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农产品深加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深加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深加工

第1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农产品深加工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扶持一个企业的加工运作,提高产业效益,需要大力引进新的深加工设备,建立并培育深加工企业,以便为农产品深加工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一是针对农产品深加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完善相应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并讨论运作效果及所遇问题需要的应对措施,经常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养殖、加工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指导,全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壮大龙头企业,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切实保障,并有效的促进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加大农产品深加工,还需要在资金、政策上进行扶持。建立并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深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以达到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占所有龙头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为目标,做好资金及相应政策扶持,不断的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优先安排农产品深加工申请的所需土地,解决最基本的空间问题,才可以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使其从单一型加工逐渐进步为综合性加工模式,从加工单个产品发展为多个产品种类,从而扩大农产民加工规模。

2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结合本地的土地资源分析,在农产品加工上,需要对上游产品的加工基地进行规划并予以重点支持,把产品、产量的配制、生产加工设备问题提上日程。大力扶持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统一培养繁育基地,主要针对畜牧、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基地进行适宜环境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提高,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之前的游散化向集约化发展,在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档次上全面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花的经营水平。

3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内涵

要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需要打造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发展策略,打造品牌并借助各种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将品牌推广出去,大力宣传我市农业特有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并逐步提成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我们要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一产业化经营的命脉和关键环节,引入工业营销理念,培育市场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市场促流通,瞄准市场办企业,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在每年的博览会上开辟优势农产品展区进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以优势产品参加境内外各种交易会,开拓销区市场。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辐射范围。

5依靠农业科技,增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

第2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20__年5月)

根据省农业厅通知要求和市委领导批示,为掌握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全市国土面积1.1万KM2,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万人,耕地783万亩。20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占鲁西南五市的29.5%;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产品、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95.14万吨、15万吨、27.8万吨、152.08万吨、75.35万吨、30.92万吨,分别占鲁西南五市的25.2%、34.7%、16.7%、18.1%、32.2%、55.0%;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列五市第三位。——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北方落叶大乔木的集中产区,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和味精、氨基酸、淀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占比水平,决定了——在鲁西南五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快速提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不断膨胀,龙头带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据调查统计,到20__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69.7亿元,实现利税33.8亿元,出口创汇4.34亿元。其中,规模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64家,企业员工6.1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85.6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12.76亿元,年出口创汇2.51亿美元,实现利税18.86亿元。年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量的57.5%和57.8%。按加工原料来源分类,其中粮食加工13家,棉花加工5家,油料加工3家,瓜菜加工8家,造纸和木材加工7家,畜禽产品加工12家,乳制品加工3家,水产品加工3家,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杞柳等其它加工10家;按级别分类,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8家,市级40家,市级以下4家;按销售收入规模分类,1200-5000万元19家,5000-10000万元13家,亿元以上32家。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瓜菜、畜禽产品、乳制品、木材、水产品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等特种种植和养殖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像蒙牛、维维、华龙、华丰、正龙、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膨胀。全市6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32亿元。以菱花集团、雪花生物化工公司为主的玉米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56万吨;以鲁王集团、利生集团、鲁宝集团和华龙集团、白象集团为龙头的小麦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利丰公司为主的淀粉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淀粉7万吨;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主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年生产甜菊糖1000吨;以兖州绿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为加工龙头的肉鸭加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年宰杀分割肉鸭3200万只。兖州市绿源食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新上年加工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一条,使肉鸭年加工规模达到6000万只,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亿元。

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企业的产品档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山东太阳纸业集团与国际纸业巨头强强联合,投资2.6亿美元准备新上一条年产30万吨无菌液体包装纸生产线,投产达产后新增年产值52亿元,利税7亿元。山东臻嘉食品进出口公司今年投资1400万元,新上冰鲜牛羊肉深加工生产线一条,企业年加工规模达到1万吨,销售收入2.16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山东绿维果蔬汁有限公司投产20__万元,引进国内蔬菜和水果清汁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各类系列清汁9000吨,产品畅销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近年投资2亿元,新上GMP生产线20条,研发中心1处,生产10大类、140个型号系列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

四是农产品加工配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区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以金乡宏昌公司、宏泰公司、东远公司、华光公司、鱼台益群公司等一批大蒜圆葱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大蒜圆葱种植基地180万亩;以邹城华源公司、普泰贝尔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带动邹城、鱼台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680万M2;以兖州太阳纸业集团、中都木业、兰氏木业、三联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带动全市速生丰产林种植基地90

万亩;以兖州绿源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微山营养食品公司、湖产品经贸公司为龙头的肉蛋鸭加工企业,带动全市肉鸭养殖存栏900万只,蛋鸭养殖存栏800万只;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龙头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带动任城及周边甜叶菊种植6万亩。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植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十分注重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品牌的培育、保护和开发,通过提升传统品牌、引进嫁接外地知名品牌、培植开发新品牌,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育得到快速发展。20__年,全市有181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三品”认证总数达到300个,面积158.6万亩。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达到780件,农产品著名商标认证11件,新增5件。“菱花”牌味精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华仙”、“利生”、“鲁宝”、“微山湖”等17个品牌食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产品出口创汇较快发展。金乡大蒜在宏昌、宏泰、东远、华光、山阳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的带动下,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迅速扩大、水平快速提升。全县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35万亩,其中有机基地1.5万亩,20__年全县大蒜出口创汇2.16亿元,占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52%。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以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就整体和综合水平来着,无论与外地先进水平、还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突出,投入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多数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不能快速上马;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性质决定的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矛盾突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商机错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二是企业生产规模小,档次水平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仍然沿用传统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产品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的企业为数少。在全国65家涉农上市公司中,我市仅有太阳纸业集团一家,而仅南京市就有5家涉农上市公司。

三是企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加工能力低。从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行业构成看,粮棉油和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瓜菜和果品加工企业数量少,瓜菜和果品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在全市64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中,粮棉油加工18家,占28.1%;而瓜菜加工企业仅有8家,占12.5%,且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像大蒜圆葱、淡水产品、果品是我市最具特色、最具规模的优势产品,但目前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够很弱,有些几乎是空白,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效益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四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极少,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机制不完善、科研队伍人才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科研创新能力弱,农产品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据调查,全市除20家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研发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五是市场开拓手段落后,营销方式不适应。市场营销方式落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像电子商务、连锁、产销直挂等还没有得到较快应用,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信息搜集不及时,特别是对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特别是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直接进军国内外大市场、与国内外大客商进行洽谈合作的渠道不畅、实力不足。

六是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产业链条不紧密。主要表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松散,“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种养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广普及的面还很小,没有真正形成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大市场带动大龙头、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大基地联接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一方面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缺乏稳定、批量化、标准化的原料供给,不敢接受订单和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基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因缺乏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带动,造成价格大幅度波动。这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面临的重大课题。

另外,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难度加大、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匮乏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是制约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立足现有基础,以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完善政策和投入支撑体系为保障,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快速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规模、产品档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精深加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一)加强领导,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促进全市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突出重点和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决策指导。尽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农产品加工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策、协调和调度、指导。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立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制定全市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粮食加工、棉花加工、油料加工、瓜菜加工、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专业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业聚集度。

(三)突出重点,积极培植农产品骨干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集中资源、集中投入、集中帮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龙头企业。提升食品加工企业、优化棉纺加工企业、膨胀畜禽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瓜菜和果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业,以菱花、雪花集团公司为主,继续扩大规模,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基地。棉纺加工业,以樱花、德源

、双龙公司为主,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新产品,形成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产业基地。畜禽产品加工业,以绿源、嘉隆、臻嘉、恒达公司为主,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的产业基地。瓜菜和果品加工,以宏昌、绿维、山阳公司为主,立足现有资源基地,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加快建设高水平生产线,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产业基地。(三)配套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促进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制定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体系,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费用优价、用地优待、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第3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对农产品半熟食品、全熟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广州为例,2006年居民对农产品半熟食品和全熟食品的需求量不到产品总量的10%,到2008年,其需求量已超过总量的25%。如今人们不仅对熟食品需求总量增加,且品种范围扩大,过去只集中在谷类、豆类等几种主要粮食产品上,现在几乎囊括所有的农业食用产品。这充分反映出农产品深加工在我国市场前景非常好。

加工不只是为农产品找出路、找市场,把产品推出去,而是为其增值、增效,为经营增加新的财富。农产品进行加工,哪怕是简单的粗加工,都容易形成特色,实现增值、增效;粮食加工一般可增值1~4倍,棉花加工可增值2~4倍,禽畜加工可增值1~3倍,薯类加工可增值3倍以上。农产品深加工是一项非常有“钱图”的产业,难怪专家说,“农产品深加工是取之不尽、开发无边、增效无底的黄金产业。”

农产品加工虽有市场发展前景,但并不等于只要一加工就有市场,有钱赚。根据我国目前市场需求情况,农产品加工不能在表面上做文章,应在“深”字上下功夫。

1.要深入分析市场,找出市场的新需求点 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市场来看,简单、粗放式农产品基本饱和,有个性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加工还非常缺。因此经营者应该深入市场调查,从多层次、多类型的消费中找出新的需求点,推出适应市场的农产品。如,贵州凯里市的谢志新虽有祖传的竹织工艺,但由于过去只加工箩筐、簸箕等简单竹织产品,粗放式的竹品加工,一根中等竹材加工后,扣除成本只有几元钱的利润。后来他通过对市场调查分析找出了新的需求点。于是他改变竹品加工方向,专编织动物之类工艺礼品,结果不仅产品在国内外畅销,而且大大增值、增效;同样一根竹材,加工后,扣除成本,可赚利润100多元,是过去的20多倍。

2. 在“变”上下功夫,创出卖点 农产品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把它深加工成轻工、化工、医药、食品后,其产值可以倍增,作为小本经营,受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很难从这些方面闯出市场,但它可以在产品品质改变、形状的变化、包装的花样、民族工艺改进上下“深”功夫。在这些方面,只要找出或创出市场卖点,就会赢得市场。如内蒙古兴发公司针对养鸡易、卖鸡难的现状,经过开发推出140多种鸡深加工产品,仅鸡肉就有8个品种(卖点)。鸡食管和气管以前在国内卖400元一吨,他们通过深加工后,将其穿成串在日本卖到1.2万元一吨,“拆零件”拆出大市场、大效益。

第4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发展对策;县域

一、引言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对外的经济贸易便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县在国内的经济体系中处于比价重要的环节和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地方的民生,影响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农产品的贸易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主要涉及就业、家庭收入等,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宏观方面,因此,研究农产品贸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农业竞争格局已经由单一的市场化竞争转变为区域协同竞争。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同时,对于丰富国内农产品市场,增加外汇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通过研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对策,才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遵循这一思路本文对县域这一特定区域的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二、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小打小闹”与“单打独斗”现象普遍存在

在许多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经营中,资金不足、技术不配套等因素导致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小打小闹,无规模经济效益,普遍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往往是简单依托“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这一般情况下严重制约了县域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建设进程。

2.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简单依赖原产料的出口,缺乏加工环节,无法形成产业链

一些县域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简单依赖原产料的出口,缺乏加工和深加工环节,无法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导致农产品出口贸易缺乏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市场份额往往偏少,并且依赖简单的农产品原产料的出口,赚取的利润被大大限制,更多的利润反而被农产品原产料的进口方通过深加工赚取,导致出现了“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

3.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

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的优势,导致一些县域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成本高,速度慢,且市场狭窄,没有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推广。导致长期依赖过固定客户客户,市场开发和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交易额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县域贸易企业对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的优势认识不足。长期固化的运营平台模式导致发展方式的单一化。

4.没有形强有力的品牌

长期缺乏品牌经营,导致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通过产品品质和服务形成的品牌力量将形成长期的竞争力,将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利润率。县域企业对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认识有待提高,导致相应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缺乏、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不足、品牌经营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可持续性差。

三、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加快建立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集群是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区域布局、产业经营和专业生产的要求,具有关联性或互补性的农业企业及其他机构群,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为对象,通过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的有机群体。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和实施农业产业集聚工程,重点培植壮大若干农业产业集群。以县域本地经济为特色,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聚集产业平台覆盖全县各所农业产业,并逐步向偏远和穷困地区渗透,助推全县形成农产产业聚集保障体系,同时为农村产业聚集进行体系产业化、系统化的提升服务。我国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如东北的县域玉米产业集群、大豆产业集群,沿海的海产品产业集群、一些地方县域的水果产业集群等。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民增收,有效的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必需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原材料的出口贸易赚取的利润比不上深加工能够赚取的利润。将农产品深加工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链延长和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对外贸易中,农产品深加工一端连着农地,一端伸向国际消费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措施。县政府要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重点的政策支持,对深加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拉长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产业链。同时应该联合食品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对农产品深加工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创造更多的N类或口味,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

3.充分利用电子化贸易平台开展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

充分利用电子平台的对外贸易功能,提高县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县域企业利用电子化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陈本,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速度,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县域产品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重视并充分利用电子平台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利于县域主动适应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促进县域农产品外贸的稳定增长。应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平台,将减少县域自身资金的投入,在农产品外贸注重资源整合和引入,促进县域农产品外贸的积极开展。同时充分加大对外贸易的电子化平台的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促进人才和县域农产品外贸产业生态的形成。大力发展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4.大力进行县域外贸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以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为重重点,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品牌化经营,同时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推动品牌持续健康发展和壮大,不断提高品牌价值,锻造品牌的持久力和影响力。结合农产品的深加工,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深加工基础上的品牌经营和建设。

四、结论

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农产品的外贸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从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可以看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相关内容对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蓓.河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6,(10):67-72.

[2]仲玉洁,张吉国,胡凤久.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03):8-10+36.

[3]徐诗蕾,陈晓菊.浅析宁波市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6,(02):48-49.

[4]夏建海.发展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0,(01):44-48.

第5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关键词】福建;农产品;出口;加工;战略

1 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分析

1.1 农产品加工业转化和增值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水平虽然位居全国前10位,但加工转化和增值能力不强。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福建省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仍占绝大比例,精深加工比重不大,出口创汇能力不足。食品工业是农业生产的延伸和发展,是近年来福建省一直重点关注的产业,但从福建省食品工业产品中,多数还属于农产品初加工,加工层次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

1.2 企业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

一是由于设备的简陋和技术的落后,导致农产品加工损耗率较高,精深加工不充分,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二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近几年福建省在农业科研领域虽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成果推向市场的渠道不通畅,成果与市场、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2 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其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

2.1非关税技术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难度

随着近年农产品出口需求的下降,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为保护包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纷纷出台一系列的非关税技术壁垒措施,受此影响,我国一些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

2.2极端天气影响农产品产量

近几年全球多地区旱、涝、高温、冷冻冰雪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多种农产品大幅度减产。

2.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削弱福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人民币升值增加福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金融风险。三是人民币升值影响福建农产品贸易发展。此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影响外商对福建农产品直接投资的热情。

3 发展战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规划指导和宏观管理

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其次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省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提出福建省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的办法,并出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3.2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攻克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技队伍,迅速提高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满足人们对加工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3.3 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体,要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福建省经济的强大支柱,就必须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按照靠近市场、靠近原料基地的要求,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业资源的地区,扶持发展一批加工企业。

3.4 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发展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高优农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一批区域化和专业化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链。

3.5 依靠科技,提升福建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增加农业科研投资,加速农业科技颈部,能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因此,从福建省实际出发,应提升以下几项技术:一是良种技术,以此来实现农产品优质多样化。二是无公害生产技术,保证农产品良好特征和品质。三是反季节生产、贮藏、保鲜技术,满足市场淡、旺季的不同需求。四是低耗高效技术,降低成本。五是农产品加工技术,借助科技力量,增强本省农产品的竞争力。

3.6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营销体系

第6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全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切实抓好品牌创建,深入拓展销售渠道,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全面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262”推进工程,着力建设2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4个年产值超50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20%,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实现农产品加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大提升”。

2011年,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食品工业产值140亿元,分别增长20%和30%。

家禽和林特产业集群建设要有新推进。重点打造家禽产业和林特产业集群,今年力争总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和50亿元,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积极扶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取得要有新成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重点抓好总投资8.2亿元的30个农产品加工新建和续建项目,争取早日投产达效。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有新进展。制定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快宁国、广德两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完善配套功能,启动建设宣州、绩溪农产加工园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要有新提升。组织开展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和带动能力;争创省级示范社10个以上,国家级示范社1-2个。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有新突破。制定市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力争建成10个市级示范区。重点抓好宣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宁国、绩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争创3个省级畜牧业示范县。

二、工作重点

根据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农业产业化“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重点推进肉制品、粮油、林特产品、茶叶、蔬菜、竹木和茧丝麻等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形成终端产品。

(一)肉制品加工。重点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提升重点企业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熟食制品、休闲食品等深加工。加大蜂产品深度开发。

(二)粮油加工。重点开发粮油深加工系列产品,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优质、多样化和精细加工、小包装产品。大力提升黄酒产量和品质,打响地域黄酒品牌。引进采用植物油低温冷榨技术,开发精炼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和营养保健油。积极发展茶籽油加工。

(三)林特产品加工。充分利用我市林特山珍资源丰富、质量优良等优势,推进林特产品向精细、休闲、保健品等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山核桃、香菇、木耳、竹笋、灵芝等产品,加大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和特色保健饮品。

(四)名优茶加工。重点开发名优茶、出口茶及茶饮料,提高名优茶比重,整合品牌,扩大名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五)蔬菜加工。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利用皖南特有环境优势,扩大高山蔬菜、水生蔬菜等基地规模。搭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良性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保鲜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以及酱制、腌制品加工。

(六)竹木加工。加强竹木地板的环保耐磨等先进技术研发,建立高档竹木地板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竹木家具、工艺品,大力开发竹木材料综合利用,加快建设竹木加工产业园区。

(七)茧丝麻加工。积极整合和发展丝绸行业,加快形成集群优势。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建设桑、麻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箭杆、喷色、喷水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升产品等级,进一步延长丝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养蚕、缫丝、面料和服装一体化经营格局。

在突出抓好上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各地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中药材、棉花等其他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区域农业经济特色,确定发展重点,抓紧规划建设各类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今年宁国、广德已批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要加快建设步伐,宣州、绩溪要启动示范区建设,其他县要完成示范区规划并着手建设。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引导和推进关联龙头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促进园区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以及农产品保鲜、贮藏和物流配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升级计划,重点扶持规模较大、牵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种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和市场的“三对接”,进一步完善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引进嫁接一批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的加工型企业,推动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大力扶持重点企业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重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三)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面向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注重引进对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具有牵动性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各地要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摸排编制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进行招商和推介。

(四)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粮食、畜牧养殖、特色经济作物、蔬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集中连片区域,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地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要把农业项目整合和示范区建设集合起来,切实发挥投入的综合效益和项目的示范效应。

(五)组织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在继续打造“生态、绿色产品”地域品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制定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名牌影响力和创建自主品牌。积极组织申报有机、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名优农产品交易会、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多渠道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活动,提高我市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7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艾则孜・克尤木在推介会上致辞。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党组书记阿里木江・瓦依提、阿克苏天玉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涛先后介绍了本地区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并与我省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对接。

为了积极培育新疆农产品在北京及华北、东北地区消费市场,进而辐射国内外市场,把新疆优质农产品更好地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促进新疆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

10月18~21日,第二届新疆农产品交易会将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交易会分为自治区、兵团综合展销区、地州综合展售区、兵团各师综合展销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展销区四大版块。展品涵盖了新疆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特色林果干鲜果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部分粮棉油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等四大类,展品全部都是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新疆名优特农产品,涉及新疆农业白、红、绿、黄、紫、黑六大类、300多种、1000多个特色精品。

交易会秉承“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办会宗旨和“精品、开放、务实”的办会原则,以“绿色新疆、品质农业”为主题,大力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成果,充分展示和推介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名优特农产品,着力打造新疆农产品“绿色、营养、美味、健康”的品牌形象。通过开展一系列产销推介、对接、招商和交易会等活动,使更多的新疆名优特新农产品进入内地市场,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8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收入已达20万亿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1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为19.6%,成为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密不可分,又与工商业紧密相连,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意见》的印发,对于明确发展重点、形成支持合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2.2∶1,农产品加工率达65%,在供给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和加工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达1566万人,每亿元加工营业收入约吸纳78人就业,农民人均收入9%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带动1亿多户原料种养户增收致富。

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农民合作社中有53%发展加工流通,7.8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组供应链,推进农村产业交叉融合,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有利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产品加工园区1600家,汇聚了3.5万家企业,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把资源要素、就业岗位和附加价值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为农村吸引人口聚集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要两倍于农业产值

《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提升,达75%。就是说,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要两倍于农业产值。

陈晓华分析,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对加工制品需求旺盛,预估未来5年农产品加工业也将保持年均不低于6.5%的增长速度。如果按照未来5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4.0%测算,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预计可达2.4∶1。

同时,也要看到主要农产品的综合加工转化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将快速释放,预计到2020年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的加工转化率可分别提高至88%、13%、23%和17%,到2025年提高至90%、30%、35%和45%。

娜ㄖ胤治隹矗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8%和2025年75%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和农村产业融合带动等方面的因素。

深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规划计划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落后,每年产后损失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不足,一般性、资源性的传统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主食社会化供应不足,一些地方依赖摊贩和作坊供应主食。

《意见》提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解决当前农产品产后损失大的问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满足不同人群对营养健康功能性食物的新型消费需求;发展主食加工,解决当前主食社会化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发展综合利用加工,解决农产品及加工副产品利用不足、农业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

陈晓华坦言,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各种负担比较重、利润空间被压缩;流动资金压力较大,特别是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难、贷款贵;专用原料基地和初加工设施用地流转困难,有的难以拿到用地指标。

第9篇:农产品深加工范文

几年来我们围绕实现玉米深加工产业化做了三件事。

一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近几年我们围绕玉米深加工开发玉米食品新产品,在不断扩大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说过:“玉米是长寿食品,完全具备主食资格。”科学研究表明玉米是粗粮中的养生佳品,富含氨基酸、卵磷脂、谷物醇、多种维生素、生物类黄酮物质、谷胱甘肽和大量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农作物中的“黄金谷物”,是人类三大主食资源之一,占世界谷物产量的1/4,已达5.87亿吨,我国年产1.25亿吨。我省是玉米高产区,年产量2 300多万吨,占全国产量的近1/5。正是基于我省丰富的玉米种植优势和作为食品深加工的广阔前景,我们把开发玉米食品作为主攻方向,五年来累计投入1 200多万元,内引外联、多方合作,把国内知名科研院研发实力与我们企业专利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开发了被称为“玉米植物奶”的高科技玉米浆系列饮料产品,为国人在奶制品、豆制饮品、果蔬饮品外提供了又一种健康食品选择。以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开展玉米深加工技术研究,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提高玉米米粉的功能和品质,针对玉米的营养缺陷和优点进行平衡调整,为开发玉米食品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了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让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与利乐包装公司合作开发利乐包玉米浆系列饮料。“玉米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项目”连续三届荣获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运用技术与中国星火计划20周年成果展中荣获优秀产品奖,全国绿色食品展金奖,技术专利获国家发明专利展银奖称号,是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指定饮品。我们的“地佰益”品牌商标荣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品牌包装及标志分别荣获2008年中国之星包装类、标志类优秀设计奖。

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民营高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捷径就是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规模化经营。作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龙头企业,早在佰益公司起步阶段,我们就得到哈尔滨市科技局创司546万元的支持,从而引进了新机制,助推了我们公司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已形成从玉米种植、玉米原料深加工、副产品深加工、废料利用等方面一整套完善的生产体系,具有了玉米深加工产业竞争优势,产品已经销售到全国26个省市。我们计划从2011年起到2013年投资2.5亿元,建设玉米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化园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改造老厂房6 500平方米,新建车间11 000平方米。三年建成年产5万吨玉米食品深加工产业化基地,包括婴幼儿转乳期及中老年食用玉米全营养米粉和万吨玉米浆两个项目。由佰益公司自筹资金1.1亿元,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投资7 000万元,银行贷款7 00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全营养玉米米粉30 000吨、玉米浆20 000吨。预计实现年产值7亿元,利税2.4亿元,三年收回投资。今年成为玉米浆细分行业龙头,明年成为玉米食品深加工行业龙头,后年成为农业深加工行业龙头,实现公司“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新高,登陆创业板”的奋斗目标。我们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已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 000万元,预计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 500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43%,九月份将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并投产。预计今年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利润总额3 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