情节的目的蕴藏在特定的客观行为之中,而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并无太大的关系。换言之,客观行为的特殊性是我们追寻立法原意的根本之所在。重新审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特殊性不难发现,此加重处罚情节实际上是由内外两个“公共性”特征耦合而成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侵犯的法益具有双重性:它既侵犯了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性,又侵犯了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性。侵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公共交通工具上多数人的权利构成威胁或侵害。侵犯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公共交通工具之外相关主体的权利构成威胁或侵害。“公共交通工具”是由“公共”与“交通工具”结合而成的整体,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特性,脱离任何一方的规制,都是偏离立法目的的规制。因此,把侵犯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性纳入考察体系是由公共交通工具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可以说,公共交通工具具有的、牵涉公共安全的特点决定了立法者需要通过刑法对此法益给予重点保护。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大,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大。”瑏?瑦因此,我们只有把握住公共交通工具的内外公共性才能理解立法者给“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行为配置更为严厉刑罚的良苦用心。

在此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刑罚的适用作目的性限缩解释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设置了障碍,但以目的性诉求为行为指南的做法顺应了当代刑法的谦抑精神。“情节犯的立法模式把定罪中定量问题做了概括性规定,其他问题交给司法者,司法者在对行为定性时必然要考虑到刑法谦抑性问题。”?瑏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必须是该行为侵犯了公共交通的内外公共性才成立。换言之,只有当公共交通工具的内外公共安全法益同时受到侵害或威胁,刑法规定对行为人的行为加重处罚才有足够的理由。从内外公共安全的特性上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所直接针对的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被害者,因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的公共害是源发害,而在公共交通工具外发生的公共害则是由内而外衍生出来的现实危险,属于次发害。基于两者质的差异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行为侵犯的刑法保护法益的程度也明显不同。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害,应该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实施的,如果行为人仅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抢劫,那么其行为因还未危害到公共交通工具内在公共安全而不能被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只有这样理解“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我们才能回答为什么立法者只将“公共交通工具”而不将一般性的交通工具作为刑法特别保护对象的疑问。另外,就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性危害而言,因为其是从侵害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性衍生出来的法益侵害,所以对其不需要再作更为严苛的限定,只要该抢劫行为使公共交通工具外在的公共安全法益受到严重威胁即可。

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在判断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时的具体运用

(一)在有“瑕疵”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行为如何定性如果行为人抢劫的对象是有“瑕疵”的公共交通工具如“黑车”、“酒后驾驶的车辆”、“超速行驶的车辆”、“无照驾驶的车辆”、“超载驾驶的车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车辆”等,那么可否认定行为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呢?由于立法者规定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加重处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共交通工具内外的公共性,因此,如果行为人的抢劫行为给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安全造成实际侵害、给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安全构成威胁,那么行为人的抢劫行为就完全符合“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构成要件。从上面列举的情形看,虽然这些从事公共交通定制的车辆都存在一定的“瑕疵”,并且涉及车辆使用人的违法和责任担当问题,但这些情形与抢劫行为人自身的行为性质并没有内在的关联。因为无论这些车辆存在“瑕疵”与否,行为人的抢劫行为都足以给公共交通工具内外的公共安全法益造成损害。因此,即使这些车辆存在“瑕疵”也不影响其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内外法益。换言之,在评判行为人的抢劫行为是否成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时并不因车辆存在“瑕疵”而有所区别。在此还须指出的是,刑事审判人员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往往会遇到对被害人过错的理解和认定问题。虽然被害人的过错是事前存在的客观事实,但该过错并不是招致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的充足理由。法治社会不允许任何人假借他人已然存在的“瑕疵”行为而进行所谓“替天行道”式的私力救济,更不允许以此为由来满足自己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私欲。因此,即使被害人具有前期性的过错,这一过错也不能阻却行为人抢劫罪责的承担。就具体案件而言,无论行为人是否明知该车辆有“瑕疵”,只要其抢劫行为损害了公共交通工具内外的公共安全法益就应当按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认定。

(二)对抢劫公共交通工具上特定人员的行为如何定性如果“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对象是特定的人员,那么可否按照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进行处罚呢?例如,行为人以收取过往车辆的过路费为由,对司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劫取财物;公共交通工具的司售人员在营运过程中,对某一乘客实施抢劫行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蓄意或临时起意对特定的乘客实施抢劫行为;等等。有学者认为:“在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车)上抢劫一名乘客的财物的,也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瑏瑨?笔者认为,对上述情形不能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论处。因为根据目的性限缩解释的原理可知,在上述情形下,行为人的抢劫行为只侵害了特定人员的人身权或财产权,而没有对公共交通工具(火车)的公共安全造成实际损害。当然,如果行为人是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特定的多数人实施抢劫行为,那么其行为仍然符合“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其理由是:公共安全的特性并不是根据犯罪对象的特定或者不特定来划分的,即使行为人抢劫的是特定的多数人,如行为人与他人共谋抢劫同车出游的单位同事,在此情形下,其行为侵犯了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安全是不容置疑的。总之,如果以犯罪对象的特定或者不特定作为是否适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根据,那么就会与罪刑均衡原则严重不符。#p#分页标题#e#

(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状态如何确定根据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2条的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主要是指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在未运营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抢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车上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必须弄清“运营”的确切含义。例如,行为人在车辆在始发站等待调度、车辆在中途候客、车辆在中途抛锚、车辆收班后驶往车库等时间段实施抢劫行为,这一时间段的车辆可否认定为运营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呢?显然,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否属于“运营”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值得追问。笔者认为,“运营”与“使用”具有语词上的相当性,只要某一公共交通工具已经交付使用且未在该次行驶过程中结束运行任务,那么就应该认定该公共交通工具处于“运营”状态,而不能简单地根据其是处于运动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来认定其是否处于“运营”之中。根据目的性限缩解释的原理,对“运营”作这样的理解同样需要符合侵犯公共交通工具内外公共安全的特征条件。因为即使是在“运营”中的停顿状态,行为人针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抢劫行为,侵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安全自然不成问题,并且由于抢劫行为发生的地点处在公共交通运输线路上,因此,行为人的抢劫行为威胁到公共交通工具外的交通运输安全。另外,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263条第2款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也包括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这一规定实际上是认可处于停顿状态的公共交通工具仍属于运营中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笔者所持观点的正确性。

(四)前期行为罪过的有无是否影响案件的定性《意见》第1条规定,“入户”时应当注意行为人“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即行为人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如果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是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那么其行为不属于“入户抢劫”。由此想到的问题是,对行为人临时起意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的抢劫行为能否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呢?笔者认为,认定行为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能要求其前期行为具有非法目的。《意见》限定“入户抢劫”行为人“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同样与目的性限缩解释直接相关。因为对“入户抢劫”行为加重处罚的目的在于保护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及住宅权,因此“入户抢劫”与“在户抢劫”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就“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而言,行为人前期行为具有犯罪目的或者不具有犯罪目的并不影响其抢劫行为的性质,并且行为人即使以前期性的犯罪目的进入公共交通工具,仅有该目的还不可能侵犯公共交通工具的任何法益。瑏瑩?除此之外,由于“户”是特定的人起居、饮食的相对封闭性场所,排他性较为明显,而“公共交通工具”的“公共性”决定其具有开放性,有无犯罪目的的行为人都可以进入,因此,行为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行为前有无犯罪目的都不影响对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司法认定。

(五)在具有特定用途的交通工具上抢劫如何定性哪些交通工具属于公共交通工具是我们认定行为人的抢劫行为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必须首先弄清的问题。但是,判断某一交通工具是否公共交通工具的标准还不十分明确。例如,对单位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单位组织员工外出旅游或考察乘坐的具有特定用途的交通工具等能否成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公共交通工具就存在疑问。笔者认为,上述具有特定用途的交通工具可以成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行为人无论是针对上述哪一种交通工具实施抢劫行为,其行为对交通工具内外的公共安全法益都将产生现实的侵害和威胁,根据目的性限缩解释的原理,自然就能够与立法者设定加重处罚的目的相吻合。虽然单位接送员工上下班的车辆只给单位内部员工提供服务、单位组织员工外出旅游或者考察所乘坐的车辆载有特定的人员,但公共交通工具并非对其自身属性所作的定性,而是对其用途所作的限定。具体而言,虽然车辆的属性是固定的,但其用途却可以视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例如,公交公司的车辆具有公共属性,但其仍然能够被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承包之后改作他用;个人所有的车辆具有私人属性,但其仍然能够挂靠其他单位从事公共性经营。显然,判断某一交通工具是否公共交通工具不能仅以属性为标准。如果我们仅以交通工具的属性作为认定的标准,那么就会偏离其公共性的实质。采用强调公共交通工具内外公共安全的目的性限缩解释恰恰是对其公共用途的合理界定,强调交通工具的公共性是对交通工具用途特性所作的要求,而不是对其权利归属的限定。如果不据此对案情作审慎判断,那么将严重超越目的性限缩解释的范围而致量刑宽严失当。

第9篇:交通工具设计范文

2.实习目的:

通过对实习目的地陕西,内蒙,宁夏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参观了解其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现状。重点了解当地的餐饮业、旅游宾馆饭店、旅游交通、旅行社、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等现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认识、分析这些旅游企业的现状;学习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树立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和创业精神。

二.实习安排:

三。旅游认识实习工作内容:

对于这次旅游实习,目的便是通过这段实习,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但与此同时考虑到内容繁多,任务艰巨的问题和难度,老师将我们36人分为食、宿、行、游、购、娱6个组进行组织和学习,这样便于我们通过实际有效系统并且专一地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进行研究与感悟。从而达到进一步学会分析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

而身为“行”组中的一员,我们收获了许多。

“行”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链条;是旅游规划的重要方面;是旅游心理的侧面反映。说起“行”,自然想到和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出游行程(旅游线路的安排)是密切相关的。

为此,我在这次实习中对于“行”这一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

1、在旅游中,交通始终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1)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因此出门希望尽可能在路上少花时间已成为不少人选择交通工具的第一原则。

我们实习是采取“逐步北上”的策略,因此采取乘坐火车是中线旅游里较为合适的交通工具使用方式。其实目前长线旅游选择乘飞机的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已很少有人会选择轮船作为旅游的交通工具,选择乘火车的游客也有减少的趋势。在中线旅游中,几乎是飞机与火车不相上下,至于轮船,只占了不大的比例。这是整个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发展趋势。

(2)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舒适程度也开始影响到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因此,长线游客愿意乘飞机,与火车相比,较舒适的旅游列车便更加受到旅游者欢迎。而在某些线路上,人们宁愿坐船而不是更快些的火车,恰是站在是否舒适的角度上考虑的。我们实习进程中,在景点与落脚点之间往返的交通工具采用的亦是公汽或是出租。要使得班级(也可称为团队)能够集体活动,那么选择舒适的出租显然不算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而相比之下公汽里拥挤嘈杂,多数时候座位缺乏。对于老师的工作安排和学生的暂时休息要求都是不利的。这便是要求团队集体活动和游客舒适度之间的矛盾。而要想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下一个方面的因素是离不开的。

(3)价格。价格问题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恐怕还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看到不少游客选择乘火车仅仅是因为其费用较乘飞机低得多,价格因素制约了乘飞机游客人次的飞速上升。毕竟是否经济还是大多数人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比如我们都是学生,实习的目的是从旅游中学习,感悟,发现,所以我们会因价格去选择交通工具,没有选择价格偏高的交通工具。

那么,其实游客选择交通工具依靠的是他们的内心需求。游客需要的是不但省钱而且便捷,还要舒适的旅行方式。而将这三者完美得结合是不太现实的,舒适的交通工具自然价格偏高,便捷快速的方式游客不一定适应。

所以我想,旅游公司、旅行社以及相关部门在制定和策划一个路线时,首先要调查区分比较大的人们对于旅游交通工具是怎样看待和选择的。需要先明确这条旅游线路是为什么身份,或者什么年龄段人设计的,相当于同类型游客组团旅游,会使游客们在选择交通工具上保持相对的一致。

(4)如何找到交通与旅游的契合点也将直接对游客产生影响。

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榆林——东胜这段路我们采取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沿途的风景很美好,可以看到草原以及蒙古包,这样以“车览风景”的方式会使游客的心理上注入了一股新鲜感,再加上沿途的风景,游客就不容易在车上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和产生疲惫之感,会给到达目的地下车后的游览进程添加新的活力。一方面这也属于游览参观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满足了游客需求。

这方面,水路方面应该可以借鉴,长江客轮公司也曾推出过假日专船,短途而充实的游览方式会给旅游业带来更过力量。

看来在新形势如何瞄准游客的需求是成功的关键。而交通始终是关系着游客的需求并且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为不同类型,身份的游客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是尊重游客自我要求的体现。同时,利用交通工具的特点来开发、制定新的旅游项目便是旅游业和旅游交通工具之间关系的升华。

2、作为旅游行业,设计好旅游线路,规划好旅游行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1)、设计者应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线路。

比如不少商人洽谈生意之余也需要到处旅行,他们的旅行多是出于商务方面的动机,消费较高,住高级酒店,而且来去匆匆;而针对退休老年人的旅游线路就应该轻松、休闲、节奏稍慢,费用适中等等。

旅游线路的设计关键是适应市场需求,具体而言,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如成本最小,日程最方便等等。所以重视作为旅游活动主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旅游活动带来方便,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出游积极性,进而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线路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应尽量依托原有的交通线路,根据旅游业发展现有的基础和旅游资源的丰度、特色度、组合度及区位条件等,有区别地、有重点地确定线路循序渐进,梯次开发,适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比如我们在安康江边参观时了解到这里也是才被开发出来,建成后将会给安康旅游业带来不小的效益;在旬阳,车站非常简陋,很难与其他城市火车站相比较。而既然在旬阳设定有站点,说明这里是一个交通岔口,如果能挖掘开发旬阳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潜在资源,如果能使一片废墟变成旅游胜地,带来可观的效益,从而达到更好建设旬阳的目的,那么这便是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开发的提升。

(3)旅游行程是旅游线路的具体体现,完善的旅游行程使旅游线路名副其实。

这次的实习中,行程安排紧凑,绝无怠慢拖欠等现象,使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游客,他需要的是在旅游中感到充实和应接不暇但又不存在走马观花。一天换一座城市的快速行程安排不免产生两种声音,“这样使游客快速投入到下一个目的地,紧致充实”、“这样反而让游客感到什么都没参观过”

所以我认为,在行程安排中应该做到有条不紊,详略得当。哪个城市,景点具有突出的主体与特色,它就值得我们逗留。所谓品牌响亮、特色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主题,这样的地方,城市足以让游客流连忘返。而不太具有鲜明旅游特色的景点则不需要花费时间。这样一详一略,略反衬详,进而增大旅游地的被感知机会,大大提高旅游地的重游率。

(4)如果将“行”放小到单纯的在旅游路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等等交通工具,导游人员则是缓解游客疲劳,放松游客心情的方向盘。

针对不同类型游客进行不同的活动,谜语,魔术,等,处理好游客因旅游出现的兴奋,疲惫,烦躁等情绪。但同时要找到合适的时段,当游客普遍疲惫需要休息的时候,导游人员则最好不去打扰。这次实习在火车途中,老师带领我们参与一些游戏等,这些都很好的缓解了我们对漫长车途的倦怠。

现在,旅游越来越成为消费时尚,旅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把实习的过程当成一个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体验这个产品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