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日记大全范文

四年级日记大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日记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日记大全

第1篇:四年级日记大全范文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惑,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探索,去追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作文大全这一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看了名着——《爱的教育》。在三年级时我也曾学过《爱的教育》里面的几篇文章,那感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迷住了。

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录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作者亚米契斯把这部日记体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长辈和同学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两篇《雪球》和《访问负伤者》。它们讲了评价公安利柯的同学卡洛斐玩雪球时不小心打伤了老人的眼睛。卡隆陪伴着卡洛斐一同去道歉。正直的卡隆让我感到无比的欢喜!朋友做错了事,陪伴他道歉,让他感到温暖;朋友做错了事,应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告诉他:做错了事就应该承认错误!第二天,安利柯和爸爸一起探望老人。老人依然在为卡洛斐着想着。不久,卡洛斐来了,送给了老人一个礼物——正是他平时费尽心血,如宝贝般珍爱的集邮册!这个比他生命还重要的东西,竟然用来做赠品!这时,我不禁为老人的宽宏大量而赞赏,为卡洛斐的诚心诚意而赞扬!

《爱的教育》告诉我们:爱能让大家变得正直、仗义、勇敢。

爱是一丝春风,给人以清爽;爱是一阵香气,给人以芳香;爱是一句“对不起”,给人以真诚!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一点一滴关爱,让人间充满温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作文大全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真正明白了爱是什么。

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爱的教育》里到处都体现了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每月故事——万里寻母记。讲述了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非常的爱妈妈,为了妈妈,他甚至不顾一切危险,远渡重洋,从热那亚来到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并且每当他来到母亲曾经住过的地方,见不到母亲时,心是多么难受,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母亲,真叫人感动。

我有时和马尔克一样爱妈妈:每当妈妈吩咐我做事情时,我总会去做。在妈妈生日那天,我还给她送了一束鲜花呢!当然,我有时也会犯错,每当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其实妈妈都是为我好。现在想想真不应该。

同学们,让我们架起爱的小船去爱我们的老师,同学,去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吧!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人奉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作文大全自从妈妈给我买了这本《爱的教育》之后,我带着好奇心打开这本书,看着这本书的前言我发现了这么一句话:打开这本书,一起来接受一次“爱的教育”吧!

我突然发现“爱的教育”这四个字打了双引号,我顿时,充满了好奇心:“爱的教育”是什么?“爱的教育”又为什么要打上双引号呢?我跑上前去问妈妈,妈妈却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有能力去看懂这本书,并且理解这书中的道理。”于是,我用心地读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

书中卡隆的乐于助人令我感到欣喜,泼来可西的信任让人感到欣慰,耐利的坚强让我感动,勿兰偙对弱者的戏弄让我感到愤怒……

在丘林小学同学们的行为中终于,我理解了“爱的教育”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了!爱的教育其实就是从每件点点滴滴的小事感受到。每当到这儿,就会想起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那担忧的眼神,学习下降时爸爸那严厉的目光,出去游玩时老师那和蔼的笑容,遇到困难时同学们那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无论是爸爸妈妈的呵护、老师的关心,还是同学们的互相帮助,这些都是爱!

第2篇:四年级日记大全范文

1972年生,汉族,浔阳彭泽人。祖辈世代书香,雅好文玩书画。好书法和古物鉴赏。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1990年07月,羁旅杭州,在杭州塑料泡沫材料厂工作两年有余。199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1997年分配至浙江宁波大学美术系任教。1998年至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2000年调上海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任编辑,期间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大学任教。2004年09月调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工作,任教古代艺术品鉴藏与保护专业。

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两项:《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和鉴藏家印鉴》(2007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域外浙瓷》(2008年,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著述有《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及鉴藏家印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11月);《域外浙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艺术品市场研究与管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上下册,执行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越窑青瓷文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浙瓷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艺术概论新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文物收藏鉴定必备丛书・陶瓷》(12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海派绘画识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近现代书画家市场行情速查》(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钱镜塘常用印》(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等。

在《文物月刊》、《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中国陶瓷》、《佛山陶瓷》、《南方文物》、《荣宝斋》、《世界美术》、《美术观察》、《艺术当代》、《书与画》、《收藏家》、《典藏》、《收藏》、《艺术市场》、《艺术探索》等专业杂志40余篇。

采访时间:2013年4月

采访地点:浙江杭州

引言:

《中国教育报》2013年02月08日第1版报道:教育部今天《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纲要对硬笔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在毛笔学习方面,纲要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小学三至四年级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五至六年级要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学习欣赏书法作品。初中阶段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高中阶段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根据教育部工作要求,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但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何老师,您好!今年春季,教育部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形成纲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何鸿(以下简称何):首先,我认为书法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这个“行为”本身是好事,关键是执行者的力度和用心。对目前的中国教育现状来讲,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打破它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我记得80年代的我们,那时有书法课,早上上课前读读唐诗宋词,接下来一个小时的书法练习,而且是自觉的,就像日常生活需要一样。对古人来讲,那就是生活方式。书法纳入中小学教育系统,看似是书法的问题,其实是人文教育的系统工程。他涉及到文字、书写技巧、传统文化、人格修养等诸多问题,这不仅是书法本身的问题。所以教育部的纲要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会写字,二是写好字。会写是技巧,写好是涵养。书法说到底是修养,也是培养良好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书法学习是“以技入道”的过程,技为书写方式、书写技巧等表象,道为境界、哲学、思维方式等。要做到这点,需要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做铺垫。

我去日本,在日本的机场能看到“书道”的玩偶陈列,这是一种民族文化意识和世界眼光,书法源于中国,“书道”却在日本。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与空海从中国带回“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法帖,日本皇室将他们供奉,尊为“大王”和“小王”。书法已经成为日本的民族文化,但根是在中国。日本人从实践角度完成了清代思想家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化策略。从历史上的“遣唐使”、“陶瓷战争”、“明治维新”等行为,我们能很清楚看到日本文化强国之路,“明治”和“维新”这两个词也源于中国的典籍。“明治”源于《易经》“圣人面南听天下,向明而治。”“维新”取自《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我们现在很多东西在向海外学习,将流失出去的精神捡拾回来,这样往往有一种自卑的情怀和失落感,与其这样,就该有重拾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决心。书法渗透到教育中,不应是口号,更应该是修炼。这一点,日本做得比我们好。重读儒家经典,汲取营养,也是我们教育迫切需要的。我记得1988年,世界上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宣言:人类在21世纪还要谋求发展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孔子身上去汲取智慧。全球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

沈:您谈到书法和修养的关系,能再具体谈谈吗?

何:我认同文化分成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包含衣食住行等;二是精神,包括学术、文艺等;三是灵魂,包括宗教等。书法包含在第二层次。我们总在强调艺术修养,中国的诗学、书学、画学等蕴含着哲学,祖先留给我们很多的智慧著作,《诗经》、《离骚》、《论语》、《颜氏家训》、《道德经》、《易经》、《文心雕龙》等,这些离我们现在已经很远了。应该捡回来,这是我们的“文根”。捡回来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求中小学生人人都去啃这些“经典”原著,至少老师在教育中要传播这些观念,先埋下这些“智慧的种子”,从佛教文化的角度讲,这叫“慧根”。

艺术是一种修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很高的要求。做作不是艺术,是造假。艺术需要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内炼、静修、面壁和悟道。君子慎独,艺术不需要热闹,她会自发给人以力量和温暖。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有自己的根和支脉,自己的根就是本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基因,支脉就是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开出的“奇花异卉”。我们谈文化,文化有一脉相承的“文脉”,这个“根”就是民族的文化灵魂――从中国文化来讲,诗性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是哲学,尤其中国书法,一点一线包蕴了一切,她包含了宇宙意识,她是“易”化的符号,她蕴含阴阳、虚实、曲直、刚柔、长短、黑白等观念。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诗是排第一位的,其次是书法。这些蕴含哲学思维的中国优秀文化真的需要回归。这些也是触动我们灵魂的文化载体,需要好好传承和播扬。现在书法纳入教育体系中,至少表象上看很多人已经开始在思考我们的文化问题。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字“阅历”,阅者读也,历者行也。阅历形成哲学头脑,产生智慧。鲁迅先生说: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

毕加索说,如果我生活在中国,我不想成为画家,更想成为一位诗人。毕加索了解中国文化,书法在中国诗学和画学间找到价值归位。书法是文字的情感表现方式,它承载的是诗的情怀,史的智慧,文的表象,同时又是绘画的根,书画同源,源于“线”,而“线”正是中国艺术的精神表象。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先生200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谈到书法:如果我没有退学,我永远不会想到去学习书法。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学习书法的价值,但实际上乔布斯正是通过学习书法掌握了不同的字体,这也正是Mac计算机的最大优势之一。

沈:我看您平时也写写书法,而且很多备课笔记都是用毛笔书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吗?

何:我印象中,小时候祖父在教私塾,我给他送饭去,总看到他拿着毛笔在写字,耳濡目染,也就习惯了。加上父亲也经常用毛笔写些诗文贴在家里的墙壁上,觉得很好看,有一种墨香。我想,“书香”可能很大层面上和这些有关,我们家算到现在,应该也是“五代书香”。小时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我记得那时练书法“欧体”,爷爷站在身后,若能把笔杆抽走,便要受罚站马步,一站就是一小时,满头大汗,颇似现在的体罚。而我考上浙江美院,则是两个因素促成的。一个是高中毕业后,无心再考文科,受到教美术的叔叔的启发,开始了绘画。其次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那时考美术是不考数学的。我侧重喜欢文科,所以考美术史也就成了必然。现在,从事教育,尤其是艺术品鉴赏专业任教,我总是要求学生要多练练书法,包括寒暑假作业、平时的作业也要用毛笔完成,这样坚持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书法不仅是让你把字写好,更主要的是让你安静,人安静的时候会思考。

古代文人,写信、日记、书札、记账等都是用毛笔完成的,从早期的竹木简、缯帛书、到后来的尺牍等没有一样可以离开毛笔,这种东西丢掉了确实可惜。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的确摧毁了很多古代的思维方式,但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有教育的良性引导方向。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对儒家文化的重视程度,韩国的首尔在2004年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孔子学院。

沈:最后,请您谈谈艺术品鉴赏专业你所开设的课程和您对书法美术教育的期待?

何:我是2004年从上海朵云轩调回中国美术学院工作,那时艺术鉴赏专业还在起步阶段,我主持的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如《国学基础》、《艺术品市场研究与管理》、《古籍善本》、《陶瓷鉴赏》、《艺术教育与美学》等。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鉴赏专业是全国高校比较早创办的新专业。该专业比较重视传统文化基础,如大二年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第一门课是《国学基础》,这门课我已经上了8年,实践证明是很有必要的。艺术品鉴赏,包含有两个层次:鉴,即鉴定,鉴别,辨别真伪也。赏,即欣赏,品评高下。真品,即是原创真迹。伪作的含义则有很多,如赝品、仿品、临本、摹本、复制本等,这个要细加区别,鉴定非一日之功。鉴定可以从材料、技法、风格、图像、文献等角度去分析比较,现在的作假手段越来越高明,难度很大。欣赏也是必须具备很多知识架构,不仅仅需要艺术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哲学、社会学、文学、宗教、历史、经济学、地理学等,甚至物理、化学等知识。艺术品评的标准也多种多样,比如说古代对书画的品评标准就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