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资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乡显着的气候特征。
我乡全年光辐射总量达到4500~5500兆焦耳/平方米,全年日照2600~34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昼时间长达14~16小时。作物生长季节(4~11月)日照1600~2100小时。光能资源丰富,光有效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有机物质积累和果实着色。我乡灾害气候主要有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几种。
2、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指的是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这是一种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来源。
沅水穿境而过,大小溪流以及池塘星罗棋布,境内修筑了八座中ⅱ型水库,加上春夏降水量大,因而,我乡水资源量非常丰富,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
一、我镇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几个垌面村地处城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在思孟和木榔两村发展了1000亩蔬菜基地。思孟村还是岑溪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全村荔枝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思英和上奇两街座落在市十里长街边,是我镇的主要工业园区,也是3000亩速生丰产林(马占相思)基地。六田、六凡两村位于义昌江畔,有丰富的竹子资源,土纸加工业比较发达。黄沙、大锦、寮田、垌尾、山心这五个山区村则具有山区优势,是松脂、玉桂、八角、药材的主要产区,其中黄沙村的八角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在今年的镇十二届人大会上就提出了我镇“优势在区位,难点在农业,出路在招商”。为此我镇注意充分利用各村(街)的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如上奇街和思英街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就采取了个人、集体、外商一起上的办法,营造了速生丰产林3000亩。目前,这些速生丰产林长势旺盛,已初具规模,预计到XX年可有1200亩投产,产值达万元。
二、我镇农业招商引资的薄弱环节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招商引资投资规模较小,引来的一些外商基本上都是一些个体老板,资金少,投入不足,主要是投资承包、开发山庄等方面,真正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没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计划经济的痕迹较重。如政府一心想促进农民增收,可是却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农民种这样种那样。虽然种植的时候市场的价格不错,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不但农民得不到利益,也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的信誉也受到了挫伤。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我镇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由于乡镇的财力有限,目前的财政仅仅是勉强维持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根本没有余力去投入招商引资的宣传。至今我镇的电脑还没有上网,也没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对外宣传自己和信息来源的渠道都比较狭窄。三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影响了外商投资农业的信心。
三、我镇农业招商引资下一步的计划
为切实扭转我镇农业招商引资的不利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和今年的机构改革的时机,多渠道分流财政供养人员,把政府职能从“要农民做”变为“为农民、外商做好服务”,把政府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情放到市场中去,紧紧根据市场规律办事。
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市农村农民外出务工也极为普遍,全市约47万多名,年收入大约在20亿元以上,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均5000元以上,这已成为我市多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贫穷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预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民离乡进城务工的状况还将继续下去。由于各种原因,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可能全家进城,家中未成年的尚在读书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代为照看,稍大一点的孩子,干脆让他们自己打点自己的生活,甚至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妹。
这些农村“留守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其教育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如何?有何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我市固镇县农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及方法
按照民盟省委、市委要求,由民盟市委妇女委员会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小组”,我们一行七人于05年6月17日前往固镇县石湖中学和石湖小学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采取听取校方介绍有关情况,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召集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及部分教师参加座谈会,还深入班级与部分留守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调查,我们对两校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我们认为,两校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
二、石湖中学的基本情况
石湖中学是固镇县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现有初中和高中学生3000多名,教师135名。学校为配合调研做了材料准备,由校方提供的数据反映,全校五个年级中(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二个年级,高三已离校),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为295人,双亲外出务工的为159人,二者占学生总数的15.1%。另外还有10%的高、初中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干脆辍学放弃了上学。
但据校方介绍,石湖中学的“留守孩子”现象还不算最严重的,有些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孩子”的比例高达40%以上,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下表为石湖中学在校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表
年级
总人数
单亲外出
双亲外出
占年级人数的比例(%)
初一
749
121
51
23
初二
670
75
39
17
初三
535
46
27
13.6
高一
480
39
26
13.5
高二
389
14
16
7.7
由此表可见,初一的学生年龄最小,而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却最高。在此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最差,是最需要父母双亲呵护和家庭温暖的,而恰恰此时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温暖,这将给孩子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三、调查问卷的情况
为了方便调查,针对需要了解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列出了30个问题,它们涵盖了年龄、性别、父母外出情况、父母联系情况、个人学习、生活、思想及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希望等。
在校方的协助下,在石湖中学我们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180份。石湖小学,我们发放了50份,收回了50份。
事后,我们对这230份调查问卷逐项进行了认真地统计和分析、归类。
我们认为,两校接受调查的学生们的回答是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它们基本上可反映“留守孩子”的当前生活学习及思想心理等有关情况。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生活行为失范、心理健康障碍、学习课业困难、违纪违规行为趋多。其中,以下列问题尤为普遍和严重。
四、“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同意”,产生孤独、寂寞感
在石湖小学,从问卷中反映出,在11-14岁的学生中44人有43人不同意父母外出务工,15-18岁的学生中6人全部表示不同意父母外出。
在石湖中学,180人中有129人不同意父母外出,同意的为32人,其余19人无所谓。
大多数“留守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务工。父母的外出,使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抚慰,因此,非常想念在外的父母亲,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为伴,自己就有一种寂寞和孤独感。
很明显,父母外出务工违背了大多数孩子们的心愿,使他们从小就被迫生活在无奈、无助和无望之中。调查显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渴望同父母在一起,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就蒙上了孤独的阴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留守孩子”大多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和沟通。
2、失去了家,普遍缺乏安全感
父母不在家,“留守孩子”放学归来,没有家的感觉,他们失去了家,产生失落感,普遍感到安全没有保障,尤其女孩子更是如此。
石湖中学,180个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5人表示没有安全感,其中女孩子为64人,她们经常处在担惊受怕与戒备之中。多数“留守孩子”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了安全,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一般都显得胆小谨慎,以致心理不健全,从而影响到他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因而也影响到他们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打工能挣钱,让学习受到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打工,照样能挣钱”的思想。在教育孩子上也往往流露出“上不了学,大一点跟爸妈一起打工去”的倾向。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留守孩子”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这样,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往往不能接受学校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学习上没有目标和动力,缺乏刻苦认真的劲头,学习成绩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程度。由于没有父母的督促,一些成绩本来很好的孩子,也会日渐退步,甚至沦为“问题学生”。在我们的调查中,石湖小学49人中,学习成绩堪称优秀的仅1人,多数为中等偏下。在石湖中学,辍学的或现学习成绩排名偏后的学生,不少原来都是班级的前几名的学生,后因父母外出打工影响,迅速退步所致。学习成绩不好,又进一步加大了“留守孩子”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和学校的关心和帮助,极易“破罐子破摔”,引发出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4、心理失调,行为极易失控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和父母交流、沟通。苦恼时得不到安慰,高兴时得不到赞同,进步时得不到表扬,失败时得不到鼓励,彷徨时得不到指引。当“留守孩子”出现某些异常苗头时,学校老师也难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尤其在放学离校之后的时间内,“留守孩子”多数处在无人监控的状况中,因此对自控、辨别能力不强的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往往会行为失控。吸烟、打架、迷恋上网,甚至出现欺诈、行窃、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
在我们调查的两所学校中,虽然尚未发现严重犯罪的极端事例,但一些苗头还是存在的。如有些“留守孩子”乱花父母给他们的钱,无节制的上网,不恰当地消费,钱花完后互相乱借,从而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打架、斗殴,想歪门邪道等现象时有发生。校方对此也深感忧虑。
五、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留守孩子”是当今我国青少年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群体。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对我们要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也是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对此,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而应给以高度关注。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使留守孩子同全国青少年一样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衰,不仅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来协调、统筹多方面的力量,上下联动,共同做好这件事情。
2、尽快建立我市“留守孩子”的资料库
由教育、共青团、妇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学校具体操办,全面摸清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有关情况,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档案资料,并注意经常更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类“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3、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孩子”远离父母,没有爱的呵护,失去家庭温暖,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情绪和行为失控及心理上的障碍。问卷中明显反映出部分“留守孩子”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感到孤独、寂寞,出现社交行为上的自闭。因学习困难、考试压力而导致学习障碍。心理上恐惧和焦虑,又进而产生厌学和逃学。因此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是非常必要的。在座谈会上石湖中学的校长,德育主任和老师也提出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辅导、咨询的想法。鉴于目前心理学专业人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可采取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利用电视专栏节目,学校校园网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教育。(我们还有一种希望,学校老师不要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处理)。
4、开通“留守孩子”的电话热线
为了使“留守孩子”能够有人、有地方倾诉自己的苦闷和渲泄自己的情绪,学校和有关部门可考虑开通专供“留守孩子”免费使用的电话热线,安排专人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让每个“留守孩子”都清楚,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老师和全社会都会随时随地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并伸出援助之手。
5、帮助“留守孩子”和父母交流沟通
“留守孩子”和自己父母的交流沟通是必需的,不可取代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留守孩子”却很难与在外的父母交流。因此应帮助这部分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建立起正常畅通的交流渠道。
学校应督促外出家长定期给自己的孩子联系、交流,也应督促“留守孩子”采取电话或书信方式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
调查中我们得知石湖中学为“留守孩子”和他们父母之间建立了电话联系制度,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留守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了解、交流和沟通。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6、帮助学习困难生,树立信心
因为种种原因,“留守孩子”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学习困难生,课堂不能安心听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考试成绩下降,渐渐地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学。学校应想法设法帮助他们,石湖中学有的班级采取老师分人包干,学生成立课外互学帮困小组,已经初见成效。,
7、尽可能的丰富“留守孩子”的课外活动
“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尽管各异,但总的特点都是在课外时间倍感孤独、寂寞,缺乏交流对象,此时特别渴望父母关爱。对“留守孩子”来说,如何度过每天的课外时间就特别关键。因此,学校或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做好这个时间段的工作。比如,学校可以成立、组织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吸收组织“留守孩子”参与,并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和他们一起活动,使“留守孩子”的课外时间充实起来,以转移和减轻由于对父母的思念而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把思想和兴趣集中到健康有趣的课外活动中来。
8、“留守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平台,因此教学资源的调研和开发是完成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两千多所乡镇中学初中化学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日益显露出来。为了真正了解吉林省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的现状,我们对全省九个地区的乡镇中学初中化学教学资源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导致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资源严重匮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现状,以促进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2研究的方法
2.1问卷的设计
针对农村现有的可利用资源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五个方面。
(1)教师资源;(2)学生资源;(3)实验资源;(4)社会和学校资源;(5)信息资源。
2.2问卷的呈现形式
(1)单项选择;(2)多项选择;(3)专题访谈。
2.3调查对象
吉林省九个地区160所乡镇中学的初中化学教师和初三学生。
3调查结果与分析
采用封闭式问卷、不记名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发出教师问卷236份,回收有效试236份,回收率100%;发出学生问卷629份,回收有效试卷583份,回收率92.69%。
3.1教师资源
3.1.1调查项目及相关数据
3.1.2农村中学化学教师资源调查中呈现出出来的问题:
1.鉴于农村中学的现状,教师们没有必要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其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积极性较差。从上表1栏、5栏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只占44.6%;大部分教师不善于积累基本的教学素材,能建立自己题库的只占23.3%。
2.通常一所乡镇中学只有一至两名化学教师,从上表看乡镇中学教师与其他化学教师沟通情况:偶尔沟通的占61%,每天沟通的仅占10.1%,反映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不利于教学经验的及时总结、相互交流和推广传播。
3.尽管参加过省、市(县)级新课程培训的农村教师已经达到72.1%,但由于培训时间一般为2-3天。教师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体会。
3.2学生资源
3.2.1调查项目及相关数据
通过专题访谈,我们了解到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
1.学生喜欢制作实验替代品及简单的化学课堂教具,但苦于无人指导。
2.学生之间渴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机会很少。
3.大部分学生渴望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活动,并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和社会调查活动,但是很多学生苦于没有这样的活动。
4.学生基本了解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学习化学能为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做贡献。
5.学生理想中的化学教学:希望师生平等、配合默契的占97.1%;希望教师知识更广博的占6.3%;渴望在化学课上能自己动手实验的达到100%。
3.2.2 农村中学学生资源调查中呈现出现出来的问题:
命题访谈真实反映了农村学生资源的现状:学校、社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学生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3.3 实验资源
3.3.1 调查项目
及相关数据
A.有专门的化学
实验室;
B.有专门的化学
实验员;
C.演示实验开出率;
D.学生实验开出率;
E.使用实验代用品的比例;
3.3.2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资源调查中呈现的问题:
1.90%以上的学校创建了专门的化学实验室,但是大多数实验室条件比较简陋,常用仪器短缺、药品不足,使初中化学实验开出率受到严重影响。
2.农村中学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
3.演示试验开出率超过80%,但是学生实验开出率不足50%,且大多数学生实验的开出形式为合并开出。
4.实验代用品虽能解决部分仪器紧缺的现状,但实验代用品的利用率还比较低,且部分实验代用品常用做学生家庭实验。实验代用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4 社会和学校资源
3.4.1 调查项目及相关数据
3.4.2农村中学化学社会和学校资源调查中呈现出来的问题:
1.农村信息闭塞,加之学校和社会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渠道少。
2.农村社会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意识薄弱。
3.学校组织活动少,学生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3.5信息资源
3.5.1调查项目及相关数据
尽管有上网机会的教师比例超过了90%,但是网络的有效利用率仍然比较低,网络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从右图可知:
A.几乎不上网的教师
B.上网聊天的教师
C.上网查资料的教师
D.上网学习的教师
3.5.2农村中学化学信息资源调查中呈现出来的问题:
A.网络资源利用率低;B.教师缺少交流的平台;C.收费限制教师的网上学习。
4反思与应对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城市之间的差距,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农村教育投入短时间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寻找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1教师资源研究和开发
教师资源的开发要以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为契机,彻底甩掉“等、靠”的惰性思想,积极主动地寻找有效途径,迅速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4.1.1实行骨干教师值班制,定时通过网上对话解决农村教师的疑难问题。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把他们积累的教学经验,利用文字材料,对农村化学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4.1.2以基地校的形式组成跨行政区的教学研究小组,为边远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就地、就近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教研环境。
4.1.3各级教研部门要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满足农村教师心理需求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快速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4.2学生资源研究和开发
学生资源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宝贵财富。只要广大教师信心十足、耐心引导、精心布置、放心让学生们去做,他们就会迸发潜能,为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做出意想不到的贡献。
4.2.1充分利用广大学生资源,把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初步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和初中化学学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选择实验替代品,制作化学课堂教具等缓解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4.2.2以实验区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的“四小竞赛”,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2.3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健康上网。
4.3实验资源研究和开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资源是决定农村化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实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要本着为初中化学教学服务的原则,兼顾实用和廉价。
4.3.1提倡节约,降低实验成本,确保实验的开出率,如进行微型实验等。
4.3.2发动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化学药品。如用常见化肥研究盐的性质、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器具和废弃的饮料瓶作反应容器等。
4.3.3对于个别具有特殊性质的实验,可以利用学生在当地可见的现象创设真实情景,达到学习目的,以弥补无法实际操作的缺欠。如: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甲烷的性质实验等。
4.4社会和学校资源研究和开发
社会和学校资源研究和开发要打破区、地、县等行政区域的限制,就地就近地组织教育管理者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4.4.1教育管理者应争取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关注和理解,加大社会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家庭为辅的多渠道的学习环境。
4.4.2收集一些与本地环境、资源、能源和农业相关的信息资料,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情景设计成问题,让学生熟悉社会、了解社会。
4.4.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教会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如: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本地土特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化学技术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
4.5信息资源研究和开发
各县、市和省教研员及各级学校的一线教师,要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农村现有的信息资源,创建免费的教师交流平台,以“博客”、“骨干教师论坛”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连续的、系统的网络培训。
4.5.1利用网站等媒体资源,互相交流沟通教学信息,如:教学提纲和教学体会在网站上。
关键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中国亿万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那天起,中小学校园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孩子。接下来是政法界传来一组组令人震惊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而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而这些违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绝大多数是初中留守孩子。从此,留守孩子成了问题孩子的代名词。接着,全社会都开始高度关注:呼吁学校重视,家庭重视,社会重视!
那么,真正值得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留守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二、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及分析
从这4个调查统计数据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6个问题: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学习自觉性不高;三是网吧由城市向农村战略大转移后,留守孩子网络成瘾人数剧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参加不良娱乐种类多,人数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群体人数比例和违法犯罪人数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别孤独,需要家长、老师、同学及社会的参与和帮助。可见,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问题,关键在假日!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双休日、节假日肯定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一个非常广阔的生活空间。一到假日,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从平时学校严格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放纵一回自己。殊不知,这样绝对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们完全可以学校平时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教育,这就是我们称之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几天,一个寒假或暑假,却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使得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渐渐发展为积习难改、违法犯罪的结局。
假日,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来说,真的不可忽视!我校教师先后分别在《湖南教育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发表了《填补中小学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视的空白》、《农村中小学生假期生活面面观》等文章,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进行高度关注。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状况,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家庭、学校、社会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个可怕的空间。如何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创造一个生活快乐、健康成长的假日生活空间?有无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问题?能否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对策研究
要给留守孩子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要解决其假日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点太多,面太广,线太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内因才是决定因素。要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不如让留守孩子从自我做起,让其学会假日自我管理。
2006年,我校成立了《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课题小组,我们围绕着两个目标进行研究:一是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让他们在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过假日生活;二是构建一个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乐、健康、安全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实、快乐、健康、安全的环境管理服务空间。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成长模式,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学习生活格局;以实践探究活动为载体,加大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校为主,依托社会,家庭为辅的双休日、节假日教育活动,建立家、校、社联系的桥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加健全,进一步促进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通过实验与研究,创设一个能让留守孩子在假日里,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习在娱乐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导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里得到提升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2009年开始,课题组根据初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一个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我们经过历时4年的反复实验与跟踪调查,发现该管理模式完全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们学校留守孩子试用《自我管理手册》前后的几组数据对照(见表5表10)。从这些对照统计数据来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册》后,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实了;二是他们的不良行为在渐渐消除;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及留守孩子对假日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备指南
我们在长期以来对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围绕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学业规划、交友处世、礼仪修养、社会责任、假日活动等7个方面,编写了一套《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的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为了证实可行性,我们还把这个模式在本镇的其他3所初中和周边2个乡镇的2所初中进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实验。发现:近4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7所实验学校的初中留守孩子假日违法犯罪率在直线下降,近2年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强,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第二,构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不只是研究让留守孩子学会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们还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我们以学校为主体,研究构建一个与这三个方面协同联手的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对留守孩子的每个家庭,建立了家长或监护人能保障随时与之联系的网络,如联系电话、手机信息、QQ群、家庭住址、务工住址等档案,在全县率先办起了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家长学校(省关工委已授予了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与关工委、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村民小组、派出所、网吧游戏厅等,确定日常联系点、联系人,确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个绿色生活环境,聘请离退休教师、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工人、退伍军人等担任留守孩子的签约家长学校为留守孩子设计并组织举办有计划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动,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开通校园绿色免费网吧。
第三,将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为学校常规德育工作范畴
一、台帐设置及使用不规范,未能明确反映借款人有关情况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没有设置台帐或台帐与借据不符。
对支农再贷款台帐登记、发放和归还情况,只是逐户登记金额和日期,未能真实反映出各个借款人的详细使用状况。
整改情况:要求各信用社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操作,利用每月1号会计例会时间,加强对再贷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统一的帐务处理方法,明确反映借款人再贷款的使用及归还情况,真实反映再贷款的使用进度,达到支农再贷款帐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存在贷款用于非农业,贷户身份为非农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向非农业,此类现象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再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再贷款应集中用于发放农户贷款,重点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
整改情况:接到《通报》以后,联社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的信用社,及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涉及问题的信用社在200x年12月底之前整改完毕,并给予了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为突出的顺店社,要求该社尽快出台整改意见报联社计划信贷科,联社将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并监督整改,确保支农再贷款投向的合规性。
三、贷款存在逾期,致使支农再贷款形成风险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部分贷款存在逾期现象,个别信用社为完成年度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疏于管理,使部分贷款没有换据或没有及时收回。
整改情况:对贷款出现逾期的现象,已专项向领导作出了汇报,现已协调资产科出台了以下意见:一是对200x年以来新发放形成不良的贷款必须收回,否则按照禹农信联〔200x〕142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二是要对20*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到期必须收回,发现1笔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就地免职。三是对于账面中隐含的大量不良贷款,要求各信用社必须迅速行动,该换据的换据,该的,争取在年底前解决这部分问题。
四、对再贷款发放使用中存在垒大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为逃避监督,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大额贷款化整为零垒大户,增加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
整改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以前年度信息系统不对称及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今后,联社业务科将严格把关,审查一笔贷款,先通过“信贷咨询系统”查询把关,无质疑的,再建议审批备案。对一户多笔、垒大户等以逃避联社审批为目的发放的贷款,联社业务科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将积极协调稽核部门进行后续稽核,凡出现此类情况的信用社,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督促整改。
五、贷款发放手续不完善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发放支农款时手续不规范。
如借款合同中还款计划没有正常登记,缺乏对贷户的还款约束;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借款用途与调查报告用途不符;借据与合同要素不全等。
3月下旬,全国大葱价格同比涨幅达到80%。据布瑞克环球农业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春节过后,我国玉米现货价就开始持续上涨,3月份至今,东北地区每吨玉米价格上涨100至120元,华北上涨60至80元,广东上涨70至80元。
3月份,北京的天气曾一天之内经历了雾雨雪的洗礼,世界经济在经历洗礼后逐步复苏。在国内,“两会”胜利召开,为今年的经济发展重塑信心。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近日宣布,经中国相关当局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人民币(相当于103亿美元或8450亿日元)中国国债。安住淳表示,购入中国国债的一些技术性手续等还需要几个月准备时间,日方届时将根据市场动向,判断购入中国国债的时机。去年股市跌跌不休,今年股市云雾缭绕。如此反复的行情,让更多的家庭在资产配置方面选择减少股票的配置比例。深交所日前完成的《深交所2011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股票在投资者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地位有所减弱,平均约占投资者家庭总投资额的比例为29.0%,较2010年下降近6个百分点,回归到2009年的水平。
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房价还远未跌到位。
国家统计局网站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45个,持平的城市有21个,上涨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1%。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7个,比1月份增加了12个。
虽然房价有所下降,但物价却开始上涨。成品油价3月份华丽丽的进入8元时代,农产品价格也是再度“躁动”,大宗农产品玉米的价格近期创新高,大葱则成为继大蒜、生姜之后,又一个出现暴涨行情的农产品。
关键词: 《农业推广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现代管理学科。它与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吸收农学、植物保护、农业经济等各专业学科的营养成分,是研究农业创新扩散规律,农民行为改变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通过实施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在解决农业推广活动中所存在问题的整体和综合分析能力。该课程在我校是农科类、生物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法死板、内容选择不当、讲解不够透彻和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差,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我一直从事《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目前,《农业推广学》课程授课对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农学、园艺、畜牧等专业的农科学生;一类是其他非农科专业的学生。授课学时均为36学时。在很多学校这几个专业的授课内容基本相同,没有过多考虑专业间的差别。因为和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学效果相对较差。2009年以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农科学生而言,今后很可能就要从事具体农业方面的推广工作,我们讲授的内容相对较深,要求系统而丰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一般原理和理论,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如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等较难懂的内容。教学中所举实例要充分体现农科专业特点,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调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好选用近期的影响较大的成功案例。比如为了说明农业合作社这种新形势下的产物,我们举了武汉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例子。通过讲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取得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内容,学习效果良好。而对于非农科专业学生,讲授内容浅而易懂。主要讲解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们着重讲授了也能够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农民行为及行为改变,农业推广沟通、农民心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知识点,还特别强调这些内容适用于其他营销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思维和将来的就业面试,等等。而对于后几章如农业推广项目及管理、农业推广组织及管理等均简单讲解或让学生自学。案例选择也侧重于具有普遍指导或借鉴意义,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
二、讲好绪论和各章节引言,注重课程内容的导入环节
绪论和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里会给学生交代清楚,我们要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应该如何学,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后面正文的内容。如在讲授《农业推广学》绪论时,除了讲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况、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体制、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外,还要详细介绍我国农业推广的一些骄人的业绩,让学生意识到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这样学生对本课程的求知欲必然得到较大增强,学习起来会更加投入。又如在讲授第七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时,首先列举在国内外农业方面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比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抗虫棉,国外的先进农业设施,等等,如有可能多收集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有关图片或视频片段,进而把话题引入到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未应用于生产之前,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将其进行推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巨大的生产力。通过这种简单的陈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本章所要讲授和讨论的问题交代清楚。
三、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讲授第四章《农民行为及其改变原理》章节的重点部分――“农民行为改变规律”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授课。第一步先介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第二步要求让学生尽量提出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策略,同时要求他们不要对别人的想法做评论和批评,以便大家尽情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就是记录员,把大家提出的想法写在活页挂纸或黑板上,不加任何评论和批评。第三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提出的策略,并进行分类,放弃不合适的或无关的想法。第四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选择。这种授课方法有高度的参与性,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教师要注意保持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性。再比如讲授第九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第三节农业推广方法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授课。第一步教师要编写剧本,描述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情况。第二步要介绍角色扮演的目的。选出愿意参加演出的学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给自愿参加角色扮演的人员时间,并帮助他们排练。第三步是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表演。第四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下结果,将扮演结果和课程目的结合起来。最后,由角色扮演者结合课程内容自己说出什么地方表演得好,什么地方还有待提高。这样能使学员快速领会课程内容,获得应对农业推广问题时的信心。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想在36个课时内完成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管理四大部分共十七章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度很大。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农业推广学》课程,发挥其信息量大,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优势,节省教师板书时间,不但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传统教学条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获得,但是对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又有帮助的信息或课外知识及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内容、技术,等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共同提高。例如,在讲授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及国外有代表性的农业推广组织情况时,要介绍的内容多,还要讲解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启示。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满堂灌”,学生接受起来很被动,缺乏主动性,而且远不如多媒体授课营造的气氛宽松。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多个页面展示内容,还可以加些这些国家的农业推广方面的图片,通过反复播放、回放,以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大大增强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五、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对于学习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问卷,分组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实地了解农户创新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创新采用的动力和阻力,熟悉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具体应用。调查结束后,每组写出1份调查报告,内容要反映出农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促使农户创新的策略和方法。还可以根据被调查村的生产经营现状,进行案例分析,并且通过查阅相关的农业信息,为该村的农业生产发展选择推广项目,这样既服务了农民,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农资市场或农业科技市场做调查和咨询活动,了解农资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农民对农资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产中技术指导,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全程服务,农业推广经营和营销技能也是推广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六、请农业推广专家进课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农业推广专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参与过很多实际推广工作。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第十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时,我们邀请了安阳市小麦研究中心郭瑞林研究员做了关于小麦新品种推广试验与示范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对试验方案的拟订方法与实施步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讲授第十四章《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时,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正在承担的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有利条件,请有关负责领导详细介绍国家这项专门针对农民的民心工程,讲解培训班如何从创业设计、市场考察、实践学习、创业发展等环节入手,培养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并举了很多优秀学员创业成功的实例。学生既受到了鼓舞,又对农业推广项目实施步骤、管理原则、方法等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22-23.
[2]朱翠林.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9-190.
[3]高启杰.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学的理论体系[J].古今农业,2007,4:17-23.
[4]高启杰.对如何认识和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7:47-49.
3月22日商务部举行的新闻会上,发言人姚坚表示,扩大消费是今年以及“十二五”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商务部在认真梳理现有消费政策的同时,着力培育农村家电、汽车、摩托车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建材消费热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其中农村消费的增幅明显。1月至2月,我国乡村消费增长15.4%,城镇消费增长15.9%,城乡消费增速相差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2.4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地区消费热点的培育以及潜力的释放,农村消费渐成扩大内需重点领域。
许多业界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内外需失衡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率不足,消费吸纳和消化储蓄的能力较低,贸易顺差反映出实物形态的资源外流。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充分发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而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正因为人口基数庞大,我国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基础。因此,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消费能否增加决定了内需是否真正能够扩大。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将显著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把经济增长带入内生增长、内外需双轮驱动的轨道。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地区的储蓄率较高,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农民消费仍然主要以生活基本需求和农资消费为主,电脑、汽车等的消费比例仍然较低。正因为如此,农村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收入持续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农民的消费意愿大幅增长。
而且,近些年收入水平的快速增加让农民具备了增加消费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扩容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将继续支撑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扩大农村地区消费要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我国已连续多年实施家电和汽车、摩托者下乡活动,成为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着力点。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民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时会衍生出许多的消费热点。比如去年,我国在山东、宁夏启动了建材下乡试点,成为启动农村内需的又一重要引擎。“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将带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具的大量消费。
显然,抓住目前的良好机遇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能够促进农村消费稳步增长。这不仅需要在金融、社会资源上向农村倾斜配置,同时还要加快农村民生工程的建设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条件,促使农民消费结构调整,消费层次逐渐升级。
另外,激活农村消费市场需要提高农民的消费意愿,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在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尤其要防止物价上涨抵消农民的消费能力。广大农民在群体划分上仍属于中低收入人群,消费水平对物价变化极为敏感,消费弹性较大。一旦商品价格涨幅过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势必会增加日常消费支出和储蓄比例,减少对家用汽车等大型商品的消费。
人民银行所做的2011年第1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仅有14.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通胀预期的上升无疑是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物价上涨对农村居民消费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未来的消费信心受通胀侵蚀,农户的消费需求必然趋于保守。而一旦价格符合农户的心理预期,消费热情就会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