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研发项目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发项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发项目管理

第1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 研发项目 管理现状 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然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的共识。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研发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在科技公司内还未得到系统、成熟和广泛地应用,往往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细节控制不严格,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产品品质不达标,最后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因此,科技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实施和加强研发项目管理,已成为提高技术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一、研发项目管理及其特点

与普通项目比较,研发项目具有探索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具体来讲,研发项目旨在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全新的知识进行探索,能否有成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多变性、研发项目的难度及复杂性、研发人员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以及研发项目成果的抽象难度量性,进一步加大了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同时给研发项目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较一般的项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它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运用更多的知识、手段、技能,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与繁重。

优秀的研发项目管理必须在确定的研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成立一支高水准的研发团队,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研发流程,同时利用适合的项目管理工具,严格控制研发风险,辅以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研发团队的积极性,确保在预期的成本与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研发项目管理的现状透析

项目管理被介绍到我国后,受到了重视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目前,项目管理仅仅在传统的建筑业上得到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应用。研发项目管理近年来才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重视,但因起步晚,管理中还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1、研发项目管理认知现状

我国的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技术创新认知存在误区,进而导致研发项目管理不能准确定位,在源头上就偏离了方向。一方面,许多科技公司强调革命性创新,而忽视技术积累,不顾自身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以及技术状况,盲目地追求技术突破,项目立项缺乏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另一方面,重视技术创新,而忽视研发控制管理。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而忽视新产品风险性的特征。对研发控制管理重视不足,导致研制过程出现技术状态不定、研制经费不足等问题,使技术创新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2、研发项目组织管理现状

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来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研发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当前,科技公司组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第一,缺乏针对研发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许多新项目的计划管理混乱,没有形成有序的组织和衔接,各级领导对项目的管理职责不清,职能重叠也严重,加大了组织内耗,降低了决策效率;第二,管理人才缺乏。研发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掌握的项目管理技术有限;第三,激励方式单一。由于研发成果比较抽象难以度量,企业的奖励措施往往仅限于重大成果和贡献。然而,项目研发中会遇到各种技术困难或受到其他因素干扰,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容易受挫,加之具有较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较高的期望,固化单一的激励方式不利于调动团队人员创造性,工作效率低下;最后,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晰。混淆的专业等级以及专业化分工影响了人员配置、职能分配,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研发团队有效地合作。

3、研发项目流程管理现状

目前,科技公司在研发流程管理上非常薄弱,缺乏系统全面的流程管理框架。一方面,许多科技公司还没有提出研发流程管理的概念,仅仅把研发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即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测试、交付使用和后期维护。每个阶段的界定缺乏标准,各阶段没有明确的工作步骤,使研发项目启动时就存在许多先天不足,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企业无法对研发状态进行控制和考核,无法确定研发的最终结果,更无法快速地查明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由于流程定义不详尽,造成新员工培训的困难,无法迅速了解公司研发过程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公司缺乏研发项目的整体规划,无法对各阶段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及时解决研发过程中的偶然问题以及合理地配置人力、技术等资源。

4、研发项目运行管理现状

认清研发项目管理的内容,奠定研发项目管理的组织基础,统筹安排研发项目管理的流程,是做好研发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科技公司还需不断加强研发项目运行中的管理。目前研发运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进度跟踪与协调。研发项目都有进度安排,但因缺少实际的跟踪监督,项目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利于问题的发现与纠正。随着研发项目的不断增加,部门协调和沟通工作也在不断增加。但因具体管理规定、考核机制的限制,跨部门沟通效率低,不可避免地产生进度不协调甚至摩擦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第二,成本管理不严格。研发人员的考核指标主要为研发项目的效率或效果,使得过度追求高的技术指标和快的研发周期,而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成本管理不够严格,资源浪费严重。最后,缺乏对市场趋势敏感度。因为缺乏与市场人员的有效沟通,研发人员对客户需求、客户偏好缺乏深入了解,不能积极地调整产品的战略规划和准确把握住未来市场的需求,后续风险大。

三、研发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通过现状透析,笔者认为当前科技公司研发项目管理亟需优化。每个公司因管理水平、战略规划和研发项目的差异,具体优化措施不尽相同,但总体思路应该是以流程为核心、研发组织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成本、质量和进度控制,注重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利用,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1、清晰定义项目流程管理

首先,科技公司应当提高项目流程管理意识。在甄别出研发工作需要进行的活动后,对识别出来的任务进行系统的结构化梳理与管理,进而明确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划分标准和行动任务;然后,识别各个阶段开展的关键活动以及对应的关键因素,确定研发项目管理过程的重心;最后,针对各类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基本研发流程基础上,对研发流程进行动态匹配,制定高效的实施流程,以实现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首先,科技公司应当建立针对性的研发项目管理组织,全权负责研发项目管理。其中突出负责人作用,由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相关工作的及时汇报。然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中各成员的选拔要求,加强后期专业培训,全面提高项目成员的专业能力,科学地进行研发与管理。再者,建立行之有效的薪酬和奖励体系,刺激研发团队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考虑研发项目本身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要衡量不同类型人员不同的奖励需求,进而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如对研发人员要从单纯的物资激励转向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后,厘清专业等级以及专业分工,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明确各个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使得人尽其用,权责清晰,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

3、以市场为导向,现有产品为基础

研发项目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项目组必须提高市场意识,通过增设市场代表,及时向研发人员提供项目开发产品的市场技术状况、竞争对手现状、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等,对研发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但不能一味追求新产品的歧异性,而忽视相关性。研发人员应当以现有产品为基础,深入分析新产品与现有产品的市场相关性、生产相关性以及技术相关性,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协作关系,既避免浪费,又使新产品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4、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很多科技公司还没有强烈的成本意识,需要加强全体人员的成本观念。人作为成本管理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科技公司一方面需加强自身成本管理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善于使用“外脑”来解决非经常性、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在具体的项目研发过程中,对每项研发任务需根据任务特点和现有情况进行成本分解并做好预算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考核制度和数据化的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切实跟踪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奖惩相关人员。公司通过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成本预算考核指标的建立是一个根据公司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补充完善的过程,固化的指标只会阻碍创新。

5、加强内外部的沟通与交流

研发项目管理现状分析中已指出科技公司对内缺乏各部门的协调,对外缺乏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加强企业内外部沟通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研发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事先做好项目关系人分析,制定项目沟通计划。在沟通计划中,充分考虑内外部关系人的信息需求,设计不同的沟通方式。随后,项目管理团队必须主动参与沟通、及时沟通、定期沟通。其中主动沟通尤为重要,研发团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积极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来合理分配资源,需要主动调研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来制定研发计划。最后,针对信息沟通过程中的失真或丢失现象,建立沟通反馈机制。虽然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提高了沟通成本,但通过信息的比较与核对,能确保沟通的正确性,促使研发项目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艳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管理及其风险管控[J].管理研究,2015(6).

第2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卷烟 产品研发 项目管理 管理创新

一、卷烟产品研发存在的问题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保证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要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和上市率,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1]。然而,卷烟企业在当前的经济政策和专卖制度的保护下,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管理模式陈旧僵化[2]。在卷烟产品研发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够清晰,跨部门的人员及相关技术设备协调难度大,产品研发的管理工作落后,研发计划进度控制不力,研发效率低下,研发成本偏高,研发周期偏长,产品结构及新产品上市率偏低,一、二类烟比例提升速度偏慢,跟不上行业整体水平的步伐,公司领导不满意、研发人员又相互抱怨等。这些均是卷烟产品研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研发忽视市场需求

面对卷烟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卷烟企业的产品研发任务由公司领导直接下达指令性科研计划,仅有产品价格定位或笼统的任务描述,没有对营销部反馈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缺乏理性论证和具体研发目标。这样就不能激发科技人员的更多热情和创造性,而研发出来的产品也不会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与生存力。

2.企业内部跨职能部门合作交流活动有待加强

卷烟企业常把产品研发看成是技术中心内部的事情,错误地认为产品研发工作与市场营销部、生产部、物质原料部、品质保障部及财务部等部门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让技术中心单打独斗,研发人员“闭门造车”,其他部门“各自为营”,导致研发工作信息沟通和资源协调不畅,工作经常反复,研发效率低下[3]。

3.产品研发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

很多卷烟企业的创新立项、研发过程及研发成果的管理和有效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创新效率。主要体现在:首先是研发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尚欠科学。一些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创新目标不明确、阶段思路不清晰,或甚至年前完成过的项目拿来重复申报,滥竽充数,获取利益。第二,研发过程制度缺失,跟踪管理和服务不能有效支持创新活动,有些项目立项后即处于涣散状况,到年底验收结项时拼凑内容,蒙混过关。第三,项目制度运作不规范,项目组的责权利机制不明晰,运行较为松散,影响了运作效率,导致产品研发进展缓慢,所研发的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4.项目绩效的评价不科学

很多企业存在这种现象,当科研项目完成时,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和奖惩仅靠工作总结或领导的感觉,缺乏产品研发的最终评价及创新投入产出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结项验收有些流于形式、皆大欢喜。项目成果绩效指标的设置粗放,导致项目过程实施质量未能有效纳入项目绩效评价,难以根据评价指标给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结果。项目成果绩效评价的不科学直接导致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分配的不合理,又间接导致对技术人员激励的失效。

二、项目管理在产品研发中的运用

项目管理是通过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指导和协调人力和物质资源达到预定的范围、成本、时间、质量和参与者满意目标的艺术[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军事、产品研发等各个领域。作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对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的进度、成本、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4],从而控制研发成本、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及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确保企业能持续不断地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保持企业快速持续性的发展。

1.重视依靠机制、系统和组织能力,通过集成研发管理,把宝贵的研发资源整合、转化和提升为推动产品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研发的核心。

理论研究和经验表明,高绩效研发组织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客户为中心,即企业提供的产品能使客户获得期望的溢价(增值),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积极的研发团队,通过制定组织、流程及岗位目标,以考评激励研发人员,从而实现他们的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高效的研发流程,流程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决定了企业的业绩,它是执行力、效率和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的强弱,不仅仅是指这家公司拥有多少高端人才,有多少昂贵仪器设备,很大程度上是指企业能否通过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持续开发出质量稳定、功能新颖、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传统的研发管理中普遍不自觉地片面强调个体技术的因素,而往往忽视人才和组织因素的倾向。

企业的研发绩效主要源于企业的研发战略、技术、人员、研发流程和研发组织等方面的驱动。而这些因素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的管理是将这些实体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手段和纽带,只有通过管理集成,才能增强各个活动的融合统一、协调发展。

要提高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借助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设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平台管理等系统集成化的管理。

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还是要落脚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上来,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通过管理集成,实现产品创新活动的融合统一、协调发展,从过多依靠行政指令和技术权威推动产品创新,转变为靠机制、系统和组织将宝贵的研发资源整合、转化和提升为推动产品创新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企业研发管理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找准改善研发管理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做正确的事,是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质量的关键

如果我们把对产品的研发比喻为旅游活动,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张明确、清晰的线路图。也许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至少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管理实践中,管理的“执行力”往往是指在夹缝中成事的能力,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如何基于现有的管理环境和管理资源,务实地找准改善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做正确的事,对于部门研发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复杂环境中,将创新战略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结合,选择正确的能力发展方向,选择符合行业的产业政策、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导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要采用与组织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形式和途径,提升研发效率,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要根据面临的研发任务,要运用各种协调、沟通等管理工具,打破部门壁垒,消除组织内部阻力,集成、调配和应用企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做正确的事,就是要解决企业产品“做什么”的核心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思想,也是提高研发的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之道。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就是要强调产品创意构思的筛选。要从产品战略愿景、产品平台、产品线、产品开发项目四个层次,进行产品战略管理,包括分析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条件确定新产品开发方向,定义公司要开发产品的类型、如何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如何将新技术引入新产品以及开发新产品的优先顺序,确保产品开发的方向符合公司整体业务战略。从而使研发人员能够清楚要开发的产品在公司未来计划中所处的位置,使研发人员能够有章可循,做到清晰定位、找准短板、寻找突破,将具体的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决定产品成本结构、产品性能和后续产品的差异,使产品开发更具有长远性、主动性和选择性,避免盲目地研究没有未来商业价值的技术及开发一些没有市场价值的产品,避免产品开发只是对市场变化的条件反射,而忽视了研发那些真正能够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的机会。

3.基于现有的管理环境和资源,正确地做事,是提高企业产品研发效率的保证

“正确地做事”,就是要在研发活动中,采用与组织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形式和途径,提升研发效率,具体的就是要积极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将适宜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和适当的项目管理方法论组合起来,重点关注于跨职能部门的团队、结构化的流程、项目管道管理,努力实现研发组织团队化、业务管理流程化和管理手段信息化,这也是推进研发项目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必由之路。

加强跨职能团队建设,形成一种纵向职能机构和横向项目机构相互交叉的矩阵式组织架构,打破组织间隔,逐步建立与项目管理更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系统地打造组织执行项目的能力。目前,部门采用职能式的组织架构模式,并相应积淀形成了特有的项目管理组织文化,传统研发管理模式习惯按职能划分设于各部门科所,其不足是把一个完整的研发流程分割,然后由各个部门科所分别负责,很快这些部门就会面临一个协调方面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思路来解决,必然是对部门科所的职能重新明晰与反复划分,部门科所之间只能是局部与局部的协调,从而形成所谓的“部门墙”。

项目管理组织实践经验表明:高效的研发必须要有高效的研发组织结构支持。职能式组织强调高度专门化、集权化、正规化、明确的指挥链以及较窄的管理跨度。但是对于研发项目管理来说,项目组织存在的跨职能、跨单位的管理需求,更应关注跨职能团队的建设,强调信息自由的流动、宽管理跨度、分权化以及低正规化。在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核心的团队被越来越多的证明是一种高效的项目组织方法,即便在组织模块化设计上做一些简单的结合,明确项目团队中角色和任务,适当的授权,仍然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现有职能式组织架构基础上,以项目为载体,加强跨职能团队建设,打破这种组织间隔,消除本位主义,以项目成功为目标导向,将技术中心科层式职能管理模式和项目管理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纵向职能机构和横向项目机构相互交叉的矩阵式的组织架构,建构研发管理中的无边界团队。

同时建议可以尝试运用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组织元素,将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组织内部项目管理最优实践的中心,让它处于相对全局的、更好的管理组织位置,成为实行跨职能团队交流管理的推动体,并量身定制项目管理制度、流程与模板工具,逐步建立一套更适应研发项目管理需求的组织模式,系统地打造组织执行项目的能力。

提供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确保“把项目做正确”,提升研发综合能力。研发项目成员的经验和能力各有差异,如果组织层面缺少统一的项目管理方法指导和过程监控,那么项目成员会通常根据个人的专业经验及水平来进行的,各职能领域的研发人员依赖于个人能力,不同的项目管理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反应,以自身的经验去处理发现的问题,常常导致项目管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大分歧,不能保证产品开发的一致性,产品开发成功的概率较低也不稳定。

产品研发,尤其是其中的产品设计工作,包含对产品市场机会的发现、新产品创意构思、新产品具体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测试验证、生产制造和新产品商业推广等一系列基本活动。这个过程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是可以被定义、构架的,是可管理的。

流程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决定了企业的业绩,它是执行力、效率和竞争力的源泉。产品创新不仅仅是天才和灵感相结合的产物,产品研发过程的规范化,不仅不会约束研发人员的创造力,相反是企业研发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对研发项目从构思到新产品整个研发的进程进行过程管理,是研发质量、进度的保证,这种规范对于确保“把项目做正确”,提升研发综合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卷烟产品的研发过程提炼、定义,形成通用高效的结构化开发过程,将项目管理的各项内容“流程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优化建立起一套产品研发流程、技术、工具在内的一站式服务的指南和模板。通过清晰的文件框架结构、图示化的工作流程、简练的语言描述、清晰的操作表单,将项目管理方法与研发业务有机地集成起来,用以指导具体业务,并在实践中进行优化。

4.依托管理信息化手段,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与技术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是做好企业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

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进一步依托产品研发管理信息化平台(PDM)建设,借鉴先进研发项目管理理念,梳理技术中心主要业务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研发项目管理的各项内容“流程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并加以固化推行,有意识地培养研发人员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使命意识等,敬畏和遵守研发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研发管理水平。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与技术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就是按照项目、人才、平台统筹安排的原则,改善科研条件,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指科研微观环境的建设,其中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技术创新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环境条件,如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所需工具、设备、仪器、实验、资料、信息等。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硬环境,主要在于资金的投入。软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氛围。要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向员工提供有利于进行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陈旧规范和行为模式的环境,进一步完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机制。

三、结束语

随着国际、国内提出的控烟条款的逐步生效以及中国烟草行业大力推进“大企业、大品牌”的战略部署,卷烟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生存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卷烟企业原有产品研发的管理模式已经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快卷烟产品研发管理模式的改革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而卷烟产品研发符合项目的特征,项目管理有助于对卷烟产品研发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可为其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强化卷烟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是完成产品研发任务目标和提高研发效率的重要途径。当然,项目管理在卷烟产品研发中的应用实践,还有很多管理的模式和技巧需要进一步探讨。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参考文献:

[1]方炜,孙树栋.新产品研发项目关键成功要素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5):102-109

[2]李世勇.IPD在卷烟企业研发管理中的应用[C].中国烟草自主创新高层论坛文集,2007,337-345

第3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电子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工具以及方法等,让产品的研发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标达产,并且还能够节约成本。项目管理在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纽带的作用,这种纽带关系会将研发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和研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电子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加分,更是电子企业市场后方的后勤保障。电子产品具有五个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是:(1)产品的研发周期较短;(2)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3)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4)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较大;(5)产品必须是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这种特点就决定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项目管理在产品研发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了一下几方面:(1)合理的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更为有效和完美的编写产品研发具体方案;(2)项目管理运用得当还可以有效的节约项目研发的成本经费;(3)项目管理可以有效的缩短项目研发的周期;(4)项目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项目研发的质量;(5)项目管理可以降低项目研发的风险,促进电子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

二、项目管理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于项目管理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的论述,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计划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第三个方面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第四个方面是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时间管理。第五个方面是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第六个方面是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1)应用一: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计划管理。电子产品在更新换代方面是非常快的,在这个方面,任何产品都不能和电子产品相比较,电子产品之所以不断的推陈出新,原因在于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终端使用者的需求的不断提升。电子企业在进行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时,要首先利用项目管理在市场上进行相关的产品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来制定研发报告,并且要确定报告的可行性,这样可以为产品的开发来进行理论的设计依据。产品研发的设计人员通过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报告来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的更新设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项目管理真正实现了产品研发的市场为先,用户第一的目的。

(2)应用二: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在电子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其中生产条件的制约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我国的很多的电子产品的原材料是购买自国外。在购买的价格上是非常高的。企业在这方面如果不给予相应的控制,就会出现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这种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新产品的研发费用会节节攀升。我们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来控制研发的费用和开支。项目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会要求产品的研发人员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来做产品的预算,预算通过后,产品的研发人员要严格的按照预算来进行研发工作,要严禁研发预算超标,一旦研发的预算超标,我们的项目管理部门要启动第二套预算方案来进行弥补,项目管理部门要有效和科学的进行原材料的使用和配置管理,要科学的调配研发人员,做到人尽其用,争取在最少的研发费用下,达标的完成新产品的研发项目。

(3)应用三: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之所以强调质量管理,就是要保障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质量管理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产品的质量规划;第二个部分是产品的质量控制;第三个部分是产品的质量保障。现在世界上通用的质量方面的准则就是质量第一。新产品的质量达标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问题,满足用户对于产品的期待的一种方式。项目管理在新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和质量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新产品研发的第一步就要控制好质量的问题,要严格的采用盖章制度,工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有严格的盖章制度,以备追查质量的问题环节。因此,新产品的研发团队和负责人要参照项目管理制定的有关质量规章来履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4)应用四: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时间管理。新产品的研发时间主要是为了我们的项目完整结束所需的时间的一种约定,这里面包括了很多时间节点。项目管理部门就是要将管理的先进模式引入到我们的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中,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品的研发时间,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5)应用五:在电子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的研发是需要很多的部门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研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管理可以更好的将研发的有关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相关部门能够通力合作来实现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4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快消品行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在快消品公司运营的初期,技术部门承担的新产品开发任务也相比较少,开发模式多为职能式开发,随着公司运营规模的越来越大,产品品种的越来越多,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及多个项目的同时进行,为避免顾此失彼就需要对新产品开发运作流程重新定义和实施,明确项目所需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建立流程表,确定关键过程的期望结果、职责和义务等。

一、快消品行业及新产品开发特点

(一)新产品开发活动并不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活动,多为紧跟型、变形性产品的研发,是企业用基础研究成果自行进行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主要是根据销售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产品改进,具有研发周期短,创意性相对较小,技术相对成熟,多产品多层次并行的特点。

(二)要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加强互动,保持良好关系,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需要时刻关注项目能否让顾客满意,增加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还要关注顾客的利益,使项目尽早结束,减少后续服务或延期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三)对开发流程的执行、管理和控制基本处于手工管理状态,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流程本身没有关联,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导致不畅通,协作不好等很多问题。在项目完工后欠缺全面深入的事后总结,隐性知识大多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而难于共享,更没有促进最佳实践传播。

二、快消品行业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流程管理关注的是项目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活动的时间、执行者、执行情况,是从流程的角度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任务进行描述与规划,提出面向流程层次化控制的项目管理运行模式,并利用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最终实现流程运行驱动项目管理的运行方式。

快消品行业现有的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新产品研发与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旨,可能会造成研发与市场需求脱钩,缺乏研发项目运作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二)研发人员的急功近利和项目立项的短期行为,导致部分产品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换汤不换药",不能真正体现新产品开发的价值。

(三)产品研发的相关部门间协调性不够紧密,绩效考核难以明确,易造成项目开发周期过长而错失市场机会或潜在客户。

(四)缺乏项目运作流程和知识管理控制,易导致研发人员的流失而中断大量的项目进程或持续的改进。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运作流程管理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当项目中具体的任务事件发生时,任务单元触发相应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执行形成了基本活动单元的运行链,运行链将具体的流程执行人员联系起来,影响运行链中相关人员的交互与合作,这条运行链将项目中各个任务单元链接起来,通过流程的运行承载与推动项目的运行。

(一)注重项目前期调研和产品策划,一切围绕客户的目标需求

对于快消品行业的新产品开发来说,新产品前期面临多种不同的环境因素,需要依靠必要的智力资源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新产品开发的观念得以形成并得以在企业组织内进行系统推广,才能在一个剧烈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大大增加创造出新产品的机会。

(二)注重电子化信息网络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知识共享与协作平台

基于信息化网络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全程记录各种文档材料,使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尽可能公开,使项目组成员能够便利地获取各种资料,很快熟悉工作;实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最新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使组织中的个人或小组的知识转变为组织整体的知识;促进和实现知识整合及共享,为组织活动的更新和创新提供源泉和基础,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有利于整个项目运作的并行工程,解决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弊端,减少产品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以保证开发的一次成功性;有助于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进行多次的阶段工作总结,而尽可能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各因素之间的冲突关系,以避免单线渠道沟通的滞后、过滤、失真等行为。

(三)注重流程运作的程序管理,执行严格的文档表格并集中管理

界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方案,由项目经理规划项目进展,设计项目质量、统一调度多个部门协同工作。项目组成员及需配合的各职能部门和经理,按文档要求严格执行相关的文档表格,如:申请表的详细填写、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验报告等等。

(四)注重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门径管理系统

“应”是基础,关键在“快”,项目申请者一旦搜集信息、了解到市场情况,即快速反映到决策者手中,经过论证,明确产品调整的具体目标并指定项目经理,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配合实施。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最终将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五)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强调产品开发的时效

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从一开始新产品创意的出现到最后的新产品市场化,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当都有可能使新产品夭折,新产品经使用后不能满足客户的初期要求,或客户又临时改变了其原有的产品设想,导致投产后的新品不能收到预期的销售效果,不但能加剧生产安排和原材料储备的工作压力,还会导致原材料库存问题、过期报废等不良问题的频繁发生。

四、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快,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面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在短时期内集中自己的主要力量对市场机会做出敏捷的反应。结合快消品行业特点,综合运用新产品开发以及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一套适合于快消品行业的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体系,将有助于快消品行业:倡导知识共享的氛围,协调与研发相关的各部门间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能研发管理运作流程,调动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迎合客户需求,最终提升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绩效和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第5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项目管理的理念在国内外新药的研发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总结的新药研发的项目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用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预临床试验的药物基础研究;

2.临床前研究——主要动物实验,用以了解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3.研究新药申请(IND,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继续)补充,包括Ⅰ、Ⅱ、Ⅲ阶段的临床试验;

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检测——医药职能部门对新研制的药的申请的复查,以及其他工作。

二、项目管理理念在中成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作用

(一)制订详细、较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根据中成药药厂的特点,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考虑技术、经济、成本、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制订一个相对完善的项目计划,从而确定项目的范围、进度和费用,这个是实施项目管理的一个目标。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会对项目分解直到明确。

(二)确立责任明确、高效的的工作组

一个实力强大、团队合作的项目组是项目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项目是否顺利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中成药的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来说,各个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前后程序之间的顺畅也是非常的重要,这个过程必须责任明确到个人。项目的组织形式有职能型、项目型和矩阵式组织形式。当下,很多的新药研发项目组织最喜欢采用“职能型+矩阵型”这种的结构,但是很多的时候“职能型”影子依然无处不在,也就是很多的组织在利用“矩阵型”的形式做着“职能型”的事情,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存在一定弱点,并可能经常导致问题的发生。据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案例,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是在新药研发过程当中最有效率的一种组织结构。

(三)引入严密的监控系统

当整个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后,一般需要在各个关键时刻召开会议,重要事情完成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总体的评审和监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主观风险是可以经过人为努力规避的。因此必须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和项目进展、分析计划进度和质量产生偏差的原因、处理偏差、公布修改方案及滚动的计划、周知管理部门。

(四)有创新性管理环节

第6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研发管理 技术管理 信息化

1.研发管理的宗旨

作为面向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化企业、研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其研发成果的形式随不同企业业务、产品类型而异。

2.研发成果类型分析

专利、产品发明、重大技术论文、技术营销产品包、实用方法总结、著作、软件成果、基础创新成果、标准化模板等;只要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给公司生产带来效益的研发目标经过投入的技术经济分析都应该给以立项。

3.现代科技型企业研发管理现状与问题

研发管理(Reseach&Development Management)是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基础活动,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研发管理是持续活动、又是时效性很强的活动,研发如果没有信息化平台,研发项目的前、中、后三阶段的无法总体决策把控、研发成果很难精细化的管理、大量的纸质文档也会带来成本浪费、评审工作的深度与人员精力也无法保证。

(1)创新课题研究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学术浮躁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当前社会很多技术人员对待实用创新没有耐心,总想立刻实现,且实用创新必须有基础创新作为理论支撑和体系化引导;这就导致创新不可持续,企业领导、员工怀疑创新活动的效益,员工创新活动得不到奖励和认可就会进入创新活动的恶性循环。且创新成果缺少应用的跟踪分析和持续改进机制。自然就看不到对市场开拓、业务收入提升的直接价值。

(2)专利研究发明专利奇缺、缺少正确方向指引和支撑

根据专利据统计,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已占全世界申请总量80%~90%,而发明专利美国和日本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了32.9件和98.3件,远高于我国水平:2013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件;发明专利缺少的背后是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潜在隐患;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是主要原因,担心专利公布后被模仿是主因;另一方面企业如果没有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注定专利研发指引也会使研发水平不高。

(3)软件开发缺少应用管理学理论创新指引

软件是信息化实现的工具,也是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但是软件开发必须以需求为

核心;需求分析的过程也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企业的具体的管理流程、信息协同的过程,其中信息流的协同是软件的关键成功要素。没有管理方法作为引导,软件开发就像无源之水,因此信息化软件研发。

(4)论文研发成果无法汇总掌握,风险无法掌控。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都是付费期刊,《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据为了满足职称评定、学位申请等需要在904位被调查学者中,有865位被调查者称,所在单位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职称评审或者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95.7%;大多数没有稿费,导致作者创作积极性不高。论文成果发表在外部刊物上员工通常会署名公司抬头,但是对于是否侵权期刊通常不承担责任,出现抄袭现象时往往是已经发表,引起被侵权方注意后,后者发起律师函要求侵权人登报声明并附带对公司要求民事赔偿,此种现象即影响了公司形象又打击了员工的创新热情;而所有的管控都是事后管控,无过程把控。

(5)缺少平台化、颗粒度大成果检索困难

企业的成果多为各种模式的套件,颗粒度大,一项研发可能产生技术观点、技术

方案、论文、著作、专利等多种副(产品)成果;如果不能汇总、检索,则“技术成果魔方”不可能完整转换成著作、技术宣传册、技术营销PPT等。一线工作、员工利用成果的效率下降;因此缺少输入则输出匮乏。

(6)研发活动缺乏趋势引领和主线重点突破

很多技术领域的背后其实巨大的市场空间,每项技术都有可能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发展,技术林林种种,企业的研发活动应找准哪些是代表企业发展方向的下一步应该做的研发活动,超前研发或者滞后研发都会浪费时间与成本;因此应该找准主线,比如说对于电信运营商面对OTT竞争时,电信咨询商应该研究什么?应该研究腾讯等企业的互联网创业模型并将其基因化,研究如何把这些基因移植到电信运营商;比如云计算,云计算要研究案例集,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其下一步的行业重点方向。

4.研发项目PDCA项目管理方法

4.1.PDCA闭环法

计划阶段(PLAN):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指引;

执行阶段(DO):项目策划与立项阶段、项目开发阶段、项目结题阶段;

评估阶段(CHECK);成果利用与跟踪评估阶段。

修正阶段(ACTION):形成一下规划周期前的统计数据资料、后评估资料、市场需求反馈。

每个阶段都是后一阶段的输入,以此类推形成闭环。

4.2.P阶段: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指引

4.2.1.制定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战略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技术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如同企业有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经营战略一样,企业也需要有技术战略。即是说技术不仅是影响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重要因子,对待技术本身就需要有一种战略态度,要采取一种技术战略。本文把技术战略定义为:积累、开发、利用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技术战略的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提高企业的资源―能力价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技术战略明确所有可以开展的业务方向、预测市场潜在价值、市场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优势和潜力、明确重点业务方向。技术战略至少是10年期技术战略。

技术规划依据技术战略制定年度计划;技术规划应按照滚动规划的形式制定3年期规划。按照“详细、预期、展望”的深度逐层制定计划。滚动规划要确定年度目标、参与职能、运行机制、企业投入预算和概算,效果后评估方式与体系,使规划在逐年螺旋循环中提升。

4.2.2 制定年度技术研发指引

(1)产业与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研发指引:现在社会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技术方向选择性越来越多,1962年美国著名传播理论家Everett Rogers出版《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中提出技术应用的生命周期;迈克?波特(1997)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论述了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企业的竞争战略;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技术研发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企业在多元化竞争中人员精力有限,根据“二八原则”,分类研究产业、技术的生命周期所处阶段是做好研发指引的前提。

技术生命周期与产品周期不同之处,技术在某个时间段内可能被过度期望、过度期望之后必然进入一个幻灭期,技术与产品不同,技术诞生之后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消失只会缩小或转移使用范围。以通信行业为例,下图是2012年底做的当时产业生命周期情况:

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技术储备都是为了企业效益的提升,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宗旨。踩错了市场节奏,过早推送过新的、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和设备就是“踏空”、早了一拍,市场、客户需求大规模出现时,这时才开始研发,此时大型项目早已被竞争对手拿走,就是“晚期”、慢了一拍。如果没有储备客户如何会相信你呢?市场不是以哪个公司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规律支配的。抓住市场节奏、抓住客户需求做技术储备才能赢得市场认可,而且现在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市场和技术没有预知、预判能力就会失去节拍。

(2)技术研发紧迫程度分级方法

在研发管理部门指定年度研发指引时需要给出以下数据:具体研发方向、每个研发方向的紧迫性、重要性、难易程度综合分星级,作为年度研发结题验收条件。

研发专业研发方向产业所处阶段技术所处阶段星级

星级的评价的作用:

(1)分类考核机制:对于星级较高的研发给以更多的支撑、更高的奖励机制。

(2)突出重点、引起重视:能够引导研发人员从多个研发方向中找到重点。

(3)节省研发精力:对星级高的技术方向再研发指引中给以重点说明,让大部分研发人员投入到重点领域,节省了立项评审、开发时间。

(4)先入为主的市场竞争策略:市场一般是先入为主,具体了该项产品、储备了该项技术时总能达到先入为主的优势。

4.3.D阶段:研发过程控制

研发过程控制涉及到立项申报、立项评审、立项批复、项目每周协调、项目结题。

项目开发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项目研发过程的核心是目标控制。

(1)立项申报:申报部门、项目负责人、实际研发人、符合研发指引的条款、超出研发指引的说明。

(2)立项评审:立项评审应采用德尔菲法,即两阶段法,首先是根据立项申请各评委给出方向性的质疑和评价;协调组根据评审意见汇总成主要主要方向、内容、主要成果预期;立项评审全体评委委员对主要方向与内容投票决定,若项目负责人不接受则项目评审终止,若项目负责人接受则进入立项批复阶段。笔者参加了多次研发立项、结题评审,结果发现研发项目80%的问题都出现在评审阶段,主要表现在方向错误、没有实际研究价值。

(3)每周协调:项目负责人应每周将项目进展进行总结,难点进行汇总发起协调如在公司专家社区进行悬赏、协调跨部门的技术资源。

(4)项目结题:项目结题验收分为初验和终验,项目一次性通过是不现实的,总有一些问题,评委初验要对目标偏移率打分、指出课题错误处、课题目标成果进行审核。偏移率大于30%的课题应进入二次初验阶段,如此循环;终验主要是课题目标成果的验收,如产品发明、重大技术论文、技术营销产品包、实用方法总结、著作、软件成果、基础创新成果等。

4.4.评估阶段(CHECK)

研发活动最终的目标是带来效益,因此对于每一个研发成果的利用进行跟踪评估。成果利用的市场化推广途径包括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两种途径,一般可以通过产值贡献比例法进行估计。没有产业效益的研发活动暂不计入产值;研发效益分为A产值与B产值,研发活动完成到产生效益的时间差通过B产值解决。B产值是年度研发评价对研发成果的成本,A产值是在B产值之后每年产生效益的产值,没有产生效益的项目在下一年度从A产值中扣除B产值,年度扣除额按照投资回收期进行扣除。

即T0年产值:B=成本;投资回收期为t年

T1年产值:At1=A1-B/t

T2年产值:At2=A2-B/t

TN年产值:……

效益的评估采用市场人员评价法,即大部分研发项目通常是通过市场推广人员,成果认不认可、效果好不好以市场价值为评判标准。

激励考核方法:A产值直接奖励研发人员,奖励比例按照年度税前利润率比例计算,以最大化激励研发人员,提升研发成果;通常政府对研发活动成本可以计入税赋减免,减免额可以对照这一比例重复奖励;相应年度产值亦计入项目部门指标。

4.5.修正阶段(ACTION)

统计数据资料、后评估资料、市场需求反馈。形成“成果资料库”、“研发后评估简介”、“市场新需求”的反馈登记表。

成果资料库:作用是可以通过不同纬度进行筛选成果,比如发明专利维度、某个技术方向如无线专业维度、某个业务板块纬度如IDC维度。成果资料库在归档时通过研发管理人员选择已经设立的关键词进行录入。

5.总结

21世纪信息化时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业务多元化运作,企业的研发活动比工业化初期更加丰富多元。通过采取PDCA循环式项目管理方法可以适用于提高科研项目质量,可大大提高我国各类企业科研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怀坤. 高新技术企业1T3M技术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A].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中国技术经济学会:,2014:9.

[2]侯艳,唐怀坤,魏贤虎. 提升通信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PIP协同机制与实施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213-217.

[3]朱骁卒.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22-123+126.

[4]朱岩,刘学济,徐元辉,连培生. 从国外项目管理方法及研究动向看我国的项目管理[J]. 科技导报,1998,05:14-17.

[5]马玉慧,白滨,马江舰,贾换锋.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4:82-85.

[6]杨永全,蒋绍忠. 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的技术创新管理[J]. 农机化研究,2005,03:138-141+148.

第7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一、研发项目沟通的含义

沟通,通常是指信息的交换。人与人之间用各种方式与方法,利用媒介进行信息的互换。

项目研发中,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交换来达成共同的研发目标,将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所以,我们将中小型项目沟通做了三个层面的定义:

项目的组织。一个项目要想顺利完成,合理的组织非常重要,但这不同于一般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研发项目的沟通过程一般是指明项目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沟通问题,因为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载体不同,会造成沟通上的差异性,所以需要解决项目组织沟通问题。

项目管理目标达成。项目管理沟通是为了项目更有效的向前推进,其目的是为了项目管理,假设研发项目领导问下属的身体健康问题时,很可能是换一种方式提示该员工最近状态不佳,在项目研究中未达到领导的满意状态,类似这种情况即是管理沟通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项目研发的顺利进行。

沟通是顺利实现研发目标的基础。沟通是项目顺利完成的保障与基础,在一个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法律问题、技术问题、市场问题、使用者需求问题等,还有一些与政府部门沟通的问题,因为政府部门会在安全与环保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等,这时就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项目结构与人才配备的相关事项,需要对这些涉及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汇总与沟通,以保证项目的实施。

由此可见,沟通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沟通管理对于项目实施非常重要。

二、中小型研发项目沟通管理特点

研发项目沟通管理需重视创新。中小型研发项目是新知识的尝试运用,如果在管理上没有创新,研发项目创新也不会有相应提高,没有好的思路与研发灵感,项目大多以失败告终。想要建立新颖独立的研发性思维,应开阔研发人员的视野与知识面,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数据研究、了解业内尖端技术与知识,将一些产生的灵感通过信息交换的过程让其升华与深化。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沟通管理方式是不言而喻的,这些重要信息不能随意传递。

重视技术人员的项目沟通管理。技术人员是研发项目团队中的主体,项目领导与后台人员起到了配合的作用。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技术人员通常与普通的员工不同,项目技术人员由于长期与学术与数据打交道,其性格都比较固执,更趋于理性化,智商较高,情商可能较低,不容易服务领导的安排,在这方面,要引起注意,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沟通管理,体谅他们的长处与短处,多与之沟通,对项目顺利完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中小型研发项目沟通方式

中小型项目管理的沟通方式要按照渠道、方法等进行分类,以下我们阐述最常用的几种方式。

内部与外部的沟通。从字面上理解,内部沟通即内部成员间的沟通,通常都在研发场所发生的沟通;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能够激发研发人员的研发灵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出课划策;

外部沟通即研发团队与外部相关机构进行信息的互换与协调。这种情况需要对外部机构与环境非常了解,了解其要求,一些相关的标准与法规等,获得相关机构的支持与认可。

无论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都是中小型研发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虽然方式不同,但结果是一致的,只是运用技术稍有差别,只要分清沟通的对象,分清沟通主体,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

会议沟通。这种沟通管理方式是最简单有效的沟通方式。由于口头传递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沟通起来更受欢迎,且反馈直接,不受限制。每周定期召开研发周例会,作为员工之间彼此沟通交通的方式,可以融合员工之间的感情,同时及时了解各研究项目的进度及困难,形成会议纪要,传阅相关部门、相关领导,这样就可以未参加研发例会的人也可以及时了解动态,形成有效沟通。

实时电子沟通。充分利用企业的OA系统,利用内部局域网,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都可以及时有效交流,这样既免去了文件性的复杂与麻烦,也可以留有记录,是一种信息容量大、易保存、非常便于查询的沟通方式。

四、中小型研发项目沟通管理流程

项目调研。在项目立项前,应该进行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这包括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技术上的沟通等等。要了解沟通对象的数量、性格、知识结构等一系列的信息;并在信息收集方面取得一些相关市场信息、法律法规需求、技术需求等。

项目立项。项目立项后,更应针对其项目的完善做好研发团队内部与外部的沟通等,建立相关的机构职能、人员分工,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与依据,包括:项目沟通策划制度、项目沟通实施制度、项目沟通会议制度、项目沟通保密制度、项目沟通培训制度、项目沟通监督制度等。建立完善的沟通制度能够有效保障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8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在加入WTO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与国际接轨,专利保护使大量的药品仿制已无可能,加大专利创新药物研发扶植力度成为国家鼓励药品产业发展的主流。与制药强国相比,我国药品企业的研发能力处以相对弱势,面临巨大技术、资金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药品企业除积极汲取先进的新技术、增加开发投入外,还应从加强管理方面来提高药品研发的水平,增强研发效率。这就要求药品企业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管理。

创新药物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种类药品,创新药物具有如下特点:

周期长: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7号)的规定,创新药物在临床前需要进行所有办法规定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试验,而根据药品技术指导原则的规定,许多试验不能平行进行,例如新化学结构体需要进行结构确证后才能进行质量研究;建立质控方法后方可进行稳定性考察;药效学筛选确定后,才能进行药代动力学评价;临床前研究完成后才有资格申请临床研究;获准临床审批后方能进行Ⅰ-Ⅳ期临床研究等。由于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试验设计没有先例可循,所有的试验从设计到验证过程均需要研究单位自行摸索,这种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定参数又导致反复的方法优化,致使开发周期进一步延长,研究工作耗时巨大。在药品审批阶段,虽然创新药物被列为“快速审批”项目,相较于普通新药审评时间有所缩短,但药品审评机构常常会因为创新药物没有可供参考的临床信息而对其安全有效性存在担忧,因此分期地批准临床,这就进一步延长了创新药物的研发周期。在国内,一个创新药物要完成从项目启动到最终上市的过程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

高投入:有资料显示在欧美研发一个世界级的创新药,大概需要10亿美元,10年时间。而我国由于人力和耗材价格相对低廉,企业研发一个创新药,也大概需要2亿美元左右的投资,金额虽然远远少于国外,但对于我国药品企业而言,却堪称投入巨大。

高风险:创新药物在项目得以启动后,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的风险,虽然企业在启动项目前会进行专利查新,但由于专利信息的复杂性,因此,在企业自己申请的专利公开后即存在所谓的“黑洞期”,存在被告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风险之二是来自临床,由于创新药物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临床信息,因此,药品进入临床试验后往往会因为存在疗效或安全性的问题而被中止。据统计,当前只有不到5%的化合物通过初步的药效学筛选进入临床研究,这其中只有不到2%成为上市药物用于临床,而药物一旦在临床阶段被中止,前期所进行的研究和投入则功亏一篑。

正因为具有上述特点,在进行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管理时更应该注重范围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地进行创新药物研发。

范围管理的主要过程

(1)启动阶段

启动阶段是批准开始新项目或批准现有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对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来说,启动阶段是正式认可创新药品研发项目的存在,或者是允许一个已经存在的创新药品研发项目进行下一阶段工作的过程。

对于一个新的药品研发项目而言,启动阶段范围管理的作用是在项目启动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工具,以项目章程等方式对项目后续的范围加以说明。创新药品研发项目启动前的研究是对各种需求的研究,如:市场需求、技术需求、企业发展战略、法律要求等。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通常是创新药项目启动的基础;而技术和法律要求是其能够得以启动的保证。创新药物启动阶段前研究通常包含如下几个步骤:

通常上述步骤的技术要求部分会涉及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生化信息学、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学科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下图为以研发创新专利药物为主业的深圳微芯生物的集成式药物创新和早期评价体系。

法律要求同时是已有项目的下一阶段工作启动的基础,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一个创新药品必须遵循如下研发程序方能最终获得上市许可。

启动阶段的成果是项目章程。项目管理中通过这个文件来正式承认项目的存在并对项目提供一个概览。好的项目章程是项目范围管理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项目章程还会规定项目经理的权利以及项目组中各成员的职责,项目其他干系人的职责,这也是对各个角色如何在以后的项目范围管理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明确规定,保证了后续工作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

(2)范围计划

范围计划编制是将产生项目产品所需进行的项目工作(项目范围)渐进明细和归档的过程。不同项目的范围计划中通常包含的内容不同,但范围说明和范围管理计划是必须包含在内的。

范围说明是为了在项目干系人之间确认或建立了一个项目范围的共识,为未来项目决策的提供文档基准。范围说明中主要内容是项目目标的说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目标通常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资金限度内,根据药品的相关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产品研究申报工作并得以上市。

范围管理计划包括对项目范围预期的稳定而进行的评估,如怎样变化、变化频率如何及变化了多少,对变化范围怎样确定,变化应归为哪一类等问题的清楚描述。范围管理计划在药品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是描述如何对项目范围进行管理,项目范围怎样变化才能与项目要求相一致等问题。由于创新药物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其范围管理计划需要制定得尽量详细,需符合项目自身特点才能尽量减少项目范围的变更。

(3)范围界定

项目范围定义把主要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且更易管理的单元,从而达到如下目的:

提高对成本、时间、资源估计的准确性

为绩效测量与控制提供标准

明确职责

在药品开发项目管理中,由于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较大,对于项目范围的界定有一定难度。通过工作分解,建立WBS表可清楚界定项目范围,使得项目团队的工作目标清楚明了。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可交付成果,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作为分解的第一个层次,项目可交付成果可作为分解的第二个层次。

步骤二:确定可交付成果的详细程度,判断可交付成果是否细分完全,以便于每个可交付成果详细到可以估算出恰当的成本和时间

步骤三:核实分解的正确性。

根据如上所述的分解步骤,图3-1是一个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图。这个工作分解结构图只分解到第二层,在实际进行WBS分解时还可以继续向下分解为更多的层次。

恰当的工作分解对项目成功十分关键。“当范围定义不明确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变更,并打乱项目的节奏、造成返工、延长项目所需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和士气,从而造成项目最终成本大大超出预算。”

(4)范围核实

范围核实是项目干系人,主要是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项目负责人等正式接受项目范围的过程。范围核实需要审查可交付成果和工作结果,以确保它们都已正确完成。此过程会产生验收文件,如果被接受,则表示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已经认可了这个药品研发项目或项目的某个阶段;如果被中止,则该过程应当对项目完成程度建立文档。

事实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作为药品审批机构所颁发的药品批件可以认为是范围核实:临床批件是对药品临床前研究的一种认可,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则是对药品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一种认可。

(5)范围变化控制

一个项目的范围计划即使制定得非常好,变更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创新性药品研发项目,由于其不确定性比其他药品要大得多,所以出现范围变更在所难免。在药品开发项目中,项目的范围变更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外部因素影响,如药品开发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变动或出现可降低项目成本的新技术等

内部因素影响,在定义项目范围时的某个错误和疏漏或项目本身特点的影响

对项目范围的变更应进行有效地控制。控制内容应该包括:

确定范围是否发生变更

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对发生变更的范围进行管理

对发生的变更,需要识别是否在既定的项目范围之内。如果是在项目范围之内,那么就需要评估变更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考虑应对的措施,受影响的各方都应该清楚明了自己所受的影响;如果变更是在项目范围之外,那么就需要项目干系人各方进行谈判,看是否增加费用,还是项目终止。如表1所示,是创新药品研发项目范围变动控制表的一部分。

在对创新药物进行项目管理的应用中,应注意将范围的控制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其他控制过程结合起来应用。

创新药物与仿制药物的范围管理的区别

对于仿制药开发项目而言,由于被仿药物已经客观存在,因此其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即加快时间进度,争取尽早申报注册,以免落在竞争对手之后。仿制药范围管理重点是按照药品注册要求确定需要进行的试验,排除那些不需要的试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准上市。简单的说,仿制药项目的范围管理就是确定项目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保证项目包含其只包含所有必须要做的工作。

对创新药物研发而言,范围管理也必须包括确定各项研究工作的必要性,但其管理重点是要确定研究工作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例如《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规定在药物的临床前阶段的长期毒性研究可以分段进行,以临床疗程超过2周的受试药物为例,一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即可支持用药时间不超过2周的Ⅰ期临床试验,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给药期限的长期毒性试验来分别支持临床Ⅰ期、Ⅱ期和Ⅲ期试验,从而缩短临床前的研究周期,节约研究费用,更最大程度地避免创新药物临床结果的高不确定性导致的研发风险,减少了因项目失败而蒙受的损失。

第9篇:研发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项目管理

一、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汽车后市场发展的逐步崛起和竞争逐步激励,汽车零部件的系统化和模块化供应将成为将来市场的主要格局,特别是如今日益形成金字塔的发展结构,汽车整车系统供应商作为塔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塔底,而汽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模块化销售是金字塔塔身,根据市场竞争及销售利润的基本构成分配比例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其销售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属于相对末位,即塔底,不仅相对利润过低,而且存在生存困境和竞争压力较大,从这一点上说,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及其对应产业往往迫切需要拓展业务。向模块供应商或系统供应商进行竞争产业链合作,并最终获得产业链节点平台升级革新,是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走专业化道路,形成零部件领域和该行业的技术或品牌零部件产业升级,从而在普遍竞争中蜕变升级。

二、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项目的特点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产品开发前期策划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后期更改繁多,进而造成批量生产时不少失误,给零部件厂商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而言,其产品项目开发不仅具有范围较广、涉及步骤环节较多、耗费大且开发周期短等管理方面特点,还具有因多元需求导致的市场导向化差异、特别是是在汽车零部件对于其功能、性能和空间上的不同要求。随着汽车价值规范要求的增强,而形成的包含机械、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及电工学和美学等学科在内的复杂工艺专业性,并且将其融入汽车整车制造的零部件质控环节中,以及由此形成的各部门通力合作的专业化项目团队甚至跨企业和跨国的协作机制;面临高度竞争和高投入及涉及市场调查与研发投入见平衡收效的输出风险;项目团队的项目研发能力主导的研发经验及速度和成效等相较于国外落后等特点。

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项目开发创新对策

(1)明确项目管理职责及团队协作,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良性发展。基于目前国内大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选择的ISO/TS16949质量管体系认证的现实,使得多数零部件生产存在同质化而缺乏创新和差别化竞争优势体现的弊端。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职责及其归口。只有详细、细致的职责分工,才有可能在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发过程中,获得明确的分工和责任落实,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按部就班,事无巨细的实施效果,并更有效地避免因职责推诿而形成的项目开发运行的“踢皮球”现象。二是构建团队及协作事项。建议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开发可以从中任务的独立和权威性入手;团队任务对于相对稳定和长期的资源进行快捷捕捉;并且获得组织上下,特别是领导的伤势和重视,通过以上种种汽车零部件进行串接,从而发挥产品责任落实的功效。(2)通用化零部件和测试手段,逐步以“标准化”为规范导向。第一,通用化零部件,由于零部件在汽车整车发展迅速的前提下,必然面临统筹规划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不同产品的同一零部件运用和不同车款车型间的同匹配零部件的生产和投放,这样不仅有助于最大化地节约了产品模具费用,这就有利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所面对的产业调整规划布局下的企业差异化竞争力提升。第二,通用化测试手段。这主要是指由于主体进行各种鉴定后可结合进行相应的同测试手段,也可以进行同款零部件在不同车品、车体间的共享尝试使用,从而大大降低测算的耗时和复杂程度,进而形成零部件通用带来的优势便利。第三,标准化生产工艺。这主要是通过汽车零部件生产、试制及运行应用等阶段,利用可衔接部分的工艺衔接来形成量化归类,节省生产装配的时间,集聚“小批量”为“大批量”,从而形成最大限度的工艺过程,进而获得生产过程效率的提升。另外,汽车零部件的项目管理还可以通过零部件的标准化方式来实现各类别通用,但需要在项目实施的前期获得相应设备、流水线及企业的紧密联系,争取在车款量产化前进行适当的通用实现,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业均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唯有通过明确团队协作、工艺和生产的标准化发展及多品种研发才能解决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 考 文 献

[1]Jerry Bernstein,David Macias Engineering New·Product Succes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31(2002):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