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黄河颂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河颂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河颂教学反思

第1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一、总结式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而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如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到了课堂尾声处,要总结全篇,可以运用总结抒情式的语言来介绍: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的丰碑。这样,就巧妙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比式结尾――“映日荷花别样红”

比较区别式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异同、区分优劣,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地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如学习了鲁迅的《风筝》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满天的风筝》所描写的是那种快乐、满足、骄傲的形象,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风筝》中所特有的那种情感,笼罩着深沉的悲哀:无法补过,无法释怀,悲哀之至,让人在心灵的震撼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文章的丰富意蕴。

三、悬念式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为下节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课虽尽而意无穷。如学习《斑羚飞渡》后,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的结尾:课文中展示了一幅幅凄美的图画,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角色,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而动物应该有生存在地球上的权利。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珍稀动物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结语,给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学生强烈的悬念,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内化,又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唱游式结尾――“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在课文《黄河颂》、《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木兰诗》等将要结束时,教师可恰当地把歌曲《保卫黄河》、《爱我中华》、《沁园春・雪》、《红色娘子军》等歌曲引进课堂,作为这堂课的尾声。可见,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结束时匠心独运,巧妙结尾,定会获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益处。

五、课本剧结尾――“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皇帝的新装》、《陈太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课文都适合演课本剧,通过演课本剧,学生就可以更进一步掌握课本内容,领会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魅力,把握文章主题,达到知识再现的效果。

六、诵读式结尾――“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如:《黄河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爱这土地》、《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可以分别配上《黄河协奏曲》、《沉思曲》、《多情的土地》、《下一站幸福》、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等伴奏音乐,让诵读进入文章情感的涟漪。

七、感悟式结尾――“忽如一夜春风来”

教学贵在思,学习贵在悟。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该来个回头望,进行总结、反思、感悟,这样可以起到梳理结构、疏通内容的目的。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和感悟?通过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学习了本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通过感悟,达到积累沉淀的目的。

八、知识树结尾――“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2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要用好交互电子白板,教室环境布置的质量将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效果构成直接的影响,轻则不能将白板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重则影响整堂课的教学与师生交互的实际效果。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有以下几点,我们必须要做到位。

1.1白板安置的位置

交互电子白板的功能性是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要让所有的学生在正常的视角下能够看清楚,从整个教室的所有座位的视角来看,最佳的安放位置是教室黑板的位置,最好能安置在教室的前墙的中间位置,如果考虑到黑板的使用频率,可以稍微偏向北侧些,但是,白板的两侧必须留足师生站立的空间,即不能超出讲台之外,避免老师或学生站立时对教学内容的遮挡,高度的设计应便于师生书写。

1.2计算机安置的位置

对于计算机位置的安置,笔者对很多一线教师进行过调查,他们大多反应计算机放置在教室旁边的效果要比放置在讲台中间的效果要好。因为,置于教室的旁边能够有效地防止计算机和教师对部分学生看白板下部的所演示内容的遮掩,而且更方便老师更好的发挥和展示课堂内容。

1.3窗帘的配置

为了让交互白板呈现内容有更高的清晰度,我们应该尽量消除光照对教学效果的很有可能影响,对有窗户的教室和功能室应该配备窗帘,同时在选择窗帘的颜色时,我们发现深色的效果最好。

2通过课例对比分析应用电子白板的作用

教学案例1《:黄河颂》选自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表达了对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的歌颂之情,同时从诗词的外延来看表露出歌颂中华民族儿女的英雄气概和保卫黄河的坚强决心。笔者对教者的整个教学活动,使用交互白板的具体课堂环节,使用的方式,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列了一个表格如表1所示。教学课例2《:角》选自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的第四章,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和如何表示“角”。从教者应用电子白板对本课教材处理时发现,笔者对本节课的处理是按照“实物抽象出图形——辨认图形——定义角一一学会角的表示方法”的思路分层次来完成教学的,并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逐步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笔者对教者的整个教学活动,使用交互白板的具体课堂环节,使用的方式,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列了一个表格如表2所示。通过上面的两则课例我们可以看到,交互白板对于文、理科教学都适用,笔者在多节课例中对教师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总结,并从教学效果出发对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的作用,笔者总结后发现有以下十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发动机;(2)提供事实,获得经验;(3)举例验证,建立概念;(4)呈现过程,形成表象;(5)提供示范,指导操作;(6)演绎原理,启发思维;(7)展示事例,开阔视野;(8)设难置疑,引起思辫;(9)归纳总结,复习巩固;(10)欣赏审美,陶冶情操。教师在使用方式上,笔者总结后有以下九个方面:(1)设疑——播放——讲解;(2)讲解——播放——举例;(3)设疑——播放——交流;(4)播放——提问——讲解;(5)讲解——播放——交流;(6)播放——交流——总结;(7)一边播放、一边讲解;(8)一边播放、一边交流;(9)学生自己操作多媒体自主学习。

3基于交互白板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建议

笔者在对教学实践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后发现,教师在应用白板的过程中已经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发挥了一些,但是还不够全面,为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使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地发挥白板的媒体优势,我提几点建议:(1)充分挖掘电子白板的资源,与传统的黑板相比,电子白板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教学资源呈现出多层面、多视角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板书和板画的时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同时也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2)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电子白板提供了空白手写板,还提供了标注、书写、幕布、拍照、放大、探照灯、板擦等技术支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识记,而且教师可以从多媒体的操作中释放出来,更好的与学生交互。(3)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反馈功能,借助电子白板可以实现对老师和学生操作的快速反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通过及时的评价实现快速反馈的教学效果。(4)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教学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对课例的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好的课例可以再次学习和使用,是宝贵的生成性资源。(5)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网络信息功能,将电子白板接入互联网,可以提取最新的教学信息,是辅助教学很好的信息资源平台。

第3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1.合理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上课前如果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运用音乐导入,例如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黄河颂》《雷电颂》等课文时就可以采用音乐导入。以《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导入时可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由震撼人心的音乐过渡到贝多芬的坎坷经历再到伟大的人格。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人格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适当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在课的起始阶段,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2.结合课文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语文教学别是说明文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安排了大量有关祖国名川大山、风俗人情等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等,过去就是老师讲授,学生只能根据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形成表象。但是,现在我们上课时可以播放苏州园林、故宫等的视频,学生就会在画面中感受到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美誉的苏州园林的巧妙设计和领略故宫博物院的金碧辉煌、壮观雄伟。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朗读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诗歌更是以诵读为主,在教这些文章时我们可以播放音频、视频范读或配饰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诵读表演,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会把生字词、课堂练习等书写在黑板上,这样费时费力。而如今,我们可以把生字词、练习等做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根据需要使用,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在课件中链接相关的知识或资料。如在讲《马说》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同时还可以列举古今中外怀才不遇的名人实例,让学生以视听的方式直面学习材料,相互发表不同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更直观形象,更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板书、绘图、列表等不必要的时间,让教师更有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学情、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形式一方面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学生的多个感官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有针对性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或者一些典型错题,如设计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等,让学生操作电脑答题(有条件的可以在微机室完成),或者由学生口述教师操作电脑,人机互动中不时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答题;也可以将同学们在一些解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错误情形直观的展现在大家面前,配合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引起大家的反思与重视。这种合理设计的人机对话式的作业练习凸显出了直观性、趣味性、针对性、高效性等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了大量思维训练,大大的减轻了传统教学中那些不必要而且低效的学生作业负担。

第4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课;动态和谐;情感价值教学行为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核心。走进新课程,我们看到了令人振奋的语文阅读课――从事先规定细节的僵化设计走向了多元开放、灵活动态的弹性预设,从教师霸权的“一言堂”走向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从偏重认知能力走向了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

一、课堂预设

反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亟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优化设计。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预设,预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问,引导学生列举描摹春天的诗句,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二、师生平等互动 ,共享和谐美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识的琼浆”。

平等始终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平等对话者,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和感召是巨大的,具体来说:

教师先要用心去浸润文本。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地触摸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决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集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做“传声筒”。如读了《散步》,“我”的尊老爱幼会令人深深感动,“我”的行为又促使我们每个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现代人反思;读了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直跌宕在内心深处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去爱身边需要关爱的弱小者,不幸者。教师要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好地预测学生阅读的立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互动的进行。

2、师生平等介入与文本的对话,碰撞出和谐之花

在新课标下,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文本直接对话,更有了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自然感受”可能很小,可能很肤浅,还可能很“怪异”,但是学生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说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有了对话,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热闹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被激发了。

三、人文熏陶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情感缺失的一代.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现代教育决不能是“忽视了另一半的教育”。语文学科最有可能实践情感、生命教育,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人文性最强,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最丰富,与生活最密切,生命,情感理应在情感教育中欢歌。教书育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把教材中正义、美善的情感注入学生的血脉中,让它们永远在学生的血管中循环流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大成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策略,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建构学生完美的人格。

1、情境演绎,激感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初中生尤其如此。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出发,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很快地进入课文表现的情感境界。

我在上《散步》时,课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崔京浩演唱的《父亲》,并以一组又一组人类的亲情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导入课文,画面、音乐同时欣赏,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成功的铺垫。又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我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用心去感受这充满气势、充满生命力量的景观,吸引学生沉浸到这种独特的氛围中,真正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把全部的激情都融入到了课文当中,效果极佳。

2、自主参与,体验情感

第5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目前,初中学生课外作业可谓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影响了他们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繁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黄河颂》后,我让学生们搜集整理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等,并尝试举办了一次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课堂文艺演出;学习何其芳的《秋天》之前,我让学生们去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学了《邓稼先》后,我让学生们去网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并分别为他们写小传;而学习《威尼斯商人》、《变脸》等戏剧作品时,我则让学生们尝试排演课本剧;学了《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等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们想象、设计、绘画出他们心中各式各样的桥……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抄写写练习,这些作业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重视学习主体性,变硬性统一为自由自主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中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伙伴们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同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某个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三、多种学科整合,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第6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方法;情感引育

自从我校实施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政策以来,大力提倡广大人民教师大胆进行改革建立高效课堂,要求尽一切可能改变传统课堂的应试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安静下来,从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为了把新课改下的教学一碗水端平,放慢节奏,就怕自己考虑不周没有讲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是成绩不甚理想。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究竟是如何对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的呢?又得到了怎样的教学成果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大家都知道,人都是感性的,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最活跃、最深刻的主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产生的反应。在生活中,好的情感不仅能起到改善生活、和谐交际、调节心情的作用,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

情感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提高素质教育的组成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借助于教育教学中的因素,引导学生感知感悟,刺激学生抒发感情,达到丰富情感、培养移情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课中教师通常采取的是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老师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讲台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一个劲地讲述课文要点,学生则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在下面死气沉沉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许多学生受挫,学习受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自行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分别描写了哪几件事?(2)是如何描写母亲品行的;(3)课文前为什么只有一句提及了母亲,作者这样布置结构的用意是什么?(4)作者主要从他的恩师角度写目前的关系,但仅仅写了母亲的训导,除此之外,用更多的笔墨写了她和家人相处的情形;(5)本篇课文表达的是先生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但是文中几乎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当学生讨论完这些问题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最后陈述,由教师讲评,共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于课文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另一方面落实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改进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无非是较为简单的粉笔+黑板,这样一次两次还可以用粉笔将课文知识要点罗列在黑板上,要是经常这样就使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学生也无法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方法在丰富和活跃课堂内容中越突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他们更加豁然开朗、赏心悦目;一个个动画形象地走进学生的视野,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学习,也利用电视、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例如,运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运用多媒体导入,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先看图片,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时,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小组讨论思考(1)共有几种类型的云?(2)表格如何设计才能简洁明了?通过《观舞记》教学案、《绿色蝈蝈》教学案让学生看待多媒体的有效性与直观性。《黄河颂》教学案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制作切实可行的多媒体,《紫藤萝瀑布》课题研究方案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有效果。

总之,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开拓与创新,再结合教学新技术、创设突出的情境、增加课堂互动和课外实践,更好地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掌握好这门基础课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脸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共同发展,情感交融、优化教学方法,享受语文的乐趣,享受祖国语言的优美。

参考文献:

第7篇: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 教学思考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情境中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课下见到我说:“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我一怔,随即灵机一动说:“那我可要等着挨批评了。”他一下地脸红了,觉察到了用词的不妥。后来,我给他指出了“谈话”一词的微妙变化,如果换成“谈谈心”或“说件事”就妥了。率真的评价让该生明白了“谈话”一词的多义,也懂了口语交际中因对象不同而用语不同。与学生亲切接触,用真心的语言启迪学生要懂得从正面看自己,认识自己优势,又要懂得从负面看自己,并正视自己的盲点。给学生以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2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课堂教学内容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拓展延伸,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从而改变并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得语文课由单一而转向全面,由平面而转向立体,由封闭而转向开放,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创造性的进行审美、德育等教育

语文学科的魅力不但在于语文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博识,更为注重的是它可以教育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本领。作为中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实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运用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从中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从而继续塑造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假设,在《春》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美,从《登上地球之巅》领略到人性美,经过体验《黄河颂》而认识到祖国的壮丽等等。并且老师还要带领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等,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本领。

5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思考

在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精心细致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整个课堂学生很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更谈不上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这种缺乏情感体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只能是死知识,假知识。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尽可能把各种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如教《变色龙》一课,我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上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再现故事情节。学生情绪高昂,非常活跃,一头扎进课文中,去琢磨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感情,明确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演生动逼真。这堂课因有学生的全面活动,学生很快理解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用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体会创造的美

新语文课标强调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注意评价的整体性。这就相应要求评价形式的多种多样。师者可帮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要督促学生学会自评,自评的形式不拘,可自己列表显示,也可用日记记录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成果等,并写自我反思和小结。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让他们体会自评和被评的乐趣,体会评价形式的独创美。师者给予学生的评价形式也要有创意,让学生体悟为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更加积极学习。笔者曾经设计两种教学评价卡,一种是奖励卡,写上激励的话,用淡绿纸打印,奖励给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优良的同学,一种是批评卡,写上告诫的言语,用浅黄纸打印,发给那些犯错的学生。并让父母签字反馈,让学生收集、整理,期末综评时看谁得到的绿卡多,而且由得黄卡转为得绿卡的应给予上进奖表扬,这一评价形式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从形式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改进、创新。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才能使学生增进语文素养,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班级课程授教中,一定依照目标明确、方式科学、学法恰当、设计巧妙等现代教学理念,才可以真正适应新形势,得到新发展,从而可行完成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的教学方针和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