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剪枝的学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在教改浪潮的有力冲击下,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已经感觉到自身知识很难与求知欲愈来愈强及思维愈来愈活跃的学生同步,因而教师便主动进行学习与补充,实现了教与学相长的目标;二是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新课标中有些内容已实现了学生们由单一且被动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的转变,于亲身的学习经历之中感悟到学习所获得的乐趣,继而在乐趣中使自身在语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1.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不能够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里的内涵,因而导致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因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多数教师没能从教学方法与理念上进行改善,以至于教师们虽认真备课讲课但其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
3.学生作文的水平和阅读的能力较低。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作文的教学,小学作文的教学其效果不好的因素主要有来自教师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过于窄小;之二便是教师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过于低下。
4.对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利用不当。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有些教师甚至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得不到锻炼,这种教学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其改善措施如下: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持久且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应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予以质疑,向教师提问,提高问题意识,且创造出问题的情境;其次要遵守常规的思维规律,把握好感悟、理解与实践的联系,精心创造出攻克难点、培养思维、激活学生心理素质的学习情境;再者要重视设置其问题的情境,把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巧妙灵活地转变为表现有潜在意义及内涵的问题。
2.计划性地实施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应制订其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继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在教学中须因班制宜来采取合适班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应当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利用语文组教研活动,认真对待公开课以及教研课,虚心听取教师们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3.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对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一本语文书的学习,更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创造好课外阅读条件,加强推荐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4.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凸显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优势,让学生在形象且生动的教学中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及情感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维权;保定
本项目受到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省级项目编号:201610086038)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9日
一、引言
目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大学生兼职现象已司空见惯,这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必然性。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教育氛围中,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所学知识不能够应用于实践,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这也渐渐背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当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时,实践能力差的弊端就显露无遗,而实践能力正是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为了锻炼自己,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将来的就业竞争力,部分大学生选择从事兼职。同时,上大学的费用对一般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一部分同学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兼职市场还不成熟和完善,兼职大学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有益、有效的兼职?如何将大学生的兼职需求同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上述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二、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兼职的行为特征
1、大学生兼职行业。我们选取了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保定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等五所保定市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调查结果表明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于促销(32.8%)和家教(27.9%),除此之外,广泛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兼职类型还有派发传单、话务员、校园勤工俭学、校园等。所涉及到的行业类型非常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该类兼职多为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不能够让大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换取收入,对大学生以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超过50%的大学生愿意从事家教和促销类的兼职,调研和话务员也占到了14.4%和9.5%。所以无论是从动机还是兼职实际情况看,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更愿意从事家教和促销等相对收入较高,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工作,以此可以说明收入与就业是大学生参与兼职的重要驱动因素。(表1)
2、兼职强度。“问卷星”调查显示每周兼职在5小时以下的人数比高达42.68%,5~10小时的为32.75%,处于15小时以上的比例仅为14.04%。按照周六日工作时共计16小时看,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兼职时间每周不到2个工作日,且在周六日和无课时间居多,兼职强度较低。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兼职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
1、兼职来源混乱,兼职环境恶劣。目前大学生兼职的信息未能制度化与合法化,大多数兼职没有正规的平台,兼职信息多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以及自己的社会关系等形式,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鉴别兼职的安全性与否,寻找兼职过程中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而监管部门也不能发挥其职能,导致大学生兼职工作环境日趋恶化。
2、相关政策不健全,权益很难保障。从目前形势看,政府对于大学生兼职的态度并不明朗,或者说“不鼓励也不禁止”。或许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更为专注于学业,因此对于大学生兼职,并未明确支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在各方面因素的驱动下,大学生兼职现象已愈演愈烈。此时,政府的态度不明朗却成为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无法保障的幕后推手。
从监管层面来说,监管部门主要有劳动、工商和公安机关,然而却均因职责界定,未能在大学生兼职的监管领域发挥作用。而法律法规方面,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条文规定,属性很难界定。
大学生兼职权益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大学生兼职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后与社会接轨。
(三)学校管理松散,引导力度不够。大学生兼职缺乏强有力的兼职指导,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兼职行为的主要发生地,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学生的部门,是大学生兼职指导的主体。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高校均设有相应的兼职管理中心,然而在规范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提高大学生兼职技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参加兼职活动、保护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种种利益等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对于大学生兼职,并未参与管理,很少一部分学生表示,会有老师做一般性指导。
三、化解保定市大学生兼职问题的构想
(一)政府加强力度,优化兼职环境。政府发挥自身作用,在大学生兼职来源方面进行规范。严厉打击“黑中介”,逐步加强对不正规兼职信息的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将大学生兼职纳入到相关法律体系中。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做好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工作。
(二)学校加强引导,提高兼职保障。各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引导:第一,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处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都是通过辅导员来进行的,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管理,对大学生兼职进行指导;第二,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对进入学校的兼职信息进行统一的把关和管理,保证兼职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对学生兼职的培训,从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到如何维权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管理;第三,增加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与勤工俭学的报酬率。很多同学不选择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原因就在于岗位少和收入低,若学校能够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则能使大学生受益良多。
(三)提高自身辨别力,增强维权意识。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生却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辨别力较弱、维权意识较低是其普遍的特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对各类兼职信息的辨别力,不盲目选择。参与正规兼职,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姚远.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研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
史人物,给孔子的一封信,草船借箭缩写,“感恩父母”小同学之间的四
娇艳的朝阳,已从东边群山背后跳了出来,万屡红霞四溢,和山谷中缓缓升腾的晨霭交融,变幻着五光十色的光环。同学之间的四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三唑仑片三唑仑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人,给老师的毕业赠言,古人不
关键词:评价机制 学习质量 监控
语文教学评价是对语文教学活动过程的效能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良好、完善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能有效地监控语文教学质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监控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行。目前,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机制,多数采用比较单一的传统模式,或者“一张试卷定成绩,按照成绩评优劣”,或者简单的334——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这种简单的评价机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语文素质普遍较低。这种评价机制也抑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激励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这种状况,与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生源素质、办学理念等都不相适应。
1.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语文教学应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可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与普通高中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进一步深造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人”而非“高考人”,因此,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在这种大前提下,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2.职业教育的学习对象具有特殊性,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调查显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精神空虚,前途渺茫。近几年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入校成绩较低,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但是,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散思维强势,善于交际,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适应性和灵活性也都较强。他们具有包括特长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潜能,这些非智力因素也许是那些高分学生所不能企及的。因此,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来看,学生的智力尤其是与职业技能学习相关的实践性智力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仍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说明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的培养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重要学科,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试卷和作业为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以这样的评价机制为导向的教学,显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学生的能力不应该只从考试来判断优劣,应该从多种智能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学评价的单一、静止、绝对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不论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方法掌握,还是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更重视过程,语文学习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就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改革、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有效监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势在必行。
二
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监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关键在于:一是建立评价机制,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如何建立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考核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监控体系,按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几大块的要求,明确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标准,及时反馈,制订调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语文课程应该是实践的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事实的课程。”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元素,提升语文活动地位,所以在“阅读和欣赏”部分,强调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在职场里的应用,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强调口语交际、思维能力、综合概括、想像联想等能力的培养;在语文中活动中,强调情感认同(包括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主动获取的态度等)。语文评价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落实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更好地完善语文教学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综合运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和表现性评价模式,制订《学生语文素质评定操作方案》。
语文教学内容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以及“语文实践活动”三大块,要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监控学生学习质量,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和表现性评价模式,按照大纲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评价、监控体系,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发展性评价模式主要是由诊断性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模式和终极性评价模式三个循序渐进的模式构成。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时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等进行了解,以便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诸环节的实施提供依据,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地反馈、调节、矫正语文教学过程的展开策略和学习方法;一学年结束时,进行终极性评价,总结一个经历了较长阶段并告一段落的语文教育活动情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表现性评价,以准确了解学生认知、技能的发展状况,在每一项评价后,制订相应的调整策略和措施(详见下表)。
2.把评价与调控结合起来,建立以调控学习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1)按标准进行测评,学生根据测评结果提出调整措施,有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语文评价(见上表)具体操作可按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过程、兴趣、态度等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提出调整措施。这些措施有的要对今后相同单元学习有用,有的要对以后单元学习有用,有的对学年的语文学习有用,有的要对以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有用,这是通过评价监控语文学习质量的总体表现。
(2)以评价监控语文教学过程,建立基于促进发展的学习监控系统,达成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要重视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专业结合,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原有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的评价机制要把评价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情况等结合起来,也就是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方法、技巧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和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因此以评价监控语文教学过程,建立基于促进发展的教学监控系统,才能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监控,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展性教学监控系统的运行,是一个促进课堂成长、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过程,建立这一系统,就必然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程结构及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施自评与他评,自主学习检查和小组学习检查结合,准确评价,全面监控。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不能是单一的评价,也不能是单方的评价。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准确性较高,但有时会“武断”,也难免“片面”,学生自评也要考虑许多因素,准确性不是很高,所以,在实施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互评相结合,才能准确评价、全面调控。
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小组评议(小组评议可以采用小组轮流评的方式,如四人小组一本周记本,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每周一人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和检查评议)等学生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带动小组学习法的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善于交际、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几者结合使用,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4)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重,多元评价,有效监控。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一是知识和能力目标,二是过程和方法目标,三是情感态度目标。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可采取诊断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量化,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明确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建立起等级评定,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比较,减轻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并重,多元评价,才能有效监控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
职业学校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其关键不在于对学生人文精神意义、人才培养目标无限往复的论证和剖析上,而是应该立足于职业语文教学客观现状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有效探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和功能价值,通过对教学诸要素之间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形成并达到一种相互促进、动态发展的教学合力和效果,实现语文的和谐教学,把语文教学切入、渗透、融合到职业教育之中,实现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监控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是一次关乎语文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改革性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字2000年1号文件。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教职成字2000年7号文件。
关键词:文学;剪纸;虚实相生;情感;韵味;生命律动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8—0171—03
一、构图上的虚实相生
关于虚与实的讨论,中国早期的先秦哲学中已有叙述,在古代的文论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从文学角度而言,虚实是其组成结构的特征表现。宋人梅尧臣说:“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里的“如在眼前”说的就是文学意境下的实,而“见于言外”则描述的是文学意境下的“虚”,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1](P10),强调文章的整个结构应有章法,而在表现的过程中把描写实的部分称之为“实境”,而实境之外,由实境产生的联想、扩大的部分称之为“虚境”。再好的虚境,也要由实境而来。所以说虚境与实境有时候看上去像是两个部分,但在具体的文学物象表现时,则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描写上。通过实境来体现虚境,强调的是“实者逼肖,虚者自出”[2](P6),这也就是关于虚实描绘的本质。然而“实者逼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生活,而是要在设想中的虚境的指导下对生活物象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这种提炼与表达,都是以更好地表达或开拓虚境为目的,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而后者更为重要。总之,虚境是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通过虚境的组织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原理。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构图观念,对文学意境下的虚实相生有着较为生动的阐述。在二维的空间中的造型必然会形成阴阳、虚实的空间符号,剪纸艺术恰恰体现了这种空间构图的形式。在剪纸的二维空间平面中的形象便是阳形,也就是文学意境中强调的“实境”,形象之外的剩余空间部分称为阴形,也就是文学意境中强调的“虚境”,阳形所表现的是“如在眼前”的实境,而阴形表现的是“见于言外”的虚境。所以,在剪纸艺术中,艺人们在创作形象的过程中要非常的谨慎,因为这要求艺人们除了创作灵动的形象,也要求他们如何把形象合理地置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在非形象的空间范围内,应留有合理的空间,给视觉受众以充分的想象、外延的思维空间。剪纸中的任何一幅作品在开始绘做之前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的构图与取材,构图的过程中必定要考虑形象间的位置、大小、前后等因素,这其实也是对平面空间的最初划分,具体形象的位置形成了实境的部分,留白的空间位置形成了虚境的部分,所以,一副好的剪纸作品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其有着较为整体的构图意识,他们淳朴的艺术创作风格对文学意义上的虚实相映做了做好的诠释。
二、取材上的情景交融
文学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可以说是基于中国古代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文学中的意境是要以物化的形象来诠释,这里的“景”其实强调的就是物化的形象,“情”指的是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而达到抒情的文学效果。文学中表达的情景交融主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文学艺术上的情景交融过渡到民间剪纸艺术中来强调的主要是景中藏情的表现形式了。
文学意境中的“景”表现在剪纸艺术中讲的是剪纸的素材选取,在传统的思维意识表达中,剪纸中的素材可谓多样,不同素材的剪纸表达了先民早期不同的朦胧的情感诉求。从剪纸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兴于祈福纳祥,于传情象征的心理慰藉,这就是民间剪纸艺术中所谓的“情”了,因此,在其所取材的形象符号指示系统中,客体的实物模拟简化,乃至约定成俗,最后形成庞大的形象符号体系。它的每一个视觉元素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的符号。也可以说剪纸中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就是每一组形象符号灵巧的组合。细读每幅作品,就会领略其中的语言、语境或是意境。这些形象符号既代表着地域间不同的文化个性特征,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性特征。这些图形符号既有人们自身的独立创造,也有姊妹艺术形象的借鉴,在长期的实践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象征剪纸的文化符号。在民间剪纸,有象征祈福纳祥的形象符号,有象征生命繁衍的形象符号,有象征民间传说的形象符号等。这些灵动的形象符号被聪明的剪纸艺人合理地安排到不同的民间风情、传统习俗中[3](P3)。在剪纸艺术中,这些形象符号就是我们所说的取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景”,通过这些“景”,来反映来自于民间的祈福纳祥、生命繁衍、民间传说等这些“情”,显示着他们的情感表达,他们把情感融入到这些“景”的描绘中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情藏于景中的最好说明。
三、造型上的韵味无穷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文史鉴赏教学;文史结合
当前,教育的方向已经向着“人的教育”发展。在21世纪,要求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应该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各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所了解,无论古今,都应该有所知晓。现阶段在语文教材中,知识面在不断的扩展,其中涉及了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包含古今中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历史知识在比较系统的呈现在语文课本中,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在讲授本课程的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所穿插的一些历史知识,介绍更多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历史与语文本来就是一个结合体,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文史”专业,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二者的结合,注重文史鉴赏的探究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分析当前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中,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就是为了应对各种学科之间的考试,由于在职高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此之间主要精通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历史等一些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研究了文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延伸其他相关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仅仅抓住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全面发展。由于社会逐渐的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在相互贯通。因此,对于当前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本文的教学中要结合语文知识多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展开学习。
二、文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提倡跨领域的教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进行直接的交流。然而,学习是没有界限的,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连接的。在学习知识中,如果能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起来,内容之间相互渗透,这就很容易达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应该相互结合,体现文史教育在职高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2.1分析语文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分析总结得知: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体。曾经说过:“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往往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反应当时的文化信息。这就使得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其中有许多历史都是记载在文学作品上的。对于历史的考察也是对文学的作品的翻阅,同时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文史相结合,调节好二者之间的紧密性十分的关键。
2.2文史相结合的作用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文史相结合的说法。这其中包含的好处有:一方面:能够不断的拓展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注重学生的对于学科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拓宽语文的范围,增加学生对知识面的了解,可以朝着文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这就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针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在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讲解,增强本身的生动性,可以在讲课的同时,多穿插一些历史上经典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更多的了解历史知识,了解文化变化,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个性得到发展。
三、探究文史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文史相结合,这样能够改变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注重过程中的方式十分的重要。
3.1语文与历史教学互相穿插
在语文的教学中,对于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现象等一些语文知识,这时候就可以结合历史的教学,穿插一些历史知识,作者的简介、历史背景、典故等,以及一些历史图片,或者是在课堂上放一些历史上流行的音乐等,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提高了对语文的兴趣,能够改变教室的气氛,增强了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还能够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了解了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增强语文教材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语文教材的同时,要结合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史鉴赏的水平。
3.3提倡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增强文学素养
在对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来提高文学的素养,不断的积累素材,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增强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了解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历史案例等,这些对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都有很强的说服力。加深了多文学素养的韵律,拓宽了知识面。
四、总结
通过了解语文以及文学素养的学科特征,其中语文用来记录历史,历史来发展语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在文史鉴赏方面相互结合,注重教学的方式,了解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关性。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注重对文学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历史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金晨曦,于思佳.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J].新课改研究,2010(25).
[2]李镇西,于清江.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3]刘思琴,王友民.文史统合教学的课堂实践—语文知识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辅助[J].新课程.中学,2013(01).
【关键词】学前教育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 教学体系 实践思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8-01
引言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文学的作用是显著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引导儿童在幼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随着更多新的教材编写与课外读物的出现,作为儿童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不断被人们重视起来并进行开发。因此高职院校中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更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试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儿童文学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构建与实践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复杂
很多高职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职中直接升入高职,因此学习的内容呈现出差异化,教师难以用传统不变的形式来教学,必须要在培养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来设置层次化教学计划。
2.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
从整体上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是较为薄弱的,尤其是一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中这样的状况更为明显。学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文化课十分不扎实,不喜欢读书,学习自主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在国内真正喜爱读书的学生微乎其微,即便考的成绩高的学生也不爱读书,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提高成绩的。学生进入到大学校园中,认为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于是疯狂地去游戏与玩乐。笔者对2012级学前专业200名学生调查,91%的学生基本不会去主动阅读,在年内阅读多种文学作品超过15本的学生只有10个人,有70%的学生一年只读5本书,阅读量实在少得可怜。
3.高职院校学生兴趣低下
多数高职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兴趣不大,甚至有7%的学生表示极其不喜欢阅读课。这说明学生积极性不高,并认为学不学好这门课程都能够当老师,因此这样的状态让整个课堂显得沉闷。
二、高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1.构建清晰的课堂教学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是刚到专科提档线的学生,与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差距较大,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对于教材选择上要以多元化教材为依托,选择适合高职层次的阅读教材,并且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作为高职学生课下阅读的补充教材。并且我们要选择一些儿童阅读指导丛书来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去汲取优秀的阅读指导案例,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心理特征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广泛地接触与了解儿童文学作品,掌握儿童文学发展状况与基本规律。
另外,我们需要在理论内容学习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儿童诗歌的创作、朗诵、童话表演、剧本编写等实践活动,有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教学打下基础,形成扎实的基础理论体系。
2.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与单一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偏重理论课的教学,缺乏一定实践性、操作性。由于一些学校缺乏教学设备资源亦或是教师主观思想上的禁锢,使得网络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地运用。所以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也是今后高职院校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曾经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你只要肯用手去摘,就会随时发现晶莹剔透的宝石。”然而童话世界中去描绘的唯美、梦幻的环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的,学生也是难以去想象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其视觉感官效果。
3.制定培养综合能力的训练计划
(1)借助多种形式的“读”
首先,鼓励学生去社会上读,去市区的儿童图书馆阅读多种文学作品,去近距离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儿童生活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去激发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其次,与其他同学一起读。我们可以取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或者一些经典作品来开展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拓展阅读。第三,要深入阅读在内心深度。教师可以去要求学生每周创作读书笔记,然后定期收取上来检查,给予学生反馈意见。
(2)借助多种内容的“写”
首先,写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要结合课堂实际教学,要求学生去完成一定数量的儿童作品赏析的感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并且也能够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写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便于掌握的儿童文学体裁,例如儿童诗歌、儿童小说、童话等作为练习的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儿童文学的体裁特征了。
4.实施欣赏与编创形式
教师可以实施课前三分钟的文学作品推荐与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自由阅读,去谈谈自己阅读过程的心得体会,去提高学生自我阅读鉴赏能力。其次,进行课前讲故事的活动,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感悟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我们必须要立足于本专业的“ 铸文化、 强 实践、 重综合, 一专多能”的专业特色基础,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参与性学习模式。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而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宏;提高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谫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2]秦晓春;儿童文学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徐小凤;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中的人文回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尤丽洵;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18-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纲还指出:“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之一。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认识和做法。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益处。
我们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地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到“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的句式。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其具体做法是:
1.朗读要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文章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形式,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时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2.要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我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多读,教师少讲,以读为主的形式,使整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特别是低年级要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个别检查,看读得是否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进行正音。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文作者:刘振华工作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
我院为保证“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1.在上报招生计划和学生入学前,就与相关企业密切接触,经过反复沟通与协商后,确定本届学生的招生数额、班级数及冠名权,例如:我院2011级招收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学生有28人,班级就被冠以“三联班”。体现了我院与三联制药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2.在学生入学时,不仅有辅导员、专业教师负责接待新生,同时有企业的专职人员来接待,并介绍该企业的文化、生产规模、福利待遇等相关情况,以便使学生和家长了解该企业的基本情况。3.在入学后,由相应企业邀请本班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并和企业人员一起做好班级的文化宣传工作。例如:墙报、宣传栏、企业信息等等。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院是和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故有多个“企业班”。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被引入到“企业班”之中,而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和学院。4.在校学习期间,依据企业生产、销售的淡旺季不同,实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在企业生产、销售的旺季,学生进入企业协助企业完成生产、销售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学习的机会。在企业生产、销售的淡季,学生回到校园学习专业知识,此时企业可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辅导,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校学习的各门课程是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商讨确定的,并且在课程的考核中也有企业人员的参与。5.对于采取“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企业和学生可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入企业工作。由于企业对学生已进行三年培养和接触对学生已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企业不必再对学生实施繁琐的岗前培训,学生即可上岗。同时企业会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给与相应的工作岗位,使其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院在药学专业实行的“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深度,突显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用人方面上明确责任,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生产和销售中,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使我院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素质,促进了药学专业群的发展,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