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劳动节的习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节的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节的习俗

第1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11-01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现有农业人口6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农村劳动力33万人,其中约9.3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常年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没有割断农业脐带,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有客观分析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辽源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1 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1.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辽源市所辖两县都是商品粮基地县,其中东辽县又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辽源市处于交通枢纽的四平、通化和辽宁省沈阳、抚顺、铁岭等城市的夹角地带,发展受前后夹击;经济结构不优,辽源因煤而兴,亦因煤而衰,以往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已近枯竭,经济转型刚刚起步,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5%左右,综合发展指数处于全省九个市州偏下水平?;农民收入渠道有限,全市农民依靠经营土地获取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性收入的占比为70%左右,工资性收入占比为20%左右,而转移支付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10%左右;用工市场不景气,房地产开发市场疲软,建筑性用工明显减少,城市能提供给农民的就业岗位在工种、技术等方面要求严格,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总量偏少。

1.2 相关制度

一是农与非农存在待遇上的本质区别,城市居民特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财政予以补贴相当比例的“五险一金”,退休后由财政负责供养,养老无忧,而农民基础养老金也只有每月每人70元,与城镇企业退休职工每月每人养老金平均数2000 元比较,相差28.6倍;城镇职工有公益岗位等可供选择,子女按照学区管理,就近就便入学有,农民如果进城打工,少有企业为农民足额按时交纳“五险一金”或其中一部分,部分企业不能按时结算农民的工资、工伤得不到及时救治和补偿、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就业性别歧视等都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1.3 劳动力自身问题

一是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较大,增量空间充足。全市未来5―10年,仍会有2―3万的剩余劳动力增加空间,总量供给是有保证的、充足的;另一方面,辽源市城区、东丰县县城东丰镇、东辽县县城白泉镇分别确定了城市扩容目标、实施战略、主要任务,随着上述项目的如期实施和推进,均会不同程度拉动区域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预计未来3―5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再有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工商资本下乡、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设施改善、农业综合开发等不同程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减缓劳动力向土地的过度依赖经营,可腾出部分农民成为剩余劳动力。

1.4 劳动力素质和市场

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7.5%,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等才19.5%;农业产业化链条太短,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对农村劳动力需求不足,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工业吸收农村劳动力能力降低;小城镇建设只注重人口扩张、房地产开发,缺少应有的产业支撑,无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1.5 土地承包政策

土地承包政策长期不变的信号加上近年来发放各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加强,给农民赋予土地更多的留恋情结。由于农民收入的相当比重和份额出自于经营土地,且多数农民没有更出色的一门手艺,对其他行业不愿入门,经营土地只需简单劳动,几乎没有太精尖的技术含量,效益虽说不是很高,但基本把握性很大,不是有更好的项目、更好的产业来维系农民的生活,农民不会轻易放弃对土地的经营。

2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2.1 强化农业保护政策

面对各地出现的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低下、大宗农产品结构性趋同等问题,要在政策上、信息上、技术指导上、财政支持上予以扶持,向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等方向发展,坚持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衔接,实现品牌推动、集约经营、搭建平台、利益共享、实现双赢的目标。

2.2 建章立制

政府应当研究和出台创新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抵押等有关政策,细化有关规定,释放农村改革新的信息,逐步消除农民恋土恋家,过度依赖经营土地的倾向;建立和深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暂住证”制度,逐步解决农民与城镇职工的平等待遇问题;要改革财政支农政策的结构性问题,要在解决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

2.3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开辟多渠道的转移途径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吸收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切实改变目前因布局过于分散、无法发挥集聚效应而造成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2.4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不断增强县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和风险。

2.5 规范服务机构从业行为

要规范现有各种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中介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劳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第2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要留心观察。在节日里,你和周围的人都做了什么?开展了哪些活动?人们怎样纪念、庆祝?精神状态如何?怎样谈论节日……你要仔细观察,留心收集节日活动的素材。有了丰富的材料,就不怕作文没话可写。

要精心选材。节日里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如过年放鞭炮、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习作中,你要认真琢磨所写节日有什么特殊意义,有哪些特定的习俗,人们怎样度过这一节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在头脑里放一遍“电影”,比较一下,觉得哪件事最能反映节日特征,给你的印象最深,那么你就写这件事吧!

请看一位同学描述的“五·一”劳动节吧:

“五·一”劳动节,我们也应该用劳动来纪念这一节日呀!大家一合计,决定上街擦护栏,美化我们的城市。下午,当我带着抹布来到街上的时候,哇,同学们早就干得热火朝天了。看,素有“大力士”之称的杨昊和王东手抓桶柄,健步如飞地来回换水。“百灵鸟”杨倩一边仔细地擦着护栏,一边轻声哼着歌儿,那样儿既惬意又好像在享受。最惹人注意的要数“调皮大王”何波了。他今天一反常态,干得比谁都卖力,抹布擦不干净,他就用指甲把污垢抠下来,再用抹布擦……

小作者廖廖数笔,就把我们带到了街上的劳动现场。作文选择的这一事件最能反映劳动节的特征,而选择的典型有男有女,有力大的,有力小的,也很有代表性。其中浓墨重彩地刻画何波这个特殊人物,反衬了大家对劳动的重视。

要细致描写。节日的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有多大,人们情绪怎样,有哪些行动、口号等,你最好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场面重点刻画,写出当时的气氛。而对于具体的人物活动,你要抓住人们的行动、语言、神情等细致描绘,让读者能通过人物的外在言行体会到内心的兴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感动人。

再欣赏一位同学写看花灯吧:

五颜六色的花灯,真是太美了。你看,有一只红鲤鱼张着大嘴巴,舞动着身子,摇着尾巴,旁边还有许多荷花和荷叶,真是一派河塘月色,年年有余(鱼)!那花灯在男男女女的手中变化着花样,一下子就排出‘新春快乐’四个大字,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记不清还排了多少个字,反正只记得当时锣鼓喧天,悠扬的锁呐笛子声震耳欲聋。

第3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1、中秋节假期是9月13日至9月15日,共3天,其中,9月13日中秋节是法定假日。

2、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

3、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6月21日的节日,世界渐冻人日、亚洲熄灯日、世界滑板日、埃及、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和乌干达的父亲节、多哥烈士纪念日、加拿大全国土著日、新罕布什尔州建州日、格陵兰国庆节,为纪念获得来自丹麦的自治更大的权力、世界音乐节、世界人文日。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仍没有假期,如重阳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重阳节是法定节假日吗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了节假日安排,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为法定节假日。对于部分妇女节、儿童节、建军节将部分公民放假。所以重阳不是法定节假日,没放假。

重阳节的习俗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喝什么酒?赏菊并饮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礼物一、重阳节送老人的实用礼物:足浴盆

众所周知,脚部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人体各器官均在脚部有特定的反射区,故足疗确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为长辈买一台足浴盆,让老人在家就能做足疗,既能消磨时间,又可以有助脚底健康,还可享受舒适按摩。当前市场上的足浴盆,款式、功能多样,据业内人士介绍,集磁疗、振动按摩、红紫外线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强度绝缘性和耐热性,外型美观大方的产品是家庭休闲足浴的首选。

二、重阳节送老人的实用礼物:茶具

老人晚年喜欢饮茶修身养性,可以送给这样的老人一套精美的茶具,正所谓投其所好长辈肯定会喜欢的。

三、重阳节送老人的实用礼物:保健枕

老人睡眠质量开始下降,不如送个保健枕舒缓神经,镇静安神,保护颈椎。使用石膏磨制而成的保健枕能以寒克热控制血压升高,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重阳节送老年人保健枕,十分贴心,价格也较为适中。

第6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太”的意思。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摄氏度即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至20摄氏度左右,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王瓜的蔓藤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人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我国历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易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死苗、缺苗。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在民间,人们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农谚

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小满

每年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麦子也开始成熟。

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人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在此期间,全国的麦区应该抓紧麦田病虫害的防治。

此时,华北地区雨季未到,又处于干旱时,由于日照强烈。地面增温很快,当形成气温高达30摄氏度,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每秒3米至4米或大于3米至4米的干热天气时,所刮的风就是干热风。干热风对开花到乳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极大。它加速作物的蒸发量。使作物体内的水分很快蒸发出去,破坏叶绿素。停止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其茎叶很快枯萎,导致籽粒干瘪、皮厚、腹沟深,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至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小满节气之后。人们要更多地关注气象问题,因为它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农谚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5月节日

1日 国际劳动节

4日 中国青年节

8日 世界红十字日

12日 国际护士节

15日 国际家庭日

第7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老张每天一早都要到公园去,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会会朋友。这天,碰到社区活动中心的老李,老李就问他说:“你知道,五月有什么重要节日?”老张脱口而出:“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还有五月十二日国际护士节,五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牛奶节……”

老李打断说:“你怎么连牛奶节、护士节都记得住的?”“这有什么奇怪:女儿当护士、孙子喝牛奶,这些当然记得住。”“那你老婆呢?”“老婆炒股票,没有节,只要涨了就好。”“去你的,你把五月最重要的母亲节忘了!”

老张顿时醒悟了过来,拉住老李的手说:“这事到此为止,千万别传给我老婆听。”“那好,母亲节那天社区搞活动,你必须表演一个节目,慰问社区年老的母亲,包括你老婆。”

笑话连篇

老张退休前是大学的外语老师,除了能说会道,没有任何文艺演出的细胞。把事情与女儿一说,女儿说:“容易,你以前干什么,现在就表演什么。”“我以前教老外学中文。”“那你就说说老外学中文的故事。”

老张边创作边收集,一连串外国人学中国话的笑话故事就出来了:

1 一天,我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便问,“你们能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高兴的样子吗?”外国学生纷纷回答:“开怀大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我又说:“这个成语里最好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2 我们中国人连着说“哪里”是表示自谦,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不理解。一次,这外国学生去参加一对中国年轻人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谢,说:“哪里哪里。”外国人以为新郎是问究竟哪里漂亮,觉得中国的习俗真怪,就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3 一天,我在学校的林荫路上遇见了我的一个学生,便打招呼说:“你好!在散步呢?”他笑嘻嘻地回答:“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来去去地走着,和散步是一个意思。”

4 学期结束了,我请外国学生谈谈来中国学习的体会,一位德国同学说:“中国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我问:“何以见得?”

第8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 失落原因 解决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系列节日,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长期以来不仅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而且以达观向上、蓬勃热情的文化内涵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1]。然而,种种因素导致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日渐淡漠,传统节日文化的失落现象日渐凸显。

一、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现状

虽然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但现在一些年轻人只知道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常提到的传统节日,对于像上巳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闻所未闻,其中所赋予的精神内涵就更不知晓了。许多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只剩下了吃穿文化,把传统节日演变成了“饮食节”“狂欢节”,春节吃水饺、中秋尝月饼、端午食粽子,仅仅把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停滞在“器物”层面,单一、片面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作用,其精神品质却难以得到发扬。相反,西方节日却成了越来越多都市年轻人轻松、快乐的理由,张扬自我的个性需求和日益高涨的消费热情使他们不再深究洋节的宗教背景和传统意义而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的大学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源、习俗等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问题展开。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普遍较低。对于传统节日的名称,75%的大学生不能说出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甚至有的连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四大中国传统节日也说不清,还有不少人混淆了中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的概念,把国庆节、儿童节、劳动节、建军节、妇女节等列入中国传统节日,同时也有部分混淆了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的概念,把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列入中国传统节日。对于每个传统节日的时间,部分大学生不甚明确,以小年时间为例,选择腊月二十三的只占60%,而对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的时间,甚至有20%的学生不知道是农历八月十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人却能准确说出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具体时间。对于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以端午节和七夕节为例,50%的学生不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55%的学生不知道七夕节与牛郎织女有关。对于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还是以中秋节为例,选择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习俗的只占50%。显而易见,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失落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

造成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说来,是来自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政策层面来说,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革命式态度加上西方文明的冲击,让传统节日只剩下一些美食等形式上的东西,这是导致传统节日深受冷落的根源所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失落和西方节日的强盛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自就开始了演变历程。后,西方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并逐渐在各个层面影响中国,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精神信仰、风俗习惯等,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特别是民国时期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历年,无疑削弱了春节等传统节日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在“”运动中,有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因为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被边缘化、被淡化,直到2007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才和春节一样被列入法定节假日,这就没有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提供时间上的保证。现在几大传统节日有了休假安排,仍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养成社会习惯。与此相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市化进程的发展,西方的洋节随之渗入了现代都市生活中,导致传统节日文化式微。

从环境层面来说,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欠缺或多或少导致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失落。为了谋求利润的商家对西方节日进行大肆渲染炒作以营造节日氛围,如每年情人节到来之前各大商家就会推出“情人节套餐”,而巧克力、玫瑰花更是畅销之至,传统七夕节的节日热闹程度却远远不及西方情人节。年轻人是张扬时尚的群体,对于经过商家媒体渲染之后的西方节日更是格外感兴趣。此外,新闻媒体是营造社会氛围的主力军,西方节日被新闻媒体、娱乐刊物美化宣传,而对于传统节日却不太关注,无意间也在社会上起到了负面作用。

从学校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文化节日文化熏陶教育在学校教育里是有所缺失的。现在各级学校无论是从教育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上,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科目和内容都较为缺乏,学校教材上很少介绍传统民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直接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使青少年Υ统节日的历史丰富内容和悠久的渊源,以及相关的庆祝活动都不甚了解,进而对这些节日的情感渐渐淡漠,传统节日离今天青少年的生活越来越远。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引导,显然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何重新让人们爱上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新生,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解决对策

第9篇:劳动节的习俗范文

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培养幼儿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好契机。我们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在这些节日到来之际,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节日环境布置,渗透感恩元素,让孩子们在周围环境和生活游戏中萌发感恩意识,并由此投入到相应的节日活动之中。“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我们设计的节日情境活动,邀请家长或相关的社区人士共同参与,一方面让孩子们观察成人在节日里的活动,一方面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向成人表达他们的感恩之心。例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感恩活动,前期,我们请妈妈们在家准备庆祝节日的节目,一是让孩子提前感受节日到来妈妈的快乐,二是让孩子感知妈妈在节日里的一些活动,如妈妈会在节日前逛商场,因为商场在妇女节的时候会打折,这是社会对妈妈们的一种感恩。同时,我们带孩子一起进行节日环境布置,如设计一些送给妈妈的感恩卡布置在环境之中渲染气氛。节日活动现场,小班宝宝们给妈妈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红花,向妈妈说一句甜甜的话,送妈妈一个甜甜的吻;“妈咪宝贝才艺秀”时,宝宝们和妈妈们一起表演在家精心排练的节目;宝宝们还用切片面包、水果、蔬菜、火腿肠等材料制作三明治送给妈妈品尝。中大班孩子们为妈妈唱响甜甜的歌,朗诵感恩的儿歌,祝妈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捶背、倒茶,帮妈妈消除辛劳;为妈妈做件礼物,让妈妈更幸福。孩子们每天回家完成一个任务,还请妈妈在亲子记录表上记录和评价。这些活动,都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策划,并在节日前后共同落实完成。浓浓的节日氛围,深深的节日祝福,满满的感恩之情,孩子们在情境中得到熏陶,在行动中表达感恩。

二、节日体验活动———知恩同伴,感谢他人

感恩情怀的培养,一靠环境中耳濡目染的熏陶,二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体验。特别是对于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必须先让孩子们体验到社会上人们的劳动和付出,才能让孩子们从内心尊重他人,从而感恩他人。“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开展了“我周围的人”主题活动,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形象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情况,初步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在园内教育活动之后,我们请家长配合,带孩子体验某个职业的劳动,如在马路边当志愿者学做小交警,帮助环卫工人捡拾某一条马路的垃圾等等。“马路上这么干净,是因为环卫工人们每天很早就出门打扫,我们小朋友还在睡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工作了,我们要感谢他们,有了他们的劳动,才有了周围整洁的环境。”“我坐爸爸的车来上学的时候,总是看见交警叔叔在马路边执勤,有时候他们的衣服都被雨淋湿了。我要谢谢他们,没有他们,马路上的车就都挤在一起堵死了……”这是孩子们在“学做小交警”“我当环卫工人”体验活动之后由爸爸妈妈记录的心声,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孩子们感受到不同岗位上人们的劳动辛苦,懂得了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感谢他人的服务。“六一”儿童节之际,我们举行“全园爱心义卖”。活动之前,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贫困山区的现实故事,请孩子们结合图片在班级里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有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家长,还把自己去贫困山区助教献爱心的照片、视频做成PPT播放给孩子们看。鲜明的生活对比,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不仅奉献出自己的玩具、图书等作为义卖品,还亲自担任义卖、义演的演员和销售员等,个个都那么负责、认真、有爱!当我们在义卖现场请孩子们委托家长把义卖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时候,孩子们反复说:“叔叔,请你一定要交给山里的孩子们!”当我们把山区孩子的回信读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自己鼓掌,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孩子们深切体验到了这种快乐的情感。

三、节日庆祝纪念———感恩生活,回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