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社会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房地产登记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功能
在庞杂的社会管理系统中,房地产虽然仅是大众作为安居乐业的一个基础物质内容,并非是社会直接管理的对象,但由于其财产价值在家庭及社会资产中的占比之大而成为与广大民众生活以及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上我国当前房屋的私有率高达80%以上,因此,房地产的社会属性得到进一步突显。房地产的自然属性、权利状况等基础信息又往往来自于登记机构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信息,信息的准确与完整直接影响着其他社会管理工作。因此,扎实的房地产登记工作将为社会的高效管理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国个人诚信体系尚待建立、法制化进程有待加快的过程中,房地产登记已超出了《物权法》所规定的法律定位,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第一,房地产登记是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法律程序。除《物权法》特别规定的因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物权外,未经登记的房地产不具有物权效力。即使是因法律事实形成的物权不需登记,但不登记的后果是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没有物权效力或没有登记的房地产,其权利势必更容易受到侵害而使真正的权利人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无法处分登记、不能有力地证明权利归属、无法顺利开展融资等经济活动,其内在价值将会因为没有登记而削减。第二,房地产登记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必要手段。房地产是重大财产,其权利情况只有经过公示才能为第三人所知晓,也只有经过登记才能为购买者所真正拥有,不经登记确认的房屋产生的交易将埋下诸多隐患。为保护交易的公平和高效,我国法律规定了不动产善意保护制度,即与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发生的交易,即使名义权利人无权处分,受让的第三方仍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市场经济社会保持交易稳定的必要制度。第三,房地产登记是实现房屋融资或流通价值的必要前提。当前,房地产抵押是较为可靠的融资担保方式。另外,房屋的流通价值表现在租赁和买卖,而这两种交易行为都是以合法的房屋所有权为前提,即只有经过登记的房屋才能顺利地实现所有权所要追求的增值效应。第四,房地产登记是实现社会管理其他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房地产登记最初主要表现为协助纳税功能,发展至今,除纳税功能有增强之势外,还起到司法查封、国家安全局备案、物业维修资金缴纳等多样的协助功能。由于房地产登记是确定并记载权利人相关房地产状况的具有公信力的行为,也是最终关口,因此,房地产登记成为政府、司法等部门执行其自身公务的重要切入点,这使得房地产登记除了主要发挥法律规定的物权功效外延伸出了必不可少的其他社会功能。第五,房地产登记是一个地方城镇化建设、制订城市住房保障计划、推出商品房地块等所需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目前,有产者的房地产登记率较高,在我国发达城市,登记率高达90%。登记率愈高,登记簿信息反映城市建设、拆迁、改造的情况就愈准确。在登记信息支撑下,政府所要实施的城市改造或住房建设计划更可能科学、合理,减少盲目投资、错误决策。
二、房地产登记功能扩大的现实阻力
以上所列的房地产登记如此多的社会功能,目前在许多城市并未真正有效地发挥,关键在于三个原因。一是法律对登记的效力定位和性质是单一的。《物权法》规定房屋所有权、抵押权自登记生效,未提及登记的其他法律效力,如未规定登记应收取契税证明、安全备案证明等等,这就导致各地的操作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物权法》是从私法角度也就是从权利保护方面对登记作出的规定,而登记派生的一系列社会功效只是在部门规章、法规中分散地进行零星设置。同时,《物权法》规定的是房屋实施依申请登记,即坚持自愿原则,不登记只是不生成物权,不承担其他法律后果,申请登记不设期限,不收逾期登记费,这就导致登记的意愿完全在于当事人自身,国家公权力无法介入强行依职权登记。二是房地产的建设主体存在重建设轻登记的现象,致使事实存在已投入使用的房地产远多于已登记的房地产。大量的建设主体重视前期建设工作但忽视能否申请房地产登记、登记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事项,导致最终建成的房地产之权利归属无法顺利记载于登记簿。三是市场交易双方考虑不周忽视登记的重要性。一些成交双方在友好协商下达成的房屋买卖、赠与,当事人往往为规避税费或考虑仅为自住而未及时申请登记,使得一些房屋的登记簿信息停留在前手登记状态,与事实不符。这些问题导致登记的社会作用无法更好地发挥。
三、采取措施更好地发挥房地产登记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1.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
不动产统一登记必然带来手续的简化和申请的便捷,可以极大地节约政府资源,减少登记机构的重复劳动和申请人的往返奔波,也会降低申请人的交易成本。同时,不动产统一登记还会使信息更为准确完整,为社会各种需求提供可靠及时的基础数据。统一登记后查询房地产信息也将更加方便快速。
2.加大宣传以增强房地产登记的主动性
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要让房地产权利人认识到不及时登记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3.严格依法登记,加大不及时登记的成本
由于不及时登记往往伴随交易主体的缺失、大量的手续难以补齐,从而在当事人办理相关事宜时,无法按现行规定办理。许多群众要在处分房地产时才对其房地产进行补登记,登记机构依法不能登记满足其需求时,这些当事人往往会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登记机构身上。因此,一方面,登记机构要尊重事实为其尽量想办法办理登记;另一方面,为做到依法登记、不留后遗症,应以更大的工作量或追加的手续以保证其登记的合法性,如对一些年代久远难以辨别的申请材料可要求当事人公证证明其真实性,又如对于部分主体缺失的则要求其通过司法途径或公告等方式解决。
4.加强对登记簿的动态管理,保持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利用价值在于其新鲜性、时效性、准确性,从微观而言,每个房地产登记簿的准确和适时才能让交易方获取正确的信息,从而提高对登记簿的信赖度。从宏观而言,每个登记簿的正确才能保证整个区域内登记信息的准确,为地方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对现有的存量档案定期地清理更新很有必要,同时,要提升新增房地产登记的准确性。
5.注重GIS的常态化建设,提高信息利用的便捷性
登记信息在为个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为市场的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服务。而为区域化规划或某地块的征收、改造提供快速的信息服务,基于GIS的房地产信息建设是必要的前提。GIS系统能直观地在地图上划定范围进行各类房地产数据的统计,既为项目测绘提供基础数据,也通过编码关联将房地产登记数据加载于测绘图形上,因此,GIS建设既是房产测绘的基础,也是房地产登记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常态化、动态化,也就是说测绘数据和登记数据都要及时更新才能使它的统计分析功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服务;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 拓宽服务渠道, 扩大高职教育的影响力。近年来学校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际出发, 适时调整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 突出办学特色, 开辟了一条在服务社会中求发展的强校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实际问题, 提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面向社区培养应用型人才, 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
1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优势
1. 1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社区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正适应了这一客观需要, 在所处的社区内,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不但具有培养人才的优势, 还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丰富经验和水平, 凭借这些丰富的经验, 再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 既为学习型社区的成功创立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提高了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1.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办学理念符合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求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教育理念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学模式也逐步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 越来越靠近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目前就业岗位逐渐增多, 对就业者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尤其是要求就业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做到会学习会生存, 这才是社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1. 3 ;面向社区是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强化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不仅对社区有帮助, 同样也为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与社区的关系实际上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能从社区得到新的发展原动力, 社区则需要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提供足够的智力和人力资源, 二者之间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大众的方式。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途径和策略
2. 1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首要工作任务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需求, 培养社区实用型医学人才 ;本校创建了有本校特色面向社区的“院校合一”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在校内建设了融教学、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培训为一体的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种“院校合一”的校中院、院中校的模式激活了校内教学资源, 提升了教师的临床水平, 提高了全科医生培养质量。目前已有近300名具有全科医生素质的临床医生走向农村及基层卫生服务岗位。成果得到了政府、行业、兄弟院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
2.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结合之路 ;因地因时培养地方所需实用型医学人才, 把从业者在未来社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情况在相应的课程里增加相关的内容, 增加课间去社区医院实习的次数, 让学生与社区医院零距离, 培养出来的从业者能够熟悉社区工作环境, 很快的适应社区的工作性质。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已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使科学研究及其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校企联合进行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了多个实验室和多个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与高校、企业联手, 开发应用型课题, 凸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功能。
3 ;面向社会开展教学服务成为区域人才培训中心
3. 1 ;构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构建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教学医院床边教学、社区卫生中心家庭访视和卫生行业社会实践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临床基本技能单项训练、临床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和社区公共卫生团队训练三个模块, 并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药跨专业的团队协作异课同训项目, 实训内容与岗位内容零距离。
3. 2 ;创造全民学习的条件供各类医学人才培训和各种卫生咨询 ;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率先创建了校办社区医院和康复养老中心, 促进了四位一体、校院协同实践实训体系的形成,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行业一体化、学校与医院一体化。创建全科医学教育及职业培训鉴定基地, 搭建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立交桥, 形成了社区卫生人才培养闭路链接, 有力推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成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
一、深刻认识高校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突出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1、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目前高校都逐步强化了职业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增进高校教育的职业化特质则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类型,且受到不同体制环境的影响,使得校企合作更多体现在形式建构领域,而在深度互动和互利双赢上却做得不够。为此,通过挖掘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来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便能在双赢的基础上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2、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如,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阵的发展态势,而未能在循环经济视角下获得范围经济效应。为此,通过利用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专家档案资源,便能在智力和人力支持下帮助地方产业经济走上一条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3、培养共生环境生态
尽管高校在隶属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类别,但其在具体的区域内办学,必然会受到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拓展高校办学空间的潜在要求下,高校管理层也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接触。可见,培养环境共生的生态,对于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通过突出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便能为实现环境共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分析
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助推社会主体的发展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其根本仍在于转换高校档案管理思路,并在高校管理层的牵头下积极建立与社会各类主体的联系。本文以科研档案管理为视角,那么社会主体也主要指向了企业。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将高校科研档案资源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践相结合,则能为企业带来知识红利。但这里也需要明确,即高校档案管理若要切实助力社会主体的发展,其本身也需要进行信息重构。
2、实现社会化办学目标
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突出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将实现双赢的目标。那么双赢在高校这一侧便体现在,促进高校借助社会办学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归因于:首先,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助力社会主体发展,进而社会主体将愿意与高校建立在教学上的深度合作;其次,高校通过与社会主体间建立起基于?n案信息交互的人员往来,便能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再次,通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深度互动,来倒逼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从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职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需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理解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而且,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职能,构成了高校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实践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以科研档案管理为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
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其本质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所周知,高校科研档案内容主要以公开发表的论文、已申报的专利,以及课题结题等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且所基于的问题导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直接与企业的需求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专业所在院系的教学团队,应与企业接触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然后再针对专业教师的科研档案信息进行资源重构。
2、具体掌握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短板
在与企业进行接触时,还需要掌握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或者组织架构调整的长期愿景和近期所遇困境。只有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重构,才能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供给侧优势。为此,这里就需要夯实企业一线调研的绩效。所以建议,高校应组建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分别设置在高校专业所在院系和企业方。通过这种长效机制做保障,不仅能优化科研档案供给质量,还能引导教师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研究方向。
3、高校多部门协同对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在对高校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发挥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需要将专业所在院系、科研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部门纳入其中,在职能定位上则需要重点发挥院系、科研处的职能。图书馆依托自身的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能力,可以为科研档案电子资源重构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之后所开展的档案信息线上交互活动,也需要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学报编辑部借助自身的职能优势,可以为具体的科研信息提供文献梳理工作。
4、开展线上信息交互线下人员往来活动
为了实现档案社会化管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这里还需要开展线上信息交互和线下人员往来的活动。不难知晓,在本文以上的论述中已经提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实现其它类别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应深刻理解档案信息背后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且正是依靠了这种主体作用才真正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双赢目标。
总之,从时间维度来看,建立良好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将使高校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价值。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客户关系管理中来理解。在高校未来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还需要增强对“权变理论”的认识。
为了落实《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和相关的管理办法、规程,使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为了使原工人考核机构的工作逐步纳入到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在一段时期内,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技师考评委员会将与新建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并存;当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承担的某个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够覆盖全市时,各级工考委对该工种的鉴定权限将同时取消。
二、1995年5月起,按照《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办法(试行)》,凡符合建所(站)条件和1995年计划开设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的单位,可以向市劳动局职业技能开发处提出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有关表格向职业技能开发处领取)。
三、对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考核站的鉴定资格进行重新核定,具体要求是:
1.各考核站按新申请建鉴定所(站)的条件申报。
2.根据实际,需新申请《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许可证》和调整鉴定工种、级别范围的工考委,按《关于实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许可证的通知》京劳培发字〔1989〕379号文件规定程序申报。
3.不需要变更鉴定工种、级别范围的各级工考委,由局、总公司、区、县将《许可证》、考核标准等原始申报材料(注明领导小组人员变更情况,并在原《许可证》考核范围栏前,按劳动部《行业工种分类目录》的规定填写编码),和1994年考核工种、等级、发证情况列表汇总报市劳动局职业技能开发处,经核定后,换发《许可证》并重新编号。
4.市劳动局对长期不实施鉴定的工种和不按规定开展鉴定的机构,将进行调整。
5.1995年6月1日起,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考核站,暂停考核工作。经过重新核定后,方可实施考核。核定工作到1995年9月底结束。
关键词:改善教学模式 注重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
本文就高校政治类课程因习惯的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考核评价体系的滞后而长期忽视对大学生应用理论观察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社会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和同仁商榷。
一、政治课现行的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存在的缺陷
本专科、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概论》)和《思修》。该课程系、教育部审定的全国高校本专科和高职院校大学生必修课。但现行教学模式、方法、评价体系均不能体现科学性和效能性,不能实现以上的教学目的,就其基本模式和方法来说,还基本上是以“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和“教师灌讲”的课堂观为主宰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习惯性的给学生“发桃子吃”的过程,纯理论知识宣讲的过程,欠缺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融合、增减、重组、精化”,不能通过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认知的社会实践能力,就书本讲书本,就理论讲理论,还存在着以下诸方面的问题:
1.“三贴近”严重不足:贴近学生实际不足、贴近现实生活不足、贴近社会发展现状不足。理论不能变成解决问题的武器,教学的针对性不足,必然实效性不够,教学的效果和效能也就不尽如人意;
2.情绪“感染力”不足:有些老师上课缺乏激情,角色强度不足,或者是角色意识不鲜明、突出,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主客观之间,主客体之间不能达到“一一对应”,教学脱节,方法呆板、单调,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忽视对学生的感悟启发,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较普遍的“空对空”现象;
3.知识应用性不足:不能启发引导学生用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学生对社会诸多矛盾的认识困惑,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社会焦点、难点问题,而主要把它当作一般的政治常识课、党史简介课、基本理论宣讲课、法律常识课;
4.能力培养不足:不能使学生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回答人与社会发展、人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个人全面发展与职业能力发展的认识能力,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统一的原则;
5.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目前的评价方式大都局限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这种呆板、单一的传统方式上,既忽视了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也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若干概念的定义就可以过关结业,这个制度本身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是相背离的。
二、建立以社会化能力为本位的思政课教学观
思政课教学要使学生明白:自引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是用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的,它不是用来装潢门面的。不管是的过去,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在,我们之所以仍然坚持,我们之所以用相当的气力研究和学习,都在于过去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今后还将继续用以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问题,这是由本身的实践性、科学性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概论》和《思修》课教学的基本模式,要尽快转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轨道上来,转到培养学生社会化实践能力、使学生科学发展的方向上来,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革新教学思想和观念。加强新教学观、新学习观、新学生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的学习,加快老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立足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学生实践性感知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开展学生自主倡议、自主设计、自我组织的多种活动,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同实践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3.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大力创建学生团体自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体制机制,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将思想教育融会于文娱活动中,使学生在美感欣赏、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潜意识和形象化的教育,变枯燥的讲解灌输为充满趣味的心灵体验;
4.增加观摩、调查等实践性活动。适当组织学生到周边企业、社区、农村观摩考察企业经营现状,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把学生的所见所闻同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对当前国情的感知度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社会问题的意识。
三、建构具有符合能力培养的政治课考核评价新型体系
1.改革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检索搜集信息的能力。老师把整堂灌讲变为上一节课让学生提出思考和自学的问题,提出学生阅读的书目和查阅的出处,下一节课老师开始抽查或普查学生预习、搜集信息的情况,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老师解疑释难,归纳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可概括为:“提出问题、预习自学;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一般问题、启发点拨;重点问题,归纳概括”。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被动听讲变为主动配合学习;
2.老师的教学重在于搜集合适的案例,设计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范围,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3.由考查一般知识点转到考查学生撰写“观摩企业后感想”“为新农村建设献策”“为建设和谐校园箴言”等有关的调查观摩报告,真正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
4.老师着力把创新方法体系、应用教学策略、精心选择案例、学生对社会观摩调查作为重点,并突出对学生的优秀调查报告和创意作品给予特别的奖赏和加分;
采取“学科本位”还是“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考核评价体系都具有(下转第60页)(上接第59页)重要的牵引作用和动力源作用,不能小看学生学业成绩在各学科、教学各环节、平时和期末所占分值比重对学生发展方向的影响,它实际上是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力投入的分配器。尽早构建“能力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对思政课教学的效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
一、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深化发展,现代企业逐步被理解为在既定的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环境下,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产权主体经过签订一系列特殊的动态博弈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生产性与交易性的营利组织。企业的有机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能动使用与创造性发挥的首脑作用、劳动力的服从劳动与物质资本的被动运行等方面,类似于生物特性的有机整体性是区别企业组织与市场契约的根本标志(张华、邹东涛,2011)。
现代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至少有一方要素产权主体不能按照确定收益的方式分享企业收益,必须有一方承担剩余分配收益,即拥有剩余索取权。由于契约存在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产权主体还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否则便不能有效地保护承担剩余分配收益的产权主体的权益(Williamson,1983;Hart,1996;张华等, 2007a)。从现代企业的有机整体性可以看出,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企业家应该拥有现代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权和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约束的管理权。
现代公司治理的理念主要有股东至上主义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念。股东至上主义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股东拥有公司,公司应按照股东的利益进行管理(张维迎,1996,1999)。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不是单一地为股东提供回报,公司应该是一个社会责任的组织,必须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目的,为社会创造较大的财富。公司治理的要点在于不应该把更多的权利和控制权交给股东,公司管理层应该从股东的压力中分离出来,将更多的权利交给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杨瑞龙、周业安,1997;杨瑞龙、刘刚,2002;Blair & Douglas,1999;Rajan & Zingales,1998)。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的必要选择,也是现代企业追求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个内生变量,主要体现在形式制度和内容理念两个方面。现代公司治理应该具有三个层次(见图1):一是由政府以法监管治理的市场层,主要负责对于市场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与契约保护;二是企业内部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层,一般由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构成,主要负责对于大股东、中小股东、债权人、经理层与普通员工的产权与契约保护,以及对企业获利收益的分享保护等;三是由董事会与经理层所形成的核心治理层,主要负责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管理等(张华、邹东涛,2012)。
董事会由全体股东大会依照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信托原则选举诞生,对全体股东负责权益负责具有诚信与勤勉义务,董事会负责选聘监督经理层并保留战略决策独断权。经理层在董事长与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现代企业的全面获利经营职能,负责现代企业运行的全面工作。董事会与经理层共同形成公司治理的核心治理层,具有双向的委托-关系(张华等, 2007b),负责现代企业的战略决策与执行管理等方面核心工作。监事会则主要由现代企业弱势群体的代表组成,分别对企业职工、中小股东和长期债权人负责。
核心治理层主导进行公司治理有效地解决了核心人力资本的选择问题,调动了核心人力资本的积极性,也基本解决了企业经营收益的分配问题。但股权资本的有限责任性,自然会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还需要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
二、 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智能化集成企业是指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资质要求等社会资本的前提下,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普通员工,经过签订一系列的动态博弈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的营利组织。能化集成企业必须遵循相关部委或相关产业的规章制度,需要按照一定的法规办理相关的资质手续。智能化集成企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智能化系统集成服务,主要包括智能化企业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控制平台以及综合调试维护服务等(工信部,2011;安防协会,2011)。
智能化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一起构成智能化企业的核心治理层,主要负责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管理等。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按照股权原则选举出来的会议体决策机构,董事会的具有诚信和勤勉的信托责任。经理层是由董事会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聘任。经理层主要包括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人力资本、项目管理人力资本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本等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
智能化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管理的权力赋予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这是在良好的法治经济环境下自然演化出来的结果。在经营管理效率化、合理化、专业化前提下,将公司权力逐步集中在执行董事身上成为时代的必然,然而这使得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分权制衡原则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完善的分权制衡的智能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由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构成。智能化企业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主要负责对于大股东、中小股东、债权人、经理层与普通员工的产权与契约保护,以及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分享保护。
三、 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会
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各种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股权资本和核心人力资本构成智能化企业的核心层。其次是依据市场契约进入智能化企业的债权资本和普通员工。第三是智能化企业服务的甲方客户。第四是为智能化企业提供设备及外包服务的供应商。最后,还有提供社会工作环境的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智能化企业在进行获利运营时,在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处于智能化企业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从智能化企业的有机整体性的本质特征可以看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外部利益相关者本身是社会经济网络系统的结点,他们与法人企业一样享有平等的权益。
关于智能化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主要是依靠国家法律条例和市场机制手段进行监管,如制定税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规范要素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健康竞争与持续运行等方面。智能化企业公司治理必须重视政府以法监管治理的市场层,主要负责对于市场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与契约保护,确保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
智能化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主要是通过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功能。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是由股东组成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再由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并在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之间形成双层委托关系,这种治理模式过于突出了股东的主导力量,而忽视了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因此,完善的智能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在坚持股东主导的治理理念的同时,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治理,并且要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中健全参与治理的程序、机构及监督功能。
智能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会的提出是及时和必要的,只有智能化企业的中小股东、长期债权人、普通员工、供应商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等弱势群体,依照公平、合理的原则选举出来的监事代表,才能真正维护好他们的利益。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会参会成员一般不包括大股东和管理层任职的中小股东,但可以列席利益相关者大会。由智能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会选举诞生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群体的监事会,智能化企业监事会必须由企业弱势产权主体的代表组成,监事会的功能应定位于代表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履行对公司核心治理层的监督职责,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事会是智能化企业的会议体常设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核心治理层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并对核心结构层拥有保证合法权利的监督权和危害预警权。
四、 智能化企业监事会的选举构成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由全体监事组成。监事会的监事资格具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是中小股东、长期债权人、公司职工和长期供应商,或者是由弱势产权主体委托的非公司专业人员,但公司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会成员人数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以便保证监事会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决策,做出科学合理、公正谨慎的监管。监事会可设主席、委员等职,可以下设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计监察委员会、风险履约委员会、劳工保障委员会和监事会秘书等,分别负责智能化企业的大股东关联交易、核心管理层的监督审计、债权人和供应商的风险履约以及普通员工的权益保障的方面。
智能化企业的关联交易现象极为普遍。为了保证中小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设立关联交易委员会对核心治理层的监管非常必要,定期的审核、披露关联交易信息,在关联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进行有效地监督,必要时付诸法律是关联交易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责。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需要设立审计监督委员会,履行日常的审计和稽查职责,监督公司规范运作,保证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事会的审计监督委员会不同于董事会的财务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财务审计委员会重点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于管理层的监督审计和经营风险的控制。监事会的审计监督委员会则重点对于核心治理层的监管,并且监管目的在于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监事会的风险履约委员会设立主要目的是保护公司债权人和长期供应商的权利。而至于对于公司客户的履约风险的控制,主要是由公司核心治理层来控制。长期以来,保护公司债权人和长期供应商的权利主要依靠市场法规。监事会风险履约委员会的设立为解决市场履约风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构,并建立一个沟通协商的渠道,为多方共赢互惠的发展建立了有效地互动基础。
监事会的劳工保障委员会的设立主要目的是保护公司员工和社区环境方的权利。长期以来,公司普通员工和环境社区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监事会劳工保障委员会的设立为保护员工权利提供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渠道,为多方共赢互惠的发展建立了有效地互动基础。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会议必须有记录,因此,监事会可设监事会秘书一名,由监事会聘任和解聘,监事会会议记录由监事会秘书负责制作,监事会秘书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五、 智能化企业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是智能化企业内部行使监督权的机关,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企业监事会的首要功能是对核心治理层的经营管理的执行监督,其次是保护企业弱势群体的危害预警功能,第三是经营信息的披露功能。
监事会作为专门的公司监督机关对核心治理层的业务执行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专门的监督。特别是核心治理层权力日益膨胀,设立监事会行使监督权,可以促使核心治理层认真执行公司的经营业务,正确地决策,以保障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除了考虑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外,也要对债权人、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护。监事会的监控防线要前移,建立危害预警系统,让智能化企业核心治理层在权力行使前就得到预警防范。必须要强化监事会的法律地位,设计有效的监督机制,其功能定位应该是代表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对核心治理层进行监督。智能化监事会的另一重要职能是能够及时报告异常的经营信息。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
六、 结论
本文论述了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首次提出并丰富了智能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会及监事会的相关内容,认为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会是智能化企业非主要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保证机关,它是由中小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对公司重大事项的经营决策具有监督权,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建议权。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是由非主要股东利益相关者大会选举产生,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向利益相关者大会负责,是公司监督核心治理层进行经营决策和执行业务的常设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核心治理层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
监事会可以下设劳动保障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履约委员会,分别对企业职工、中小股东、长期债权人和稳定供应商负责,并对核心结构层拥有保证合法权利的监督权和危害预警权。同时,认为对核心治理层的经营监督是监事会的首要功能,对于危害预警和信息披露则是监事会的两个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 Blair, M.M.and Douglas, K.Worker capitalists? giving employees an ownership stake. Brookings Review,1999,17(4):23-26.
2. Rajan, R.and Zingales, L.Power in a theory of the fir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112(2):387-432.
3. Williamson, anization form, resi- dual claimants, and corporation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351-366.
4. 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 2011-02-28.
5. 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2011-11-28.
6. 哈特.公司治理: 理论与启示.经济学动态, 1996,(6):16-25.
7. 杨瑞龙,刘刚.双重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对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江海学刊,2002, (1):68-75.
8.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意义.经济研究,1997,(1):12-22.
9. 张华,李汉光,刘小军.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双向委托—模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40-41.
10. 张华,李汉光,刘小军.剩余索取权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约束问题.现代管理科学,2007,(4):85-87.
11. 张华,邹东涛.现代企业的博弈契约本质.现代管理科学,2011,(9):3-5.
12. 张华,邹东涛.权责利对称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探讨.商业时代,2012,(4):70-72.
13.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 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及委托—关系.经济研究,1996,(9):3-15.
15. 孔陆泉.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12,(1).
16. 吴增强.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智能建筑,在80年代末,我国也开始了智能建筑的建设,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之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模逐渐的扩大,智能建筑建设的技术也逐渐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必须要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以高科技为基础,以人、环境、信息相互作用为前提的一种独特办公环境。因为经济效益、投资力度、使用效率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每幢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智能建筑所想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1)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2)提供独特惬意的工作环境,将工作效率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3)利用智能化对建筑设备和建筑物进行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使用,将建设的能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减少建设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第四,帮助建筑物适应多变的、复杂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智能化人才培养、智能化技术发展以及智能化管理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和漏洞。
站在业主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很多的业主都没有专业人才,对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设设备以及智能建设系统都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了解,对智能系统的定位、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实施的过程中,因资金的不足导致很多工程的建筑质量较低,对系统的开通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对技术的采用没有进行明确的了解,不知道怎么才能使技术的性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对于子系统的结合、分离也没有进行详细掌握,很多业主认为只要采用了最好的弱电系统,将他们集成起来,组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子系统的集成,若子系统没有进行合理的集成,那么就会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第二次开发。第三,在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上,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相应的选择经验,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方面,制定的内容都较模糊,没有进行明确的制定,在合同的签订时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导致在以后的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纠纷问题。第四,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业主的职责、设计院的职责、设备供货商的职责、系统集成商的职责以及安装施工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出现了问题之后,不知道应该将责任归咎于哪方,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五、很多承包商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在施工的技术上以及工程的技术上,投机取巧,只保证任务的完成,对功能要求的满足没有进行判断和处理。
站在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很多的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一般都滞后于机电设计和建筑设计。设计院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不能进行图形的选择、货物的预定。致使土建设计图和机电设计图不能应用到智能系统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智能化系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的无规范性操作导致弱电管线出现预埋遗漏的现象,电缆通道较小或者根本没有电缆通道的现象。此外,智能化设备供应商对于施工图的设计出现了不合格的现象,设计出来的图纸不管是在设计的深度方面还是设计图的规范方面,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在对土建设计和机电设计进行配合时,因为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制定出来设计的不能将现场施工的要求进行满足。另外,很多的设备制造商因为利益的驱使,利用合同的漏洞采用低成本、系统功能较弱、可靠性较低的设计方案。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3.1首先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入手,将各子系统的技术定位、设备性能的选择、性能的费用、工程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让总方案的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的总体工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投资的费用。
3.2从设计开始入手,在配置工程的子系统时,要将全系统的信息互通、全系统的集成都考虑其中,把智能化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行各阶段、各领域的实施,将信息资源进行全局性的使用,各子系统在形成独立的体系之后,容易出现系统重复以及系统打架的现象,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能将此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3.3在施工开始之后,就采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最先制定一个整体的实施计划,在此之后,制定各子系统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考虑,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二次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仅仅局限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产业化运营水平、标准化运营水平还是规范性运营水平都还处在较低的阶段,在智能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无论是业务的管理水平还是技术的使用能力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就要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建设方法的研究,将我国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让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建设进入另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魏新亚,郭敬.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J].建设监理,2002(4):61-63.
[2]罗奋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3]郎海永.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及优化的初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关键词】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智能化收集
1.引言
废弃食用油脂俗是指餐饮行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主要指由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和餐饮业洗涤池沟排的油水混合物,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劣质动物肉、动物内脏、动物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以及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这种废弃食用油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重金属超标、以及黄曲霉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食用后将导致消化道疾病,甚至胃癌、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对人们饮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怎样有效监控这种油脂的合理回收利用,成为防止废弃食用油脂回流餐桌的关键。
2.我国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现状
我国废弃食用油脂主要来源于餐饮企业,目前国内餐饮企业(包括学校及单位食堂)有500多万家,这些餐饮企业每天产生将近10万吨餐厨废弃物。目前的收集渠道:一是从餐饮企业的下水道中淘捞收集;二是在餐饮企业的剩饭菜等俗称“泔水”的餐厨垃圾中收集。单个餐饮企业每天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很少,需要大量人员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从各餐饮企业收集,利用廉价和隐蔽的运输方式(多为农用车和三轮摩托在夜晚运输)运到非法加工点销售。成批量的原料运到加工窝点,经过熬制、脱色、去味和按比例搀兑(加入一定量的食用油)后,就加工出外观和气味与正常食用油无异的“地沟油”。
从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为300元左右。掏“地沟油”的人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七八十元。按一个人每天掏4桶油,回收提炼后,能按食用油的一半价出售,每月就能挣近1万元。暴利导致“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现象屡禁不止。
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对废弃食用油脂的排放、回收、运输等内容提出了要求。这表明,监管部门开始重视废弃食用油脂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源头入手加大“地沟油”的监管力度。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多省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捣毁一个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大环节于一体的地沟油生产销售“产业链”。
3.废弃食用油脂处理存在的问题
国内处理废弃食用油脂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固定化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作为清洁能源,可代替矿物燃料油,且不含重金属,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生产出来的固废物可以作蛋白饲料添加剂,高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可以说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解决了餐厨废弃物引发食品安全的难题。
但是目前国内废弃食用油脂的回收管理还存在很多难点:首先废弃食用油脂的监管部门涉及环保、工商、食品安全、卫生、质检、公安等多部门行业管理,监管存在交叉和盲点,缺乏统一的监督和调度,使得两年来地沟油制售禁而不绝。其次就是废弃食用油脂收购价逐年飙升,不法商贩提炼的“地沟油”通过非法渠道回流餐饮行业,利润丰厚,而生物柴油生产环节却处于原料成本和售价倒挂状况,结果导致我国每年有近千万吨的废弃食用油脂资源,不能合理合法按正常渠道及时回收,一方面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陷入原材料短缺,生产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屡禁不止,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益不能保障。
4.从源头治理抓起,加大各环节监管力度
废弃食用油脂监管在世界上同样也是棘手问题。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是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措施,在日本,废弃食用油脂由专业收集公司统一回收,在政府同一监管下,生产企业将废弃食用油脂提炼后,用于环卫车的燃料。英国境内整个废弃食用油脂收集处理系统都在政府远程监控下,从废弃食用油脂产生、回收到再利用都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现餐饮企业将厨余废油私自倒入下水系统,企业将会面临高额罚款和不良记录。德国政府与每一家餐饮企业制定泔水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合同,餐馆安装油水分离装置,使用过的食用油脂由政府许可的专业回收企业收集、分类回收。废弃食用油脂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运输、集中处理等方面的监管机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
国内部分省市也力图从源头上治理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的非法行为,避免将餐厨废弃物直接作为饲料进入食物链。上海市、浙江、江苏等省出台餐厨垃圾管理的地方法规。苏州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强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免费将餐厨垃圾由取得废弃食用油脂收运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工商、城管、质检、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地沟油非法倒卖的行为。并建立一套远程智能化监控系统,餐饮行业必须使用油水分离器和隔油池等设施,准确监控废弃油脂的种类、数量、去向,精确核算全市每天废弃食用油脂产生数量,和生产企业处理废弃食用油脂的数量,实现废弃食用油脂的回收、运输、生产的全过程管理。政府根据实际处理状况,对回收企业每处理一吨餐厨垃圾给予补贴。
5.废弃食用油脂智能化收集技术从源头禁排到回收处理各环节实现废弃食用油脂全程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同意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城市(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为试点城市(区)的通知》,确定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城市(区)为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区)。并安排专项资金6.3亿元,对试点城市(区)给予支持。这些试点城市规划了完善的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体系,提出了废弃油脂、固形物和液体的一体化统筹解决方案,从加强源头禁排出发,到油水分离、油脂检测、收集运输、流向监控、回收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监管。与之相适应的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制造工作也迅速展开。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承担的科技部2012年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废弃食用油脂智能化收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从废弃食用油脂产生的根源和运输途径入手,抓住治理关键技术需求,实现智能化收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
项目组首先完成研发餐具清洗下水口专用智能化收集分离设备。大量油脂的污水经灶台、刷碗池下水口排入下水道流入地下管网,经过静置后在管道、窨井(地沟)上部形成的油腻漂浮物,含油脂、废水等,是“地沟油”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市政排水管网堵塞的重要原因之一。该设备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老式的隔油池,淘汰了所谓的化学试剂将油脂分离排向下水道的技术,而是采用高效率的油水分离技术,通过油水比重差异、油脂传感器、自控系统将含油量超过90%的油脂混合液体排入指定收油容器,并由专业人员回收。从根本入手,打断顽固的“地沟油”利益链,避免二次污染环境,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资源利用的核心;智能化收集分离设备将成为餐饮业必备的环保基础设备。
在高效的油水分离技术基础上该项目重点研发专用智能化泔水收集系统,主要针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包括餐饮业废弃油脂,含油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分离后产生的不可再食用的油脂(将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倒入研发的智能化泔水桶中暂时储存)。该设备具备以下功能:1.监控。将收集的泔水进行实时称重,并通过重量变化分析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并将异常情况记录,达到监控的目的;2.定位。该设备还能够实时定位,进一步强化了监控能力;3.数据传输,能通过网络等手段,将数据传输至后台保存;4.电子身份和电子钥匙。每一个泔水桶具有唯一的电子身份,锁闭后,智能通过电子钥匙打开;5.智能化。该设备能根据容量和重量状态,装满报警并自动锁闭桶盖,电池电量显示更换或充电。
以上功能能够有效地对泔水的流向进行监控管理,防止泔水收集过程中因泔水桶丢失,或者泔水随意被倒出等异常情况而导致泔水流失的情况出现,有效制止了地沟油问题的发生,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也保护了环境的卫生清洁。最终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应对突况。
6.智能化收集关键技术在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废弃食用油脂智能化收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在保证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把智能化和低成本作为重要因素来设计,以达到方便实用、节省人力成本,便于推广应用和政府有效监管的目的。智能化收集设备研制成功后,能够在GPS监控范围内,通过直观的监控中心,严密控制餐饮业废弃油脂的产生、存储、运输等环节,实现覆盖式统筹监管,将确保泔水全部收集,从源头斩断“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非法利益链。
智能化收集关键技术将建立在完善的回收、运输、利用体系基础上,推动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2010]36号).
[2]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10号苏州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城市(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为试点城市(区)的通知》.
【关键词】农网 智能配电台区 建设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我国农村普遍实现了电力的普及,但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网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供电可靠性较低,电能质量较差,设施设备薄弱,网架结构也较为落后。随着农村用电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较低的供电能力及滞后的电网系统已无法与其需求增长速度相适应,电网不发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电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电网及电网配置,是我国农村电网建设面临的挑战,只有建设多功能集一体的只能配电台区,加快推动实现农网配电台区智能化,才能实现科学管理。
1 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的遵循原则
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须遵循“标准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测,分析比较不同地区负荷规模大小、负荷密度及地理情况的不同,结合理论,制定出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须检查原有配电台区的资源和设备,如还能使用则应充分应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负荷状况及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选择与之配套的智能配电台区功能配置,并确保类型的一致性。
2 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模式
2.1 简洁型智能配电台区
简洁型智能配电台区只适用于100KVA以下的农网智能配电台区,特点是容量小、负荷水平较低、负荷分散,主要分布在城郊或者乡村。简洁型智能配电台区具备变压器监测、保护、通信等基本功能,较为简单、便于操作。
2.2 标准型智能配电台区
标准型智能配电台区在100KVA及100KVA以上、中等负荷水平的农网智能配电台区适用。较之于功能简单的简洁型智能配电台区,其除了具备配备电压器基本监测、保护和通信功能之外,还包括三相不平衡治理、无功补偿控等高级应用功能。
2.3 扩展型智能配电台区
扩展型的智能配电台区通常在对电能质量有特别要求、对电能质量影响较大的农网智能配电台区适用,且负荷水平很高。扩展型智能配电台区是简洁型和标准型智能配电台区的拓展延伸,其功能更强大、齐全。除了具有一些基本功能之外,还有高级应用功能,可对分布式能源进行控制与检测、对配电台区线损进行管理选配、分析经济运行等等。
3 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的功能建设
3.1 台区信息监测
台区的信息监测,主要有模拟量、台区状态量以及台区数字等。此外,还能监测台区的外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且能够保管并保持所采集的数据信息,提供时间区间、数据类型等方式的查询。
3.2 电能质量监控
对电能质量的监控,主要包括监测台区频率、电压、谐波、三步平衡等,还包括对智能采集终端运行状况监测、台区漏电保护器远程测控、台区无功补偿投切远程测控等。
4 功能建设
4.1 台区信息监测
台区的信息监测,主要有模拟量、台区状态量以及台区数字等。此外,还能监测台区的外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且能够保管并保持所采集的数据信息,提供时间区间、数据类型等方式的查询。
4.2 电能质量监控
对电能质量的监控,主要包括监测台区频率、电压、谐波、三步平衡等,还包括对智能采集终端运行状况监测、台区漏电保护器远程测控、台区无功补偿投切远程测控等。
4.3 台区异常报警
台区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所谓异常警报包括:电压越限、电流越限、功率因数越限、失压防盗、缺相报警等反面。通过向终端下发控制投入和控制解除命令,集中管理终端执行相关控制。
4.4 台区智能经济运行管理
通常情况下,台区智能经济运行管理是根据业务需要,面向变压器,提供相对应的控制方式,然后结合具体情况管理并设置控制策略,再通过终端系统进行相应操作,下发投入或切除控制命令等,以实现台区的智能经济运行。操作记录一般记录相关控制参数及控制命令下发、开关动作。
5 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的创新体现
5.1 观念的创新
农网智能化电台区改变了传统观念,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的“四新”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这对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以及今后的电网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主要采取明白收费措施,有利于用户了解用电缴费。
5.2 机制的创新
农网智能化电台区实现了机制的创新,可实现信息数据的信息化、自动化,节省了收费、核算、抄表等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提高农电管理水平。
5.3 管理的创新
农网智能化电台区实现了管理的创新,与传统中处理故障的方式存在本质差别。传统中,发现故障只能上报,分析具体情况后找出解决的具体对策,这过程对电网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但农网智能化电台区建设,使得故障发现到排除故障实现智能化管理,保障了供电安全,且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影响很小。
6 结语
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主要采取信息统一采集,集体监控、统一存储的方式处理配电台区的实时数据,同时,形成了综合数据库,配电区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电台区落后的信息采集、监控及存储方式。此外,还能有效杜绝配电台区中存在的线损问题,为农村中的低压电网实现智能化提供全关重要的作用,达到节约资源、科学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盛锐.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2.
[2] 岳红权,吴仰宇,李玉成.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陕西电力,2011.
[3] 张春喜,李朝阳,韩善起.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初探[J].农村电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