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些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生物化学内容庞大、繁琐复杂、晦涩难懂,使得很多的学生对其产生畏惧。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很多的学科中都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实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藏到教学任务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任务,老师从旁指导即可。
二、任务型教学在生物化学中的的应用原则
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要由“教”的角度转变到“学”的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会遇到的的问题与困难。切实的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守应用原则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任务目的。
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应该是具有明确目的的,设计的任务要包含某一章某一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内容。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领会学习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安排的任务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古语有云:走路无方向,好比瞎子摸溪滩,明确的目标给我们的学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二)任务的难易程度应适中。
老师安排的任务应难度适中,不要超越学生的解决范围也不要太过简单,对学生没有提升效果。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老师对于知识内容要有充分的了解,也要求老师对于学生水平具有总体的认知。首先,老师要详细的了解课本内容,选取学生熟悉、难度适中、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任务。其次,要对学生水平具有一定的了解,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决能力,使较大部分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提升学习效果。
(三)任务的设计要适合师生互动。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侧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学生亲手实践、解决问题还要有老师从旁指导与帮助。“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任务的设计者与安排者,老师要在详细具体的指导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感悟学习意义。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可以把老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对任务的进行起到示范与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榜样。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情景、提出任务。
任务型教学就是围绕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安排、任务的解决三个环节来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的。任务的提出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对教学的正常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复杂繁琐、晦涩难懂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与畏惧情绪。选择一个良好的任务提出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不良情绪,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情绪。营造一个生动鲜明的环境,有利于任务的提出。比如,教师在教授“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这一章内容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平白直叙,照本宣科,直接讲解课本中的内容与方法,缺少热情与积极性。这种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很差。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首先可以通过观看’三鹿奶粉”事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自身所学的基础上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为什么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会导致婴儿患上肾结石。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蛋白质的计算方法上研究该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具体的缺陷改正方法。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独立自主完成任务。
学习的过程说到底还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还是指导与帮助的作用。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的提出与解决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的完成任务,那么任务型教学也就丧失了其特有的作用与功效。在学生“做”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教师给予的是适当的指导,给出大体解决思路就可以了。
(三)教师的自我提升。
任务型教学不仅侧重于对学生的培养,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考验与挑战。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安排、任务的解决三个环节组成了任务型教学模式。这三个环节的开展都要求老师对于课本知识存在充分的了解。切合实际、生动熟悉的任务选择,周密具体的任务安排,完整正确的任务解答都是老师需要实现思考的。
四、结语
包括患者的准备和标本采集。现在已经有许多相关文献证明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很多是因为检验前的患者准备不正确和标本采集不规范而引起。如的不同,检查血糖血脂的患者采血前进餐,采集标本前有剧烈运动等等可致一些项目的结果也不同。这要求从医生到护士到检验科工作人员都要有相关知识,耐心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详细交待采血前的注意事项。而标本采集也有不少的学问。如标本采集时间,采血管的种类等。这就要求护理部和检验科要密切配合。因为是中医院,护理部和护士对中医护理等方面抓得很紧,但是对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没有相应的重视,对采血管的种类及其应用有时混淆不清,认为只要采了血,随便什么管子都能用,如将EDTA-K3抗凝的血液标本倒入普通生化管中送来做电解质,因其中含钾离子,又是钙离子的螯合剂,结果的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检验科和护理部要一起制定标本采集手册,经常性地对护士尤其是新护士进行培训。
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要求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室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可以设置生化室组长对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全面工作进行管理。同时组长也是该室质量管理责任人。建立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标准操作程序。
2.1人员
中医院的辅助科室人员很多是临床医护人员转行过来的,没有接受系统的临床检验专业学科的培训,缺乏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一定要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对质量控制的程序、质控的规则、失控时应采取的措施都必须掌握;掌握生物化学室所有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参考值、注意事项并能操作;能熟练掌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正确操作,还要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更新相关知识,合理应用到工作中去。
2.2仪器
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直接影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结果。如仪器冰箱温度不稳定,导致试剂失效或结冰,可以使检验出现错误的结果;离心机出现故障导致标本不能及时分离血清或溶血导致结果不准确;纯水系统所制纯水质量不好可直接影响某些项目如镁离子测定的结果。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仪器状态更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因为生化分析仪状态不佳导致结果不稳或错误的的几个方面是:1)吸样针:因标本分离不好或未凝固的标本(如肾病科病人应用小分子肝素使血长时间不凝固,但不仔细就容易将未凝固的血清上机进行测定)导致吸样针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可出现结果一大批都低得离谱。2)光源(卤素灯泡):现在很多实验室都是用日立的仪器,日立仪器所用的光源就是卤素灯泡,它的使用寿命只有750个小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光源的衰减会影响读数;3)比色杯:全自动生化仪的比色杯是自动清洗的,如果清洗不干净,也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重复性差。4)管道:吸样针、灯泡、比色杯大家可能经常会换,但是管道就不一定了。其实,随着仪器使用时间的延长,管道会被污染,尤其是用了几年的仪器,又用了苦味酸等染色性强的试剂,污染的管道会造成结果的稳定性极差。还有就是仪器的维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有对仪器很熟悉并掌握了相关知识的专人对仪器进行认真、细致的维护保养,并记录在册,以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试剂
当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上都是选用各厂家提供的试剂盒,我们在选择试剂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准确度和灵敏度,试剂的稳定性、线性和方法学的问题,要选择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宽,在本实验室当前条件下能开展的试剂。选定试剂后,还要注意试剂的保存。因为生化试剂进货,一次可能要进几个月工作量的试剂,一般试剂保存,温度要求在4~8℃,放冰箱保存要避免放得太挤,要留出空隙,避免冰箱内空气不流通致箱内温度不均匀,而致试剂结冰而失效。全自动生化仪仪器上都带了冰箱,要注意试剂的开瓶稳定期,如在稳定期中未用完,应更换试剂,且新旧试剂不得混装。
2.4室内质量控制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一定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大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必须备至少两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并且最少要备一年的用量。实验室首先要做出这两个质控品的最佳室内质控的X和SD、CV值作为暂定的X和SD、CV值,然后再每天跟常规标本一起做质控,求出其常规室内质量控制的X和SD、CV值,每月的X和SD、CV值相加求均值作为下个月的X和SD、CV值进行室内质量控制[2]。其次,要选好质控规则。现在实验室一般都选用Lev-ey_Jennings质控图,并和Westgard多规则一起来进行室内质控。一般选12S为警告规则,提示偶然误差的13S、22S,提示系统误差的41S、5X、10X[1],提示趋势性误差的7T等规则为一般实验室所选用。现在一台状态良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重复性是相当好,在每天的质控结果未超过1SD时5X规则可酌情采用或不用。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每天坚持做好室内质控。如中途更换试剂或更换灯泡、比色杯等,应重新做质控,结果在控才能进行患者标本的检测。如出现警告、失控,应立即执行失控的处理措施,首先回顾一下整个操作过程,是否存在失误,并立即重新复查原质控物,如在控提示为偶然误差,如不在控则换一支质控物复查,在控说明原质控物失效,不在控再换一瓶新的质控物[1],如不在控,是否失控项目定了标,或换了试剂,一个个步骤直到找到失控原因并解决,做好记录。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前提下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2.5操作进程中要注意的事情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1)建立组内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重要的是,控制体系应为工作人员提供清楚易懂的信息,使工作人员能根据此信息做出技术和医疗决定。2)实施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并应考虑到重要的不确定度分量。3)实验室设计并实施测量系统校准和真实性验证的计划,确保检验结果可溯源到SI单位,或可参比到其它规定的参考值。4)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并监控评审结果。实验室应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并应监控外部质量评审结果,如果不能达到控制标准,则应实施纠正措施。同样检验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进行,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应有明确的机制来判断在整个临床适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并记录这些比对活动的结果并形成文件。在做好上述工作以后,就是我们工作中要注意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医院都已经有LIS系统了,但中医院在这方面相对落后,所以编号、加样、选工作表、病人信息的录入都存在出错的可能。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上述操作时不得接打电话、不得聊天,对标本进行仔细核对,避免人为差错。
2.6危急值的管理
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告知临床医生病人危急情况,为临床医生抢救病人生命争取时间。危急值的确立应检验科与临床医生一起讨论商定,与历史比较未达到或超过危急界限,其变化的差异已表示出病情的危重,也属危急值。凡属于危急值的实验,一律按照急诊标本的规定处理。危急值的工作每年进行总结,与临床联系,共同修正危急值的项目和界值。如以前钾离子的危急值高值为7.0mmol/L,经与肾内科医生讨论后,肾内科病人的钾离子的危急值高值修改为6.5mmol/L。
3检验后质量控制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7626
国内刊号:11-3870/Q
邮发代号:82-3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生物化学 兴趣 学习 记忆 总结 知识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13-01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这门课理论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难学难懂难记,卫生学校的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如何学好生物化学是每个教生物化学的教师都要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培养同学们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新课时,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时,联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教育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对此学科有探索心和好奇心,使第一堂课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另外,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介绍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如在医学上转氨酶用于肝病转氨酶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治疗方面5-氟尿嘧啶用于治疗肿瘤。国防上,防生物战、防化学战和防原子战中提出的课题,如射线对于机体的损伤及其防护;神经性毒气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及解毒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三维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由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可创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多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复杂、枯燥为直观、简明和生动活泼。
2 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
预习是为了使学生对欲学知识作好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是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帮助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等。预习的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作好准备。听课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要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最高效的就是上课听不懂的下课马上去问,不会做的题目先想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不会马上问老师。复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习生化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对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必须分清哪些需要记哪些根本就不用记,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缩写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要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彻,然后再去记忆,最后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利用谐音记忆法可以把晦涩难记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流畅易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种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可记忆为“芳香老本色”。通过谐音处理,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新鲜,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可以总结为“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三羧酸循环可以概括为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4 总结建构知识模块,将知识系统化,活学活用
生化的内容很多,所以贵在总结。对于代谢那方面,可以考虑画一个图,将各种代谢途径联合在一起,一定要看懂每个代谢的过程和分子生物学中的机理,。生物化学可分为为动态生化和静态生化两部分,静态部分是基础,必须记牢形成知识结构。动态部分四大代谢有着一个核心,就是乙酰辅酶A和三羧酸循环,这个东西在糖代谢就开始讲,所以在那时候起就应该每天一背。虽说实际上并不要求把三羧酸循环的全过程都全数掌握,但是学多了就会发现,如果能够掌握好三羧酸循环,那么氨基酸代谢尽管种类繁多但是很多氨基酸代谢都可以绕到这里,事情就简单很多了。另外一点就是乙酰辅酶A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很多生化反应都可以可逆或者循环,但是乙酰辅酶A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它不能直接变回丙酮酸。此外,乙酰辅酶A还是合成很多东西的原料,别的都可以先不懂,但是这两个东西不懂就很糟糕了。把主要的代谢途径记牢,各类生物物种的代谢就能融会贯通了。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应该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找到共同点,把握规律,抓住主线,围绕这个主线向外伸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总之,生物化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多联想,定期做学结,查漏补缺,将知识系统化就可以学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现代教育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辅。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于是,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物化学是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非常快,新的生化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基于这一要求,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重新编辑了针对性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具体如下:删减了比较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如某种物质的性质鉴定、含量测定或某种生化技术的学习等,增加了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比例,增开蛋白质分离纯化、核酸提取鉴定、PCR技术、基因工程、分子杂交等实验项目。通过两年实验教学反馈、实验项目更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为他们未来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一定科研基础。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新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采用中英文版,军医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操作,忽视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机械的状态。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课后对所做实验基本没什么印象,对结果的分析也很肤浅。为了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首先将学生放到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我们随机选择了11级法医专业的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前给学生布置血浆清蛋白分离纯化,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课每小组发言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实验分值。实验课堂上,学生查阅资料和实验方法进行交流,不同小组所用的主要方法有盐析及凝胶层析、电泳法、离心法等。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大家掌握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及实验原理。最后教师简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盐析及凝胶层析法对血浆清蛋白分离。
(二)开放实验室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探索最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仅靠课堂还是不够的。学生做完一个实验不但对实验的原理操作等要有深刻理解,最好对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了解,做到举一反三。所以我们针对实验课的内容,选择性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要查阅资料写一个小的报告,实验教师审查过后在实验室操作。如做完“双缩脲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后,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实验材料或测定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使对生物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
我们还开设生物化学虚拟实验室对基因工程、分子杂交等实验项目时间周期长、实验要求高,目前不能大面积开展的实验项目进行虚拟实验。借助虚拟实验室可以在课堂或者实验室开放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三)实验考核的改革
从2012年开始,生物化学实验与分子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因此, 实验课程的考核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前的考核项目是上课表现、实验报告、实践操作。改革后根据学生课堂全程表现给出合理分数,具体将他们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的表现记入上课表现分,激发他们积极讨论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动手程度、实验结果给一个课堂表现分,实验报告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完整性、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给出合理分数。最后对学生进行实验理论闭卷考试。学生成绩由笔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操作成绩三部分构成。通过考核内容改革学生主动性、参与操作程度,基本实验原理理解程度增强,减少实验成绩不客观因素。
总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成功的,学生也相当满意。开设实验项目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该实验考核办法也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生化实验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有效地弥补了当前生物化学课程考试体系的操作性不强的不足。
参考文献:
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础不同,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学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学。将文科生放在一个班,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高中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后续授课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物化学课普遍存在内容多但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法为主,实施灌注式、填鸭式教学策略[5]。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内容方法区别不大,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教学效果差,学生短时间无法掌握,学习难度大,每次上课感觉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没有信心学好生物化学,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积极开展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
2.1帮助学生陪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可以得到启示,做好一件事,态度是关键、兴趣是动力、信心必不可少。要想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这三要素同样不可或缺。首先,学生要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习兴趣、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开端,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利用网络开拓生物化学知识领域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一些生物化学的影视资料,学生可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生物化学相关视频。另外,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资料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7]。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物质代谢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多步化学反应以及多种酶,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易忘,若仅用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来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呢?首先,概述三大物质代谢,其次章分节详细讲解,最后总结三大物质之间的代谢联系。整个教学采取总-分-总的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例如:讲解糖代谢时可结合学生体内1d的糖代谢变化分析,掌握血糖的三大来源四大去路。讲解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肥胖患者、三高人群为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趣事、临床实例、日常生活实例等,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9]。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理论告诉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并努力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每位学生增强自信心,引导文科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科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授课,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切不可“满堂灌”。另外,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
2.2布置课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考察学习效果
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及熟悉一些专有名词,不求深入,初步做到课前心里有底,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堂上,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涉及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等名词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学生通过多读多查,熟悉定义,理顺关系,那么听课过程中会很轻松,克服了生物化学教学课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授课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主线[11]。教学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将该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注重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讲授。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抽象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过程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动画、视频等元素又能增加生物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DNA的复制过程时可通过动画短片,生动地展现各种酶、引物、底物及其他蛋白质因子的动态变化,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手段有一定的缺点,使用不当反而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在幻灯片制作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掌握技巧,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12-13]。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探究式等[14]。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章节灵活选用,一堂高质量的生物化学课往往运用了多种教学法。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大多需要理解识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死记”,而要“巧记”。利用谐音、顺口溜、小诗歌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15]。例如可以利用谐音:“假设来借一两本书”,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即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另外以理解为基础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文科生大多具有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擅长记忆等优点,因此,利用文科生的长处,方法得当,肯下功夫,相信每个文科生都能学好生物化学。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可通过课间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实践表明,课堂提问可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开设讨论课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课后,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巩固已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邮件、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相互讨论,共同学习[16]。
3结束语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作为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化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课,起着联络基础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作用,而且生物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很强的基础主干学科。生化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 治疗 、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学会运用常规实验技术探索生命现象及本质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急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怎么样克服问题,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人谈谈一些看法。
1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从基础课程步入临床课程的过渡学科,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指导实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指导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学习怎样认识自然,怎样认识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 主动交流,耐心指导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如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等,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则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巩固己获得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同时,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依赖,活跃和优化教学气氛。
3 理论课内容和临床医学知识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反映学习生化究竟与学医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要学它,对以后的临床究竟有没有帮助?这些问题其他基础学科同样会遇到。生物化学书本上的许多理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感觉,自己动手验证某个重要的结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得知底物浓度、酶的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我们开设了“酶作用的特异性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的实验中,在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复习血糖的调节,同时联系临床,阐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本实验联系了临床上检验血糖的方法,增强了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4 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实验的规范化操作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写明实验方案、实验所需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实验器材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准备。虽然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实验设置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基本熟悉了实验准备的全过程,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5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实验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按照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师资的要求进行,鼓励和帮助实验指导教师的进修与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6 加强实验建设,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验
一个学校实验教学的好坏,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当然就是条件,就要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药品的种类和质量、药品和仪器是否齐全,实验室的设备,能不能满足开展学生试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的需要。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发展与研究的主要方向[1]。生物化学是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生物化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涵盖的课程层面非常广。从学生未来发展走向上看,不管是临床,还是医技,对这门学习质量的高低都将影响以后的发展。事实上,在教学中,因为专业的教学科目不断压缩,专业知识越来越多,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成为了必要手段,所以,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必要性。
1搭建信息化平台,挖掘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在学科门类中居于核心。课程内容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是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课程内容将发生重大转变。处在这种环境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功能。信息时代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也就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资源的迅速互动,深刻影响了生产力的产生。信息技术飞快发展,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态势。处在信息教育环境中,一些知识共享平台的出现,如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和爱课程等,将信息教学的模式搬到了授课中,正在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节约成本开销,具有众多受众,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紧随时代潮流,在教育部指导思想下,实施教学改革,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息化的多种优势,改变传统知识记忆式的教学,转变成利用信息资源,有效挖掘学习资源,适度增设和学科教学有关的网站平台,呈现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尝试通过世界大学城或微信平台等方式,将作业和研究内容上交。基于信息教学平台,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一种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一种学习技能的教授,重返教学本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培养了他们扎实的知识技能。
2年轻教师的培养
“教育发展,教师为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课程基础要较好地构建起来,师资力量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缺少师资队伍的支撑,课程体系再好,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生物化学时刻处在信息化的变动中,每天都会产生新的发现和突破。教师在知识传播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传递作用,如果缺少教师的桥梁作用,即使课程体系再好,最终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基于课程发展的视野,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结合自身实际,特别制订了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要求40岁之上的教师能熟练地使用媒体教学,鼓励40岁以下的教师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尽可能地引入青年博士毕业生,并将它们投放到教育的最前沿,这样就形成了层次突出、程序分明的教师结构。高学历青年毕业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在高新技术领域时刻处在最前沿,同时还是创新精神人才的代表,年龄相差无几,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和学生沟通起来也十分顺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生物化学教学适当地使用了互联网公开课和研读国外原声教材等一些形式,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国外教材中好的思路、方法和经验。
3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了大学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了网络教学模式[3]。当前,传统教学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课中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考前临时抱佛脚。信息化教学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联合起来,基于建构主义,围绕学生开展学习,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转变,变成了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做出更好的服务。
3.1设立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当前教学中学生缺少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科内容看上去十分繁杂,难度较大,然而,如果仔细分析阅读教材,学生就会明白,生物化学事实上十分简单,问题的难点在于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无法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实验研究才是本质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益。在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中,考虑学习小组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求不同学习小组担负各自的章节任务,提倡学习小组细化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对问题中的难点进行有效解答。这样再理解内容就十分容易,制订详细的知识框架与知识线条,对内容中无法理解的知识,将其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集体讨论最终将问题解决,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2指引学生构建逻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当前,许多学生的现实问题是缺少逻辑思维和整体思维。学科中专业词汇涉及概念众多,知识间的交叉较多,内容理解起来枯燥乏味,既不同意理解,记忆起来也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更好地把握知识骨架,不清楚不同章节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生物化学的本质由多种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大分子物质的化学物质就更为突出。从生物分子本质到功能和结果的延伸等,这是一套复杂而不失完美的体系。没有进行有效的逻辑训练,刚开始接触这门功课的学生学习起来将十分吃力。面对上述情况,在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关键字母,即w和h,也就是英语中的何时、何地、什么、谁和怎样,明确生物化学的反应机理,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倡学生借助互联网平成任务,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4效果测评
为了探究适用生物化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模式和方法,充分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指引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生物化学,掌握适合时代潮流的信息化学习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我校2014级护理1~3班为测评对象,结果发现,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极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愿意配合教师教学,同时也使自己掌握了生物化学信息化学习方法。
5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为社会培养人才。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育教学要能应对这种挑战,教学体系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为国家和社会转化、承载和创新科学技术,此外,还要符合科学素养和价值体系等的要求。所以,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应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要加强学习,更好地适应这种转变,产生反馈力和应用力,将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获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强化人才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蒋传命,周雨,杨秦.生物化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6):1175-1177.
[2]张惠.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学科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在近几年来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依据生物化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尝试,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求实的科学精神.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离心技术等.学会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进行实验设计,确保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1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方法
1.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块在教学内容构建上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借鉴同类学校的实践经验,在基本把握“三性”实验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整合与筛选,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个层次的模块教学内容(表略).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分别占计划学时的43.75%、43.75%和12.5%.
1.2建立学习预知制度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预知.既在实验教学伊始,任课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学习的宏观预知.每次实验结束,告知学生下一次实验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预习笔记,课上检查,实现微观预知.
1.3建立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个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图略).实验报告点评主要是针对报告中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问题讨论是教师围绕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操作过程,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题目,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同时,也让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建立学生-教师-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互动形式.理论方面的问题解决后,学生开始独立操作,教师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巡回指导,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每项实验结果当场给分.
1.4搭建较为科学、客观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单纯一次考试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是不客观的,我们在实验成绩评定中以“实验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与结果、实验报告”为成绩评定的四要素.实验预习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态度.课堂讨论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实验操作与结果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根据各要素考查目的和权重,确定给分比例和给分点.
1.5开展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对某些实验的方法进行了完善与修改.比如,在纸层析分离氨基酸实验中,用昆虫针直接别制滤纸圆桶,取代了用针线缝合圆桶的方法;在酵母RNA的提取分离及组分鉴定及动物肝脏DNA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材料减少1/3或1/2;离心由3000r/min,离心15min改为2500r/min,离心5min;减压抽虑改为离心;在肌糖原酵解和脂肪酸β-氧化两个基础实验中,我们以反应时间为变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比较其结果,确定理想的反应时间,结果肌糖原酵解反应0.5小时,脂肪酸β-氧化反应1小时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反应时间上比原实验分别缩短1小时和0.5小时.
2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结果
教学模块的构建,使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优选,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了良好的内容体系.学习预知制度的建立,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之前要做什么,解决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进行实验的局面,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实验报告的点评,学生们不但知道了报告内容的对与否,更主要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点评和引导,使实验报告写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为实验设计,论文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遇到的方法和技术问题加深了理解.使学生明明白白的进行操作,并能推测、判断结果和现象.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克服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的依赖性.实验操作与结果的当堂打分,调动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实验成绩评定体系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在兴奋状态.考核的结果真实、全面、公平.实验方法的完善与修改,使一些实验方法由繁变简,实验时间由长变短,实验效果更明显.节省了实验时间和材料,提高了实验质量.
3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思考
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从事本课程的教师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师在积极的尝试与探讨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要素新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在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础比较薄弱,办学相对比较封闭,硬件建设还有一定的制约,要想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在科学制定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大纲基础上,掌握时代脉搏,借鉴其它兄弟院校的经验,科学的整合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十分重要.在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块中,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技术上比较单一的实验项目.通过基础性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初步学会如何运用理论分析现象,得出验证性的结论;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较常运用的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进行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综合性实验是实验难度较大、实验所需的时间较长、实验要求高,具有多个知识点、多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的实验项目.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实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实验目标的升华.在设计性实验的进行中,首先,教师要从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出发,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类指导.教师要给定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操作程序,自己加以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在完成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