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四实习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报告指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全省审计机关对9529个单位、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违规金额318.4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3.6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25.26亿元,应上缴财政资金83.88亿元,已收缴财政资金57.16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7.67亿元,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38.76亿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处理案件和问题26件。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措施1224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47项,向社会审计结果公告487篇。
报告认为,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部分支出批复下达不及时,支出进度不够均衡;个别支出项目完成预算比例较低,结转下年支出数额较大;部分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库;有的支出管理不够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有待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有待完善;有的税种收入计划未完成;部分社保费和基金计划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涉税审批事项审批不够严格;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14个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3个单位违规收费1293万元;5个单位非税收入3844万元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5个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496万元;4个单位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166万元;4个单位虚列支出977万元;6个单位违规列支570万元;5个单位少计固定资产5.5亿元;4个单位未经政府采购267万元。
对18个省级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内审自查与审计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4个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5.08亿元;6个单位超预算支出823万元;3个单位未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358万元;2个单位行政经费挤占项目经费238万元;3个单位违规发放福利费、补贴等50万元;3个单位超限额使用现金25万元;6个单位往来款1900万元长期未清理。
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对西安市、宝鸡市和6个财政省管县人民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地税部门改变税种和入库级次入库税收;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缴入预算外财政专户;未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少配套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等。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使用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47个省级部门单位2012年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部分单位将公务接待费转移到其他项目支出;车辆运行费较高;年均会议次数较多;在会议费中列支其他费用。同时,对20个省级部门2013年1至6月“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20个单位“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总额较2012年同期下降28%。
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省审计厅对7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或跟踪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5.17亿元。主要问题是:4个项目超概算、概算外支出8.12亿元;6个项目违规招投标6.36亿元;2个项目超标准购车10辆,价值473万元;2个项目出借、挪用项目资金5780万元;2个项目滞留安置补偿资金等1.54亿元;3个项目因设计变更、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资产闲置905万元,损失浪费235万元。
2012年省审计厅组织对5市1区的804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26个项目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违反招标规定;13个项目自行改变设计;275个项目未经审批超概算建设。9个项目现金支付工程款;6个项目多付工程款、监理费;5个项目不合规票据入账。14个项目滞留建设资金,6个项目建设资金被挪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涉农和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对全省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县安居工程资金预算安排不足,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未及时缴入财政部门,将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支出。149个项目建设开工时“四证”不全,89个项目超标准面积建设。9个县(区)部分保障房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部分家庭重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
对截至2012年底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专项资金及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2.7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0个县垃圾处理项目未按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成;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营未达到设计要求;15个县截收污水管网未完全实行雨污分流;41个治污项目因自筹资金困难未能实施。
对91个县(区)2010年至2011年水库移民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2个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弥补工作经费等。15个县级财政滞留欠拨项目资金。37个县配套资金不到位。10个设区市、25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直补资金发放不及时、擅自改变项目、项目建设未经招投标等问题。
对10个市、7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财政扶贫和扶贫贷款及小额信贷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0.84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52个市、县(区)财政部门少安排配套资金。33个市、县(区)财政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21个市、县(区)扶贫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14个县(区)扶贫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4个县(区)超贷款额度兑付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对2012年度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9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6个市配套资金不到位3.9亿元。二是3个市135个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三是由于施工企业多计工程量、高套子目,以及建设单位签证不实等原因,造成多计工程造价1.95亿元。
对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截至2012年底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2009年至2012年,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偿还本金及利息占通行费收入比例低于规定的70%。二级收费公路与其他公路项目相互拆借、占用建设资金、通行费收入等5.42亿元。个别收费站挪用还贷资金支付人员经费等。
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对部分县(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向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发放经营性贷款;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抵押物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多头贷款、关联互保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违规发放股金红利。
对4户国有企业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少计收入454万元;多计成本1068万元;少缴税费323万元;超核定基数发放工资768万元;违规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少计固定资产7704万元;未按规定使用政府补助资金5922万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全省审计机关对230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6.33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7129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责任金额197.97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3.7亿元。审计后,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9人。
审计查办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情况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5件,移送涉案人员19人,涉及金额8572万元;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0件,涉及37人,金额7.15亿元。
最近,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审计厅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汇报。省长娄勤俭在肯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同时,针对审计报告反映情况提出了整改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审计厅将加强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及时报告整改和纠正情况。
针对上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刚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继续改进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支出项目论证和审核,健全和完善项目库,全面推行项目滚动管理;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动预算,科学有效地调度国库资金,减少资金沉淀,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规范各项支出行为。
第二,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要严格实行项目评审、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减少资金的滞留闲置、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探索
阿里巴巴商学院是杭州师范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创办的新型学院,现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03名。学院自2008年10月成立起,就被定位为“教育改革试验田”,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弘扬“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感”的“马云精神”,力推创业教育,要成为一所“创业者学院”。建院一年多来,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创业教育为实质内涵的人才培养体系。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开创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1]。无论何种意义上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始终是其重心所在,而课程体系又必须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
1.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阿里巴巴商学院作为一所在校企合作新机制下运作的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视角更多地面向企业与社会,更注重学生未来在行业中的创造力和自身的职业生命力。学院将“具有国际视野、实战能力、创业精神的开创型人才”确立为人才培养目标,其内涵要求通过“开放”实现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在全球化的开放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经营与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判断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通过贯穿始终的创业精神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逐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从三个层面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是为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儒商文化与商业伦理、商务礼仪与谈判技巧、网络心理等3门职业道德素质类限选课以及相关系列讲座,旨在引导学生提高品行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二是设置了由7门课程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创业学及案例、创业融资与风险防范、团队构建与管理、绩效管理与员工激励、企业危机管理、网上创业与管理、民营企业家专题。这些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在创业教育层面上深入,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三是设置了贴近企业的实务性课程,如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实务与技巧、淘宝经营实务等,这些课程由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和金牌网商主讲。
1.3开展教学上的“转身”行动
所谓教学上的“转身”行动,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每学年的始业教育,学院邀请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给全院师生作专题演讲,引导师生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学院每学期举行两次教师观摩教学、说课评课活动,探讨适应商科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理论课学习效果。在学院倡导下,教师主动与企业专业人员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请他们走上讲台,参与教学。一年半来,已有63位来自阿里巴巴集团等企业的高管、专业人员和金牌网商进入课堂,有效改善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师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1.4实现教材整体创新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往往“滞后”,教材与行业发展脱节比较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去年下半年,学院组织教师对高校有关教材的使用情况及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作了深度调研,并与国家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紧密合作,计划编写一套共15~20本的新型电子商务教材。教材将突破传统的纸质教材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开放互动、适时更新的教材网站,及时更新内容。这是教材形式的大胆创新。学院将充分整合企业、网商资源,组织多方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努力实现教材内容的前瞻性、实用性和体系的科学性,为全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一套优质教材。目前新教材编写和网站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2注重专业能力,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大平台
2.1让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
学院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等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贯穿四年的实践教学平台:大一年级在“淘宝”开店,初步领略网络交易的全过程;大二年级进入阿里巴巴实训课程体系;大三年级通过网络平台为阿里巴巴客户企业做项目设计;大四年级进入全面顶岗实习。四年递进式的实践安排,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行业业务的感性认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各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递进式的实践安排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压力和动力,教师们感慨:“学生已有了实践基础,对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2.2以项目带动创业教育实践
一年多来,学院先后组建了“公益频道”、“淘宝店铺”、“网上教育培训”等22个项目团队。“公益频道”项目是阿里巴巴集团为学生设计的教育网站建设项目,有40多个学生团队参与竞争。在调研的基础上,每个团队都递交了详细的项目策划书,经过激烈竞争和选拔,最后获胜的1个团队取得实施资格。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就是很好的能力锻炼。为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实战训练,学院每年从学生的“创业金点子”中挑选具有操作性的内容让学生实施,并给予项目基金资助。这些项目为学院每年从中挑选若干团队参加各类竞赛,或进入创业园继续创业孵化打下了基础。项目团队在学生中营造了浓郁的实践氛围,起到了的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项目团队带动下,那些“安分守己”、“惯于旁观”的学生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项目团队,寻找合作伙伴,寻找商机,寻找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
2.3把淘宝实验室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学院成立淘宝实验室,其主要职能是:网络创业孵化、淘宝大学讲师及精英网商培训、网络零售相关教材研发、课程植入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该实验室对推动创业教育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淘宝实验室的技术指导下,190名2009级的大一新生人人在淘宝网上开设店铺,体验网店设计、商品选择、网店营销、网店服务、网店物流等一系列网络运营实务。学院还专门邀请了两位皇冠级卖家、优秀淘宝讲师对学生的网店和策划书做逐一点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业兴趣。在此基础上,学院选拔若干网店在淘宝实验室进行网络创业孵化,其中4个网店已成为不同级别的“钻石”网店。
2.4使学院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对于大四学生,学院安排他们到阿里巴巴集团企业全面进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有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在顶岗实习中,学生真正面对社会和职业的压力,全方位接受专业能力的挑战。“眼高手低”、“怯于交往”、“缺乏能力”、“经营失误”等问题一一暴露。但正是这些问题的暴露和逐步克服,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从而一天天成长起来。顶岗实习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缩短了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期。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特别是提高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习与创新,能实现学院、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四方共赢”[2]。
3挖掘社会资源,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1构建“双师型”师资结构
学院现有16位专业教师,他们几乎都来自高校,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学历高、年纪轻,教改热情高、企业经验缺是其基本特点。短时期内,在现有本科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下,很难将他们培养成“双师型”师资。所以,学院在队伍结构上做文章,着力建立“双师型”师资结构,聘请一批企业的高管、专业技术人员、淘宝金牌网商作为学院的在册外聘教师,每学期选聘20多位。他们除授课外,还承担辅导实践、指导项目团队等教学任务。因为有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外聘教师使用有序,稳定发展,从而使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结构。
3.2力推教师深入企业
学院明确要求每位教师以项目合作等形式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一年多来,建立了“淘宝培训课程研发”、“网络创业调研”、“阿里论证培训”“淘宝创业团队”等多个项目,促成教师与企业、网商近距离接触交流,收集企业案例、研究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经营模式。学院还将阿里巴巴企业的“淘宝讲师培训”引到院内,每年近10期的培训班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培训,并与网商们深入交流,感受第一线的经营体验。目前学院已有60%的教师通过淘宝培训,获得淘宝讲师证书。在学院的倡导、鼓励下,教师们面向行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已成风气。有的教师已在为企业作咨询、品牌策划,为企业组织培训,甚至创办公司。
3.3聘请知名企业家走进“阿里讲坛”
学院聘请马云、俞晓鸿等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讲座教授,壮大和提升师资队伍。这些企业家和成功人士走进学院设立的“阿里讲坛”,或点评分析经济形势,或介绍创业管理经验,或漫谈人生经历体会。他们不仅传授给学生创业的知识,还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传递着社会、企业、人生的积极信息。企业家每一份创业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他们在“讲坛”上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常常引起强烈共鸣,给学生们不小的震撼。这些讲座教授是学院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学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4结语
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表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加快高校教学方式的改进,努力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关于印发“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S]. 2002-04-30.
[2] 姚和芳. 探寻定岗实习管理模式 构筑开放教育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9(6):48-49.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XU Qing
(Alibaba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 )
关键词: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50-02
2015年4月28日,辽宁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现代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希省长、贺F副省长做工作报告。会上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高校逐步实现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建设目标[1]。辽宁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辽宁科技学院等10所本科高校开展应用本科转型试点[2]。重庆大学的秦悦悦报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了更好的适应各个层次、各个级别的社会需求,普通本科高校必须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也由此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普通本科应用型转变成为教改研究的热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4,5]。
一、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意义
面对辽宁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暂时遇到困难,冶金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和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整个冶金行业正处于低谷和逐渐走出低谷的艰y时期;辽宁科技大学采矿选矿(矿加)专业人才培养正好处于上述两个交叉点上,即我校教育事业正处在发展方向的十字路口。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是原钢铁学院的传统专业,既有发展历史基础雄厚又有受冲击明显的双重特点。采选专业遇到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虽然是国家级试点专业和国家卓越工程师专业,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找准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真正增强采选专业为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冶金行业特别是钢铁采选和镁资源行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辽宁区域经济的需要;铁矿、镁矿行业的期盼;专业本身的人才就业和科研技术的转化,都为采选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转型发展的任务
1.加快融入辽宁经济发展更好地与铁矿和镁矿企业聚集区对接,与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需求对接。争取鞍山市、鞍钢矿山公司和海城地区镁矿支持,以申报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中心为载体,共建共享铁矿、镁矿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高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机制。围绕辽宁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加快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2.建立紧密对接铁矿采选、镁矿企业采选产业链,按需满足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通过改造传统采选专业,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培养机制和知识结构体系,集中力量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训环境,实践环节占专业课程的35%,建立实习实训质量保证机制。
4.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瞄准铁矿、镁矿产业改造升级和一线人员技术提升、技术深化的需求,强化企业现场人员的知识更新,使联合建立的中心成为铁矿、镁矿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传统技术的更换站,促进了产业发展的人才池。
5.提升以应用型技术创新的能力,积极融合铁矿、镁矿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难题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产业化,帮助企业快速达到新的生产能力,努力成为辽宁省矿山企业的技术服务基地、技术更新基地,成为辽宁铁矿、镁矿企业应用技术长期加油站。
三、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采选专业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的联合研究,一直与鞍钢矿山公司、海城大石桥镁矿等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与企业合作是矿业学院的立院之本。采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近年来企业都参与,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培养方案,实施实践课程和环节。
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公关、建立发展行业平台卓有成效,在行业发展上对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双方都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对辽宁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采选专业行业实践平台建立情况见表1。
行业平台的建设为联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四、建设内容和达到的目标
开展校企的深度融合,与鞍钢矿山公司、鞍矿设计研究院、中冶北方设计研究院、海城后英镁矿公司、海城镁矿耐火材料总厂、海城华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辽宁新发展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朝阳建平铁矿、辽宁瀚王矿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学生的实习实训改革提高、应用型技术联合研发、毕业生就业的改革与提高等五个方向开展融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适合辽宁特点的道路,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应用机制。
在原联合协议的基础上,对联合培养委员会聘任再确认,企业委员达到40%,重新颁发聘书。在新委员会下,开展联合制订培养计划,教材选定,特别是培养计划中的实习实训内容,改革实习实训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生产现场的要求。
针对民营企业制订相应的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民营企业负责人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从大二的认识实习,到大三的生产实习,到大四的毕业实习,企业负责人全程参与,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毕业生。到2020年底达到校企联合培养,知识结构、设计能力、技术研发、现场管理完全适应辽宁矿山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各项要求,对铁矿和镁矿行业的再崛起起到人力支撑的作用。
五、Y论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已成为省级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进行深度融合,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合作技术开发机制,集中力量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围绕辽宁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加快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地方高校本科项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
[2]辽宁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规划建设方案[Z].
[3]刘昌.辽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EB/OL].中国教育网,2015-11-27.
[4]夏美武.基于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分析――应用型高校联盟的生成逻辑及价值[J].现代大学教育,2015,(11):20.
[5]吴迪.浅析课程建设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2015,(12):0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riented Application of Mining and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ies
JIANG Xiao-jun*,ZHAO Tong-lin,ZHANG Zhi-qiang,LI Rong,ZENG Li
(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LiaoNing,Anshan,Liaoning 114051,China)
蓄势待发的中国动漫产业求贤若渴,由此带来动画教育热潮涌动。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93所到2007年的447所,4年间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加了4.8倍。快速增长的数字显示出中国动漫发展高涨的热情,却也暴露出缺乏理性的一面。仅2009年,全国20―30所高校同时新增的13个专业就包括动画专业。
全国1000余所院校加之各类动画培训机构产生动漫相关专业学生47万人。人才培养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即制作型人才多,策划、创意、营销类人才少的现状。多数学校开设动画专业存在盲目性,缺乏思考与市场定位。
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首先是上游缺少高端的创意、编导、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下游缺乏市场营销、国际授权和等方面的人才;其次,与动漫相关的专业和院系发展速度过快,部分动漫教育机构师资水平和硬件水平都较低,造成毕业生数量剧增,但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却相对缺乏,大部分毕业生的形象设计、编创能力较低,多处于模仿阶段,缺乏创意。在开设动漫相关专业的千余所院校(包括中专及中专以上)中,多数仍在培育制作人员,使制作类人员过剩、创意及管理类人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才整体结构失衡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备的问题亟待改善。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教育体系,建立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市场的需求。
在近年的研究与实践中,笔者立足市场需求及动画生产环节,深入思考美术类生源条件下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定位、教学体系设计、具体实施方案等,重点提出了“分层板块式课程结构”等理念,促使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一、更新观念,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全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学院、电子工程、自动化和机械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者衍生专业,涉及了文、理、工三大学科方向,由于该学科本身的交互性特点,很容易导致我们在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考虑上博而滥,甚至于混淆学科自身概念,缺乏自身培养特点,似乎是培养了能适合任何岗位的人才,其实根本无法胜任任何工作岗位,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忽文忽理,艺术和技术的交叉行使。
我们对当前动画市场用人标准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系统分析,立足美术类生源的优势,以市场的需求为核心点,力争做到错位化、阶梯化、模块化、联动化、动态化。并以此作为培养目标设定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实现五大培养指标:造型基础、人文素养、创新思维、技艺兼顾、团队意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思路
1.错位化――强化创新型、创意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安徽省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及塑造体系。
2.阶梯化――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分步骤、有计划地逐步解决问题。
3.模块化――将课程分解为五大模块,从而更为清晰地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构架,便于教学的掌握与分析。
4.联动化――实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公司实训“三位一体”,搭建实践教学体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
5.动态化――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以市场为人才培养的坐标轴,适时、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及内容。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五级指标
1.厚造型基础。打好深厚的造型基础是美术类生源条件下动画本科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2.重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动画专业人才持续发展的保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育人义务。
3.拓创新思维。作为设计师,最核心的价值便是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宽度、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
4.求技艺兼顾。所有的目标设定和教学建设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其检验方式就是就业,因此一切都是立足于就业方向。
5.立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是未来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格之一。课程作业在一、二年级强调个人完成,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动画生产所有环节中游走一圈,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小方向定位;三年级开始强调团队合作,有助于个人在各自的强项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符合设计专业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早日树立团队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及个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三)培养方向上的“小方向与大强调”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需考虑课程结构安排的合理性;从行业、市场反馈的信息中,找出知识结构链,构建课程框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删除、增加或整合调整。在保证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明了、教学内容丰富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学科比例、教学课时合理规划,灵活掌握,留出一定的空间和可塑性。调整好专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方向、专业基础、专业实践等课程设置比例,不能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强调“全才”的引导,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市场定位不准确,学生市场适应能力差、专业能力差,缺乏教育的指导性。
动画专业知识结构涵盖面广、更新迅速。课程设置要有意识地针对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每一门课程要解决相应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化成一方知识结构;尤其在专业课方向上,明确教学目标,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实际设计项目的解决。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做一些调整,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按照“二二”制,即自学生三年级开始进行学科方向分流,控制每个学科方向的人数,达到一专多能、错位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分层板块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时空维度上的“四阶段分层培养”
“分层”的概念,即四年阶段的分层培养。一年级打造型基础,二年级打动画基础,三年级打创作基础,四年级实现与市场完全性接轨。
一年级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如动画造型、动态速写、场景速写、人体解剖课程等,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造型问题上,这也就是学生通过美术专业考核进入该专业的主要优势点。在此基础上辅以专业了解和欣赏性质的专业理论课程,如动画概论、动画欣赏等课程,建立学生对于动画专业的基本认识。
二年级安排专业方向课程,如二维手绘表达、二维动画软件基础、动画运动规律、二维动画短片创作基础、雕塑、三维动画软件基础等课程,主要集中解决学生在进行动画学习环节中的基本制作问题,是从基本造型意识向动画制作意识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辅以专业理论课程――动画史,从而实现动画创作思维的有效培养。
三年级安排专业创作课程,如动画剧作、视听语言、分镜头脚本、非线编辑、后期特效等课程,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对于动画的整体认识和创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辅以联合作业、动漫产业概论等课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其对于动画创作的整体驾驭能力。
四年级安排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专业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课程,实现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与市场的有机接轨。
(二)知识结构上的“并联式板块结构”
课程模块化:一个核心模块、三大依托模块。
1.专业核心:动画类课程
相关课程:手绘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分国别动画研究、原画创作、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剧本创作、二维软件基础、三维软件基础、Flas、动作设计。
2.三大依托
(1)美术类课程
相关课程:美术名作欣赏、民间美术研究、素描、速写、雕塑、风景写生、图形想象、构成基础等。
(2)电影类课程
相关课程:数字影像、动画表演、视听语言、音乐欣赏、经典动画导读、后期合成、音乐与音频制作、故事类型与策划。
(3)人文类课程
相关课程:安徽文化、人文概论、文学作品分析、文化产业概论。
(三)评价方式上的“开放式与反馈制”
1.考核方法:技法课程现场制、独立作业展览制、联合作业汇报制
素描、速写、插图漫画设计等静帧画面为结课作业的要求,课程结束即举办展览,展览现场评档组予以定档。
二维动画软件、影视后期等动态视频为结课作业的要求,课程结束以公开放映、学生介绍的形式予以定档。
采取作业展览和课程作业汇报制,评分过程是开放式,上下届学生都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平行班级相同课程统一打分,以此确保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升。
2.评分方式:集体定档,教师打分;开放评分,及时反馈
其中平时成绩由授课教师评定,结课成绩需由评档组评定等级,班级授课教师按照评定的等级给予相应的成绩。评档时教师不少于三人,本班授课教师不参与评档。具体做法为评档组按照比例对学生作业进行优、良、中、差、不及格五档分类,班级授课教师按照评档组评定的等级给予具体的分数。开放评分,当场给予学生反馈点评。
三、实施实践教学新思路
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思路,积极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实现两大平台、三项制度,形成具备创新性、操作性、高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的“引进来”,就是将一些知名企业引入校园,开展实训课程。同时强化校内自身实训平台的建设;所谓的“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直接进入企业或者实训机构,了解市场规范,尽早做到思想上与市场接轨。
动画教育目前是动漫人才培养环节中较薄弱的,也是产业创新和产业走向腾飞的最大软肋。动漫教育本身的实力比产业发展现状薄弱,要依靠一个还相对薄弱的动漫教育来承担现在和向未来行业的人才输出重任,不进行前期的投入,仅仅依靠院校本身是不行的。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无法第一时间监测到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能更好地让院校接收到动漫的发展方向,缩短学生跟市场的距离,更好地实现动漫的开放性教学。
(一)两大平台
1.校内平台建设
(1)学校:工作室――公司
以工作室为基础形态,进行公司的雏形搭建,最终目标是实现学院公司,从而形成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真正意义上实现动画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
(2)公司:研发――生产线
积极鼓励公司在校内投资兴建项目研发工作室以及动画生产线。
2.校外平台建设
学校应本着“就地就近、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指定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聘请实习基地中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
(二)三项制度
1.导师制
实施工作室――导师制。配备基本设备,“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各一名,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制。每年规定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创作,未能完成的第二年补齐,如仍未能完成需在第三年全部补齐,如还未完成予以收回教师的管理及使用权。
教师可以招募学生参加个人的动画创作,也可使学生带着项目进入。打破年级界限,学生自主选择进入,以实际项目进行支撑。
工作室的建立可谓“三赢”: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良好的实践机会,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工作室中得到教学的实践,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应用;学校获得部分经济效应,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2.联合制
设立联合作业机制。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定量的创作实践课程,以便给予教师相应的工作量进行认可。
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一次创作课程,也就是学生3年内必须参与动画创作及制作3次,要有3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完整作品。要求一次参与、两次主要参与,大四必须是担任主要岗位。
强调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传帮带机制,全面打造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意识。
3.学分制
学生如需参与创作动画,实现绿色通道,根据学生在创作中的分工任务及完成情况由系内直接认定给予相应的专业分数。设立学院动画项目及基金。动画项目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将给予启动的基本资金,对于未能完成的,将收回经费。同时设立相应的成绩进行学分认证。
结合动画产业人才需求及流程中各环节的实质内容、具体步骤和能力要求等情况,认真思考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主干课程、课程类型与性质等问题,理清高等教育美术类生源条件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注:本文为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名称:《独立学院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8jyxm549)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