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一、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将学生摆在信息技术评价的主置,通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评价来完成对信息课程教学的评价。高中信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生的信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方面的评价。教师在教学高中信息课程时,其教学主体也应该发生改变,即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摆在教学的第一位。

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后,能够自己对自己的信息学习进行评估打分,还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短处,从而获得对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发展改进的机会,突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等性。例如,在教学信息集成课程时,教师已布置学生分小组将视频、音频等集中到一起制成网页进行成果展示。在给这项作业进行打分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分,然后再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分,最后由教师对网页进行评分。最终将学生、小组和教师对网页的评价综合起来,对网页呈现出的最终效果给一个综合分数。这样就摆脱了过去只由教师对网页进行打分的模式,将学生放在了信息教学评价的主要位置上。

二、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使用各种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多侧重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然后用建议书或报告的形式将结果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进其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少用定量性质的评价方法。所谓定量,就是通过一个数字来形容某一物体的性质。传统的打分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但是使用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在信息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可用评价操作过程的方式对上机结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的操作和态度等进行考查;还可设置一些特定的任务或作业,如设计上机处理任务等,完成对上机过程的教学评价。必修信息教材的第五章对音频、视频和图片进行处理的部分需要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在学习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将给定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按照课程要求进行处理,并在课程末尾时展示作品。这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可以应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操作期间的态度、操作熟练程度、理论掌握程度、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最后的成果等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综合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也能在评价报告中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设置任务法、测验法、成长档案袋法以及轶事记录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教师应灵活使用评价方法,或者综合采用几种方法,要注意不论应用哪一种评价方法都要提前对评价标准进行详细制定,有时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评价标准,以期评价方法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第2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高一第二学期我们开始了以人文地理为主的地理必修课的教学,教材上的内容难度不大,一看就明白,一说都知道,常常用课件展示一些地区的景观。下面,笔者就以“城市与城市化”的教学为案例,说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距离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理解这部分知识,那就得把教材呈现的主干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亲自感受自己身边的的例子。2000年安康撤地建市,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近几年安康变化非常巨大,这正是身边的城市发展的例子。

我提前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汉滨区小组,因为学校所在地,同学们在学校生活的地方;一组为旬阳县小组,其为本市人口最多的县,很多学生来自该县,分组来搜集和展示城市化人们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我先搜索了一些大城市的图片,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广州的天河路,然后准备了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的网站,搜索安康市规划总体纲要作为城市化的课外资料。

课堂上我先讲了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等级分类,展示的大城市的图片,之后就让他们小组来讲述各自的城市化。汉滨区小组自己拍了几张汉滨区城市和近郊的图片,包括金州路,比较繁华的开元、时代大厦和保留着乡村面貌城郊东关、西关,将其作为多媒体图片放到他们自己做的课件中。其中一位组员给同学们讲述了近几年来的汉滨区城市变化,他以学校后门的道路为例,学校后门的南环路在十多年前还是泥土路,而现在已修建完善,以及现在都把文昌路和南二环也修建成了,党校路也处在修建之中,以后道路也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原来的市东郊还是一片菜地,现在已成为人们休憩的新广场,新体育场也在那,每逢重大赛事或是大的文化交流展览里面都是人山人海等等。

接下来就是旬阳小组的展示了,小组同学主要是以县城发展为主要介绍,先展示了旬阳的特色景观――太极城全貌。接着是商贸大街、祝尔康广场等,这小组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图片做成课件。其中一位组员向大家介绍了旬阳的城市发展,他以旬阳县县城的景观变化为例来说明,县城面积不大,有山有水,山环水绕,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相得益彰,这几年来新建的高楼也多了起来,如太极大厦、信合大厦等,随着西康高速和十天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旬阳县对外联系更加密切,旬阳有希望打造成为第一个县级市。

“大家搜集的材料都很好,为什么我们的家乡会变化这么大呢,因为它正在经历着城市化,大家都是安康市城市化的进程的见证人。”于是我就势引出城市化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就一个地区而言城市化就是区域等级不断提高的过程。还有一些地方的小乡镇逐渐发展壮大,甚至成为大城市,也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安康的撤地建市等级提高的证明。随后开始引导学生们结合刚才的内容看课本,再次从理论上理解城市化,之后重点强调了城市化的三大主要标志。

通过这节课我也收获颇多,首先我发现要将信息技术适当的同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不局限与教师的讲述,不拘泥于单纯的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实,而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将其和教材上的理论相结合,而我所做的只是材料的收集、归纳补充,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这些现象,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

第3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方案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技能被社会所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它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为适应时展的大潮,新课标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那么,高中信息技术将面临怎样的困难,以及有哪些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下面我们将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会有抵触情绪。青春期的学生都富有激情,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他们敢于挑战新鲜事物,并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强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学习,这样会使他们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产生强烈的好

奇心,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其次,现在很多高中都处在应试教育下,对信息技术这门课都不重视,由于它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以至于教学设施都不完善,像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等,这些就直接导致很多知识无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只是泛泛地讲些虚

无缥缈的理论,学生也无法进行上机操作,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成了摆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优化方案

针对以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现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光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比较基础的课程,内容多是简单的电脑基本操作技能,可是这些内容都是基础,学校领导应当对这门课引起足够重视,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机技术,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学校首先应当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基础教学设施,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为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学校应当投入更多资金,招进一批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师资水平。最后,学校应当让这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探讨出一套适合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案,并把这些方案付诸实践。以此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

号召。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优秀的教师素质以外,还应当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现阶段受高考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彻底把信息技术这门课当作正规课程来教。同时,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迅速的,所以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教给学生的都是当今社会最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式,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

值观和责任感。基于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如,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在学习“认识信息”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相关的主题“我和信息有个约会”,以此来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学习“信息获取”这章内容时,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可以同时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上机实践,理论和上机最好是同步的。教师在讲解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因特网的信息量之大,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搜索功能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文件来练习如何进行资料下载,如何利用多元的网络数据库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案的实施需要广大师生共同配合。学校除了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外,还应对这门课程引起充分的重视。再者就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优化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评价探究[D].扬州大学,2012.

[2]王影.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第4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转型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仍有很多学生缺乏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追究其根源我们发现问题出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目前大多数学校一般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不管他们有没有消化吸收,这种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动手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是一门放松学习压力的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最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双主互动课堂”等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转型,随着启发式教学的提出,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也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概念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它是把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放学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放学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它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初中所接触的学校师资不同,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力度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初始能力参差不齐,这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2.硬件设备资源不足

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在不断的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提高,很多学校都配备了机房、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校园网和交流平台,但是有少部分学校还是不能满足一人一机的课堂教学条件,课堂上仍然是2个人共用1台计算机。

3.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

在很多地方,信息技术学科只参加高中会考,不纳入高考,因此这门学科可以说是最不受重视的学科,很多学生家长都认为只要会考及格了就行。这样一来,它更受到其他学科和学生的冷落,原本每周就只有2个课时的信息技术课程,还常常被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久而久之,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熟练做几套题,应付考试。

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组织能力差

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都是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这导致了课堂过于死板,时间长了学生感觉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其次,单一的教学方法直接反映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学生对合作、探究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预先准备就开始进行学习活动,结果往往是脱离主题的学习,效率低。

四、翻转课堂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转型的内容与途径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学者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总结出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大致教学模式如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部分,课前主要的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自学过程,课中是教师辅助学生探讨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后是教师学生的评价与反馈过程。那么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应用中我们具体要翻转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呢?

1.教学理念的翻转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样的教学往往是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呈现出强烈的封闭性。

翻转课堂的翻转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流程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而是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高估地估计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正确定位学科的重要性。

2.教材的翻转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材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注重讲授教材知识。在很多次的教师教案检查中发现,很多教师上一年和本年的教案、导学案是一模一样的,更有的老师说,只要教材不变,教一辈子书只需要用一本教案。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要有翻转教材至上的观念,要“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老师需要做的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例如:在高一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电子表格公式的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仅只围绕教材中讲解的内容,因为讲解的内容往往只有几句话,却包含了很多操作步骤,教师需要对内容进行补充与扩展,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来。

3.教师备课的翻转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师备课一般是课前做的准备,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具、板书设计等。

翻转课堂的备课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备课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要求每一堂课教师都得分两次备课,而且备课内容和形式与传统的完全不同。第一次备课,是为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准备材料,包括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的导学案、自学评价资料等;第二次备课,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准备,由于内容和方式不同,课堂重在讨论交流,会有更多的变动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更多的预设。

4.教学方式的翻转

传统的教学流程还是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练习―教师讲解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时间紧凑、任务重,老师讲解之前没有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课程便结束了。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学生课前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找出来,带到课堂中来,学生和老师一起研究解决,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5.评价方式的翻转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只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会考成绩是否过关,忽略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事实上,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设计的教程是否精彩,也不只在于学生成绩是否达标,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有没有根本性的掌握本节课知识,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素养有没有进一步提高。

第5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主体;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11-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近几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实施。笔者对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模式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简单的描述,提出了一些自己浅显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对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接受过程和知识巩固过程的翻转。知识的接受不再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是依靠导学案及微视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完成70%的知识学习,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下,能够完成90%的知识吸收。知识的巩固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借助同伴的交流以导学案试题为核心,借助各小组的知识展示,以组间交流的形式促进知识的巩固。二是知识学习主体的转化。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新知识的解构和分析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的方式,改为学生主体学习,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发展学习能力。三是课堂学习内容和课下学习内容的翻转。翻转课堂的学习内容不再是新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而是学生在自我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巩固和交流,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已经是学生自我解构过的旧知识。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一是由于翻转课堂中的视频短暂且精辟,每个视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播放完成,其涉及的知识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学生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状态。二是由于有些视频教师可以上传在网络上,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三是翻转课堂对知识的复习比较方便快捷,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及时根据视频对学生进行必要提问,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应用的有效策略

1.以导学案和微视频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首要阶段是知识的接受阶段,这个过程是在课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学生思维和学习进度的引导。教师根据新课程内容制定导学案,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新内容的自主学习。例如,在《信息的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信息搜集主题是家乡的特色文化,导学案主要围绕搜索关键词的确定,搜索的主要信息,信息的筛选以及最终有效信息的确定等内容。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并把搜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逻辑进行展示,上传至公共享用平台。借助教师的导学案,学生基本能够展开关于新知识的系统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能用百度进行搜索,百度上不能检索到的信息,学生便不能解决。教师通过微视频,展示百度上不能够查找或者信息较少的资源,向学生推荐更多的检索平台以及检索关键词,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2.以同伴交流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第6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信息技术》决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上好每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讲授教学法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一阶段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高一的新生刚入学,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高中教师新教法的适应和接受的阶段,初中阶段接受的是老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这样传统的学习方法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十分有利。

2 打破原有的教材结构,让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时只是照本宣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课本内容执行过程。教师的目的是完成教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千万不要“节外生枝”。如果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期望,则会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教案,教师则会引导学生说出原先规定好的答案,根本不顾及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

打破教材结构就是教师不完全按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教学,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把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高一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很想学,然而我们老师如果重复中学学过的“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等,上机也是文字输入,没多久,学生会感到计算机学习枯燥无味,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高中课程的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每当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时我再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打破教材的线性次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其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使课本灵活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而对不喜欢的内容,不管教师说有多么重要,他们都“一概拒之”,因此趣味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根据教学需要,我们把课本灵活地进行裁剪和补充,使之符合学生的“品味”,又不失学习中心的体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可能在水平考试时还要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补充,如: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等等。

3 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示范教学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学。

4 熟悉学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第7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9

信息技术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俗称“小高考”的第一门考试,老师、学生都非常重视,希望能一次性通过,为后面的四门必修学科考试有一个好的开端。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所在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均达到百分百。优异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文就如何开展高二信息技术学测复习课浅谈几点看法:

1 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复习课

对于复习课,老师和学生都普遍不够重视。在上新授课时,老师在备课、授课、总结、反思这一系列过程中都是费尽心思,务必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能主动地融入课程中,积极去探索新知,顺利地掌握课程内容,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对于复习课,教师在课程的内容安排、环节设计时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误区,复习课就是老师笼统地将已学的知识概括梳理一遍,再通过练习测试去强化巩固的课程。作为学生,由于复习课的内容已经学习过,没有了学习新课时的新鲜感,自然对复习课就没有太多的兴趣;或者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学得比较好,听不听也无所谓。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复习课的重要性,它对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复习课,要认真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教案,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挖掘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另外,要对学生强调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对本学科复习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2 紧抓测试范围要求,明确复习目标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测试的内容包括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部分,选修课程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不同于其它学业水平测试学科,信息技术采用的是上机考试形式,每个学生的试卷是由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库自动生成。试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选择题和操作题,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察。

我省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是12月份的下旬,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前有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复习。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年级课时安排是每周2节课,因此可用的高二复习课时大概是30节课,要在此时间内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都复习一遍,时间非常的有限。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复习计划、设计每一节课的复习教案时,要紧抓测试范围要求,要针对不同内容在测试中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求,抓住重点、难点,不偏离要求,不盲目加深复习难度。

3 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生动有趣

现代教学策略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原则,但是我们在复习课中却很容易忽视了这点,陷入老师不停地大容量灌输,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向前赶的状态。复习课同样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已学知识,设计一些跟本节课复习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任务,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知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在复习表格数据信息加工这一内容时,笔者在导学案中就先设计了一些任务,诸如选择题:Excel单元格中出现“#”号的原因、绝对地址的使用、Max函数的运用等;操作题:对一个Excel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或函数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通过这些任务,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记忆,同时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性地强化、巩固知识。而老师则能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复习活动中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复习课难上,把复习课上的生动有趣更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复习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融入课程中来,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我们老师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应该认真关注的问题。复习课中,老师可以根据测试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任务活动,比如操作技能的复习,不能就操作讲操作,类似软件功能介绍一般。例如在复习FrontPage网页制作内容时,对于操作部分的复习,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半成品网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完善整个网站,最终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网站。而完成网站需要的相关素材,如文字、图片等,学生可以到网上搜索下载,而这部分操作技能又正好是学业水平测试中要求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文字、图片、文件等的下载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不仅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和规范地演示,对容易出错失分的点要反复强调,并通过学生练习操作去巩固。在复习时不能呆板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复习,而要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将知识网融合进我们复习课程内容各个环节的设计中,从而让复习课生动有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

4 注重差异,分层指导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合格和不合格。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课业压力已经很大,作为老师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考试,也为后面的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起到一个好的带动作用,减轻后面的学习压力。如何准确了解学生的水平差异,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去指导学困生,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合格,这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关注的。

第8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困生;应对策略;人才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给高一(2)班上课,学习的是信息技术基础一书的第二章“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轻松的课,因为学生对于上网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完成较好。但是却有一小部分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节奏,任务完成得一塌糊涂。我便把这部分学生调到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身边进行一对一帮扶,但是即便有帮助,在自主探究环节,他们的作品也是差强人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每位老师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节奏,学习存在困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学生成绩的优劣用智力因素去考量可能不是太妥当,那么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的成因有哪些呢?

(1)信息技术基础不平衡。基础不平衡是农村高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最主要成因。高中信息技术内容建立在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零起点,但是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却与我们的理想相去甚远,导致了一部分升入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农村家庭的电脑普及率较低,部分农村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太多,也是导致操作不熟练的一个因素。所以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一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2)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统一性。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面对基础不一的学生,我们却要用同一个教案去教学,设计同样的任务,提出同样的发展要求,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掉队,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对这部分学生加以特殊关注,久而久之,就会愈滑愈远。这也是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之一。

(3)学生学习意志不够坚决。部分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够优秀也是学困生成因之一。面对同样的任务,有的同学会求助于老师、同学或者自己找课本,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和学习自主性。但是有些同学面对困难,他们会选择迎难而退,既不问别人也不探究,不是直接不做就是乱做,或者是一步做不对就直接放弃,这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言,是最大的缺点,信息技术学习最需要多问、敢试。

二、应对学困生的策略

针对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办呢?

(1)同学间结对子,实现共同进步。我在班级里发现这几个同学基础不好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给他们调整座位,把他们调整到基础较好的同学身边,结成对子,以便于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并对小老师给予捆绑考核。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互助的方式来实现共同进步,我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首先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不存在什么懂与不懂之说,只是操作过程的熟练与否,所以这为学生之间相互指导提供可能性。其次,同学之间相互指导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要好,有些问题他们可能不好意思问老师,但是同学之间不会有这种心理包袱,交流起来会更顺畅。

(2)教师设计层次性的任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课通常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实现来呈现知识,所以任务设计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班级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照顾到所有学生,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在设计任务时可以设置基本任务和探究任务,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本任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探究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设计第四章的表格信息加工中表格数据图形化内容时,就设计两个不同的任务,基本任务是根据提供的数据产生指定类型的图表,而对于探究任务,不再指定图表类型,而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这个探究任务是对表格数据图形化一节内容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层次要求,这样的任务设计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感觉有所收获。

(3)教师在课堂上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和表现机会,以增强其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课堂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表现机会,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不要吝啬表扬,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课堂中对于那几名基础不好的学生,我只要发现他们成功完成了作品,哪怕不是非常完美,在交流评价环节,我也会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且给予较高的评价,过后我会把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他们指出来。慢慢地,我发现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经常主动请教我或者帮扶导师,信息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

三、学困生转化成效

因为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基础不平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客观存在的问题,也困扰着每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但是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中没有绝对的差生,所以只要我们用心,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原来基础不好的几个同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学习积极主动,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对于不熟练的操作,能够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这是难能可贵的。其次是他们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对于递进任务也敢于挑战。再者他们在课堂上渐渐适应了教学节奏,操作逐渐熟练起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其实所有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人士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就象摘要所说的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都停留在应付会信息考层面上,有少数学校的学生象征性地参加了信息奥赛等活动。

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投入有滞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象高考科目一样认真细致且有效的进行教学;学生也是懒洋洋地来学习这门课程,有些班的一些学生在开学不久就把信息技术课本丢了,过了一个学期之后,有的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本不见了,有的当然不是丢了而是没有将课本带来,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上机课也是主要地玩QQ或其它游戏为主,即使老师管得较严,其效果也是不佳……

产生上述这样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的就是这门课程目前不是高考科目,如果即使将门课程成绩算十分计入高考里面,本人确信情况和现状就会和目前大不一样。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1、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

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指挥棒工作没有做好,则下面的学校教学一定没有效果,就象打仗一样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一定会吃亏一样的。现在这门课程在一些中学可能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正综杂科了。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应该是科学性、可操作性、能力与知识性、趣味与连续性相结合的目标。

2、以十分计以高考总分里,达到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信息课堂教学效果低的现象。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低主要地是管理部门不知如何管理好;教师教学不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学生惘然不知如何学好这门功课等等。

一个信息会考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校、教师、学生来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必须要将这门课程以十分的权值来计入高考总分里面。如果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这块的投入出现滞后的现象这;就不至于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细致有效的进行教学;如果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学生读到最后连一本课本都没有了;就不至于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有的学生做其它科目的作业;就不至于出现大多数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比上其它高考科目的课随意性大……。

三、采取其它切实有效措施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开好每节课的头即引入好新课。

俗话说得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自己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日积月累,不断积累和虚心学习;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准与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与魅力。从而做好每一节课的新课引入工作,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目的。

2、在课堂中,精讲巧练多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构建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了把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一堂课滔滔不绝精彩绝伦,这样的老师固然也显得满腹经纶,但应该考虑课堂效果是否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无论那门课程都应遵循精讲巧练多练的原则,给学生尽量多的练习与自学的时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有大量知识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得。

比如在讲《网络信息下载》教学中,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建立分类目录的目的与如何建立分类目录?网络信息下载基本方法有那些?直接下载的概念与如何进行?利用软件下载的概念与如何进行?目前较流行的下载软件主要有那些?然后提示学生在教材上找答案,每个问题叫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课本上相应的教学任务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3、另外,在课堂内充分利用校园网与多媒体教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的行动性、与直观性与趣味性,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4、在课堂复习时,要求学生回忆本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概念图)或设计好网络(概念图)让学生回顾书本获取信息填写。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应该发现,新教材相对于原教材一个很突出的变化是,几乎每个章节尤其是重点章节的“自我检测”中,都会出现“画概念图”这个新题型。概念图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进入自主的高效率知识管理状态,便于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