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警示录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知道这一幕幕却是真实地发生着,而且悲剧还继续着。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飞奔的车轮底下,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交通安全”这是全世界真切呼吁的话题,这大多数的车祸却都是由于肇事者无视交通法规而造成的。这一幕幕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更新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
这是人们的错。国家给了我们交通安全的保障,我们往往却只顾自己的方便,只顾自己的利益,并未能好好的遵守交通法规。大家想过如此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吗?
看!那辆超载的大卡车正吃力的前进着,司机见了红灯也不停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赶交差,得一笔工钱,不顾违章的后果。可这位司机知道吗?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工钱违反交规,一刹那间就很有可能会葬送生命,而这无价的生命又岂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看!那场悲剧终究还是上演了,鲜血染红了车轮,受害者的亲人悲痛万分……
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永远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肇事司机成千古恨,亲人们沉浸在悲剧之中,呼喊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的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关键词:市场社会 社会参与 关系信任 普遍信任
一、社会参与、信任与封闭性命题
信任似乎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总体而言,信任包括了相互性、移情性、互惠性、公民性、尊重、团结、容忍和友爱等要素(Barber,1983;Baier,1986;Gambetta,1988;Hardin,1991,1993,1996;Misztal,1996;Seligman,1997;Braithwaite&Levi,1998;Warren,2001)。信任被认为能够为社会带来诸多好处,例如能够促进经济繁荣和增长、改善政府治理、防治腐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健康、提高社会治安、增进社会福利等(Fukuyama,1995;Knack&Keefer,1997;Putnam,2000;Zak&Knack,2001)。
那么,怎样的社会机制才能够生成具有如此多好处的信任?以普特南为代表人物的社会资本理论提供了一个积极并令人激动的答案。在普特南的研究中,各类社团参与网络是推动公民之間合作的关键机制,并且提供了培养信任的框架(Putnam,1993)。但近年来西方社会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类型的社会参与都能够实现普特南所描述的社会资本效果(Paxton,2002;Warren,2001;Stolle,1998;Stolle&Rochon,1998;Kaufman,2003;Browning,at al.,2004;Beyerlein&Hipp,2005)。纵然发现了社会参与和信任之間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统计上是十分微弱,甚至没有影响(Torcal&Montero,1996:181;Van Deth,1996;Dekker&Van den Broek,1996;Newton,1999a,1999b,2001)。然而,对这一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讨论相对较少,但在相关实证研究中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证据,例如通过对村级选举调查资料的研究显示,村民参与社团对村民之間的信任程度和社会交往程度并没有影响(胡荣,2006)。笔者利用CGSS2005调查数据对社团参与和参与成员之間信任的研究,则发现二者之間的关系十分微弱(陈福平,2009)。
因此,在社会参与和信任之間,尤其对中国社会而言,或许存在着一些特定社会结构因素对二者关系的制约。那么这种因素是什么呢?正如M.E.沃伦(2004:52)所指出的,“在现代社会中,信任现象的所有社会学分析都要考虑的问题是‘初始单位有限最小范围以外的信任’以及‘范围的有效扩展’”。对这一问题的最初讨论,可以追溯到M.韦伯对于中国社会信任的论述。
M.韦伯认为,中国人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信仰共同体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血缘共同体基础上,即建立在家族亲戚关系或准亲戚关系之上,是一种难以普遍化的特殊信任(M.韦伯,1995)。一些学者对M.韦伯关于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任的观点进行了反驳(王飞雪、山岸俊男,1999;李伟民、梁玉成,2002)。但需要注意到的是,M.韦伯也指出,“一种社会关系能够为其成员提供精神满足感和物质利益。如果成员期望通过被其他人接纳而使其处境得以改善、使其地位、安全感、价值满足感得以提升,则他们会专注于保持关系开放;相反,如果经验告诉他们必须通过操控的策略才能改善其处境,他们就会专注于维持关系封闭”(Weber,1968:43)。由此,M.韦伯认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基于亲属、血缘关系的特殊信任无法创造出市场社会所需要的普遍信任。该论述事实上暗含了两个基本假定:第一,在中国社会,家族亲属关系或准亲属关系所构成的网络是一种封闭性的网络;第二,由这种封闭性网络所建立的特殊信任是无法普遍化的。M.韦伯关于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论述中所包含的网络封闭性命题则一直被忽视。
因此,当回到社会参与和信任之間关系的问题时,可以看到某种社会文化结构对这种关系造成的影响。在普特南的研究中,社会组织搭建了一种社会联系,人们通过这种网络联系,形成了合作、互惠和信任。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合作、互惠和信任是只存在于封闭的组织网络之中,还是可以外推至整个社会?显然封闭性命题的逻辑否定了这一点。尤斯拉纳(2006)认为需注意普特南所忽视的现象,当我们与朋友交往时,或者当我们参加社会团体的聚会时,是和我们的同类人聚集在一起。参与者并没有把自己的道德共同体扩大,而从信任你认识的人转到信任你不认识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尤斯拉纳1996年在美国佩尤费城的调查表明,信任家人和朋友与普遍信任之間并无相关关系。他(2006)对2003年普特南主持的社会资本基准调查的分析发现,拥有普遍信任者往往是不太经常去看望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太容易与自己的父母和亲戚长时間待在一起的居民。而吉布森对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社会网络作用分析,认为家庭和亲族具有强关系特征的社会网络。这些网络内部是同质性的、内聚型的,会阻碍与那些处于网络之外的人互动,如果没有导致个体的原子化,至少也导致了小群体的原子化(Gibson,2001)。这些研究说明韦伯对于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任的研究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那么在中国社会中,网络的封闭性依靠怎样的模式得以维持呢?其中包含了结构和过程两个基本面相。首先是差序格局结构。差序格局是一个“以己为中心的,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1985:24)。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际上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具有排他性(卜长莉,2003)。其次是拟亲化过程。对于中国人而言,社会关系的确立首先是“己”为中心,通过内外界限的划定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处于第一位置的自己人是“自家人”。自家人的划分是社会群体的原生性类型。因此,在外人变为自己人的过程中,首先要回到原生性类型——自家人的基础上。通过干亲、拜把子兄弟等仪式,实现了“拟亲化”的过程(陈介玄,1994,1995;杨宜音,1999,2008)。差序格局展现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拓展结构,拟亲化过程则是人际信任的纳入过程。可以将这种包含了差序结构和拟亲化过程的模式称之为关系路径。关系信任会对普遍信任造成的影响则可以从一些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国家的实证研究结论得到启示。如艾森斯塔德对日本的研究发现,日本社会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特殊主义信任”(generalized particularistic trust),日本人的信任路径从直系亲属、学校到工作单位,但是并不向陌生人传播(Eisenstadt,2000)。帕克等利用2003年东亚民主动态调查数据中韩国的人际网络分析表明,普通韩国人所参加的正式或非正式团体往往属于具有排他性的内聚型团体。例如普通韩国人更常参加校友会或校友圈子,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业余爱好圈子,校友圈表达普遍信任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更多表达特殊化的信任(Park&Shin,2006)。因此,在对待社会参与和信任这一重要社会资本关系问题时,不能回避韦伯命题提出的封闭或是开放的网络因素,其对普遍信任的影响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见图1)。
二、市场社会中普遍信任的构建
市场经济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信用性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学者普遍认为,信任是一个社会经济运作的剂和促进交易行为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各种角度对信任问题做出了许多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和分析。例如张维迎和柯荣柱(2002)的研究表明,市场化和交易的频度是影响信任的重要因素。市场化程度越高,交易频度越高,信任度就会越高。市场化交易与信任度的关系为:市场化程度越高,信任度越高。市场化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信任的程度就会提高5个百分点。经济学的基本逻辑表明,信任的形成和人与人之間的交流有关,一个封闭的地方,人与人之間的交流非常少,人与人之間的了解就非常少,对信任的建立就非常不利。如果是开放的地方,人与人之間的交易会非常多,互相之間就会产生重复博弈,使得人们积极建立信任(李涛等,2008)。
然而,市场社会与信任之間也存在一个内在矛盾。C.蒂利(2008)分析认为,在市场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剥削和机会累积的存在,使得社会不平等的趋势加大,这种趋势在教育和传播中进一步固定下来,维持一种社会不平等的相对平衡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内在动力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建立一种不同群体之間、政府和治理人之間的信任。通过不同社会主体之間的协商,建立起能够形成人口的财产和福利平等化的公共政策与制度,从而降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的不平等状态。C.蒂利也提出对于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群体而言,为了增强在竞争中的实力,往往会构建更具有封闭性的社会网络,使得这些群体更加不容易信任外人(见图2)。赵延东(2006)对武汉市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的分析間接证明了这种分化作用。他发现大多数下岗职工都利用社会网络找到了工作。但这种工作往往是“较差”的工作。同时,下岗工人的社会网络往往是狭窄的,多数网络成员都是亲属和朋友,这不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因而社会资本的使用不但没有给下岗职工带来“好处”,反而使他们陷入更为窘迫的境地。
关系路径所造成的网络封闭性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消失了?许多实证研究表明,差序格局并未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向市场社会主义的转型而消失(Pieke,1995;Bian,1994;Bian&Breiger,2005;冯仕政,2007)。例如,张文宏(2008)对北京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中的差序格局进行了研究,发现居民在网络提名顺序上呈现出一种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而且在包含工具性、情感性和社交性内容的混合讨论网中也存在着大致相同的模式。因此,亲属关系比非亲属关系更能体现亲密、熟悉和互信的一般化特征。在对社会信任的分析中,一些研究也表明了亲属間信任、朋友間信任、熟人間信任和社会信任,随着关系强度的变化表现出强弱高低的差序结构,居民的信任结构仍然存在着一种“差序格局”(胡荣,2006;杰、周现富,2009)。
近年来一些学者的分析开始注意到市场社会中关系和社会资本的矛盾性问题(翟学伟,2009a,2009b;奂平清,2010)。翟学伟(2009a:109)分析了关系和社会资本之間的内在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关系的研究基础是家庭本位的社会,而社会资本的研究基础是公民社会,它们在个体选择性、成员资格、公共利益、参与性和做人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关系网络的建立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由于人与人之間的生存依赖关系是社会交往的逻辑起点,且对于中国人来说强关系往往是不可选择的,人们会天然地依赖于这种关系网络来扩大自身的利益。因此,在这一内生结构和利益需求的驱动下,中国人并不必然需要社团和结社。第二,在这一关系网络的运作中,内在的规范是更为重要的,而社会规范则成为了一个次要因素。笔者认为,翟学伟对关系和社会资本的分析,实质上与笔者对于韦伯命题基础上封闭的社会网络能否产生普遍信任的讨论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如果市场社会本身存在增强网络封闭性或是关系路径的趋势,那么社会参与仍然是沿着关系路径,其对生成普遍信任的阻碍可能进一步强化了。这也能够帮助解释为什么市场发展水平越高,但公民参与的信任或是说社会资本生成能力却降低了(陈福平,2009)。翟学伟(2009a:120)最后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系是否阻碍了市民社会的建立,以及传统型关系如何可能(或不可能)转换成现代型社会资本”,这恰好也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实质相一致。因此,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形成了以下两个基本理论命题。
命题1 当社会参与是依赖着关系路径而形成时,其所建立的仍然是一种关系信任。而以亲缘为核心的关系路径与普遍信任之間却存在着矛盾。
命题2 市场社会存在着两种力量,在推进普遍信任的同时,也增强了关系路径和普遍信任之間的矛盾。
基于以上理论命题的操作化,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 普遍信任的建立必须依靠关系路径,当缺乏关系路径时,亲缘信任对普遍信任呈现负向影响。
假设2 社会参与形成的普遍信任依赖于关系路径,当缺乏关系路径时,社会参与对普遍信任呈现负向影响。
假设3 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区域,普遍信任程度越高,但关系信任与普遍信任的负向关系越强。
三、变量测量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使用了CGSS2005数据中的居民问卷进行研究。CGSS2005数据样本10376个,在本研究中用于分析的样本为4380个。
(二)变量测量
1 因变量:普遍信任
当我们信任陌生人时,信任才能带来好处(尤斯拉纳,2006)。只有在大多数人愿意表示至少对陌生人有某种程度信任时,普遍信任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的发动机(沃伦,2004)。因此,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普遍信任是对陌生人的信任。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内涵中,陌生人包含着一种社会信用的概念。人们只有在具有社会信用的市场中,才可能愿意将所拥有的商品,通过一定形式加以流转,从而产生活跃的市场。与以往对社会信任研究不同,本研究将陌生人信任作为普遍信任主要考察指标,并分析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建构模式。
2 自变量
(1)关系信任 根据关系路径的差序结构和拟亲化过程,笔者将关系信任分解为三种类型的信任,即亲缘信任、地缘信任和业缘信任。其中亲缘包括亲属关系,地缘包括邻居和邻里、同乡,业缘包括老同学、同事关系以及朋友关系。这种划分符合差序格局和中国传统中五缘关系的分类。笔者将调查中对“亲戚”的信任界定为亲属信任,对“(近)邻居”、“(城镇的)远邻街坊或(乡村)邻居以外的同村居民”界定为地缘信任,对“同事”、“老同学”、“交情不深/刚认识的朋友的信任”界定为业缘信任。
(2)市场化、社会参与、社团信任
在本研究中,选用了各省市场化指数来反映各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市场化指数主要来自于樊纲等所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报告》。社会参与和社团信任则是居民参与各项社会组织活动的频率和对所参与活动成员的信任程度项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到两个潜在变量(见表1和表2)。
3 控制变量
西方实证研究认为,社会中的“赢家”(winner)要比弱者表现出更多的社会信任,例如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的男性等等(Qrren,1997;Newton,1999a:173,2001)。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本研究的主要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态、政治面貌、居住社区类型,以及年龄,年龄平方,受教育年限,收入对数。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信任建立的路径
为了进一步分析关系路径的拓展方式,笔者对不同类型信任之間可能的理论联系进行了路径回归分析。在当代中国,关系依然在社会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刘林平(2001)对深圳平江村的研究表明,总体而言,人们寻找关系的顺序是家庭、亲戚、朋友和熟人。这一顺序是一个从强关系到弱关系扩展开来的过程。翟学伟(2003:8)则进一步对此作出了解释:为什么在儒家社会只有在朋友之間才讲“信”?他强调“一些天然的社会关系(比如血缘和地缘)中不强调信,不是人们忽略了信,而是它本身是先在的,倘若其中出现不信,其付出代价要远远高于守信的代价”。这也就是说在差序格局中,越是先赋的关系类型,其对信任建构的影响越是内生的。而假定所有的外人都有变为“自己人”的可能性,那么具有先赋性的亲属关系是所有关系的起点,而与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则需要将其类别化和关系化(杨宜音,2008)。通过关系路径,纳入到以亲属信任为核心的自己人信任圈中。因此,判断各类信任是否沿着关系路径形成,通过考察亲属信任对其的影响可以得到证明。由此,笔者建立了一个结构方程模型(见图3)。图3为建立在理论探讨上的初始路径,从模型的拟合指标上看,效果并不好。在对各项目的检定参数上,其中地缘信任对陌生人信任的路径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
图4为修正后的路径,模型的拟合指标得到了较大改善。从图4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1)陌生人信任无法纳入到自己人(亲属信任)的任何一种关系类型时,亲属信任与陌生人信任之間是一个负向的直接关系,这证明了韦伯命题中的论述。这意味着当一个社会群体只拥有或主要的社会关系只是亲属关系时,那么这种关系越强烈,就会对外人更加不信任。(2)受到亲属信任强烈影响的“强路径”(回归系数较大的路径)如地缘,并不能拓展到对陌生人信任,而社团信任最可能产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3)亲属信任和社团信任之間也是一个负向的直接关系,社团信任的建立同样需要依靠地缘、业缘关系,从而纳入中国人“自家人”的原生性信任圈中。
如表4所示,当我们把亲属信任对陌生人信任的間接效应作为关系路径(通过地缘、业缘等),直接效应作为不需要关系而建立信任的指标反映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必要的关系路径,亲缘信任对陌生人或社团信任都是一种消极的作用。因此,支持了假设1的观点,即普遍信任的建立必须依靠关系路径,当缺乏关系路径时,亲缘信任对普遍信任呈现负向影响。
(二)不同信任間的内在关系:社会参与的效果
由于以上分析本身,并未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同时社会参与在塑造普遍信任的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值得进一步分析。因此,笔者加入了一些对信任具有影响的控制变量加以考察。
如表5所示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展现了社会参与对社团成员内部的信任和普遍信任的构建过程。在模型1中,首先建立了一个基准模型,可以看到社会参与对社团成员之間的信任具有正向作用。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模型的整体解释力只有0.81%,这说明了社团成员的信任并不强烈地依赖于参与行为本身,这与普特南对社团参与网络的强调并非完全一致。在模型2中,这里考虑了亲缘信任对普遍信任的影响。从结果上可以看到,亲缘信任对社团成员間的影响也是积极的,甚至这种影响要高于社团参与的作用(模型的整体解释力上升了3.35%,高于0.81%的基准模型)。但是这并没有考虑剔除掉关系路径中其他路径影响后所剩余的“净效应”。于是在模型3和模型4中加入了地缘信任和业缘信任加以分析。从模型3和4的结果上看,业缘信任对社团信任的影响最为强烈,模型的整体解释力上升到了17.87%,亲缘信任的影响则是消极的。因此,信任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个内在联系,人与人之間的信任模式更可能依赖于不同关系类型交往的经验,而不仅仅是社会参与带来的结果。由社会参与产生的组织内部成员之間信任很可能是极为有限的,在社团中,可能是因为有关系才在一起,而不是在一起多了才有关系。因此社会参与中的社会资本,仍然来自于社会的文化系统,而不是普特南所言的公民社会中参与行为本身的效应。
另一方面,笔者也对不同类型信任对普遍信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模型5的结果来看,社团参与对人们普遍信任具有正向影响。然而需要弄清的主要问题是,这种更重要的普遍信任是沿着参与的路线产生,还是差序性关系的路线?笔者依次在模型6、模型7、模型8和模型9中,分别依次加入了亲缘信任、地缘信任、业缘信任和社团信任四个变量。结果再次印证了假设1中亲缘信任的消极作用,同时可以看到从亲缘信任到社团信任,这4个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分别为0.03%、1.45%、7.71%和9.66%。但是前文已经指出,对普遍信任影响最大的社团信任,仍然形成于关系路径之中。其次,在最终模型9中,社会参与也同样对普遍信任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也进一步支持了笔者之前所做的分析,当缺少差序性关系的拓展,外人无法纳入于“自己人”的行列之中时,社会参与无法带来社会资本的提高。在一个社团中,成员中仍然遵循着关系路径,那么社会网络则是一种封闭性的网络,而其创造的也是普特南后来提出的“黏粘型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公民组织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当团体创造的社会资本是内聚性,而不具有可发散性时,就意味着参与越多,情感投入越深,恰恰会使得对与自己缺乏社会关系的外人更加不信任,假设2得到了证实。
(三)市场化进程中的信任建构:从关系信任到普遍信任
最后,笔者对提出的假设3进行了检验。为了简化分析,首先将关系路径中的主要信任类型作了因子分析(见表6)。通过亲缘信任、地缘信任和业缘信任这些主要社会关系类型信任,得到关系信任这一潜在变量,将关系路径的整体效应综合在了一起。
在表7中的3个模型里,模型1为用于比较的基准模型。在模型2中,首先加入“市场化”这个二层次变量,考察市场经济对普遍信任的直接影响。正如在前文的理论阐释中所分析的,市场经济发展本身是一种信用型经济的发展,其加快了市场交易的频率,增进了人们之間的互动,加强了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因此,笔者相信市场化对人们普遍信任的提高是积极的。在模型2的结果中,也显示出了这种积极作用的存在。这里支持了经济学家对于市场化作用的第一个假定。然而,如果普遍信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那么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关系路径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模型3考察了关系信任在市场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在前面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关系信任和普遍信任的内在矛盾是仍然存在的。而市场化进程存在着第二种作用,即加强社会分化,使得社会群体网络更具封闭性,这意味着市场社会在另一个方向上推动了两种信任之間的矛盾。事实上,模型3中多层次随机斜率模型支持了假设3,可以看到关系信任与普遍信任之間存在一个负向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场化与关系信任之間的交互项为正向。因此,市场化的两种作用在模型中都得到了证实。如果社会信任仍然是沿着关系路径模式展开的,由外人转变为自己人的路线而形成,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这种关系路径所塑造的网络封闭性被进一步加强了,对普遍信任的建立将产生更为消极的作用。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理论讨论和实证研究,笔者发现内在于中国社会的关系路径,作为维持网络封闭性的基本模式,在社会交往中依然被保存了下来,社会参与主要依靠基于关系路径的模式来维持自身的行动力和组织内部的整合。但是内在于文化结构中的这种关系路径,却恰恰无法生产出市场社会中所需要的普遍信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普遍信任建立具有双向作用,在另一个方向上推动了这种关系路径的消极作用。或许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努力去创造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资本,却往往收效甚少的症结所在。
因此,在对待市场经济、社会参与和社会资本的问题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路值得重视。
第一,需要区分社会参与网络的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本。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类社会组织大量增加。虽然一些拟家族化或具威权特质的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和内部整合能力(孙志祥,2001),但是这种社会参与的路线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所强调的公民参与是否一致?实证的结果则表明其所创造的社会资本着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讨论社会资本问题时,需要区分参与网络内部的社会资本和具有扩散效应的外部社会资本。现代社会中社团的实质,应该是一种能够将个体与外在世界连接起来,实现良性互动的组织平台,而不应仅仅成为各个群体孤立的“俱乐部”。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
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反应性,即会计主要是应一时期的商业需求而发展的,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披露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智力资本将取代实体资本作为理论的基础。现有的会计理论是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不确认智力资本。将实体资本确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动力,并将实体资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和价值的主要创造者。
(二)新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使用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社会行为,不同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人们对自身财富的占有和分配的不同方式。表现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的内容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完善,企业经营者在吸收资本投入,财富使用者在实现财富的增值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提出了新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表内信息,还要获取表外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信息,还要获取不确定信息。同时,对获取的信息不仅要注意其数量性,更要注意其质量性,在信息质量上强调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二、当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表内信息,忽视表外信息。企业财物报告由财务报表和其他报告两部分组成。财务报表占主导地位,是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形式。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注重财务报表本身的格式、内容,按照《会计准则》所规定要求反映的内容,进行会计信息的定量编制,而忽视了与企业经营决策相关,但不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不符合报表编制规定的信息。
(二)注重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在实体资本理论的支持下,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都是财务信息。而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讲,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逐步占据主体地位,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决策者若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仅仅依靠财务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比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更为详细具体的非财务信息。
(三)注重历史信息,忽视预测性、前瞻性信息。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一种历史性报告,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滞后性,是对企业过去的各种经济行业的总结,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尽管近几年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对按历史成本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差异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但是,在整个财务报表中历史信息仍然是占有绝对比重,并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这与决策有用性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策略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上的改进。企业在做到表内信息披露真实可靠的同时,做好表外信息的披露工作。企业可以通过附注或附表的形式在财务报表以外,详细列明企业文化、行业发展潜力,企业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变更,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损失、重要决策,以及涉及到货币资金的重要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因为知识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含量与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竞争,所以提供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上的改进。随着信息使用者专业素质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根据财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做出决策,从主观上就希望企业能随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时报告;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往往以电子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种开放的系统,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等。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披露的形式两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新要求。内容上,在规范表内信息的同时增加企业制度、会计政策、企业文化及或有事项、重要决策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注重历史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与高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预测性、前瞻性信息的披露;在注重对实体资本进行披露的同时,更注重对无形资产、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披露;在注重对企业集团的整体信息进行披露的同时,也应将分公司的经营情况作为分部信息进行披露;在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同时,应对物价变动情况进行披露,特别是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随着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乔旭东,李忠林,李婉丽.会计信息披露变迁的一般分析.会计研究,2001(6):46-50.
[2]谭劲松,陈如军,俞俊玺.试论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广东财会,2002(3):22-25.
[3]李沛朔.知识经济与会计工作创新.会计之友,2003(9):10-11.
[4]杨贵成.知识经济对财物报告的影响.会计之友,2002(11):41.
[5]成艳霞,朱彩婕.从信息需求的重心转移看财务报表的创新.会计之友,2002(11):38.
[6]贾烈,李金顺.关于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构想.上海会计,2002(9):39-40.
[7]肖杰,李淑娟,车立秋.谈会计信息的披露.黑龙江财会,2003(2):47-48.
[8]李玉敏,王惠芳.新经济理论与财务报表的改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3):91-92.
[9]成明会.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之探析.经济问题,2002(4):27-28.
安全生产有很多好处: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企业员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企业员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心得体会一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对电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瞒着家人和一个小伙伴想偷偷地改装家中的电灯线路,但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改装线路前应该先把闸刀拉下来切断电源,只好利用停电的机会冒险进行。当我用小刀把电线的绝缘层割破正要连接导线时,我的伙伴一下子把我拽了回来,一抬头我才发现头顶的灯泡亮了;当时我的心嘣嘣地跳着,好险啊,幸亏他发现的及时,才使我免受了一次被电击倒的危险,这件事后来被家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但当时的我还未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冒险。参加工作以后,亲眼见过因违章操作而被电死的人和旁边哭得死去活来的亲属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违章冒险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现在那刻骨铭心的一刻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如今我的一生都在感谢那位曾救过我一命的小伙伴,感谢他在关键时刻拽了我一把,那一把把我从死神的边缘拉了回来,也把我从无知幼稚的冒险中拉了出来。从此,不管干什么事,我都首先考虑安全。因为安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一个人的生与死,一个家庭的圆满与残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温馨与悲切的大事。
从我童年时的那次冒险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存在且通过加害物体导致的,如果把人的不安全行为称为“违章”,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为“隐患”,那么“违章”一旦遇到“隐患”,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但如果消除事故链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就能防止事故的发生。美国的海因里希统计分析55万起事故结果表明,每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前,平均发生过29起轻伤和300起无伤害事故,这就表明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之前,有多起轻伤和未遂事故是最普遍的,因此预防事故的着眼点不是伤害事故,更不是死亡事故,而是无伤害事故,即事故前兆。只有尽早尽多地发现事故前兆,并加以控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当然,企业用于安全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投资,多数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安全不存在“亡羊补牢”之说,更不存在“幸运”之论。同志们,讲安全没有过头,因为一个小小的隐患常常就是成千上万元的损失;讲安全也没有终点,因为一次小小的违章操作就会导致一个血淋淋的事故。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吉祥也非常诱人的成语叫做“五福临门”,到底什么是“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这五福加起来呀,就是我们每个老百姓心中永远向往的最美好境界。然而这一切都是由生命的安全作为载体的。四分场的一个电工师傅在退休前爱惜地抚摸着用了近十年的安全带说:“这根安全带呀很结实,它的一头系着我,另一头系着一个幸福的家。”所以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谁看重它,幸福就会与谁相伴;谁鄙视它,谁就会跌进痛苦的深渊。
我们厂曾经编写过一部叫做《伤亡事故警示录》的小册子,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小本,却记载了__厂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伤亡事故。时间从建场初期因条件简陋中暑死亡到现在因电击致死,死亡事故的性质从自然雷击到违章操作,死亡的人员从临近退休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青年,这本小册子是__厂建场四十多年来,人与自然艰苦抗争的一部血泪史。厂现在所使用的几十种安全管理制度,如《__厂防雷电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制度》、《特工种管理制度》等就是从以前这些血淋淋的事故中凝炼出来的。过去人们的鲜血都已经流了,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珍惜呢?有一句话说得好:既然你想幸福地活着,就没有理由漠视安全。创千日安全生产不易,造长久万家灯火更难。为了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厂坚持用系统的思路、创新的观点来对待安全工作,努力在企业内塑造安全文化。从去年开始,发动了“安全生产正计时”活动,提出了“安全生产是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口号,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教训,把过去的事故当成现在的隐患,构筑了全员、全方位的安全思想防线。截止今天,我们厂己经实现安全生产511天,保持了长期安全生产的最好记录。
今年春天以来,在我们国家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恐慌,SARS病毒是隐蔽的,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它,但它的对手——我们却是光明的,我们所组成的是一个曾经遭受过多次温疫灾难的民族,是一个产生过张仲景和华佗的民族,是一个从千百万个汉字中提炼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如今的“非典”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肆虐了。安全事故也像SARS病毒一样,我们无法判断它发生的准确地点和时刻,而且很多伤亡事故从发生到结束的速度很快,人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但这并不是说事故是不能预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有对人民的安危时时感到“揪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有去年刚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有千千万万个向往平安和幸福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正在一天天变得富足和安宁。
2021企业员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心得体会二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涉及生命最直观的词语。安全无时不在我们身边,但千万不要轻视安全,安全是我们企业的生命命脉,安全更是我们人生生命的代言。安全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更不是悬于醒目处的标语,安全是企业实实在在的效益,与个人生活、工作的每个细节紧密联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人都想笑语长在,每一个家庭都愿幸福美满,每一个企业都愿兴旺发达,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安全,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我们路桥企业的天字号大事。
责任重于山,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是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在于管理安全工作的不到位,将责任落实到工作,可谓是切中要害。多数施工工人对没有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及没有签订用工合同不以为然;不少民工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下进行高空作业;还有一些人们无视工地外围的警示牌,径直走进施工区….这一幕幕令人心惊肉跳的场面,他们自己却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也许觉得戴安全帽、系安全带这类小事没有必要,殊不知正因为这些细节上的省事,最终让他们悔憾终生。
针对存在责任真空的问题,我们要做到安全生产,落实为主。要将责任落实全方位融入安全生产在中,以责任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以安全生产落实、风险控制到位体现责任制的落实,通过责任落实保安全,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的局面。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应着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生产责任传递到岗、落实到每一个人,同时,努力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深化安全生产思想保障工作。
落实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有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落实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天”字号工程,更要我们工作中细致入微。要居安思“微”,在细微之处,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多想多查,看还有没有“漏洞”、还有没有不到位的地方,哪怕是员工的一个意念。绝不能大而化之、粗枝大叶。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到生产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到员工头脑中。
在各个建筑单位单位随处可见“安全生产大于天”的标语口号,由此可见安全发展对于一个项目的重要性,然而在生产中仍有许多都是人为的责任事故,究其原因是由于麻痹大意思想的泛滥,不把细小环节当回事。一个小小违规操作行为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点疏忽,一点大意往往是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起因。黑龙江哈五公路扩建工程“八死两伤”事故还在人们的议论中,京沪高铁坠落“三死一伤”事故还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每一启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预警和提醒。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自欺欺人的在铺满火药的鲜花草坪上过那侥幸的生活。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来扼杀百分之一的大意,千分之一的侥幸,万分之一的偶然。
2021企业员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心得体会三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生命。只有确保了安全,生命才会美丽精彩。
说起安全,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你真正重视了吗?施工中你戴好安全帽了吗?走马路闯红灯了没有?……世上每天都有很多不幸的事情在发生,生命就像珍贵的青花瓷,是那么脆弱,只要一失手就会变成碎片。我们只有更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让不幸离我们远些,安全离我们更近些。我们要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着想,不要让宝贵的生命消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安全就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课程,只有学好了这门课,才能开始你丰富美好的生活。
人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生命,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从我们来到了人世间,父母爱的唠叨就开始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每一个最细小的动作开始:慢点吃,别呛着了;别爬到床边会摔下去的;站稳扶好别倒了;路上骑车小心点,别回家太晚了……等等,没等我们去真正的体味那些话的含义,我们也就长大了,爱又让做了父母的我们不由自主的沿着前辈的话语引导着我们的下一代。其实我们的亲人所重复的话语的真正含义,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安全。大家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虽然有些啰嗦乏味,但只要用心留意会发现,在这平淡无奇的话语里,却凝聚着亲人、同事、朋友最深的爱意与关怀。我们曾一千遍一万遍的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两字说起来就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就不简单了。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逆耳的忠言利于行啊!天天说安全,时时话安全,但久而久之未见出任何事,就会使一些人产生了麻痹思想。水电建设集团在__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我们还清晰的记得:5月28日,水电五局尤马水电工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亡4人。8月1日,水电八局谷拉电站起重设备门机在检修保养过程中,发生倾倒机械事故,死亡14人,伤3人;8月15日,水电三局分包商在平头电站架桥时,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死亡2人。如果当时他们能想到一点点安全,这人间的悲剧就不会发生。然而所有的如果都无法实现,他们就匆匆的走了,给亲人留下的是撕心裂肺的痛哭,给我们留下的是沉痛的思考和那血淋淋的教训。
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重视安全生产,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规章制度的文件里,必须落实到议事日程和操作流程上。然而,有些人就是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或存侥幸心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认为安全生产是可有可无、不见成效的工作,直到酿成大祸才后悔不迭。其实,好多事故都是由于安全工作做不到位或违反操作规程,蛮干、盲干造成的。
安全生产要求我们大家要绷紧安全警钟长鸣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重在防患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管理的力度,督促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软、硬件同时到位。
2021企业员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心得体会四再过几个月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__周年庆典了。当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享受国家繁荣昌盛的幸福时,我的同行朋友们一定也感觉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因为保障这幸福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就是安全。记得我在部队时首长给我们讲安全工作,说安全工作是一项“保底工程”。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收获、所有的幸福就像是盛装在一个杯里的水,而安全就是这个水杯的杯底,一但破了、漏了,不管装得多满顷刻之间都将化为乌有。这比喻真的太恰当了,这正说明了我们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许很多同行朋友都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单位的安全工作不被重视和理解,尤其是生产性经营单位的朋友可能更深有体会。生产部门只顾盲目的生产而忽略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以生产效率为由推诿、敷衍安全工作的进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源于效率!企业发展好了造福于社会,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可是人们偏偏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安全是效率的生命线”!没有安全的保障谈何效率?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说“安全”才是企业的第一要素!才是我们幸福的基石!当然,很多企业还是非常重视安全工作的,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可是这样一来又会有人质疑了?企业付出了成本,效果在哪里呢?看不见也摸不着!其实啊它的效果就在于什么都看不见!就像国外的一句谚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让企业每时每刻维持正常的运转状态,没有安全事故的坏消息!这,就是安全工作的效果!为什么安全工作者每天巡查,却总还是会有安全事故的噩耗传出呢?是当事责任人没有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还是没有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操作的标准呢?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思想的麻痹才是罪魁祸首!孟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平安无事的日子里看不见鲜血放松了思想,这最终必将导致死难!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用无数次血的事实换回来的教训!居安思危方能无患,这是我们安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或许我们兢兢业业却默默无闻,亦或许还要承担别人的质疑和不解,但这无法阻挡我们一如既往的为安全工作付出的热情和心血!如果说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社会的幸福,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幸福的基石!当人们享受着每一天幸福生活的时候,那,才是对我们安全工作者默默付出换来的巨大回报!谢谢!
作为一名在电业战线工作多年的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感触颇为深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对于“电”这个特殊商品,认识不够明确。生活中乱拉乱接,不守规矩。工作中高压部分有时忽视安全距离,险象丛生;使用低压电器不注意裸露部分会造成的短路后果,多少人留下了终身烙印。在后来的工作中,吃尽了苦头,偿遍了涩酸苦辣。一次次同事流血的教训,一件件电弧灼伤使人心痛的事故经过,一幕幕顷刻间人仰车翻的事故现场,再加上亲身经历过触电的难受感觉,使我对安全生产有着一种特别的体会。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是多少先辈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总结。在我们电力行业,除抄表收费、报装接电外,绝大部分一线施工班组都是群聚式作业,如果没有人人负责的责任心,你的,我的,势必会造成个体的行为由于某一个动作不规范,或某一项任务超出了工作范围,在不经意之间埋下安全隐患或者造成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道理是浅显的,但教训是十分深刻的。记得有一年在一次变电站预试清扫工作中,有一位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造成本人大面积电弧灼伤,最终不治而亡的事故。事故的发生是这样的,当时110kv甲母线停电,所有设备预试清扫,由于是部分停电,乙母线还在运行,甲乙母线最边两侧的龙门架是相通的,运行人员在龙门架上做了安全措施,并悬挂了”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当工作到中午休息时,工作负责人安排大家吃中午饭,然后休息一会统一开工,就这位员工思想开了小差,工作负责人的话根本没有听进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家里有事,想着如何早点回去,便吃完饭后谁也不告诉,在无人知晓失去监控的情况下向龙门架走去,安全警示牌的提醒没有挡住他违章作业的脚步,安全规程规定“不准一人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的禁令也没能阻止他违章作业的欲望,有的只是提前完成任务早点回家的想法,一步步朝着自己设想的环节走去,当人们听到惨叫声循声望去时,只见一个火球一样的东西从龙门架上掉下来,重重地摔在了电缆盖板上,经紧急送往医院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严重而离开了我们,承重的打击,无声的教育,深深的刺痛了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回到工作的状态中来,好些日子都使我们脚步沉重,打不起精神,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如果当时工作负责人负责任,留一个人看现场,就会阻止不让他进行工作,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同事们负责任,和他一起吃饭,同时工作,同事可能会阻止他的这种违章行为,悲剧就可能更不会发生;如果自己对自己负责任,想想单位的纪律,想想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想到家中的亲人在盼着自己平安归来,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在期望着自己,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在此时心里还有安全二字,往安全方面想一下,安全警示牌就会挡住违章的脚步,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是没有太多的如果,留下的只是血的教训,亲人的悲伤和同事们无尽的哀思。
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说起来也不少,有防人身事故方面的,有防设备方面的,有防交通方面的,还有防火防洪方面的。还有好多方面真可谓门类齐全,覆盖面宽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求遵守起来,确实很难,多少人嫌麻烦怕啰唆,多少人不愿意遵守,认为是多此一举,把单位领导的要求和安全监督人员的检查,看成是对自己过不去,看成是挑毛病,找茬子,没有把遵守规章制度看成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论发生什么性质的事故,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是不执行安全规程由于违章造成的。譬如误操作事故,就是不按操作规程执行造成的,或者是不按调度命令执行造成的,或者是不按行业规程执行造成的。总之,是违反安全规程造成的。再譬如经常遇到的不遵守规程的情况,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操作过程中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鞋等现象。这些措施,安全规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就是有人不遵守,拿生命当儿戏,血的教训没能唤醒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的自觉性。截止目前误操作事故还在发生,不遵守规章制度发生的各种不安全现象还在我们的生活中重演,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把遵守安全规程作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我们电力行业永恒的主题,永远都不会改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压设备、高空作业,也算是一个危险性比较大的行业。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安全风险时常存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当中,精力要集中,思路要明确,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总方针,树立常抓不懈,永不松劲的安全思想,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认识到位。现在班组每周召开的安全会,工区所队每月召开的安全会,学习安全简报、事故快报、安排安全方面的重点工作,都是为了增长安全生产知识,防范事故的发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和讨论兄弟单位的事故经过,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在我们中间继续发生。
2021企业员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心得体会五美好生活,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拥有。然而“安全”却是这一切的前提,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它,企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它。
作为__车间的一名一线员工,我深知一线生产与安全的密切关系,因为我们直接接触的是各种生产设备,各种化学原料,各种化学反应。生产设备需要我们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化学原料需要我们深刻的了解它们的脾气秉性,熔点、燃点等物理化学性质,而各种的化学反应则更是高深莫测,它是我们生产出各种产品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要害。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安全生产”是我们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员工心中时刻绷紧的警绳。
那么,我心中的这根警绳又是怎样越绷越紧的呢。
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记得刚来到车间的时候,见到各种各样以前闻所未闻的生产设备时,顿时感到兴奋,好奇,恨不得马上就驾驭这些大家伙。然而想上手操作,首先要经过公司,车间,班组,3个级别的安全教育,这是我的安全第一课,车间领导细心的讲解了各种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纪律,以及安全用品佩戴的重要性。这些教育使我初步了解了安全的重要性,在心中也系上了一根安全警绳。
安全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我也很快的加入到了生产一线。进入生产一线,我的安全第二课则是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每天,师傅们不仅要确保生产任务顺利进行,还要对我这位新人进行辅导。师傅们不仅无私的将生产经验传授于我,帮助我解决各种生产中的疑惑,带领我完成生产任务,还细心的给我讲解生产中的安全知识,每天工作前都要嘱咐我带好防护用品,工作中提醒我注意反应温度,操作手法,结束工作后带着我检查设备状况。经过师傅们细心的教导,我顺利的度过了实习期,并且掌握了扎实的操作方法,心中安全的警绳也越绷越紧,越来越粗。
实习期结束,意味着我已经是一名正式员工,而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刚开始我被分配到缩还岗位,这个岗位接触的化学原料较多,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点也多,虽然我刚上岗,但是实习期时候师傅们的教导就全都用上了。缩还岗位的安全控制点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原料“钾硼氢”的安全使用,钾硼氢是一种活泼的化学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所以在加入钾硼氢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SOP的标示量加入,并控制好反应温度,时刻观察反应进行状况,否则如果温度过高,加入过快,反应进行的太剧烈,就会产生冒罐的危险。而且,更加应该注意的是,钾硼氢如果与冰醋酸接触会瞬间燃烧,而冰醋酸也是本岗位最重要的化学原料之一,它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我们需要佩戴好防酸面罩,带好防护用品,小心取用。而且还要注意它与钾硼氢之间的接触,一定要在钾硼氢加完后确保罐口没有残留,避免加酸的时候与其接触发生事故。钾硼氢的安全使用,车间的领导、组长以及师傅们总是会再三的提醒我,每次当用到它的时候都会进行安全喊话,提醒我注意,为每天安全的完成生产任务护航,使我心中时刻都绷着安全这跟警绳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