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清明节的由来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清明节的由来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清明节的由来故事

第1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细的了解。通过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三、活动准备:师:有关资料 生:鲜花

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

1、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及国外清明节。

2、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二)、学会去爱

1、故事 《刘邦祭祖》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谁?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2、录像片段:

(1)看片段

(2)谈体会:

3、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第2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清明节由来传说,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清明节由来传说介之推的传说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关于碰蛋的传说故事寒食、清明节里斗鸡子之戏,真正的源起,应该还是归于先秦时代某些地区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再者清明日的郊游踏青,熟鸡蛋也是便携的食品。事前的撞击剥皮,难免引起孩童两两相撞的兴趣。

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蕴,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

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类聚》),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史记》)而生,秦始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受孕(《史记》)。

第3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结合我园“亲自然,活教育”的办园理念,通过主题生活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教材。特制定以下园本课程计划:

九月份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本月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传承民俗的实践活动。

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2.学做月饼,从中体验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2.成品月饼、制作月饼的原料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听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学唱关于中秋节的儿歌。

3.做一做:制作中秋贺卡。

4.读一读:读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5. 生活实践:到生活体验馆制作月饼。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半成品原材料,以便于操作。(生活体验馆活动)

十月份主题:《快乐秋游》

秋天天气逐渐凉爽,本月我们将带领孩子亲近自然,到郊外去感知秋天的季节变化。

目标:

1.了解秋季的季节特点。

2.到郊外自然中感知秋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找好秋游的地点。

2.准备好班旗、野餐垫等。

3.幼儿带上水壶、遮阳帽等

4.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听关于秋天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学唱关于秋天的歌。

3.画一画:画秋天。

4.生活实践:到郊外秋游。

十一月份主题:《丰收乐》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本月我们将带来孩子到生活实践基地去挖红薯,体验丰收的快乐。

目标:

1.感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通过劳动体验丰收的乐趣。

3.感知农民劳动的不易,从而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与实践基地提前做好衔接。

2.准备好挖红薯的农具。

3.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学一学:关于丰收的儿歌。

2.做一做:利用种子、果实等进行美工活动。

3.生活实践:到实践基地开展挖红薯活动。(十里荷乡)

十二月份主题《热热闹闹迎新年》

一年就要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本月末将组织幼儿回顾这一年自己的变化,并大胆表达新年的愿望,在亲子活动中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目标:

1.感知自己成长的变化。

2.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庆祝新年的方式。

3.乐意向别人表达新年的祝福。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或其他物品。

2.卡纸、彩色笔、剪刀等美工材料

3.筹备全园亲子活动。(详情见《元旦亲子活动方案》)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关于不同国家地区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关于新年的歌曲。

2.比一比: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了。

3.唱一唱:关于新年的歌曲。

4.做一做:新年贺卡

5.说一说:说说自己新年的愿望;给周围的人说说祝福的话。

6.亲子活动:庆祝元旦亲子活动

三月主题《感恩父母》

本月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感知父母的艰辛,从而孝敬父母等长辈。

目标: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2.感知长辈工作生活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长辈。

3.通过亲子实践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请父母给孩子讲讲怀孕、生产中的一些事情。

2.制心糕点的面粉、酵母等材料;幼儿自备少量干果等。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关于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妈妈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关于爱妈妈的歌。

3.画一画:画自己的妈妈,将作品送给自己的妈妈。

4.做一做:做手工作品作为妈妈的节日礼物。

5.亲子实践:制心糕点

四月主题《春暖花开》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季节,本月结合传统节气清明节开展主题活动,将带领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感知春天的变化。

目标:

1.感知春天变化,了解春天的天气特征。

2.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和家长一起了解、记录清明的习俗有哪些。

2.提前规划好踏青的路线。

3.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诗歌等。

2.唱一唱:关于春天的歌。

3.画一画:春天的图画

4.生活实践:去郊外踏青

五月主题《劳动最光荣》

本月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系列爱劳动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目标:

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穿衣服、叠被子、叠衣服等事情。

2.热爱劳动,养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小班幼儿练习穿衣裤;中班幼儿练习叠被子;大班幼儿练习叠衣裤。

2.筹备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赛。(详见《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方案》)

3.学习单:填写家长一天的工作和家务劳动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了解父母或者长辈一天要做的工作活动家务

2.唱一唱:关于爱劳动的歌。

3.做一做: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亲子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赛

六月主题《欢乐过六一》

本月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快乐展示才艺,感受童年和成长的快乐。

目标:

1.展示幼儿的才艺,激发自豪感。

2.让家长感知幼儿的学习成果,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各班收集幼儿的美工作品,制作成为展板。

2.排练六一文艺节目。

系列活动安排:

1.唱一唱:展示童年快乐的歌曲。

2.跳一跳:快乐的舞蹈。

第4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纪念日扫描:

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5日,中国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法律日;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儿童日。

教育点点播:

4月是革命传统教育月,要重点组织队员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引导队员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精神,在革命先烈的感召下,引导队员树立远大志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可重点围绕清明节、世界地球日等组织开展

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设计图:

四月,草木苍翠、郁郁葱葱,我们感怀、崇敬和奋发!鲜花是那样娇艳,小草是那翠绿,

生活是那样美好,我们要珍惜老一辈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向着理想前进、前进进!

杏花活动一: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

(大队或中队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在清明节前,组织队员开展“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主题队活动,撒一片杏花花瓣,邀请一位老或老八路军向队员讲一个战斗的故事,举办一次红领巾论坛,帮助队员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学习和歌颂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精神。

活动过程:

青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这个时节,我们少先队员更加怀念您革命先烈。枪林弹雨中,是你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那段过去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难忘的歌,革命先烈光辉的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让我们重温历史,走近那段战争岁月。(大屏幕显示某战争场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老爷爷,请爷爷为我们讲战斗的故事。(音乐声中爷爷向队员讲一个战斗故事)

明明:听了爷爷的介绍,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像爷爷这样的英雄形象还有很多,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让历史告诉我们。(录像放映战争中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画面)

青青:淅淅沥沥的小雨,湿润着我们缅怀先烈的心,鲜活着先烈生命的庄严。在这充满阳光与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少先队员目睹先烈的满腔热血、赤胆忠心,瞻仰先烈那坚定而从容的笑容,聆听先烈生命长眠、精神永垂的乐音,解读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崇敬在心底悄然升起,那个年代离我们虽然很遥远,但爷爷的讲话却把我们的距离拉近。让我们继续和爷爷聊一会天(少先队员向爷爷倾诉心中的困惑,请爷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明明: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到底哪些人更值得我们队员崇拜,哪些精神更值得我们队员学习,让我们在红领巾论坛上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想法。(队员们在红领巾论坛上进行交流)

青青:队员们,温暖的春天携带着红花绿草向我们绽放出灿烂的笑脸。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带给我们的惬意!我们感谢和平与安宁,感谢革命先辈。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我们少先队员坚决响应,请听队员以图片、照片、录音等展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如:关爱弱势群体、孝敬长辈、和睦邻里、播撒文明等场景。(革命先烈们,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这样做)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明明:不能忘记革命征途的艰难,更不能忘记先烈的遗志!清明,让我们再次走向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给了我们幸福的使者,从你们的身上,我们把历史铭记。了解了过去,就理解了今天。时代的重任,将在我们的肩上担起。敬爱的先烈们,你们坚定的信念,像阳光照耀蓝天;你们高举的旗帜,像朝霞冲破雾烟;你们美好的传统,哺育新一代的雏鹰。请听我们的铮铮誓言。(集体宣誓,最后每人撒一把花瓣,寄托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叮咛小语:

活动过程中情境的营造很重要,可以放一些革命歌曲烘托气氛,还可张贴一些革命烈士的照片。

杏花活动二:清明时节话清明

(民族传统教育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因此,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可以组织队员开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郊游、踏青,亲近大自然等活动,让这个传统的节日彰显出迷人的魅力。

1、清明习俗大揭秘。清明习俗流传百年,清明文化源远流长,可引导队员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清明节的含义、由来、故事、习俗,外国的清明节等知识,制作电脑小报在校园展示,让队员对清明节了解得更深刻。

2、清明时节话“感恩”。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已经成为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习俗,祭拜先人,这无不体现了一种感恩的情怀。一年一度的清明用流传千年的传统提醒当代中国人在追思中学习感恩,而这也正是当今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在扫墓前可以组织队员制作感恩卡,写上感恩话语。队员们结合自己扫墓的活动谈谈感恩心情。

3、鲜花扫墓新风赞。发动队员调查民间上坟、扫墓的迷信做法和危害情况,宣传、倡导用鲜花扫墓、清扫墓穴、重描墓碑等新式扫墓方法。

叮咛小语:

传统教育活动既要突出民族特色,又要注意体现时代性,特别是“新风赞”活动要大力提倡创新扫墓形式。

杏花活动三:为了地球妈妈的微笑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由于环境污染,地球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中国是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我国也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地球日,也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是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时机。

1、为地球母亲过生日,献给地球妈妈的吻。开展保护地球妈妈“五个一”活动:设计一句口号,绘制一幅漫画,组织队员抚摸、亲近一次脚下的草地,每人种一盆花草,给小树立一个“户口”。

2、召开“保护地球妈妈2007”新闻会。在发动队员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了解自己在环境保护中能够做些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的基础上,让队员谈谈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多少土地、森林、耕地和海洋才足够生存?让队员知道地球支持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用品,而人类却在破坏着环境等情况,呼吁人们都来保护地球母亲。

3、制定保护地球妈妈的公约。在新闻会的基础上,引导队员制定公约,如:开电视机或音响时,声音不要太大;夏天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去菜场买菜拎菜篮子;避免使用无法回收的和无法降解的塑料袋;用过的废旧电池不要扔到垃圾桶内,应单独集中处理;倾倒垃圾时请多走一步路,送到垃圾桶内;有分类回收的要尽量分类流入垃圾箱;洗菜、刷牙时要节约用水等等,并坚持开展评优活动,颁发“环保章”。

精彩点链接:

1、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交通安全一直是牵系着校园安全的大事,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开展“交通安全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带领队员走近交警,了解交警,做一回小交警。

第5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21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_2021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一):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景,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景总结如下: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等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过讲话学生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各班都召开了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不惜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开展了“吟诵中华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朗诵会。各班学生经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有的班级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一些作品,有的班级朗读了很多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革命先辈的著名作品,各班以带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诵读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构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同学们在诵读活动情绪高昂,时刻被革命英雄事迹所鼓舞激励着,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梦想。

三、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我校进取响应上级号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到中国礼貌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献花、鞠躬并发表了祭奠感言,表达了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并许下了好好学习的宏愿!

四、进行实践性的调查和研究。要求学生经过参加清明节学校及家庭活动,观察家人以及周围的人在清明节期间的行为、交往、习俗,了解现代人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品质。假后,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发掘出了清明节的新和新风尚,例如很多农村家庭改变祭扫方式,不再烧纸,改为献花等。

经过清明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从而使他们真正明白没有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激励了广大学生珍惜今日、把握明天,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总之,本次清明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开展的顺利、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及两会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今年清明期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晨会充分动员,为活动宣传造势

3月30日,校团委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又到清明”的主题讲话和活动动员。团委书记邓教师在讲话中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是先辈对开创新社会显示的豪迈气概,更是对今日的青年人,未来世界的主人发出的无限期望。”,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向革命先辈一样树立远大抱负,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二、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全校各班按校团委的布置,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同学

们利用微机课或课余在家的时间,经过登陆中国礼貌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光明网和中青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进行网上祭奠、发表感言,用行动来缅怀革命先辈,增进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每班均上交了10条精选的祭奠感言,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三、利用班会引导学生了解节日民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4月3日,全校各班利用班会组织了形式各样的“清明

节”主题教育活动。有些班级组织全班同学回顾清明节的来历,增加民俗文化知识;有的班级以“鲜花敬忠魂诗文朗诵会”等诗歌朗诵的形式开展清明诗会的活动,抓住清明祭先烈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四、缅怀先烈,进取进取

4月3日,初一年级大队部全体少先队员在学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听取了一次有意义的讲座共青团知识讲座。团委书记邓教师借清明节之机,向全体少先队员介绍了共青团的历史,激发同学们向团组织靠拢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情感。当介绍到我们团的优秀青年徐洪刚、李向群等同志的事迹时,全场都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学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更有不少同学一下课就围住邓教师询问如何才能具备入团资格。这次讲座实现了活动育人的效果,少先队员经过唱团歌,读誓词而更加了解了共青团的性质,也更进取地向团组织靠拢。

五、向烈士献花圈,寄深情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有部分班级如C078、K079等班级团支部自发地组织同学于4月4日这一天来到烈士公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寄托了深情的哀思和祝福。

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同学们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很多同学在心得中表示: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敬重,强化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必须努力学习英雄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忠魂。

缕缕春风,绵绵细雨,说不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团委组织优秀团员代表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扫向警予烈士墓活动,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一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我校精神礼貌建设。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热情讴歌英烈们忠于党的事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全面展现英烈们坚持真理、艰苦创业、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革命梦想。

经过这次活动,不仅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并且也让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今日的完美生活是来得多么不易,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为今日和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三):

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石埠子初级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广大学生理解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到达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__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经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第6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这种现象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继承,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中小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盲目追随西方习俗,而对中国的七夕、清明、端午等表现出冷淡态度。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节日的名称,对节日的由来、过节的形式知之甚少。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氛围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润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诗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我国传统节日中的节庆内容丰富,并蕴涵着许多积极、有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春节、中秋节思归团圆、和谐美好、富强昌盛,清明节祭祖怀远、感恩寻根。我们以宣扬传统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校园中开设文化长廊,班级中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展示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每一个节日设置一个栏目,每一个节日的题目运用对联或广告语的语言形式,下面是节日的内容介绍,包括来源习俗,并配以插图在校园里展示。目的是在校园里渲染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氛,为学生走进节日文化并感受文化意义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系列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史书记载、饮食文化、地方特色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努力开发节日内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我们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

如端午节,就要了解它的三种传说以及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纪念屈原和秋瑾活动,感受屈原秋瑾身上的浩然正气,体验端午文化。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激起同学们无限的敬仰,从中体味他那执著的伟大情感,从而明确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中秋节,可举行中秋诗歌朗诵会,感受诗歌中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情,并自然地升华到抒发“爱我中秋,爱我中华”中秋团圆、祖国两岸统一的主题;举行主题班会,感受思归盼团圆情怀,探讨祖国统一与中秋文化的关系。重阳节,登高心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培养“大家”情怀,自觉奉献爱心。

三、充分挖掘人文情结,培养美好品德

爱、环保、自信、乐观、文明、合作、热情等都是人生的财富,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蕴涵着这样的因素,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人文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节日中的希望、快乐、沟通和幸福。每当佳节来临之时,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氛围之中,而心中的快乐、希望温馨也会油然而生。如中秋节是一个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团圆意味着亲情、意味着温暖、更意味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和社会。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虽然学校的的学生离校了,但我们仍可将德育的目标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学生在春节中学会礼貌待人,文明接物,学会与人交往,接受传统礼仪的洗礼。用相机拍下春节放鞭炮舞龙灯的情景,写下自己的受;元宵节与几个朋友共同制作庙灯,参加灯会,记下自己的愉悦心情。

如前面提到的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班级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①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传说;背诵两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②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③跟随家人祭祖、扫墓,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应破除的?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活动后的交流中,许多学生对于清明扫墓焚烧香火、冥币等陋习认为不环保也不安全,应该杜绝;扫墓祭祖可采用鲜花祭拜、朗读祭文、网上祭扫等形式。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认为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等精神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了适合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我分明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清明行动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感染。

四、反思节日育人功能,赋予节日时代内容

第7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2、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起源: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来源: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4、清明节(4月5日前后)来源: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来源: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来源: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来源: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来源:盐城民间传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古代帝王习惯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古时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八月十五刚好在秋季的正中, 所以,人们除称八月十五为 “中秋” 外, 还称“仲秋”。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达官文士也跟着效仿,此俗逐渐传入盐城民间。于是在盐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这就是中秋节。

第8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上个周末回家,一直在忙,因为我们这边的习俗是清明节是不能扫墓的,必须是清明前。所以妈妈一直催我回家。星期五下午,请了半天假,匆忙赶回家。

虽然成都离家里就一百多公里,但是最近高速公路一直在修,所以要从老路绕道,平时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在愣是需要近三个小时。所以那天我回到家以后,已经是下午6点了。妈妈接了我,我俩便直奔爷爷和叔叔安息的一座公墓。

等车子到了公墓,已经6点半了,天微微有些暗下来,公墓很寂静,每次到公墓,看着那些墓碑,我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而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活?又为了什么而死呢?刚踏进公墓,天空中就下起了绵绵细雨,雨越来越大了,妈妈和我赶紧祭拜了爷爷和叔叔,烧了带来的纸钱,就准备下山了。说也奇怪,刚踏出公墓大门,雨就停了。我心里想,一定是爷爷在怪我这么久不来看他吧。

妈妈催我下山,可是突然间我又很想上厕所。妈妈却让我别去了,还问我难道我不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可怕的啊,再怕我也得去厕所!说完,我便自己去了公墓的公厕。其实不是我胆子大,是因为那时候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厕所旁边又是公墓的管理处,我想着怎么也没事吧,于是就自己去了厕所。

刚进厕所,就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好声是风铃的声音,叮叮当当的,我也没注意,只是感觉声音离我很近。上厕所的过程中,说实话,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于是急忙穿好裤子,往厕所门外走去。谁知道走到门口,我就觉得那铃铛声就在门的位置。我停下来,仔细在厕所里看了看,并没有什么地方挂的有风铃啊!可那叮叮当当的声音,明明就在我的头上。再一次仔细的观察了厕所,还是没有任何发现,可是铃铛的声音,直到我走到妈妈跟前还能听到。我问妈妈有没有听到,我妈却说什么也没听到。弄得我也很无语。总感觉一路上脑子里还回响着那好听的铃铛声。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妈妈叫了起来,全家人要一起去乡下给外公扫墓。一大家子人,坐上一辆面包车,往郊外驶去。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给外公扫墓了,因为那时候总感觉每年一次的扫墓像是一次郊游,春天,乡间的风景是很好的,满山金花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漂亮极了。可是现在,路修好了,有车直接到了,反而没了那时候的趣味。

车子经过一个小镇,开车的四叔把车停在了一个加油站。大家坐了大半个小时的车了,都下来活动下筋骨。我妈和几个姨在一旁聊天,小表弟就一个劲的抢我的手机,非要拿过去玩游戏,这时候,我就听我妈跟几个姨指着加油站旁边的一座房子说,看,就是这家人。我就随口问我妈,怎么回事啊?我妈和几个姨七嘴八舌的告诉我前些时候家乡发生的一起新闻。原来,这幢楼房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

第9篇: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节日文化 渗透 弘扬 优秀文化

据调查资料显示,如今有不少中职学生已经不知道或者漠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等。中职学生偏爱西方传统节日,究其原因,主要与商业的炒作密不可分。另外,西方传统节日在表现形式上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客观来说,“洋节日”确实有它的优势:温馨的情感切合了永久的人性,轻松的气氛缓解了工作的压力,新颖的元素满足了人们的好奇……

其实,传统节日与“洋节日”并不存在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只是迎合了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而已。传统节日味儿不浓,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根留住;“洋节日”越来越受国人重视,也未必是坏事。我认为,关键是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节日文化的教育,对于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多中职学生并不太了解。

既然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把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相结合,渗透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效果不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益处多多。下面,我就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谈点粗浅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是时展的迫切需要

在现代化、全球一体化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的尴尬。近几年来,除了春节,在中国最火的节日,无一例外都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洋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都快成了全民节日,特别是城市的年轻一代,过“洋节”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尚。而对传统节日,许多年轻人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压根不知道。其实,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而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我认为,既然过“洋节”已经成为全社会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当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爱上过“洋节”时,我们不必感到悲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课堂上找准时机,向学生介绍中西方的节日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身为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因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是联结海内外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应该把握时机,选好内容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

综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和除夕,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等,不乏趣味性。介绍节日文化,正好契合了这些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虽然有些学生因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听课热情不高,但他们普遍爱听故事。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教师可以把12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计划地穿插安排在4个学期当中来介绍,其间可同时结合比较典型的西洋节日进行介绍。

例如,清明节前夕,我会和学生一起回顾清明节日文化,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和诗歌三个方面介绍,让学生深刻感受这个祭拜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大致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清明习俗,如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折柳插门等仪俗及打球、荡秋千、放风筝、斗鸡等游艺活动。

端午节前夕,我会详细介绍这个节日,它不仅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端午节的风俗,除了学生熟知的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戴荷包、系五彩丝、饮雄黄酒和吃鸡蛋等。我向学生讲述端午节吃鸡蛋风俗的独特之处时,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民间相传立夏吃蛋主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一般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孩嘴边。一些地方在端午节有滚鸡蛋的习俗。这天早上,老奶奶要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小孙子的肚皮上来回滚几滚,嘴里还叨念着:“宝子吃蛋,灾星滚蛋。”吃鸡蛋之前,小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顶鸡蛋,看谁的鸡蛋可以顶到最后不破,然后再剥皮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除了几个重大的节日,其余的在课堂上最好也向学生介绍。因为学生比较熟悉春节和端午节这样的大节日,对涉及的节日文化也比较了解,而其他有些传统节日,学生或许都从未听说过,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更能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致。比如,春龙节(农历二月二)在农家人眼里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农谚曰: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春龙节这天,人们要早起煮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寓意挑龙头、吃龙胆,庆祝“金豆开花,龙王升天”,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还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等,节日来历和风俗知识都非常丰富。

(二)西方洋节日文化的渗透

西方洋节日有很多,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尽管过西方洋节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时尚,但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过的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中西方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同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语文教师就应该精选每个节日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过节心态,过“洋节日”不能纯粹为了好玩。

实际上,西方很多节日都是为“感恩”而设的。前不久,我专门给学生上了一堂感恩节的语文活动课,时间就选在11月份第四个星期四,即感恩节那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载着102个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于是,每一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就成为他们感激恩人的节日。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我还利用多媒体辅助介绍了感恩节相关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西方感恩节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心怀感恩,感激身边那些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尤其是父母的默默给予。课堂上我带领学生欣赏了美文《最美的声音》,穿插了学生朗诵,畅抒情怀这个环节,不少学生动情地说出了对父母的感激话语,并且整堂课回荡着背景音乐《感恩的心》,使得学生在了解了西方感恩节文化的同时,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开展方式力求灵活多变

比如,元宵节日文化的介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灯谜在课堂上让学生竞猜。当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我一般准备的是精美糖果、口香糖等,这些小礼物会带给学生不少惊喜。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我会把它和中国的情人节“七夕”结合,安排在一节语文课上介绍,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和“洋节日”之间相通的一些东西,它们各自承载着民族的优秀文化。课堂上,我会留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比赛,说出有关爱情的诗句,还可以再说说所知道的感人爱情故事,表现优秀者会得到一块包装精美又诱人的爱心小巧克力。礼物虽小,但学生心里还是挺甜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