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地理;直观教学;教学手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地理直观教学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逼真的事物或者亲身实践,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表象认识,进而推动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相比于传统的照本宣科,这一方法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及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由于高中教师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直观教学在实际的高中课堂上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来探讨高中地理课堂上怎样应用直观教学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高中地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借助感官来完成听、说、读、写等活动,进而获取感性的对象,为思维准备了加工材料,从一定方面来说,直观教学和学生的感官、思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法不仅是学生感官认知特点的需要,同时也是认知心理特点的需要。此外,地理科学是一门关于地理环境分布、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与综合性特点,因此,“空间”理念需要始终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而观察通常情况下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借助多媒体及挂图等直观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地理表象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兴趣。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宜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一般来说,高中地理教学直观手段涵盖感官直观与思维直观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层次,因为思维直观比感性直观更为复杂,同时感性直观又是思维直观的基础,离开了感性直观,思维直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 感官直观层面上的直观手段
通常情况下,在高中地理直观教学中,采用的感官层面上的直观手段包括野外观察及教学挂图,其中,野外观察是带着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对野外的地理现象及事物进行具体的观察,进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巩固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当然在应用这一方法时,需要明确野外观察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重点,便于其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掌握。教学挂图是挂在教室墙壁上的教学地图,常见的有交通图、地形图及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挂图能够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想象思维能力,此外,还能够利用挂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2. 思维层面上的直观教学手段
一般来说,思维层面上的直观教学手段包括语言直观、板书直观及多媒体教学,其中语言直观能够借助教师逻辑思路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学语言直观能够采用直观比较与形象描述的方法,直观比较法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及高低的比较。比如,温度是以赤道为分界点,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形象描述是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地理事物,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板书直观通过扼要简明的板书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方面来说,板书在地理教学中能够通过边讲解边画图的方式,使学生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多媒体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且通过事先制作好的教学软件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动静结合,具有优化教学结构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3. 常用的地理直观教学在高中课堂的具体应用
由于地理中的知识很难记忆,一般采用一些口诀记忆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记忆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可以采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口诀。在学习洋流这一节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挂图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挂图理解有问题,可以通过板书进一步细化。在教授地层结构这一节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静结合的优点来达到形象教学的目的。此外,在学习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这一节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观察。
三、高中地理直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目前,在高中地理直观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中滥用多媒体,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会取代传统教学,更有教师认为,假如一堂课不使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堂成功课。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教师认识上着手,让教师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手段缺少实效性与针对性,比如,在进行地球自转与公转规律教学时,一些教师采用挂图的手段,而不能够充分结合多媒体和教学挂图进行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使用具体的教学手段时,要避免思维定式,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伴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地理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我在向学生解释在太阳系行星中为何只有地球存在生命时,运用的就是此法。首先日地距离适中,太阳光照稳定,这就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其次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就使地球具有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是保证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再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吸引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层。最后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水是生命之源。通过讲授,学生明白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条件。
谈话法。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此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由于谈话法是在师生交流中、生生交流中完成的,这就更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这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如我在上中国的水资源保护一课时运用了谈话法,问学生中国的水问题有哪些?学生经过思考做出正确回答。回答如下:水多:洪涝灾害多,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水少:供需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脏:水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等;水浑:包括水土流失、沙尘暴引起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谈话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习惯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如我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地球究竟是怎样公转与自转的,无论我怎么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学生就是听不明白。这时,我拿起地球仪一转,学生恍然大悟,立刻明白地球是如何自转与公转的。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对地理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比如在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校所在地区的旅游景点进行旅游现象和规律的学习,也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案例,这样可以让单纯的理论知识渗透现实生活中,既增长学生的见识,又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阅读、领会,以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如地理必修3教材中的“万家寨引水工程”、“雨林――人类医学的宝库”、“深圳的出路何在”等内容即可用读书指导法。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讨论法。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辨明是非,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例如:现在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使用。如何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率,热水器集热面的倾角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当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倾角应达到什么数值范围,才能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呢?让学生边观察有关的地理现象边议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问题内涵、展开讨论。这样的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良好的认知体验。又如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气压带和大气运动会怎样变化呢?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如何变化呢?等等。这类问题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实地考察法。对于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识,我们在进行课堂理论学习之后可以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考察学习。比如在教学旅游地理之后,可以就近到一些景点参观学习,进行实际观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降低难度,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
地图教学法。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地图,比如在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区域,然后具体地分析相应区位发展农业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这样再配上文字介绍做到图文结合,学习自然会轻松起来。
【关键词】地理教学;不同学科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它既包括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相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首先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联系、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要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内容、过程及其整体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地理教学中选用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二是注意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形式。三是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四是结合地理教师自身特点。五是顾及学校的设备条件。六是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合理结合。常见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有以注重语言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方法,也有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有以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只注重在地理本学科内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交叉探究较少。今在此对于不同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上的应用作简单论述,这里的方法只是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教学的导入、内容的承转、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在的突破上。地理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把其它学科的知识恰当地应用于课堂,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于地理的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习的情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下面用一些例子就这些方法(内容)在一堂课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一、课程的导入(语文、音乐)
诗歌、歌曲、影像资料的处理。尤其是多媒体的应用,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例如:学习中国地理“长江”一节时,先播放一曲《长江之歌》,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意境中,激发了学习长江的兴趣。然后,将长江繁忙航运图像和《长江三峡》的录像播放给学生,这时教师配音朗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对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三峡的滩险、流急的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然后提问:长江为何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比如,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用多媒体手段将铁路干线以移动的方式逐渐闪现最后显示展现出四纵三横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用闪烁的方法显示,这样通过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数学等各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思想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数学思维方法若能很好地利用在抽象的地理思维领域,对抽象地理事物的理解、掌握及应用上帮助极大。1.坐标系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时,可用数学坐标图来代替语言描述。如图1,该图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横轴为纬度,纵轴为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反映了夏季日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直接得出这一规律: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进一步还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类似的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冬季(或夏季)气压沿经(纬)线的分布曲线,大洋表层盐度、温度与纬度的关系曲线,人口增长曲线等,这些图能精确地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习时,教师应借助这些图像,将地理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讲透彻。又如,在学气的垂直分层时,可将课本上的气温的垂直分布图看作是一条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函数关系曲线,将这一复杂的曲线划分为若干单调区间,每一区间就是一层大气(图2),图中有两个单调递减区间,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它们分别是对流层和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因为其温度变化规律一样,所以空气运动都以上升为主,另两个单调递增区间分别为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数轴应用数轴表示地球经度分布和时区分布,使复杂的空间思维简单化,这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图3,数轴中点为0°,往东为东经度,往西为西经度,学生在解题时应先找出0°经线,再作其他经线排列,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解题中,还有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常常在180°附近的经度分布上出现错误判断。因此我们在用数轴表示经度分布时应补充图4,数轴中点为180°,往东为西经度,往西为东经度,这一表示相对图3,属于逆向思维,是很多学生对180°经线东、西经分布易错之处。将图3与图4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遇到低数字经度区就用图3解,遇到高数字经度区就用图4解。3.地球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球体,对于学生掌握地球的各种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对晨昏线的理解、经线和纬线的正确理解,时区的掌握,以及其它一些复杂的地理计算问题的解答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4.专题归纳专题归纳是高中各科进行复习时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中又以历史学科对此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历史复习中的专题归纳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专题的主题进行,便于学生记忆,没有更多的涉及其它的内容。地理复习中的专题归纳有章节的归纳,也有专门知识点的归纳。比如,以图表的方式对高一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进行归纳。这样的归纳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
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和挂图,提高教学效率
地图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材,也是常用的地理教学工具,通过认知地图,学生不但可以从中直接获取地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查阅而研究更为深入的地理知识,实际上,它就是地理学科的“第二种语言”。例如,在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直观和感性的认知,难以将干、湿两季的气候特点辨析清楚,因此可以利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和学习。如,在干季时,草木凋谢、树叶凋落、动物大规模迁徙,整个草原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而湿季时,草木茂盛、树叶青翠,并且长有典型的金合欢与波巴布树,草原上的动物成群结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直观观察之后,再结合风带和气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非洲草原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在干季时,在信风带控制下,降水较少;在湿季时,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沛,从而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干季和湿季交替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二、利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中许多知识偏抽象化,传统教师的“语言”教学,很难将抽象的概念讲解清楚,所以现代化教育要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抽象原理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学习中国地形地貌时,舍远求近,利用学生对周边生活环境的熟悉引导学生思考当地的地形特点,进而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中国地形地貌的认识,同时,也可联系世界重点时事新闻,体现知识的实用性。
关键词:地方素材;应用途径;高中地理
一、狮岭地方素材概况
从地理的视角看,地方素材就是从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的总和。地方素材突出的就是“地方”特色,素材来源于本地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已经被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包括一些地方自然景观、生活现象、经济现象等。这种“地方”素材可以作为一个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桥梁,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世界中的规律、原理对应,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能力。下面是笔者整理的能获取的狮岭地方素材基本涵盖的内容及呈现形式。
二、自然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在将本地自然素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需要对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明确的定位,在此定位基础上将地方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从定位上说,地方素材是连接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所应用的地方素材要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对科学知识生活化应用的观念。在地方素材融入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对此的思路有以下两种。1.根据地理原理辨别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理论知识后,把地理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用原理解释现象。基本步骤:先行知识点——迁移运用——解释生活现象。2.以小见大的原理迁移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世界都是在小区域的范畴之内,但是课堂所学的地理原理基本是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大区域的性质与小区域的特征连接起来,将大区域尺度缩小到小区域,实现区域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运用。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分析,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特征,这些自然方面有很多的素材可以使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例如狮岭镇地处于广州花都区,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学过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判定本地的气候以及其呈现出的冬夏季降水特征,再联系学生不同季节所感知到的降水情况,就可以使得学生把自己的周边生活与所学地理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再如岭南地区是以红壤为主,红壤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狮岭本地的土壤类型,学生就容易想到广州狮岭是岭南的一个小地方,那土壤也应该是红壤。那其实生活中见到的山上的土壤就属于红壤了。因此教师可以有意地搜集自然地理方面的数据、图片、视频素材,就可以有序地穿高中必修一的各单元的教学中,这能让学生更深入掌握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和判断技巧。下面是根据广州狮岭镇的自然地理特征,笔者总结的以小见大的教学推理思路。
三、人文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每个地方的经济都有自身的突出特点,经济支柱产业、主要工厂类型在学生生活中的印象和感知是比较突出。比如在地理教学中说到产业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每种产业都有对应的工业类型,每种工业类型都有其突出的主导因素。那么将涉及本地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态势的素材整合,就可以成为必修二人文地理第四章工业知识教学后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就本文所讨论的广州花都区狮岭镇而言,狮岭镇的皮革产业是花都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历史长,规模大,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教师可以以此地方特色产业为素材,进行问题研究或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工业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地方素材可作为教师案例教学、问题研究或者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淀型材料,支撑课堂教学,突破理论知识,构建地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景观之间的稳固联系。下面笔者就用教学设计实例来具体阐述地方素材与地理教材的融合运用。
1.地方素材整合成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学当中常用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典型的地理案例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融会贯通,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恰当地选择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地方素材恰好可以成为案例最好的素材来源。以地方地理素材作为支撑点,从地理的某个角度进行延伸分析,可以扩展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视野。例如下面这个教学思路,即是笔者在教学中融合狮岭皮革产业素材的案例。
2.问题研究渗透地方素材
除了案例,对于一些探索性的领域,则可以以问题研究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中的难点突破。以地方事件为背景素材,从地理角度切入,探究某一个地理问题,这也是地方地理素材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的一个对知识点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素材是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教学材料。通过教师各种巧妙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地方素材化零为整,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撑。同时,创造性地使用地方素材,能拓宽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建构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地方的分析,学生用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己所成长的故乡,增强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对地方发展的使命感。
作者:李思婷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狮岭中学
参考文献: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了点滴体会,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地理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有效办法。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地理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地理,使学生明确地理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只是一门“副科”,学多学少无所谓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地理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1.充分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学手段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及地理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适时巧妙插叙,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生动的、形象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3.巧设记忆法
运用易记的歌诀、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我国沿海多良港,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记忆,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有的内容,编成顺口溜,也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宇宙万物、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会给学习地理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组织观看专题讲座、专家谈“热点”问题(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等等。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16-02
探究式教学,就是利用列举某些实例或问题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主动自学的能力,以实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其原理的目的。经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教学,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我认为,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多数延续的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多为听,这也就导致了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走神情况,而且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授课质量。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探究式教学方法已经被大多数地理学科的教师所认可,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此方法在改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方面的效果都非常显著,特别是当老师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问题时,更能激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这在无形中使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非常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这正是由于探究式方法与高中生的成长规律的适应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自身也必须对地理知识精通,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做到炉火纯青,进行合理的利用,并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加以引导。
二、改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多年执教高中地理课程,我发现一旦学生对课堂提不起兴趣,就会使知识传授大打折扣,探究式教学也是如此。作为地理教师,当务之急就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并结合身边情境进行问题创设,让学生融于课堂,提升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知识运用,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施行探究式教学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它的作用包括:能有效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互助交流中更为全面综合的掌握知识点。教师之所以要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努力,主要考虑到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或者自我意识非常强,他们内心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甚至会回避去求助他人,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生活中,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突出。所以,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来促成学生间的合作,来提升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激励效果,巩固知识印象
在教师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实践中,激励性原则是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实践表明,该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方面的优势是最突出的。举例来说,我在讲述“地理圈层结构”课程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在实验操作中,我先选择了两个不透明的塑胶空瓶,并把巧克力放入了其中一个瓶子内,另一个瓶子内放入了橡皮擦,经过学生对瓶子进行亲自摇晃之后,让学生猜测瓶子里变放置的是什么东西,在猜测的同时还必须给出相应的猜测依据。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则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能急于肯定或否定。课后,学生普遍反映非常喜欢这种参与感,这种方法对问题的理解不但深入且全面,而且更愿意去主动探究知识点和发生原理。
五、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成效
在高中地理课堂施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学校班级、所处的地理环境状况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定。施行中应注意:(1)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生活经历。(2)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学习资源和地理环境特点。(3)结合学校的地位优势和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综上,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是在对高中生心理特点及地理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能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其形成独立思维,还能培养其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的一种方法。经实践,我发现长期应用此方法,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最早由皮连生教授在其《智育心理学》中提出。笔者根据相关课题的研究,将目标导向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概括简化为两个基本步骤:一是设计精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二是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精确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作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全部运作都是围绕目标展开并逐步逼近目标的过程[1],因此,科学设计并精确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目标导向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等,并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明确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其次,要以某一知识内容为主线,将与其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最后,结合学生实际和地理学科特点,设置合适的行为条件或活动情境,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并用规范的语句清楚地陈述出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方法主要有行为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1.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陈述法是通过明确规定教学活动后,预期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结果来设计与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一般由四大要素组成,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或行为标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等结果性目标和部分可以结果化或需要结果化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陈述。其主要特征是行为动词要具体、可测量、可操作,行为结果具有相对统一或共同的最低标准。
例1.在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或熟鸡蛋、熟鸭蛋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及其分界面,简要说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归纳概括(或列表比较)各内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2.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表现性目标陈述法是通过明确规定学生应参与的具体活动或任务,但不规定学生在活动中应取得的具体结果或统一标准,来设计与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部分难于结果化或无需结果化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陈述。
表现性目标陈述法一般也是由四个要素组成,即活动主体、活动情境、行为动词和表现性任务。其主要特征:一方面,学习活动或任务是具体的,但活动结果是开放的或个性化的;另一方面,行为动词具有过程性或体验性特征,如经历、参观、访问、考察、感受、分享、参与、尝试、调查、绘制、讨论、交流以及合作等。
例2.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合作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选择一种方式向同学介绍这次观测活动的体会或成果(如特征、规律等)。
二、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终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也决定着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选择和采用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媒体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子目标[2]。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可用图1表示,即目标决定内容、目标决定策略、目标决定评价;每个教学目标都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目标,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达成一个个子目标的过程。
1.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学校环境条件等。但是,在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在之前精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已经充分并综合考虑到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等,因此,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内容选择与重组的重要和直接依据,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并为有效达到目标提供支持。
基于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首先,要非常熟悉教学目标及其子目标的要求。其次,要结合教科书上的学习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或改编。最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重组或改编教学内容时,一般应以学生使用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为主,但又不能局限于某一版本的教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当替换或补充一些其他版本上的内容或学习材料。
例3.阅读教材并结合“太阳系示意图”,说出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例4.运用太阳系示意图(或太阳系模拟动画)和行星的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比较表,概括说明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感受天体运动的规律性。
如果按照例3目标来组织教学,只要学生结合太阳系示意图,能在教材中找到并说出相关结果(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如果按照例4目标来设计教学,在使用中图版教材的学校,则需要在用好教材中“太阳系示意图”的基础上,将人教版教材中的“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补充并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这个数据表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显然,例4目标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也更有利于导教、导学和导测评。
此外,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活动的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素养等,适当补充或改编一些教材外的学习材料,如地理学最新成果、时政热点等,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补充或改编策略和方法,有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内容地方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图表化、教学内容结构化以及教学内容试题化等。
2.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3]。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必须服务于特定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具体来说,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或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等。
(1)教学方法的选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4]。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基础、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校环境条件等。在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选择、应用与组合的最重要依据。在精确设计与表述的教学目标中,其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往往隐含有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要求。
例5.运用行星主要物理特征比较数据,对行星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概括(或列表比较)三大类行星的主要特征。
从例5目标中的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分析,该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不是要学生识记三大类行星的名称和特征,更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行星的相关数据,即学习的重点不是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而是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地理图表的分析与运用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教学活动和任务都应在课堂上完成,具体的学习方式最好以小组合作学习或讨论式学习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最好是读图(表)启发式教学,或发现教学法等。
该目标后半句提供了两个行为动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如果选“归纳概括”,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读图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并简要表述即可;如果选“列表比较”,则要求学生能在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列表比较。显然,后者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要求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要求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的方法,辅以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使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5]。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导向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尽可能以读图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为主,或多选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2)教学媒体的选用
就地理教学而言,校本教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确定研究专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学理念的研究与探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教学理念有关的问题:地理教学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问题、人文性和自然性的统一问题……实践中,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机械地设计课堂活动;有的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每个维度都分解成若干细化的目标,从而造成一节内容有七八项教学目标……这些现象表明有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产生了误解。
带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学习方面进行校本教研。研究专题可以从宏观角度展开,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研讨。宏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体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微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怎样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制订、练习中如何体现教学理念等。
这方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可采取专题研讨会、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形式进行。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如在地理必修1中非常具体地指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但作为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的课程标准,大量的表述又只能是抽象的,即使像资源、环境等的具体目标也是针对整个高中学段的,不可能具体到年级。
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是广大地理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方面的校本教研应该尽量从微观角度展开,重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定位和具体落实。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取备课组交流、教学研讨会、教育论坛、论文写作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否则就会失去校本教研的价值。
三、教材的研究与探讨
地理教材涉及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集体研讨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总体研究、局部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如可以研究教材的结构问题,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关系问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鲁教版、人教版、湘教版等教材的学习专题问题,教材与读本的关系问题,教学顺序安排问题(选修部分尤其重要)等。
教材研究与探讨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集体研讨可以采取备课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较大范围的教材研究。
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事地理教学,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制订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进而反思总结,再进行新的实践,一定会有许多成果。关键是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只有在教学实际中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进行研究。
课堂教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宏观层面的如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课型研究,活动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预习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分层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一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教学方法运用的反思和研究、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细节进行反思和研究等。
五、检测与评价的研究与探讨
传统的教学评价常常关注终结性评价,创新的评价机制则要求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比较多,宏观层面的课题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研究、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研究、促进特长生的个性化发展研究、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教学专题的检测研究、模块的检测研究、高考方案研究、高考研究、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学分认定研究、学生素质综合评定的操作研究、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实施研究等。
关于检测与评价的研讨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实验、反思总结、专题研讨等是常用的方法。
六、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的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材开发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其中一部分课程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补充。这类课程可以从大地理的角度来设置,也可以跨学科甚至跨学习领域设置,也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设置。
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规范地开设校本课程,如何设计课程纲要,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如何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如何处理校本课程与其他教材的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取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分析、教材编写、教学个案反思总结等方法进行。
七、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结合的研究
现代教学注重探究性学习,这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将地理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也是校本教研的研究项目之一。这类研究可以和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如结合地理学习的选题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监测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鉴定研究等。
这类研究可以运用个案分析、反思分析、实践总结、论文写作等方法进行,还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校本教研。
八、地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开展地理教学,需要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如何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资源库、如何发挥资源库的作用等,应该是校本教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