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幸运的叶子范文

幸运的叶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幸运的叶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流通产业;组织结构;投资决策;治理结构;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2―0097―05

一、市场治理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之概览

流通产业内部大中小企业的关系与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关联。在流通产业中,交易的一般形式仍然是市场治理和等级治理两种组织形式,并且越来越有可能出现介于这两种形式之间的混合治理结构的趋势。不过治理结构的形式变化只是显示契约的不同特征,并不改变治理结构的一般化的市场性质①。与其他产业一样,现代流通产业中的大中小企业的交易行为和过程,可以从交易成本的性质和规模两方面来考察。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市场治理结构难以消除合伙交易者之间所客观存在的勒索问题。因为专用性投资一旦形成,投资成本便成为沉淀成本;只要契约一方终止这种专用性投资关系便会威胁到契约的另一方;处于信息和资金劣势的一方要维持原有的契约,就必须向处于信息和资金优势的一方支付租金②。租金或交易成本的存在会打破市场竞争的保护。这种情况在流通产业中也是经常存在的,它推动着厂商不断改变契约形式及与此相对应的产业组织结构。

但是,随着市场中的局部垄断的出现,契约中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因素便逐步加大起来。换言之,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不可能以纯粹的市场治理结构为背景。等级交易是治理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出现于产权和控制权一体化的大公司中。与其他产业一样,一旦流通产业产生这种治理结构,就会出现产业内部的企业合并现象,从而导致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合并在改变契约类型的同时,会致使流通产业中原先是平行关系的企业之交易的内部化,即企业内部的交易不必遵循外部关系的标准契约。同时,由于法庭会拒绝受理企业内部的争端,因此,等级交易的治理结构比独立商业主体之间的交易结构更加具有控制力。

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方面,由于等级交易治理结构能够保护与专用性投资有关的准租金,就此而论,等级交易治理结构比市场治理结构更具有效率[2]。从流通产业内部的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的情况来看,其组织结构的变化是与等级交易的治理结构同步的,这就是说,流通厂商的组织结构所具有的抑制机会主义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诸于等级交易的治理结构。不过,组织结构这种功能的产生是有成本的,从市场治理到等级治理的变化,会削弱市场的激励因素,而组织结构要弥补市场的这种功能,则必须在雇员革新、内部交易、资产维护、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约束高级管理人员以占有业绩租金为主要手段的机会主义行为。

厂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各方要取得均等信息必须支付交易成本的情况。一般来说,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是要让产业内部厂商之间的交易尽可能地抑制机会主义,或者说是尽可能地减少契约风险。优化的产业组织结构不是精英分子拍脑袋的产物,它需要市场治理结构来推动。从市场治理结构到等级交易治理结构的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机会主义;随着网络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信息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等级交易的治理结构也无法杜绝产业内部不同企业旨在获取有利契约条件的信息扭曲披露形式等逆向选择行为。因此,产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处于治理结构的重塑之中。

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结构曾经历过市场的长期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厂商为了减少契约制订、调整和执行的交易成本,在政府规制的框架内不断地调整和改变着契约的类型和执行手段。当市场检验出等级交易的治理结构存在着诸多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又难以通过现有的产业组织结构加以防范时,被称之为混合治理结构的市场治理便出现了;与此相对应,产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混合治理结构是一种介于市场治理结构与等级交易治理结构之间的治理结构,交易者试图通过混合契约实现在市场治理与等级治理之间的某种优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的支付。混合治理结构催生了相对应的产业组织结构。但现实表明,由混合治理结构导致的产业组织结构照样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问题。诚然,混合契约安排增强了对企业的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范了机会主义行为,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防范了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勒索现象。但由于混合契约只能限制而不能消除机会主义,例如,像复杂长期签约、特许权经营、战略联盟及联营安排等形式的混合契约,仍然具有不断调整和连续决策的特性,因此,西方国家在实施混合治理结构的同时经常面临着向等级治理结构的复归,并经常伴随着产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动。

二、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及其投资运行的概况分析

不同的市场治理结构对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重塑过程,是产业内部不同厂商之间相互竞争的市场过程。竞争会导致流通产业中的大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会改变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数量及其比例;同时,跨国公司的进入会使商业业态和经营模式发生变化。所有这些都会引导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变更。人们经常谈论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政府的产业规制。流通产业的低经济性进入壁垒的天然属性,以及WTO商业贸易原则的具体规定,在政策导向上支持着政府对流通产业的进入和价格管制的全面放松,但尽管如此,我国政府对流通产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预,这种情况在表明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同时,也显露了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特点。

从理论上来考察治理结构的类型,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的市场组织结构主要由以下三大块构成:(1)单纯以市场治理决定的组织结构,它主要以经营规模较小且业态分散的零售商业为对象;(2)以等级交易的治理结构决定的组织结构,这主要出现于经营对象和模式相同或经营的商品具有上下游传递链的厂商之间;(3)由混合治理结构决定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主要发生在与外商合资经营的流通企业群中。诚然,以上三种类型的产业组织结构的现实运行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契约关系,但从各自的性质规定来考察,这三种组织结构在契约的签订、执行和调整等方面则有着各自的特点,揭示这些特点有助于对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之组织结构的了解。

概括而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第一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处于这种结构中的厂商在流通产业中数量较大,一是该结构中的厂商创造的国民收入和提供的税收较少。在这一组织结构中,商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较低,厂商之间的契约风险较低,厂商在签订和执行契约时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较少,机会主义行为较少。这两低两少现象使得市场治理结构能够维系这种类型的产业组织结构的运转。第二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合并为特征的结构,产权的集中化限制了非所有者侵蚀资产的可能,但厂商内部的法规和管制交易,会致使厂商规避本应遵守的运用于外部关系的标准契约法规,这会导致厂商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设计的困难和由这种组织结构特点所诱导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两种后果的防范需要支付交易成本。第三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政治和经济背景下的混合制度安排,外商和内商的合资经营是有契约风险的,而其组织结构是这种风险的承担者,因而在契约签订的过程中支付交易成本是不可避免的。

当我们将分析视角转移到三种类型的组织结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及其交易时,无论是第一种组织结构类型的厂商与第二、三种类型厂商之间的交易,还是第二种组织结构类型的厂商与第一、三种类型厂商之间的交易,或第三种组织结构类型的厂商与第一、二种类型厂商之间的交易,机会主义和契约风险以及由此引致的交易成本都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就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的情况来说,第三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多些,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投资运行方面。下面,我们来讨论我国流通产业中外资商业大举进入情形下的投资运行特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流通领域的市场反映,是在外资商业大举进入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商家的投资决策越来越倾向于合资经营的投资模式。这种模式的契约形式可谓是中国式的混合治理结构。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是基于外商与内商在契约制订和调整中的信息不对称。外商所掌握的信息优势,通常集中体现在资产专用性、经营管理模式、经验和技术等方面;内商所掌握的信息优势,则主要反映在对投资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资源拥有和控制等方面。在通常的情况下,内外商之间就某一具体的投资项目签订契约时,双方都有着为取得有利的契约条件而隐瞒或扭曲信息的内在驱动力,尽管契约是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完成,市场治理的特征十分明显,但由于这种契约形式所内蕴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我国特定的投资环境存在着极强的关联,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中合资经营的一种投资运行特征。

目前,国内商家极愿采取的一种投资策略,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土地资源,或利用在闹市区拥有的建筑物和其他资产,或利用同地方政府的特殊关系及其他信息资源,来作为与外资进行契约谈判的筹码以获取项目投资的资金。这种投资运行模式之所以被欠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厂商广泛采用,通常是出于拓宽融资渠道的考虑。由于国内商家的投资决策的依据往往注重于外资商业的品牌效应、专业化程度、经营模式以及由上述因素所派生的市场占有率预期,于是,我国流通产业中的与外资商业合资经营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内商独资经营的投资项目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我国流通产业中的投资运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内外商合资和内商独资二元化格局。

但是,外资商业所引入的以成熟的市场体制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我国一些商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重视投资周期对投资效率的制约,简单地以市场供求、领先的经营模式、消费时尚等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于是,流通产业会经常出现短平快的投资项目。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流通产业的管制全面放松,但更重要的则是内商利用外资解决了投资资金问题。眼下的中国,厂商对投资项目之契约的签订,关注的不是契约风险和交易成本,而是投资资金的获取和项目的大小。似乎凡是合资项目就前景无量,反映同一种商业文化和经营模式的投资项目遍及全国,很少顾及这些投资项目是否超越大众的需求心理或需求层次,会不会造成投资决策的低效率。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内外商合资经营的投资运行情形,是与第三种类型的组织结构的制度支持分不开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体制转轨和全面加入WTO还在其他方面显示出我国流通产业的投资运行特点。随着流通产业的宏观调控范围和力度的缩小和减弱,流通业态容易出现紊乱,流通产业的内部结构也会经常出现不均衡,政府难以在政策上对流通领域投资所引致的市场不理想状况进行宏观调控。由于流通产业投资的分散性以及我国现阶段全面履行WTO有关外资商业在华投资权益的相关条款,政府既不能通过投资制度安排约束国内商家的投资选择,也不能通过规制政策限制外资商业的在华投资。调控政策与市场机制投资制度安排厂商投资决策融资渠道投资项目的过程,是直接投资过程;流通产业结构市场商品供应格局调控政策的过程,则是非直接投资过程。较之于其他产业的投资运行,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特征会更多地蕴含于这两大过程之中的诸环节。这种情况在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调控中会显露出零乱或非持续的特征。

我国现阶段由市场机制规定的投资制度安排对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市场供求、商业运作模式等来实现的,因此,较之于其他产业,流通产业投资决策的形成通常表现出迅速依据市场信号作出反应的机理特征。但是,依据市场信号做出投资决策,终究是要通过契约的签订、执行等来完成的。如上所述,我国流通产业三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市场治理结构,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这便会引起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无秩序。同时,由于宏观调控在流通领域中的能量和空间比例都在缩小,因而,市场机制决定的投资制度安排便构成了影响商家投资决策的主导形式。这也可以理解为是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特点之一。

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特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其产业组织结构有关,而产业组织结构则是同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相关的。我国流通产业大都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其投资决策的原则和程序也是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实行的,但由于投资决策方案基本上是按大股东的意志实现的,因此,这种情形容易引致流通企业在投资项目决定、融资渠道选择、合伙经营对象的确定等环节无摩擦,也就是说,它较之于股权分散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决策体系,或较之于其他产业的投资决策的程序和原则,投资决策过程十分顺利。然而,我国流通产业这一投资运行的特点是以三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它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市场治理类型,当组织结构或治理结构发生掣肘时,整个投资运行体系将会出现由契约纷争引起的摩擦。当然,如果我们将这种摩擦解说成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特点,尚需要深入地加以论证。

联系外资商业大举进入来看问题,我国流通产业将资金充足的外资商业作为投资合作伙伴的原因,除了出于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经营理念的考虑,还同融资渠道和投资项目确定所需的时间要求有关。体制转轨的国家经常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容易形成经济体系中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协调。融资渠道和投资项目确定所需的时间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深化状态,具体地说,就是依赖于初级金融工具和次级金融工具的运用程度和范围。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化的过渡阶段,初级金融工具和次级金融工具的运用程度和范围尚不足以给商家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支持。虽然这个问题与产业的组织结构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严格来讲,它与市场治理结构相关。融资渠道不畅会促使企业在金融体系之外搜寻投资合作的伙伴。因此,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另一重要特点,表现为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和项目确定等实际过程,有依赖于外资并且其规模、覆盖面和速度有逐步放大和加快的趋势。

总之,本文基于对“不确定性引发契约风险”的理解,在理论层面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投资运行展开了讨论,认为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治理结构有关,认为对市场治理结构的讨论可以归结为对契约的讨论。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为市场治理结构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在投资决策、融资渠道、投资合作伙伴等一系列方面显示了我国流通产业投资运行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沿着这一认识来理解中国的现实,或许能对我国流通产业的研究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O.E., Comparative Econnomic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1, 36(2), 269-296.

[2]Williamson,O.E., The Mechanisms of Goverm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Shelanski, H.A., Klein, P.G., Empirical Research i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 Review and Assessment. In: Carroll, G.R., Teece, D.J.(eds.): Firms,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Th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Perspectiv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郭冬乐等.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2,(3).

[5]荆林波.关于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引发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5,(5).

第2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种子行业;运用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其前景不可估量。种子行业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必须要重视物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整合有效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为广大企业及农户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信息服务。

1物联网技术概述

所谓的物联网,是指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联,需要传感器、二维码以及RFID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中,传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自然信源信息的采集、识别和处理,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部分。而RFID是对通信嵌入技术的突破,能够自动识别人和存储物件信息的电子标签。目前,物联网以极大的技术优势,改变了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其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从宏观的角度讲,物联网的核心理念是“感知世界、服务人类”,它创新了经济增长点,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为广大农户及相关企业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

2物联网技术在种子行业的运用

作者基于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主要从生产与营销两个方面,探究了其在种子行业的运用,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生产

种子物联网技术在生产阶段的应用,体现为信息监测、智能灌水、苗情控制以及智能驱虫等系统的构建,这样既可以保障种子培植的效率,还大大提升了种子培植的质量。该服务平台主要分为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处理应用层3个构架,其中,信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搜集农田土壤、生态、气象、灌溉及作物生长等信息,之后由网络进行传输,最终到达处理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对整个种子生产过程的控制。基于种子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识,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的。具体而言,该服务平台可远程监测种子农田的生态环境,如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等,可以直观地演示其数据动态变化,经过科学合理的处置,能够使种子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此外,智能灌水系统可以根据种子的生长规律和信息反馈,自动调节灌水量及灌水时间,同时满足了种子生长及节水示范的双重功能。因此,种子物联网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2.2营销

种子营销是整个种子行业关注的焦点,影响其他环节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对不同类型种子的需求量很大,为种子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事实上,种子行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其根本因素在于营销模式存在缺陷。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互联网的依赖,也更倾向于新的信息服务方式。而物联网技术在种子营销阶段的应用,扩大了营销信息的传播范围,有助于整个资源平台的配置优化。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种子营销链条,既可以向农户及采购企业直接展示种子生产全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品牌信心,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供应链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此过程中,营销中心与物流平台进行信息共享,整合种子供应链条相关信息,并结合经济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方案。而在运输阶段,仓储中心要根据物联网数据库的备案,合理地安排仓储、出货及运输等时间,并与车载传感器和GPS进行连接,以充分了解种子运输途中的存放环境或地理位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送达农户手中,以免错过种植良机。

3结语

第3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1. 概念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经营,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利用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2. 方式

按照资本运作的内涵和外延方式分为内涵式资本运作(包括实业投资、上市融资、企业内部业务重组)和外延式资本运作(包括收购兼并、企业持股联盟以及企业对外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投资)。

3. 特点

资本运作和商品经营、资产经营在本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不能将资产经营、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等同。资本经营具有如下三大特征:资本运作的流动性,资本运作的增值性,资本运作的不确定性。

二、转型建筑企业的资本运作

1.目前转型建筑企业面临的环境

因为建筑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且垫资、欠款严重,企业单靠传统的生产经营,只能说是维持生存。面对这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任何一个对企业负责的经营者,都必须积极开辟新的通道,努力将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尽快调整为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的方向,使企业能够适应变化的市场;并争取逐步过渡到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

2.转型建筑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途径

(1)资本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由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者向拥有者转化。一类是向建筑配套产品投资方向发展。如,浙江宝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功后,在建筑成品化、住宅产业化方面投资8.7亿元开发住宅产业园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一类是向房地产业发展。如,浙江广厦杭州天都城、重庆广厦城等项目的启动和开发,从源头上创造并控制了效益,并成功地反哺了主业。还有一类是向项目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BOT等方向发展,并依托新的项目承包方式,培育不同行业投资项目的运营能力,最终发展成为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商。如,上海建工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了沪嘉浏高速公路、洋山港等项目等等。

(2)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实施资本的重组和兼并。建筑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资本转型,是新一轮结构调整中优势企业快速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之一,这种重组和兼并除了实现了资本的扩张外,还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有利于打破区域限制,迅速占领重点市场。如,广厦集团近年来通过资本运作先后成功地控股了重庆一建、杭州建工、北京二建。二是有利于打破行业限制,迅速介入利好行业。如,浙江中天采取整体受让、全资收购的方式,对湖北襄樊路建公司和山东烟台市政工程公司的购并等等。三是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广厦集团投资控股杭州建工集团,除了后者具有地域优势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后者具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与相应的人才,能够使前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产业能力,满足广厦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3)培育和发展项目融资能力,从源头上夺取高端项目。项目融资能力不但要求企业自身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而且要求企业熟悉国内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熟悉各种现代金融工具,具备很强的项目风险评估能力和项目投资控制能力。建筑企业一旦具备了足够的融资能力,包括资源组合的能力和资本运作的能力等,就可以说是具备了夺取高端项目、从源头上争取项目的能力。如北京城建集团凭着项目融资10亿元的强大实力而“连中三元”,承揽了奥运会国家体育场、五棵松文体中心、奥运村及国家体育馆三标四个工程,所撬动总承包工作量高达100多亿元。如果说这样的大手笔一般企业短时间内还难以企及的话,那么以在上海建筑市场表现最为典型的“浙江现象”为例,也能说明同一个问题:在质量品牌、管理水准方面,在上海的浙江同行与江苏的强势企业大致相当;而前者之所以在市场份额上独领,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项目融资能力,能够充分满足业主的垫资要求,甚至直接以投资代垫资,与业主展开更高层次的合作,无疑也应当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4)依托总承包企业的杠杆优势,带动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于资本积累有限的建筑企业来说,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战略,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大科技投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产业、单一产品为多产业、多产品,优化资本结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不失为实现资本流动增值和企业跳跃式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多元产业比重的上升极大地有利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充分发挥品牌优势,通过“连锁店”式的扩张搞好无形资产运营。管好、用活企业的信誉、品牌等无形资产,也是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绩优企业如果能充分打好无形资产这张牌,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开发模式、承包管理模式、项目合作模式,并在取得经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之后,通过品牌经营实现“连锁店”式的扩张,那么在几年内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3.资本运营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需注意资本运营与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尽管资本运营可以相对于生产经营而独立存在,并且可以与生产经营分层运作;但如果企业在开展资本运营时能够以现有的核心能力为基础,尽可能地贴近主业,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身的人才资源、资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则无疑将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同时,由于熟悉,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也将显著降低。如,对于市政、路桥建设等朝阳产业的介入,建筑企业也有着类似的天然优势。

(2)需注意企业经济扩张与品牌提升的有机结合。企业已经形成的核心能力是资本运营的基础,而企业品牌的巩固与提升则是一个企业将资本运营成功地进行到底的重要保证。有的企业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贸然通过各种方式扩张企业的规模,以图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最终却因一味贪大求快、忽视品牌建设而适得其反,这样的例子,在各个行业都不难找到。

(3)需注意低成本扩张和资本收益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极有可能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不可贪多求快,也不能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尤其是对那些全盘接收、整体兼并的企业,不但要观察其近期效益,还要分析其中长期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必须精确计算和比较投入产出的比例,寻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第4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优势;措施

1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进一步优化输配电环节,减少能源损耗问题发生。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改进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传统运行模式的效率不高、参数分析不及时以及故障处理效率低等缺陷,真正实现电力系统传输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1]。而且可以自动优化传输效率,实时监控设备以及电网线路等,使电力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减少由于传输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电力能源消耗问题,在满足社会发展对于电能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也是实现供电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同时,减少电能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是电力事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理念与支撑。2)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作的实时监控。利用自动化运行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让工作人员了解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是否有故障隐患以及故障部位等,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处理好故障问题,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实现,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并实时了解供电系统的各项参数与状态,合理控制各类电力输配元件,有助于提升电力传输的稳定性与供电质量。3)及时将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消除,确保电力出输配环节的运作效率。自动化运行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故障,甚至一些小故障问题可以自行消除,大大提高了输配环节的运作效率,减少电能消耗和故障带来的损失。在具体工作中,在自动运行系统中可以显示、定位和分析数据,然后确定是否存在故障问题,辅助技术人员将故障问题解决。对故障预防和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电力输配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发展较晚,缺陷很多,与我国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的现状存在一定矛盾关系,而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就成为当前电力企业及相关技术人员首要研究的课题。1)自动化运行技术开发不到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是供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与电力资源的规划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加大力度开发自动化运行技术十分重要。目前,在自动化运行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开发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在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发展的需求,也会成为输配电效率与质量的影响因素[2]。2)电力输送搭配管理混乱。电力输送搭配管理直接影响着电力传输质量与稳定性,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和高效化的管理。但在实际电力输送搭配管理中无法避免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比如缺少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内容的指导性与针对性不强,形式化严重,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工作,导致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足,缺少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另外,在制度规范中对于各个工作流程并没有进行严格要求,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中问题百出,甚至频繁的出现电力传输以及配点环节的混乱的问题。3)电能损耗严重。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尤其表现在电能损耗问题上,而且这是电力行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困扰。除了会影响人们用电安全与电力传输的稳定性以外,更重要的电能损耗一种极大的浪费,也不利于电力企业实现最大化投资效益。所以,在发展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过程中必须杜绝电能损耗问题的发生,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能耗损失。4)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发展中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而且每一个工作环节工作人员都需要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热爱工作和强烈的责任感。但实际上,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技术人才是比较缺少的,甚至由于薪资、福利等方面的激励措施缺少,导致大量技术人才流失,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岗位安排不合理,无法做到人岗一致,无法发挥人才的价值。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也会成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措施

针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1)有效应对用电高峰期,确保电力传输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每年在夏季和冬季属于用电高峰期,因为人们对电能需求量突然增大,很容易出现电力短缺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3]。为此,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用电高峰期问题,采取有效手段保证高峰期用电的稳定性,比如自动化运行技术,可以实现对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合理控制电能传输以及供电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故障分析与维护等,从而保证电能传输的正常进行,满足人们高峰期用电需求。2)加强自动化运行技术的落实。自动化运行技术水平以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发展也受到传统应用技术、运行方式以及管理理念等的影响,导致技术执行效果不理想,或者并没有对自动化运行技术有全面认识与熟练的应用。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电力企业应该重视自动化运行技术的执行力度,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与学习等多方面措施入手,为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从而发挥自动化运行技术的优势,改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模式存在的缺陷,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传输。另外,对于自动化运行技术的落实还需要从管理层入手,提高思想认识,才能使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得到进一步优化。3)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当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大人才引进机制的实施,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而且对于电力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管理者应该进行反思,从薪资待遇、福利等多方面制定激励机制,减少人才流失率[4];对于企业中现有的优秀人才加强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学习自动化运行技术以及方法,组建优秀的人才队伍。另外,电力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从事电力工作的专业人才,实现互利共赢,促进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

第5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 自行车 比赛 自行车工业 发展战略 比赛体系

一、前言

自行车运动是现代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几个项目之一,也是现代体育中最有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其中公路自行车运动是其中商业化开发最好的项目,环法公路自行车比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比赛。作为世界第一大自行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却没有真正国际知名的自行车比赛,而且自行车运动在国内体坛也缺乏必要的影响力。如何认识自行车比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作用,对于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对公路自行车比赛对中国经济社会可能的促进机制,举办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赛事的条件和可能的举办思路进行分析。

二、我国自行车行业概况及存在问题

1.行业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自行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881家,生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共计6732.7万辆,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8.3亿元,销售收入508.4亿元,利润总额13.8亿元,利税总额21.7亿元,吸纳就业17.65万人。自行车及其零部件销往17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整车5600万辆,同比增长4.5%,创汇18.9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出口零部件创汇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不管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世界第一,也是许多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2.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自行车行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本行业的稳定发展。主要表现为:

(1)规模效应不明显,企业需要整合

目前,年产量100万辆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企业总数的2%左右。现代化大生产需要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保证投资效益的有效率。应该进行合理整合,迫使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效益较差的企业退出市场。但是如何竞争?目前发生的价格战已经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如何推出更具效率和避免市场杀伤力的竞争方式,对于中国自行车行业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目前我国自行车行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代步车和小轮车为主。以2006年为例,这些产品占出口总量68.2%,平均出口单价27.7美元,比整体出口平均单价低了5美元。对于资源相对短缺的中国来说,继续发展这样的产品必然和其他行业在资源上产生激烈的竞争,而国内钢材、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必然会对自行车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尽快调整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低资源消耗成为自行车行业的当务之急。

(3)缺少自有品牌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国内名牌逐渐淡化,如飞鸽、凤凰等逐渐被消费者所忘却。而新兴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也是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国内市场知名品牌数量及其所占市场份额均较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均超过千家,2006年仅7家企业分别获得“中国名牌”或“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是很高。此外,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缺乏通畅的外销渠道。出口产品中80%以上为国外贴牌生产,其余少量自有品牌出口产品也以小轮车为主,很难提升档次和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是目前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当务之急。

(4)行业盈利状况不理想

目前,国内自行车市场呈缓慢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以普通代步自行车为主,用于运动、休闲、竞技器材的中高档自行车尚未普及,自行车环保、节能、健康的优点也未得到充分宣传。其次,出口虽继续稳定增长但空间有限。国际市场贸易量长期稳定在7500万辆左右,我国2006年出口5600万辆,占全球75%。意大利、德国等掌握高档市场,而其它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发展很快,在中低档产品市场与我国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激烈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仅为4%左右,严重影响了自身利润和研发投入,只能依靠价格和数量扩张取胜,但这种策略已经多次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受到反倾销的投诉和处罚。因此,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自行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三、赛车运动对自行车行业的影响

1.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行车在生活中的地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热爱已经取代了自行车的地位,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已经名不副实。而与汽车普及相伴生的直接结果就是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环保压力已经是非常之大,环保的压力已经成为悬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但是作为健身工具和休闲娱乐的工具,自行车运动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享受。在大自然里,享受阳光以及干净的空气成为工业化社会的最大享受,因此,自行车在欧美国家作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元素出现,更注重健康环保。这种生活方式在国内尚不够普及。借助于自行车运动的开展,可以积极有效地倡导这种生活方式,应该说在我国倡导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超前,而是应对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主要举措。

2.提供一个更符合自行车行业的展示平台

自行车比赛不仅可以展示自行车运动的水平,更有利于展示自行车企业的设计水平和稳定性,尤其高强度比赛对于自行车整车以及零部件质量都是一个最佳的展示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成员对于自行车价格关注度降低,更侧重于关注自行车的品牌和质量。而比赛的广泛开展,为厂家展示自行车的质量和塑造品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基于竞赛平台上的竞争,不仅直观、公平,而且有利于厂家树立优质优价的社会形象。

因此,鼓励厂家积极参加自行车比赛,并塑造世界一流的自行车赛事,并将其塑造成为我国自行车行业的质量展示平台,并积极引入国外车队以形成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对于我国自行车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主要的社会意义。

3.促进优势品牌在群众中的认可度,提高品牌效应

优势品牌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促进国人强烈的品牌认同感。由于赛车运动的成绩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与比赛车辆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赛车比赛也成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行业塑造优势品牌的主要场所。法拉利、本田、福特、三菱等世界名牌的形象与其在众多汽车比赛的优异成绩密切相关。自行车比赛同样如此,从目前来看,除借助于其他体育比赛宣传品牌以外,自行车行业应该积极筹办自行车比赛,全面验证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企业将关注面真正放在消费者关注的关键点上。

4.促进自行车产业的升级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头号自行车制造业大国,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产业不得不走低价战略的路子,导致利润率非常低,这对产业的良性发展形成很大的隐患。

自行车比赛的进行,可以促使企业将关注面真正放在消费者关注的关键点上。为了保障比赛的胜利,企业必须要修炼好内功,不仅要技术精湛,设计优秀,制造精良,售前和售后服务也必须完善。也就是要求自行车企业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觉的品牌意识,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

四、举办比赛的思路

1.比赛必须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由于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项目众多,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环境决定了竞技体育市场有限,因此如何发展自行车比赛固然需要社会的支持,比赛的创意也是关键。良好的比赛创意,成为比赛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前提。环法比赛的创意就使得自行车运动在法国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比赛,也成为旅游业等行业的主要推动力。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并有着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自行车比赛,是我国竞技体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比赛的规模和社会效应

国内自行车企业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资金的短缺和自行车运动不够普及。通过国内外的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应该是发展自行车运动的主要突破口。一方面,大学生目前竞技体育不够发达,但是有着近2000万人的规模,大型的自行车比赛不仅可以要有效促进大学体育的开展,而且对于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教育影响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前提。

五、小结

参与体育比赛对于自行车行业的品牌建设和深化内功具有主要的意义。而且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有利于社会成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确立积极向上的社会理念,因此,积极开展自行车比赛应该成为我国自行车企业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并积极在拓展比赛的规模和社会效应方面下功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比赛的梯级健身,为比赛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发挥更大社会学效应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歌剧》:您过去已经在众多国家的音乐学院及剧院开设过大师班课程,去年及今年又不辞辛劳来到中国上海,来到上海歌剧院为这里的歌剧演员做专业指导。对于您来说,去世界各地教授声乐课程,这一工作其中的乐趣是什么?有哪些感想?

迈尼库奇:我在许多国家及地方出任声乐指导已有很长时间,我能体会到意大利歌剧文化在其他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各地区间本土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的差异性。作为意大利人,让我引以为豪的就是意大利的歌剧文化。

我在世界各地讲学、开设大师班,在授课中,我的任务或者说专长,是纠正学生们的发声方式,强调如何在演唱时将喉头位置放正,相对来讲这项工作并没有什么艺术性,而只是纯技术的。然而当我看到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们有所收益有所进步时,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我有幸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声乐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我的角色是要把这份“幸运”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歌剧》:经过两年的合作,上海歌剧院的演员总体来说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他们是否有成长和进步?

迈尼库奇:上海歌剧院的演员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因为所有去年参加了我大师班的学生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成长,他们让我见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这成果不光体现在发声方法上,他们在歌剧表演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令我十分欣喜也为之骄傲。有机会我将愿意带领这支合唱团去欧洲演出,他们具备这样的实力。

《歌剧》:此次上海歌剧院承担了《阿蒂拉》歌剧中的合唱部分,这部歌剧的合唱写作有哪些特点?在演唱上的难点有哪些?

迈尼库奇:《阿蒂拉》的合唱部分非常难,它的唱词不但对于中国人来说难,就连意大利人也会觉得不容易,因为唱词多为古语,不是现代的意大利用语,所以通过这部歌剧,我也有兴趣与大家一同研究和学习。《阿蒂拉》是威尔第创作的一部爱国主义主题的歌剧,讲述了意大利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我这次前来要为合唱团注入新的思想,将他们的演唱赋予英勇性。意大利人是一个非常具有激情和热情的民族,我要将这种慷慨激昂的情绪传递给歌剧院合唱团,我希望歌剧指挥丹尼尔-奥伦先生能对我的工作表示满意。

《歌剧》:您在合唱排练中一再强调,合唱团在歌剧演出中同样要具备戏剧特点和个性,要成为歌剧中的亮点。然而合唱人数较多,绝不是仅仅是做到整齐划一的演唱就够了,在突出合唱戏剧性演唱的培养上,您有哪些指导心得?

迈尼库奇:对于声乐演员来说,他的乐器就是他的嗓子,演唱歌剧与演唱其他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它需要更充足的表现力,每一个人物都具有戏剧性,要通过表情、动作以及音色上的变化等等方面来表现和塑造。歌剧演唱,不只是一个声音,它如同一个极具音色变化的乐器,有丰富的色彩性和强大的表现力。我的专长就是去发掘和塑造不同歌唱演员、合唱演员的音色。

我喜欢追根问底,常在空闲时琢磨歌剧中的一些词句以及在演唱时该如何表现。声音是最为原始的,它先于词汇、语言、交流而产生,它不但深远而且神秘。声音的变幻性、戏剧表现性才是歌剧中最为关键的灵魂。

《歌剧》:《阿蒂拉》最具戏剧性的段落在哪里?如何处理?

迈尼库奇:戏剧性不在于多少,它在于,同一批演员在第一幕要饰演凶狠的士兵角色,然而到了第三幕时,他们又得将自己塑造成带有正义感的市民角色。谦恭的市民和邪恶的士兵,在音色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合唱在第一幕要唱得凶狠一些,要唱出阿蒂拉手下匈牙利士兵们蛮横的气势;第二幕的音乐,类似威尔第的《安魂曲》,以一种祷告似的方式演唱;第三幕中,合唱团的音乐又呈现出了典型的连音,柔和中带有坚定和正义感。每一部分都充满了戏剧性,很难全都把握,合唱团中不是每个演员都能立刻领悟并做出反应,有些则需要指挥去给他们手势加以引导,就好像说:“嗨,把谱子扔下,那上面只写着音符,那不是音乐,真正的音乐在这里,跟上我!”歌剧中除了几个角色演员以外,合唱团整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我想告诉学生的是,音乐不是纸上写着的黑色音符,而是给你一张白纸,看你如何去添加你对它的诠释和表达,那才是真正的音乐,音乐在心里,这点非常重要。

《歌剧》:安德烈·波切利是您曾教授过的一位学生,他除了有较为专业的美声演唱功底外,我们知道他后来还与摇滚乐队合作尝试了古典与流行的跨界演唱。作为他的老师,您如何评价他的演唱?

迈尼库奇:我个人认为,波切利的声音非常适合流行音乐和抒情性的作品。他不愿意过多把自己的天赋用在歌剧里头,他对歌剧不感兴趣,而对抒情流行音乐情有独钟。波切利与一般男高音不同的是,他通过出唱片获得收入,男高音依靠现场演出赚钱,通常来讲,后者收入会更高些,而波切利却更喜爱出唱片。

我教他唱歌剧的时候,发现他有着非常棒的男高音嗓音条件,是我之前从来没遇到过的,可惜他情愿使用麦克风来演唱流行歌曲。当然,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在不同演出里该运用哪一套演出方法一一美声唱法或是拿麦克风的流行音乐演唱方法,只不过这样,会让他逐渐丧失演唱歌剧的能力。所以歌剧和流行歌曲,二者只能取其一,他选择了流行歌曲。

第7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燃气行业;运用

1 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Compute r Integrated Manufactu ringSy stem)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把生产制造过程中间比较复杂多变的相关环节和信息同一个比较协调平衡的运行系统来表示,可以说是未来的工厂企业全面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世界上有许多的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投入了很多物力、人力来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国外一些大型的企业从上个世纪就开始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进行企业计算机集成化和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这种技术在当时很大的特点是将这项技术有单体的控制向着总体的系统的方向发展,向着多元化的集成系统方向发展。对于我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的不断壮大,同样十分重视这种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并且国家重大科研计划863计划已经将这种技术的研发作为重要的项目和跟踪重点,如何研发和使用这种高新技术是可以说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2 燃气行业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 燃气行业单方面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迅速,特别是国家上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天然气方面为主的燃气消费体系,同时天然气的供应不足问题也逐渐成为至于城市相关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为了缓解这一巨大瓶颈只靠一些主观的政策和燃气的进口是不足够的,但是这些解决途径目前也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2、 新技术在燃气行业的应用

在我国,实际上从上个世界以来,就有一些向北京、天津等的大城市逐渐的开始运用计算机综合自动化技术,而且已经开发和运用了自己相关的燃气管理方面的系统。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国内又有一些燃气以及相关的行业又不断的建成一系列的计算机综合自动化方面的项目,有的已经投入使用。例如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的三气厂大型的装置设备的网络化监管运行系统已经开始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庆油田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外输天然气生产和使用方面的管理水平,在2004年研发成功天然气计量远程的实时监管系统;武汉、天津等地燃气企业也先后使用这种技术,使用计算机燃气管道网络的监管系统对燃气使用网进行有效集中的监管,能够清楚的反应燃气涉及地区的燃气调度主站、备用站、门站、储备站等各站的燃气使用实时的运行情况;我国东北沈阳科学院使用“多方位的、多线路的集成分布式的控制操作系统”进行全面的调度和指挥,针对当时燃气行业出现的多方位总线共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操作系统,研究和开发了新的产品,提出了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很多用户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还有西北西气东输庞大系统中具有分组交换能力的GPRS技术为主要支撑的 SCADA(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操作系统以及深圳市正在建设的“天然气高压输出调配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3 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图中所示的组合系统可以说基本上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这一套系统主要能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是企业利用系统多显示的相关数据和有关模型来帮助和支持企业的决策人员来解决半结构以及非半结构的问题。

2、 办公自动化系统

主要是为了是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加趋向于合理化、正规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根本目的就是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上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是企业走上高效发展的道路。

3、 专家系统

把已经确定的专家的只是理念和计算机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结合,从而来共同的管理企业的生产和正常运作。

4、 执行信息相关系统

这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考虑到人的因素,这种系统主要利用网络集成方法和新时期显示方面技术想企业提供关键可靠的信息,满足企业高层人员对于重要信息的使用要求。

4 现阶段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燃气行业的使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和使用,使得很多领域的到很快的发展,同时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也提出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国家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曾指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道路。计算机综合自动化技近几年在发展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可以说是涵盖了从最底层的自动化的感应部件、各种相关的检测传感器以及变送器、各种间接的测量设备、执行机构等新技术系统。

现在有很多用在燃气行业的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蓝牙技术、新型仪表仪器的微型化、集成化、电子化、数字化发展方向。目前有很多燃气企业都是用一体化节流式差压流量计装置、智能的差压变速器以及流量显示装置相互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流量检测系统。同时,气体的超声流量计、通用的智能流量的演算器系列仪表仪器等都在国内成百上千的中小型自动化企业取得了使用和认可。

5 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燃气行业使用中的经验和不足

1、国内相关行业技术与国际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规模较小,国产的这方面系统在应用平台和开放性方面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足。

2、燃气行业属于是特别的行业,这一行业的事故预警机制以及事故处理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必须占到很大的比重。

3、综合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必须保证有尽可能大的事故处理能力和故障诊断提早发现能力。

4、对系统的研发要注重细节的控制,保证通讯系统的绝对实时可靠。

5、系统的最终审核必须要保证让企业使用起来简便易操作,感受到该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重视设计工程的细节,重视设计的评审,在系统初步设计完成以后,要进行一次模拟的操作,保证系统的正常操作符合预期。

6 结论

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千百万用户的日常生活和众多企业的生产,相信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在燃气行业的使用一定会促进燃气行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育桂.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J].铁道机车车辆. 2011,(03) :101-102

[2]张涛.陈文柳.单君.城市天然气贸易计量流量计的选型建议[J].城市燃气.2005;12:7-13

[3]杨建华.燃气流量计的选型及安装[J].煤气与热力,2008;28:10

第8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投资性 房地产 公允价值 企业 会计 准则

引言: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人口规模庞大,中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速,势必形成大规模的房地产需求,也就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繁荣。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即《住房绿皮书》“2008-2009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对城市住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住房的真实需求得到释放”,“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 成中国经济增长基本动力”。房地产与现代企业密切相关,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含《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新概念,并且作为新会计准则一大亮点,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对企业影响较大,学习研究好并灵活运用准则至关重要。

一、《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指南、解释、专家工作组意见中对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核算的规定:

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已出租的建筑物(3)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满足以下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交易市场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的现行或最近市场价格,并考虑交易情况、交易日期、所在区域等因素,从而对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3、(1)自用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帐面价值的,其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帐面价值的,其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从成本计量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做为会计政策变更,并按变更时点的公允价值和帐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3)首次执行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按照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入帐价值,并将公允价值和帐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二、国际会计准则、香港会计准则的的相关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IAS40)明确:(1)鼓励采用公允价值,并规定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是最基本的要求,所有企业为计量目的或披露目的都需要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2)鼓励但不要求企业根据独立评估师的评估结果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3)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可采用三种方式获得:活跃交易市场的报价;类似资产可观察到的市价;运用估值技术所确定的价值。

《香港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公司需要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每年均应聘请独立的测量师(即价值评估师)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公允价值。

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

1、白云山A(2006年报):经广州羊城资产评估与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对上述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市场类比法进行评估,出具的(2007)羊资字第53 号、64 号、65 号、66 号、67 号房地产评估报告,确认评估价值为249,827,232.00 元。本公司根据该评估结果,并参考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上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合理估计而确定为249,827,232.00 元。

2、昆百大A(2008年董事会决议)公司聘请昆明田野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对相关市场交易情况进行调查,并提供《高新区住宅与一环以内商业物业销售状况调查报告》后,由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提供价值咨询意见,以其价值咨询意见确定的相关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3、海欣股份(2008年中报):本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按其出具的评估报告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公允价值。

4、津滨发展(2007年年报):公允价值分别取自本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关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

5、方大A(2007年年报):本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认依据为:深圳市国政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深国政评字[2007]-01036 号及深国政评字[2008]-01032 号《房地产估价报告》。

6、武汉控股(2007年年报):公司选取与该处房地产相近、结构及用途相同的三处房地产,参照武汉市场07年2月平均销售价格,结合周遍市场信息及自有房产特点,并依照湖北众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鄂众联评报字(2008)第007号资产评估报告”确定公允价值。

7、沱牌曲酒(2007年年报):公允价值根据遂宁市正和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遂宁市城区二手房及土地交易价格测算。

四、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积极影响

目前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愈来愈多。由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业总的趋势向好,处于非常景气的市场环境,非特殊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除真实反映了企业当时资产价值,同时也带来了公司的利润增加。

1、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自主决定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情况下,由于资产价值重估带来账面价值增加,也带来了进入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额外的利润增加。在中国先阶段,投资性房地产有持续稳定的增值潜力,将对企业盈利状况是一个持续不断改善或者利润增加。如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2、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而减少的成本支出,此部分同样增加了企业利润。

3、企业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在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调整方法都将大幅度增加企业净资产。

4、受不同条件下评估者评估方法不同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价值往往难以统一,有的企业是聘请房地产评估专家进行计量,有的由企业自己进行估计,还有的以房地产经济公司调查报告为计量依据。估值方法和技术可能导致投资性房地产价值不尽一致,企业出于自身利润规划目的,会有选择趋向。

5、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入损益,因没有发生所有权转移,不缴纳土地增值,也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增加企业的纳税的现金流支出负担。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和财税[2007]80号文第三项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投资浮盈或浮亏在税法上不计税,等盈利落实即实际处置时再按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换句话说,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是其历史成本,无需考虑投资性房地产重估增值部分的税收。因此,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利润,但不增加企业纳税的现金流支出负担。

总之,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接轨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采用,可以真实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使资产增值表内化、显性化,有利于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增加信用评级,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获得发展。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一些负面影响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成本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建立科学的估值系统。首先,应判断是否能够持续取得确凿证据支持采用公允模式计量,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科学的估计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

其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准则要求每年年末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估值,因此应随时按照准则要求监控周边类似房地产价值的变动,并随时取得确凿证据,以支持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估值。企业建立估值系统并持续收集相关数据,聘请相关专业机构等的费用支出,对企业来讲是持续的成本支出。

2、企业面临利润波动风险

企业在总体市场环境不好,房地产市场萧条时,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使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资产账面价值减少的风险。

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4、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而减少的成本支出,没有发挥资产折旧摊销的抵税功能,增加了因缴纳所得税的现金流出。

在目前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法规下,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对企业有很多的积极影响,这也是愈来愈多企业趋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但在我国公允价值普遍不够公允的情况下,很容易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良好机会。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外部利益主体应密切关注这一影响,切实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利润操纵,以求获得较真实的企业盈利能力信息、偿债能力信息和现金流动能力信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第9篇:幸运的叶子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组织运行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19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44-02

1 问题的提出

经济及技术的全球化使中国石油企业在赢得发展机会的同时,石油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国际石油公司在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其他石油企业在技术市场上创新开拓的空间。为此,我国石油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和解决突出矛盾,关键是要靠自主创新,而石油企业单枪匹马地自主创新,可能会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贻误战机。自主创新联盟打破企业内部的封闭状态,汇集联盟各方的核心资源优势,增进知识的流动,从而弥补本企业资金、设备和人员的不足,使开发的技术成果超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将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向新高度。通过自主创新联盟,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各方的资源优势,使石油企业从相关技术和标准化的整体自主创新中,获得属于自己创新的“看家本领”,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链条,逐步进入规模化、集聚化的联盟发展阶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西方国家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罗森堡等。他们指出科技创新过程并不一定完全遵循“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制造—扩散与销售”的传统线形模型,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非线形过程,科学与经济的互动贯穿于创新过程始终(罗志如,1989)。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的一些经济学者开始向国内介绍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结论及发展趋向。他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技术创新的概念广义化,其独到之处体现出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扩散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傅家骥,1999)。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知识纽带,它主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技术力量方面相当的企业,基于共同研究和开发高技术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互补性的联盟(胡耀辉,2007)。[1]而自主创新联盟更多强调自主,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内企业、科研机构或投资机构组建的合作创新联盟,目的是为完成一项或若干项创新,在相互独立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或联合实体等方式形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从国外的研究来看,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很强的、平时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组成的企业或伙伴关系,是竞争性联盟。这种观点强调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实力强大且相当的企业间的一种合作性竞争,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表象揭示其竞争的根本属性,视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一种合作竞争组织(胡耀辉,刘一宁,2008)。[2]

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市场预期目标的考虑和各自总体战略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种协议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组织(钟书华,2004),[3]形成企业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通过竞争推动企业技术研发的不断开拓,实现双赢或者多赢(王昌林,蒲勇健,2005)。[4]从联盟的构成成分、参与目的、参与方式等方面来考察,自主创新联盟可以分为基于价值链整合的自主创新联盟、基于系统单元无缝链接的自主创新联盟、基于同质资源集合的自主创新联盟(谭文武,2008)。[5]自主创新联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企业低层次恶性竞争问题,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自主创新联盟还能够避免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丧失话语权(余博,2008)。[6]

3 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市场全球化。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要想有更好更快的发展,有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把眼光放在自主创新联盟上。对石油企业来讲,面临的各种复杂的勘探开发难题使得它必须具有一种灵活的应对能力,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也意识到像以前那样只卖技术产品,简单进行招投标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形势,服务方式必须更新,服务内容必须多样化,服务对象必须相对稳定化。因此,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与技术服务公司之间,石油企业与大学或各种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盟。

(2)技术全球化。由于技术全球化日益增加,技术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西方石油公司为了抑制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在不断减少。对于区域背景独特而具体,现场情况随生产进展日益变化的复杂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科技问题,其基础性研究工作可以通过与大学和社会上的研究机构来共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联盟承担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技术优势互补,可以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和速度,避免单个企业在研发中的盲目性和孤军作战导致行业范围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风险。

(3)政策环境。为加强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发展的经费投入,从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探索有效机制,推进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发展。对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及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并根据联盟产品的技术水平确定新产品的减免税。

3.2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技术的复杂性。石油产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而且分工比较细致的过程。从寻找石油到最后利用原油生产出各种石油产品,大致需要经过4个主要环节,即“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可以看出从原油生产到最后石油产品的炼制出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如大位移井、欠平衡钻井和多分支水平井的钻井工艺技术要求;数字地震、三维地震、四维地震的地震勘探技术要求;数字测井、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测井技术要求等。

(2)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的投入是启动创新和维持创新的基础。石油企业通过联盟的形式进行自主创新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源,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要求建立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要求联盟企业自觉地增加并将主要技术投入到联盟企业的科研机构中去,使联盟企业逐步进入开发、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勘探开发一体化优势以及在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加速推广应用水平井、欠平衡钻井和气体钻井等先进适用的开发技术和手段,在三次采油、超稠油开发、特低渗透和特高含水油藏开发等方面开展一系列重大现场试验和科研攻关,着力解决制约油气田有效开发的技术瓶颈,推动老油田“二次开发”和新油田整体高效开发。

(3)创新风险。研发一项技术,企业所需要投入的不仅是资金、专业的研究队伍和人员,而且需要企业根据这项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分析这项技术的成功率。但是在技术开发和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以预料的未知因素,这些都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为此要确定联盟企业中各个流程对自主创新工作的支持,针对自主创新风险制订预备方案,以便采取风险应急措施,减少创新的风险。在研发的过程中,一些经济数据和技术的质量可能是无法控制的,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风险加大。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和研究中,一项技术能否实现几乎无法确定,为此联盟企业之间要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关心其他联盟成员和整个联盟的发展,尽量减少风险的可能性。

4 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组织运行机制

4.1 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参与自主创新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取得比不加盟时所获得的利润更大,达到1+1>2的效果。其底线是至少不低于不加盟时所获得的收益,否则,就会失去联盟的意义。因此要确立以资源为基准的收益分配准则,强化公平分配,保证自主创新联盟的稳定性,实现自主创新联盟石油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综合考虑整个联盟的各种目标和规划,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结构,使各成员企业实现最佳合作、协调发展。因为企业参与联盟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盈利的过程是妥善处理联盟企业利益的过程。财务管理作为联盟企业中主要负责资源配置的工作,明确实现联盟企业利益的最优化,可以更加有效地制定财务政策,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配置资源。强调联盟企业间的利益主体,引导联盟伙伴共同致力于联盟企业的发展,为联盟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2 风险防范机制

一般而言,联盟伙伴在合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如联盟的一方在保护自己的技术不泄露给对方的同时努力学习对方的技术,或在学习到对方的技术和能力之后就马上终止联盟。因此建立制度规则和完善法治秩序对合作各方的利益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联盟成员的选择是基于联盟成员的资源优势及参与意愿,但必须以明确的书面契约来保证联盟各环节的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界定联盟成员对联盟的投入、联盟各方的合作内容、绩效评估的方式,包括相应的技术人才参与、必要的资源投入、定期或特定的联盟会商制度等,这是确保联盟组建和运行的关键。强制的法规和政策可以增加对联盟中欺诈和背叛行为惩罚的手段和力度,从而抑制、减少欺诈与背叛行为,保护联盟各方的合法权益。

4.3 创新能力提升机制

(1)深化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列支的科技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联盟企业自主创新投资机制,拓宽联盟企业科技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风险资金,让联盟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改革科研管理机制需要实现项目群的管理,对关系联盟企业当前生产瓶颈的技术和长远发展的技术,各专业人员专职进行协同联合攻关。对项目组,实行联盟企业的分级考核和监督管理。

(2)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联盟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了解联盟成员的个人需要、事业规划、能力和素质等,同时向联盟成员阐明组织的目标、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组织的奖酬内容、绩效考核标准等。而联盟成员则要把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个人的各方面要求和打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要把组织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了解清楚。通过双向交流,联盟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将根据联盟成员的特长、能力、素质和工作意向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岗位,提出适当的努力目标和考核办法,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并付诸行动。

5 结论

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石油企业赖以生存和加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竞争力强弱直接关系国家竞争力的强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型石油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调整,它们已完成资本市场及外部环境的建设,使资本、市场、技术集中呈加速趋势。提高公司的整体规模和运营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强化国际化经营、提高全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主流。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要加快我国石油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就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尽快建立有效的自主创新机制,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及时解决制约我国石油企业自主创新的各种问题,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胡耀辉.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谐机制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2]胡耀辉,刘一宁.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特征剖析[J].商业时代,2008,32(18):47-51.

[3]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的效益构成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17(5):60-61.

[4]王昌林,蒲勇健.企业技术联盟治理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2005,19(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