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

第1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钢铁产品的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就意味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逐渐进入到增强盈利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及实现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然而,对于国内当前的技术装备水平低而言,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仍采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

1.1原料采购成本较高

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原材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炭、废钢等。由于我国的钢铁企业往往受制于国际铁矿石市场,其价格波动较大,这就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对资金的调配计划及原材料的采购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物流成本亟须控制

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是由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及其储存成本等多个部分组成,物流量较大,钢铁企业物流环节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即:由最初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到铁前的焦化、烧结,再到钢后的热处理、轧钢等多个工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的阶段,所涉及的成本也较多。尤其是当厂区内对大量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进行运输,其运输的过程也较繁杂,包括厂内搬运、吊运及维检等,还包括一些辅的生产环节,如制氧及动力等,成本管理范围较广。据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10%,而国外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则控制在8%左右,相对于国外钢铁企业而言,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为此,如何有效防止大量产品的积压、减少存储费用、建立合理的运输体制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环节。

1.3管理理念有待改变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管理人员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成本管理仅仅为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且成本效益应有企业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而车间领导以下的职工均属于生产者,不参加成本管理中。这种管理理念直接导致广大职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最终导致钢铁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企业内部还缺少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使企业能够获取持久的竞争性,进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针对不同的战略组织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而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当前很少有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并且大多数财务人员忙于日常的核算业务,较少的参与到钢铁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就不能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成本信息。

1.4管理方法有待创新

当前,我国还有部分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根据上一年的生产成本来进行确定,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仅仅通过人为的调节,较难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另外,我国钢铁市场在不断变化着,而实际管理中钢铁企业的收入预期仅仅通过粗放的形式进行估算,其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最终影响钢铁企业的整体盈利。

二、钢铁企业如何进行成本管理

2.1加大原料的成本管理

根据上述已充分认识到大宗原料的管理在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作用,若做好原料的成本管理势必使企业实现质的飞跃。在原材料的采购环节有很多可以进行控制的地方,如根据材料质量、数量等综合方式对材料进行议价,若需要大批量的采购则应与供应商签订好协议,根据数量及质量比例,遇到不合格情况则可相应进行折扣转让。当前已有很多钢铁企业对废钢铁进行回收,可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对能源介质的成本也应进行控制,其控制主要是指总厂与分厂之间的成本,如分厂所使用的水电量,则必须进行严格规定,防止资源浪费现象。

2.2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由于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极为重要。钢铁企业可实行供应链管理,进而方便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当合作关系较稳定时则可实现单源供应。为了有效改进存货储存不合理的现象,钢铁企业则可完善原料的采购计划,对采购模式进行控制。特别应注重生产物流环节,对生产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减少各个环节由于原料问题而停工发生的概率,提高厂内的运输效率,对没有必要的搬卸费用及物流流动则可相应减少,这样就能够减少物流成本。

2.3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及竞争性,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寻求的是短期效益,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考虑,战略成本管理是从长远的角度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考虑,为企业提供更大更长远的竞争优势。钢铁企业中应严格加强成本管理的前瞻性,制定一个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发展动向,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投资行为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将企业成本投资效率和成本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对战略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依据,并有序的进行。根据国家的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制定一个适合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案。此外,将战略成本管理工程纳入到日常管理中,避免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少数人关心、多数人应付的局面,对成本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借助于ERP系统,对成本数据可进行更为精确的收集,进而为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实施日成本管理

所谓日成本管理是指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责任,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内部一天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分配到收益对象,并围绕日成本的预算、核算及分析进而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对每日的成本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整理,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进而增强成本的透明性,为成本控制创造有利条件。钢铁企业中的生产环节是较为重要的过程,可在生产流程上的每一环节进行成本控制,进而实现精确的核算及其控制。如采取日结算的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将各个加工生产部分每天所要生产产品的成本信息进行汇总,生产进度,及所消耗的能源介质等成本信息进行反馈,让企业领导每日了解成本信息,进而相应的调整成本管理。还能够在反馈的过程当中,对生产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特点进行创新,进而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济利润。

三、结论

第2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钢铁工业属于大宗原料加工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物料数量非常巨大,品种也非常复杂,经营的品种和特性也是各有特点,非常复杂。因此,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大、运量大、物流供应链长的特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国的钢铁产量在世界上占据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化的进程需求相比也只是在起步阶段。就整体来说我国钢铁企业的运作模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模式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传统变现为分散的、个体化的、孤立的模式,物流管理布局被传统的物资运输职能、生产与销售等单位部门时间的协调性所制约,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控制,物流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瓶颈”。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化的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中的信息传递、统计和分析非常困难,物流的及时性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差,运行的效率也非常低。

(三)内部企业物流和外部社会物流之间心急的传递不能及时的实现,企业供、产、销等环节之间连接的不够紧密,各种运输途径的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物流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导致企业中的信息传输不够通畅,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二、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方法

(一)成本管理的研究

成本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怎样管理好这些成本对象对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有直接影响。比方说,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是由质量成本与原材料采购成本之间构成的:高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会导致高的质量成本,反之亦然;质量预防成本与质量内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质量预防成本的增加就能做到质量内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降低。这些矛盾关系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对成本关系进行运筹帷幄、取得平衡的基础上的。如果各成本之间的矛盾能够解决的很好,那么就能达到整体成本的最大优化。所以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这些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供应链的成本管理

第3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字: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形成了包括由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以及相关的铁合金、耐火材料、碳素制品和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科学研究等部门构成的完整体系。随着汽车行业、房地产业、轨道交通、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等与重工业相关的产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产量也迅速增加。但在单位成本要素投入方面,我国钢铁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的。

一、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1.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钢铁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没有从战略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供应商、本企业、购买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成本管理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只注重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略了对生产前的研发成本、供应成本和营销成本的控制。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各种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这些活动共同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经营绩效;第二,只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其分析的范围开始于材料的采购,结束于产品的销售,将重点放在产品制造环节,而忽略了企业外部价值链的分析。例如,一些钢铁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分布较为分散(如长钢),各分部仅关注分部内部成本管理工作,却忽视了分部之间的交易成本,导致了本该规模经济的钢铁企业由于成本较高而失去竞争力,企业整体绩效下降。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这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观念,因为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可以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现代市场经济更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企业自身的经济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这才是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

3.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陈旧

从整体上讲,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还是比较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例如,我国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核算和激励的机制,造成了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致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经常被扭曲、变形,从而弱化了企业的整体优势,导致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手段落后,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存在着部门主义障碍。另外,尽管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实现了财务电算化,但仅仅限于成本的事后核算,对成本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以及事前预测无能为力,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只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忽视供应成本核算等等,这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成本管理的要求。

4.对成本管理主体认识有偏差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广大职工成本意识淡漠,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在国有钢铁企业中尤为明显。

二、改善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调整战略布局,树立全面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管理不应仅仅局限在生产成本管理上,还应当从战略价值链视角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其中,重新构建钢铁企业内部各个分部并积极重组外部民营钢铁企业,发挥钢铁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是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也不乏这样通过积极战略重组形成较大产能的钢铁集团。例如,山东济钢与莱钢组建成为山东钢铁集团、上海宝钢积极筹划重组包钢等,这些重组不仅可以淘汰落后产能,对降低成本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机制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国钢铁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因此能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对钢铁企业实施现代成本管理尤为关键。由于产权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企业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竞争的需要主动去使用成本管理的一些先进方法和理念。所以,钢铁企业应结合国家政策,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机制。

3.塑造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文化

传统成本管理运行机制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来增强成本管理的外在约束力,难以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塑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文化,也就不可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全员成本管理的理念,整个成本管理运行机制也就缺乏一种内在的动力。如何在开展成本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的管理经验,并将其理论化为企业的行动纲领,进一步形成企业独有的成本管理文化,是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面,而这正是传统成本管理活动所忽视的内容。笔者认为,钢铁企业管理实践中,培育现代成本管理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领导。企业高级管理者要亲自领导文化的变革,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全体员工积极参加。第二,广泛宣传。为使企业的文化不仅成为职工的观念,而且成为一种习惯,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黑板报、宣传栏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使企业上下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三,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明确的奖惩制度,对成本节约行为予以奖励,对成本浪费行为予以处罚,并在实施中予以严格贯彻。

4.提高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素质,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任何管理活动最终都要由人去完成,成本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要提高企业的成本竞争力,高素质的财务成本管理队伍是一个必不可少、重要的前提条件。要保障现代成本管理在钢铁企业的顺利应用,对于财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熟悉生产各环节的财务成本管理业务,同时也要熟悉生产工艺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熟悉生产现场,熟悉在建项目。财务成本人员和公司财务成本信息使用人员应该全面参与公司财务成本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提出财务成本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和建议。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直接体现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并影响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依靠完善、准确的成本信息,这就要求资料的收集、动因的分析、成本的归集和分配都要有科学的原始资料,同时还要有技术部门的合作,比如工艺流程的界定。因此,为了顺利实施现代成本管理,企业必须规范基础工作。

5.加强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钢铁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只有集团化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集团化的同时,必须注意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使内部信息流通顺畅,确保决策更加及时和有效。

三、结束语

当前,在现代生产环境下,钢铁企业对外面临着日趋激烈和残酷的竞争,降低成本是钢铁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今天,这点显得尤为重要。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是与我国不同的经济体制基本相适应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根据传统成本管理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成本管理思想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钢材销售;物流成本;优化

一、引言

现在全球的钢铁整体情况都不是特别好,也就是说国内消费市场已经渐渐失衡,需要新的支撑点,但是现在新的支撑点还没有落实,所以,运行的环境需要比较专业,“十二五”产业规划的实施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也成为行业增长的持续推动力。主要下游行业,如机械、轻工、汽车、房地产等还会持续较高的增长速度,初步估计超过10%,这给钢铁行业市场需求量的回升创造了条件。

二、钢材销售的物流问题

钢材销售实现产品价值就要靠物流进行,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的纽带之一,与其它制造业销售系统相配合,不断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完善对销售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销量。要根据钢材的属性和特点及钢材行业现有环境。钢材销售企业的销售物流有以下特点:

(一)异地距离

钢材的加工往往在异地,销售起来会遇到距离比较长的问题,因此,销售半径的确认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一旦形成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对其需求又相当大。钢铁生产这种近原材料地,远销售地的特性,产品的运输成本就要进一步完善,要尽可能节约成本。钢材销售物流更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制约,很多的计划都不如变化大,所以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二)运输模式

对于钢材的运输来说,铁路占的是主流模式,但是如果从成本的经济型角度来考虑的话,水运的模式是比较完善的,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一般设在矿区,水路交通条件有限,所以,大批量运货的情况下还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费用,因此,铁路成为大多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首要选择。

(三)产品需求

成品的深加工问题还是需要满足。钢铁主要也是为了制造业服务,因此,产品需求是联动性的。钢铁企业的产品用户,除建筑等行业外, 绝大多数还不能直接投入用户的生产使用,进行用户需求的考察比较重要,所以,对于钢材产品来说,选择的产业链受到影响,产品深加工势在必行。

(四)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短, 仓储数量大。现在钢铁的销售方式也就比较有空间了,很多的销售模式都能够被利用,因此,环节上进一步便捷化发展。但由于一般单张订单需求量大, 使得钢铁企业为满足销售需要, 通常持有较高库存, 资金占用大。

三、钢材销售企业物流成本优化方法

(一)与钢材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现在我国的钢材现状往往有着契约的联合形式,因此,稳固的战略联盟就需要不断完善,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

1、可以避免钢材生产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

钢材市场也出现竞争的局面,因此,争夺同一市场份额是比较典型的表现,会将各自的利润都降低,也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为了保护有限的市场份额,避免在竞争、成本、特许及贸易等方面产生纠纷,同时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收益,企业之间应该达成共识,和谐发展,促进沟通和合作才是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明确方向。

2、有利于培养和增强钢材加工企业的竞争优势

竞争的优势也是企业能够不断被促进稳定发展的动力和模式,要进行企业文化的优化管理,就要将竞争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而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战略联盟既可以协助一个企业从其他企业那里学习到潜在的竞争优势,可以不断吸取其他的优秀经验来完善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强竞争的优势,能够将自身的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提高钢材加工企业的规模效益

大批量的销售才是规模效益能够产生的前提,钢材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可以将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要将企业之内的资源进行良好的配合,完善信息的管理和人员的利用,能够将各种的市场机会进行分析,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规模效益。

(二)减少库存积压,优化库存管理

要将库存内容进行治理,预防堆积过多,浪费成本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要将不合理的库存进行归纳以免造成治理―积压―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1、充分认识压缩库存的必要性

物资供应部门要及时将所需的物资进行保质保量的供应,不断完善生产的力度和加工的流程,此外还要对管理储存上实现一定的规划和确认。增加储备量,这样,流动资金就要相应增大,过多的储备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影响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现在市场大多都是买方为主。竞争要求的就是企业的实力和经济效益效益,库存的大小就会和这些保持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物资来说,一定要将资金的占用不断完善,周转资金更加灵活化,提高经济效益。

2、如何优化库存管理

内部管理需要不断强化升级,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模式,采购要进行成本和需求的分析,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高额支出,要认真将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整合,计算储备量,核算平衡汇总,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在层层审核批难的程序下保证计划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而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物资消耗水平、运输情况、供销状况等因素的变化来调整储备定额,物资储存要有一定的限度,不断在计划范围内提升使用的效率,以免出现膨胀,物资储备需要进一步满足生产,还要节约相关的资金。

(三)销售渠道的供应链管理

管理体系是决定企业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企业不断将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和把握,不断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完善对销售体系的管理,以公司为核心对整个销售渠道实施供应链管理是营销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要将销售的道路进一步拓宽,完善的物流是销售的后台保障,提高物流的运转,减少成本, 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供应链企业间销售信息的共有化。推行电子商务, 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进行, 将企业之间的交流加大,完善供应链的管理,不断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将内部的管理和实际的效益相结合。

钢材销售供应链的建立宗旨就是提高钢材产品在各区域的市场份额, 通过产品的流通实现产品的价值,不断实施相关的管理,拓宽交流的渠道,完善对销售的促进,相互合作要有战略联盟, 这样才能让各企业获得各自的收益建立高度化的流通体系, 不断了解客户的要求和实际的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流通成本, 从而增加联盟各企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沈春雷;刘鹰;包装创新是包装企业发展的动力――论包装创新在浙江绿成包装的应用[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第5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注重成本核算与考核,成本分析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成本核算分析上面,往往重视生产部门的成本核算与数据分析,对于分摊的其他成本费用以及非生产性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分析的内容较少,这就导致了非生产部门的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成本控制体系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其二,重视材料、工资等成本核算,不重视其他成本构成的核算,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其三,产量的核算较为重视,但是对于产品质量等方面不够重视,长此以往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成本考核和分配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成本控制没有很好的结合绩效考核,这样就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二,成本管理的方法较为落后,成本管理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职能较弱。因为成本分析力度的不到位,不能够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

二、加强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控制大宗原燃料成本

钢铁产品成本中,原燃料成本占有较大份额,其占比在75%左右。所以原燃料成本的控制是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源头。在进行原料采购过程中,要把握好市场行情的走势,通过长期协议的签订以及期货工具的综合应用,做好价格风险管理,适时进行材料采购。为确保生产的连续稳定和原燃料的安全储备。面对多变的原燃料采购市场,需要企业能够及时准确把握行情,统筹策划,灵活安排大宗原燃料采购策略,系统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进而有效控制企业总体成本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取得先发优势。

(二)控制炼钢与后工序成本

钢铁企业的生产一般包括铁前和炼钢及钢后阶段。铁前阶段一般较为简单,但是炼钢及钢后生产,往往需要分钢种进行核算。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分为生产技术指标计划、费用预算和采购价格等方面的控制。在生产技术指标计划方面,应根据企业各生产工序的历史实绩、规划目标、年度计划及行业状况,科学制定各类生产技术指标计划,以达到精确控制成本的目的。在费用预算方面,需要将成本费用区分固定和变动两种性态进行管理控制。炼钢及后工序成本的控制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钢铁且实施产品多样化竞争的关键,同时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钢铁产品的质量。价格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能源等方面,需要发挥集中采购的议价优势,在成本的输入端降低采购成本。

(三)重视物流成本

钢铁企业生产流程较长,控制好内部物流成本变的尤为重要。物流成本是钢铁生产的主要附加成本,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系统策划运输方案,减少交叉物流,不断优化物流管控,做好物流成本的控制。最大化的降低物流成本,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四)增强成本观念

增强成本观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需要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创造力。企业需要重视员工对于生产环节的合理建议和发明。同时对于员工的有效创造发明,需要给予支持,制定合理的正向激励机制,以此不断提升员工降本增效的意识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为落实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五)加强两个基础工作

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例如健全计量制度等。为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例如制定成本开支范围标准、细化非生产性部门的费用核算等,以促进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程度与提升核算数据的质量。

(六)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

建立健全以成本中心为管理对象的分层次的成本管理体制和成本管理小组,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度。成本管理小组需要全部门参与,各个部门要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相互配合,这样才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需要明确各层次成本管理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度,以便将成本落实到部门和人。

(七)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上时展的需求。信息化的成本管理手段在各行业中实践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钢铁企业需要引起重视,引进和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量化处理成本管理各流程,还能体现出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能够大幅度减少日常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上去,促进企业的成本改善与优化,提升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八)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

钢铁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的年度目标和任务。同时也需要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路径,裁撤不必要的管理层次,减少非增值作业流程。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高效运行。

三、结语

第6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一、月末暂估入账的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的物资办理暂估入库,以保证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暂估入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相关化验数据还未出来,未制作结算清单;2.已对外结算但增值税发票等结算凭证未收到;3.已对外结算、发票也到企业,但业务人员未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的采购业务。企业应于月末按照材料的暂估计划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将对大宗原燃料如矿石、焦炭、生铁、合金等重要物资引起特别关注,出于内控考虑,我们在供应部门设置了专职结算员负责对外结算、计划员负责材料的收发存工作。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要求结算员根据历史化验数据和计量单据进行预结算,制定出结算清单,然后计划员根据预结算清单填制暂估入库单的数量、计划单价、计划金额等相关栏次,然后将暂估入库单与预结算清单一起交材料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根据暂估入库单的计划金额进行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同时将计划金额与预结算清单上的不含税货款金额间的差额暂估为价差,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这样做是由于近几年伴随着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引起大宗原燃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我们年初制定的计划价与实际采购价有较大差异,如果我们不对该差异作出暂估处理,我们又领用了当月暂估入库部份的物资,那就会使我们当月反映的成本不真实,从而造成产品成本的异常波动。次月月初先将暂估入库和暂估价差全部红字冲回,同时伴随着该笔业务的正式结算、采购报销工作,财务按正常入账,这样次月产生的差异就会很小,就使上月已耗用物资以最接近市场价格的价值入账,防止上月已耗用物资对当月成本产生影响,同时也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对于第二、三种情况,所不同的是结算清单已正式制作,结算货款金额是确定的,按照以上方法入账,次月增值税发票收到、采购报销时也就不存在该暂估差异的调整了。

二、外购物资计划价的修订及其账务处理

1、计划价及其修订。

企业制定的计划价应尽可能接近实际采购价(不含税),并包含由企业承担的应计入材料实际成本的杂费。计划价不同于企业内部市场的计划限价。制定计划价时要认真仔细,考虑全面,减少出错或偏差情形,并要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采购价的变动走势因素。

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价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在计划价偏离实际价较大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修订计划价,最好选择在年初修订计划价,这样让物资管理部门(或仓储部门)过账更方便、直观。

企业修订计划价必须要有一套明确、完整、规范的计划价修订机制,并与物资管理部门协调好,基准日把握一致,财务、物资管理部门双方步调一致,这也是“账实相符”一种形式上的反映。

2、账务处理

修订计划价后账务处理格外重要,否则就会造成财务的原材料科目账面余额与物资管理部门材料结存余额不符。

如果企业决定在年度的1月1日启用修订后的新计划价,那么此时尚且存在着一批因发票账单未到达而尚未报账的验收单(即上年末的暂估验收单),这些验收单在上一年度出具,上面的计划价都是老计划价。针对计划价的修订,账务处理有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的核心原则是要保证暂估验收单(即入库单)新旧计划价之差额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只能释放一次。

企业可以选择在年初进行与计划价修订相对应的账务处理,或者选择于上年末在企业当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后进行账务处理。

方案一:修订计划价时对暂估验收单的计划价同时进行更改,今后这部分验收单报账时使用新计划价。这种方案工作量大,更改验收单计划价时容易出错。

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这个数据来自物资管理部门,是物资管理部门上年末结存材料的新旧计划价总额之差额;企业同时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这个数据来自汇总的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总额之差额。

这时就相当于将上年末暂估验收单调整成新计划价进行暂估了,此时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差异尚未释放,在今后以新计划价报账时再进行释放。

根据公式,上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报账的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这属于推导公式的两边同时缩放(上年末暂估验收单调整成新计划价,在本年度报账时也使用新计划价),在上年末的暂估验收单全部报账后,公式两端实现平衡。

方案二:直接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不再进行其它账务处理。这个数据同样来自物资管理部门,是物资管理部门上年末结存材料的新旧计划价总额之差额,相当于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对应的差异已全部释放出来。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此后报账时仍全部使用旧计划价,验收单上的旧计划价不必更改。

根据公式,上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报账的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公式仍平衡。这个办法简单实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

3、其他。

(1)如果企业不是大规模修订计划价,需要个别调整偏差较大的计划价的,除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调整外,还可以通过需打出库单的方法进行调整,按照旧计划价打蓝字领用单(清空旧账页),再按照新计划价打红字领用单,通过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过渡。先是按照蓝字领用单计划价金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蓝字);再按照红字领用单计划价金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红字)。调整结果类似于 “方案二”。

(2)如果企业因为管理上的需要,要将已存在计划价的总成件拆分成零散件并逐个制定计划价的,应保证拆分的零件计划价之和等于其总成件计划价之和。

三、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

采用计划成本法的企业,应当在月份终了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1、从理论上来讲,构成公式分母的“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公式分子中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如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则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违背了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具体来说,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暂估当月并未体现出来,但却参与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计算。等到以后月份该批材料结算的发票账单到达,其材料成本差异才登记入账,并参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在材料暂估入账的月份及其以后月份,实际发出材料的成本反映就会失真。当该批材料的成本差异为正值时,就出现了低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高估以后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的现象;反之,则会高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低估以后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这样就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就支持这种观点,不过是一笔带过,我们在实务工作中也根据需要,对书本知识作了灵活运用。

2、有关会计实务。经笔者调查,目前许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包括许我公司),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公式分母并未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我们已将当月暂估入库的预计价差以暂估形式体现在了“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因此作为暂估入库的物资与正式入库的物资价值已相差无几,可视同为正式入库的物资处理加入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分母。

再者,笔者认为,即使核算时未将预计价差以暂估形式体现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公式分母也并未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问题也不大(必须建立在市场价格与计划价偏差不大的前提下)。因为从长期来看或从一个会计年度来看,公式分母是否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金额影响并不大。笔者认为,关键是发票账单报账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要正确,材料成本差异率并不是问题。只要每月材料发出金额足够大,材料成本差异很快就会分配结转出去。只要坚持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的“一贯性原则”,各年度保持一贯,“会计信息失真”的说法则言过其实。因为翻阅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或其他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会计上还允许企业使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本月的差异: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分配材料使用上月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本月真正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则相去甚远,因为各月真正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主要取决于发票账单报账形成的新增材料成本差异的金额。如果允许企业使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来分配本月的差异,那么公式分母是否剔除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就显得并不重要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四、验证财务原材料科目账面余额与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正确性的诀窍。

1、除特殊情况外,财务原材料科目本期增加数与物资管理部门入库金额是完全一致的。

财务原材料科目本期增加数=本期验收单报账计划价金额-上期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期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期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

2、除特殊情况外,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后,期末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期末原材料科目余额×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即期末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期末原材料科目余额=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第7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本文作者:李晓计 单位:包钢物资供应公司

现代企业更注重对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方面的高效管理,在重视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产品的质量的提高。利用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方式,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确保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业成本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缺少创新。多数钢铁企业在实现财务电算化的同时,仅局限在对成本及费用的事后核算方面,对事前的预测与事中的控制环节把握不足。对管理方法与手段缺少创新,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企业日常的各项成本核算,忽视其他的供应成本,难以适应现代经济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工业成本管理范围狭窄。我国多数的钢铁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过于关注生产的成本,进而对生产之前的研发与营销、供应成本方面的控制工作不足;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过多,忽视对外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重视产品的制造环节、而对售后服务环节轻管理,管理的范畴狭窄。成本核算工作不严谨。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不严谨,核算的工程不够精细,未能及时地将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进行很好的反馈,导致信息的滞后,影响到管理的决策。少数企业在对能源介质进行计量过程中,出现计量失误,导致较大的浪费;还有对部分回收物资的循环利用环节,未对其的使用成本进行核算,导致核算数据的不准确,不利于核算工作。物流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钢铁企业工业物流运量大,各个物流环节所占的成本很高,因此,很难对物流的运输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不牢固,多数钢铁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待健全,核算的科目不明确,致使成本管理缺乏有利的依据。其次,在原材料与产成品的库存过程中,企业没有就原材料的储备状况、市场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导致产品库存与滞销过多。最后,对物流的运输路径缺少规划,钢铁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过高,车辆重复搬运、效率低以及空载等现象频繁出现,使产品的运输成本过大。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钢铁企业生产的流程长,涉及环节较多。因此,应该把成本管理的意识传输至企业的各部门所有人员中,通过有效组织、发动全体员工学习,提高钢铁企业的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全体员工保持正确的观念,调动员工的管理成本主动性。优化物流管理工作。做好对物流的优化管理工作,例如,对原材料的购进、使用等情况做到事先计划,使库存量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不但要满足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需求,还应建立好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较为稳定的购进渠道。此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结合。ERP等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管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概况、实际的库存情况,避免因物流信息的滞后导致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健全规章制度。钢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将成本管理计入战略管理的计划工作中。强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业成本的管理控制有法可依,更好地进行管理。加大创新的力度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必须加大对钢铁企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大创新的力度,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产品的档次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采购的渠道并降低成本。提高钢铁企业的工业成本管理,要对采购的渠道进行优化,和供户商保持合作模式,降低成本管理控制费用。积极优化采购渠道、重视对原燃料的性价比,同时还要对原燃料的价格趋势进行必要的预测,降低钢铁企业的采购成本。做好对资金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的资金管控。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强化对资金状态与流向的监管力度。此外,严格按照资金的预算管理进行各种费用的审核,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要拓宽融资渠道,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做出资金保障。转变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量大,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为此,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切实转变经营和发展方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不断优化并调整生产结构,完善对铁素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等工作,采用新技术完善现有的管理方式,降低对各项能耗。

综上所述,在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形势下,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在依靠先进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8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 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钢铁企业环境因素识别与管控 大型钢铁企业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因素的实证研究 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钢铁企业首份环境报告评析 上市钢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影响因素及策略 浅析我国钢铁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因素 浅析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资源环境约束对钢铁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钢铁企业逆向物流研究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钢铁企业除尘系统节能研究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钢铁企业物流体系研究 钢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钢铁企业盟员选择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8-16.

[2] 杨烨.环保部盯上钢企称“一查到底”[EB/OL].,2014-05-16.

[14] 张彦,关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103-106.

[15] 胡达沙,李杨.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J].财经科学,2012(4):116-125.

[16] 余瑞祥,朱清.企业环境行为研究的现在与未来[J].工业技术经济,2009(8):2-8.

[17] 刘艳娜,林伟明,石德金,等.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5):58-61.

[18] Carolyn P. Egri, David A. Ralston, et al.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22 Countries[C].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Conference Paper,2004:1-8.

第9篇: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成本管理;核算体系;钢铁企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06

[中图分类号] TH166;TP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10- 04

1 引 言

成本是企业适应现代社会竞争法则和求得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成本核算管理一直是企业管控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显示,企业在产品成本上的满意程度与企业决策过程中对成本信息的掌控和利用程度正相关[1]。信息化手段和方法能够提升企业对成本信息的这种掌控和利用程度,其普及和发展势必为传统成本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2]。

生产资源的流动和耗费过程逐渐形成了产品成本累积,因此对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清晰再现将有利于加强对资源消耗过程的管控,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经营目标。近年来,以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复杂生产模式逐渐在钢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钢铁企业的物料流转呈现出交织复杂的组织关系,数据信息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结构特点,然而成本核算体系却未同步提升,不能有效地从信息化环境中获取成本相关数据,或因核算体系陈旧无法提供详实的成本信息。这一矛盾使得复杂生产环境下的成本形成过程难以得到清晰的展现,决策支持所需的成本信息相关性和准确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处于既迫切而又无奈的境地。

因此,对于钢铁企业这种生产复杂的企业类型,寻求计算过程更为灵活、更加有利于展现成本形成的真实过程,并且更适合于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点。

2 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特点分析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渐积累形成的。按照生产工艺路线,物料的流动促使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形成。随着物料和能源的消耗、设备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投入,相应地产生生产出符合质量性能要求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为企业创造效益[3]。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配料开始到最后形成产成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发生着正向流动的同时也存在着逆向流动。各种资源的耗费主要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形式计入产品成本,原材料成本随着生产的进行逐渐转化为在制品成本,继续流入下游作业成为后续产品的坯料成本,或是成为半成品库的在制品库存成本等。同时,由于质量问题进行返修、退回的物料以及为了节约资源而对废料进行的回收利用等生产情况引起了逆向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由于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导致这些物料、成本和信息数据结构复杂,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废品和返回废料等同时分散于各个生产环节中。上述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钢铁产品成本核算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混合流程型生产特点导致其成本构成复杂。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中既包括原料冶炼的流程型生产阶段,又包括轧制和精加工等离散型生产阶段,属于混合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采用分段生产、分段运输、分段存储的组织模式,成本发生地点分散,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物料形式并存。

(2)钢铁企业是资源消耗型企业,原材料成本在整个产品成本中占有极高的份额。以某大型钢铁企业2011年9月成本数据为例,其成本份额如图2所示。对于冶炼分厂而言,柱状图的浅色部分表示钢铁料和铁合金等原材料成本份额,深色部分代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其他成本份额;对于加工分厂而言,浅色部分则代表使用上游转移来的在制品成本份额,又称为坯料成本份额,深色部分代表其他成本份额。通常,钢铁企业冶炼阶段原材料成本份额高达75%以上,而加工阶段的在制品坯料成本也高达80%以上,原材料(坯料)成本份额很高,成为产品成本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3)生产物流交织复杂,导致资源消耗关系追溯困难。不同作业之间物料的流动路径决定了成本的转移过程。在钢铁企业生产中,资源消耗的一般规律是“钢材消耗钢坯、钢坯消耗钢锭”。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复杂、物料流动交错、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扰动频繁、工艺情况复杂多变,导致合炉生产、合并批次或拆分批次等生产组织情况时常发生,坯料成本难于追溯,从而引起成本核算结果失真、甚至存在较大偏差。

(4)在制品库存节点多且动态变化增加了在制品成本估算和控制的难度。在图1中,从钢锭或连铸坯到最终产成品的加工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在制品库存。这些在制品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联接起来,有效满足了企业正常生产对物料的客观需要。但是,若在制品库存过多,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资金的周转率,最终影响企业赢利能力。而在制品的数量、种类随时发生动态变化,所以在制品库存总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不同种类、规格、批次的在制品的成本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制品库存成本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变得更加困难。

(5)返回钢、废品或返修品等不可避免,物料与常规生产流程反向流动的情况大量存在,其成本核算应得到重视。复杂的生产工艺、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复杂的产品结构和严格的质量标准使得钢铁企业内部形成了大量的逆向生产物流。在钢铁企业中,对于这部分逆向物流的处理,缺少相应的成本信息的支持,其成本核算、分析以及辅助成本控制等信息不足,严重影响了控制及时性和决策的合理性。

3 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架构

本文提出一种针对上述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以企业集成的多个信息系统为数据平台、以资源消耗会计理论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以钢铁企业成本构成特点为基础,真正适用于钢铁企业的迫切需求。该体系结构由资源归集、原材料成本核算、费用分摊、在制品成本流转追溯及核算、特殊品成本核算及分析、以及成本报表统计分析6个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

3.1 资源归集

在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料费、备品配件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工人工资和薪酬等。基于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可从财务管理系统接收这些费用凭证信息,作为成本核算的费用来源。将某一核算期间内的这些费用资源按照不同的用途和成本习性进行归集和划分,归集为各种不同的资源集结点,例如轧制作业工人工资集结点、轧制作业轧辊费集结点。以便后续成本核算时根据资源耗费的不同动因分别进行资源直接分配、差异分配或费用分配。

3.2 原材料成本核算

经过资源归集得到的直接材料通过原材料成本核算计入产品成本。由于钢铁企业原材料种类繁多、现场计量误差或者人为记录失误等造成的物资出库总量与生产实际消耗计量总量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数量差异;同时,原材料采购价格随着市场不断变化造成核算期间内同一种原材料的价格差异。该成本核算体系通过资源直接分配和差异分配两种方法解决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核算问题。首先,依据物资供应管理系统提供的原材料数量以及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提供的原材料实际消耗进行数量差异平衡,且其核算过程还需要满足实际生产条件约束:包括工艺要求的炉容量约束、质量要求的化学成分含量约束、生产物流要求的出库账和生产消耗记录约束等。然后,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的原材料出库计划价格和价格差异凭证对数量差异平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价格差异的平衡,最终实现原材料成本的核算。

3.3 费用分摊

经过资源归集得到的制造费用等按成本动因通过费用分摊方式计入产品成本。成本动因需要依据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中记录的资源消耗关系、实际生产工艺路线情况和设备情况等进行确认计量[4]。费用分摊将根据各个集结点中资源耗费的不同动因进行核算。例如,轧制作业工人工资集结点和轧制作业轧辊费集结点归集的费用按照轧制时间/轧制量行费用分摊。按照资源耗费主体的不同,又可将费用分摊分为:①线分摊,对于与具体作业消耗或资源消耗无直接比例关系的资源,如果能够按照不同生产线分开归集(例如不同生产线的生产人员工资、水电费用等)则采用该生产线的主体作业成本动因进行分摊;②厂分摊,对于与具体作业消耗或资源消耗无直接比例关系的资源,如果直接被本分厂所有成本对象所消耗,则采用厂分摊方式。

3.4 在制品成本流转追溯及核算

钢铁料和铁合金等原材料经过炼钢分厂后形成了不同形状规格和理化性能的钢水、钢锭或钢坯,随后被转移到电渣、锻造或轧制等加工分厂进行进一步加工,生产过程逐渐转变成离散型。从冶炼分厂到加工分厂,随着在制品的转移,需要对其在制品坯料成本进行核算,即进行在制品成本流转追溯及核算。在制品按照工艺路线和生产调度安排或是转移到下游作业,或是结存于在制品库存中。基于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提供的生产物流和产品入库信息以及成本管理系统中上游分厂成本核算信息,追溯在制品成本流转过程和估算在制品库存成本,实现全面的在制品成本追溯及核算。

3.5 特殊品成本核算及分析

一般而言,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出正常品外,还会出现一些“特殊品”。这种特殊品既包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头切尾料或修磨出的钢屑等返回钢,也包括质量不达标的返修品或废品等。这些特殊品在钢铁企业中大量存在,引起企业经济损失、降低资源利用率。对其进行核算时一方面要合理归集、摊销其损失,另一方面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合理控制。特殊品成本核算及分析即是从前述的成本核算结果中抽取成本信息,基于资源耗费关系对特殊品进行核算(损失归集、摊销),并依据成本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质量管理系统所提供的质量信息和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提供的生产信息对特殊品所经过的作业进行属性分析,识别出关键作业属性和引发特殊品的主要原因,以期最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成本损失,提高生产及成本管控水平。

3.6 钢铁企业成本报表统计及分析

成本报表是成本核算结果的规范化输出形式,也是企业进行成本决策的基础。结合各系统中与成本相关的信息,按照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成本核算结果按照钢号、炉号、批次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包括成本计算表、步骤费用表、产品实际消耗表、产品成本项目汇总分析表、商品成本分析表、在制品成本收支余平衡表等在内的多种成本报表。

该成本核算体系内的6大关键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各部分之间存在成本信息交互。而且,成本核算体系本身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存在集成关系。例如,图3中以成本核算为核心,原材料成本核算过程中所需的价格信息来自于财务管理系统,数量信息来自于物资供应系统,实际消耗的数量来自于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同时,成本核算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反馈到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物流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和生产现场的制造执行单元,实现多个系统间信息交互。

4 系统实现与应用案例

目前,该核算体系已在我国某大型钢铁企业得到应用。以该成本核算体系为基础,在分布式环境下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5]的形式成功开发并应用了该信息系统,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企业级Java Beans封装业务逻辑是服务提供方;业务层与数据库层通过(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DBC)连接;服务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UDDI注册中心之间交互遵循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相互间通信时HTTP承载消息,XML表达语义。其中,表示层即是Web Services服务请求方,与服务应用程序交互,提供运算结果以JSP、ASP或XHTML页面呈现给客户;针对外部广域网客户的访问,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架设防火墙加以安全控制;Web Services保证了企业系统的协同整合。

5 结 论

本文构建的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已在某钢铁集团公司中正式应用,为集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使该集团实现了成本核算工作的细化分解,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使企业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各项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来儿. 成本信息供需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2]赵红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7):29-30.

[3]崔发婧. 基于生产物流的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