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

第1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第二天,小女孩来到神仙姐姐那里说:“神仙姐姐,大家都嘲笑我没有名字,请你给我取个名字好吗?”神仙姐姐说:“好吧,你就叫雪飘云吧,因为你是在雪天飘到这里来的,好听吗?”小女孩高兴地说:“真好听,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有名字啦!”

小女孩跑到她最喜欢的朋友晴彩云那里,大声地对她说:“晴彩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名字啦!我叫雪飘云!”晴彩云说:“那太好了,我以后就叫你雪飘云了!不过,我也有一个好消息正准备告诉你呢,我们今天要去野餐了,是神仙姐姐带我们出去呢。”小女孩高兴地说:“那太好了……”

开始出发了,她们手拉着手和神仙姐姐一起飞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神仙姐姐用手轻轻一点,在她们面前的草地上立刻出现了一块神奇的大布,于是,大家就把带来的食物摆放在大布上,开始高兴地吃了起来……

吃饱后,她们就在草地上唱起了歌儿,还伴随着歌儿跳起了舞蹈,大家真是开心极了,可是小女孩却有些难过,因为她想起了慈祥的奶奶……

第2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有一天她想念她的父母了,她想去人间看望一下父母,可奶奶不同意她去。奶奶说:人间的人很坏,你这么小会被骗的。

可女孩还是偷偷地去了人间那天正是圣诞节,虽然很冷但是女孩不像以前穿着那件汗衫而是穿着大棉袄,她一个人漫游在狂欢中的街道中,她看见了许多像他以前一样可怜的孩子。

女孩带了有1000000美元来人间,所以他决定给这些小孩每个人买一件棉袄,花了10000个金币,她又给了他们每个人1000金币,叫他们一起去上学,长大后也要帮助他人说完女孩就走了,

那些小孩都很感激女孩。

这时有一双邪恶的眼睛盯着女孩(这个人叫亚德)

亚德趁着女孩走过一个胡同时把他拐进了一个房间。

四周黑漆漆的,女孩的眼睛被蒙住了什么也看不见,这时一阵嘶哑的声音传来:把你的钱交出来。原来女孩的钱是要他说出咒语才可以出来的,女孩说:我的钱被我藏在一个地方了,我带你去找。

亚德信了女孩的话,女孩说:我藏在教堂了。因为那里人多所以女孩要引他去那里,可让女孩想不到的是,他居然知道一条小路。

亚德带女孩去了教堂后女孩说:在雕像下面。可亚德去看了却没有,他这样是对神的不敬被信徒揍了一顿,女孩趁机跑了出来

可刚出门没多久就被亚德逮住了,亚德气急败坏拿出一把尖刀,向女孩刺去。

就在这时。

那些小乞丐来了他们一起制服了亚德。

这时女孩才发现这居然是他的父亲,他伤心极了。

第3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关键词】想象;作文;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笔者认为,想象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特别喜爱写想象作文。本人做了一个试验,让学生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结果有80%的学生命的是想象作文题。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看物件、赏图形写想象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看到的、用过的、玩过的、吃过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而他们的想象也往往是随着这些物件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时,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自己构思写片段或写短文。比如,可以出示一个可爱的布娃娃、一束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把雨伞、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个储蓄罐、一个面包、一个鸡腿等,让学生给这些物件以生命,把物件当做人,与它们对话。

一个图形,一个符号,可以想象它像这,也可以想象它像那,有时候面对同一个图形可以联想、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想象力越丰富,想出的形象就越多,联想的面也就更广。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从符号、图形的外形特点联想起相似的形象,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想象出象征性的含义,得到某种启迪,从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二、听音写想象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把各种音响录制下来,习作训练时借助录音机,既可播放歌声、掌声、笑声、哭声、呼喊声;也可播放风声、雨声、流水声、鸡叫声、炮竹声;还可以播放脚步声、读书声、飞机声、卡车声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声音想象它们之间的联系,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继而独立命题,构思成文,最后动手写下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听音写作文既扩展了习作素材,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结合课文写想象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合课文写想象作文,就是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扩写、续写、改写和仿写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补写、扩写、改写、续写或仿写等训练,能让学生充当阅读问题情境中的特定角色。这种“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写出有特色的作文。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后,教师抓住学生同情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心理,可以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奶奶到了天堂之后》、《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我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等作文题目,让学生大胆去想象,各抒己见,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再比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让学生来个扩写练习,文中有一段话:“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 有志不在年高。’”这段话是跳跃式的,比较简明,可以要求学生将原文加以扩展,添加必要的想象性的故事情节,想象那时河岸上的情景,将这跳跃式的简明的话扩展开来。

四、写课文“游记”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即让学生用学过的课文内容作素材,假想自己置身于课文之中,把一系列材料串联起来,连缀成篇,如让学生写《语文老师带我们去旅游》,我们遨游了双龙洞、梅雨潭、庐山、泰山、大理石街、鸟的天堂、日月潭等地。这样的写作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又能加强对学生组织文章能力的锻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写幻想和假想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4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弊端;策略

童话是一种表达儿童情感的文学样式,是适合儿童的体裁。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童话就占了471%。童话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儿童在童话中获得乐趣,宣泄情感,并释放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更深层次的角度上来说,儿童在欣赏童话,体味情感的过程中,也在无形中陶冶着自己的性情,培育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童话教学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些教师只是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层面却没有将童话本身的特点传授给学生,没有从儿童特点及需求出发。

一、童话教学中出现的弊端

(一)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童话是受孩子们喜爱的文学样式。儿童作家们在童话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知识,这是可取的,因为既能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自由驰骋,也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教师在对童话进行教学时,只是过多地对内容进行讲解,将其中蕴含的知识提炼出来,写成标准的板书让学生去学习,忽视了童话的特点,没有意识到童话这种文学形式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不同,使童话成为获得知识的工具,成为童话教学的一种负担。

(二)过于重视道德的教化。“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精神,几乎每一类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载道的工具,童话也不例外。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最后都会对学生进行劝诫,告诉学生一个模式化的统一的道理。如在《小猫钓鱼》中,告诉我们不要学习小猫的三心二意。《卖火柴的小姑娘》意在揭示资本主义与旧社会的罪恶与黑暗。这些劝诫都是从成人角度出发,将成人的意识强加给儿童的,忽视了儿童本身的自然天性。童话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不仅要发挥其道德教化功能,还要发挥其审美功能,获得乐趣及审美体验,才是儿童学习童话的目的。

(三)过于重视形式表演化。童话以叙事性故事为主,里面有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适当的进行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是在童话教学中,出现了一遇童话必表演的现象。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天奄奄一息,有些老师竟然让学生表演小女孩在风中慢慢死亡这一过程,这听起来是相当的滑稽。因为这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在现,毫无深度与广度。在《小蝌蚪找妈妈》中,老师让学生分别充当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大白鹅、乌龟、青蛙等,几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表演,热闹非凡,让原本的童话课变成了表演课。教师还将多媒体运用到童话教学中,将课件完全搬到多媒体上,模拟大海的声音,模拟彩虹的形状等,这一过程忽视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更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二、应对弊端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语文教师的童话理论素养。童话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语文教师对童话的不重视,他们的童话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童话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童话教学。语文教师要加强童话理论素养,阅读中西方童话名著,采取新颖、独特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先让童话的理念融入到教师心中,以一颗童心去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一定要准备充分所需道具,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问也要精炼,把握文章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更好的去进行童话教学。

(二)声情并茂的朗读。小学生喜欢读童话,是因为童话能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神秘的境界,那是一个神奇的境界,在那里,动物们可以说话,植物们可以唱歌。这些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如何将他们带入童话境界,就需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用心去听,去感受童话所表达的情感、主旨,还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神秘的境界,可以身临其境。在读的过程中,教师朗读也在无形中矫正着字词的发音。另外,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读一些优美的句子,读出大灰狼的凶狠,狐狸的狡猾,卖火柴小姑娘的可怜等,通过读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声音的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能力,增强语感。

(三)品读重点,把握结构。童话是学生最喜爱的体裁,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后,还需要去仔细地体味童话,从文学的视觉来审视,一方面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另一面也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解,把握重点情节,把握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尾等,在对重点情节进行把握时,要引领学生仔细揣摩,仔细体味,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情地去发挥想象,进而驰骋在无尽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引领学生以小读者的身份去领悟、理解童话的意义,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视角或者以统一的教材标准为准则去评判作品及人物。

(四)对童话进行多角度演绎

1改写。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释,对文章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在适当的表演后,鼓励学生进行改写,让学生作为作者去改写故事的不同结局。通过改写对话,学生的创造了得到了无限的发展,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2续编。有些童话在结尾总会有一些遗憾,也会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童话语言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续写,让他们发挥想象,用朴实的语言来进行续写,按照自己的心理脉络来续写,以弥补自己心里的失落感。比如,在《睡美人》中,可以续写一下王子和公主婚后的生活。

(五)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对童话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中,而是要利用多种渠道去获得更多启迪心灵或教化人心的知识。教师在讲授童话时,可以推荐相关类型的童话进行阅读,在大量阅读童话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可以锻炼发散思维,拓展知识。

总之,童话是一副优美的图画,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知心朋友。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儿童可以任意想象,体味多姿多彩的生活。他们应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自由的感受美好的童话,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被限制在囚笼里。

参考文献:

[1]林桂清小学生童话教学之我见[J]理论探索,2013-07

第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随心所欲,自由写作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简单,不懂得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即使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表达起来一般也只有三言两语。因此,教学中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启发想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随心所欲,自由写作。

作前指导非常重要,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否被激发,思路能否开拓,过程能否创新,关键看启动的效果。作前指导的方法很多,有谈话讨论、实物演示、活动表演、媒体调动等。以《家乡的特产》为例,写前让学生把板栗、甜瓜、天麻等带到班级,指导他们观察颜色、形状、味道,想象农民们在秋收季节忙忙碌碌、喜笑颜开的情景,从而激感,受到思想熏陶。

作中要引发联想,努力发展思维,促使写作水到渠成。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缺乏,思想比较单一,容易导致作文过程简单,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从一种现象向纵向、横向、前后联想,想到与其相关的、相似的事物。

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活着》为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从而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二、积极引导,创意作文

1.读写结合途径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阅读的关键在于应用,阅读教学中应找准启发学生创造想象的切入点,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凭借某些概括性的句子展开联想,丰富其内容,进行扩写,可以根据一个标点符号,一幅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可以根据文章的开头、结尾展开想象,推断故事的过程和结局进行续写;可以根据抽象的古诗想象具体的意境进行改写等等。这样,理解、想象、表达、创造相结合,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读、去想,学生的写作思路被打开,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显得空洞乏味。

2.媒体辅助途径

可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因为音乐能反映人的喜怒哀乐,能激发人们的丰富联想,能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可以尝试学生在音乐中作文,也可以用图画观察的方式,因为每一幅图都是生活的缩影,看图作文就必须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捕捉,再由生活引起对画面的联想,学生有时对同一个图形可以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如对黑板上的“O”进行想象作文,学生趣味盎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汗水”“泪水”“滴水”等具体事物随口出。这样的作文课,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三、创设环境,间接性热情

要为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就感而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生特别看重自己的才能,喜欢憧憬未来,想象未来,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时常去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写作灵感,促使学生合理想象虚拟成文,以激发其一定的成就感,如《二十年后的我》《未来的……》《第二次龟兔赛跑》编童话、编童谣等,都能锤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地批阅,挑选部分优秀的作品贴于班级学习园地,再通过读报写字、课间时间,让学生念念自己的想象作文,边读边改,最后挑选出最优秀的作文刊登于学校校刊上,或推荐到上级刊物,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习作积极性。

四、作文起始,重点培养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去实践,去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积累真实生动的材料。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旦有了“需要表达”的情境,自然会展开联想,很流畅地倾吐。

第6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一、 巧用在课文中的“空白”处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这种“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索的空间。这些“空白”点都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理解。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插图,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空白”点,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于文本之外的情境,将静态的插图转化为动态的场景,以想象说话的形式补充“空白”,这样充分地利用插图“补白”文本,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

如教学完课文《七颗钻石》后,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利用课本第81页上的插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本进行“补白”。

生: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水流到田野,干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枯的庄稼抬起了头,果树的树叶舒展开了,花儿朵朵争艳开放。

生:小动物们在山沟里喝足了水,高兴地玩耍着,跑着、跳着、唱着……

生:人们纷纷跑到河边,捧起水,哈哈大笑。小姑娘的爱心给村里的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大家拥着小姑娘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二、 巧用在课文内容好奇处

当学生接触一样新鲜事物时,好奇感总是特别强烈,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抓住这好奇的时机激趣。

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学生对动物过冬都非常好奇,此时,教师紧紧扣住插图(秋风来了,吹得树叶片片落下,青蛙、小蜜蜂和小燕子们聚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领悟图意。

师:唉,寒冷的冬天来了,这些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哦,原来它们正在商量过冬的事,它们说了些什么呢?

生:“小燕子”说:“朋友,我准备飞到南方过冬,那儿暖和。你们怎样过冬呢?”

生:“青蛙”说:“燕子姐姐,我就在这里过冬,我在地上挖个洞,吃得饱饱的,钻到洞里睡大觉。”

……

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再让他们看看课文中还有几个好朋友是怎样商量过冬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讲一讲。有的学生说:“蛇和青蛙一样,到了冬天也钻到泥土里睡大觉。”有的讲:“大雁在秋天也飞到南方过冬……”由于学生觉得画面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情绪高涨,因而学得兴趣盎然。

三、 巧用在学生语言组织处

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脱离了文本后进行想象说话,往往会显得言之无序,言之无物。通过图文结合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从图的结构、色彩、形状入手,对图的意韵进行理解,再结合课文的描写,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有序思维、有序表达。

如在学习《秋游》时,笔者先脱离文本,让学生观察《秋游》的画面,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生: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打滚,天空上白云朵朵。

生:农田里的高粱红了,小鸟叫了。

生:天空有白云,远处山上山楂红了。

……

笔者及时引导:“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们说:“没有按顺序观察,描述不生动不具体。”笔者趁机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先天空,再远处高山,最后近处农田,同时要观察图上景物的形状、颜色,用我们学过的比喻、拟人手法进行叙述。”第一步:自己看图描述,整理成文。第二步:图文结合二次成文。这种训练,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组段的能力。因此,通过观图吸纳文本中精彩的语言,把自己的语言与文本的语言结合起来,戏称“模仿秀”。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往往那些不期而遇的好句子突然降临,成就了学生的“语言灵感”。

四、 巧用在学生情感升华处

“意胜则文高”,“意”是文章的灵魂,入选教材的文本大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想真切地理解这些情感,就必须借助课文的插图,从图中切身体验,用心倾听“图意的诉说”。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结尾写到了小女孩被她的奶奶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去了。读到这儿,学生都明白小女孩被饥饿和寒冷夺走了生命,一种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跃上心头。此刻也是文章情感的触发点,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抓住插图中的几个主要画面:烛光、幻影、天堂、烤鹅及奶奶的笑容,通过不断交替观察这些画面,达到感情的爆发。

生:烛光给寒冷的小女孩带来了温暖,温暖了她的双手,温暖了她的双脚,温暖了小女孩的心。

生:小女孩眼前出现的一幅幅幻影,是她在天堂享受美好生活的写景。

生:奶奶的笑容,给小女孩无比的亲情与安慰。

……

五、 巧用在学生随情练笔处

所谓“情动而辞发”“言为心声”,没有一个合适的情感引发点,学生是很难表达的。课堂上,教师借助文本插图,激发学生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扩写、续写、改写,是学生进行随堂练笔的好机会。以情促文,以情写文,学生有话可写,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通过随图练笔,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提升了理解课文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情境的营造,环节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言可写。

例如,契诃夫的名作《凡卡》讲述了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诉说自己悲惨遭遇的故事。采用“信”的形式来描绘一个孩子的非人生活,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结尾写凡卡寄出了一封没有地址的信后睡着了。其中的一幅插图画面是凡卡熟睡着,微微露出了笑容,憨态可掬。教师指着插图用低沉的语气说:“梦总会有醒的时候,等待凡卡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请同学们续写。

生:泥鳅在炕边游来游去,摇着尾巴,爷爷正在念凡卡的信,“哎哟”!猛地,凡卡感到背上一阵钻心的痛。他睁开了蒙的双眼,看见老板和老板娘怒发冲冠地吼着:“小兔崽子,竟然学会了偷懒,还不赶快起来给活去!”老板娘一边骂着,一边用脚踢他。老板一把揪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到院子里,马鞭如雨点般地落在九岁的凡卡身上,他疼得哇哇直叫。“我交代的事你为什么不做?”老板怒吼着。“我……我……在……”凡卡的哭声淹没了说话声……

生:凡卡静静地坐在窗边,虽然疲劳,但怎么也睡不着。夜静悄悄的,漆黑漆黑,黑得让人直冒冷汗,可凡卡心里似乎还亮着一颗星。他盼望着,盼望着爷爷看完他的信快来接他。但他哪里知道,爷爷根本不可能收到他的信,更不可能来接他……

第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关键词】浅谈 小学 语文 创新 精神 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2.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第8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进,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园地。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含乐趣,依据学生认识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习的进程。

1.1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以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可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1.2 以情境激趣。

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于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循序渐进,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3.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4.积极评价,鼓励创新

第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2.以情境激趣。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

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