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伊春 旅游业 对策研究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是座美丽的林业城市,因盛产珍贵木材红松而名扬中外,素有“红松故乡”、“中国林都”、“恐龙之乡”之美称。
“十一五”期间,伊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培育,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全市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伊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各国驻华大使“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旅游城市”以及“中国十大旅游营销创新城市奖”;汤旺河国家公园被评为“中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一、伊春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收入累计完成80.7亿元,年均增长31.4%;旅游接待人数1694万人次,年均增长13.2%;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加快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精品景区建设力度加大。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大力拓宽旅游资金筹集渠道,充分调动企业投入、民间投入、信贷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大的旅游企业来伊春投资。目前,全市建成AA级以上景区19处;省S级以上滑雪场4处;省级漂流经营达标场所8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
3、宣传促销与市场开拓成效显著。积极实施区域合作宣传促销战略,先后与三亚、天津、深圳、大连等城市签订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在信息交流、互动促销、互推产品、建立旅游企业合作平台和致力推进无障碍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4、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队伍。
二、伊春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但当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初期通常难以回避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一)旅游产品缺少精品
由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期大都是自发分散进行的,缺少大资金投入,虽然景区数量众多,但景区建设缺乏整合,规模较小,品位不高,项目单一,功能不全,结构失调,同质化严重,在市场上很难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旅游企业缺少龙头
受地方经济水平等一些客观因素限制,我市现有的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和人才短缺,管理不规范,经营水平低,抵抗风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客源市场开拓能力较弱。
(三)秋冬季旅游发展缓慢
与我市近年来夏季旅游出现的“井喷式”爆发相比,秋冬季旅游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垄断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景区知名度低,交通不便利,外地游客较少。
(四)旅游服务缺少支撑
林都机场开通后的运营、伊绥高速公路建设以及伊春直通省外铁路等旅游交通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住宿设施档次不高,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能够接待大中型团队和大型会议的宾馆少。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咨询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散客旅游信息服务不到位。旅游商品、纪念品生产企业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低,生产工艺和销售水平落后。旅游文化发展落后,全市还没有一台能够代表林区特色的高品位、大规模的专门旅游综合文艺演出节目。游客夜生活单调,文化娱乐消费市场落后。
三、伊春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实施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强化旅游业产业地位,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培育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金的导向性作用,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财政性投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拉动消费、鼓励和吸引投资、扩大旅游市场的发展政策,落实国家和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旅游企业发展动力
培育市场主体,以资源、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景区开发,进入旅游要素产业和相关产业。深化旅游经营机制改革,旅游景区(点)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情况外,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三)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旅游投入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旅游招商活动,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形成集团化的经营运作方式,利用旅游集团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全面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档升级。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快人力资源总量积累,提高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比率,逐步完善育人、用人机制;在现有大中专院校增设旅游专业,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旅游经营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聘任一批兼职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实现人才共享。
参考文献:
[1]伊春政府网 http:///
[2]伊春市统计年鉴 2008
关键词:禄丰县;旅游;形象;现状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对禄丰县旅游形象现状进行调查,是为了了解客源市场特别是已经到禄丰的旅游者对禄丰县旅游形象的认知状况;了解不同的旅游者对旅游形象认知的差异;了解旅游者对禄丰县旅游形象认知的信息获取途径。
笔者的调查于2011年“十·一”国庆旅游黄金周期间进行,调查选择了禄丰恐龙谷、禄丰恐龙博物馆、石灰坝腊玛古猿遗址、五台山、黑井古镇、罗次温泉6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对旅游者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按照随机的原则访问旅游者,保证了抽样的科学性。全部调查,采取面访的形式,共访问了300名旅游者。被调查的旅游者来源情况为,禄丰县境内的旅游者121人,省内旅游者108人,外省(包含港澳台)65人,国外旅游者6人。分别占的比例为40.3%、36%、21.7%、2%,省内总人数为229人,占76.3%,省外国外合计人数为71人,占23.7%。由于是“十·一”旅游黄金周,禄丰县又正举办恐龙文化旅游节,因而旅游者较多,如是在正常情况下,省外旅游者的比例还要有所下降。
2 旅游形象认知调查
2.1 省内旅游者的认知
这部分旅游者是近几年禄丰县旅游资源的大额消费者,因而有必要细化分析,即将省内旅游者分为禄丰县境内旅游者和除县境内的省内旅游者两部分。
2.1.1 禄丰县境内旅游者的认知
(1)形象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县内旅游者都有一种以做禄丰人为骄傲、为荣的情感。从人们选择正面的词汇大大超过负面的词汇,就可以看出这点。县境内的人因为来源地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禄丰县旅游形象的认识也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来源,大体可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类。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一些,收入也有相对的余额,有较好的旅游物质基础,而且有远景点旅游的经历,能较为客观地比较出禄丰县的旅游基本情况。在他们的认知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都能涉及:比如“发展势头可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禄丰县自身开发资金有限,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景区基础建设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而农村旅游者,因为经济收入有限,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到县城的机会也有限。因此,认为县城就是禄丰的旅游中心,是干净、整洁的令人向往的地方。大部分农村旅游者是在恐龙博物馆接受调查的。
对禄丰县境内的旅游者问禄丰旅游的形象时,近半的旅游者回答“不知道”, 17%的人认为是“恐龙之乡”,定位为“剪刀之乡”的约占11%,答“失落的盐都”的约占9%,其余部分认为是正在建设中的旅游地。问到什么最能代表禄丰时,近半数以上的人认为是恐龙,20%的人认为是腊玛古猿,17%认为是黑井古镇,11%认为是五台山自然风景区,其余还提及禄丰的桥、罗次的温泉、县政府,等等。
(2)信息获取途径。
信息获取的途径也就是禄丰旅游信息传播的途径,因此,值得去注意。县境内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为:禄丰电视台、报纸、口传、广播、景区所在地居民的亲闻亲见、政府宣传。
2.1.2 省内(除县境内)旅游者的认知
(1)形象认知。
省内旅游者对禄丰旅游形象的基本认知是:资源丰富,类型也多,有独特性,也有与其他景区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地域及面积广阔的原因,使得旅游资源密度降低,景点过于分散,导致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聚集效应”,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而且禄丰县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设施及服务明显跟不上。
对于禄丰县的旅游形象,25%的游客认为属于尚在建设的景区,交通及设施正在建设,因而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乱和差,24%的人说黑井古镇代表了禄丰旅游形象,20%认为“禄丰恐龙之乡”是禄丰旅游的标志,16%认为是“昆明后花园”,10%认为应树“腊玛古猿之乡”品牌,另一部分人认为禄丰服务质量差,景区交通不便。
问及哪些是必游景点时,获选比例为:禄丰恐龙谷75%, 黑井古镇70%,五台山风景区68%,石灰坝腊玛古猿遗址46%,罗次温泉27%,腰站炼象关24%,东河水库14%,金山公园3%,星宿桥1%。
(2)信息获取途径。
省内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书籍、旅行社、口传等。
2.2 外省旅游者的认知
(1)形象认知。
大部分外省旅游者首先对昆明有了认识,然后才对禄丰有了了解。禄丰和昆明在旅游圈中都属于滇中旅游圈,昆明是滇中旅游的龙头,是旅游的名牌。大部分外省旅游者选择了昆明然后才有可能选择禄丰。少部分游客直奔禄丰而来,多为恐龙热及古镇热的诱导。近年来,昆明的旅游突飞猛进,这对禄丰旅游十分有利,禄丰旅游理应抓住此机会,依托昆明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
外省旅游者对禄丰旅游的基本认识是:路途时间长,旅游交通费用大,交通线路单一,旅游业起步晚,当地人商品经济观念淡薄,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旅游景区开发的程度低,大多数处于最低的观光层次;旅游产品数量少、品种少;人造景观文化品味低,旅游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项目经营基本是原始的、粗放的。但是,禄丰具有自己独特的旅游景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巨大的旅游吸引地。
外省旅游者对禄丰县旅游形象认知状况为:近半数旅游者对禄丰旅游形象表示不了解,21%的旅游者认为是“古生物之都”,15%的旅游者认为是一个“科考的天堂”,11%认为是“恐龙之乡”,部分认为是神秘、独特、美丽、令人向往。部分人认为服务质量差,交通不便,存在脏乱的形象。
问到哪些是必游景点时,景区获选比例为:禄丰恐龙博物馆82%,黑井古镇76%,禄丰五台山自然风景区47%,腰站炼象关21%,星宿桥16%,丰裕桥14%,罗次温泉9%,东河水库3%。
(2)获取信息的途径。
获取信息的途径:电视(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山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网络(禄丰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报刊、节日(昆明国际旅游节、中国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宝鸡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书籍、旅行社的介绍等。
2.3 国外旅游者的认知
(1)形象认知。
国外旅游者对禄丰旅游的基本认知是:旅游资源具有原始、奇特、神秘的特点,以科考资源为主。但是旅游交通不便,开发中人造景观文化品味低,旅游设施数量不足。
在问到禄丰旅游形象时,有4个游客的评价是“科考的天堂”,认为古生物遗址最能代表禄丰旅游的形象。有1人则对黑井古镇及妥安的琅井汉代墓群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历史人文景观,特别是因盐而闻名全滇的黑井古镇,最具有代表性。另外1人则认为,禄丰虽然有美丽、美好、独特的景观,但是尚处于开发状态,因而给人的印象是脏乱、服务质量差、污染、交通不便。
调查还显示,在没有来禄丰之前,禄丰给国外旅游者的印象是蛮荒、贫穷、神秘和遥远的。而且禄丰旅游形象是依托于云南省的旅游形象,所以旅游者往往用云南的印象来想象禄丰的旅游形象。近几年来,云南省在不断地改变旅游形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云南旧的旅游形象还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因此,对禄丰的形象有此推测也不为过。这就需要通过大力的宣传,消除这些不良的印象。
(2)信息获取途径。
国外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科学考察团的考察报告、禄丰恐龙化石在国外交流、大型的国际旅游节事活动、电视、书籍、报刊等。
3 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中可得出禄丰县旅游形象的几点结论。
(1)禄丰县旅游形象在禄丰县人自己心目中没有形成鲜明的形象,导致半数以上的禄丰县人不知道本县的旅游形象,甚至还有少部分人把过去的旧的已经衰落的形象如“剪刀之乡”作为目前禄丰的形象。
一般认为,旅游地极难维持长盛不衰,大多有一个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外显,因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变化会影响旅游形象的变化。为了实现旅游地生命的长盛不衰,保持住较强的吸引力,就要求尽力打造好旅游形象,并充分发挥旅游形象的积极效应。禄丰民众在禄丰的旅游产业建设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建设者,又是宣传者和消费者。他们既是主体,亦是客体,但主要是主体。因此,在旅游的诸要素和诸环节中,他们都是不可被忽略的。他们对本县的旅游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禄丰旅游业的发展。所以,禄丰发展旅游业,首先应从本县民众抓起。
(2)省内旅游者对禄丰形象的认识比较零乱,比较分散。但是总体上来说所认知的正面形象大于负面形象,认为禄丰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旅游地。从这些散乱的形象的总结中,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恐龙化石、腊玛古猿化石、黑井古镇及古朴自然的五台山,代表了禄丰的形象,这充分表明了人类寻根访古的天性和零距离接触自然的迫切愿望。这些形象,总的来说压过了交通不便、服务质量差、污染等负面的形象,有利于较好地把禄丰形象向世人展现,便于吸引潜在的消费顾客。
(3)外省旅游者对禄丰的旅游形象,大部分表示不了解,只有少部分在恐龙热再次掀起和古镇热的热潮中把慧眼投向禄丰。在外省旅游者心目中,禄丰给人的是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受,是一个古生物世界探秘的好去处,是科学考察的天堂,古生物之都。另外还有被联合国在1984年宣布为“人类征服自然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田箐大桥,有明清时期占云南税收一半的盐作坊,有神秘的五台山。但是目前禄丰形象知名度还很低,不利于禄丰旅游的做大做强。因为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和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地形象在旅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学者发现,旅游地的形象所能产生的推动效应,对旅游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禄丰旅游形象知名度低,但只要结合实际资源情况,成功地塑造高品位的旅游地形象,就可以使之成为外省旅游者来禄丰旅游的巨大吸引力和推动力。
(4)在这次调查中显示,半数以上外国旅游者都是冲着禄丰丰富的古生物而来,认为“科考天堂”最能代表禄丰形象,有的也对黑井古镇的人文景观具有较大的兴趣。相对来讲,外国旅游者对禄丰旅游形象的认知相对清晰些,这和来禄丰旅游的外国旅游者比较少、层次比较高有关。“科考天堂”成为了外国旅游者心目中较为集中的形象。这极其有利于吸引有一定知识,并对科考具有浓烈兴趣的旅游者。但是,这部分旅游者只占据所有旅游者较少的比例。禄丰目前需要在科考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抱着其他旅游目的的旅游者。目前,还存在着的一个不利的因素,是多数旅游者在来禄丰之前就有了一个先期印象,即蛮荒、贫穷、神秘和遥远,而背后潜藏的是单一、低层次、行路难、不安全等先入为主的认知,从而成为来禄丰旅游的心理障碍。禄丰县只有加强宣传力度才能消除不利因素,变抗阻因素为诱惑因素。
(5)各类旅游者对禄丰旅游形象认知有较大的差异,这和各类旅游客源市场的经济、文化、知识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生活条件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但也有一些认知的共同点。如在问到禄丰旅游形象代表时,恐龙、腊玛古猿、古镇、五台山在各客源市场的游客中,都有所提及。神秘、科考和古生物群,这三个词也常常被提及。虽然各客源市场的游客对这些词使用的侧重点不同,但也显示了他们对禄丰旅游的需求信息。因而在设计禄丰旅游形象时,恐龙、腊玛古猿、古镇、五台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就应该成为塑造禄丰旅游形象的重点对象。只有让“神秘”、“科考”等修饰词在禄丰旅游形象的口号设计中频繁出现,才能吸引具有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要使禄丰众多的景点展示出各自的特色和价值,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项目,从而提升禄丰的旅游地位,使禄丰旅游走出尴尬的境界。
(6)旅游者获取禄丰旅游信息的途径,就是禄丰县旅游形象传播的途径。在现代产业中,信息也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将信息变为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把信息传播出去。要传播信息,就必须要有传播的途径。旅游地要把当地的旅游信息传播出去,使旅游形象在受众的脑海中产生良好的印象,并在该印象的影响下决定旅游地。故此,旅游形象设计中,传播也就成为最终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禄丰在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时,要注意多渠道性。一是借助电视宣传。要抓住近年来电视媒体特别关注西部旅游的时机,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配合中央和各省市电视台在禄丰景区的拍摄采访。二是利用互联网。禄丰县已建立了人民政府公众网,但还须充实旅游宣传方面的内容。三是借助各种旅游节事活动,如昆明中国国际旅游节、中国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宝鸡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的举办,散发宣传禄丰旅游信息的资料。四是组织禄丰恐龙化石文化对外交流。近几年,禄丰恐龙化石曾先后到日本横滨、美国费城举办展览,结果引起了轰动。国内专家称,禄丰恐龙的品牌价值不亚于西安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今后,还应拓宽展览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和宣传效益的双赢。五是借助报刊、书籍、杂志,广为宣传禄丰旅游。
参考文献:
[1]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2] 成伟光.论城市旅游形象战略[J].学术论坛,2001(5):127~130.
[关键词]全体性;专业人才成长;主导性;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24 — 03
当前,转变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高等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已成为众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向。很多专家、学者就实践育人的组织领导体制、大纲计划、基地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我们深入考察高校实践育人瓶颈,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瓶颈的破解路径及其实施保障,无疑会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高校实践育人瓶颈的冷静思考
1.从实践育人的地位、作用看,全体性学分化的全员瓶颈
实践育人不同于知识本位的理论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作为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主要平台,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深化专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高校实践育人学时学分评价标准的确立,意味着要以学时学分硬性指标来衡量每个学生,参与面与受益面的全体性要求,正是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2.从实践育人目的定位看,专业人才成长的全程瓶颈
目前,部分高校对实践育人目的定位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其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导致实践育人与专业人才培养脱离的现象。有的把实践育人仅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认为只要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校园环保、社区献爱心等种种社会实践活动,就已经完成实践育人任务。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自己本专业的政策法规、思想道德有所认知。或者把实践育人仅仅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认为开展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就完成了实践育人任务,忽视了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加快社会化进程、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弱化了实践育人功能。[1]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训、实习、就业创业等专业人才成长全过程。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训、实习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的思想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今后要面临的工作环境、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适时的、有针对性加强职业生涯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法规教育。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不能只追求单次轰动效应,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将实践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和突出专业特色、专业要求,在育人目标、内容、途径的设计和实施上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要求有机契合,围绕育人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3.从实践育人现实困境看,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全方位瓶颈
目前,有些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结果是随意性较大,目的性、系统性不强,导致实践育人活动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社会调研课题、大学生志愿者公益活动、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思想鲜明主题突出,对学生个体、社会效果显著。但它们都必须依托企业、社区、乡村的特定实践基地,因为学校经费不足和企业等单位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责任义务不明确,所以这些基地建设难以常态化,以上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持续进行下去,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点”。
许多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最后仅限于认识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等实践形式,表面上也兴师动众、轰轰烈烈,但形式内容简单浅显,对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来说,其影响力、感染力不强。在参观、考察活动的策划阶段,没有深度挖掘主题,导致学生抱着敷衍应付的目的,甚至带着旅游或加分的心态。在参观、考察活动的实施阶段,基地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学生“走马观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参观、考察活动的后期阶段,学生思想汇报、评比总结的假话、大话、空话很多,甚至抄袭网上材料出现很多雷同报告。
二、努力探索、力求创新,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瓶颈
1.以构建新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实施路径,以《素质教育积分手册》考核为实施保障,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的全员瓶颈
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学分化的新形势下,为适应参与面、受益面全体性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学生代表参加实践活动——班级主题汇报交流——校园媒体推广——汇编成册充实教学资料”。学生代表参加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由于实践基地及其经费、安全保障等条件限制,全校(系部)只能是有选择地、少数学生代表参加。如学院“爱心社”的青年志愿者们每年定期来到淮安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延伸爱心,共享阳光”为主题的系列爱心志愿活动;学院“厚德杯”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校园实践活动品牌,为财院学子铺设了一个能够展示雄辩风采的舞台。班级主题汇报交流:根据课堂教学全面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结合教学计划安排,指导老师组织班级主题活动,汇报交流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如参观纪念馆后,老师组织“学习恩来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班级主题活动,活动前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不同角色分工:搜集资料、参与研讨、制作PPT、撰写演讲稿、准备演讲发言等,活动中有学生记录、拍照,最后教师点评考核计分。) 校园媒体推广:发挥校园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生动直观的特点,根据实践活动方案,利用校园画廊、校报、广播、学院、系(部)及课程网站,向全院师生报道实践活动实况,宣传学生优秀作品(如 “科学发展 聚真知”——纪念国庆60周年学院大学生获奖征文画廊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制作了学院“厚德网”,设置了网上课堂、新闻快递、公告快讯、时事经纬、实践创新、名师讲坛、学子风采、师德师风、心灵驿站、厚德在线、网上纪念馆等栏目,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平台,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占领学生的思想空间);汇编成册充实教学资料:遵循“理论认知-实践体验-新理论认知”思想认识飞跃,将实践活动成果汇编成册,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如编制了学院“厚德杯”大学生演讲比赛画册与“百人进华西 领略新农村”——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报告集,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炼升华。 )
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个层次实践育人体系,将课堂实践归于课程学习考核,不低于总成绩30%,将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纳入学院教学部门的《素质教育积分手册》考核,从新生入学起,宣传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门、各系部及社团等实践活动组织方协助配合教务部门完成考核。以论文、报告、心得等实践活动成果为主,不忽视学生不同角色分工、参与度及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加强实践活动过程的核查、实践活动成果的评比,认真总结大胆探索出一套学分化模式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考核体系,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学时、学分的完成。
2.以共享基地建设为实施路径,以校企合作育人为实施保障,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的全程瓶颈
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场文化有机地渗透到专业建设中去,整合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就业、创业中心建设,打造专业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共享基地,努力克服专业建设同质化的倾向。学院有省级会计、电子商务两个实训中心、中央新亚管理学院、今世缘营销学院、紫金保险学院三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财经职业素养培育中心、用友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全面设立宣传画廊、广告栏、标志牌等,张贴悬挂企业发展理念、行业权威专家的名人名言、画像图片、职业素养与岗位关键能力培养的结构图、流程图等,精心设计主题鲜明的的职场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不断磨砺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
着力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与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优化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开展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出台了《预就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现了专业课与基础课学习的统一;技能训练与理论积累的统一;职业素养与政治素养培养的统一。学院开办了“职业素养大讲堂”、“杰出校友大讲坛”,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劳动模范来校报告演讲、开设讲座。2012年度组织企业进校园专场宣讲31场。要求学生聆听一场专家报告,剖析企业行业的发展理念;联系一位实习师傅,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提交一份实习思想汇报,保证了学生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的培养考察。08级旅游管理班同学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实习服务,钟后梅等同学在实习思想报告中普遍反映自己从职业技能到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再到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能力都得到很大锻炼提高。10级机电、电子专业的海尔订单班同学从青岛海尔工业园区顶岗实习回校后,也开展了班级主题交流活动,大家畅谈了海尔企业文化、指导师傅的做事风格、为人品德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未来职业规划。
3.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为实施路径,以编制实践育人方案为实施保障,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的全方位瓶颈
充分发挥党委与党总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一支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整合宣传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门等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班主任、辅导员教育工作——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着力推进管理与实施、教育与教学、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资源统一及合理配置,工作机制并轨,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校范围内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影响、教育途径和数育力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整合。
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育人功能,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实施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了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实践育人工作也因此得到学院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前期设施投入经费70多万)、管理考核(学院素质教育讲座、公选课由学院教务处统一负责学生选课、教师授课、学生考核)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学院实践育人方案。提出实践育人四大原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授课方式与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遵循思想政治课自身发展规律与兼顾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并对实践育人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实践育人的类型与方式、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三、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积淀
近几年来,我们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着力构建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个层次的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实践育人机制,开拓“学生代表参加实践活动——班级主题汇报交流——校园媒体推广——汇编成册充实教学资料”新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实践育人的效果得到了推广与提升;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专业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共享基地,服务高校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整合宣传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门等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班主任、辅导员教育工作——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自主活动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育人功能;加强实践育人制度建设,《素质教育积分手册》考核、出台预就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编制实践育人方案等,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实践育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近三年来,组建了学院大学生爱心服务社,走进市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地,开展“延伸爱心,共享阳光”为主题的系列爱心志愿活动;2010年开展“清江儒韵”清江浦2010孔子文化活动周,“校地携手弘扬孔子文化 仁爱同行倡导现代文明”;组织并指导部分优秀学生担任清浦区黄码乡“大学生村官助理”、清浦区“社会矛盾纠纷服务中心助理人民调解员”;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推进淮安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组织部分学生服务清河生态园……引导学生在学好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将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内化为自己的“德”与“行”。
2012年度邀请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时云来校和青年大学生 “与信仰对话,共话十”。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纪念建团90周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运河文化、支持大运河申遗”等系列活动。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女大学生之家,会计系学生党员工作站、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大学生党员先锋队。组织学生赴华西村开展“百人进华西 领略新农村”实践教学活动。郑海燕同学获、全国学联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学院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学院还被评为全省大学生“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