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检员学习体会范文

质检员学习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检员学习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检员学习体会

第1篇:质检员学习体会范文

[关键词]民办职业院校;主题班会;系统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

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也会沿用大多数普通高校的管理方式,其中主题班会是管理共组的表现形式之一。主题班会是针对学生开展围绕一定思想教育主题开展的班级会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德育工作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营造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整体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的思想状态规范与提升,进而打造良好的校风校纪。

一、高职院校学生情况

高职院校在学生招生上,生源质量不比其他高等学府,一方面来源于传统普通高中生,另一方面碜杂谥耙抵醒а生。学生整体在认知能力上不能与高等学府学生相比,但是由于网络媒体的放开,学生接受的信息逐步广泛,思想开化程度更强,但是也存在个人素养参差不齐的状态。要想达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思想状态,接受的信息较多,但是辨别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有一定差异,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煽动。因此,在学生思想上要做好必要的纠正来让学生更积极的摆正人生态度,运用正向的思想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与影响他人。

在具体的思想上,学生有着较为朴素的爱国情结,但又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与能力;有着自身的理想与事业的想象,但是缺乏执行与学习的动力;懂得文明礼貌的方式,但是却无法有效的改善自身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具有较强的自我思维能力,但是却在职业能力上的沟通交际能力较差;在生理上成熟进度较早,但是体能与心智上却素质较差。面对这些情况,主题班会的开展会存在着多种的阻碍性,因要充分的应对相关特点,对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建设需要提升更强的针对性和规划性。

二、民办职业院校大学生主题班会系统化建设方法

(一)积极发挥辅导员作用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要积极的发挥辅导员的指导作用。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负责执行人员,辅导员需要做好日常学生生活状态与思想状态的观察了解,同时积极的做好导向工作。学生在具体的年龄、知识储备、社会经验、理解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因此,要充分的发挥辅导员作用做必要的主题班会开展方式与内容的制定,同时积极的在班会进行中左后点评、引导、激励等,让不良思想得以有效纠正,提升学生认识水平与思想觉悟,从而达到班会开展的实际作用,这种实际作用的教学管理理念与高职院校实用主义是紧密贴合的。同时在班会尾声,可以设置必要的提问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发表自身看法,促进认识的深入,明确班会的主题目的。同时辅导员应该运用简要语言点出班会核心观念,提升班会所具有的感召力。

(二)充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虽然辅导员是作为主导角色出现,但是班会的主体应该落在学生身上,所有的内容的开展与效果的产生应该主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效果。需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开动脑筋挖掘自身潜能的参与到活动中,让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主动的自我深入教育。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来达到教育内容的有效深化。要充分的做好必要的班会前的准备工作,积极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而后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做有效的内容设置。同时依据时间、季节与学生状态的差异性,来针对性的进行班会的具体活动安排,提升班会活动影响性与实际效果。

(三)活跃主题班会开展形式

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动脑筋依据不同季节、环境、学生需求等情况进行形式的多样化。这种形式不仅仅在于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座次安排,甚至可以将班会摆脱传统教室中的拘板形式,将班会开展到户外。例如,学校草坪、操场、运动场或者公园等,不同的环境会给予学生不同的心态。由于环境的改变可以有效的调整学生心态,避免呆板班级会议印象导致学生心理上的排斥感。尤其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户外林间或者草坪上晒着太阳,在植物的环抱中开展会议,学生心态上较为放松与舒适,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接受度也更高,参与到场率也更为积极。学生思想上放松,也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的了解学生思想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与纠正。

(四)做好主题班会会前准备

在主题班会上,主题一般较为统一,受到校领导与实际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在会前,要做好必要的资料收集与会议进程规划。首先对于班级会议开展的时长、主要核心环节进行设计,对于重要班会甚至需要拟定对应的会议方案,确定会议主题、基调、进程设置等。将具体环节需要填充的内容进行收集。资料收集一方面要收集相关主题内容资料,另一方面要收集学生对于相关主题的看法、问题与思维模式等,从而让班会能够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解决学生思想上的负面倾向、疑惑等。

三、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的主题班级开展需要实事求是的依据校园情况、学生情况、社会情况做有效的设计规划,让主题班会开展较好的符合校方对主题效果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满足,从而达到更好的校园氛围的打造,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思想状态,有积极乐观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邵希.基于“三维共育”模式的财经类高职学生主题班会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5,(28):215-216.

[2] 莫兰健,梁萍.谈谈对高职开展主题班会教育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20-21.

[3] 阙庆华.高职辅导员开展“别样”主题班会课教育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185-186.

[4] 袁冬梅.“主题班会”对高职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7-9.

姓名:胡威

出生年月:1984-10

性别:男

籍贯:河南夏邑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经济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

第2篇:质检员学习体会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1-0019-06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和谐大学校园的精神支撑。大学应客观冷静地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熏陶效应。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四重四轻”现状分析

(一)重物质环境美化,轻精神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均扩大了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力量不断增强,各校在校园物质环境美化上加大了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硬件设施,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但一些大学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太到位,关注点也往往停留在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层面,一味注重物质环境美化,轻视精神文化建设,不少学校的物质环境未能承载丰富的人文因素、文化色彩和独特的校园精神,导致硬件建设缺乏内涵、物质环境建设徒有其表。学生很难通过感性直觉把握校园物质环境的本质内涵,从而与校园物质环境建立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归属。

(二)重娱乐活动策划,轻特色文化建设

现阶段,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电视及互联网等媒介中的娱乐元素迅猛扩展,使得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弥漫着娱乐的味道。一方面,一些大学只关注文化活动表层的娱乐性和活跃性,忽略其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追求,一味强调“娱乐”而远离“文化”,使校园文化本应具备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功能遭到抑制。简单的娱乐活动难以形成对校园主旋律的认同,仅仅沦落为一种娱乐方式,显得有“形”而无“神”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匮乏导致校园文化难具个性与特色;另一方面,娱乐性文化宣扬明星偶像崇拜,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文化的社会性、道德性和公益性。这种文化往往将校园文化推向“市场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境况,容易促使大学生形成狭隘的文化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近年来,一些大学由于过于崇尚“趣味性”和“娱乐化”,学校的办学特色被淡化、学术氛围被稀释、学术精神被模糊,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不能显现,导致校园文化精神出现了记忆断层,大学之间的不同个性、特色和差异也逐渐消失殆尽。

(三)重专业知识培养,轻道德文化建设

近年来,大学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形势喜人,但其中不少大学的道德文化建设乏力,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培养轻道德文化建设的现象。不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方式上几乎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来约束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德育变成了单一的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个别大学教师缺乏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只讲学术性、不讲政治性,只讲知识性、不讲思想性,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这样的教育只能称作为无“人”的课堂,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对道德文化的诉求。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缺陷。

(四)重硬性制度管理,轻柔性文化建设

一些大学只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中硬性的、有形的因素,而轻视柔性的、无形的因素,于是造成了学校制度规范的机械、呆板与僵化,也造成了教育实践活动中太多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学校制度要么过于强调约束性而忽视人性化。要么执行标准过高、过严,过于放大制度的工具性。这样的制度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过分强调标准化,不注重制度背后的价值观与文化。没有营造良好的柔性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不善于采用说服教育、关心帮助、人情感化等人本性的管理手段,缺乏对学生的温情关怀与情感关注,学生没有真正从情感上认同制度,反而对制度产生对立、不合作、恶意抵制等情绪,导致制度功能的异化。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探索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活力源泉,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通过“指导思想”的引领凸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指导新的实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高举的旗帜。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迈出新步伐,促使学生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判断形势,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将“全体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注重人文精神关怀,引导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学生在校园人本文化熏陶下,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这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大学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用理论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应表现为一种无声语言,又应诠释着一种大学精神。任何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挖掘“物质”和“制度”背后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认真研究学校传统文化、历史及社会的价值积淀,让它们蕴含着的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和隐性德育效能在新的时代得以清晰地延续和升华。并将其传递给师生,以便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要推动显性物质、硬性制度与柔性文化优势互补、劣势互克,共同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辐射圈,创设一种能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激发他们健康成长的柔性文化环境,做到以柔克刚、以柔制强,以便达到深层次育人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校园物质景观和管理制度去领悟其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校园物质文化是“体”。制度文化是“形”,引领下的校园精神文化是“魂”。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要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外部的“体”和“形”体会其“魂”,这样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增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进而有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表达的自由个性。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智力特征、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爱因斯坦曾深刻指出:“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教育来说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因此,大学应健全创新组织领导系统、创新教育教学系统、创新活动系统和创新保障激励机制,营造和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终生探求知识、不断创新的兴趣。

(四)通过“荣辱观”的引领凸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与文明程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人们活动的准则,明示对与错、荣与辱,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为指导,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人的思想意识具有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为人的道德实践提供了价值标准,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供了精神力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为指导,可使其品位得到质的提升。因此,大学所承担的责任不仅是培养有丰富知识的人,还要培养有坚定信仰的、有道德的人。应改变注重专业知识培养,轻视道德文化建设的局面,做到“德”、“才”兼顾,采取有效手段强化荣辱观教育,以巩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1.营造校园舆论氛围

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被接受和认同需要借助于舆论的力量,这是促进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大学应通过学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橱窗等媒体,进一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道德信仰与知识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扬善抑恶、趋荣避辱,明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知道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提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重塑道德信仰,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2.更新道德教育方式

大学应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使道德教育方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动能。应注重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情理交融,使大学生乐意听、乐意学、乐意思考、积极实践,尤其要将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大学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外熏内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促进学生荣辱观的转变和升华,使崇尚道德、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