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旧货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皮影;鼻烟壶;小拉猫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58-01
一、皮影的简要介绍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潘家园旧货市场中皮影现状:
逛潘家园旧货市场时发现这里的皮影很有特色,皮影人物小巧,用薄细牛皮制作,有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结实耐用等特点;镂刻精细,形象俊美,色彩鲜艳,人物造型夸张,极富有装饰性,有的还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俨然是一件古朴的装饰品,越看越耐看。但是皮影的摊位生意并不热闹,有几家门前顾客寥寥无几,有些也是把玩几下、询问几声就走了。
通过与皮影店主的几番了解,才知道目前的皮影销售并不理想,销售额度大不从前,究其原因他表示为两点,其一是销售的环境不好。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力度不够,不能够真真切切的落实到实处,也许是口头上说一些,但总是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他说很多跟他一起做皮影的老技师,生活非常艰苦,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其二是购买力下降。在从前,皮影是比较受欢迎,尤其是外国游客更喜欢购买,但是随着经济的萧条,外国经济的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只停留在观看而不消费的阶段,而大部分购买皮影的国人是搞收藏或是爱好皮影的人才会购买,但是仅仅这些顾客是不足以支撑生意,周老板觉得皮影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再经营下去,也许以后会淡出潘家园旧货市场。(如图-1、2)
二、内画鼻烟壶的历史及派别
内画鼻烟壶起源于嘉庆年间,清末时大为兴盛。后来受到日本和内战的冲击,内画鼻烟壶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内画鼻烟壶工艺因出口创汇的需要,才得以发展。至19世纪70年代,形成了国内外公认的京(北京)、冀(河北)、鲁(山东)、粤(广东)四大流派。(如图-3-6)
潘家园旧货市场中内画鼻烟壶现状:
潘家园旧货市场里的鼻烟壶摊位很少,共有4家从事鼻烟壶生意,其中三家是与别的商品混合销售的,只有一家是专门销售鼻烟壶,而且这位老板是自画自卖。潘家园旧货市场的鼻烟壶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店面门前都很不景气。
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观察中,一位鼻烟壶的老板正在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他面前的摊位上摆着大大小小晶莹剔透的已经画好的鼻烟壶。(如图-7、8)这位摊主名叫刘向东,河北人,2006年来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开店。据他介绍说,他是专门学习内画鼻烟壶的技术从而发展到自己绘制、自己营销。刘老板是冀派鼻烟壶的学子,在他手下绘制的鼻烟壶生动逼真,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和虫草画等。对于这四类内容的鼻烟壶来说,销售算是平分秋色。这里的鼻烟壶价位是根据画的精细度来定位的,画的细致的可以卖到几百元,画的时间短的卖几十元不等,具体要看花多久的时间和精力去绘制一款鼻烟壶。据刘老板介绍现在生意相当不好,在以前,路过的10个外国人会有7、8个买,但是现在却很少有外国人在此驻足。而国人的特点是很爱还价,虽然成本不高,但是每一个都是经过自己的手精心绘制的,如果买不到自己满意的价位,会觉得赚不到钱,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要到自己满意的价位,顾客就不会愿意购买,从而导致鼻烟壶的销售不尽人意。
三、独特的声音玩具-老北京玩具小拉猫儿
拉猫是老北京流行的民间玩具。拉猫是用泥土做一个中空猫头,猫头底糊一层纸当鼓面。鼓面中央穿出一根棉线,棉线上涂上松香。当用手捏紧棉线向下拉动时,棉线和手产生摩擦使绳子发生震动,带动鼓面震动,加上猫头空腔起到共鸣腔的作用,从而发出响亮的声音。由于这种玩具外形酷似猫头,而且发出的声音又特别像猫叫,所以民间称之“拉猫”或者“叫猫”。
5块钱一件衬衫,7块钱一条休闲裤,服装尾货市场以出人意料的超低商品价格出尽风头,自然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货多人更多
北京市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4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始终处于满员状态。此时的天兰天市场里,黑压压的人头和色彩鲜艳的服装形成鲜明对比。周末西单各大商场打折时的景象与此时的天兰天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成堆的运动鞋、成筐的牛仔裤、成排的羊毛衫这里的服装鞋帽不是用件而是用堆来计算。每家商铺前,看衣服和讨价还价的人都排成了颇具规模的队伍。
“老板,这件多少钱?”一位男士指着一件灰色条纹毛衣问道。
“55”。老板答道。
“还能不能便宜?”
“最低50。”
“这件羊毛衫多少钱?”另一位男士问道。
“110,这是纯羊毛的。”说着,老板将羊毛衫递给了他。
“老板,那件毛衣外套多少钱?”一位年轻的女孩问,在老板还没有给出答案前,她在旁边一直插不上话。而老板之前一直忙着给别人介绍自己的羊毛衫,刚想喘口气,又被这个女孩连连询问,哦,这件65块,人太多了,不好意思啊。
过道中的顾客都小心地移动着步子,目光游走在过道两边的商铺中,看到中意的款式就驻足问价。一条50余米的过道,竟然走了十几分钟。除了市场三楼稍微冷清一点外,一楼、二楼可以说是人满为患。
1月19日,周六再次走进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较之前一天的情况,周末拥挤的天兰天市场中却看不到一点蓝天。
全场皆特价
在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另一大感受就是全场皆特价。
纯羊毛仅售86元,品牌毛衣10元、15元,羽绒服只卖手工钱。全场特价的宣传到处都是。
走进一楼一家店面比较大的特价店,10个货物架整齐排放,有5元的衬衫、10元的睡衣、25元的毛衣、35元的羽绒服、55元的男士外套和70元的时尚女装等。
我们这里品种多、款式齐全、物美价廉。女老板不失时机地叫喊着。拿起一件外套,老板立刻迎上来,说这件挺不错的,你穿上试试,肯定很精神。看到盯着55元的提示牌,老板马上说:如果真想买,价格可以再商量。听到随便看看的回答,老板转身忙向其他看羽绒服的顾客介绍商品。
在一家全场39元的牛仔裤商铺,摸了摸裤子的质量,感觉不错,这牛仔裤质量可以,39元还是很划算的。“是啊,我们这里的裤子都是从厂家直接拿货的,价格自然便宜了。像我们的裤子,在外面没有七八十块钱是买不到的。不光我们这里,整个天兰天市场基本上都是特价商品,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消费者来淘衣服的原因。”店铺老板指着其他挂有特价宣传牌的店铺说。
尾货受追捧
对来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的顾客作了随机采访,发现大多数人为经济条件不宽裕者,有下岗职工、外来打工者以及刚刚毕业的学生。对这里的特价商品,他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这里的商品价格都比较低,有的同样的产品仅是外面商场里售价的零头。”李小姐高兴地说。而拎着一条361度运动裤的王先生兴奋地说,自己酷爱打篮球,一直想买一条好点的运动裤,无奈在品牌店里即使打折至少也要100元,虽说折扣比较低,但自己还是舍不得买。听朋友介绍说,这里的裤子比较便宜,便慕名而来。在三楼一家运动服装店统一标价为45块钱的各种品牌运动裤里,一眼就看到了这条361度运动裤。外面打完折145块钱,这里只有45块,便宜了整整100块钱。
这件会不会是仿制的?王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我在专卖店看到过,手感一模一样。不过这里的运动裤确实有很多假冒品牌,不过一般都可以看出来,我运气比较好,淘了一条好裤子。”
在随机采访的人中,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小张收获可是不小,手里已经拿了两包衣服,这是我给弟弟买的,除了款式有点土,质量都还不错,一共花了不到100块。而在小张走出天兰天尾货服装市场的身后,许多人和他一样,手里拎着一个或者数个购物袋。
有关数据表明,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试营业的3个月里,出货量已经超过1.2亿件,销售额达20亿元。
解密尾货来源
尾货受到如此厚爱,它是如何产生的?
在天兰丽泽尾货鞋城,看到了这样的标志牌,尾货是怎样产生的?根据上面的内容,尾货的产生途径有四个。
一是订货尾单,国内外品牌在订货的时候多数会指定材料配给,而配给量会大于订单要求,以确保生产出足额的合格产品,而代工厂在订单交货后自然会有部分剩余,这部分商品就叫尾单。
二是厂家库存,厂家通常会在每个季节到来之前开发一批新品,并提前生产以保证旺季能提供足够的货源,而开发的新款并不是每个款式都很畅销,因此,滞销的款式就会库存下来,形成积压品。
三是批发商滞销货,批发商每年都会向厂家订购大量货品,而订购的货品并不都适应本地区的销售,因此滞销批发的商品会在批发部那里形成积存,因库房紧张和资金周转的压力,批发商会将商品以很低廉的价格处理。或者是批发商批到最后的货,因号码不齐、颜色不全等也会及时处理货。
四是厂家倒闭,因商业环境和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有很多厂家因管理或者其他原因经营不善导致工厂倒闭,所有工厂的产品也因此被处理,价格往往低子成本很多。
对于此说法,阳光鑫隆集团宣传部部长徐乃玉补充说:商场里的一部分尾货还来自拆迁后的服装、鞋店,另外,一些厂家完成订单的60%左右时,就已经赚到了合理的利润,剩余的产品则会以更低廉的价格甩掉,补充自己的资金链条,这也是尾货的一大来源。
市场的未来
尾货的来源渠道复杂,难免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空子。在天兰天一楼的世界知名品牌服装商标部分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告牌上,阿迪达斯、耐克、美津农等都在此列。而在一些销售运动服饰的店铺,记者却看到了这些品牌的假冒产品。
就此问题,徐乃玉介绍,在尾货市场的探索阶段,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另一层面上,说明它有市场,有消费需求。在市场知名度还不大的情况下,假名牌的消极影响也不太明显。应早做准备,及早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打击力度,防微杜渐。
在谈到尾货市场的发展时,徐乃玉说:尾货市场的存活期为三五年。尾货市场目前来说符合国家的政策规范,在扩大内销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只是探索期,不可能长远。当然,并不是说它再过几年就消失了,它完全可以进行升级换代,或者改变经营思路,或者改变名称,不叫尾货市场。另外,目前尾货市场的经营思路还比较模糊,每层楼的产品品种都差不多,顾客可以在一楼就买到自己的所需品,完全不用再费时费力地去别的楼层选购了。这方面,万通商城做得就比较成熟。
大家耳熟能详的戴希曼鞋城,其实就是尾货市场,人家不那么叫,自然有其道理。阳光鑫隆集团吴家才补充道。
一、我市旧货流通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市的旧货业主要有六大块,即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拆解市场、旧货交易市场、寄卖行、拍卖和典当业等。全市现有二手车交易市场10个,分布在市区及部分县(市),注册总资本2079万元,年交易量1.8万辆左右,年交易额30多万元;汽车拆解市场1个,注册总资本150万元,年拆解量5000辆左右,年交易额1200万元;旧货交易市场(一条街)1个,长约500米,属自发性市场,主要经营旧家电、旧家俱、旧建材等,现有经营户54家,多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登记注册的寄卖行等共42家,注册总资本361万元,年交易额252万元。共有注册拍卖企业13个,从业人员总数216人,其中注册拍卖师26人,年拍卖总额近4亿元。登记注册典当企业共6家,实收资本3500余万元,从业人员40人,年典当总额近2亿元。
二、我市旧货流通业的主要特点
1.二手车市场和拆解市场经营管理比较规范。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二手车管理办法》和《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等,通过多年来的规划引导,加强管理,目前其经营管理都比较规范。如交易市场建设,人员队伍培养,经营规模和交易量等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为方便消费者,部分市场还开设了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成立了**市二手车行业协会组织等。
2.旧货交易市场尚欠规范。一是与发达城市相比发展明显滞后;二是旧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基本是个体经营,交易方式落后;三是旧货调剂行业服务功能不完善;四是点多、规模小,多数个体户无照经营,不易管理。
3.寄卖行发展迅速。我市现有登记注册的寄卖行等42家,多为近年开办。
4.拍卖行业比较成熟。拍卖行业经多年发展,企业形成规模,管理日趋规范,行业竞争激烈。
5.典当业发展加快。典当业多年来属限制发展行业,近年有所放松,我市由多年的一家快速发展到六家。
三、旧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旧货交易市场少且不规范。现有一市场地处交通要道,占道经营从而影响交通。旧货市场门面陈旧,经营者吃住其中,城市形象及防火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且旧货市场地势低洼,经营条件极差。
2.旧货经营属于商品买卖,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合法经营等问题有待跟上。
3.旧货业分类较多,有不少行业属严格监管类别,如旧电器涉及环保,废旧物资收购涉及公共安全、治安案件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4.旧货业自由发展已有多年,市区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相对城乡一体的大**,发展空间仍然较大,需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5.寄卖行发展迅速,但监督管理难。目前寄卖行开业登记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督有公安部门,商务部门连备案都没有,因而难以掌握情况,更谈不上监督管理和服务。
四、关于我市旧货流通业的发展建议
一是培育建设旧货交易市场。
各地应结合自身经济、区位和消费特点,合理规划发展旧货市场。对骑路旧货市场,要逐步规划场地,引导进场规范经营。对新申请开办的旧货市场,凡符合商业网点规划的要积极支持。鼓励家电、家具、建材、书刊等有关专业市场开办旧货交易区。完善二手车市场评估、检测、办证等服务。鼓励旧货市场和旧货经营企业开展旧货维修、改造和加工业务,提高旧货的附加值,扩大旧货的使用范围。鼓励旧货市场开展自营业务,完善旧货交易、集散、分拣、结算和质检等功能。引导旧货市场向服务便民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规模扩大化等方向发展。
二是建立完善旧货流通网络。
各地应积极推进旧货网络经营,鼓励发展旧货连锁经营,建立旧货收购、销售网络,促进城乡间旧货流通。支持有条件的旧货市场和城市社区开展“跳蚤市场”试点,培养居民循环消费理念。引导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提倡旧货企业与社区联手,开展便民利民的上门收购活动。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一网多用”功能,拓展农家店“一店多能”开展旧货经营业务。
三是支持壮大旧货流通经营主体。
培育旧货经营龙头企业和经销大户,支持其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新建和改造统一规范的城市社区旧货收购点、专业分拣中心、乡镇及农村销售点。指导有社会责任的旧货企业开设慈善捐助站、旧货连锁店,支持有条件的旧货网点增加免费接收市民慈善捐助的功能,促进便民服务与慈善事业的共同发展。支持寄卖、调剂商行等各种业态的旧货企业发展。支持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适度发展废旧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鼓励规模企业开办旧货交易市场,提高旧货利用和集散能力。
四是引导规范旧货流通市场秩序。
按照“统筹规划、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将旧货经营网点和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在市场用地、网点用房、旧货加工,物流配送,以及融资、税收、交通运输等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积极发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行业管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要求旧货经营者严格履行物品登记制度,禁止非法开展典当业务。配合有关部门规范旧货行业交易行为,防止欺诈、收赃、售赃等违法行为。加强旧货流通宣传,引导循环消费方式,创造旧货业供给与需求。加强旧货质量检查,保障旧货流通安全。防止经营者在销售经过清理、维修和加工的商品时,以旧货冒充新货,欺骗消费者。旧货业分类较多,有不少行业属严格监管类别,既要防止监管不到位,也要防止监管过度,认真配合有关部门保护好合法经营和消费者权益。
一、善用逃生通道,莫进电梯,有序疏散
商场内的火灾逃生通道包括: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消防安全出口等。火灾发生时应注意沿着逃生通道有序疏散,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以防停电或发生故障而被困。逃生时,不要争先恐后,要有秩序地互相协作撤离。遇到小孩和老人,要主动扶持并靠边走。一旦受伤难以前行,要躺在通道两侧等待救援。
二、就地取材,自制工具,防烟护头
火灾中产生的烟雾是造成人员死亡的头号杀手。发生火灾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逃离现场,防烟就非常重要。火灾发生时,可将随身物品沾湿后捂住口鼻,尽量压低身体逃离。一般来说,商场中有许多物资可以制作防护工具,如用矿泉水沾湿毛巾或毛毯等充当防烟降温工具,或是塞住门缝阻挡烟雾进入。还可以戴上商场中的商品安全帽,并利用各种皮带、床单等开辟逃生通道等。
三、寻找避难场所,固守待援,注意降温、防烟
当火势过大,已无法通过逃生通道逃离时,要注意寻找避难场所。在商场中,避难场所有开放的阳台、卫生间等。如果在阳台,应尽量寻找毛巾等物,用力挥动以便引起消防人员的注意。在卫生间中避难,可采用不断用水泼墙门、用湿毛巾等塞住门缝等方法降温、防烟。被困者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四、利用建筑物,转移到安全区域,伺机逃生
发生火灾时,如上述三种方法都无法逃生,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起火层下面的楼层或地面。没有辅助工具时,可利用下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分和各种门、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线)等转移到安全区域后再寻找机会逃生。采取这种方法逃生时,要大胆细心,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容易发生伤亡。
火灾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做好火灾逃生的基本要求是沉着冷静,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各种消防设施,遵循正确的逃生路线,运用有效的逃生或避难方法。正确逃生方法是在听到火灾警报或“着火啦”的喊声后,不要迟疑,立即起床、穿衣或拿好衣服、钱物、关闭电源,跑出房间,关好门后进入走道,奔向楼梯间向下层疏散。如有广播,应仔细倾听;遵循广播指引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当无广播或无人员指引疏散时,首先应择距离近而直通楼外地面的安全通道疏散,因为以逃到着火建筑物之外地面最为安全。如打开房门发现走廊或楼梯间有烟气流动时,最好返回洗漱间将衣服、毛巾淋水浸湿,掩住口鼻,以低姿势循安全通道逃生。除了正常的疏
散通道外,一、二层的门、窗、阳台等处也是大可利用的安全出口。
当楼梯口或下行通道被烟火封锁时,首先要弄清烟火弥漫的程度和必须通过的距离。如果必须通过的烟火区距离很短,火热很弱,一冲即可通过时,则应在淋湿衣服,掩好口鼻的个人防护下,毫不迟疑地去,闯过去就能获得安全。也可利用楼内消火栓,以喷雾水流掩护人流快速通过。
当着火层、着火层的上部各层和以下各层都必须共用一个安全疏散通道时,则应首先让着火层的人员先行撤离,次之为着火层以上各层,再之为着火层以下各层。因为烟火向上部发展蔓延最快,上部首先受到火势威胁。因此,当上层着火时,其下层人员不必惊慌,与上层逃生人流争抢通道。
当确认正常的安全疏散通道巳被烟火牢牢封死时,不必惊慌。可用楼内的其它安全设施,如紧急疏散通道、室外楼梯等设施,尽量向地面疏散。
当确认无法到达地面时,则应以寻找临时避难场所,等待消防救援为主要行动方向。如进入避难层、避难间、防烟前室、防烟楼梯间、撤退至楼顶平台的上风处,进入未着火的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之内等处,求得暂时性的自我保护。
当确认走道巳被烟火封死(用手先摸房门,如果烫手则说明门外已有烟火),无法开门冲出房门时,应首先紧闭房门,封堵烟火侵入。避至阳台,若无阳台,可将窗帘、床单、被单等撕开制成绳索,最好用水打湿,牢固系于暖气管、窗框等部位,顺绳沿墙从窗口滑下,并借助于枕头或靠垫之类物品,以便“软着陆”。如所住楼层高,则应依上述方法逐层下滑,直到达到较为安全层,再从安全通道逃至地面。也可利用滑杆、安全绳、缓降器等工具逐层滑降。因为相对着火层及以上的各层而言,着火层以下各层都还是相对安全的。
总之,火场自我逃生的行动,要根据火势发展情况,楼内环境和消防设施情况,灵活掌握自己的逃生行动。尤其要重视借助排烟系统、通风系统、通讯系统、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指示和避难设施等,为自我逃生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提醒的是对于未能逃离火场的人员,要选择阳台、平台、窗口、外墙的突出部位等容易被人发现的位置和能够避开烟火侵害的部位以及消防队便于救助的位置进行暂避和等待,以喊话、招手、打开手电筒等方式吸引消防队人员救助。
火灾逃生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学会逃生的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是保证自我逃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逃生中因中毒、撞伤等原因对身体造成伤害,不但贻误逃生行动,还有遗留后患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
火场上烟气都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安全通道的上方有毒气体浓度都大于下部,尤其贴近地面处最低。疏散中穿过烟气弥漫区域时以低姿行进为好,例如弯腰、蹲姿、爬姿等。剧烈的运动可增大肺活量,当采取猛跑方式通过烟雾区时,不但会增大烟气等毒性气体的吸入量,而且容易发生由于视线不清所致的碰撞、跌倒等事故。
当必须通过烟火封锁区域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用湿布、衣服、湿毛巾或手帕掩口鼻或在喷雾水枪掩护下迅速穿过。
自我逃生中乱跑乱窜、大喊大叫,不但会消耗大量体力,吸入更多的烟气,还会妨碍别人的正常疏散和诱导发生混乱。尤其是前呼后拥的混乱状态出现时,决不能冒然加入,这是逃生过程中的大忌,也是扩大伤亡的缘由。此时,宜另辟蹊径或按照其他方式进行逃生。
房间内的床下、桌下、洗漱间和无任何消防设施保护的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均不能作为避难场所,即使暂看不到火焰,烟气的熏蒸也可使人昏迷致死。跳楼、木然不动、消极等待都是火灾中不可取而应绝对禁止的行为。
另外,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启动排风和排烟系统,都极有利于逃生疏散,应注意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烟气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环境中逃生疏散,应低姿细心搜寻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门的闪光标志,按其指引的方向稳妥前进,切忌只顾低头乱跑或盲目随从别人。
看过“火灾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的人还看了:
1.火灾逃生方法
2.火灾逃生必备的技能
3.高校火灾逃生自救方法
摊主:“潘家园是我们打下的天下”
(5月30日、31日,上千商户因不满市场管理方――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要求摊主限期签订租赁合同的做法,选择集体停止营业,要求就摊位的产权和潘家园市场平等对话协商。6月3日,仍有部分摊位空置,摊主未出摊。市场内出现了警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I摄 6月3日下午,记者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合同签订处看到,有三三两两的摊主前往签订合同。“经营秩序已经恢复正常了。”潘家园市场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I摄 潘家园旧货市场张贴的《对广大商户提出问题的解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I摄)
有人说,北京有两个地方永远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所有人都仰着头看升国旗;另一个是潘家园旧货市场,所有人都低着头寻国宝。
潘家园,一个曾经荒凉的城郊,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旧货市场,当地居民在路边摆摊,把家里的瓷器、旧家具等东西拿出来卖。后来,外地的商贩也慕名而来。到1995年,路边的摊贩达到了上千,政府开始介入管理,不久实现了“退街进场”,开发了现址,并定名“潘家园旧货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市场,年成交额达数亿元。
但5月30日、31日,这里的上千商户因不满市场管理方――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下称“潘家园市场”),要求摊主限期签订租赁合同的做法,选择集体停止营业,要求就摊位的产权和潘家园市场平等对话协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现场了解到,5月20日,潘家园市场贴出告示,要求商户签订合同。根据告示安排,合同签订分区进行,5月30日和31日进行第一批也就是“大棚一区”的合同签订。告示中同时强调,凡因个人原因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合同者,“视同您自愿放弃经营权,市场将收回摊位,解除使用关系”。
令摊主不满进而选择停止营业的是合同中“禁止将地摊转租、转让”的条款。
6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摊主们大多已恢复营业。“不恢复没办法,人家(指潘家园市场)说了,3天不出摊就收回摊位。”一位摊主对记者说。
对于为何要禁止转租、转让,潘家园市场称,私自转租增加租摊者经营成本,最终转嫁由消费者“买单”。市场方面是为了“切实降低租户成本,维护商户合法权益”。
摊主:“潘家园是我们打下的天下”
“眼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摊位,变成了市场租给自己的,原来收取的管理费现在变成了租金。你说我们能不急吗?”摊主郑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郑女士说,她从1995年来潘家园摆摊,到现在已在此经营了21年。之前,潘家园市场管理方从未要求签合同,大家均以缴纳管理费的形式使用摊位,一开始是一年一缴,后来是半年一缴。这些年,随着2003年潘家园旧货市场改造,他们均出了建设费、押金等。虽然没有书面契约,但摊主们默认这是一种投资,“摊位是自己的”。
这些年也有人将摊位转让、交易,转让金高达数十万,甚至有人花费百万在这投资了数个摊位。每次摊位转让,潘家园市场管理方收取5000到8000元不等的“过户费”。甚至有摊主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80%的摊位都是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
记者从一位摊主出示的潘家园市场管理方于2002年9月张贴的《经营户入市须知》中看到这样的条款,“市场内摊位不得私自转让,如需转让应持摊位证及票据到市场办公室办理转让过户手续”。因此,一些摊主认为,潘家园市场管理方对摊位转让过户是知情而且是“默许”的。
资料显示,2003年,潘家园旧货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工商信息显示,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1.8亿元,法人代表崔新未。
2015年底,潘家园市场首次与摊主签订地摊使用合同。在郑女士看来,“就是这一签把自己的摊位签没了”。因为合同中写明潘家园市场是“出租方”,摊主们是“承租方”,原来每年收取的管理费变成了“租金” ,一个摊位半年的租金为7760元,另外交2000元保证金。
合同中规定,如果将地摊转租、转让、转借给第三人, 潘家园市场有权解除合同。其他可能导致解除合同的情形还有,“未经甲方(潘家园市场)同意连续三日未开展经营活动的”“违反国家计划生育相关政策的”等。
郑女士认为,这个合同一签,摊主就变成了租户,以前购买摊位的资金全部打了水漂,损失非常大。
对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于6月3日采访了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一位王姓副总。王副总表示,摊主和市场存在的是租赁合同关系,摊主只拥有摊位租赁期内的摊位使用权,所有权属于市场。市场方面是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
对于以往摊位过户时市场管理方收取的费用,王副总称属于“优先过户费”,用于市场审查,即审查新承租方的经营身份、商品品质等。“市场有分行划市的管理原则,摊位数量都是有限的,要择优选择。收的费用不是说允许过户,而是允许进场经营,和我们签订新的租赁合作关系。”王副总同时表示,潘家园市场发展到现在,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对于这笔费用的说法也曾不一样。
市场管理方称自己拥有产权,但摊主们在接受采访时言语中不无抱怨,他们说,“潘家园是我们打下来的天下”。
郑女士跟记者回忆起她1995年最初在潘家园摆摊时的情况。“都是老乡、亲戚叫着来的。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整齐的货柜,就是泥土地,谁来得早谁就占个摊位。凌晨三四点,还没开门,老乡们就翻墙进来抢摊位。常常为了抢摊位打架。后来市场才弄成一个个摊位,固定下来。”郑女士回忆说,那次分配摊位是通过抓阄形式确定,抓到哪个摊位以后就一直用哪个。
“这么多年,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老乡们说得好,潘家园是我们打下来的天下。”郑女士说。
摊主王先生也对记者说,“不让出租、过户,不合理。大伙都在这投资不少钱,做十几、二十年生意了,有的都70多岁了,哪里还能自己来摆。现在如果自己摆不了摊,市场就要收回摊位,那我们之前的投入和努力不都付之东流啦。”
市场管理方:
不让私自转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面对摊主们针对合同提出的异议,5月31日,潘家园市场贴出了《补充通知》,表示6月1日至7日为咨询周,市场设置了咨询服务处,摊主们可以就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咨询。
6月3日下午,记者在潘家园市场合同签订处看到,有三三两两的摊主前往签订合同。“经营秩序已经恢复正常了。”潘家园市场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当晚,潘家园市场又了公开说明。说明中称,潘家园旧货市场现有地摊4000余户,主要涉及珠宝玉石、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私自转租,增加租摊者经营成本。经过转租,有实际意愿摆摊的商户需要付出高出实际摊位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费用。二是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转租经营者租到摊位后为了收回经营成本,最终转嫁由消费者“买单”。三是存在较大消费风险。转租商户违反市场分行划市原则,并因经营商品的特殊性,再加上转租造成的经营成本上升,存在以次充好隐患,扰乱市场诚信经营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潘家园市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潘家园旧货市场开展商户和商品品类等基础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等工作,并于2015年底与地摊商户统一签订了2016年上半年地摊使用合同,约定签约商户不能对摊位进行转租牟取暴利,以切实维护健康的市场经营秩序,提升市场美誉度。2016年5月30日开始,继续签订下半年地摊使用合同。
市场管理方称,合同签订的目的,一是为了促进市场有序发展,明确租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为了规范部分商户哄抬租赁价格、私自转租、牟取暴利等行为,切实降低租户成本,维护商户合法权益。三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商品品质和潘家园品牌影响力,优化市场环境。
对于一些摊主认为自己对摊位拥有产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上述王姓副总表示,“很多人都是‘以为’自己有产权,但事实是在这摆着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
不过记者也发现,市场管理方提出,“考虑到历史因素”,允许“子承父业”。
潘家园旧货市场张贴的《对广大商户提出问题的解答》中,记者看到,对于“我父亲在市场经营多年,从市场建立以来一直缴纳摊位费,现在我父亲去世了,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市场管理方解答:“您父亲不拥有所有权。摊位不属于您父亲的遗产范围。您父亲去世后,租赁合同其实已经终止履行。但是考虑到历史因素,为了保持稳定,市场将会与直系亲属优先重新定立新的租赁协议,将承租人变更成您的名字。”
“潘家园市场搬迁张家口”是误读
除了不允许转租的规定,“潘家园市场搬迁张家口”的传言也令摊主们感到忧心。他们担心,一旦潘家园市场搬迁到张家口,自己是不是要举家搬迁过去?另外,在北京长期积累起来的人脉和客户是不是就此消失?
6月3日的采访中,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王姓副总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潘家园市场不搬迁。所谓搬迁张家口,只是一个误读。”
王副总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为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我们和其他企业一同去天津武清、承德、张家口等地进行了考察。但考察目的是在稳固北京现有市场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拓新市场,进行潘家园品牌的外拓,而不是所谓的搬迁。外出考察的过程中引起了误读。”
虽然潘家园市场方面澄清搬迁张家口系误读,但记者注意到,此消息却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2月,张家口市长马宇骏在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主要工作”中提到“全力争取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迁入我市”。
在潘家园市场将与摊主们签订的2016年下半年《市场地摊使用合同》中也明确提到,“乙方(承租方,即摊主)承诺,充分理解目前北京市中心区人口与功能疏解的政策,并表示配合。如因政府功能疏解政策需对现有市场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建设,此种情况不视为任何一方违规,乙方应无条件配合甲方,在规定时间内向甲方腾退摊位,使用摊位费据实结算。”
事实上,早在2001年,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曾面临一次拆迁危机,拟拆迁到北京四环以外。但之后,在朝阳区政府的努力下,潘家园旧货市场得以保留现址,由“拆迁”改为“整顿”,使原市场更大、更规范,并符合北京市的整体规划要求。
但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搬迁仍然存在可能性。今年1月,北京公布了城五区疏解任务清单,其中,朝阳区的任务就包括“启动十里河、潘家园市场聚集区域的摸底调查和疏解方案研究”。
古玩圈人士:旧货市场是整个潘家园商圈的文化基石
如今提起潘家园,几乎成为北京古玩市场的代名词。这里不仅有潘家园旧货市场,还新建了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等高端古玩市场。这些高端古玩市场里不少商户都起家于潘家园旧货市场。
6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天雅古玩城见到的王先生就来自1992年最早到潘家园的那一批人。在他眼里,潘家园旧货市场是整个潘家园古玩商圈的“文化基石”,也是商业地标。
对于潘家园旧货市场里的摊位转让现象,王先生认为这是古玩行业里不成文的行规。即便在高端的古玩城,甲经营多年的铺子不想再继续租了,乙要接手,除了向古玩城按市价缴纳租金外,还得付给甲一笔可观的“转让费”,有时可达数十万。因为乙将得益于甲经营多年的人气。
一、我市旧货调剂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㈠我市旧货市场潜力巨大
西安作为北方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发展旧货调剂行业的条件已经成熟。1996年底,西安市人口655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较上年增长23.9%,职工人均收入4712元,较上年增长20.4%。城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4.7台,电冰箱82台,电视机104.17台,家具115套件。这些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前些年购置的,因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将被性能好、设计新颖、功能完善的新产品所置换。同时西安市每年竣工的住房面积156万平方米,搬迁居民2万余户。加上居室装修家庭越来越多,使用多年的家具留着占地方,有碍观瞻,也使得新颖美观的家具无法"登堂入室"。另外宾馆、饭店因其对铺陈设备的特殊要求,一般三年左右需要更新一次设备,有大量的家具用具需要处理。因此,有相当丰富的旧货来源。从农村来看,西安市农村人口394万,1996年人均纯收入1586元,每百户农村家庭有洗衣机40台,电冰箱12台,黑白电视机68台,彩色电视机33台。在一些偏僻农村拥有数量更少。在农民温饱得到解决,但生活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对现代生活又日益渴求,所以选择购买有相当使用价值、既实惠又便宜的旧货无疑是上策。旧货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必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旧生活资料是这样,旧生产资料更是如此。西安有众多的工业企业,起步早,基础好。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在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又加速了工业自身生产技术、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更新换代的速度,大量的旧材料、旧设备需要更新。而一些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其他企业淘汰的旧设备,价格低廉,又能满足生产需要。旧生产资料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总之,我市的旧货无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无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农村市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㈡我市旧货调剂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996年底,我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旧货市场只有l家--西安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营业面积4万多平方米,年成交额2.2亿元,从业人员38人,从事旧汽车和摩托车的交易。而面向居民以生活资料消费品为主的旧货市场基本没有。一些民间自发形成的五金、百货、家具、自行车等旧货市场,未经注册,无人管理,很不规范,不但影响市容和交通,还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原有的十几家寄卖行和信托贸易商店,因经营观念陈旧、转机建制步伐缓慢、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也很少开展此项业务,使这一行业萎缩。
目前我市旧货调剂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旧货调剂行业发展严重滞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经营网点稀少,分布很不合理,广大人民群众"卖旧货难"、"买旧货难"。
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旧货交易市场,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无人管理,很不规范。
三是旧货的收购大多为个体商贩,国有企业无一涉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
四是目前的旧货交易仅限于部分居民间的调剂余缺,旧货在城乡之间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流通还远未形成,停留在低层次、原始的交易水平上。
五是旧货的加工修理、改制翻新、整理包装等深加工的工作尚未开展,交易方式落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六是对旧货调剂行业缺乏管理,没有专门的法规,货交易行为不规范,宰客、销赃等问题比较突出。
七是人们对旧货流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旧货调制没有达成共识,只注重新商品的销售,忽视旧货的流通,没有用抓新商品销售的精力来抓旧货调剂工作。
八是旧货交易自发形成,缺乏组织领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管理水平低下。培育和发展旧货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重要事情,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应大力扶持和发展旧货调剂行业。
二、发展旧货调剂行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发展西安旧货调剂行业要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遵循方便群众、活跃流通、促进生产、培育市场、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稳步发展;建管并重,规范有序;正确引导,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把政府引导与企业自愿相结合,充分发挥两几积极;把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相结合,形成多轨运行和多轮驱动的格局;把旧货经营企业与其他商业、工业企业相结合,实现旧货购销、加工修理、翻新改制等社会化分工协作关系;把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相结合,以旧换新,旧货下乡,开拓两个市场。推动旧货调剂行业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三、我市发展旧货调剂业的总体目标和步骤:
按照我市旧货调剂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我市商品流通工作的实际,我市旧货调剂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建成三个层次的旧货流通网络:
一是以市区及城郊为第一个层次,重点建设4-5个有一定规模、挡次较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旧货市场,发展旧货连锁店,形成旧货调剂的物流、信息流和维修服务中心网络。
二是在郊县建设区县级旧货交易市场,发挥旧货集散作用,构成西安市旧货流通的卫星网络,形成第二个层次。
三是以中心网络和卫星网络向陕南、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邻近省市的交界地区辐射,形成第三个层次。最终实现旧货在城市内部不同需求层次之间的交流,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初步实现旧货调剂行业的产业化。
为了实现发展旧货调剂的总体目标,确定发展我市旧货调剂业的工作分三步走:
㈠1997-1998年,抓好旧货调剂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为以点带面打好基础。在市内繁华大街解放路和东西南北的城乡结合部选择4-5家积极性高、经济实力雄厚、人员素质高、条件好的企业,做为西安市的旧货调剂试点单位。上半年两个全国旧货调剂试点单位-西安旧货调剂中心和西安旧货交易中心建成开业,其余的力争下半年营业。构成城内城外旧货交易市场的点状分布,满足居民调剂余缺的需要。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旧货流通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发展一批旧货收购和销售网点,扩大旧货经营范围。协调解决有关政策问题,扶持试点企业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六月底前拟定出我市旧货调剂行业管理办法试行稿,规范旧货交易行为。1998年末旧货经营企业达到5-6家,网点30-50个,营业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成交额达到2-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00-400人。
㈡1999-2001年,旧货调剂试点经验全面推广,旧货流通设施和信息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形成辐射陕南、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市交界地区的能力。除市内和城郊的试点单位外,再建立2-1个专业旧货交易市场,6-8家旧货经营企业,逐步发展旧货连锁店,深入居民区,形成城区和城郊旧货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的中心网络。在阎良区和长安、蓝田、临潼、商陵、周至、户县分别建立1-2个区县级旧货交易市场,可办成长期的、定期的或者赶集式的旧货市场,发挥旧货集散地的作用,构成西安市旧货调剂的卫星网络。中心网络和卫星网络互相依托,共同开拓陕南、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市交界地区的旧货市场,根据货源情况和旧货的合理流向,建立销售基地,下伸销售渠道,实现旧货异地销售,发挥辐射作用。沟通旧货信息,建立信息网络,运用计算机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建立旧货综合信息中心,吸收具备条件的会员入网,逐步形成全市的旧货流通信息服务网,为旧货经营企业提供快捷、及时、系统的信息服务。完善服务功能,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收购,提供代购代销、代办结算、代储代运的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把方便让给群众。建立旧货维修部,对收购采的旧货进行整洁、检测和加工修理。同时,设立卫生防疫设施,对有关旧货进行防疫消毒,保证消费者的健康,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西安的旧货市场办成开放型、服务型和多功能的市场,使旧货调剂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到2001年末全市旧货经营企业达到20-25家,网点200-300个,营业面积15-20万平方米,成交额10-20亿元,从业人员1500-2000人。
㈢2002-2006年,旧货行业得到全面发展,旧货产业基本形成。旧货经营业务向纵深发展,商店、工厂、街道办事处等共同参与旧货调剂工作。旧货经营企业与商店联手开展"以旧换新"服务活动;工厂为旧货提供翻新改制、分装包装、加工修理等深加工业务。形成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使旧货调剂业组织结构得到合理调整,通过合并、兼并、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旧货经营企业。旧货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流通渠道畅通,交易规范健康,服务功能完备,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经济成份多轮驱动,协调发展。旧货调剂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末旧货经营企业达到15-20家,网点300-500个,营业面积20-25万平方米,成交额15-25亿元,从业人员2000-2500人。
四、我市发展旧货调剂业的主要措施
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促进旧货调剂业的健康发展。开拓旧货市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市商贸委要责无旁贷的认真抓好,把发展旧货调剂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具体研究旧货调剂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管理规章,协调旧货经营的有关政策,帮助旧货经营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为我市旧货调剂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㈡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抓好内贸部旧货调剂试点单位和我市试点单位,由市商贸委社会商业处具体负责,着重抓好旧货购销网络的建立,规范交易行为,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交易规则。探索旧货经营的新路子,不断总结试点单位经验,逐步推广,带动其他企业开展旧货经营,促进旧货调剂行业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
㈢加强旧货调剂业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旧货经营政策的基础上,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制定西安市旧货调剂行业管理办法,对旧货经营企业的设立条件、交易规则、交易行为等进行规范。与各有关部门组成旧货市场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促进旧货经营企业守法经营,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成立西安市旧货调剂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自律作用。
㈣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旧货调剂是一个技术性强,业务构成复杂的行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旧货调剂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旧货经营人员分期分批培训,先培训后上岗,无培训合格证的一律不得从事旧货经营。通过培训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的旧货经营队伍,为旧货调剂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绿色使老人心绪宁静
离老钱住的地方不远处,便是一望无垠的田野。没事时,老钱就拎着一个小马扎,慢慢地在田间小路上行走,闻一闻作物的气息,看一看行将放蕊的玉米花、高粱花。累了,就打开马扎,坐在地头的树荫里,静静地听小麦拔节的声音。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老钱就到地头转转,一看到那些长势喜人的庄稼,心中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钱玉宽说,很多人进入老年后情绪急躁而易怒,多接触一下绿色植物,可以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这对养生绝对大有裨益。
绿色使老人远离颓唐
钱玉宽和老伴在家中养了很多花草,坛坛罐罐摆满了窗台,就连篱笆边也种上宿根花。每天,老钱都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一丝不苟地为这些花草浇水、松土、掸尘,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仿佛在触摸自己年轻时的梦。老钱觉得,人到老年很容易精神颓唐、委靡不振,而养花则可以振奋精神,心有寄托。
“赏花乃雅事,悦心又增寿”,淡雅的茉莉花使人神志安宁,浓郁的郁金香使人清神怡心,幽香的康乃馨能让人唤醒对往昔的美好回忆……他的卧室里还挂着一副“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的对联呢!
绿色使老人心情常新
钱玉宽不但观花种菜,还全力打造“生态家居”。他将卧室的壁纸换成了淡绿色,床单、被罩等也换成了绿色,连窗帘都是灌木图案的。老钱在战争年代眼部受了伤,晚年视物模糊,于是他坚持每天目视墙壁半小时,几个月下来,眼疾竟然不治而愈!
平时,老钱吃的蔬菜全是自己和老伴栽种的,不施任何化肥,喝的水也是经过过滤的自来水。老两口出来进去,眼里看的,手里握的,心里想的,吃进肚的,全是“绿色”环保的,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清新的氛围之中。老钱说:每天生活在绿色的环境里,如同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样,清新淡雅,安详静谧,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总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人也变得年轻啦!
在FSI提交的主题报告中,吴晓求教授首先指出,在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金融领域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在他看来,以下几个理论问题在中国目前尤为重要:
(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
吴晓求教授认为,由于客观的、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但从总体上说,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货币市场的发展来支持,资本市场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没有相应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风险规避和风险流动的调节机制。因而在现阶段,研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二者只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层面上,应该深入研究一下市场运行状态的改变、资产形态的改变以及资产流动性的提升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流动使得两个市场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们可以从期限上来划分两个市场的界限,但是从资金本身的性质来看,有时是很难划分的,所以还应研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实践中应如何区分的问题。
(2) 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吴晓求教授认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系理论研究的背后含义就是银行的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或者更明确的说,就是研究信贷资金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这种有益的、必要的管道。他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做出清理:首先要理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理论关系;其次,国外在历史上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上的管道有哪些,这些管道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来规避这些消极作用?第三,我国目前在打通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关系时有哪些通道和规则,哪些通道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有些管道无论是对货币市场还是对资本市场都是有害的,有些管道则对资本市场有利,对银行自身的业务有所提升。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正确的评价,需要作详细研究。 吴晓求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潜在的信用危机问题。实际上,“中科系”事件已经给我国提出了这个警示。虽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原则上不能进入资本市场,但股票质押贷款政策在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了一个管道。在股票质押贷款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个信用创造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这种信用创造可能引发的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和危机。
(3)金融业的发展与监管模式问题。
吴晓求教授谈到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业的分业发展要求资金界面分得非常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资本市场都是不允许的。但实际上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突破了《商业银行法》的某种界限,所以分业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已经慢慢地受到挑战,银行资产已潜在地包括了股票这种股权性资产。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如果不寻找新的业务平台、不创造新的投资工具、不改变资产结构,将难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所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分业发展和分业监管的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4) 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的关系问题。
吴晓求教授认为这个问题的政策含义就是货币政策制定应在什么范围内、什么程度上来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这涉及到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货币供应量是否充足以及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否真的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状态等问题。 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协作的伙伴,两者截然分离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如何建立一个包括发达的货币市场和健康的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提高我国的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二、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FSI报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
FSI研究组认为,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使得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国家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深化与广化,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体系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过去20年来,各国中央银行虽然在控制商品与劳务的通货膨胀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对于资产价格的膨胀,却难有对策。80年代末,日本、北欧资产价格膨胀引发的“泡沫经济”对其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影响; 90年代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资产价格明显地偏离实体经济上涨的趋势更是引起了决策部门普遍担忧。例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多次呼吁有关方面加强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
FSI研究组认为,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各种可交易金融资产总量急剧增加,因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制度性变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的货币政策,立足于保持币值稳定,多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作为目标;但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反映的是当期消费成本的变化,如果居民财富总量中金融资产比重较大,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当期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成本,因此,至少从理论上看,将一般物价水平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不完全的。实践中,人们还发现,资产价格的过度上升往往出现在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
(2)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传统的、教课书式论述的是凯恩斯的理论,即央行的政策调整先影响市场短期利率,再传导到长期利率,影响投资水平,进而影响实际经济。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资产存量较大,短期利率的变化,会引起各种资产价格相对水平的广泛调整,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通过企业净价值变化影响企业的借贷成本和借贷能力,从而影响社会信用规模和实际经济活动。
FSI研究组认为,虽然从理论上不能说明资产价格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上,目前各国中央对货币政策操作是否要考虑资产价格因素普遍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资产价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变动不拘的心理预期左右,定价基础很难把握,中央银行缺乏影响、控制资产价格的有效手段。如果货币政策将资产价格纳入调控范围,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导致资产价格更大的波动。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国际视角
为了动态地把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FSI报告系统研究了成熟市场国家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以及这些国家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监管及其演变,样本为美国、德国和日本。FSI研究组希望从这些样本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1)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演变
FSI研究组分别对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金融创新浪潮以来美国、日本以及德国三个国家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关系的演变作了历史的回顾。
1、美国。美国自60年代掀起的金融创新浪潮,极大的推动了货币市场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货币市场涌现出许多新的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出现了新的子市场,如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存单(CD)市场等。80年代后,美国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迅速膨胀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复杂。美国国内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强大的国际货币市场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资本市场共同构建起美国以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模式。 2、日本。70年代末,日本启动了以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进而相继建立和发展了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转让市场、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等货币市场,并先后向证券公司开放,极大的解决了证券公司的短期流动性需求,同时也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随着1998年的“大爆炸”,日本银行、证券和保险开始实行混业经营。银行业和证券业的融合打破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传统界限,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各自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综合性业务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密切的联系起来,实现了资金在两个市场的无障碍自由流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逐步走上了相互融合的发展道路。 3、德国。德国金融体系的典型特征是占统治地位的“全能银行”。全能银行不仅提供银行服务,还从事有价证券业务,很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工具都是由商业银行创造出来并由其来操作的。德国金融体系的这一特点导致了德国的资本市场对其货币市场较强的依赖性。
(2)国际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关系的演变
在历史的考察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基础上,FSI研究组深入地考察了美、日、德三国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联系。
美国的金融业非常之发达,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很大,这不仅得益于中央银行得力的监管,也与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构架密不可分。在美国,金融体系从微观到宏观是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金融机构对资金如何运作完全是金融机构自身微观层面上的选择,监管部门只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出一个框架加以督促和约束。因此,在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方面,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明文限制,更多的是靠金融机构自身进行的微观层面的管理。美国的这种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就在于应该将着眼点放在健全和发展整个金融体系上,其中重中之重是加强各经济、金融主体在微观层面上的管理。 德国的金融市场比较落后,证券业发展远远滞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这与其强大的全能银行体制有关。商业银行不仅提供信用,还包揽了很多证券业务。这种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间接式金融体系为信贷资金有序进入证券市场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模式存在两极化的趋势,1998年以前一方面它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制,另一方面其金融制度又是以银行间接金融为核心的。这样就造成了对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的严格管制。但是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进和金融大爆炸计划的实施,日本也在逐步放松对银行业务的限制,银行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也逐渐获得了一些合法的渠道。
四、关于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政策研究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以及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管理政策的中国部分,是报告的重要内容。在报告中,FSI研究组集中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
(1) 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
FSI研究组指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问题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可以说,中国股票市场这1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总是以或明或暗的不同表现形态出现。199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这在当时来说是必要的。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1999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在监管态度上出现了变化,先是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继而又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从而为银行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提供了两条合法通道。在我国股票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风险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允许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入市,应该说时机是比较成熟的。
(2) 2000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测算与路径分析。
FSI研究组认为2000年中国股市具有典型的资金推动型牛市特征,其中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是推动股价上扬的重要因素。我们估计,到2000年底,我国进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存量在4500—6000亿元左右,占流通股市值的28%-37%。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违规进入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具体路径有以下几条:(1)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融入资金,用于自营。这条路径进入股市的资金余额在800-1000亿元。2000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个月以内(含一个月)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88.4%,其中7天的交易量占63.7%,这与2000年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冻结资金量屡创新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2)证券公司向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并将获得的资金投入股市,估计为400-500亿元左右。(3)企业挪用银行贷款进入股票市场,规模应在3000—4000亿元左右。2000年1-12月累计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13300多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870亿元。我们通过图表分析发现,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的月份,往往也是股票成交金额较大的月份。(4)其他途径,如个人贷款炒股,来自境内外的银行外汇信贷资金,国家股配股资金有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购买股票等,约在300—500亿元左右。
(3) 关于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若干政策建议。
FSI研究组认为我国应允许银行信贷资金合理有序进入股市,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对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监管。具体建议如下:
1)继续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继续允许证券公司向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但必须规范运作。现阶段我们的政策是制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禁止银行信贷资金直接入市,但绝不是要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2)开明流,堵暗渠。在开明流方面,主要是要积极准备并在适当时候推出非券商股票质押贷款,包括开办企业股票质押贷款和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在开明流的同时,要切实堵暗渠,企业和个人除了股票质押贷款可以用于购买股票之外,不得用其他任何贷款炒股;
3)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最大的问题是金融风险问题,监管部门要完善银行信贷资金入市规则,努力防范金融风险;
4)完善统计监测制度,适时调控银行信贷资金入市行为;
5)及时调整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管理政策,必要时修改有关法规;
6)各金融监管部门要统一政策,加强协调与配合。
前 言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由于客观的、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总体来说,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货币市场的发展来支持,资本市场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因为,没有相适应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风险规避和风险流动的调节机制。现阶段,研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大概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研究: 1、金融发展到今天,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否与以前一样?是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特点是什么?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研究二者只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层面上,应该深入研究一下市场运行状态的改变、资产形态的改变、资产的流动性的提升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研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实践中应如何区分,因为资本流动性的改善和提高是一种趋势。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流动,使得两个市场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们可以从期限上来划分两个市场的界限,但是从资金本身的性质来看,有时是很难划分的,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加以研究。 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系研究的背后含义是银行的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更明确地说,研究的是信贷资金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这种有益的、必要的渠道。这要对国内外的发展历史作出清理。首先要理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理论关系;其次,国外在历史上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上的管道有哪些,这些管道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来规避这些消极作用,以及我国目前在打通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关系时有哪些通道和规则?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正确的评价,需要作详细研究。 3、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潜在的信用危机问题。实际上,“中科系”事件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这个警示。虽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原则上不能进入资本市场,但股票质押贷款政策在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了一个管道。在股票质押贷款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个信用创造问题,这要引起我们注意,要关注这种信用创造的可能引发的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和危机。
4、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模式问题。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业的分业发展,要求资金界面分得非常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资本市场都是不允许的。但实际上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突破了《商业银行法》的某些界限,所以分业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已经慢慢地在受到挑战,银行资产已经潜在地包含了股票这类股权性资产。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如果不寻找新的业务平台、不创造新的投资工具、不改变资产结构,将难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所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分业发展和分业监管的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5、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问题。商业银行业务中,如果还是传统的业务占主导地位,从国际趋势看,这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需要研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研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及其管理政策问题,即要研究商业银行在不扩大风险基础上来扩大其业务平台以提高其竞争力,尤其是商业银行如何扩大其边缘性业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6、我们应认真的梳理一下,目前有多少种管道使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有些管道无论是对货币市场还是对资本市场都是有害的;有的管道则对资本市场有利,对银行自身的业务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