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动画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画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画教育论文

第1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一)美国数字动画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国家,所以民族特色在他们的作品里并没有很大的体现,但是欧美动画却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其严谨的叙事手法和精良的制作技术,至今别的国家仍难有超越。以迪士尼为例: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表演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二)日本数字动画的特点

虽然从技术制作手法上来说,美国在全世界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从民族特色和艺术性上来说,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美国无法比拟的。从20世纪60年代的手冢治虫,70至80年代的宫崎骏、高烟勋到90年代的押井守、大友克洋再到新生代的和今敏和新海诚,日本以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手法,在世界动画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俄罗斯数字动画的特点

俄罗斯艺术家十分重视在作品中表现风格,他们认为,没有个性面貌的艺术是缺乏感染力的,坚持通过精益求精的油画技艺以及经典的民间传说来表达人文理想,和高超的实验动画技法。如VladimirMayakovsky和DzigaVertou以及伊万·伊凡·诺夫·瓦诺都将本国的文化融入到动画作品中,使俄国的的数字动画作品充满着浓厚的艺术味道和民族特点。总之欧美数字动画的人物特征夸张,日本动画的角色偏向于写实,俄国动画风格有着厚重的艺术味道等,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能站在本国的文化根基上,把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嫁接在数字动画作品中。

(四)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必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述语言,而这些正是我国欠缺的,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如同“山寨”品,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到处模仿,为别人做嫁衣,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始终难成大器。而我国的数字动画制作人零散地分布在各大城市,没有大型的动漫机构将其统一,加之每个公司都有很多因素制约,实现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就很难,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字动画就显的极为重要。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这一设计理念,在学习时期得到指引和发展,这对数字动画行业将是颠覆性的变革,因此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数字动画现状以及教学的侧重点民族特色

(一)曾经的辉煌

自从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却被误认为是苏联的影片,让老一辈的动画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并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到震惊中外的《大闹天宫》再到《哪吒闹海》和《三个和尚》等优秀的作品都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上,汲取精华融入作品中,使动画作品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因此中国当时还拥有“中国动画学派”这个荣誉称号。

(二)我国数字动画的迷茫

中国动画也曾辉煌过,也曾拥有具有民族风格鲜明的时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原因的冲击,动画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带有浓重日韩风格的动画作品,渐渐地迷失自我,没有了民族特色。实至今日中国的动画还是在模仿,不是模仿日韩,就是模仿美国,唯独没有本国特色。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的问题

因为长时间受国外文化和动画外衍产品的影响,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缺失,使我们的青少年深陷其中。越来越忽视民俗文化。导致很多中国文化精粹断层,甚至消亡。而在教学中深受影响的学生也更喜欢日韩、欧美的设计风格,并以此来作为创作的样本,而作为教师也只能拿60至80年代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作品,来给学生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的范本,但相差几十年的审美差距,学生似乎并不领情,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本土动画时显得尴尬和无所适从。因此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四)开创特色数字动画的教学建议

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很多方面都被中国传统美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间美术也慢慢地被现代人所接受。如皮影、戏曲、剪纸等很多民间艺术运用到数字动画中,使数字动画具有民族特色,然而怎样在数字动画创作中,把民间艺术巧妙的融合进去,国画大师李可染有这样一句话:“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数字动画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思。这是一种境界“,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研课题,研究创作发展思路,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机械仿照民间艺术家的表现语言去套用数字动画,人们也不会喜欢,应深入的研究两者更好的融合方式。而“打出来”这相当于研究过程,通过了解和探研慢慢琢磨出一套合理的创作思路,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地消化。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对民俗剪纸的借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以剪纸为例,我们可以借鉴剪纸艺术文化运用到数字动画教学中。

(一)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式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一般是以平面纸张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其组成元素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而拼贴剪纸是以各种颜色的色纸剪成各个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贴在一个画面上。

(二)“色彩”“造型”“想象力”在拼贴艺术剪纸中的体现

1、五行色的视觉震撼拼贴剪纸属于剪纸的分支,属于母女传承的民艺系统称作“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层的表现。运用了传统的五行色,青(木)、赤(火)、黄(金)、白(水)、黑(土)为色彩主题,正是这些传统五行色的运用和巧妙搭配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营造出鲜明的艺术,通过色彩的渐变、堆叠,冷暖互补的用色方法营造出而瑰丽多彩,鲜明亮丽,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以及艳丽互补色的运用,如珠宝般夺目的视觉效果。2.拙朴独特的造型1)简约符号造型的运用拼贴剪纸给人呈现出瑰丽繁复的视觉效果,但仔细研究后他的造型很多是由简约的符号造型组成,而这种简约的符号用来设计创作数字动画中的角色造型会更加富有民族特点。2)对称式的人物造型对称式的人物造型是剪纸艺术的特有艺术特点,整体感觉拙朴,清晰、明朗,这种造型方式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3)丰富大胆的想象力任何作品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同注入的灵魂,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因为运用了想象力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发挥想象,并借鉴民间传统故事和童谣。会使学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的富有灵气。

四、结语

第2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1.动画素描中构图与镜头语言的应用

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动画素描中构图与镜头语言的应用其实质是一个问题,即:视角的选择。许多人在学习美术的第一天中,老师就用讳莫如深的的表情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构图。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在一张有限的空白空间内感受每一样添加物的位置与大小,一件、两件、三件……,渐渐地我们又学会了在更多的物体中如何确立主体物及它与周围的关系。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静态的、甚至是封闭状态下的构图或者是一种视像的组合。我们提供给观者的只有一个视角,并在这一单独的视角中努力尝试将看到的视像或是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是这种体验的过程都可以表达。这时的视角是一种非常自我的、私密的、带有完全个人色彩的角度和立场。我们在各种场合所看到的作品尽管会受到场地、灯光、环境的影响,但作者始终努力将这些因素减弱到最小的程度,尽可能地留下一个准确且合理的视角给观者去静静地欣赏它。

就拿《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而言,如果采用马塞尔.杜桑立体分解的方法在静止的画面上展示连续运动过程,进而采用多视角的话,蒙娜丽莎的微笑该是多么的诡异。因为达芬奇在创作时选择的视角就是观者所看到的视角,这是达芬奇想让我们看到的。但在动画素描中,《蒙娜丽莎》就可以用多幅的作品,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表现。让《蒙娜丽莎》系列的作品动起来,或者是让观者动起来;作品与受众两者只要保持其中一方的相对运动,观者都可以得到更多视角、更加完整的形象信息。动画素描中的视角选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流动性与补偿性。视角的流动性必然产生视角多样性的变化。在视角选择阶段中,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在一幅画面中交代所有的问题:权衡所有物体在一个平面空间的位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不用管构图了吗?答案是:不。尽管素描在动画中视角是流动着的,但荧幕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观影者视点是相对稳定的,观影方式目前来讲没有根本的变化。这种方式规定了整个视角流动过程中所呈现的画面必然由许多独立的画面构成,单一画面中所具有的关于构图的形式美的原则,在这流动着的视角中同样适用。动画素描中视角可补偿性现象是采纳了电影艺术特有的一种现象。

即一个完整的形象可以由多个不同大小、角度、空间、时间的零散的形象,采用符合观者接受习惯的方式补充并偿还出一个完整形象。在动画素描中,作品的内容可以是零散的,但并不意味着动画素描作品创作中可以肆意撕扯其表现的内容。动画素描教学与创作中,由于受到电影艺术中视角转换变化的影响,视角选择的多样化是必然的产物。这种变化体现在:时间、地点、行状、明暗等的更替与穿插,并在此过程中还原出完整形象。比如《变形金刚》中汽车人的形象,大小、行状、质感、功能性、情绪等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展示中得到了充分的补偿与还原,在每一个观者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人形象,每一个形象也是不同的。这种在影视中常常采用的流动性视角的变化,将动画素描创作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的境地当中。以前的素描创作只考虑一个视角下的表现行为,而在动画素描中则要依照导演的的要求去不断地创作一系列、连续、不断变化着的视角下系列素描作品。用一个简单的说法来解释,以前传统的素描可以用一个或数个视角在一幅作品去讲一个故事;那么动画素描则是用更多或急或慢的移动着的视角,用更多幅作品才能讲一个故事。甚至是一系列连串的素描草图更能表达动画素描完整的含义。

2.动画素描的写实性表现语言

动画素描在描绘上的写实性表现需求来自于是荧幕内容和不同视角在细节上的表现,随着镜头与视角的推移变化,画面必须要有足够的细节去支撑。国际上普遍要求B级2K画面动画影片的技术设定标准,其画面可以放大三十米都很清晰,依旧丰富、饱满、流畅。动画电影对于画面素质要求较高,矢量图能够保证形象线条和边缘的整洁,但层次感较差,不利于表现色彩与明暗复杂的事物。点阵图虽然能够带来更多的细节与层次,但绘制成本较非常高。这两种方法是动画电影中最常用的两种绘制方式(不包括三维动画)。动画素描中的细节描绘,在教学与动画制作过程中经常被简单的强调成线条轮廓与二级明暗关系。这种方式强调画面内容的可识性,旨在用简洁、经济、经过优化了的展现方式让观者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画面信息,该方式在日系动漫中最为明显。近年在色彩、场景、透视、细节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日系动漫形象简易、单薄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动画素描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线条与二级明暗的可识性刻画,势必造成素描艺术表现语言的僵化与消逝。美国动画形象中线条明快有力,流畅而又生动,强调夸张的动态与表情,造型结构明确,角色形体解剖有据可循,造型手法写实。动画素描写实性表现的动因主要来自于观者现实生活体验的召唤。模拟是人类最重要的天性之一,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想象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屈身于宽大的草叶之下,头上鲜艳的羽毛在不自觉的晃动着,在幽暗的丛林中显得格外醒目。

父亲时不时的学几声其它动物的叫声,然后静静的听,静静的等……。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捕猎成功的机率,而且也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捕猎成功后他们会取下动物皮或骨头的某一部位挂在身上,或将这次捕猎的过程刻画在岩壁上,或纪念,或祈祷,进而将之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占有,来期待更多物品的获得。上面这个故事很形象的说明了模拟的“像”所带来的好处,而且绝对是模拟的越像所带来的好处就会更多,成功也会来得更快。模拟能力在时间的推移中已经成为人类非常擅长的能力,人类生活中将这一能力刻意的进行强化。强化的领域包括声音、物象、动作等,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这种强化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如音乐、绘画、设计、表演、舞蹈、武术等专门专类的细分。模拟(画得像)是绘画千百年以来一个重要的主题,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认为是唯一的标准。从西方绘画的发展来看,写实性绘画理论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甚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发表过关于模仿的的观点。用用柏拉图的实例来说,床有三种:第一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床的“理式”(Idea,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所以只能译为“理式”,不能译为“观念”或“理念”);其次是木匠依床的理式所制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这种关乎理式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艺术家,在描摹自然对象时多了一份对写实描摹的笃守。

这种动力影响至今,以逼真再现为主要特点的三维动画电影目前占据动画电影半壁江山,大有超过平面动画电影的趋势。因为除了特定的诸如文字、记号、公式、图腾、纹饰等一些符号化的特殊形象之外,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比模拟或说是“像”更加具有表现和传播能力的表达方式,何况这种“像”的能力是体现在二维平面介质上面。动画素描作为更加精细的分工依然保留和发展着这种模拟的能力,尽管人们试图摆脱这种单一的视觉体验,但眼睛看到的便是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所谓纯形式的画面美或者深邃的思想内容,由于受到个体经验差异的影响,造成体验与表达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类动画电影不利于市场商业推广,无法从影院获得商业利益。所以,“像”仍然是人类视觉体验的绝对形式。素描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种类并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这种属性为动画注入了一股灵气。尤其在动画素描教学中这股灵气显得弥足重要,如若没有了这股灵气,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动画只会是徒有机械外壳与程序的组合。

第3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一、学生能力差、学生兴趣低

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开始,更多的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大学,采取了所谓的捷径,也就是学艺术,因为艺术生的文化分数线较低,容易被大学录取,所以很多文化程度不好的学生,在高二年级的时候,转到了艺术生上,虽然高考后被大学录取了,但是由于学习美术时间较短,美术功底差,导致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上是非常吃力的。特别是高职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录取中分数最低的,好多都是通过补录工作,进入的学校。更甚者有的同学美术只学习了几个月。这样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例如动画前期的人物设定、分镜头设定课程时,往往就画不出来,或者画的透视、比例很不协调。对于三维也是一样,人物建模比例不到位,贴图绘制粗糙等等,就暴露出功底不扎实的问题了。这样就间接地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学习兴趣丧失。试想一下,每个同学一提到看电影、看动画、兴致勃勃,对里面的剧情和人说谈的津津有味,一提到自己是学动画,以后是干动画的,甚是自豪。可是一出手、一下笔、发现人物画不出来、场景画不出来、动作更是画的似不像。你说怎么还有信心学习动画,制作动画呢?

二、师资能力不足、实战经验缺乏

高校教师,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在招聘的时候都是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这是个高校招聘的一个硬性标准,这样被聘用的人才固然可贵,但是动画行业虽然是需要设计、创造,但也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流水线工作,这里指的劳动力是具有能够加中间帧的动画师,可以说是动画行业,目前大量需求的人才,是专业技术型的,而不是理论导演型的。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聘用不能是嘴上功夫,而是手上功夫扎实的人。高校教师,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更要是思想超前,专业技能强,一线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所以高职院校老师的聘用,不能直重视文凭、学历。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专业混乱,很多职业院校在组建动画专业时,专业院系的领导和教师,都是从各个部分抽调的,什么版画专业、多媒体专业、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等,教师专业领域五花八门的,最多外派出去进修一段时间,而且还不是一线企业,都是高校组织的教学研修班,就回到学校开始教学工作了,这样的老师本身就不专业,能力也不行,技能就更不用说了,还没有一线工作经验,这样的老师是能说会道,但是动手实践就白瞎,大家说说,这样的专业怎么能不亮红牌了。

三、三维课程安排不合理

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应该说是动画专业的三维课程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了,但为什么说还是不行了,这和高职学院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原因,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关。老师教学要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这个说法是不错的,可是对于整个班级和整个专业年级来说,那么多的学生,能力不同,兴趣不同,想学的东西也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插画、有的喜欢设定、有的喜欢三维、有的喜欢游戏、有的喜欢影视等等,这么全面的内容,不列入课程体系吧,怕学生学得不全面,不列入又怕学生学习面窄,不好就业。三维课程也是如此,很多院校的软件课程是什么软件都学,比如MAX有48个学时、MAYA有48个学时、ZB有40个学时、AE和PR有20个学时等等,这样看起来是哪个都不少,可是48课时不说软件是否精通,就是界面模块的介绍,这么点的课时量怎么够用,大家都知道,三维动画从模型、UV贴图绘制、材质灯光渲染、骨骼绑定架设、动作调制、渲染输出等等好几个模块的学习,哪一个工种在企业里都是要专精人才,以现在的培训机构而言,像国内知名的完美动力公司培训班中,就光它的动画大师班,单一软件的一个模块的讲解,培训时间为全日制3-6个月的时间,教授内容除了软件的操作外,还延伸很多动画原理和表演的内容。学生每天7小时,每周6天的时间全日制式的学习,半年折合共计1000余节的课时量。和高职学院的全部模块的学习就48课时相比而言,一个模块就8个课时的时间,可以说是有100倍的差距啊,所以同学们学得东西怎么可能专精。

第4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明确教学目的

动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二维、三维动画和漫画创作及后期制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目的在于培养可以从事动画原画以及创意设计、编导、三维电脑动画创作方面的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在高校中的教育要面向就业。这样,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动、漫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也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美学素养和视觉感受能力,使他们掌握本专业的各种表现语言和技巧,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

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教育,基本功的训练当然重要,但是也千万不能忽视美术修养。没有对美的认识何谈艺术?在教学中做到基础能力与审美修养并举,万万不可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对于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艺术的形态、艺术形式和风格上。对于动画专业,主要通过“多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多听多看多分析,多接触优秀的动漫作品,只有不拘泥于书本才能开阔视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应当多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影片和动画作品,了解当今的动画发展趋势。日本是当今众多优秀动漫作品创作的摇篮,他们的作品构思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特别是继承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涌现出一批动画大师,我们应当多向他们学习,并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国家和民族,创新是其灵魂。对于动画事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涌现出新的优秀的作品,才能推陈出新。对于个人亦是如此。在高校的基础教育中,我们教师应当把创新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时时处处。鼓励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新的理念。激发学生展现自我,大胆创新。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教学相长,好处无穷。

举一个例子,比如激发学生们在材料上的创新。通常,在基础训练的色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用特定的某一种材料来作画,可是对于本科的高校教育来说,这种方式就显得死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程时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亦不能深入分析所研究的对象。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各地文化交流广泛深入,视野逐渐拓宽,艺术思想不断碰撞,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就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就是我们内心的思想、感情、态度、情绪……由此看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则更加重要。

生活中的材料各种各样,而我们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改变我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思考方式。比如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重材质与轻材质、液体与固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没有比动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也更应该具有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前面提到过,动画的制作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越多种学科,兼顾艺术与技术的艺术门类,动画及数码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要想真正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团队才可以完成。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另一个是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团队出谋划策,即是团队的协调合作能力。

第5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半自动化即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以上三大类别的教学模式可以以教学半自动化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半自动化的优点非常多,具体表现为:第一,具有直观性特点,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第二,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第三,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第四,具有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五,通过多媒体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第六,具有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第七,具有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第八,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2.1多媒体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主导力量

当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工作的辅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使用多媒体的某一方面的功能逐步的改进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伴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甚至使用多媒体的程序化的思维过程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教师开展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具有的新的教学理念即是多媒体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主导力量。

2.2正常化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优点,也各存在缺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实的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真正地熟悉其使用的场合与时间点,切实的了解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而什么时候不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师开展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次需要具有的新的教学理念即是正常化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

3.1打破原来存在的“课堂+课本”的限制性

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首先需要打破原来存在的“课堂+课本”的限制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教师、学生三个主体构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对课本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剖与分析安排课堂教学,课本与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媒介,学生想要很好的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就要不断的借助媒介的力量开展接受性的学习活动,进而获取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成为新的教学媒介,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媒介力量,所以,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需要打破原来存在的“课堂+课本”的限制性。

3.2创造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

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其次需要创造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调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信息主动加工和信息主动处理的过程,重点是消除学生未知知识与已知知识的差异,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化与细致化。创造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需要切实的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情景化学习要素、合作化学习要素、开放式学习要素。在这种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之中,多媒体技术就是学生不断的认知探究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就是激励学生情感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就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工具。

3.3改善原有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第6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广东;岭南文化

1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区域文化是生长于此地的人类为适应其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而创造的生活方式之总和,对于本区域的人来说,文化也是他们从祖辈的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相应的行为方式[2]。文化是多样的,文化存在的三个基本样式为民族性、时代性和区域性。就民族性来看,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分子,是中原文化在岭南的延伸。以时代性来说,岭南文化可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等时段,是近代岭南文化最具瞩目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以区域性来说,岭南文化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南方山河海文化。

2广东高职教育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梁启超曾说过:“竞争者进化之母也,战事者文明之媒也。”他从西方理论和经验中吸取“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的思想,代表了岭南知识界打破传统的勇气。从古至今,每个时期进入岭南的移民们,为了寻求新的活路,就必须抛弃依赖思想,自立自强,敢于拼搏,因此竞争意识空前强烈。广东地区的教育及文化氛围自古受岭南文化的深刻影响,各高校氛围也带有其独特的岭南气质,广东地区的高校数量历来居全国前列,其中的高职教育近年来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如广东省教育厅的《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广东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有85所,在校生人数已超百万。其中,有11所高职院校被列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5所高职院校被列入“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6年全日制专科毕业生人数达到26.1万人,其初次就业率为98.1%,明显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可以说广东的高职教育已从边缘教育逐渐进入了主流教育的行列,已经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又公布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年)实施方案》,其中规划高职院校五年内要建设57个项目,到2020年,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愈加完善,计划培养一批在全国领先、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高职院校及品牌专业,形成独树一帜的“广东模式”人才培养方式。高校是文化、思想、教育的摇篮,广东地区的学生敢想、敢做、敢闯、务实,带有典型的岭南区域性格。广东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中广东生源占大多数。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激发学生的区域特质,发扬岭南文化的精神优势,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职业技能型人才,使广东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同时发挥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使之在广东教育史上留下色彩斑斓的一笔。

3岭南文化的包容务实精神促进广东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代岭南人在抵抗西方殖民侵略的同时,理智地向对手学习先进科技和政治思想,对有益的东西不拘一格地兼收并蓄,是包容特质的典型体现。创造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创造力对振兴中华具有决定性意义。高职教育从类型上看是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从层次上看又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作为职业教育,它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培养人学会生存技能的社会教育活动。广东省高职院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彰显办学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办学体制。目前省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由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合作的校企组织,共同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由此增强办学活力。在这些特殊的“教室”里,企业中的技术工作者、专家是相关专业的兼职老师,专业教师和学生团队一起又共同承接着相关的企业项目,他们同时也是企业项目的重要技术者。在这个“教室”里,企业和学校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学习的过程被授予了一种融入市场、融入社会的新意义。目前由广州市政府打造的广州教育城更是对职业教育的肯定,教育城坐标广州市增城区朱村和中新镇,规划总面积约20.20平方公里,目前主要包括二十四所职业学校及一处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规划显示,广州教育城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立足华南地区、辐射港澳,同时影响东南亚地区,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训、研发、职业指导、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大型国际一流教育服务集聚区。教育城的建设与发展将给广东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正是由于岭南人民包容务实的创造能力,使高职教育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快速发展。如何有效融合“精神、能力、技术”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中,以实现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增进个体幸福,推动社会发展。这将是我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新课题。从2000年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就率先展开了与英国教育文化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在向国内多所优秀高职类院校学习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向其他国家学习并引进先进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先后与德国F+U、澳大利亚“TAFE”、美国半岛学院、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十所教育机构以及院校合作学习,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本人所在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4月~5月,选派了不同院系的13位学子前往泰国博仁大学(DhurakijPunditUniversity)进行为期8天的游学活动。中泰游学项目是我校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举措,游学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为双方进一步发展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我校服务广东农垦“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培养支持,彰显了我校一流院校建设的国际化办学特色。目前在广东85所高职院校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有四所,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一所,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正是由于岭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广东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4广东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提升核心知识能力的强烈需求下,《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①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强化专业基础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②加快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通过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国际交流等方式,为毕业生继续深造和提升层次提供更多的机会。建设一流高职,打造一流专业已经成为不少高职院校“十三五”时期的建设目标。此次实施方案也提出,广东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广东自贸区建设,高职院校要成为技术技能人才配置、产业新技术创新积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前沿主阵地。如本人所在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一行6人在2017年6月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双方致力于通过加强教师、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教育、学术和文化领域内的交流活动,扩展和深化合作项目,搭建区域职业教育协同育人共享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具体成果,贯彻落实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总之,建设文化大省不仅需要物质形态的文化建设,更需要创造文化和建设文化的各类人才。因此,我们要齐心协力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办学水平,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以此构建文化创新之源,让广东的高职教育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N].南方网,2004(2).

第7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育;文化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21-01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是我国中学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科目,同时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学生通过在中学的学习,为日后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这个初级级阶段,学生就要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促进其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课堂使用的教学方法

1.直接阐释法

直接阐释法,就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在课堂中进行直接的讲述。通常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其以语言教材为主要载体,对其中的背景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释,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通过直接阐释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内涵,并且通过所学的致使进行交际。同时在教学课堂上,也可以使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来进行阐释。比如:在讲授有洗英语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用PPT展示这些作品。

2.交互融合法

交互融合法也就是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互融合,也就是现代教学中所讲的文化教学,利用融合法进行教学的好处在于,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应该掌握的词汇,同时能够了解到大量与词汇相关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作用。融合法的使用应该分学习者不同的阶段进行区分教学,例如对于初中级的学生来讲,可以更多的讲述一些词语的文化背景,而对于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讲,可以将讲述的内容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和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的高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异同比较法

异同比较法是对母语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差异和共同点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利用比较过程中的相同点来促进学生对语言正迁移的理解,通过不同点来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质,也就是防止文化的负迁移。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和阐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心理障碍的克服,对于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来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对单个词汇的学习,而是对整个语言文化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领悟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精髓,能够促进语言学习效果的更好提升。例如纵观各个国家的发音现状,除了葡萄牙和俄罗斯两国之外,其他欧洲各个国家在茶的发音上都采用了厦门方言中“Te”音带派生。

二、课外使用的教学方法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和学习必须结合实践,也就是教学不能够拘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想学相互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实践教学部分十分缺乏,导致了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实践教学没有引起应该有的重视。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英语文化的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整个教学系统中来,只有做到只一点,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到文化的内涵。

一般来讲,交际实践法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也就是课外和课内两种交际实践教学方法。课内教学主要是通过模拟的手段,也就是在课内制造交际实践的氛围,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致使运用到交际钟来,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模拟课外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练习用英语交际能力。课外教学就是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的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国家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进行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之一。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正处于这样的后现代主义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今天,如果不能掌握跨文化的能力,那么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就很有可能迷失方向,同时不能够正确的理解其他有些的文化,在文化的对待方面存在狭隘和偏见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3-65.

[2]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C].见:王福祥,吴汉樱主编.文化与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24-332.

[3]Brooks N D.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M].New York:Harcourt Brace,2009.21-15.

第8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的性别教育尤其对女生的性别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性别教育现状和女生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女生性别教育的建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女生的比例逐步上升。据统计,“到2004年,女生占本科在校生的比例已经上升到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 2%和31.4% 。”到2007年底,据报道,上海各类高等院校在校本专科女生占学生总数的52.7%,在某些文科专业,女生的人数远远高于男生,男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高校女生人数逐步上升的情况下,高校的性别教育尤其是对女生的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性别教育的涵义

    校园文化活动是体现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广义上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领域开展的活动;在狭义上是相对课堂教育而言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进行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一切文化活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既包括了教学、管理、服务等形式的物质的、精神的、动态的、静态的文化活动,也包括了在校园内开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即学校“官方”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社团“非官方”组织的活动。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的是狭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即课堂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高校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都是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的,高校性别教育亦是如此。在女性学中,“性别教育,是指教育人们正确对待性别差异,认清由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和制度带来的性别歧视霸权;让在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教育上处于弱势的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性别教育是一种“淡化性别界限”和“跳出性别框架”的教育,不仅针对女生,而且也是培养男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知识和修养的途径。

    在高校性别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要帮助女生建构自己的女性气质。女权主义认为,女性气质( femininity)是指对女性形象和社会角色的社会建构。

    笔者认为,高校性别教育中要帮助女生建构自己的女性气质,要塑造女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培养女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不再拘泥于旧的性别观念,并推动全社会对性别意识的关注。

    二、高校性别教育的现状与女生主体意识的缺失

    在高校中,性别教育和女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高校女生的主体意识不强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受到自身或家庭传统的心态和思维定势影响,许多女生仍然保留着“男生应比女生强”的观念,出现了依赖性、自卑感和怯儒心理,缺少了勇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第二,在课程学习和教育中,由于传统的性别定位,女生更多地接受了顺从、乖巧、贤惠的性别定位,逐渐地失去了与男生平等展示的机会;第三,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在就业中,用人单位宁可录用能力一般的男生,却将众多优秀的女生拒之门外,这种现象使一些女生丧失了竞争的勇气,萌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念头,最终放弃了就业竞争和努力进取的机会。

    目前,高校对女生的教育仅仅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只限女生参与,然而这些活动往往持续的时间短、内容有限,未能在女生群体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最终只能导致对女生教育的名存实亡,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女生性别教育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高校性别教育普遍采取组织女生节活动的形式,虽然不同的高校举办特色各异的活动,但是活动内容和时间仍然有较高的相似性,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外貌和形象的关注,例如在校园内举办美容、礼仪讲座和女生形象设计比赛等,通过讲座让女生学会社交礼仪规范和关注自己的外貌,通过形象设计比赛评出大家心目中最美丽的女生,但这些活动也给女生传达了一种信息,就是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评判标准和礼仪规范。在父权社会中,对于女性外貌的评判标准和礼仪规范,更多地是从男性的视角来设定的,女性的服饰打扮和行为举止最终都是要符合男性评判的标准,必须得到男性的认可。因此,这些活动最终只能导致女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外表,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在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二,对生活技能的关注,例如在女生节活动中常常会举办一些水果拼盘比赛、厨艺比赛等等注重生活技能的比赛,这些比赛给参与者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带来了许多生活乐趣,但这些针对女生的活动仅仅限于生活技能的展示,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上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框架,仍然定位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这些活动是传统女性角色的传承,可以说使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第三,活动时间短,活动效果不明显。对于高校女生节的起源,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广东工业大学在1991年首创的一个节日,以“关爱女生”为宗旨,在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举行,为期一周;另外一种说法是每年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也就是3月7日一天。在女生节的那一周或者那一天,男生们会以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女生,包括修理电脑、送早餐等等,然而无论是为期一周还是一天,活动的时间还是非常短暂的,活动的效果也未能持续下去。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女生的性别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会性别理论教育方面仍有待加强,学生学习性别理论和探讨性别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不断地调高,女生的主体意识仍需要增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女生的性别教育:

    首先,定期举办性别研究相关的论坛和讲座。除了通过开设女性学、性别研究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性别理论外,定期举办性别研究相关的论坛和讲座,对社会和校园的热门话题展开深人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培养从社会性别视角去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发挥学生社团女生部的作用。在高校中,学生会一般设有女生部,主要负责组织女生节活动和关注女生日常生活,在一些学校中由于女生部的作用未能得到重视,因此女生部常常会被并人生活部。高校的性别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女生建构自身的女性气质,培养女生的主体意识,这就需要女生自觉地去关注和探讨性别差异和性别认同的问题,构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女性气质。

第9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培养模式,利用各类资源,突出综合院校的优势

地方综合性大学动画设计专业教育在教学管理、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虽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与专业院校动画教育的模式相差很多,动画专业不能按照传统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培养观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综合性大学的教学主管部门在制订一系列教学规划时要进行充分调研,考虑到动画专业的实践性和个性化的教学特点,这就要求各综合性大学发挥各自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点,打造适应动画教学规律的教育模式。综合性大学大多包括了文、理、哲、经、教育、管理等学科,学校的综合优势强,其动画专业的教育应该利用不同学科的资源优势,充分汲取各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有利因素,发挥自身特色,为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合理设置课程结构,调整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的比例,培养学生自由发展

地方综合性大学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独立学院,其在人才培养上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侧重点。如,以动画专业、文学本科专业为蓝本,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是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必须增加影视文学基础课;应确保核心课程的核心价值,核心课程在原则上应被控制在10~12门;总学分应控制在60分左右;应增加课程的深度,切不可“蜻蜓点水”。毕竟动画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类型,综合性大学教学主管部门在设置课程结构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动画这一门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可将原有的综合类优秀课程放置在选修课中供动画专业学生选择,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

合理配置学科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专业院校在动画教育上实行实验室制度,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适应了动画教育的特殊性。动画的制作工作量大、环节多,其创作、制作方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个人创作有很大差别。动画实验室与工厂的制作车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工厂车间里有车间主任、高级技师、学徒,一般采用师傅带徒弟的“生产+学习”模式,传统动画制作和教学模式与其非常相似。沃尔特•迪斯尼创办的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培养了很多动画高端人才,所以在动画教育当中适当实行实验室制度是有必要的。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教师,进入不同的工作室,这是真正实现生产和学习相结合的动画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