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生物老师工作总结通用范文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始终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演好每堂课。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她们的主动性。改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想学习,要学习。
关于生物老师工作总结通用范文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师德表现
“德中为师身正为范”,我牢牢地记在心中!教师不光是教书更是教人!看一老师的水平先看那老师的师德!在教学的过程我加强了自己的师德和修养!
1、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关心国内大事。
2、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下午认真辅导,不缺勤。
3、服从安排,人际关系非常融洽。
4、积极主动关心学生成绩及生活各方面。
二、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新的课标,明晰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每节课的课程标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怎样教物理,成了广大教师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2、注重每节课的备课情况。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中教学水平。
3、注重每节课的课堂效果。我深深体会到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4、注重每节课的课后反思。一堂课上的好,不代表下节课就一定好!好的课堂是经过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的结果!课后我常常将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本节课的优点所在,为自己将来的教学生涯多添一砖一瓦!
5、注重每节课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过量也不少量,争取做到给学生最少的作业让学生取得最好的效果,作业及时批改及讲解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6、注重坚持校内校外听课。注意学习本学校各老师的教学经验,汲取他们的优点;注意常听校外其他物理老师的课堂,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学校举行的两次公开课活动让我受益非浅。
五、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关于生物老师工作总结通用范文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年级领导及本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总是能够与同事精诚团结,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正是这些使得我所承担的工作得以顺利、圆满完成。现将我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以供日后开展工作提供经验。
一、在岗校本研修方面
校本研修本身就是一门崭新的科研活动,只能逐步探索才能走向成熟,为了提高对生物校本研修的认识,探索研修方法和知道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生物组对本学科的校本研修进行思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动,具有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思路汇报如下: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生物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生物更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生物组通过分析我校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生物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良性发展。
生物“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们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他人从未研究过或是目前教材中的生物综合实践内容等。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
(二)研修专题草拟
教学中抓学生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研修重点。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其基本结构如下:
1.课前列出问题,提出预习目标
2.课前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列出的问题
3.课内师生交流,讨论问题
4.课内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5.课内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6.课后完成练习,比较课前解决问题能力
7.阶段总结,研究解决上述教学困惑。
二、课题研究方面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20xx年十月份确立了这一年的研究专题《如何做好生物课程的初高中衔接》,并且在20xx年六月份完成了专题的研究。专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高中生物快节奏、大容量的学习,对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进度慢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所以我建议学生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课程的衔接问题:一、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如细胞的结构;动物的重要系统;技能方面,如显微镜使用、实验技能和分析等。二、适应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高中生教学进度、难度、深度、密度都较大,要依靠自己解决较多的疑难问题。三、解决“作业难”问题。高中生的作业,往往要在理解基础上,用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多个知识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较强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推理应用及综合能力,较好的思维深度、灵活度和广度。四、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生学习方法较多的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高中生要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和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要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动学习转变,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养成快速记笔记、边观察边思考等习惯,改变“平时不重视,考前背提纲”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利用概念图和知识结构图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林诗老师在福州秀山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近20年,期间她曾担任区工会女工委员,校教务处副主任、工会委员、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2000年8月因区教研工作的需要调到福州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处,现任中学教研处主任兼物理教研员工作。她在1987年执教的初中物理《功》的课堂教学实录,作为由福建师大物理系主持的“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的“自学问题讨论法”的代表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录用并播放,1991年3月获1990年度福建省女标兵光荣称号(首届),1993年3月获福州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1997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4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2006年9月荣获福建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4月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物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2007年10月荣获福州市晋安区“第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
一、教改实验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促进成长
1984年林诗老师参加了由福建师大物理系组织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这为她提供了高层次的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的机遇,她像海绵吸水那样抓住一切学习、锻炼的机会,每个学期都要承担1节以上的公开研究课,课题在开学初就定下来,选择的是最难教或一般教师认为没什么好教的课题,而承担课题的她,总是想开课时让听课者有所收获,不浪费老师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有精彩突破,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高。而当时“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但让学生知道物理概念,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用今天的课改术语表述,就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课对学生各种能力即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这就无意中引导承担研究课的教师,从开学的第一节课的设计开始,对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作具体安排,并扎扎实实地落实。这样承担一节研究课,提高的是一系列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1.深入研究课堂教学,长期坚持自制教具
林诗老师在参加“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时,福州秀山中学正处于创办的初期,学校还在建设中,教室租用在民房中。据她回忆,1981年参加工作时,学校物理仪器只有一台物理天平,平时教学中需要的实验仪器能自制的就自制,不能自制的就回自己中学就读的母校福州第七中学借。而承担研究课时遇到的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效果不理想时,首先想到的是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思维特征,改进和增加演示实验,实现无痕迹的引导,或增加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而当时的学校经济很困难,常规实验仪器虽然每年也有所添置,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常规实验要求,何况许多实验仪器是自行设计的,教仪站也买不到,只能靠大脑和双手,利用坛坛罐罐,变废为宝,自制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具和学具。随着学校的发展,物理配套仪器也逐渐完善,但这时她通过比较发现,许多自制仪器的实验效果比配套仪器好,这促使她长期坚持自制仪器。直至今日,身为教研员的她,在通过推门听课、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困难时,还经常进行自制仪器或对配套仪器进行改进。多年来因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和学具有数百件,《自制物理仪器一套》在1987年8月召开的1987年全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全国二等奖,省、市一等奖,这意外的收获,让她体验了另一种成就,鞭策她在教学研究上快马加鞭。在秀山中学一线教学的近20年时间里,她先后承担区级以上的大型公开课近30次,曾受到中央人民教育出版社雷树人教授等国家级专家、特级教师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93年3月她执教的初中物理优质课《机械效率》课堂教学实录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录用并播放。她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在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下,努力探索物理科教学规律,刻苦钻研教材,开展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不但自己进行教改实验,还大力宣传教改思想,介绍教改经验,推动教改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省高师培训中心邀请到厦门、三明、宁德、南平等地举办的教学法培训班讲课,多次被省、市教育学院和省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会邀请给第一线的物理教师作教材分析,被邀请到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多次被福州师专邀请给毕业班学生作“当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体会”的报告,多次被福建师大物理系邀请给学生作教改经验和自制物理教具的技巧等讲座;曾参加《趣味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表》和《初二物理解题题典》、《双基优化》物理部分等书与教辅的编写修改工作。她撰写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论文,在1997年第2卷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获省级奖,有多篇文章在《中学生物理园地》上发表,还担任过《中学生物理园地》的编委。
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物理竞赛曾获全国二等奖,市、区一等奖。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中考的平均成绩均名列区第一、市前茅。她在秀山中学连续10年指导福建师大物理系100位毕业生实习,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习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于1996年被福州市教育学院聘为“物理科中心组成员”。
2.练就一专多能本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物理学科的特色,加上长期的自制教具使林诗老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她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了“乡土中草药”标本,植物“花瓣”标本,植物叶贴“动物画”,“叶影”标本等;利用可乐瓶做各种“动物”、“灯笼”、“花篮”等。她指导的作品《水平、竖直检测器》在第十届市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指导和培训学生参加市舰模比赛,其中有2位学生分别获“镇远”号第二、三名,填补了当时郊区此项活动获奖的空白,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自身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荣获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3.再苦再累无怨无悔,工作家庭花开并蒂
1995年7月林诗老师的爱人支援山区教育工作调任山区中学任校长,为了全力支持爱人全身心投入山区的教育事业,在五年半时间里,她全部承担了照顾家庭和教育儿子的重担,其间有几年还承担了跨年段教学:初三年级1个班初二年级2个班,或初三年级2个班初二年级1个班,每天早出晚归,晚上还要加班学习、研究、备课、写教案。在每年对学生进行的无记名调查中,她总获得各个教学班学生全满意的评价。她承担年段管理工作中在家长会年段集中时,对家长作的家教指导,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家长们反映希望多召开这样的家长会。她对毕业班学生的中考报名指导,对于对自己特长和兴趣朦胧不清的学生的终身发展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动终生。在担任教务处副主任时,这种作用就发挥的更大了。在这期间,她儿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又从初中升入福州一中。她常说我们当学生时,遇到好老师深感荣幸,孩子读书总希望能遇到好老师,每个学生家长的心情跟我们是一样的,因此,身为老师必须凭良心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尽最大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时,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教育更重要,要尽量让孩子享受与学生一样的待遇。独生子女的教育就像中、高考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若每个家庭的教育都能把做人放第一位,会使遗憾减少,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可能就会更和谐、更安定。所以,她宁可放弃自己业余活动、少休息,也要做到学生、孩子、家庭三兼顾,孩子在妈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孝顺长辈。孩子对妈妈的理解,爱人、家人、长辈的理解支持也是她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动力之一,用她的话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辛苦心不苦,忙却快乐着,累却幸福着。”她爱人为彻底改变山区学校的面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称赞,这与她的支持、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4.任教农村中学20年,辛勤耕耘收获不凡
林诗老师在农村中学这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她以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敬业、乐教,爱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除前面提到的之外,1991年荣获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4、1997年均在“佐藤明雄福州教育奖评奖”中,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奖;1995年被评为市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评为福州市普通中学优秀教研组长;历年来累计荣获各级先进称号40多次。
二、及时把握课改机遇,研究创新促进成长
因工作需要,林诗老师于2000年8月调到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物理教研员,赶上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因为她有“五年跟踪”教改实验的体验与收获,在这一轮的课改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她在使用课改教材之前,就对物理课改进行先期的“穿旧鞋,走新路”和“试穿新鞋走新路”研究,2003年6月将研究成果分成《案例汇编》《论文汇编》,为一线教师真正使用课改教材时提供参考,使老师们少走许多弯路。
1.努力研究教学过程,精心指导教学设计
担任教研员工作10年多以来,林诗老师深信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效果有时无声胜有声,通过推门听课发现问题,找准提高物理教师综合素质的切入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2001年以来听推门课、研究课累计1500多节,指导区级以上公开课、参赛课累计168节,录制课堂教学、教学比赛、专家报告等学习研究资料100多片光盘。
林诗老师常说:“提高老师执教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老师体验,设计和执教一节成功课之后的喜悦、成就感以及过程的思路与方法,而这种精神享受会转化为老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内动力,思路与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日常教学设计与执教中”、“课堂教学设计与执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但有更好,而每一次的研究与修改总是向更好的目标提升”。因此她非常重视参与承担公开课、参赛课的一线老师教学设计、执教过程的研究,其流程如下图:
一线教师每承担一次公开课任务,综合素质就提升一次,公开课后与课前比较,老师的自信心、气质、魅力、亲和力、语言的简洁度、问题的指向性、引导的恰当度、组织能力等均会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她视每一次的指导研究过程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公开课、参赛课才有机会与一线老师一起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这个过程是一线老师为她提供了研究学习的平台。同时她还认为推门听课是另一种很好的学习提高方式,在这一形式的听课过程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课中所无法发现的真问题,而有效的教学研究源于真问题的发现。所以她总是真诚地感谢老师们为她提供发现问题、学习、研究的机会。听课、交流、研究使她受益匪浅,并与一线老师共成长。
2.立足教研工作本职,尽心尽力培养教师
林诗老师指导过的一线老师参加教学比赛累计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优秀奖1人,省级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人,市级特等奖6人次、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课堂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1人次,省级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教案国家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人次。课堂教学实录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课堂教学实录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在晋安区首届“骨干教师”认定中,被认定的7位中学教师中有2位是物理教师;晋安区首届“教学名师“评选中,被评上的5位中学教师中有2位是物理学科教师。她还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200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物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参加2007、2008年“高中物理新课程远程研修”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讲课、素材收集和小视频拍摄、批改培训作业等。利用多次参加中考命题的体验,进行评价研究,借助本区质检命题和市级质检命题机会,为晋安区物理学科培训了3位市质检、12位区质检命题人员。参加“2007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3.脚踏实地教研创新,不懈努力成绩显著
林诗老师长期坚持参加福建师大物理系主持的“导控探索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五年跟踪”实验10周年时将研究课题命名为“导控探索式教学法”),身为教研员的她,曾承担福州市立项的重点课题“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学’研究”、福建省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教学案例研究”,并带领晋安区的物理教师共同研究。她还曾是市立项的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学习,在指导晋安区实验校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入学校培训老师,亲自承担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课题,起到了示范性指导作用,案例和部分培训内容收入中期总结交流会的汇编中,并被评为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组先进个人。2003年3月被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聘为《福建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2008年10月被邀参加为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科学探究指南的制作与实施》的编写,负责整理编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科学探究学习资源的开发》部分的初稿,组织部分省级子课题“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教学案例研究”的课题组教师整理了13节案例,提供给相应的编写组。2009年12月被福建省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会聘为“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专家评审组成员、子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长。她在课题研究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晋安区的物理老师共同研究,而研究成效由教学效果体现。研究源于问题、创新源于解决,本着虽没最好却有更好的宗旨,沿着有效高效目标努力,实施具体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时反馈、课后配套作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自制实验仪器、配套实验仪器的改进等等,如自制了无需暗室即可操作的“光学系列仪器”等许多简易而效果好的仪器。
林诗老师于1995、2001、2004、2005、2006、2009年累计6次被邀请参加福州地区物理科中考试卷的命题工作。她不但善于进行实践研究,还重视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担任教研员以来她撰写的论文《初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导学”初探》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并发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试教通讯》2005/24-25合刊(总第194-195期)上;论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导”的感悟》收入福建省特级教师论文集《名师论教》;论文《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2008年第3期;论文《浅谈提升教师素质的策略》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2009年第1期;论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巧用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刊登在《福建教育研究》中等教育理科(3)2010年8月号,2009年11月论文《提升教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在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担任教研员以来累计撰写论文26篇。她还参加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综合实践活动》,“中考总复习丛书《新考点指导》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训练》等书与教辅的编写工作。她还善于将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给物理界同仁,2000年9月以来承担的省、市、区级讲座累计77场、63个专题,由于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好,很好地体现了真实和实用,深受与会、参训老师欢迎和高度评价。2008年11 月荣获福建省中学物理优秀教研员称号,2009年3 月被评为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三、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新闻播报
消息一:
3月7日,在铜梁县初中生物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巴川中学况丹老师技压群雄,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价专委会工作研讨会在巴川中学召开。
消息三:
3月13日,由铜梁县教科所组织的铜梁县2014年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在铜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张黎老师以精巧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的课堂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师工作室“李永红名师工作室”邀请江苏名师徐杰作客巴川中学,开展“精细化阅读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
消息五:
3月27―28日,铜梁县地理优质课比赛落幕。巴川中学梁艳、周颖老师双双荣获大赛一等奖。梁艳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笑容带领学生、评委和现场听课的老师开启了一次美妙的台湾之旅。她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优秀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智慧,从参赛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县全部初中学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学开始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龙江北安教育局、重庆白市驿一中、万州中学、观音桥中学、铜梁永嘉中学、东城中学等单位到我校听课交流学习。
……
校园万千,为何巴川一花独艳?引众人竞相来参观;教研每个学校有诸多经验,巴川中学学科组建设究竟有何秘诀?我们不妨采访几个人问问原因。下面请看――
新闻采访
采访一:
采访对象:2014年县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张黎
采访记要:
问:请问张老师,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几年?
答:这是第四的一年。
问: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学校集体优秀,为我的学习和借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次是我们的学科组团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次我能获奖,是我校教师在各级赛课斩获大奖的缩影,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学科组践行“一师一课一团队”的最好体现。
采访二:
采访对象: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红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红
采访记要:
问:请问李老师,你觉得在全县四个名师工作室中哪一个最能彰显名师引领作用?
答: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我这一个。
问: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群体很大,三个年级加上小班有80来名老师;其次,这些老师大多很优秀,学科组研究气氛浓厚,在赛课、论文获奖、文章发表以及中考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轻老师又多,学校开展的活动又多,我们彰显名师引领作用既有平台又有人气;只要我们一组织活动,应者云集。
采访三:
采访对象:彭水县高谷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何松涛(彭水县学校干部赴巴川中学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学员)
采访记要:
问:请问何校长,一周下来,巴川中学哪一个方面让你最有收获?
答:有很多收获,他们的“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活动”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作用,我回去后一定会在学校推行。
问:你认为“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最值得借鉴的价值何在?
答:首先,是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有了系列规划,学科教研开展不盲目;其次,每一个教师都有主题发言,态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论;第三,每次教研活动有专题,这样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才能体现专业研讨性,避免了学科教研活动沦为事务布置,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保证。
……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科组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科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枢纽,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卓越课堂的核心抓手,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学科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科组的水平质量,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巴川中学在学科组建设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做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学校在学科组建设方面的几个――
典型经验
练内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武学之道,内功是根本,蹲马步,丹田吐纳,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却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倡导要培养老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我们把培养老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着力点就放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上,我们把这个比喻为老师立足教坛武林的练内功。
为何把微型课题研究提到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进行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课题,为此展开扎实的研究,并致力于寻找困难与问题的解决;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研究的目的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较低,要求不很高,参与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可以让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研究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学校在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科组要有80%以上的老师要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其中课题结题率要达到50%。基本流程是:学科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梳理调整,开出学年度每个学科的微型课题研究菜单――研究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按要求写出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研究教师――研究教师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结题报告――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题评审――学校对优秀课题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名师评价”。
我们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倡导“一师一课题,一年一课题;课题磨砺人,课题造名师”。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鲜花需要颜色衬托,佛像需要黄金装扮。从哲学意义上讲,形式是内容之体现,是事物内在属性的外部表现。在强调内容重要的前提下,绝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学科组教研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三定”,指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学、政治、历史、体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非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间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读书分享”,由责任人找来与近段时间教学密切相关的经验文章读给大家分享,可以读原文,可以读要点,更要说自己选择的理由,从中得到的教学的启示。第二时段为“专题研究”,由责任人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学科某个教学重点或者难点的深入研究的体会,实际教学中的操作策略等;“读书分享”和“专题研究”原则上在开学之初就做好规划,明确每次专题研究的责任人。第三时段为“日常事务”,具体的事务有: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考试研究,试题评析,日杂事务布置。
“主题教研”,指在“专题研究”这一环节中,一次教研会一个主题,这样使得主题集中,中心明确。譬如语文学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课?”,数学学科“中考24题的命题方向与解题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任务明确,要求细致,研究氛围浓,可操作性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学科教研会开成事务会。
抓命脉――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命脉者,比喻生死相关的事物也。就学校而言,学校的昌盛与衰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培训就是命脉。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提出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中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高培训,有借力主管部门的国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师职业规划”、“蓝结对师带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课会友”、“同课异构”等形式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数学学科组对新教师的培训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课指导
听课:新入职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原则上听一节上一节;
视导: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对象1节课,并及时进行点评;
同课异构:每周的教研课均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新、老教师上同一内容,上课前反复磨课,让执教者在磨课中成长。
试题研究
每一个数学老师在做完学生集体使用的同步课辅书外,还需另准备并同步做完《培优竞赛新方法》,再加每两周做一套中考题,并写出做题感悟。
针对数学学科特点,除对“赛课”之外,学科组举行 “赛题”比赛, 30岁以下和未教过毕业班的老师参加“做题大赛”,对大赛优秀者进行单独颁奖,其结果作为“名师评价”的校级物化成果。
专题培训
规划教师专题培训,从全校数学组中遴选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
强化例(习)题教学研究
每周一各年级备课组选取试题、指定教师,并将试题制成电子文档和ppt,上交到教务处,然后由教务处统筹印制给数学老师。周二教研会时,负责讲题的老师就讲所选试题进行讲解,然后集中对讲题者进行点评;
破关键――着实抓好命题工作。
有人这样形容过: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围绕试题转,试题就是教学的指挥棒。基于此,我们在抓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抓好命题工作。
首先,成立两级命题小组
学校命题小组有两级,分校级和年级组级,学校教务处负责校级命题小组的工作,年级组负责年级组级命题小组的工作;成员的构成:先在学科组发动,由教师个人申报,然后学校、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组建。
其次,提出具体的命题要求
检测内容:除初三复习阶段外,其余考试命题一律以课标要求为准,在命题过程中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难度系数:按7:2:1的比例系数命题,控制好两端人数,即控制不及格人数和高分段人数,平均分控制在总分的80%左右;
命题过程:命题人和审题人一起开展研讨,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梳理知识考点,确定题量题型,确定难度系数;命题人执笔独立命题;审题人独立做题,然后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审核修订;试题使用后在学科组内进行评议和评价。
试卷结构:七、八、九年级的周周清小检测试题均按A、B卷设置,阶段性考试试题一般按中考卷样命制。
第三,明确管理层级和程序
简单地用一个表格来陈诉:
培训资源内容广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和机构重视培训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的课程资源。2011年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计划涉及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涵盖高等教育阶段的物理、心理学、金融、广告、管理传播学、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美学、电气信息类学等课程资源。其中,集中培训课程资源多达25种,在线培训课程也涵盖了19类,100种课程。当前,仅“全国教师网联”成员高校的学历和非学历数字课程资源就已有1万多门,共计10万多课时。国家示范性项目中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知行中国———班主任远程培训、中西部项目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都开发和提供了相应的优质课程资源。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远程教师培训运用混合学习方式,即培训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体研讨(包括在线研讨)、与学科专家面对面交流、在岗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根据广大教师需要,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整合和开发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注重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导学团队,进行远程培训的教学指导、答疑解惑、线上交流、学习评价和校本研修等工作。安徽省根据“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实践的“骨干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在线学习与在岗实践相结合,远程培训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和管理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评价机制初步形成。远程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机制初步形成,比如,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校本评价相结合、平时作业和阶段检测相结合、过程性学习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网络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学员培训绩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总结,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推进。
互动交流形式多样。远程教师培训的网络平台,具有课程优化、资源优质、师资优秀、学习便捷、交流顺畅、信息灵通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参培教师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和心得分享,彰显了独有的优势和作用。例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资源既有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展示,也有经验交流、教师论坛、教师博客、合作伙伴等。参培教师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专家答疑研讨、小组学习研讨、专题在线研讨、QQ群研讨、班级沙龙研讨、作业互评互学等,方便了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开展学习、交流、表达、分享等活动,也提供了便捷、多样、及时的教学指导和跟进式网络研修服务。
远程培训的基本现状
教师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远程课程培训传输到受训教师那里的一种全新教育形式,真正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发展教师远程培训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战略抉择,是时展的迫切需要。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瑞士等,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教师远程培训也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教师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国际潮流。通过几年的实践,远程教师培训呈现出明显优势。一是技术优势。借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因特网(internet)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师远程培训,能够提高教师培训资源的传播速度和继续教育的服务效能,为参培教师提供多种手段和途径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促进参培教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便捷优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坚持为基础教育和课改服务的理念,注重问题驱动、案例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和研讨式交流,以网络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为基本模式,综合视音频技术、实时与非实时互动技术,运用网络、电视、光盘、手机、电话等不同的传播媒介,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种学习途径。这样,方便了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方便了与导学专家的请教交流,便捷了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远程教师培训的特色和优势还表现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如河南师大探索总结了“LEPP”培训模式,即引领、体验、实践、平台。这样,教师理论讲授、学员研修交流、教师现场解答、专家指导点评、学员网站平台自学等,通过网络平台形成了方便快捷、衔接紧密的培训形式。三是资源优势。教师远程培训可以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和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在职教师需要培训,由于人多、量大、面广,高水平培训师资和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增加了教师培训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远程培训通过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轻松享用优质培训资源,便于开展量大面广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四是共享优势。远程教师培训具有网络经济的高边际收益特点,可以通过规模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与时间成本。1000多万的中小学在职教师需要进行5年一个周期的轮训。如果采取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需要大笔的差旅、食宿及场地等费用投入,耗时又费力。据实施远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初步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可使学生多学习30%的课程,学习效率提高80%,节省40%-50%的费用。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一是网络平台的服务支持问题。在培训过程中不时出现网络的拥堵和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参培教师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少数地方远程培训平台的学习监控和过程管理等不够科学合理,教师参与平台的学习缺少适时监督,研修计划和考核方案缺少前瞻性和稳定性,也影响了教师们网上学习的内驱力和持久力。二是课程资源整合共享问题。一些地方开发的资源,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提炼,影响教师的使用,不能实现共享。三是参培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远程培训方式不同于以前的集中面授培训,具有分散性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强调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对远程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理念有待转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极少数农村教师有消极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四是学校对远程培训的重视问题。部分学校因客观原因所限,没有把教师培训纳入到学校管理日程,因而在相应的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不能及时跟进,在计算机的配置、网络的畅通、绩效的评价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远程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助力推进的基本策略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远程教育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领导者、管理者和参训者都应转变观念,坚定信念,增强运用远程培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新培训理念是提升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首要选择。从理论上讲,培训可实现三种需求: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教师培训的终极目的是改善行为,是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发挥培训对知识所起的“解调器”和“放大镜”作用。远程培训还可以培养教师的现代意识及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的多种能力,培养和树立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学习行为、教学行为以及生活方式。
2.优化网络培训平台。教师远程培训的首要条件,就是科学搭建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创建良好的远程学习环境,保证培训过程中的网络畅通和运行稳定,为广大参培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是网络。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方便信息交流,而且营造一个特殊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受训教师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保证受训教师与导学教师之间的顺利交互及资源获取,需要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及管理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导学教师工作区和受训教师工作区进行专门的设计。近年来,教育部推进的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已经形成由全国教师网络联盟成员高校、优秀网络培训平台和有关省级优秀远程培训机构组成的教师远程培训骨干力量,远程教师非学历培训规模每年超过百万人次。安徽省创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是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的门户网。平台拥有强大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学术研讨、作品展示、考核评价、在线通信和学情统计等功能,有较完善的支持服务和学习监督系统,是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平台。自2006年网站开办以来,教师远程培训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覆盖全省16个市,共培训中小学教师30多万人次,开设课程500多门,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36个学科,促进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创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局面。
3.建设优质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建设的对象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案例、课件、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九类教育资源。目前,这一建设应该根据最新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参照新的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加大资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开发建设一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内容全面、实际适用的教师培训资源。课程资源建设应注意“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近几年,全球出现了免费共享网络课程资源的新趋势。在其推动下,教师教育的开放资源建设也相继开展。比如,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与各成员机构合作开发支持教师校本培训的开放教育资源,南非沙哈拉地区教师教育联盟正合作开发用于教师培训的多语种的开放教育资源,乌干达和赞比亚的小学教师和教师教育者已率先尝试部分资源的使用。一些基于Wiki共同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创新实践更为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分享提供新的思路。WikiEducator项目是最典型的例子。该项目中,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依托网络社区协同共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领域所需资源,并计划于2015年提供一套全球免费共享的教育课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发挥系统优势,整合中央电大和全国68所重点高校网络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联合44所省级电大协同办学,通过资源共享,服务教师培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网上半年来,已有几百万人次上网观看、学习。这充分显示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引领了各级大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法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习方式 教学能力
基础教育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高师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使高师物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将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院校要加强和改进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以适应我国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提高学生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认识,加强物理课程新理念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研究的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当好一名受人敬重的新世纪的中学物理教师,学好物理专业知识是进行物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但要使物理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作用,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使中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中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熟练的技能,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中学物理教师,他们是基础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只有让他们真正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同时作为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只有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不被淘汰。因此,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高师教育中的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突出终生学习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习型中学物理教师为目的;其次在教学观念上要真正树立“传授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过程、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观念;再次在教学模式上要从教师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这样,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迅速地进入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大学里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中学毕业生,虽然他们听了许多物理教师的授课,但对物理教学理论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平时没有精力、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在讲授一个内容前,可先要求学生预习,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中学物理教学录像。观看后要求学生讨论,哪些内容好,哪些教学环节好,哪些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同时还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改进比较好等等。如:在讲授教材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时,我们围绕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声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教材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初中学生学习这一章内容时的心理优势和障碍、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各种相关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然后结合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分析,讨论自己的思考与优秀教师的差异等等。这样就使得教学法理论的教学言之有物,也就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学生在这种带着问题的学习中,不仅兴趣大增,而且对教学理论也会理解得比较透彻。
2.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理论学科。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就因其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讲授教学理论,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既无法充分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其独立思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得不到提高,学习的兴趣逐渐淡化,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影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试讲的环节:一个学生担任中学物理教师,其他学生扮演中学生。课上,“教师”认真地教,“学生”积极地参与;课下,大家共同评议,及时总结。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进步了,同时,也使所学习的教学理论更加充实有意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提高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力度。现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在平时做家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若干物理教育专题供学生课外小组讨论,定期进行课堂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有些内容采用学生先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再讨论、讲解的教学模式,有些内容则由学生主讲。
三、加强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联系
我们还请安庆一中优秀的物理教师来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介绍他们一线实践多年的经验,请他们与学生进行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进一步设想组织学生实际观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走进真实课堂,这样学生可全方位地感受教学氛围和观察课堂教学。观摩实际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引发更多思考,学生的收获会更大,印象也会更深。听完课后再与这些教师座谈,从课堂教学处理的细节问题到高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教师待遇到如何对待“差生”等等,学生可以毫无所顾忌地问,教师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答。回来后再学生要求写听课笔记、评课、谈感想。这样学生从实际观摩中收获的不仅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感性认识,还有来自实践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冲击,教师责任感的激发以及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认真思考。
四、改变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新机制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更多注重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是给学生一个“死记硬背”的分数,学生往往把将教学论的考核与“死记硬背”划等号,高分低能现象非常突出,“坐而论道无人可及,起而行动无事可成”,考试没能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制约、教育、发展和管理等功能。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通过考核挖掘学生内驱力,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我们建立起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在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考勤、作业、试讲、专题发言、微格教学等几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改革了考试的试题,减少记忆性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加大试题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平时学习的基本理论,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孝昂:新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与实验版相比,首先是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的阐述更加准确、更加全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这样便于教师理解和整体把握科学课程意图。其次是对部分课程内容做了微调,或降低难度,或缩小范围,或完善知识结构。在突出各学科知识整合的同时,也不失尊重学科的“知识序”和关注学生的“认知序”。具体内容的表述也更清晰、准确,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实施。再次是实施建议、活动建议的表述更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对教师实施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标指出,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突出“整合”和“探究”两个特点。那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怎么做才能发挥综合科学课程的特色呢?
李孝昂:综合科学课程突出“整合”和“探究”两大特点,教师应当充分内化课程意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综合科学课程的特色。第一,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综合,展示科学知识的价值。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链接时事新闻,引入当前最新科技成果,关注热点问题等等。第二,在组织形式上要突出合作学习,让科学课堂成为活动型、社会化的课堂。第三,要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尽可能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第四,创造条件,适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实验、调查、访问、参观、种植、开展科普主题活动等。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建立科学实践基地(实践园地、实习基地、农场等)。
《中国教师》:关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您有何建议吗?
李孝昂: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常常用“体验、树立、形成”等词语来描述,表示这些内容的习得性和渗透性,因此,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首先,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联系实际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要素的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加以渗透;其次,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再次,可以在纸笔考试、练习的试题编制中,联系实际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答题中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落实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中国教师》:教师们曾经反映初中科学课程中天文学的内容过难,但本次课标修订基本维持了实验版课标中天文学部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今后的科学教师师资培训和教师教研等方面的工作,您有何建议和要求?
李孝昂:目前,科学教师队伍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学专业的较多,天文学专业的教师极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必须跨专业,因此,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天文学内容及跨学科的实验技能。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指导部门组织对科学教师进行跨专业培训,提升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形式可以是,专家讲座、进修、拜师跟岗、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资料等。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功能,在教研活动中围绕教学疑难问题、教师弱点问题的解决展开探讨,或确定主题,或自主选材,轮流坐庄,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的实效达到最大化。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标提出“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应有利于引导教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体现本课程整合和探究的特点”。对于科学教育评价,您可否为大家提供一些良策?
李孝昂:良策谈不上。我想,根据综合科学课程的理念,评价应该是为了保障科学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不是为了甄别优劣。
科学教育评价首先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的情感评价功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伴有情感,学生对学习有了情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才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科学教育评价应成为激励、鼓舞、唤醒每一个学生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实施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科学学习的情意状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诊断学生情意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是要重视评价重心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移。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结果,评价目标是甄别优劣,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促进发展的功能。科学教育评价应以过程体验为基础,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自我反思为途径和手段,以矫正优化学习方法为导向,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合理评判,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提高思维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观察,反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顺利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再次是纸笔考试要有利于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试题编制应力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特别是探究题,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考出学生真实的探究能力。考试内容要突出“整合”和“探究”两大特点。考试的结果,应尽可能采用等级制、学分制、合格(通过)制等,以淡化分数,以利于教学导向。
最后是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单独列为考查项目,每学期考查一到两次,考查结果可以用等级制、合格制或学分制。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10年中,教学要贯彻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您认为可能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孝昂:从目前看来,科学教师在跨学科知识、实验技能、必备的理论知识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但我相信,这些困难通过教育教学指导部门、学校等组织的专题培训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得到解决。我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中,贯彻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理念和目标,可能存在的最大困难应该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学校适应综合科学课程教学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受升学考试压力,目前多数科学教师仍以落实知识技能目标为主,甚至重抄“题海战术”,如果升学考试制度不改革,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势必影响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政府教育投入不够,经费困难,无法配置科学课程必需的设施,使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大打折扣。
《中国教师》: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学科?当您执教初中科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困难胜任综合科学教学呢?可否请您与大家分享一下您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李孝昂:我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物理。我从1993年开始就教综合科学(浙教版自然科学),经过多年的磨合,现在教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内容问题不大,最大的困难还是天文学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我来说,接下来首先要自学天文学知识,弥补知识空缺。其次要加强新课标相关的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等,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以适应综合科学的教学。
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首先是要给自己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新教师、学科骨干、专业能手、专家教师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应当是学习型教师,后两个阶段应当是科研型教师。一般每提升一个阶段需要五到八年时间,你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间就会越短。其次是要明确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是坚持学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可见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听课、请教、拜师、研修、阅读等等。二是勇于实践。“上课”“命题”“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把每一课当做公开课来准备,勇于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敢于尝试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积极参与命题研究,为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时常反思。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总结是,“专业成长=实践+反思”。上好一节课,做完一个实验,批改完作业、试卷,命完一份试卷,完成一个课题,参加一次教学评比,都需要反思。让反思常态化,在反思中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和缺点。四是勤于动笔。科学教师往往觉得自己不如文科教师笔头尖,一旦要动笔撰写论文,总觉得没有题材。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愿做教学的有心人,勤于动笔记录:教学中的得失和突发想法,课堂的意外生成和听课后的感受,阅读文章的心得和新的教学设想,看到的好片段和名言警句等等,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此时,若想动笔写论文,那一定会水道渠成。五是把握机遇。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除了体现在教学质量,学生、同伴的认可度,有时还需要经过专家的鉴定。因此,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经历。但须注意:积极参加不等于急功近利,把握机遇不等于投机,要把参赛当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以平常心对待往往会有好的收获。相信,有了丰富的积淀,你的成长故事一定会精彩无限!只要你坚持不懈,成功一定都会水到渠成!
《中国教师》:对于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走向,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孝昂:综合科学课程的诞生是基于时代背景的,一定有它的合理性。但在我国,目前还是改革的初期阶段,全面推开困难不少,有些省市已经起步了,但还是走回头路。按照我的理解,原因主要是:(1)我国师范类大学目前设置综合科学课程专业的极少,不能为学校输送足够的适应综合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造成合格师资严重缺乏。(2)由于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些省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实施综合科学课程教学必备的设施无法配置,使得综合科学课程教学不能正常开展。(3)目前我国高中理科课程还是采用分科设置,初高中衔接尚未启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我想,上述困难解决的那一天,就是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全面铺开的一天。我们都在期待这一天!
工作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前提。我们企业的计划有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这些计划明确了我们要完成什么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班级教育计划电子版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班级教育计划1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学期开始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学前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能使以后的工作有所进步,使自己能力有所提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__人,绝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适应小学的生活,_月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有自觉性,上课认真听讲,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业认真完成,书写漂亮规范,喜欢读书,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一些,作业要靠督促完成,书写不够规范,不过我有决心有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去,为高年级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工作目标
1、低年级识字是重点,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除掌握教材上要求会认的_个字,会写的_个字以外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兴趣,使学生能多种渠道识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3、重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师生同读经典。
本学期重点读、背《三字经》。
5、培养学生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6、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想说、敢说,乐于交流。
三、教学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建有效高效课堂。
(三)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针对本班实际抓好教学工作:
1、根据本班学生现状,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精心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会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重视写字指导,加强坐姿与执笔姿势的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4、经常开展竞赛、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引导孩子自己制作“识字课本”。
即“采蜜本”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常常碰到各种食品的包装、饮料的包装、家用电器的广告,还有各种报纸杂志的刊头等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的资源。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非常精美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分类,编排版面,正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可以结合展示台的内容,把这种“识字课本”定期拿到班上交流,分享成果。平时闲暇拿出来读读,欣赏欣赏。这种活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识字本身;而就识字来说,是实用的,效果好的。
还可以引导儿童讲述自己的识字小故事,让孩子们讲讲自己认识某个字的过程和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扩大识字效果,交流识字方法,而且分享识字的乐趣,并有效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要结合课内识字,丰富识字的形式,使学习汉字成为丰富生活、增长知识、促进读写、开发潜能的过程。要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鼓励课内认字不太好的同学。
总之,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工作计划#导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做人的基础,而且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教师班级教育计划2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化。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
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开发利用教材。
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
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构建教学设计。
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
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发挥多媒体作用。
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学习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
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
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习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
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教师班级教育计划3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七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七年级二班共102人,两个班级的学生有所不同。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部分学生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群星闪耀、爱国情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生活哲理和科幻探险六个板块组成单元。每个单元仍然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选取了四篇体现人物精神的文章,第二单元主要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平凡人的小故事,第四单元四篇文章培养我们优秀品质,第五单元感悟生活哲理,第六单元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本册名著阅读介绍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它们与课文内容都有有机的联系,如:《骆驼祥子》和凡人小事单元,《海底两万里》和科幻探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翻译方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5.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7.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8.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9.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教师班级教育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研修目标:
1、围绕“高效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力争用的教育理论进行教学。
3、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技巧与方法。
能熟练的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4、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自学笔记不少于三千字。
三、研修措施:
1、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做好笔记,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3、充分利用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等)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5、积极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
6、争取多听课,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教师班级教育计划5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在新的学年,我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执行新课程标准,领会"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使五(1)班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
二、班级基本情况概述
1、我所教的五(1)班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
学生大部分来自华溪,其中16人、、笼总白2人、下拖卓1人、外乡、外县州记9人、李阳、童云是这学期刚转进来。五年级平均分达88.2分,99分,最低66分。90分以上有22人,80分以上有12人,70分以上有3人,60分以上有1人.
2、学生上课气氛不活跃,学习上没有带头羊。
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较少,只有朱建成、_鹏、李诗琪、张玉彤、王耀雪等少数学生好学,成绩稳定;差生较多,李江鹏、梅光耀、普存、张宁、刘巧庆等是智力低,曹雨等等是怕学习,贪玩,上课玩手工;部分学生书写认真,字大方工整:谭秋惠、梅国梁、李诗琪、张玉彤、朱建成、普绍起、刘雨恒、张毅、普存、王林福等。部分学生书写乱,梅光耀、张宁、刘巧庆、曹雨思、刘杨、敖英溪、郭家宝、李奥等。特别是梅光耀、张宁、郭家宝等的字特别乱,看不清。
3、听课习惯不好,不动脑子,不举手发言。
发言声音小,不洪亮。老师讲老师的,他玩他的,一遇稍难一点的问题,就是等着,好像与他无关。女生能举手的只有李诗琪,男生敢举手只有朱建成,其余都是很被动,呆呆坐着。学习不踏实,对问题不求甚解;学生阅读面不广,知识狭窄,没有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差。
4、作业速度慢,错字多,特别是简单的字都写错。
李江鹏、周志成、张毅、普存、梅光耀、张宁、刘巧庆、刘杨,常不按时交作业或不交作业。
5、知识空缺多。
多音字不会做,更谈不上联系词语句子读准。句子更是一塌糊涂,部分学生连“把”字句、”被”字句都不会做,大部分不会改反问句.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更谈不上。作文不上路,布局谋篇谈不上,习作又短又空,照抄例文严重,对习作不感兴趣,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6、责任心不强,凡事与他无关。
值日生值日不到位,每天都要老师指导监督,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安排后不去做,依旧我行我素。
7、学生纪侓方面,等学习不努力。
梅国梁、李江鹏常欺负其他学生,脸皮厚,常犯小毛病,边说边犯。
8、学生不团结,特别是女生。
开学至今已发生过几次闹矛盾的事情。
三、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接手这个班,首先要了解学生,尽快掌握了他们的个性特点,掌握了班级的情况,因材施教。
(1)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本学年采用电子备课,注重二次备课。课前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针对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如果采用较深的话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可能事倍功半。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人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课件。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由于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因而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2)上课。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不会受到影响,不会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因此教学效果很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3)作业。
关键词:有效;化学实验;兴趣;能力;中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0-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其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认知各种化学变化现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尽管在课程上得到了有效的开展,但对于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有待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根据化学实验解决中考中的试题、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实验绿色化也是现代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
现有的化学实验,不论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验证实验还是科学探究性实验,都可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若目的在于探究化学变化过程,也可以称作化学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规范的操作技术;科学的评价体系[2]。三者在实验教学中是循序渐进的。在学习或研究化学时,选用什么化学体系是根据实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的;化学体系选定之后,对于实验装置的选择能够很好的确定;实验步骤决定于所选定的化学体系和仪器装置,如何科学地、有序地、安全地完成实验,决定了实验者对实验理论的学习、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效果的预测。只有这样来认识化学实验,才能真正体现出化学仍然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和为什么学习化学一定离不开实验,也才能够做到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
一、开展中学化学实验的意义
1. 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对于刚升入初三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增课程。一般来说,初三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都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应该通过化学实验这个有效教学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充分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入趣味性实验,激发学习兴趣[3]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要让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严谨而又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上好化学第一课非常重要。在绪言中引入一个好的实验,不但能够突出研究课题的关键,实验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化学、接受化学。下面介绍几个例子:
①烧不坏的手帕: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②水中起火:将一小块白磷置于热水中,对其鼓入氧气,白磷能够在水中剧烈燃烧。这现象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水能灭火、水中不能燃烧等生活经验形成了激烈的思想上的撞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演示实验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设计讨论,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实验原理的作出评价,装置的选择、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例如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区别我们的衣服是纯羊毛、纯棉还是合成纤维,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衣服上找边角料与自己的头发、指甲燃烧进行对比实验。对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燃烧产物进行分析得出生活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塑料。甲醛的具有毒性的原理以及不小心食用了甲醛如何第一时间自我解毒。这些不仅对化学学习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能解决很多实际生活问题。
其次,某些化学实验具有高危险性、高污染、反应周期较长等缺点,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实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中,能够克服实验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对此类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3)重视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分组实验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最有效的。拥有充足的药品和仪器是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也不可能脱离实验离开仪器和药品的使用而一味地讲述抽象的理论。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将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认真把关备足,是学校正常有序开展高效化学实验课的前提,分组实验准备工作也是教师备课环节中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学生化学分组实验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和参与的激情,从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4)开发家庭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青少年总有渴望知道周围世界的好奇心理,对绚丽多彩的世界总想知道为什么。每逢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兴趣”适时的布置一些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设计取材为学生所熟悉,能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的实验。我第一次将第一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布置为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点燃时及熄灭后的现象,并与实验手册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脸盆、吸管、饮料瓶来收集一瓶呼出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几乎所有学生都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并且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排水集气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对排水集气法何时收集满气体有了真切的体会,该实验器材熟悉、步骤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从实验的成功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家庭小实验还可以多样化,例如:自制净水器、眼睛框内的绿色物质成分,如何避免该物质的产生等。观察厨房间油盐酱醋的取用与摆放,根据生活经验推出实验室固体和液体药品的摆放与取用。调查太湖蓝藻有臭味的原因,如何从自我做起减少水污染等等。通过一个个简单而又熟悉的生活小实验,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尽管有了比较熟悉的背诵,但在解决中考中的实验题时效果欠佳。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是学生一直无法很好掌握的基础题,笔者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的猜想与动手实验相结合,学生才能对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考题中复杂实验仪器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笔者发现尽管给学生把原理解释的很清楚,但是学生掌握得还是不太理想,如果通过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组装仪器来亲自体验,解题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好化学实验对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在个体的行为机动过程中,起最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即自我效能感。有些学生因其他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对化学实验退退缩缩,不敢动手,总认为自己“不行”。化学实验往往又带有发光、放热、冒烟、有刺激性气体放出等,特别是氢气的爆炸实验,浓硫酸的取用等,很多学生有畏惧心理。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在学习上主动获取成功,并在成功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强化。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充分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有利于化学的学习,更有利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4]。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请这些学生帮助老师来共同完成,由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在心理上会比较容易放松,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实验,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在一起,效果特别好,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感悟了成功的喜悦,并且为在以后的分组实验中独立完成实验增强了很大的自信心。并且培养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克服畏惧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中学化学实验的进一步思考
纵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不难看出新世纪所要造就的人才标准,是由学科取向转向职业取向,是要造就有知识、技能全面、心理素质完美、社会适应力强的劳动者。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简单考试为基础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考啥就教啥、练习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构建科学、准确、全面和操作性强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势在必行[5]。
我们的教学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初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考不上普通高中,将不再接触专业的化学学习,因此对初中化学也重视不够,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基础化学不仅是针对考试,更是在以后的生活生产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提高对基础化学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为以后的生活生产打下基础,提高个人能力。笔者认为基础化学实验操作一定要掌握牢固,基本的动手能力必须培养。例如相当熟练的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不借助其它仪器单用剪刀将方的滤纸剪成圆形的滤纸,独立组装实验仪器等。完成实验报告时只用尺规作图,直接用水笔绘制实验仪器图像,不允许用铅笔来照图刻画后临摹。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通过一次体验让我感觉到这样做的意义非常大。
案例1: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学生的母亲在我面前大力赞扬了他的儿子,让我倍感欣慰。原来是她过年的时候带儿子回老家时坐火车,火车上非常拥挤,母亲在火车上去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手指头被门给夹了,手指头没有流血,但三个手指头都是紫的,非常疼。儿子陪母亲去车上的医务室时,医务室只有药箱而并没有医生,由于非常疼痛,母亲手指的颤抖以及嘴里发出的疼叫声使列车人员不敢去剪掉翘着的指甲然后再进行消毒、包扎,但是翘着的指甲不剪掉确没法包扎,一碰那指甲就钻心的疼。这时是儿子拿着剪刀很平静地帮母亲剪掉了指甲并且进行了消毒、包扎,一边剪还在母亲面前吹嘘说我们化学老师对我们做实验要求很严格,对剪刀的使用要求非常熟练,我平时都是空手剪圆滤纸的,列车人员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听完母亲的赞赏,我很自豪。
案例2:笔者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对比,金属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两个班级一个班级是传统讲解、记忆默写的方式,另一个班级是通过自己实验动手观察总结。一个星期后我进行了测验,前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而后者正确率一半不到。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是惊讶,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落后,但效率为啥会超过亲自动手实验,是不是该回归传统模式呢?
我们化学备课组专门进行了该课题分析。最后总结当一个人在专心完成实验的时候,他的精力不仅仅集中在实验现象上,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都要进行思考,而一个人的所有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简单地对实验现象进行评价的时候发现效果不佳,所以才会出现当面对面地询问学生该实验现象的时候,学生给的答案是“这个实验我做过了”而不是该实验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化学实验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价,单一的实验教学必须与化学教学两者有机结合,理论、实验、总结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达到化学教学与基本技能的双赢,真正地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忠才.试论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J].大家,2011,(20)
[2] 宋心琦.再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上)――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J].化学教学,2013,(3)
[3] 杨梅英.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小学电教,2013,(2)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通化市于2010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我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在通过名师工作室对初中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的过程中,有了以下思考。
一
通过调查情况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队伍具有差异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问题特征。
我们把教师按年龄分为三段,25岁到30岁的教师是入职适应期,正在进行从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从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转变,教师工作热情很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如果有适当的教学培训和指导就会一飞冲天。但如果没有适时的指导,就有可能原地徘徊。
30岁到40岁的教师处于成熟胜任期,他们小有成就,更勇于创新和适应新型的教育改革,但是由于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在教学中有时故步自封,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很难打开一片天空。
40岁到50岁,可以称为高原平台期,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相当于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在经验上停滞不前,慢慢地失去自己的教育理想。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没有及时地更新和补充新的教育理念。
青年教师虽然经过专业的师范院校的正规培训,却不能把所学的和教学直观地联系起来。而老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地得到培训和指导便会闭门造车,凭经验教学。
(三)很多教师不注重科研,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调查发现,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需要终身接受教育,没有认识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四)单打独斗,不注重团队的力量。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说明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钻研,很少交流,思想具有局限性。
二
针对教师现状,我们制订了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引领培训方向,使不同教师实现自我规划,尊重教师兴趣的多样性及教学的特性,因人而异,体现培训的有效性。在内容和形式上主要在培训中注重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渗入和更新。
《孟子尽心上》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观看教学中的变幻纷扰,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先让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教学行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我们工作室首先做的是唤醒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通过两个专题“做幸福的教师”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唤醒教师内在的自省力,然后进行专业培训。
对于教学理念这方面的提高,我们采用了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网络远程培训的方法进行。为此我们进行了“何为差生——关注学生差异性”、“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做研究性教师”、“古代教育观之新应用”、“教学科研的方法”等课题集中培训学习,并分派教师走出学校,走进大学课堂,进行教学理论方面的专业学习。在2011年8月走进北京师范大学,11月走进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专业研修,并在2012年集体参加西南大学的远程教育培训,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并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树立了一杆科研教学的旗帜,让教师把教学科研放在心上,放在教学行为中,并通过培训给教师以理论上的指导。
(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在教学中能把握学生脉搏,抓住学生的心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培训中把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展示给教师,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应用于工作中,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际中效果很好。
(三)实行任务驱动,引领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
每次培训活动都有具体的任务布置,要求教师完成。培训内容分成两大块:一块为理论,另一块为运用。理论学习后,我们一般或布置任务,或写学习感悟,以深化认识。把任务作为主线隐藏在活动中,让教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质疑原有知识,不断探索,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和知识重组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智慧,比传统的培训更灵活主动。
(四)主张个性化学习,实施“按需培训”,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让教师得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引领,工作室和通化师院物理系联合,请大学专家对我们进行专业的个体指导,我们又全员参加了西南大学的国家远程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同一学科的不同地域的教师交流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教学相长。教师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修。另外,我们还购置了大量的教育书籍供教师借阅,公布学习网站并设置名师工作室网站,让教师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和交流,提出问题或观点,进行研讨和解答。建立教师档案袋,增强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记录教师的教学成果、反思、总结等,利用档案袋记录教师的成长经历,看见自己的提高,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培训中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个体需要,注重人文精神,进行按需培训。
(五)院校联合,教学相长。
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未来教育的希望和明天,工作室和通化师院物理系联合,开展了一系列互学活动。师院的专家给予我们理论及专业知识指导,实验操作的指导,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进行课堂实践的讲座和指导,开展教学实践专题讲座、大学生到校见习课堂活动、中学生假期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师范生走进教育第一线,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方向和指导,而教师也在活动准备中实现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培训卓有成效,大多数教师已建立起终身学习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训时间有限,可是个人时间很多,有了兴趣和习惯才能一直学习下去。通过培训,受训教师之间实现良好的知识共享,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在遇到问题时,有寻求帮助的意识,借助团队力量,开拓思维,协商互助,用集体智慧解决个人问题。
我们接下来将要推行互动式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打破原有的教与学的界限,采用研讨或沟通的方法共同学习培训内容,并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余新.教师培训者专业化丛书: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