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生路遥范文

人生路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生路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人生路遥范文

认真走过人生的弯路。

——题记

人生是一种经历,有春风得意时、也有身处低谷时。正如一条路:有笔直的康庄大道,也有蜿蜒的弯曲之路。正是弯路与直路的相互交错才造就了一条真正的路,路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从古到今没有人可以只见彩虹,不见风雨。

人生之美在于曲曲折折之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不完美十之八九。正是有了这两者的交替轮回,才造就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成就了精彩人生。如果没有宫刑就没有太史公的《史记》;如果没有被放逐就没有屈原的无韵之离骚;如果没有翰林遭贬,就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一代诗仙,万世钦仰;如果没有乌台诗案,就没有苏轼这“千古风流人物”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没有人生的弯路,就不会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揭竿而起,就不会有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踌躇满志,更不会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才大略……人生需要弯路。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发明了电灯,从此人间大地在一片光明之中……如果没有爱迪生这不懈的探索,人类的生活将会多么艰难!是因为他的“弯路”,让我们每个人都走上了“直路”。

面对弯路,我们不仅仅是在摔倒之后爬起来,而更要明白为什么摔倒。要知道: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离成功更进一步。成功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通过了所有失败的道路。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面对挫折时我们要爬起来,并且善于总结,从中吸取教训,怎样才能不跌更大的跟头。

“亦余心之所善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切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努力奋斗后的必然而然。高中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是一场检验智力与毅力的过程。毫无疑问在奋斗的高中,我们要面对许多:面对日益深奥的知识,我们会有挫败感,会感到困难,会遇到挫折。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气馁,循环渐进,燃烧熊熊斗志,累积抗击失意的经验,不断地充实自己,战胜自己,努力迈向成功。只有通过黑夜的道路,我们才能到达黎明。

上帝爱你,才会让你吃苦。对于弯路,我们要好好利用,让它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每一个挫折都是你人生的经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第2篇:人生路遥范文

有一条路不能回头,就是放弃的路;

有一条路不能拒绝,就是成长的路;

有一条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

有一条路不能停滞,就是奋斗的路;

第3篇:人生路遥范文

关键词:人生 爱情 时代

阅读作家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我们为男女主人公令人心醉的爱情所激动,为他们令人心碎的爱情所震撼。有时我们为他们甜蜜的爱情倍感人生的幸福,有时又为他们的悲惨结局而伤心落泪。不管爱情的道路多么艰辛,青年男女都不管不顾,激烈地相爱着,他们的爱感动我们,启发我们。分析其中人物的爱情观,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

一、对小说人物爱情观的分析

作为一部关于爱情与人生的悲剧启示录[1],小说以质朴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交叉地带人们的婚恋、家庭等社会状况,其别关注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刻画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观念及文化心理的矛盾冲突。

1.刘巧珍的爱情观:爱的三原则

无疑,巧珍是小说塑造的最鲜明、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作家着墨颇多。巧珍出生在高家庄,这里贫困、闭塞,由于父亲的愚昧,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她是一个聪明的、悟性高的漂亮女孩,“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天生的多情,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可是她没有自甘平庸放弃生活,“她决心要选择一个有文化、而又在精神方面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2](P32)。她的欢乐和悲伤,她的爱情悲剧就源于此。

爱,就是关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促其成长进步。对方一举手一投足,你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知道他想表达什么。这一点,巧珍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她毫无保留地爱着高加林,她理解他的心思,她希望他能有一份好工作,可是又担心他离开自己。在高加林被开除民办教师回村里劳动的日子里,巧珍的爱就像春天的雨水滋润干涸的大地一样温暖着高加林的心。高加林的内心始终是不平静的,离开家乡的希望破灭了,但远方的召唤仍旧在心底深处微弱地回响着。他一想到自己的未来与黄土地为伴,凝固和沉淀在高家庄,就有一点不甘心。他和几个年轻人买了漂白粉净化发臭的水井,村里乡亲不理解。这次卫生革命后,“巧珍的爱情和温存像往常一样,给他很大的安慰。但是,已经不能完全冲刷掉心中重新又泛起的惆怅和苦闷了。过去那些向往和追求的意念,又逐渐在他心中复活。”[3]巧珍是个敏感的女孩,她希望高加林出去工作,这样他就不会难过了,同时希望他不要忘记她。这就是爱,爱情就是所作所为完全为了所爱的人更好地成长进步,给对方以自由,真心关心对方,而不是限制对方,为对方发展设置障碍。

爱,就是决断,在爱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敢于正视现实,果断放弃。巧珍爱着加林,但是加林从来没有毫无保留地爱她。他总有一种不甘心,希望到大城市生活工作,他决心挑战命运,所以从内心来说,他并没有准备与巧珍一起生活。他与巧珍在一起,不过是处于困境时比较现实的选择。一旦条件发生了变化,加林来到县城,成了县通讯干事,又重新有了接触黄亚萍的机会,他就陷入了矛盾的心理状态。他知道巧珍的好,无论家境还是容貌都是盖满川,她会无怨无悔地爱他;知道巧珍的不好,就是不识字,不能与他分享知识的乐趣。显然从家庭社会地位、文化修养来说,黄亚萍优于巧珍很多很多。他的心里斗争过,痛苦过,但是他决心选择黄亚萍。当自己的爱不能赢得对方热情的回应、对等的爱时,当爱已经不在时,就要离开。巧珍就是这样追求爱的。没有得到所爱的人,不能因此消极悲观、失去自我。

爱,就是奉献,在爱已经不能够使得二人结合在一起时,仍然关心和支持对方。张克南的母亲向地区纪委举报高加林通过马占胜开后门到县委当通讯干事一事后,地委会同县纪委很快做出了处理,撤销了高加林的工作和干部户口。高加林又回到农村,成了农民。消息很快传到了高家村,无人不知。巧珍的妈妈和姐姐准备在高加林回家的路上趁机羞辱他一番,巧珍知道后,苦劝她二人回家,放弃这个愚蠢的举动。她对高加林的遭遇非常同情,她还是那样爱着这个曾经抛弃自己的男人。她甚至希望村小学增加教师时,首先考虑高加林。这一点更是让自己的姐姐感到惊讶。能够这样做不再是卿卿我我的小爱,而是超越了个人恩怨的大爱,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2.黄亚萍的爱情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从观念上说,接受现代思想的亚萍是爱情理想主义者。“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权力干涉她的追求”,“就是已经结婚了,她发现她实际上爱另外一个人,她也要和他离婚!”。然而,在行动上,她无力跨越现实条件的制约,常常处于理想与现实、观念与行动的矛盾冲突之中。[4]

黄亚萍生于中国南方,父亲是部队干部,她热情,漂亮,追求进步,同时也有点高傲、任性。她随父亲走南闯北上学,高中阶段加林与她同班,都是学生骨干,交往比较多,合作比较默契,给她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但当时学生时代,青年男女无不努力学习,根本没有把感情放在重要位置,没有时间谈恋爱。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两人三年没有见过面。再见面时,加林是来卖馒头的农民,而亚萍则是县广播员,身份地位差别明显,心境更是迥异,一个灰头土脸,一个春风得意,这时候更说不上谈恋爱了。后来亚萍和同在县城上班的同学张克南相恋。当加林再次出现在县城,出现在亚萍的面前,情况发生了变化。加林这次是闪亮登场,他成了通讯干事,在县委大院上班,一改往日粗鄙的形象,愈发潇洒帅气。当亚萍作为第一读者,在广播站播发加林从受灾乡镇发回的通讯稿件的同时,她对加林久已沉睡的爱慕之情如春回大地般迅速复苏。加林工作勤奋,爱好文学,他在地区报和省报上又发表多篇稿件,黄亚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更是加了几分钦佩。因此,她经常去找高加林,和他谈文学、谈学习、谈工作。爱情的力量是惊人的。他们不顾他人的看法和社会舆论相恋了。而当亚萍得知加林失去工作时,她一度希望能够和加林继续恋爱结婚,甚至表示要当农民,和加林一起在农村生活。但这只是她的主观愿望,在现实的面前却不堪一击。

3.高加林的爱情观:人生高于爱情

虽然出生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乡村,但是高加林一心想往上爬,脱离黄土地,成为城市人,最好是进入大城市。常言道,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生活越贫困,越激发他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迫切地要求改变现状。高中阶段的高加林学习勤奋,表现突出,平时关心国际国内形势,爱好文学。虽然毕业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没有消极悲观。在那个全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年代,高中毕业的他在农村已是佼佼者了。他成了一名农村代课教师,工作也很尽心尽力。如果生活一直照旧进行下去,他的幸福生活是可以想象的。过几年成为国家正式教师,过上国家干部的生活,但生活的现实是不断变化的,现实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变化常常让人措手不及。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了,就顶替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位子。从教师到农民,这种身份地位的转变既容易又不容易,身心都要经受煎熬,身体受锻炼还好,心理的难堪更难接受。这是人生的不幸,然而不幸之中有幸。巧珍出现了,巧珍爱加林,苦于不知道怎么接近他。在这之前因为他是教师,自己是文盲,二人之间有鸿沟,不般配,如今二人平等了,都是农民,她的内心燃起了希望。他们激烈地相爱着。后来加林去县城当宣传干事,亚萍强烈地追求他,向他表达了爱情,“并准备让他跟她去南京工作的时候,他才把爱情和他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了”,“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决定与巧珍分手,与亚萍牵手。再后来加林被撤销工作返乡,他坚决地提出与亚萍分手。这似乎是一种懦弱的行为,面对爱自己的人不敢接受这份爱。然而,在笔者看来,加林非爱情至上主义者,是把事业和人生放在第一位,坚持人生高于爱情,在追求人生成功的前提下寻找爱情。虽然他也爱亚萍,但是当这意味着要亚萍作出很大的牺牲,他有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宁愿分手也不执着于没有现实生活基础的婚恋。

二、对小说人物爱情悲剧的社会历史解读

小事件折射大时代,小说《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源于特定历史时代的制约。看似很个人化的加林、巧珍、克南、亚萍之间的爱情纠葛,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典型,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时代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5]在这个还存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城乡差别的社会,人们的爱恨无不打上阶级阶层的烙印。焦大是不会爱体弱多病的贵族小姐林妹妹的,林妹妹也不会爱上斗大字不识一升的马夫焦大。所谓永恒的爱情、真正的爱情,至今还不存在。如果无视这一点,就要受到生活的嘲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情。传统自然经济社会中男人赚钱女人持家,男主外女主内。在社会分工还处于自发的条件下,人们实现自我超越的手段是十分有限的,而对女性而言,婚恋家庭就是人生的全部。加林当农民时与巧珍相爱了,巧珍的外貌之美和精神之美都是不可掩饰的,而加林多才多艺,在传统社会中二人是完美的爱人。假如加林在外工作,“她就在家里好好劳动,把娃娃抚养好。将来娃娃大了,有个工作的老子,在社会上也不受屈。再说,自己的男人在门外工作,她脸上也光彩”。这种婚恋观似乎显示出女性对男性的社会经济依附和文化心理依赖,然而它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这样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即使是接受现代思想的加林也不能彻底摒弃。“加林是骄傲的:让一村满川的庄稼人看看吧!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著名‘财神爷’刘立本的女儿,正像一只可爱的小羊羔一般,温顺地跟在他的身边!”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是作家认识和思想的局限让小说人物的爱情具有不平等性,不如说是社会历史的局限造成的。作家没有取简单的认同态度,并不影响小说达到的思想深度和高度。

即使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爱情的超越性和力量。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6]。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无论婚恋还是人生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生物的存在和社会历史的存在,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的存在物,这种灵肉两重性存在使得人区别于动物:人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能动地改造自然使其为我所用。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追求和实现自由的。人精神的高贵和力量在于不断克服强加于人的外在的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力量,爱情就是这样一个体现了自由的社会领域。不能说巧珍的精神是贫乏的。她缺少实现自由的现实手段,无力打破农业社会分配给她的既定社会角色。巧珍是具有自由意识的,她的爱是与众不同的。“要找公社的一般干部,或者农村出去的国家正式工人,都是很容易;而且给她介绍这方面对象的媒人把她家的门坎都快踩断了。但她统统拒绝了。这些人在她看来,有的连农民都不如”。因为她的爱情追求不是功利性的,更大程度上是精神性的,她在自然经济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内力图实现自己的愿望。巧珍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心、执着、自由、牺牲和奉献精神显示了人的精神之美,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但更接近于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小说中德顺老汉认为加林丢掉工作不是人生的悲剧,最大的错误是失去了巧珍那一颗具有金子般的心灵,“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爱情家庭理想,也反映了女性通过婚恋实现人生理想的虚幻性和不可能性。但如果因此而认为巧珍的爱“是一种没有自我的失去主体性的爱,是一种先爱人之忧而忧,后爱人之乐而乐的以彻底奉献为目的的爱情。巧珍为高加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讨得他的喜欢,连穿着打扮也只为取悦于所爱的人,与旧时代的‘女为悦己者容’没有区别”[7],那毫无疑问就忽视了包含在巧珍的爱中的超越维度,抽象地否定传统婚恋观,犯了简单化的错误。

时代的变化必然带来婚恋观的变化。商品经济社会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伴随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青年男女的婚恋不仅需要跨越家庭出身、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上的障碍,也需要克服文化心理上存在的差异。高加林走后门由农民成了国家干部,与黄亚萍交往一段时间后,他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也痛苦,甚至在他准备接受黄亚萍的时候,黄亚萍得知他曾想过和不识字的农村女孩巧珍结婚表现出一脸的惊讶时,高加林一下子火了,叫她住嘴,“我那时黄尘满面,平顶子老百姓一个,你们哪个城里的小姐来爱我?”[8]但与巧珍相比,“他觉得黄亚萍和他各方面都合适。她有文化,聪敏,家庭条件也好,又是一个漂亮的南方姑娘。在她身上弥漫着一种对他来说是非常神秘的魅力。像巧珍这样的本地姑娘,尤其是农村姑娘,他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到底。他认为她们是单纯的,也往往是单调的”[9]。农民有农民的爱情,干部有干部的爱情。等到高加林走后门成为干部的事被揭发出来,他由干部又成了农民。这时,高加林很清楚,他与黄亚萍的爱的根基已经不复存在,他也不再坚持这不平衡的爱,主动提出结束他们的关系。就黄亚萍来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农村,自然不在她的恋爱对象之列,因为“不必隐瞒,她还不能为了爱情而嫁给一个农民;她想她一辈子吃不了那么多苦!”相反,同学张克南工作好、家庭好,加上他心地善良,对她体贴周到,很自然两人谈起了爱情,两个家庭都很满意两人的恋情。但高加林到县城当通讯干事后,黄亚萍旧情复燃,她决心与高加林在一起。她的父亲知道后,愤怒地说:“你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思想!你们现在这些青年真叫人痛心啊!垮掉的一代!无法无天的一代!革命要在你们手里葬送呀!……”[10]门当户对才会有爱情,这就是老年人的思想。年轻人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容易冲动的。及到高加林又成了农民,这个心碎的姑娘,要为了爱情去农村和他一起当农民,这时候她的父亲又一次阻止了她,“咱们马上要到南京,那个小伙子是农民,我们怎能把他带去呢?就是把他放到郊区农村当社员,你们一辈子怎样过日子,感情归感情,现实归现实”[11]。艺术世界中经典爱情的力量超越时空,现实世界中的爱情却连城乡差别这一步都难以跨越。跨越阶层的爱是不被提倡的,甚至是不被允许的。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平等观念的实现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连大队书记高明楼也是赞成婚恋自由的,但是城乡差别是残酷的,在经济还未充分发展、人们不能获得经济独立的情况下,人们的婚恋及观念在变化,处于试图挣脱但还难以挣脱客观经济条件束缚的阶段。

加林不愿意像父辈那样凝固在高家庄的土地上,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热情和抱负反抗命运的安排,过上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他的追求是正当的,然而他却失败了,不能不说这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人生悲剧。作家没有对人物进行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抱以同情的理解,力图客观呈现人物遭遇的深层矛盾冲突,通过爱情抉择把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引向了社会历史深处。即使是在今天,“高加林”们仍将面临类似的婚恋人生难题。可以预见,在中国社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人生》中作家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将持续吸引读者和评论家的目光。

注释:

[1]钱娟:《一部关于爱情与人生的启示录》,山东文学,2013年,第10期。

[2][3][4][8][9][10][11]《路遥文集》(一),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第86页,第138页,第148页,第149页,第146页,第153页,第179页。

[5]《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1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第4篇:人生路遥范文

以前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期望自己长高一些,头发长长一些,这样可以理直气壮的跟妈妈说要出门玩,固执的认为,到那个时候,妈妈再也不能以我还小为借口,将我“禁锢”在家。所以每天都会偷偷穿妈妈的高跟鞋,抹口红,用现在的话说,期望在硬件不行的年代里,想在软件上变得符合“成熟”这个可望却不可及的名词。

但是真的长大了,才知道错失了这一路最美丽的风景。

很多时候借口自己是被这个社会变得物质,被时间推着走,忙着升职加薪结婚生子。没享受到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乐趣,没抱紧小学那单纯的友谊,没抓住初中稚嫩的爱情,没握住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没珍惜大学本该绽放的青春。。。为了升职加薪错过了最好朋友的婚礼,为了升职加薪错过了孩子所有的家长会,为了升职加薪错过了过年与父母团聚的机会。。。现在真的升职加薪了,失去的却是这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缺失。

不要以社会的现实为借口,不要说我没钱就不去旅行,不要说我没时间就不去陪陪父母。你要知道,人生就像一座高峰,在忙着攀登冲向顶峰的同时,你是否闻过沿途的花香,是否喝过甘甜的溪水,是否跟偶尔路过的小松鼠打过招呼。记得,这一路请不要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最美的风景。

第5篇:人生路遥范文

这个故事虽短,但当中却颇有启发。

没人出声,神父又说:不要怕羞,真的,谁想要就举手,

神父手持一张新的百元钞票举起,问大家谁想要?

全场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举手。

神父又将这张百元新钞揉成一团,

再打开问现在还有谁想要?

仍然有人举手,但少了差不多一倍。

神父再将这张纸钞放在地上用力踩了几下,

再捡起来打开,问大家那这样还有人要吗?

全场只有三.四个人举手。

神父请了一位男士上台,把一百元给了这位男士,

说这位男士是三次都举手的,当全场大笑时,

神父示意大家安静,并向新郎说:

你今天迎娶的这位心爱的女士,就如同一张新版的百元钞票,

岁月加上辛劳,就如同残破的一百元钞票一样,

日子久了,令起初宠爱的人变了心,

事实上,这张一百元钞票仍然是一百元,

第6篇:人生路遥范文

提高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条件,包括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政策水平、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等。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具有较强的国家意志性和政治性。因此,要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首要条件。

专业素质,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主要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掌握和运用食品药品专业知识,处理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各种事务的能力。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既是一种行政行为,同时也是一种食品药品专业技术行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所保护的对象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这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离不开食品药品专业知识的运用。因此,要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食品药品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素质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重要条件。

法律素质,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主要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工作经验等。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食品药品法律条文和相关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定原则和程序,才能保证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法律素质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

文化素质,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主要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文化修养程度,包括对语法规则、修辞规则、逻辑规则、公文写作及其他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内容需要用语言文字去表示,制作和作用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文书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制作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文书要求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含义要清楚,这就要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文化素质是食品药品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心理素质,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主要是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处理矛盾和应变能力,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等。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对象众多,情况复杂,因此,要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将很难适应这项工作。心理素质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一个必要条件。

提高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食品药品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才能做到政治上有追求、精神上有动力、工作上有干劲、案件上有质量、生活上有准则、言行上有形象。为了全面提高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实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考试,是了解应试者基本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可以采取笔试和面试二种形式进行。通过笔试,可以了解应试者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应试者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气质、性格等。通过考试,可以严格把握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任用条件,有利于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加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在职培训工作

在职培训,主要是根据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教学、训练或者实验的方法,使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方式在知识、技能、工作态度、道德规范等方面有所改进,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从而使他们适应药品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和水平完成食品药品执法人员工作的需要,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和水平完成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工作任务。

3建立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工作考核制度

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和评价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优劣、才能的高低和贡献的大小,做到优胜劣汰。同时,由于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明确具体,客观上对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促使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注意加强修养和锻炼,自觉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7篇:人生路遥范文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交叉地带;土地

城市就像一个巨大奢华的玻璃展览柜,里面陈列着五光十色的商品供人观赏和把玩,这些“商品”包括衣食住行、思维方式等,它们统统打上城市的烙印。展柜外的休想冒充,展柜内的抹也抹不掉。也许正是因为展柜中的艺术品大多是被金钱堆砌起来的,很多人就只能遥遥观赏,又于观赏中产生自己与城市间的莫大距离感,特别是那些带着厚重的乡土记忆的人。

《平凡的世界》带着浓重的乡土情结,无论孙少平最后有没有卷入城市的烟尘,这种情结都可从作者对故土细枝末节的描述体现出来,从作者的开篇“谨以此书献给我热爱的土地和人民”可见一斑。而从其个人生平来看,我们就能感受到西北茫茫黄土地的辽阔和深沉已融进了他的骨子里,他坎坷的人生路一点也不妨碍他对那片黄土的深情。他和孙少平都不甘于贫困和狭小世界的束缚,勇敢又倔强地带着对城市对远方的向往,先从广袤的文学世界出发,继而让身体跟上灵魂的脚步一路奔往城市。

正是出于这种对于城市的向往,路遥总被认为是辛勤耕耘于“城乡交叉地带”的作家。他自己也说:“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伤活动。我的作品的题材范围,大都是我称之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在这个区域生活的人们一边有对乡土的眷顾,一边是对城市的向往。这个‘地带’作为农村与城市的生活空间,长期处于对立状态,两者间没有平等的‘交叉’,有的只是农村处在城市的绝对优势之下,因而被禁锢和封闭。”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城乡之间的距离和被城市隔离的农村带给农村人精神上的隔膜。这种隔膜使想要奔往城市的孙少平一类人因为城乡的距离感备受挫折和打击。

交叉地带浸透着路遥浓郁的乡土情结,其深刻地体现在小说中他对劳动和土地的真挚书写上。小说中写到:“母土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都不可能在感情上割断;尤其是一个农民,他们对祖辈生息的土地有一种宗教般神圣的感情。”正是这种神圣般的感情使得在土地上挥洒汗水的农民永远都能对自己的那块地提起浑身的气力,也使得他们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提起土地他们仿佛就看见了耕耘和播种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成就感。在小说中,庄稼人只要脱掉鞋袜,着脚踏在松软的黄土地上,舒坦的感觉就会沁透全身。他们为广阔且深厚的土地感到眷念和骄傲,他们感受一颗颗不动声色的种子在悠长的冬日里做梦然后突地冒出苗儿来。

在城乡交叉带生存、奋斗的人,身上印满了血与泪的痕迹。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都是热爱黄土地又不甘于被束缚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他们的心都曾在城乡交叉地带徘徊,只是少安最终退回了乡土,而少平在这个地带多徘徊了一会儿便下定决心闯入了城市。我们从少平洒在土地上的彷徨和挣扎的泪水就能看见,这一地带里的人既有着别于庄稼人的自觉和冲劲又因为看不清自己的未来而感到迷惘。

书中写到孙少平“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他可能回忆起了自己在学校吃非洲餐的屈辱,想到了书本中向他敞开的大千世界,或是看着壮阔的高空产生了一种对自我渺小和迷茫的认知……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所以他始终都要离开双水村的,但是他的在那扎下的根又会永远让他牵挂。

孙少平单枪匹马地来到了黄原市,遭遇到了种种冷眼和漠视,看尽了舅舅一家的冷漠无情。他做不出一点有辱自己人格的事情,当他把带血的手浸在帮舅舅打水的水桶里并生出一丝嫌恶之心时,“一刹那间,对别人的不满意和对自己的不满意,使他忍不住两眼噙满了泪水。”孙少平在城乡交叉地带透露出诸多矛盾,他一边做着令城里人不齿的、最为卑微的力气活,可他的心灵却崇高得不被这个圈子所理解。而这种不被理解和身份的落差,也很容易给对城市充满希望的孙少平带来新一轮的苦闷感,特别是当他要以这种和从前截然不同的身份来面对自己心爱的姑娘时。

田晓霞和孙少平两人在城市边缘的小树林里,归巢的鸟儿扑棱棱地呼哧着他们的翅膀,“空气中流布着微微的温暖”。孙少平的内心不停地涌动着一阵阵因晓霞带来的骚动,他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但他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不平静而躺在了一片枯草地上,可是他“不知为什么突然眼里涌满了泪水。沉思中,他喃喃念起一首古歌“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

第8篇:人生路遥范文

――题记

月如钩,漫漫长空。星星投下淡淡的银辉,演绎着这悲喜的人生故事,如梦如幻,拉开序幕。

那是个健壮的小伙子,满身书卷气,带着清高与潇洒。他的父亲――一个清苦的农民,给他取了个好名字:高加林。他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他想象着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他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一位受人尊敬的民办教师。他正想着再过几年就能转为正式教师了,却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他当不成教师了!这意味着,他得重新回到土地去,操起锄头当一个满身泥土气儿的农民。

他曾经不振,曾经烦恼,却不得不接受这现实。当他提着篮子去叫卖白馍时,他意识到自己与这世界、与曾经的自己已格格不入!就在他如此不幸的时候,那个脸庞生动、有着金子般心灵的姑娘――巧珍出现了,她渴望知识,所以也就爱上了满腹经纶的高加林。她是多么地倾慕他啊,这个傻女子!后来,她确实美梦成真了,在她和高加林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巧珍感到幸福,是的,幸福!

命运终究是有转折的,在与巧珍经历了风风雨雨后,高加林离开了这大马河畔,靠着关系来到城市当了记者,成了风云人物,他看到了未来的一片光明美好。是呀,美好的明天就要到来了。

然而,高加林却为了自己,没错,自私地抛下了巧珍,准备与高中同学亚萍结合。我唾弃高加林,这个的、忘恩的、自私的人!我为巧珍感到悲哀,这个美丽朴实的女子,再也不能扑进自己所爱的人的怀抱里甜蜜地笑了!命运啊,命运!

纸终究包不住火,高加林走后门的事被人揭发,他终于回来了――那个家乡,那个大马河畔!当他知道巧珍已经结婚后,他后悔了,自责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人生啊人生!人生不就是如此吗?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它给你甜蜜,也给你苦涩。人生不是坦途匍匐在人们足下,人生终是有坎坷,有路障。人生是你自己的,成功与否在于你。你骄傲了,它会毫不留情地给你一个巴掌;你灰心了,它会欢呼着鼓励你前进。人只有勤勤恳恳才会有光明,拥有未来,拥有人生。

其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人生是否美好只在于你如何对待。如果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如果没有挫折,那就体会不了生活的美好。挫折使人生更精彩,使我们更强大!总之,在自己的人生中我们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锦绣年华,即使失败,也不遗憾!路遥先生写下了《人生》,现在,我也要书写自己的人生,让它更精彩,更灿烂!

我要努力,我要前进,我要奋斗,以自己的力量去编写灿烂的人生!请记住,对自己说:“因为努力过,所以不后悔!这人生,灿若星火……”

――后记

[【老师说】]

第9篇:人生路遥范文

读平凡的世界,学习奋斗的精神,不屈的精神,自己也是要不断的去进步。那么关于《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21年最新范文,欢迎参阅。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我不知道在寻着什么样的开始,就这样走进那片灯火阑珊;我不知道怀着什么样的感伤,就这样怜惜命运的摧残;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哭泣,就这样倾听他们的平凡。

或许我应该知道,在远处铺满黄土的高原,有一群人的命运被世事无情的蹂躏,他们踏过那段风霜,他们饱经沧桑。有人说岁月是容易被抹去的,可脸上纵横交错的印记是否也能抹去?心里那道疤痕是否也能抹去?时间的产物烙印在身体上更烙印在心里,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有些伤感?

曾经一度的迷茫,究竟是属于大山还是城市,属于自己还是命运,也许留恋于故乡的群山和破烂的土窑,他说那里平凡而无牵无挂;也许流连于喧嚣的都市和繁华的世界,他说那里辉煌而红灯酒绿。两个不同的选择成就两个不同的人生,在命运的分岔路口,无论沿途是鲜花还是荆棘,无论前方是光明亦或是黑暗,只选择那颗无悔的心和不变的恬澹。

时光飞逝,留不住青春的年少;冬去春来,抓不住岁月的裙袂。谁也曾年轻过,谁也曾倔强过,总以为年轻可以被一次次的原谅,总以为那颗心可以永远的存在,总以为自己不属于那些形形的人群,可总归走不过岁月的流逝,总归逃不出时间的改变。人生之路快要走到尽头时,回头眺望走过的路,才会发现自己和当初大相径庭,是早已忘记了当初的诺言还是极力掩盖那颗不和时宜的心,我终究没有找到答案。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本空白,都本纯真,社会的踩踏,人性的奔跑,那可没有满足贪婪的心,让我们的心向不应有的方向开了一条路,渐渐走向深渊。

折尽柳枝,终挽不回离人的脚步,采尽红豆,终止不住相思的哀愁。不知是该叹惋还是该谩骂,世事的无常毁掉一对对相爱的人,那“愿同尘与灰”的海誓山盟,转而化为泡影;那颗坚毅的心,守护不住最简单的幸福。人们常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真的是这样吗?他们的宿命,终也不会读懂。顾城在《远和近》这首诗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也许两个人的距离只在咫尺之间,但两颗心的距离却比天地还遥远。

生和死之间有一段路程,这个路程叫做人生。人生真的是很长又很短,有人说人生是一朵花开的时间,从泥土中诞生亦从泥土中消失;有人说人生是一日太阳的升降,从黯淡到炽热再从炽热到黯淡;有人说人生是广袤地球上的一点,从西向东旋转,但总能回到起点。而我认为人生是一片海的长度,每一次仿佛要接近彼岸,每一次却要从头再来,没有完美的落幕,只是不知疲倦的唱着那支歌,不会乐阙,也不会暂停,总有人会厌烦,早早的离去,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会陪你唱完人生这支歌。山盟海誓永远比不上在身后的默默守候,只要说声累了,有一个地方会永远为你端上暖暖的饭。

烟花易冷,红颜易老。雨果说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这样一个共同的词语,所有人写出了不同的句子,人们都渴望这个美好的字眼可以永不泯灭,但有一个词语更为美好,那就是“家”。有人说婚姻的开始是青春的终结,确实如此,因为有了一个牵挂,这份牵挂,把不安分的心劳劳锁住,这一份牵挂,让自己有了一种必须肩负的责任。但不要让这份牵挂,独守冷清的闺房,不要让这份牵挂,独自登上那荒凉的望夫台,不要让那份牵挂,“红颜未老恩先断”。

人生太过于简陋,有些承受不住滂沱的大雨;身躯太过于稚嫩,有些挑担不起家庭的重任。生活可以是雨后的彩虹,也可以是梦魇重重,一岁一枯荣,带来的是伤痛,亦可以是葱茏。世界就是如此平凡的循环,它追寻太阳的轨迹,走过之后,留下的是黑暗,也可以是明亮的蓝天。

我总是想忘却这个平凡的故事,却总是在眼前一遍遍的浮现,那一个个伛偻的背影,那一张张黝黑的脸,那么脆弱而又坚强的心,近视了我一次次的眼眶,总以为时间不可以停留,可手指在发黄的纸张上穿梭,像在时间的长河里溯游而上,是这段故事把时光停留,还是时光贮藏了这段故事,我却终究无言。

陶潜说,平凡便是他笔下的源林,没有战乱,落英缤纷的桃花点缀着幸福的伊始;水中的那尾鱼说,平凡是没有牵挂,清澈的河水流淌过无忧的四季;李白说,平凡是饮一壶酒,逍遥的漂泊于江湖。而路遥用平凡却又隽永的文字,向我们无声的阐述着平凡的真谛……也许,生命本应平凡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平凡的世界》是最近我刚读的一本书,爱它是绝对的纯粹。我爱看书,尤其爱读史书,其实之前就有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过这本书,由于我对历史类书籍的偏爱,并没有将平凡的世界纳入我的书库,但现在,我也许更能去诠释平凡的定义。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从小处着眼,路遥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路遥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比如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路遥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在这个物质文明喧嚣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觉得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个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待我们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看似外表完美的苹果里面是好是坏,只有自己去品尝、去接受,才知道那未知结果的味道。作为平凡的我们,注定会有一个平凡的世界。可我想,我们要向少平学习,学会乐观勇敢的去接受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认真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如此的话,同样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别人的尊敬。

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与孙少平一样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我们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三最初接触《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完全是受别人的推荐,来到书架,抽出这本书,好厚的一本,到底是一个多么平凡的世界,又有怎样平凡的人?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长途旅行。很快我发现自己已经慢慢被它吸引,仿佛身临其境,成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感受他们的平凡,它们的是朴素。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感情,以及平凡的故事。

我喜欢少平,一个伟人般的存在,因为他的平凡,他爱的高尚。由一个羞涩的贫困的少年长成一个勤恳的刚强男子汉,有多少故事发生这个小小少年的身上:背井离乡出门做苦工,感受人情冷暖;远离朋友去挖煤;晓霞的不幸离世;意外的矿难......这沉重的灾难,沉重到我们无法承受。但是,坚强的他承受住了!无论多么艰苦,体力上的,精神上的,残酷的现实,皮开肉绽的体力活,他都忍住了。他向往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不愿被命运征服。尽管这让他遍体鳞伤,但也练就了牢不可崔的精神堡垒,成就了他。

少平曾说过:“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这就是他,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少年。

一书终尽,感受它在手中的重量,我呼了口气,从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读懂了好多: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人生应该就像少平那样不断进取,不卑不亢。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此沉沦。

读到这句经典语录,时我不禁想起了润叶。润叶人如其名,是一个能湿润人心田的坚强姑娘。她与少安青梅竹马,全心全意爱着少安,她就像一个炽热燃烧的蜡烛,无私奉献自己的爱,他给贫困的少安帮助,接济落魄的少平……我为润叶与少安未能相恋而惋惜。也许当初润叶,只要勇敢的向前迈出一小步,便会与心爱的人厮守终身。也许少安勇敢的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也许……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生活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却时时发生……

他心心念念的少,竟与与另一个姑娘结为夫妇。与此同时,家人不断施压,李向前的疯狂追求。都让润叶独自在痛苦的边缘挣扎,折磨自己,最终她妥协了,“这不是婚礼,而是她青春的葬礼。”字字扎心……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寖风浸寂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着岁月。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四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荣誉与地位。在他们的世界中他们厌恶平凡,他们希望追求高大上的生活。但其实正如张瑞敏所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在《平凡的世界》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平凡的世界》一部伟大的巨作,它为我们解说了平凡与苦难,诠释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在那个沟壑纵横的高原上,生活着一群黄土般平凡的人。他们演译一幕幕生死一别,悲欢离别的场景。或喜剧,或悲剧。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惊险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画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

孙少安,一个对生活有着滚烫热情的人。他深深爱着他的家人,不仅为他们撑起了一个飘浮惨淡的光景,还要处处担当起家人的情感依赖。在我的心中,他是仁爱至善的守护者。他超越了农民自私自利的一面,懂得为他人着想。正是这种朴素的精神,使他在平凡中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辉。

孙少平,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博的青年。他虽生于农村,虽学习艰苦,但他仍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这部小说勾刻出他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作者运用了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既是一个社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

这真的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真的!太平凡了。让我觉得这些人似乎生活在我的身边一样。每次读这本书时,我仿佛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路遥先生写道:晓霞被洪水带到大海,化作海的女儿,在天空中微笑。是的!晓霞死了,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一个多么美好的人啊,一个有着显赫地位却又不顾一切去爱的伟大姑娘。她在一次采访中英勇牺牲了。她与少平的约定还未实现。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少平心碎的声音。生活啊,为何你如此残酷?

但不管怎么样,这本书还是在我依依不舍的心中结束了。在结局的那一刻我很平静,没有过多的遗憾或喜悦。确实一切都平淡结束了。但平淡结局却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五即使春日的原西河解除了坚冰的禁锢,即使夏日里纵横的川道与沟壑绿意渐浓,即便秋日里丰盈的收成遍野,即便冬日的风鞭无情地抽打着山峁黄铜似的身躯,黄土高原的风沙依旧,人情依旧,日子也依旧如河水般流淌,不复西归。

翻开这本书,自觉有与众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恰似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芳香。在这里,日子平凡着:黄土高原平凡地经历着每一个春夏秋冬,春播秋种;平凡地看着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新生;平凡地看着凛冽的寒风扬起一抔黄土,暖意袭来又降入尘埃。日子不平凡着:不平凡的孙少安鼓足勇气办起砖厂;不平凡的孙少平毅然决然地下入漆黑又无边无际的煤矿;不平凡的孙兰香带着一个少女的懵懂走出双水村,走进大学,用知识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这里,日子难过着:难过地看着孙少平与田晓霞“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难过地看着孙少安与田润叶“奈何缘浅,向来情深”;难过地看着金波痴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待着他的姑娘,却只留“此生空余恨”。在这里,日子欢欣着:欢欣地看着孙少安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成为乡镇企业家;欢欣地看着孙少平小心翼翼地领了第一桶金寄向双水村,盼望着有朝一日凭己力箍一座窑洞;欢欣地看着兰香收获了学业与爱情。日子终归,一天天好起来了。

世界平凡着,至少我们平凡着,大多数人平凡着。于是有多少人平凡着,就有多少人不甘于平凡,不甘于寒风吹走一切只余黄沙为伴。他们尽力摆脱平凡,然而这条路坎坷又遥遥无期,似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合上书页,思绪绵长久久不归。正所谓“开卷有益,掩卷沉思”,总有一些人令我们难以忘怀。有人身上透露着奋斗的美丽,我感动于孙兰香一边苦读一边打工为自己买一件衣服,独立自主不想劳烦家人,努力如她,勤奋如她。这又何尝不像当下的我们,身处一个被称作“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代,仍要凭一己之力冲出一条坎坷的路,凭一己之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有人身上透露着善良的美丽,我感动于奋身救人的田晓霞,身为记者,舍身救人跳入洪水的那一刹那,她已抛却了个人的小家,把自己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在她的身上,似乎总如太阳一般散发着正能量,传递四方。

其实,所谓平凡,不过是你一步一步走过这段漫长而遥遥无期的人生路,最终归于泥土;所谓不平凡,不过是路尽了,你回首往事,笑对夕阳西坠的美好,最终归于泥土,滋养一方。平凡与不平凡,最终区别于你有生之年,是否尽你所能,行你所行,爱你所爱;是否走的每一步路,都无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