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业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师业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教师业务

第1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关键词:植物保护;信息技术;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保护专业主要研究植物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危害流行规律以及防治防控策略,是一门集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三大特点于一体的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专多能的服务生产一线的复合应用专业人才。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1]。目前,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已经大量使用,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较少[2-4]。本文提出将实验操作视频、微课、数字化标本、虚拟仿真实验和在线讨论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的设想,以期为该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借鉴。

一、植保专业传统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局

(一)实验示教受限,学生效率低下

在植保专业实验教学中,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专业核心技能之一。传统实验课上,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接着在实验台上操作示教,然后分组实验,老师再从旁指导,最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5]。在示教过程中,学生围在老师周围观看学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一般为40人),而空间有限,且示教一般只有一遍。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看不清楚;即使一部分学生看清楚了,也都很难记清楚操作细节。因此,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频频提问,而老师往往分身乏术。这样,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很难掌握操作技能。

(二)专业知识微观抽象,单纯讲授效果不佳

植物病虫害是植保专业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的丰富,植保专业实验也逐渐向微观的细胞和基因研究发展。实验过程中,经常会涉及机制原理、概念学说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多数较为抽象,晦涩难懂。而在我们传统实验课上,教师则常常是通过课上单纯的讲授来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对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消化的情况下,往往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机械操作,这样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

(三)标本资源短缺,教学开展不顺

标本是植保专业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学生经常要观察各种标本,如玻片标本、浸渍标本、腊叶标本等。玻片标本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学生寻找典型结构耗时耗力;由于操作不当,玻片易被压裂或摔碎;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这种标本容易出现褪色、发霉、模糊、漏气等现象,某些珍贵标本很难再取样制作。浸渍标本占据空间大,玻璃瓶易碎裂;浸渍液往往为福尔马林,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病变组织由于长期浸泡,其典型特征会逐渐退化,液体也会变浑浊,影响观察。腊叶标本在压制过程中失去原本的色彩,典型特征变得不明显,不利于观察。种种因素的限制,大大影响了植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实验易遭时空局限,教学质量受影响

传统实验课上,通常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预先完成部分内容,然后学生再做剩余的一小部分内容。尽管全程累加所需操作时间就几小时,但实际操作的周期达到数月。学生无法全程动手,知识与方法难以实现完整性。植保专业许多课程实验与季节紧密结合,但教学计划的安排往往与季节脱节,季节与课程执行时间存在矛盾。春末夏初时节是作物生长和病虫害繁殖的适合季节,但此时已临近期末,安排的许多课程实验已结束,进入了期末考试阶段。错过了实验材料最丰富的季节,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植保专业因其涉农特性,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除了在户内的实验室进行外,还需深入生产基地、大田苗圃等户外场所进行实验。学校建设的生产基地有限,且通常设立在距离学校较远的地区,这无形中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不便。同时,户外场所易受天气、生产需要等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实验过程中断、实验进度延缓。

(五)师生交流少,学生疑惑难解决

教学实践表明,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是拓宽学生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仅限于实验室内实验课上那有限的空间时间内,而学生在课堂学习前或学习后遇到的疑难问题却常常因为找不到老师解惑而搁置,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植保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即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手段来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呈现和分配信息[6]。在植保专业实验教学中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实验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一)录制实验操作视频,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一些精细复杂的实验操作,老师可以提前录制规范的实验操作视频。在拍摄过程中,保证光线充足,设备稳定不抖动,重点聚焦手部的操作细节。拍摄后进行剪辑加工,并配上解说和字幕,在实验课前上传到移动平台,供学生在课前下载预习。在实验课上,老师只需重点讲解某些关键步骤,以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老师根据学生操作的情况再进行适当指导。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微课,化繁为简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长在10分钟以内,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7]。其简短、精炼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在实验教学上的应用以及学生开展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例如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实验中,其原理微观抽象难懂。对此,我们可以将实验原理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将知识点化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PCR反应体系由模板DNA、引物、底物、DNA聚合酶、缓冲液等组成,其操作过程为变性、退火、延伸等三个步骤循环进行。每次循环扩增产物又可以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因此,每经过一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特定DN段的分子数目增加一倍。采用动画技术,形象生动地解说每一个过程,由此制成5-10分钟的微课,在课前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或QQ群,以便学生下载预习。课上,老师再次播放微课,重点讲解某些疑难点,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后,一些还未掌握的学生,还可以再次重复观看微课,自主补习、直到学会为止。

(三)建立数字化标本库,实现资源共享

以植物病理学实验为例,建立起植物病理数字化玻片标本库、植物病害数字化浸渍标本库和数字化新鲜标本库。利用显微摄像系统,通过专门的图像软件,将植物病理玻璃切片标本转化为虚拟的数字化切片标本[8]。对采集到的图像,可以进行剪辑、合成和标注,并且尽可能全面的展示每种病原的典型特征。例如观察镰刀菌属的切片,不同的切片可能有不同的孢子,如一张切片上有典型的小型分生孢子,另一张切片上则有典型的大型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我们可以分别采集,然后合成到一张数字切片,并对不同孢子进行必要的名称标注。最后,按照病原分类系统,对所有图像进行整理,以便于查阅。利用数码摄像技术,借助特制装置将浸渍标本立体旋转360度来捕捉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构建浸渍标本的三维立体成像。利用数码相机,对新鲜标本进行拍照,将照片输入电脑,制成数字化标本。对这两种标本的图像,我们可以按照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起这三种数字标本库之间的连接,实现新鲜标本、浸渍标本与显微形态的配合。然后,将数字化标本库与校园互联网结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登录学习。

(四)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拓展实践领域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融合了虚拟现实、网络通讯、数据库、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化技术,通过构建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来实现人机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9]。建立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中如身临其境般开展各种实验,理解消化各个知识点,学习掌握各项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例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仿真演示。水稻的生长经历秧苗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黄熟期等各个时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在室内就可以观察到整个过程,不受空间的局限;同时,利用一节实验课的时间就能充分掌握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大大的缩短了实验的时长,实现长周期实验短时化。再例如,对稻瘟病的发生发展及综合防治虚拟仿真。稻瘟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谷和稻草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在风雨等外力的作用下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当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在稻叶表面萌发,生成芽管;之后在水稻中某些物质的诱导下形成附着胞,由附着胞上产生的浸染钉穿透水稻叶片的表皮,进入到水稻的叶肉细胞中[10]。随着病菌向邻近细胞的扩展,在叶片表面形成坏死斑,并且在病斑上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其他稻株上,进行再侵染。整个发病过程微观抽象,在传统实验课上无法向学生展示,学生没有直观感受,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如果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就可以把稻瘟病乃至其他各种病害的症状诊断、浸染循环过程和防控对策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

(五)开展在线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随着QQ、微信和课程论坛等线上平台的发展和普及,打破时空限制的在线讨论变为可能。以“植物病原线虫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为例,在上一次实验课结束后,老师便可以将下一次要上的实验课的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视频、微课以及数字化标本等相关内容通过QQ、微信和课程论坛等线上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布置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如植物受线虫危害后,和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有何不同?不同属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症状有何区别?分离线虫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线虫分离方法?病原线虫包括哪些重要类群?这些类群是怎么划分的?同时,师生之间约定好在实验课前一天晚上开展线上讨论,检验预习情况。对一些重要问题,老师提供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并留待课上再讨论解决。实验课后,学生如仍有问题,还可以继续通过这些线上平台与老师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并解决。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额外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我国主要的检疫性线虫有哪些?对线虫病害如何进行防治?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课余时间与学生线上讨论学习,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语

人类正处在被信息技术改变的时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实验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信息技术给实验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活力。面对植保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之有机结合的设想,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所面临的困局,改革并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创新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这不仅适用于植保专业,而且适用于农科专业,甚至是各科专业。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潜力,我们仍需不断地开发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3

[2]罗梅,宾淑英,林进添.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05-4906.

[3]范玉琴,许良政.信息技术与植物生理学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534-2535

[4]薛应钰,杨成德,李焕宇,徐秉良.多媒体教学在植物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J]草原与草坪,2015,35(4):102-105

[5]李佩琴,杨少芬,周春辉,唐高兴.微课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202-203

[6]钟贞.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5(14):37-38

[7]余泰,李冰.微课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199-201

[8]杨广玲,董会,张卫光,赵春青,孔令广.数字化虚拟切片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27):23-25

[9]王卫国,胡今鸿,刘宏.国外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214-219

第2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第二课堂;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47-02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突出特征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知道,实践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日积月累的理论及实践锻炼中逐渐积累而来。而对于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亦正面临着一个困扰的问题,即一方面学生抱怨难于找到合适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认为该专业学生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欠缺,无法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最终造成原本极具潜力的生物技术专业成为了社会所淡漠的领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那就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之上,学生仅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性学习,不能彻底掌握和了解所学知识体系,从而造成了学生抛去书本一问三不知的现象。而如果对第一课堂的内容进行延伸,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加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技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我们现今所凸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必成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一、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及意义

1.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主体,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一般上课教学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进行单向讲授式交流,学生缺乏兴趣及主动性,也欠缺对所学问题的思考和辨析。而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体系以团队分组形式进行,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方式,例如:课堂学习及实验室实践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开展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生物技术专业本身特点决定了所培养人才应具备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但第一课堂的教学仅能满足该专业学生理论水平的高起点,却在实际专业实践中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短板。如今,逐渐引入的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即成为了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一方面,其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性内容通过多媒体、具体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吸收;另一方面,第一课堂的教学也通过第二课堂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表述的更加直观、形象,从而降低教学难度。这样两者的相互补充,就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

3.激发学生兴趣,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我们常说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大需求与人民小需求之间供需的矛盾问题,第二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标准之间的矛盾问题。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生物技术领域的硕士、博士学历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衡量的唯一标准,反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就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在第一课堂之余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能使学生通过该载体更加贴近社会所需、提高自身驾驭知识及技能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具体活动及实践锻炼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而这些都成为该专业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并被用来衡量其价值的根本指标。

二、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

1.探索生物技术专业“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农业类院校是农学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及学院围绕的中心工作也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1997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经过农学院几年对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现已初见成效,其大体包括三大教学阶段,即“延伸性”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发展性”专业实践教学阶段及“创新性”实践教学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基础,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室工作流程、试剂的配制及基础实验的操作,这一阶段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具体补充;第二个阶段是核心,在补充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知识及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基础之上,我们依据学生的具体兴趣及工作岗位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这一阶段不仅能使学生在前一基础之上进行较大飞跃,更关键在于拓展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功能;第三个阶段是升华,学生通过成立科技小组和创新小组来提出课题、组织实施并完成课题。通过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的逐步培养,使学生除具备实践技能外,还具备能独立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最终达到“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标准。这即为我们实施这一教学体系的具体培养模式。

2.建立形式灵活、多种多样的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通常具有好奇心强但集中度和持久度较弱的特点,所以在建立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建立了多种组织形式,例如:让学生担任老师角色,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进行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知识的讲解;让多位学生成立起实验小组,组与组之间准备教学实验并互相评分,取长补短;邀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学长进行心得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以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等多种身份加入第二课堂的具体活动中,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载体。

3.评价考核学分化,加强和规范对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在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体系始终处于第一课堂的附属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也不能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我院在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学分制,加强和规范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和指导。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的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学分制的采用打破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某一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同时,指导教师亦可通过有计划地活动和学生进行个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来进行,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均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从而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收益。

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期笔者经组织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热情度很高,但从整体上来讲,有少数学生会反映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涉及面还较小,不是很能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需求。而这也是目前众多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通病,即活动内容涉及面小,不能紧密结合专业理论及社会需求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如今社会对人才的筛选不仅考查其是否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及基本礼仪等人文素质。如果我们仅仅偏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培训及人文的教育,那再有满腹经纶的学生也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已经开始把培养好学生专业技能技巧,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及同人文修养的培养方面提高到同一认识层面,并逐步开展工作,这样会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发展潜力,也更适应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独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16):27-29.

[2]陈兵,徐占斌,谷海玲.积极开展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教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陈碧琳.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改革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6).

[4]庞翼.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尝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06).

[5]张黎明.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6]庞金玲,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第3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1、明确学生认知的态度

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所有学科之中最感兴趣的科目,很多老师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信息技术课会很好上、很轻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所共知的,如果你认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那么你就错了,他们的兴趣是针对电脑游戏的。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首先要纠正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引导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也就是说,要从思想上使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

2、教师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基础而编写的。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相当精湛的业务水平。“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备一桶水。”更鉴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这一桶水如涓流,潺潺不息。

3、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组织教学能力比教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不能放纵学生玩电脑游戏。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在何处学?这可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的。教育是引导,是辅助,更是合作。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大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使得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教师学会观察及时总结

作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步快的学生给予认可。课后可以跟学生多沟通,分析教学情况,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弥补。对基础差的学生,可考虑给他安排“伙伴教师”或者单独给其补课,赶上其他学生。同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喜欢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4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改革;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51-1

1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领域

1.1 管理方面的应用

1.1.1 公文流转 在公文流转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传送,不仅节省时间,同时也能节省办公费用。

1.1.2 档案管理 包括: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具有方便、明了、快捷等优点,无论管理还是查询都非常方便,并且不易出错。

1.1.3 数据传输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数据统计、报表的填制等。

1.1.4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成绩管理、总结、教职工的考核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务管理,既方便快捷又准确无误。

1.1.5 即时通讯 利用信息技术,在局域网内可以即时联系,能够互相交流,传输文件,交流视频、音频信息等。

1.2 教学方面的应用

1.2.1 网上教学 网上教学,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重复学习,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1.2.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已经应用于很多高职院校的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形象的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同时课堂互动性会更强,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信息化在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性

学校管理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

另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方面顺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是当前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能够满足现代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员的重要阵地,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因此,应该将现代的科技发展成果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当中,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为尽早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分享教学资源,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受益,同时也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由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中,可以使教师之间快捷、有效、实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教学中的经验。同时,教师可以广泛利用网络,随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信息、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4)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呈现出教学管理科学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化、实验实训动态化、质量监控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特征。

3 信息应用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全体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有效开展本校的信息建设。

3.2 加强领导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建设工程,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视。应该在校长或者相关主要领导的主要负责下,建立起长期、高效、有力的层级领导负责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

3.3 完善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包括软件、硬件及网络,软件即能够提高管理、教学效率和水平的软件系统,硬件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终端设备、服务器等,网络包括校园网的环境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够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4 开展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训。首先,要定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面的信息技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要通过培训,建立起一支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信息技术队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服务,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为.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年24期.

[2] 张帆.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1期.

[3] 向欣.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4] 梅海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初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裘友凤.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才之路,2009年17期.

作者简介:周玉学(1970-),男,四平职业大学实验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第5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组的教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年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3000多人,共58个班级.高一年级每班每周都开设有2节信息技术课,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兴趣.高二年级每班每周都开设有2节通用技术课,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养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作风,使学生能运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和设计制作过程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

我校现有8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均为专职教师,这些教师全是本科毕业生,能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已能胜任计算机的教学工作.

我校有四间电脑室,1间课件制作室,60多套多媒体教学平台,现有教学电脑和办公电脑300多台,教学区和教工宿舍区均具有百兆局域网,并通过光纤拉入了基础教育网,我校还具有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门户网站,信息科组除担任各自的教学任务外,还负责学校网络的管理,电脑设备,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维护和网站的更新等等.

二,信息技术课期考的方式

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期考考核主要采取闭卷考核方式:教师在期末两周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综合其他的能力,给学生列出相关的考核范围,出好考试试卷,学生在1小时内独立完成试卷.

高二年级的通用技术课期中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核方式:教师在期末两周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综合其他的能力,给学生列出相关的考核范围,出好考试试卷,学生在1小时内独立完成试卷;期末考试为学生分小组制作作品,考核的方法是:要求每小组的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制作一个手工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给予评定分.

三,这学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经过我校领导以及信息技术课教师和学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保障了我校的网络,办公设备和办公软件等的正常运行,进而保障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高一级乡镇来的大部分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 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并开设电脑兴趣班,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电脑水平差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在电脑操作上已经很熟练了.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工作

在教务处和教研会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周都有备课小组集体备课,规定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使得教学能够正常运行,统一各班教学进度.

3,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业务水平

第6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务管理;教学模式;应用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深入到中职教育。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务、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务管理变得准确、规范,使教学模式变得形象、生动。以重庆潼南教师进修校为例,对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很大,为中职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应注意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搭建数字化校园,培养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引入教务管理系统,规范教务管理

我校使用中职学校教务系统管理,该系统利用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账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

1.学生信息管理

教务人员通过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来管理学生信息,如进行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以系统来规范学生信息,在招生数据录入时避免重复学生录入;规范转学、休学、退学信息,并把转学、休学、退学操作与财务挂钩,使财务人员与学籍管理人员业务在系统中能对接,便于工作的开展。

2.教师信息管理

教务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教师信息,包括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学校随时掌握教师的最新信息。建立教师与课程、班级、学生对应关系,便于业务权限分配的管理。

3.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财务信息,包括学生的缴费和欠费等,并与转学、休学、退学对应,做到学生进出与费用进出一一对应。可以查询各班缴费、欠费情况,统计学校各类财务数据。

4.班级与课程管理

教务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班级与课程,建立学生、班级、课程的各种关系。

5.成绩信息管理

教务工作人员通过该模块来进行学生成绩的管理,在进行学生成绩的添加时,可用它来为学生设置所在班级的课程表来直接输入成绩。

6.综合信息查询与输出

通过该模块可以查询教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如:学生学号、姓名、所在班级、班主任名字和宿舍等信息,对查询学生信息的各种查询条件,用户可以根据单个的查询条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查询。把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缴费情况、班级与课程等各种复杂数据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务系统平台优势简单地呈现给用户。各种查询结果也可以导出Excel、Txt等各种数据格式,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打印,如打印学生成绩信息、选课记表和班级表等。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填鸭式转向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由记忆型向思索型转变。教学要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和实践创造力的培养;要注意删减陈旧的过细过繁的教学内容,增加介绍新知识、新工艺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好基本功,为学生创造力的形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传授学生全新的知识和信息。

信息技术包括对信息的表达、交流等各种技术,在中职课堂上就表现为教师把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传达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方便地实现。信息技术能创造情境,把抽象环境具体化,能化远为近、大小互换、快慢互变,随时随地将学习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已经建成自己的数字化校园,但很多中职学校还未开展建设。数字化校园不是简单地用电脑管理校园,而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可以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2.教学资源建设不够

在硬件方面未做到学校网络全覆盖,办公场地和教学场地只有有线网络,没有无线网络接入。教师和机房都配有计算机,但计算机普遍存在设备差、网速慢等问题,无法快速下载和浏览资源。多媒体教室比例很小,大部分还是传统教室,教师上课主要还以黑板、粉笔形式讲课。由于学校硬件原因,各门课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受到很大影响。教师普遍认为“现有资源缺乏教学价值,不适合教学需要”,教学资源建设有待提高和完善。

3.教师队伍建设不够

人的因素是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人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核心作用,应该成为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主力军。但是,教师队伍里,各教师教授课程不一样,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也参差不齐,文科课程教师的信息素质就明显低于理科课程的教师。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一般操作维护、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的应用等软件使用技术,一般都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而对于多媒体视音频处理、图片处理、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开发等技术都不熟练。这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方面有较好的思路,但是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质量很难提高。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院校与其他的普通教育院校不同,教学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培养和输送更加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务、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更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多样化,大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改进程。在极大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了我国中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第8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因为他们的思维一样,想问题的出发点基本相同,有些问题比简单的问教师理解的更快,记忆的时间也更长。

四、提高业务,与时俱进

如何上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天不学习,就后落伍,跟不上这科的发展速度,所以我们要不段学习,可以通过上网学习、看相关的杂志、报纸等。通过继续教育网上学习这个平台,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到我们这科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听专家的讲座,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给我们的教学以指导。

第9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

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学校中生存环境恶劣、地位低下己是不争的事实,“拿补贴,钱最少;考核表,分最低;评职称,靠边站;眼睛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虚。”这句顺口溜便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小学被列为副科教师、万能教师、甚至连教师都算不上,属于教辅人员。常常扮演的角色有教信息技术课;为学校购置计算机设备,搭建校园网;学校计算机房、网络设备乃至全校所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机房的卫生保洁员;为其他学科教师制作上公开课或参加比赛的课件;学校办公室文秘。承担了大量教育技术支持的繁琐工作,而工作量又难以计算。一天到晚都在忙却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了成绩都是别人的。

领导不重视:由于信息技术高、中考不考,在目前各学校名为素质教育却实为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在大多数领导眼中这一学科装点门面,宣传所谓的素质教育成果还可以,但实际上是可有可无,课时常被压缩挤占。工作环境差却缺乏相应的劳动保障或补贴: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辐射强,会对长期工作在计算机房的教师的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专业发展不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单独的职称系列,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极其不顺畅,在学历、工龄等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获得相同的职称升迁,往往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在很多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几乎被剥夺了专业发展权。学习压力巨大: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一专业,现在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更为迅速,我国最近几年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和相关规定变化也最为剧烈,导致信息技术教师苦苦追赶、应接不暇,学习压力几乎已经到了教师难以承载的极限。

造成目前这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因我想归根结底是两条,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己搞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素质教育仍然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学校抓的依然是应试教育。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学校成绩的主要指标是高考上线率、平均分,各校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依然在排队,并且直接和学校以及教师的收入挂勾。素质教育的成果毕竟是一个不太好量化的东西。信息技术课不是高、中考的必考学科,自然得靠边站,逐渐被边缘化。内因是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人员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学校中的暂时低下地位,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导致了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持消极态度,懒得进取,反过去又进一步降低了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如此恶性循环。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有以下几条对策:

一、内强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提高地位,信息技术课教师自己要有精良的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具有紧随社会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学科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紧跟科技发展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地位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做一行爱一行,争取去喜爱这个职业,在平凡中求得自己心灵的平衡。要增强自身的教师意识,要有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信息技术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利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历史赋予信息技术教师的重任。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我们必须努力掌握更多的教育技术。

二、正确定位

电脑、网络进入校园,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办公条件的普及,让每一位教师都真实感受到信息化的挑战,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而在全体教师中,只有信息技术教师相对来说是最懂技术的。学校的重大事情如“上级领导来检查、教师要做公开课课件、办公室电脑故障、网络瘫痪……等等”,如果我们能挺身而出及时解决好,做好教育服务工作,必然取得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们的信任,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得到集体的认同。信息技术课教师为其它学科服务有百利而无一害,信息技术关键在于应用,服务于其它学科的过程,本身也是把信息技术课知识加以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你广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设计课件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人家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做出成绩

信息教师最终还是要在课堂上站稳脚跟,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这才是我们的主战场。信息技术课在各学校都是学生喜欢的科目之一。信息技术课注重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尽情创新,要利用好这一点,抓学科竞赛辅导,多培养信息技术特长生(最好是能多获奖项)。教师本人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参与一些课题研究,并积极撰写文章,制作课件,力争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和各类竞赛中获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更应该争取机会积极参加省、市、区(县)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评比甚至教坛新星评比活动,使自己尽快脱颖而出。信息技术教师对某一个项目最好精通,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学校网站建设、制作课件、学生奥赛、机器人竞赛、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某一个方面走在兄弟学校的前列,使之成为学校的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