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组态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组态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组态实训总结

第1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专业综合实践;多元考核

[DOI]10.13939/ki.zgsc.2015.41.165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结合沈阳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第七学期集中安排了4周的专业综合实践课,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提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育,因其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应用时,有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案设计、教学质量评估和实践教学环境等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融合PBL的课程内涵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PBL的实施需要更合理化的课程整合和设置,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引导式训练。在融合PBL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整合中,以单片机、PLC两种控制方式应用为核心,包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和智能仪表设计与开发两个部分,每个部分设计了10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即项目案例)。通过“问题”,将相关专业知识串联融合,同时将各案例间进行组合,学生又可完成多个功能、结构不同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调试,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把各个分散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下表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部分的项目。

2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进行“问题”的设置

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整个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2]。在设置“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实践条件,学生的能力,注意“问题”与学生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问题”要遵从综合性、可用性、可验证性等原则。

“问题”的具体内容包括“问题”题目和具体要求,如PLC实训项目中包括硬件选型、配置,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控制电路,编写梯形图,组态界面设计等,单片机实训项目中包括电子器件选型,硬件电路搭建,利用Protel99se绘制电子线路图,使用CCS进行程序编制与调试等,都应在“问题”中做出具体的规定。

例如,问题10:“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实训案例中要求采用上位机组态王模拟1台4层电梯本体,组态王既要模拟出上图中电梯的轿箱位置信号、呼梯信号、门机信号、故障信号等电梯输入信号,还要与下位机PLC采用RS232串口通信,根据PLC 的逻辑输出,采用动画形式模拟出电梯的运行过程。系统设计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上位机电梯组态画面的设计、进行PLC的选型和I /O点接口定义、利用STEP7进行下位机程序的调试,利用ATUOCAD绘制电气控制电路图。

3 PBL教学法的实施

PBL教学法的实施大致分为问题提出、资料查阅、任务实施和总结反思4个主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3~4名学生自由组合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所布置的问题[3]。小组成员分析讨论,明确问题的研究方向,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问题的要求,展开小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逐渐攻克问题的各个环节,最后再汇总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述,同时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加强实验室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

专业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实训室应该充分和深刻的调查研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项目安排、教学模式以及本行业、企业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严格执行实训室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损坏。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部分,设备上选择了市场应用广泛的西门子S7-200系列PLC、西门子MM440变频器和组态王软件,搭建了PLC变频调速实训装置和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智能仪表设计与开发部分选择了在各高校都积极推广的美国TI公司的16位MSP430单片机,采用Protel99se进行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设计。

同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科研与教学水平高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根据教学需要,自主研发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测控研发平台,可进行节能与新能源开发领域的热源监控系统开发,该平台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创新型研究与实验的条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也促进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5 实施多元考核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传统评价体系书面考试是唯一的方法,很难满足PBL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评价需求。PBL考核除了以知识为主的卷面考试外,在PBL教学评价中,还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呈现学习资料范围、学生发言对其他小组成员影响力等因素以及学生对学习问题的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案的取舍等学生的个体行为[3]。在学业评价中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分值等来强化教学评价,促进被评者接近教学目标。当然,PBL教学评价方法的客观性、规范性以及多元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通过PBL教学法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加强本专业各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运红丽,王丽君.PBL教学模式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

第2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成的教学用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结构、功能、特点、实践项目。使用表明,该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完善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技术,该变电所可作为目前铁路牵引变电所技术改造的参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有部分直接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其中“铁道电气化”专业作为教育部、铁道部的重点特色专业而一直受到重视。

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枢纽。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事牵引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同时对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区建成一座集教学、实习、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

1模拟变电所简介

我校模拟变电所分为两期建成:

I期是与实际变电所相同的开关控制屏柜和继电保护屏柜、中央控制盘、交直流电源盘、以及自行设计的模拟负载电量和故障盘。如图1所示。

Ⅱ期是模拟一段地方电力网或电气化铁路的环境下,一个调度中心使用远动监控系统控制的五个变电所,图2是这五个模拟变电所的一次接线图。该项目综合了地方与铁路、不同主变、不同接线类型的各种变电所,且负载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调节,其中S”模拟变电所采用了WBH-891型电铁主变微机保护装置、WKH-891型电铁馈线微机保护装置、DQWC-03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测试系统。

模拟变电所中被监控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等遥信信号通过电缆与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方终端)的开关量输人/输出模块相连接,电流、电压等遥测信号将通过信号变送器柜,输人RTU的模拟量输人模块;控制中心下发的遥控命令,通过以太网传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远动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块式结构的Momentum,其编程软件Con-cept是一个基于Microsoft Windows环境的编程软件套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扩展性;主站组态软件iFix支持工业标准,具有开放性、可组态性、兼容性及可开发性。

为了比较和研究,我系的教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其目标是在模拟变电所二次系统中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管理,其结构图如图4。

2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

1)校内学生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可对照变电所各种屏柜,提高阅读二次系统接线图、安装施工图的能力,通过开闭操作、设置故障等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现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一次设备的故障范围的判断、二次系统的故障判断、查找和处理。

2)变电所基本电器及二次接线方面实训项目n个。如断路器结构、原理;断路器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变电所二次接线、电缆的数字编号法以及“相对标志法”的识别;二次接线盘后安装图及实际安装技术;变压器控制、保护盘结构、接线、检测、调试及整套保护联动实验(包括整定计算);在以上各盘设置不同故障(可达几百种)练习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运动系统遥测、遥信信号源接线的校正及采集的遥测量的精度实验。

4)利用便携式计算机对遥控设备进行合、分实验,让学生了解远动系统是如何驱动被控设备动作。转贴于

5)利用一般的浏览器访问各RTU中PLC的网页,实时了解该PLC的运行、通信等状态的实验。

6)上位机各种功能的校核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iFix软件的各种功能的使用,从而对远动系统有更深层的了解。

7)利用组态软件Concept对PLC进行配置,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号及设计要求对PLC进行配置;利用Concept对PLC遥控、遥信和遥测功能的编程,使学生熟练掌握Concept编程方法。

8)自动化组态软件iFix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iFix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安装过程。

9)通过在iFix系统新增6#模拟变电所的实验,使学生了解iFix系统的可组态性及可扩展性。

10)进行继电保护单体测试及数据管理。

11)进行继电保护盘上测试及数据管理。

12)微机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特性实验。

3实践意义

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连续培训了五届毕业生和一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经总结,其实践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与场所。能完成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接线、微机监控技术等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的大量综合性实验,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检修调试技术、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实际训练。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以模拟变电所为基地,配合学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发如电工理论、电气装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性、研究性实验;同时由于人员和设备的集中,能够按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科研活动。

2)对于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阅读二次回路图纸、熟练地掌握接线、配线工艺,能查找和处理运行故障和设计缺陷。通过实地培训,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读图、判断、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该基地于2000年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考核职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区铁路已完全实现电气化,全区拥有牵引变电所200多座,其中大都为上世纪70~80年代所建,技术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建成,对其技术改造具有借鉴的意义,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第3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1.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推动了仿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就是利用过程数学模型来模仿生产装置的动态行为并进行试验的技术。计算机仿真培训就是在计算机上建立过程仿真培训模型,设置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不用投料,没有危险,能大大缩短培训时间、节省培训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内各单位不仅把仿真培训作为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把仿真培训与技术比武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使仿真培训成为生产装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培训手段。

2.技术特点、创新点概述。研究基于知识的产品,开发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架构、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基于知识的产品开发集成系统体系结构,原型系统功能构架,体系结构,产品开发流程描述,在研究分析设计知识定义及基于“规则+实例”的包括加权频率属性约简等算法的推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库系统,进行基于知识的产品开发集成系统集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实现,实现的原型系统具有集成智能辅助功能。

(1)项目策略采用以项目为导向,项目和典型过程贯穿,配以真实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通过项目的仿真讲解和切合实际的实训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避免建设之间的冲突,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内实训场所、资源的整合。(2)技术特点,建立一套通用的计算机仿真培训硬件系统。这一套硬件是基于高档微机为主机(服务器),仿真操作站兼工程师站(客户机)。该硬件系统可以满足现有各种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化工过程单元、系统操作仿真;制冷仿真;过程自动化仿真等),也可根据以后其他生产装置建立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进行扩展。(3)方案创新,在于建设方案中采用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实际装置设备解决了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的偏差。

3.项目实施目的、意义。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计算机仿真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内容上:各类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形式上:计算机仿真+真实装置。管理上: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运行平台。

4.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表现在:降低投入成本,体现在:设备投入一个标准班10组(需10套);设备需维护、维修;设备的需更新、淘汰;实验实训有较大的能量的消耗和材料的消耗;大大提高实验实训效果。(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①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②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③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④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

5.项目实施的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项目组、工作程序、工作目标。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认真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逐步实施。子项目负责人,负责开放课题及课题经费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术交流、资料和档案管理、运行及开放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报送阶段总结和统计。

二、 项目的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内容。内容包括:网络版课件类素材库、网络版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网络版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便于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的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使用更方便。其他工业装置。

2.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岗位(群)开发仿真教学课件与教件的软件;根据专业实验实训的能力培养要求编写文字脚本,进而开发仿真培训软件;开发符合教学过程和学习要求的互动网络应用平台;开发实际装置(过程)的仿真系统软件。

三、 实施的技术路线

1.实施方式。在内容上规范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建设。教学、实验、实训资源的网络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化。

2.技术路线。开发工业对象装置的真实过程和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硬件系统可以满足现有各种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化工过程单元、系统操作仿真、制冷仿真、过程自动化仿真等),也可根据以后其他生产装置建立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将仿真操作站的个数适当增加。

实施仿真模拟培训系统与真实生产装置在线连接,通过网络将有关数据传输到仿真系统,将仿真模拟培训系统操作数据与现场真实数据对比,指导学员操作。同时保证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是单向的,即由现场到仿真系统,而仿真系统不能反馈给现场,不影响正常生产及控制。即仿真培训系统增加在线功能。软件技术支持平台主要有五部分:总体监控软件、通信软件、工艺模型软件、仿真软件、智能操作诊断软件。仿真系统通信软件在基于微机软硬件上开发,主要实现教师站与仿真操作站之间的实时通信,即实现化工装置仿真系统所要求的仿真运算主机与仿真操作站之间的实时动态数据交互。仿真运算主机所产生的工艺模型运算数据结果实时传送到各学员操作站各学员操作站的操作、运算数据和信息实时传送仿真运算主机。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陆、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

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项目的前景、经济社会效益

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工作平台,完成高职院实训资源网络版的整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新校区建设实现实验、实训资源统一规划。保证教学要求,重点强调性价比,详细计算投入产出比。在淘汰快的实训领域、多专业方向和多方向培训使用计算机仿真加小型实际装置进行实训、实习、设计,增加学院的市场适应能力,把学院做大。学院的拳头专业、重点专业除计算机仿真实训外,加大实际装置的投入,重点发展,进而提高学院的知名度,把学院做强。

第4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近年来,各大院校都在积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这项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提高相关技术人才的操作技能,还能在比赛的过程中加强参赛者在技术上的交流与沟通。技能竞赛立足于专业基础,来源于生产实践,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将技能竞赛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面向生产岗位、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社会性活动,它突出反映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新技术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会有全国几千万职业院校的老师与同学,还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共同参加,竞赛的内容都是当前各行各业中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既能将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发挥出来,还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动职业教育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职业技能竞赛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竞赛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参赛者对职业技能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职业技能竞赛也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题目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对多种技能同时进行考核。在2013年的“亚龙杯”全国高职院校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方案中就指出:参赛的队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气动回路的安装、连接和调整,自动生产线设备中部分工作单元的机械安装和调整,电机驱动参数的设定以及系统统调、运行等,考核选手们自动线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等工程能力。从竞赛方案中可以看出,技能竞赛对参赛者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这就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中,要多设置一些实训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模拟的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参赛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选手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通过参赛者在竞赛中的表现能够反映出参赛者对本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并且在竞赛的过程中锻炼选手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竞赛对选手的考验和工作岗位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一样的,技能竞赛的开展能够促进实践教学向着生产实践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理论知识是为实践工作服务的,也为相关的职业教育院校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实践教学要以技能竞赛为导向

1.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

职业技能竞赛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实践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单项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多种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和岗前综合实训组成,这三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课程实训是基础,学期综合培训起的是辅助的作用,岗前的综合培训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安排好这几项,能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达到熟练应用专业技能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课程实训要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学期综合实训则以学期为单位来进行,在每学期只安排一个实训的项目。综合实训是将一学期中所学课程的技能统一起来进行设计,综合程度非常高,涵盖的课程知识和技能也比较多,难度较大。在每门实训课程中要安排两个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项目,通过实训项目的联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岗前的综合实训可以在实习前进行,进行此项实训的目的是要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强化,让学生学会用自身掌握的技能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重叠和融合,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环节具体的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案要根据教学任务平均分配到每学期中,每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有相应的课程实训的项目和学期综合实训的项目,如表一所示。

表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分配表

[学期\&课程实训项目(每个实训30课时)\&学期综合实训项目(40课时)\&教学目标\&第一学期\&电工电子技术实训:(1)焊接万用表;(2)焊接收音机\&小型用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需综合使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知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应用\&第二学期\&单片机技术实训:(1)花式流水灯的设计;(2)LED抢答器设计\&景观河道水位控制系统设计(需综合使用单片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工厂供配电实训:(1)配电盘的安装调试;(2)工厂照明控制线路设计\&电机控制实训:(1)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2)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设计\&]

[学期\&课程实训项目(每个实训30课时)\&学期综合实训项目(40课时)\&教学目标\&第三学期\&自动生产线:(1)西门子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2)三菱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需综合使用PLC控制技术、自动线安装调试技术知识)\&掌握自动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技能\&PLC技术实训:(1)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训(2)单台供水泵的控制\&第四学期\&组态技术实训:(1)自动生产线的HMI控制系统设计(2)四层电梯的HMI控制系统设计\&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需综合使用组态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知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发技术\&变频器实训:(1)电动机工频变频切换控制实训(2)模拟洗衣机的设计\&岗前综合实训(120课时):全自动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PLC控制方案和单片机控制方案)

(需综合使用电工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等)\&掌握用PLC和单片机开发控制系统的方法、能独立完成项目研发和设计\&]

3.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实训考核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任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各自占总成绩的百分比为60%、20%、20%。考核方式中的任务考核,是针对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的评价,该内容的评价标准也是参照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来执行,考核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电路连接及工艺、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运行效果。教师评价采用的方式是教师就某些问题对学生进行随机的提问,让学生在现场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现场进行打分,这种评价形式能够督促学生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实训,从而有效地提高实训的效果。学生评价指的是实训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互相平分,这种评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电气自动化专业任职教师队伍的改革

从职业技能竞赛的角度来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任职教师队伍的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以往举办的竞赛经验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快建设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合格教师资格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让职业院校中的教师具有这种高素质,首要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快落实专业教师的定点培训基地,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到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实践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各大专业院校中,学校要保证各专业教师每年要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到生产服务的第一线进行实践,在实践完毕后还要进行相关的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进行教学,对其进行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师的实践成果,更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保持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将这种实践性的学习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

五、职业院校对待职业技能竞赛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过分重实践轻理论

职业技能竞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相对较少,这有利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是必须的。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但很多学校为了加强职业技能竞赛而过分强调实践教学,甚至“以赛代教、以赛代学”,过分忽视学生的理论教学。这样必然使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化,这种教育方式与“培训班”无异,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不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注意避免。

2.为追求技能竞赛奖牌而开展“精英教育”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参加职业竞赛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职业院校来讲,职业技能竞赛只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如果高职院校过分看重竞赛结果,追求奖牌数量,只选拔极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为了竞赛而教,学生只是为了竞赛而学,这不仅使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职业技能竞赛而提升技能,也使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所学知识窄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拔性与教育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所以,各高职院校如果过分重视竞赛的选拔性,就会使学校中大部分的教学资源被少数学生占据,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职业技能竞赛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各高职院校应从竞赛中总结经验,将竞赛中好的地方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要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才能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立群.从职业技能竞赛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刘昌亮,凌艺春,杨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3).

[4]莫慧芳.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5]何国荣.面向技能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6]雷声勇.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3(03).

[7]吴学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8]倪涛.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9]钱炳芸,訾兴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02).

[10]徐志保,阮予明,苏翠云.基于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05).

第5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材建设;高职教育

引言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是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目前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相比,高职院校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教材建设方面显然远远落后与该领域应用方面的发展。编写有利于促进地方高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材,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一、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教材。大多数教材仍然强调“如何教”?“如何学”?而没有突出“如何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缺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不能实现培养“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部分教材缺乏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课程理论的支持,编写的教材难免出现脱离企业生产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二)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电气自动化专业基础课与地方经济建设所需岗位合适的实训教材较少。

(三)教材建设滞后于地方教学和专业改革

我校承担着为四平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对人才的需求有地方特色,对人才的培养也有特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非地方院校有所不同。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在市场中没有或很少有合适教材,而这些课程的教学正是我专业的优势。例如:我专业开设的《换热器机组控制》课程,以其实用性强,最贴近企业实际(四平地区换热器行业特有技能),但目前,国内仍无适用的教材。

(四)教材内容与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衔接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技术和技能。但目前的高等职业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不衔接。

二、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地方特色教材建设思路

通过分析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现阶段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应与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保持一致,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坚持地方特色教材建设的思路。

(一)理论知识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够用”指的是能完成目标要求即可。

(二)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把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入为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渗透到自动化教材的内容中,在教材中体现出“教学做”一体化的编写原则。

(三)深入企业,对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密切结合机制,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是高职教材建设的必由之路。

(四)大力推进了“双证”制度,即学生毕业时不仅能够拿到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同时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

(五)教材的编写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专业,理论大多来源于实践,教材内容容易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在地方建设中容易找到一些典型案例,把它们编入教材,在教材内容中穿插相关的实训内容。

三、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地方特色教材具体落实措施及研究成果

(一)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小组

我校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小组,集中人力、有组织有步骤完成电气自动化系列教材的编写任务。电气自动化教材编审委员会先后出版了《电子CAD技术-PROTEL电路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电工学》、《PROTEL例题精解与上机习题精选》等十几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地方特色教材或校本教材。

(二)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材的编写做为重点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中,加大了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一是开发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比如《电力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根据我校的电力电子实训室(渐大方圆DDSX-X电力电子实训系统)的设备及配套的理论教材进行编写的。做到“学到的理论都能通过实训来验证及强化,实训设备都能发挥作用”;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比如《PROTEL例题精解与上机习题精选》就是将理论与上机实训有机结合的一门教材,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做补充,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工程案例彩四平市艾斯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工程实例。

(三)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

我校电气自动化教材内容不但做到了针对一定的岗位(群),还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考虑,适应更换工种,扩大就业面,增强未来适应性的需要,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比如:在《电气设计AUTOCAD》教材的配套习题中,增加了“AUTOCAD高级制图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考试内容;在《电工学》教材中着重强调“中、高级电工证”职业考核内容;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教材中融入了“CEAC智能工程师”职业考核内容;在《PROTEL电路设计》教材中融入了“PCB工程师”职业考核内容。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职业证书的获得紧密相连,相互融合,学习更具目的性。

(四)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体现了“地方性”

我们把握住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特点,在教材的编写中也体现了地方性特点。四平地区是全国换热器行业集中地,换热器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万台,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于是我们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组态监控技术》、《换热器机组》等教材做了相应的整合。使我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从事换热器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能力。目前,我专业毕业生占四平市电气控制柜从业人员50%以上。我专业的校企共建教材也体现出了地方特色,我专业已经和四平慧宇仪表厂、四平巨元换热器等十余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开发教材及课程协议。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四平慧宇仪表厂的自编培训教材,在《组态监控》教学中使用红嘴钢铁有限公司自编的培训教材。同时将上述两门课程的实训安排在以上单位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五)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教革相结合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强调了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把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材内容上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实践性,该课程在原有一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企业实训和校企合作制作电气控制柜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PLC可编程控制》课程教学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课堂与现场交替,仿真与真实衔接。将典型的PLC可编程控制项目引入课堂,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到工程现场,并通过《PLC可编程控制》教材中的综合项目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控制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语

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坚持教材建设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致,教材建设把握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地方院校教学风格、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走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地方特色教材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居礼 试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职业技术教育2008-5-1.

[2]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3]赵居礼,王艳芳.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第6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一体化;PLC

一《PLC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的简称,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集成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PLC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PLC技术》课程是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知识体系介绍PLC的应用,教师虽然也采用实际应用案例为载体讲解程序设计思路,但学生仅会模仿和编写简单编程,PLC系统整体设计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专注于程序设计,忽略了对学生进行PLC系统整体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职业晋升阶梯,同时和多位企业专家一道针对其中的电气技术员岗位进行了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得出了该岗位的岗位要求,包括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对与PLC技术相关的工作内容经过分析和梳理后,得出了PLC系统维护工作流程。由此,我们将《PLC技术》课程定位为主要培养学生满足电气技术员等岗位所需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装调、维护及技术改造的能力。

二《PLC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设计、装调、维护及升级PLC控制系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素质的训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使其在工控行业能更好地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课程的能力目标能分析出数字量、模拟量组成的PLC单机控制系统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能确定出数字量、模拟量组成的PLC单机控制系统的开关量与模拟量参数;能统计出数字量、模拟量组成的PLC单机控制系统的开关量和模拟量I/O点数,并归纳其技术指标;能根据I/O点容量、程序容量及扫描速度选取三菱PLC型号;能设计出数字量、模拟量组成的PLC单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和流程图;能根据用户手册和技术指标选取三菱FX系列PLC开关量和模拟量I/O单元及外部设备,并对硬件进行设置;能根据系统配置计算选取三菱FX系列PLC电源单元及外部电源;能编制和识读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元器件布置图和元器件现场位置图;能根据图纸要求现场安装出数字量、模拟量组成的PLC单机控制系统;能用Gx-developer软件编写并调试三菱FX系列PLC梯形图、指令表和SFC控制程序;能用GT-Designer3软件建立触摸屏控制画面;能根据用户手册和系统要求正确调试三菱D700变频器参数(80%的学生达到);能按《GB/T15969可编程序控制器国家标准》实施系统设计、装调、维护和升级改造由数字量、模拟量组成的三菱FX系列PLC单机控制系统(60%的学生达到);能使用西门子S7-200组成单机PLC控制系统(20%的学生达到)。(二)课程的知识目标了解PLC的产生过程、特点、应用领域、全球品牌及发展趋势;掌握三菱FX3U-48MR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梯形图、指令表和SFC三种编程语言;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GB/T15969可编程序控制器国家标准,熟悉FX3UPLC用户手册,了解企业6S制度;掌握PLC自动化应用控制系统设计思路;掌握三菱FX系列PLC的软元件和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基于FX-TRN-BEG-CL仿真软件设计PLC自动化应用控制系统的方法;掌握Gx-developer软件调试三菱FX系列梯形图、指令表、SFC控制程序的方法;理解三菱FX系列PLC处理的数据的形式,掌握三菱FX3U48MRPLC功能指令的作用。熟悉根据设计手册使用三菱GT10触摸屏软件GT-Designer3建立组态画面的方法;知道根据用户手册使用三菱D700变频器的方法(80%的学生达到);掌握三菱FX系列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装调、维护和升级改造的方法(60%的学生达到);了解西门子S7-200PLC的使用方法(20%的学生达到)。(三)课程的素质目标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爱国敬岗,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严格根据国家电气相关规定执行电气工艺文件,保证质量;在设计或维护PLC自动化系统时要与人积极沟通协商;向客户准确表述PLC系统控制要求或维护思路,耐心地回答各种问题;写出的PLC程序质量高,程序稳定、规范、易读和易维护;重视安全、环保和整洁,坚持文明生产,遵守实训室6S规范(80%的学生达到);按《GB/T15969可编程序控制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系统设计、维护和升级PLC自动化系统(60%的学生达到);刻苦钻研工控行业新知识,勤学善问,谦虚谨慎、戒骄戒躁(20%的学生达到)。

三《PLC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

课程内容不再以知识体系为序,而是以来源于生活和实际应用的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课程项目设计和实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我们设计了四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项目和一个考核项目,四个学习项目分别是“设计与仿真物料分拣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组态仿真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组态仿真恒压供水的PLC控制系统”和“设计与装调太阳能跟踪的PLC控制系统”。考核项目是“设计与组态仿真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系统”。具体项目分解和执行情况如下表1所示。选择和设计项目是此轮教学改革的关键,PLC的知识点多,很多真实项目都是工业现场的应用,为了能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FX-TRN-BEG-CL仿真教学软件作为教与学的平台,让学生在三维动画仿真环境中了解PLC、感受PLC和尝试控制PLC,教学效果良好。“风光互补发电的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之一,通过多年该赛项的参与,我们设计了“设计与装调太阳能跟踪的PLC控制系统”作为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综合项目,用以锻炼学生对PLC系统的整体认识与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等综合能力。(二)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也是采用分解的子项目和系列任务为载体,任务的设计突出能力培养,兼顾知识和素质培养,设置了三到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子任务,便于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各个技能点。例如,“设计与仿真部件分配的PLC控制系统”单元,该单元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我们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和一个考核任务,分别是“设计与动画仿真大、小部件分拣系统”、“设计与动画仿真大、中、小部件分配系统”、“设计与动画仿真升降机系统”和“不良部件的分拣”。单元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学练和个性化进阶,练完互评、自评和总结,如此全面学习,多重循环,反复体验,不断积累经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老师在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

四考核方案改革

考核方案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为了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均安排考核环节,主要考察能力掌握情况,兼顾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考核的内容均具体可操作,其中能力考核占50%,知识考核占30%,素质考核占20%,例如“设计与组态仿真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系统”项目考核表如下表3所示。

五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手法上也实施了改革,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了该课程的教学中。(一)微信和QQ在课前准备阶段,我们通过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开展投票、行业信息最新资讯、搜集学情和学习任务书等活动。(二)视频、动画和微课在项目引入环节,通过视频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刻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能同时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对于具体技能操作环节,因为距离和空间的原因,教师的亲自示范往往吃力且效果不佳,此时采用预先在企业现场录制好的视频,边播放边解释,学生如临其境,将事半功倍。在任务执行阶段,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可以采用flash和微课的形式,让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三)网络资源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已实现校园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智能设备登陆网络资源学习。常用资源有我校自建的《PLC技术》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智慧职教、爱课程网、网易公开课和工控行业专业论坛等。

六结语

此次改革,我们以企业真实的PLC项目为载体,设计基于PLC系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老师主导,学生主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组织项目教学,学生项目设计能力提高明显。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是关键也是难点,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技术和加强校企交流合作,以适应当前工控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7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近年来,产业界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呼声渐高。无论是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还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国家培育出数量足够、能够面向生产一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而我国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仍比较靠后,其本质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导致企业大量需要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严重缺乏,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是高等工程教育缺少产业界的参与,也与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能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有关,导致我国工程一线领军人才十分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已有30余年的办学经验,该专业办学中充分发挥毗邻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并与其联合办学的优势,突出化工自动化的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依据面向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在总结前期办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与运行机制,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工程经历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通过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能够使自动化专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和合理的生存空间,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1合理定位

培养人才的合理定位是专业建设及其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校自动化专业以服务辽宁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为主,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主,在现场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调试、运行、安装、维护、技术改造等工作。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成为卓越工程师的优秀后备人才。在所制定的“3+1”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突出学科基础课的作用,对专业课程和专业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特色,3年内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第4年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到相关的企业去,选择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环节的内容,由校内和企业的指导老师共同完成选题、开题、实验(设计)等工作。

2科学合理设置整合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本着面向基层的、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化工自动化方向专业特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同类专业设置平台课。在整合教学内容过程中,力争保证专业骨干课程的系统与完整,基础课与专业课有良好的搭接平台,专业课之间内容良好衔接。对自动化专业的每一门必修课课程设置的依据、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式要求等进行充分的讨论,确定各部分组成与要求、各理论课平台结构与组成、理论课与实践环节如何衔接,如何实施教学等。在课程数量上、内容增减、学时安排、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讲授顺序上都做了相应比较合理的调整。对一些基础课讲授内容和学时进行调整,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对于专业课,力争使学生学精学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精化专业、强化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

3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创新实践教学形式,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企业实践,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金工实习,各专业课实验,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过程控制仿真实训、PLC及变频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实训等;校外企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企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在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方面,以实验、设计实践、工程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四大模块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在保留了必要的基本实验的条件下,精简内容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设立了部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验者、参与者。在创新实践教学中重视学生科技制作实践的能力,开展了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校外企业实践教学中,认识实习采用请企业指导教师来学校讲课及带学生进厂的形式进行工程实践指导。企业指导教师将企业熟悉的生产工艺及流程、自动化装备水平、控制技术等内容向学生进行专项介绍。企业专业实习主要以联合企业结合产学研创新实践体系推行学生在企业培训基地与生产基地现场交替实习方式和到车间定师傅、定岗位的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利用石化公司机电仪石化实践基地的DCS系统,对实际装置控制系统进行DCS组态、组态后参与实际装置的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采用实践认知、技术实训、生产实践、工程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渐进的方式,强化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并在实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参与了企业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执行、运作等,获得了卓越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毕业设计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解决企业科技和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此阶段学生作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或技术难题攻关,要求毕业设计在结论和展望中应提出改进自动控制系统的新思路或新方案,使学生提早进入工程环境,为培养适合企业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工程师人才奠定基础。

4结论

第8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楼宇智能化专业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考核内容

1 引言

经广泛的社会调研,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四种类型的工作:①楼宇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②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选型、施工、运行、管理;③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综合布线设计施工;④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及物业管理。其中第二种工作的核心技术就是楼宇智能化技术,即包括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athode Ray Tube,CRT)的“4C+A”技术。

这就意味着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的单片机技术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技术,但对该专业的课程学习目标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有所区别,且教学的内容应紧扣专业。而我院该专业的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与楼宇智能化专业关系不大,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偏重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非常差。

本文从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出发,充分考虑专业的前修与后续课程,就《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内容等方面上做了一些探讨。

2 依据人才培养计划,合理设定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的对象是高职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如《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楼宇安防技术》的学习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后续专业课程所需及我院单片机的实训设施,重新设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能力目标为:掌握单片机C语言常用指令的功能和应用: include、sbit、define、if、while、for、switch;能编写延时子程序和中断子程序;掌握定时器、计数器和中断的使用;掌握单片机与发光二极管、七段数码管、独立键盘(按钮)的接口电路;了解并行A/D和D/A转换及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能绘制简单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能熟练应用“Keil 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进行C语言程序输入、调试;能熟练运用“proteus”仿真软件构建单片机虚拟实验电路进行仿真调试;能设计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3 紧扣专业,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复杂、抽象,传统的教学是先学习硬件结构,后学习指令,最后才是单片机的简单应用,学用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了忘,感觉极其抽象、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逐渐丧失兴趣。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更新和整合是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笔者经过多年的单片机教学实践,认为单片机适于采用当前众人所推崇的“项目化”教学组织教学,但如何选取合适的项目值得深思熟虑,笔者综合考虑:①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前修课程有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路及电气控制知识,对控制系统的工程流程已较为熟悉;②可视对讲及室内安防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常见楼宇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单片机系统,其中是防盗报警系统是一个学生熟悉且非常重要安防系统,本课程以该系统作为载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楼宇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③充分考虑C语言对单片机结构的依赖性小、无需选择存储器和寻址方式、程序结构及语法与组态王非常类似,学习C语言编写程序,既能降低编程的难度,更能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中利用组态软件构建监控系统打基础。

最终,选取了如表1所示的项目,A线项目主要在课内实现,所有学生均需完成,而B线项目为有能力学生课外完成,所选项目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理,与专业领域紧密相连,充分考虑前修与后续课程,既复习、巩固了旧知,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现代楼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表1 《单片机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任务

4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应用技能,是一门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性应用技能课程,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法”,即把课程的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所需理论知识全部隐含到各个项目中,项目做完,知识点也就学习完了。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融合了其它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学习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组成、主要设备及接线等,通过现场参观实验箱里的实物并讲解,使学生更直接的掌握教学内容的硬件结构;而对于一个实训项目,我们通常的做法是:①老师演示项目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以问题形式把项目所需新知识、设计的要点、设计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③在教师的引导上,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共同寻找答案;④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⑤学生展示成果;⑥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此外,考虑到学院单片机实训室实验箱的数量少、学生人数多,不利于单片机随时随地学习,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单片机硬件软件Protues设计单片机虚拟系统,具体做法是:对于简单的系统,要求学生在实验箱中完成;而对于复杂的系统,如防盗报警系统、照明监控系统,通过Protues构建其硬件结构,并把编译好的hex文件加载到虚拟单片机中,直接实现真正单片机系统的运行效果,使得单片机的教学不再受设备数量及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单片机。

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更好。

5 改变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和加强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但如果以传统的理论考试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是不客观的。有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高,但却连最基本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也无法实现;而有的学生虽然能很熟练地完成教学实践操作,但理论知识明显欠缺,若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稍作修改,便无法重组系统。应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强调的应当是过程考核、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除了考勤、课堂表现、期末考核等常规考核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完成每个单片机应用项目的情况,以及考核学生自主开发设计单片机应用项目的能力。

笔者在09级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单片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把课程共分3个项目进行训练,其中第1个项目又细分为7个小项目是所有学生均需完成的,这7个小项目中的5个项目按项目训练考评表进行过程考核,B线项目属加分项。各个项目的占分如“《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项目训练成绩汇总表”所示,共70分;终结(理论)考试为30分;总计100分。

表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项目训练成绩汇总表

6 结束语

总的来说,《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综合性与实践性非常强,怎样面向专业选取相关的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服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仍然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严其艳.高职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 (2)

第9篇:组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221-02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它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装置构成,可反复编程,完成各种操作自动化,也可以生产生活中所需的机械设备。这种产品可以解放人的劳动力,也大大提高了生产业的效率,对于产品的质量也很高,所以说工业机器人对生产行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机器装置,可以自动执行一些难度较高的生产,而且机器人自身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是比较方便我们运用的,因为它能代替人类做一些不可能或者很难完成的事情,或者遵循事先的编程来运行,新型的工业机器人还会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需求行动。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生产厂家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产品加工制造。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专门为工业领域设计的多关节机械手,在程序的控制下实现各种复杂运动和高难操作。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搬运物料、自动焊接、部件喷漆、表面抛光等工业领域。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不断普及在企业生产中,所以企业迫切需要相关的技术人才。高校培养的是研发型人才、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的技能型人才,相比之下技校则主要是培养实际应用、熟悉基本操作与保养维护的技术工人及操作人员。技校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实力、就业导向应与高校、高职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探索适合技校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企业要求相应的专业人才需具备全面的职业能力,从而要求技校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道路,其中校企合作有利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推进。工业机器人课程应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维护的技术型人才。工业机器人最先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主要用于焊接,喷漆,上、下物料和搬运。如今工业机器人深化和提高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替代人完成繁重、单调的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需要大批人才氖禄器人生产、安装、调试、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企业则需要大量人才从事机器人的维护保养和编程操作。为满足机器人关联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加入“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开设机器人的专业方向。

2 专业课程开设的方向

在课程开设的思路上,机电一体化专业紧贴机器人岗位需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的过程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按需求开设专业课程,依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培养从事机器人生产、调试、安装、维护、保养和营销等多方面应用技能型人才。在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建立“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训练,再通过“机械基础知识模块、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模块、嵌入式系统知识模块”、以及“机器人编程训练模块”为重心的专业技能训练模式。

2.1 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训练

该模块侧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机电专业岗位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乐观的职业心态,从而适应以后的工作。开展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鼓励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和适应各类企业的机电技术工作岗位。

2.2 机械技术知识的学习

机械技术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传授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AUTOCAD、机制工艺方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机械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从机械手臂开始学习,从而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机械结构和组成原理,并进一步分解与装配。与此同时学习机械图纸的阅读与绘制,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础原理知识。最后学习机器人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其复杂结构与运动方式,剖析各机械零件与其典型机构,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流程与编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作,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

2.3 电气自动化知识的学习

工业机器人应用牵涉到电工技术、PLC、电气自动化控制、变频器应用、交流伺服、步进驱动、触摸屏应用与组态开发等多门自动化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分解成多个模块结构,进行理论与实训一体教学,掌握以电气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知识。为了保证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贴企业的要求,学生需要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电工上岗证书等相关专业证书。

2.4 嵌入式系统的学习

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以工业机器人为方向进行教学,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测量、C语言、传感器应用、FPGA应用、单片机应用等课程。教学过程可以先让学生动手装配调试机器人的电路,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电路结构原理和调试方法。同时使用C语言完成机器人的软件开发和升级调试,从而掌握嵌入式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规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紧密围绕机器人,融合机械基础、电工电子、传感器、C语言、单片机、FPGA应用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以电路控制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学习。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能力,更利于他们适应机器人装调与维护工作岗位。

2.5 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

工业机器人专业作为机电一体化学科的拓展,涉及知识范围广、内容全新抽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增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的比例,要把总课时至少一半的时间分配给技能实战训练,并且建立足够的训练机构,能专业的指导技能训练。这些具体的技能训练内容包含:工程制图测绘实训、零部件拆装、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子装配实训、电气绘图训练、维修电工实训、小型智能产品装调实训和机器人编程集训。培养工业机器人是很重要的环节,应该以培养学员对机器人编程的技能为主,因为这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重要。其实训内容以机器人工业搬运、工业弧焊为操作实例,采用多媒体仿真操作与实物操作相组成,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维护技能和开发应用技术。

3 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1)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特点,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教师的能力高教学的能力相对就高,培养的学生也会比普通教师要高一些,所以加强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高层次型、实践型人才,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创建分组活动,相互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热情,这样能更好的加强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识。改革以往通过用试卷来简单的考核学生,考核就是检查学生们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个人的变现以及团队的表现都能决定最后的评比,而且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评比,来进行公正合理的考察,以及完成该任务的个人和团队表现来综合考核学生。

(3)根据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成长规律,构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满足本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真刀实枪训练。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更能胜任一个岗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素养,这两个因素决定着学生工作水平的高低,让学生们在用人单位竞争时更有优势。

(4)课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与相互合作。在课堂上,老师要主动鼓励学生,因为机器人的学习和设计有不同的方法,所以学生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交流,老师加入到学生之中,鼓励带动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法,最后可以进行意见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在思考问题,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又锻炼了个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除了课堂常规教学外,老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外的机器人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老师们也应当加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交流的机会,这样更容易了解学生在学习设计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4 结语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有深度发展潜力的学科,并且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对应各行业,因而技校学生在其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要开设工业机器人方向的课程w系,必须紧密联系机器人应用的岗位需求。我们采用培养学生就职能力方面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适应技能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水平,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各种挑战,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开拓不同领域资源为他们创造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伟华.独立学院《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7):19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