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学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质量管理
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了缓和对校本部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的压力,方便学生就近学习,学校在校外选定了培训学校或教学医院作为校外教学场地,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达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成人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总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作为有责任感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质量效益观念,避免盲目追求培训数量,注重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培养出合格的基层医护人员。在探索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上,很多学者将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引入到高等教育中来,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提高教育的质量。根据产品质量特点,成人教育的医学生作为一种比较特色的产品,是教育过程的结果,其产品质量就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获得提高。那么这个有质量要求的产品的形成就有一系列质量控制关键点,这些关键“工序”就是成人招生、教学和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教育过程是关键。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应树立“全面质量”的概念,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TQM)其特点是“三全一多”,其精髓是PDCA循环。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中,首先计划P(Plan)阶段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督导团和质量管理组通过对各医院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各大医院对成人教育产品质量要求,从而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二是执行D(Do)阶段,就是执行计划,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三是检查C(Check)阶段,就是检查效果,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四是处理A(Action)阶段,就是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解决遗留问题。
二、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某大学的成人教育为例,首先进行现状调研,结合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找出影响成人医学教育质量滑坡的主要因素。
(一)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生源的质量相当于原材料,由于受普通高校扩招和国家政策因素等的影响,使医学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发生改变,主要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基层医护人员或刚毕业的医护专业中专生或专科生,目前国家对成人招生录取率接近90%,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
校本部为了减轻教学资源的压力,将学生安排在校外教学点就读上课,有一部分教学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尚未健全,是租用培训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但是一些医学实验设备仪器严重缺乏,很多教学点的学生只能上一些简单的理论课程,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实验操作课程。
(三)师资水平有限
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投入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不高,为节约教学经费,部分教学点聘任经验尚浅、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老师如助教或讲师承担教学;授课过程中,缺乏“自学为主、教学为辅”的引导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仍是以“照本宣科的灌注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教学偏重理论,偏重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轻实践,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考试前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对考试作弊学生视而不见,考试后送人情分等从教不廉、以教谋私的现象常有发生。
(四)教学过程管理不力
主办学校对教学点的管理不到位,教学点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办学以赢利为目的,组织教学过程“短斤少两”,例如学生学习的考核、学生休学、退学制度不完善,考勤制度虚设,有点教学点为了应付主办院校的检查,弄虚作假等等,有些教学点甚至许诺学生不要参加学习,只要参加考试就可以毕业等等众多的问题都急需查证与完善。
(五)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激励制度
没有构建医学校外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校外教育管理制度考核不严。没有建立适合校外医学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较好地调动教学站点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某些教学站点基本上是应付校本部的检查进行一些教学考试活动,缺乏主动执行质量管理。而且,受成人面授教育集中性、短时间等因素影响,学校对学员的考核基本以考试分数为准,课程都及格就可以准予毕业,没有综合考核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六)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规范
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尤其是医学成人教育过程控制节点质量指标没有得到量化,从而难以正确的执行成人教育过程质量控制。学生会要求任课教师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复习,学校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考核基本上缺失,教学质量测评考核、评价方面缺乏,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有任何追踪信息。
三、成人医学校外教学点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方案
(一)强化质量意识
主管校长、专家督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学院系主管院长组成指挥决策队,形成院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保障系统,由教务科、函授办、校外站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质量管理组成管理团,是具体执行者。首先要在生源上进行“择优录取”。严格控制招生的数量,根据招生数量自主划线“择优录取”。函授办负责修改教学站点管理条例、教师工作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教务科负责制定实施每个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调(停)课、教学文档、实验室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评卷和试卷复查及试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外站点负责跟站点具体管理制度并上报函授办审阅。
(二)严查教学资源配置
因为近几年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每年近万名的招生数量,确实给学校和合作学校教学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学校在选择合作办学单位时,对教学资源缺乏的单位予以否决。对已经合作的单位进行了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解除合作关系。同时与学校的各实习教学医院加强沟通联系,帮助在校外的学生共享其教学资源。
(三)提高教学点师资队伍水平
严格审查聘任的教师资历,学校派遣的老师和教学站点聘请的授课老师都必须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检验。
(四)加强质量管理执行力度
构建成人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教育质量管理考核力度,目标责任量化到人,加大量化管理考核力度。为了加强与校外医学教学点的信息沟通,我校不仅创建了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而且还建立了校外管理QQ群,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在线与校本部相关管理人员沟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约管理成本。同时对校外站点的管理人员进行学籍管理计算机水平的针对性培训,管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建立适合成人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提高函授站教学点办学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每年组织一次函授站教学点工作会议,各站点负责人汇报及互相探讨学习管理经验,做到互通有无。定期组织函授站教学点教学检查与评估活动,对管理到位社会评价好的站点进行评优评先,同时对管理松懈,质量、不达标的教学点提出整改,整改不通过,撤销合作办学的资格。
(五)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
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构建医学成人培养过程控制的质量评价体系,以过程质量确保最终结果质量,提高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质量考核点,教学的日常运行、教学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都做到量化评分,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提高。安排校本部的领导及教师参加教学点的开学典礼及入学教育,根据教学点每学期开学上报的课表安排督导组进行听课,实行考教分离,学校派遣老师监考。
(六)建立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医学成人教育目标管理水平。建立由管理人员、督导组、上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网上评教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收集收集教学过程和效果、管理方面的信息;由领导、督导组、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价与反馈系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和管理进行调节,已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对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房海.高校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2]陈亚丽,等.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2(6).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论文写作背景及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河套学院是在举办多年专科学校的基础上,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对于刚升格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是量高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主要是由原来从事专科教育的教师和近几年刚毕业的研究生组成,青年教师队伍是一支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但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和扶持过程。
(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欠缺
青年教师是经过人事部门的严格考核后进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属于从校门走进校门,因此缺少社会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实际动手能力差。这种情形不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定位的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三)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受社会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急功近利,缺乏敬业精神,在精力上隐性流失严重,不认真备课,缺乏做人民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或照本宣科,或完全忽视台下学生的感受。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视教学为第二职业,重业务轻教育,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到校外兼职。
(四)学术氛围不够浓
教师必须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因为“每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其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肩上。英文教育家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赋予教师个人工作的生命力和尊严”。使教育改革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参与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等。教师的科研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前身是专科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很少或许多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即使有一些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但其科研获奖级别不高,在科研项目中国家级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的课题几乎为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且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的论文寥寥无几,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于提高。经调查新建本科院校90%的青年教师从未申报过科研课题,对科研课题的申报流程也无人问津,这里面有些客观因素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因为青年教师中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大部分科研项目要求申请人必须满足副高级以上的职称,而且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终身制和片面化倾向,老教师一旦评上教授或副教授,便不思进取,不再有新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问世,这就导致热心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少之甚少的局面。
(五)缺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突出地表现为读博士研究生数量较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访问的更少。至于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荣誉和奖励更是无人问津。这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绝对优势的状况是极不相称的,与部属或省属重点院校青年教师成果丰硕、晋职迅速的态势相比差距较大。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不是毕业于师范类专业,未受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教育或很少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入校后大多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如何教书育人方面知之甚少或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粉笔字、教学设计、普通话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上述哪一项做得不够好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1)培训最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2)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形式帮助教师备课。(3)评教师课堂教学,促教师反思。除此之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通过大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展览、优质课评比、教学质量评估、说课比赛、教学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校园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局面,调动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进取,提高教学质量。
(二)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青年教师带好在校生的实习实训。如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让他们接触社会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思想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积极热心的中老年教师为培养导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和帮助。对青年教师做到“传、帮、带”,要求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跟着老教师听课当助手或在实验室工作一至两年,同时,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携手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驾驶讲台,使青年教师走上成功的教学研究之路。(3)有关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青年教师走进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青年教师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的前景。(4)学校节约教育经费为青年教师提供校级青年科研项目,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独立申报科研课题的能力,激发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三)活跃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性
学校可外聘教师,他们有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研究员、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来自其他高校的教授或退休教师,甚至也可以有在某些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等。校方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有这些人的加入,定能活跃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增强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性。
(四)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套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结构,鼓励教职工逐步提高学历层次,以提升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根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河套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套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例如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的教师带薪学习,报销部分学费,而且每年出资一定的经费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短期学习、访问、培训,充分进行学术交流等等,这些投入,有效的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工作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院系每个教研室都具有专门的学术研讨场所、计算机、网络接口和配备一定额度的教研活动经费,鼓励院系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老中青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结语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河套学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在高校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学院只有结合时代要求,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地方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科研网[EB/OL].http:///20020513/3025911.shtml.
【摘要】探索影响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因素;通过对各种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一系列的相应对策来实现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教学影响 对策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应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基地不足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形式的临床教学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加入高等教育的行列后不仅缓解了临床教学基地不足的局面,也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空间。非直属附属医院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生事物,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家民营医院,要获得"教学医院"的资格,不但从学科设置上、医疗设备的设置、人才梯队的建设、患者流量、病种、开展业务、技术能力以及专科建设和发展前景等方面都要符合建立教学医院的要求,而且在师资队伍、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方面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水平、特色和优势。
1 民营医院建立非隶属附属医院的优势
作为民营医院被评定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后,为医院今后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其具体优势分析如下;(1)可以树立民营医院在社会形象和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公立医院相比处于不败之地;(2)能够提高民营医院的科研能力;(3)能够承担教学任务,证明是一种科学研究实力、理论总结、学术交流等能力的提高;(4)教学医院的认定是对医院教学管理质量的检验,提高了医院的临床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促进教学平台提升。评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后,对医务人员的教学思想的建立、教学理念的加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能够规范医疗和教学行为,促建医院的科学管理;(6)可以突破原有的科研学术的局限,使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研究以及研究生培养、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更加规范,全面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7)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立使医院与医学院校的联系更加密切,可借助高校成熟的教学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来提升医院的档次;(8)能使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得到促进、医院的品牌得以提升,达到教学医疗共同前进的"双赢"效果。
2 影响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发展的因素
(1)政府重视不够政府配套设施跟不上,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不断壮大和发展亟需政府给予指引和规范。
(2)医院投资方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投资方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①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几乎是民营教学医院不成功的"通病"。投资者都希望尽快获得收益、尽快收回投入的资金,希望一口吃出个大胖子;②重使用、轻培养:忽视为教学人才创建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还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若不培养自己的"精锐部队",终究是战鼓末擂、成败已定。③重效益、轻文化:医院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社会组织,医务人员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对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和追求;但是,大多数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投资者只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利益上,盲目追求"昙花一现"的轰动效益,而较少关注医院的教学工作。④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成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后,院方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来建设临床训练室、装备多媒体教室、装修学生宿舍,并且要有教研室独立的办公场所,以及各科训练操作器械、图书阅览室及大量图书资料、学生运动场地等等都有待解决,而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投资者往往会因"周转不灵,资金短缺"而"无暇顾及"各种教学条件所需,严重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教学医院"必须要有一套系统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而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常常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有些非直属附属医院虽然设立有相应的临床教学管理部门,而大部分管理人员仍兼职医务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专职"程度不够〔1〕,教学管理人员没有通过正规的临床教学管理训练,都是凭个人的得工作经验而根据学校有关文件机械而被动地展开工作,缺乏前瞻性地从医院自身的特点制订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能力和相应的执行力,致使学校关于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关文件和制度在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中的运行效力大打折扣〔2〕,这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教学条件自然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4)教学人才引进和科研教学发展的困难。人才、教学和科研是民营"教学医院"发展的一大软肋,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在科研专项、申报资金、医生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科研教学发展;由于教学人才引进和科研教学发展的困难,必然会影响医疗业务水平和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医院进一步的发展。
3 解决措施
(1)争取政府的支持,促进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发展。首先,要制定有关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及规章制度,使该项工作成为政府行为。只要政府、高等医学院校高度重视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建设,非直属附属医院这一动员社会力量办学的初衷就会得以实现,不仅能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且能为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共进双赢的效果。
(2)争取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投资方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支持。"重医疗、轻科教"是"民营教学医院"投资者的"通病",投资方从建院开始就极少考虑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投入,更没有充分引进教学和研究型的人才,即使名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极少承担教学任务,就算是拥有了一些教学类型的医务人员,也不会给其搭建教学和科研的平台,让其在临床教学的舞台上施展才能。教学医院的长久发展,医疗行业的基业长青,必然离不开教学人才队伍和研究型人才队伍,教学和科研是提高医院的品味、促进医院技术革新、打造医院著名品牌的关键。目前,争取民营教学医院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是教学医院在临床教学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院"三博脑科医院"是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发展成功的典范,其投资者有着清晰地管理思路,全力投入资金支持临床教学工作,成功地探索出一套"学院型民营医院"的管理模式,开拓了利用社会资本办教学医院的新思路,它为清除影响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发展的政策障碍和为推进中国医疗体系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三博脑科医院加入首都医科大学科研体系后,科研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术上的发展高度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为促进非直属附属医院的良性教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办院理念值得广大民营教学医院投资方借鉴和推广。
(3)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是稳定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必须根据临床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符合自身教学管理实际的系列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医疗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同时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方位加快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步伐。
(4)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搞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临床教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①要严格选择授课教师〔3〕,学校聘请非直属附属医院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临床经验及带教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热爱教学工作的临床一线医生为学校兼职教师,负责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理论及见习课的授课,以及帮助培养年轻的临床教师;②成立医疗临床教学质量评估专家小组,积极开展专家教学评教、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工作,把广大临床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临床教学工作中。临床教学贯穿着医学人才的终身学习和成长过程,科研性工作是发展的希望,而教育性工作则是桥梁,它能承接起基础性工作和科研性的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此番道理。③临床教师要加强学生辅导工作,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在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学习的同学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4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实施"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以科学研究为动力,推动非直属附属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医学管理者的共识。医院通过与医学高等院校进一步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临床教学医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临床资源的优势,依托学校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教学来促进医疗和科研的发展,加快医院教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民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怀平,季晓锋,王锦帆。优化非直属附属医院教育教学职能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5-158
[2] 了天保,李壮,魏联飞,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全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右江民有关医学院报;2010年8月32卷4期。
(一)关键词界定
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实物和信息,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
美术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应用和实践中,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研究背景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当中国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验和试用中,我们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老师的美术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我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及我市文化特色、地方特色、美术教育特色以及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我校美术教育提出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以求积累经验,探索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美术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基本内涵。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从学科及教育的发展观出发,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出能促进美术教育的有利资源,研究创新的资源利用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让地方资源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美术教育服务。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整合我校相关课题科研成果的成功经验,探索美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高质量的主体力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校的美术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现代美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认真总结研究成功经验,为我校乃至全省全国美术教育改革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验提供实践经验和实验依据,服务于社会。
本课题重点突出教育系统种类学校在美术新课标实施中校本资源开发的目标、要求、途径、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研究。若本课题研究能取得预期效果,将为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3.生态式美育理论。生态式美育意在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通过作品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生态式美育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以师生共同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为中心。在这种活动中,师生都积极参与,并形成多学科、多要素、多种类的人之间的的生态关系。
四、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和艺术教育工作,并对美术教育科研作了重要的部署和指示。近几年,我校的教育科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聘请了大学美术专业教授、科研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3.本课题组负责人是日本广岛市立大学大学院艺术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留学生。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收藏拍卖网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分会会员,副高级职称,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研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意识,敢于探索,乐于改革,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参加全省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等奖,全国青年教师优秀录像课评选活动一等奖,撰写多篇教育科研论文荣获全国、省、市的奖项,并有多篇文章和作品在各级种类报刊发表。其领导的书法美术教育协会,是一个以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组织。学会有一批如奚楚、王露露等年富力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并在教育第一线参与实验工作的骨干教师。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4.我校是一个把教育放在重要发展战略目标的学校,改革开放和经济和发展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我校办学条件优越,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各级领导对美术教育非常重视。现在我校已配备了多功能美术教室、书画展览室、电脑室,校教育网也已开通,并且即将开通美术学科自己的网站,加上如长春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等一批有经验的学校提供教学经验和实践依据,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所需的良好的物质条件。
5.我校在科研和美展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师实践中形成了一支雄厚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有一批美术科研课题和美术作品已在国家省获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为进一步改革和探索创造了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一)研究内容
从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注重开发和利用地方的经济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及地方建设资源,为我校教育及美术课程服务,体现我校的美术教育特色,争创美术教育强校,其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现代美术课程的特点、要求以及与资源开发的相关性研究。
2.我校美术教学中开发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3.利用乡土资源推进美术课程实施的研究。
4.利用社区资源推进美术新课标实施的研究。
5.美术课程实施中校本资源开发的目标、要求、途径、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研究。
6.当代美术课程实施中生本资源的开发。
7.美术教学中开发教学资源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8.美术课程中教育资源的管理。
(二)研究原则
1.优先性原则: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2.适应性原则: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共性情况的同时,还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根据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确定恰当的目标。
3.实践性原则:注重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积累第一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实验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先拟定阶段目标,然后分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使研究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实践性。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研究理论,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3.案例研究法:收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以某些个案为研究蓝本,从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念、规律或模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每学期安排阶段总结与展示,对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要及时宣传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
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收集资料,做好课题的理论准备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制定子课题的规划指南;确定实验学校和对比学校。
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开题立项:2011年 12 月20 日,在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班举行了开题会。
实验研究:
(一)挖掘课程资源,突显地方特色。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从学校所在地方的人文资源入手开发利用当地传统美术资源。
2)以家乡所处地域的朝鲜族民风民俗及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自然生态资源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乡土资源。
2.教学实践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创新
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组成部分。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了尝试与创新:以学生为本,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以教师为载体,研培一体、教学相长开发利用再生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巧用教学环境资源;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依据当代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开发利用人文资源。教师的个人智慧为我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力量。
(二)抓好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影响课程资源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更是专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当前我们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我们从教师培训入手,积极建构全方位的培训体系,通过网络培训(天网)、教师培训(人网)、校本培训(地网),实现“三网合一”的美术教师培训模式。
(三)做好科研引领,整合科研成果。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可见科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教师的科研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当前迫在眉睫的美术教育工作。本课题的实施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基础,我们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已结题)和吉林省课改办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已结题)以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对策与研究》(正实践研究)。前者为本课题提供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而后者则为我校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课题组将相关的课题科研成果有机整合、拓展创新,更好的为本课题研究服务。
(四)参加社会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美术作为精神文化财富,是一种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社会活动”,基于此我们充分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积极组织广大美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活动,通过纪念性画展、民间组织的书画展、跨国艺术交流等活动展现我校优秀且具个性才华的美术教师的风采,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文明发展及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如: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1.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验收和鉴定。
2.撰写总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及论文。
3.召开成果鉴定会议,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讨论、评审。
4.编辑出版本课题研究的专著、作品集和光盘等。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结题报告、网络资源库、研究成果汇编等多种形式。
八、实验结果
1.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取得初步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果。显性成果:如课题实验教师韩双编辑的校本教材《满族剪纸参考教材》和杜宏博老师参与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丛书《民间剪纸》,以及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还包括已搜集的图片资料、特色教具等。隐形成果:如教师课程意识和开发利用能力的增强,学生对地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热爱等。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了优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扩大了欣赏容量,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信息技术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组合状态。
3.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充分发挥了美术学科优势,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协调合作等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在学习和各项竞赛中都有突出表现。
4.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科研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
九、分析问卷调查情况
(1)教学理念上
从调查情况看,实验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思想认识都较为成熟,并普遍能够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各环节及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实践“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式方法上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方面的探究和尝试有60%的老师很重视,重视的老师占40%,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即创设情境上,重视程度达到6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内驱力,通过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课堂,优化教学过程,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助推力,进而有效的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3)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更为直接了解到实际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两所大学的三个实验班为例,在结题阶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207人次。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在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比重较大,最高达58%和55%。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视比重均在30%左右。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教学课堂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认同的。
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城乡发展不均,硬件建设设施及教师素质高低的条件差异,对开展课题研究有一定影响。
3.美术教学资源需合理开发利用,有表面化的现象。
十一、实验小结
两年的实验研究,使我们更加懂得合作交流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我们的课题从乡土资源和社区资源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资源的开发、生本资源及师本资源的开发、教育资源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了相关因素的探索与实践。在交流中我们资源共享,实现即时阶段总结,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广纳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整合科研成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学习中我们以师为本,紧抓学习效率,专业强化,教学相长。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美术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以及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教育资源的开发只是开始,要真正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还要抓实效,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校本研修专论》汤立宏著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1
《教育观 教学观 课程观》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5
网络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