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焊接专业范文

焊接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焊接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焊接专业

第1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焊接专业实训教学 模块化教学 校企合作

0、 引言

国内外专家认为:“到2020年,焊接仍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它是一种可靠、低成本的连接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焊接。因此,培养大批量能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开设实训教学投入大,焊接设备也非常有限,跟企业的实际生产仍有一定的距离;焊接实训环境差、工种苦,学生学习容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有敬业精神、技能优秀的技术工人,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模块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焊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是职业院校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也是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理论和实训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训课程往往只是形式,是理论课的附属,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要求。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理论学习的目标直接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技术等级要求,以焊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焊接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专业知识和相关焊接工艺知识),按照焊接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焊接理论教学和焊接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是同步进行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先讲授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训实践操作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模块课题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接电弧焊差,有的学生焊条电弧焊操作水平高而气保焊差。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学生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实训时与其他学生比较也会产生紧迫感。操作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可提前选修其他实训模块,对于学习散漫的同学也可起到鞭策作用,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 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不断探索、创新。

2.1 确定模块。将不同的焊接实训课题分成一个大的模块,在大模块的基础上设立小模块,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

2.2 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模块内容,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2.3 每个模块能力目标的设立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可适当设置高目标模块,以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4 注意模块的更新,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淘汰旧的不实用的模块,创建新的模块,实训模块使学生掌握实用可行的技能。

3、 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3.1 校内交流式培训。即通过制定阅读书目并开展交流讲座、辅导讲座、观摩听课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主要是转变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方法。

3.2 脱产上岗式培训。即暂停校内教学任务,将教师送往相应的工作岗位见习,主要是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能真正和实践结合起来。

3.3 带队实习式培训。学生进工厂上岗实习时,安排带队教师同往,既负责实习生管理,又随实习生接触实际工作,强化了自身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并将之应用到本院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

4 、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转为了更好的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应该加强与“订单式培养”企业接触、沟通,在新生入学初,请企业派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订单式”新生的面试与考核,与基本符合用人要求的学生签订订单,组建焊接专业“订单”班。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认真研究,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知识的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商讨理论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置,将实训模块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实训模块内容。在模块化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应技能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竞争力。

5、 总结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第2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职业(行业)标准;智能焊接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深入推进,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为典型代表的焊接制造行业机器人焊接比重不断提升,进而对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能焊接人才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焊接高等教育体系,如何确立高职智能焊接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使该类型的人才培养满足智能焊接制造的需求,支撑行业的转型升级,其意义重大[1]。本文以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为载体,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结果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及教材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建设目标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以GB/150等国内标准和ISO15609、EN287、ISO9606、ASME等与焊接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等为突破口,重构课程体系基础技能模块,理清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的智能焊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逐步把机器人焊接相关标准GB/T19867.4、CWA1.5、ISO14732等融入机器人焊接高端模块,形成以岗位为主导、标准为主线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设思路

通过对包括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在内的焊接制造行业的调研,解决专业定位问题;按照GB/T29824(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19867.4(激光焊接工艺规程)、CWA1.5(弧焊机器人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规范)、ISO10218(机器人与机器人装置)、ISO14732(金属材料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操作工技能评定)、ISO15609(国际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ISO9606(国际焊工资格认证标准)等国内外标准要求,解决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要求的问题。基于机器人弧焊操作员、机器人激光焊接操作员等新岗位的人才需求,按照手工焊接技术—焊接工艺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的技术升级路径,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协同典型企业(中车集团、迪森〈常州〉锅炉有限公司等),重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一高)、焊接操作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两基)”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具体为:根据《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TSGZ60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EN287(国际焊工资格考试)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2],根据ISO15609等标准要求,将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19867.4、CWA1.5、ISO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重组课程教学内容,重整课程项目,解决教学内容更新以对接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升级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将符合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的焊工持证项目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以焊接方法为主线,由易到难排序教学内容,解决技能类课程建设问题;按照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标准、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学生工艺评定、工艺编制、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能力的教学项目,解决技术类课程开发问题。校企行合作,按照TSGZ6002、CWA1.5、ISO14732的要求,建设集特种设备焊工培训考核,机器人弧焊操作员培训考核,国际焊工培训考核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焊接实训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时刻保持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对接,解决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一致性问题。

三、建设路径与方法

1.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焊接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撑以及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3],在此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2.从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开展广泛的职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梳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明确智能焊接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综合梳理和科学定位,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育训并重新理念,将职业(行业)标准贯通,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3.从智能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际出发,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路径和方法,探索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以《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将ISO9606、EN287等国内外标准融入,培养手工焊接技能扎实的学生,并结合“1+X”技能等级标准、机器人焊接相关行业资格标准、国际标准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培养能进行机器人焊接操作、能进行机器人焊接编程、能制订机器人焊接工艺以及能进行机器人焊接质量检验的“四能”智能焊接人才,使人才培养更具有职业特征,更能做到与产业需求相一致。4.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通过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四、建设成效

1.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TSGZ6002、EN287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手工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ISO15609等标准要求,以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19867.4、CWA1.5、ISO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构建“一高两基”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制订能力的需求。(见文末图2)2.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标准要求为主线,根据焊接方法的分类特征,按照持证项目技能等级,从简单的平焊到复杂的全位置焊,再到机器人编程及焊接递进,开发技能类课程;根据技术类岗位能力需求,以典型生产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把能力要求分担到多门课程中,开发技术类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材。3.创新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多位一体”实训平台。省产教深度融合智能焊接实训平台包含省人社厅认定的焊工高级技师统一鉴定机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与中国焊接协会共建的全国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与德国手工业协会共建的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考试中心。作为第三方培训与鉴定机构,为企业进行焊工培训及考核,同时利用平台资源集聚优势,更有利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为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提供条件。

五、结语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了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编制能力的需求;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了一批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创新了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了“多位一体”实训平台。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了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了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相似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胡秋.基于一体化教学过程技工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6):128-129.

[2]姜泽东,史维琴,陈保国.特种设备制造标准融入焊接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5).

第3篇:焊接专业范文

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国赛,是指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的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比赛,是焊接专业高职院校首次开展的赛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全国性行业技能大赛,“焊接技术”比赛项目分为理论比赛和实际操作比赛两个环节,实际操作环节涵盖了装配、焊接、参数调整、焊材选用等方面的技术比拼,旨在全面检验选手在焊接操作技能、职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焊接国赛,是全国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大比武,从焊接国赛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与问题。

2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专业师资力量、实训教学条件、学生生源质量等客观因素,难以快速改变改进,此外还包括教学方法,是可控影响因素。调研分析省内外高职焊接专业在省赛、国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与建议:(1)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能脱节,应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各省赛以及国赛的比赛成绩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学生选手单项目比赛成绩较高,或理论比赛分值偏高、或实践分值偏高。这说明,在赛前训练以及日常的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理论课堂纯理论教学、实训课堂纯实训教学,号称教学做一体化的学校也多是仅仅将理论课堂的位置由班级搬到实训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①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在实训室内,应配备好足够的桌椅、移动黑板与多媒体投影设备,有满足全部学生学习配套数的实训工位与设备。②需要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依托实训报告、实训指导书、学生任务单、学生工作页等载体让课程教学能够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边思考、边阅读查资料、边记录、边操作。③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需要配备良好的、专业的排风系统,否则因为焊接作业的影响,室内烟气呛人难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2)焊接专业有服务地方产业的特色,但是不能忽略焊接的通用性教学。从比赛项目来说,焊接比赛内容可能与学校的教学重点、与学校培养的行业需要不统一,这是比赛成绩失利的原因。不同焊接院校的专业设置因为人才培养面向的行业背景不同,有的是面向压力容器焊接、有的是面向铁路车体的铝焊、有的是面向建筑行业的焊接、有的是面向船舶制造维修行业的焊接、有的是面向汽车装配厂的钣金焊接等,不同行业的焊接设备、焊接工艺方法有明显区别,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免有自己的针对性,可以称为专业的行业背景特征。

3提升学生焊接专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1)实训室开放。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学,不能单单依靠有限的课堂内学时完成。焊接专业是属于典型的动手型专业。很多高职焊接专业同行表示,学生在校期间的很多学时被数学、英语、体育、思政等公共课程占用,大一还要开设焊接专业的制图、电工电子、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通常整个大一阶段学生几乎没有接触焊接的专业课程。学生到了大二,才开始接触焊接课程,这个阶段还有体育、思政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占据一部分课时,学生的实际焊接专业课程学时间受到明显的限制。再加上课程教师1~2人面对几十人的教学班额,难以一对一的全程指导,学生的实际教学学时又打了折扣。通过调研发现,对学生组织实训室开放的高职院校在焊接省赛与国赛中取得成绩更优异。分析原因,将焊接专业课程教学由课堂有限学时延展到课外的实训室开放,能够为学生的焊接练习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2)生产性实训教学。焊接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种,需要大量的焊接作业练习来获得焊接技术与焊接经验。因此,在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耗材较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耗材的投入呈现正比关系。办学成本高、学费标准低,是所有焊接专业办学面临的现状。受到办学经费投入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属于非重点建设专业,难以申请到充足的耗材资金审批,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限制。对此,生产性实训教学是目前解决焊接专业办学经费投入有限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调研发现,有生产性实训的高职院校的省赛、国赛参赛成绩明显高于其他院校。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有各种高性能除尘装置、交流焊机、直流焊机、二保焊机、氩弧焊机、埋弧焊机、等离子焊机,以及磁粉探伤仪、X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和液压拉伸试验机等检测设备,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完全有能力接受企业的焊接订单生产任务。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允许与鼓励焊接专业生产性项目进校园,将企业的焊接生产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以企业的焊接产品作为学生的作业,以企业的焊接质量要求作为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依托生产性任务,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开展课程教学或课外训练,实现学生动手练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焊接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成就感。

总之,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注重焊接的通用性教学、并大力开展实训室开放与生产性实训,这是众多兄弟院校焊接专业的办学成功经验和竞赛成功经验。

作者:王滨滨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远温.湖北省第一届高职院校焊接技能大赛圆满落幕[J].现代焊接,2011,(8).

第4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单招 焊接专业英语 教学研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65-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全球化,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行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备受企业青睐。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任务的胜任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与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扩大学生对焊接技术的认识,促使学生真正能够在焊接生产中读懂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并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厚实基础。

一 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焊接专业英语课程通常是在学习完大学英语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焊接理论知识读懂焊接英文资料并能将外文焊接工艺规范翻译成中文。那么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就应该包含两点:

1.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笔者所在学校的焊接专业是基于船舶行业建立起来,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面向船厂,因此,教师所谓专业理论知识并非仅仅指焊接理论知识,还应该包括船舶建造的知识。此外,学生的就业方向还包括汽车和机械行业,所以教师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

2.优秀的英语综合能力

所谓英语综合能力,即英语的“听说读写”。专业英语老师首先要熟练掌握行业英语词汇,能够正确标准地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专业知识的提高,同时英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二 以中职为起点的高职学生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3年起开始实行单独招生,其焊接专业学生既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又有来自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的学生,学生的来源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同,特别是以中职为起点的学生英语基础要更薄弱些。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只有摸清学生的特点,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英语基础差

以中职为起点的学生,其英语基础相当于初中水平,掌握的单词量少,英语语法中的从句基本上不懂,面对专业英语中的大量行业词汇和复杂句型,不知道从何入手,上课时漫不经心,很少主动配合教师教学。

2.学习信心不足

学生普遍认为以后较少用到行业英语,即便需要用到,也可以运用翻译软件来解决问题。再加上本身英语基础较差,没有信心学好课程,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从而“破罐子破摔”。

3.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安心学习,一旦学生中出现个别的厌学情绪就会由点及面地影响到整个群体。加上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致使学习效率下降。

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制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焊接专业英语教学方式。

三 焊接专业英语教学方式研讨

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阅读国外的先进焊接技术文献,并且能够与国外的从业人员交流。笔者就教授焊接专业英语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高职院校中焊接专业英语教学的体会。

1.焊接专业英语的教材选用

第一,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又要包含英语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应包括焊接及其有关行业的知识,如船舶、汽车、机械等,以焊接专业知识为主,以焊接的相关知识为辅。要考虑到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多覆盖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同时,不能忽略了英语的语言功能,教材要能提供“听说读写”的练习。

第二,既要注重实用性,又要包含趣味性。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内容除包含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实用性能强,能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提供帮助。

2.焊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第一,专业词汇的积累。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延伸,其学习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专业词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忆规律。同一专业词汇常常在专业英语中反复,但学生往往无法前后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词汇反复朗读,以加深学生印象。

第二,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焊接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朗读、翻译,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的现象较为普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兴趣学习。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听”和“说”几乎没有。基于上述现象,针对焊接专业英语教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主的方式,先让学生朗读和翻译,再由老师修正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5篇:焊接专业范文

一、人文教育是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其中,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技工教育长期处于生源匮乏、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尴尬境地。焊接专业因为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强度较高、吃苦耐劳的学生越来越少等因素,招生状况更是雪上加霜。现代技工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状况依旧存在,语文、音乐和美术等基础课程被严重压缩。

二、焊接专业人文教育缺失现状

在焊接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美的感受,降低了对美的追求,模糊了对美的评判。表现为学习上浑浑噩噩,没有追求,得过且过;技能训练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生活上追求奇装异服,没有目标。焊接本身就是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再刻苦,理论知识掌握再细致,如果缺乏人文教育、缺乏美感,学生也不会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更不会成为优秀的焊接工人。所以重塑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已经迫在眉睫。

三、加强焊接专业人文教育的措施

如何发掘课程体系中的人文教育功能,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值得教师探究的课题。

1.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人文知识的比重语文、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基础课被严重压缩,但文化的发展、理论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课程。建议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增加人文讲座;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也需要体现、渗透人文精神;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积累人生经验,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提升人生境界。

2.加强技工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往的技工教育注重岗位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更没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精神。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顺利完成身份的转换。

3.提高学生自我认同和专业认同感焊接专业实训条件很差,劳动强度也较高。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自己就是一线操作工人,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前途,缺乏自我认同;甚至认为学习焊接专业都是无奈之举,工作敷衍,缺乏专业认同。因此学校要改善实训条件,让学生摆脱焊接又脏又累的印象,认为自己一样有价值;要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焊接专业就业好、工资待遇高,企业对人才渴求度高。尽管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开设时间较长,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强调灌输,而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只是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并没有培养其自我教育观念。因此,技工院校需要尽早确立一套道德价值观念。它必须以人生观为核心,延伸到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人生的意义”“我的中国梦”“怎样确立理想”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以奋斗拼搏来实现自身价值,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真善美的思想境界。

4.明确唯真求实的教育方向工作认真踏实是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焊接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造船、海洋开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航天技术、电子、建筑等领域,其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安全意识,都是成为合格焊接工人的基本条件。工作若有丝毫纰漏,轻则被拒于行业之外,重则发生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害。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工作都要养成一个认真、仔细的习惯,不可想当然。焊接接头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工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

四、小结

第6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 焊接专业 教学改革 体会与探索

前段时间,本文作者有幸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赴澳大利亚培训团”一行参加了为期21天的焊接加工新技术境外培训活动,感悟颇多。结合我国中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新的思考。

1 国外职业教育的特点

1.1 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促进教育发展事业的基础

在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大学教育三个教育系统相互衔接,构建了澳大利亚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学教育后期,可选学职业教育的一级、二级证书,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文凭、高级文凭与大学教育相对应,具备相应的文凭、证书在修大学课程时,可抵充学分。(如表1所示)

澳大利亚的学历资格认证系统(AQF)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政府主导、行业与雇主(企业)参与形成了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格局

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中,政府不仅制定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投入大量资金来保证职业教育的运行,而且还组织制定了指导各个专业和级别培训的“培训包”,从而发挥了其决定性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首先是组织制定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同时还主动参与了学校管理,有的企业(雇主)还为学校提供了大量设备、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因为企业(雇主)知道自己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受益者。

1.3 TAFE学院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体,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他们把自己的办学模式输出到世界各国并从中获益,他们为移民培训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了解到,仅维多利亚州的Cishom学院与中国合作办学项目就有19个。这一办学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借鉴,我国多年探索的校、政、企合作办学和TAFE学院的办学模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我们还有很多差距,还需要好好学习。

1.4 关注教师培训与成长是做好职业教育的基础

澳大利亚焊接专业教师的培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他们要求焊接教师首先是一个好的焊工,其次是一个好的教师,同时具备四种核心能力: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熟知相关政策与立法、与企业的密切联系、终身的培训与能力提升。在澳大利亚,培养一个焊接教师大约需要12年,其中至少有5年以上的一线生产工作经验,可见他们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上岗条件要求是相当高的。由此看到,我们的专业教师仅从大学分配而来是很不够的,这也可能是影响我们教学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5 关注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把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凸显了健康与安全的无比重要性。在培训中,有两次是直接涉及和围绕健康与安全开展培训的,一次在政府部门,一次在企业。堪培拉安全监管局把生产安全风险划分为六个层级,对生产企业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对安全工作制定了严格的防控和处置措施。而在企业培训中,列举了八个方面的焊接安全问题,非常的周密,尤其是该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制度的实施,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健康与安全立法与培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维护的是员工与企业的利益。

1.6 “培训包”的开发与使用是职业教育的标准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是由政府主导开发的,并由政府和监督实施。培训包制度的建立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并以培训包内容及要求作为职业培训、资质认定和评估标准。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重要官方文件,是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依据,全国职业学校的培训内容均需按培训包要求进行,培训完成认定的资格证书全国通用。在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和实施,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可。

1.7 加强国际交流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其发展历史相对短暂,是借鉴了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模式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更容易融合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因此他们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据培训教师介绍,每个学校都与很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着广泛和密切的交流,我国的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焊接协会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就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 我国中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新探索:

我国中职院校焊接专业虽然是老牌专业,但由于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尤其是在办学理念方面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跟不上时展的需求。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在感受到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后,个人觉得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与外界的学习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有效促进焊接专业的建设与迅速发展。

重点可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境外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如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德国的培训机构等,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我们的教学;二是与国内知名培训机构如“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合作,提升培训层次,三是搞好与周边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教学改革。

(2)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做好两个事情:一是依托名校办好焊接协会,依托焊接协会更好地服务企业,同时也是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全方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重点做好引进优秀企业人才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和把学校优秀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做名誉职工(参加企业的重要活动和技术工作,定期到企业锻炼)这项重点工作。

(3)借鉴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和国家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探索适应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创造条件并择机开展教学改革试点。

(4)把健康和安全工作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做好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更好地渗透到企业中,全面提升社会健康安全意识。

引进先进的理念,借鉴先进的经验,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借助现有条件,加强交流,提升层次,积极探索,使我国中职院校焊接加工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睿.焊接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2]刘利群.职业技术院校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刘吉敏.中职学校焊接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2009年10期.

[4]周康.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5期.

第7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 焊接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28

Study on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actice Course for Welding Clamp Design

WU We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actice course is the main way fusing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and the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on together.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actice course for welding clamp design is analyzed to solve specific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promote comb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design course and specific engineering practice more closely, the content is composed of how to optimize curriculum ,cultivate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welding specialty;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design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已成为一门多学科交融的综合工程技术,①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不断变化的趋势。为了适应焊接技术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绝大部分应用型焊接专业本科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的课程和学时,以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桥梁”。②国内大多数焊接方向开设的课程设计主要有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装设计,通常布置给学生一人一个设计项目,要求在限定的实践专周内集中完成。我校处汽摩行业背景,焊接工装在汽摩加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夹具设计是我校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训练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但从我校近年来实际教学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没有被加强,反而出现弱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焊接夹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 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对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了解,不清楚焊接夹具重要性以及在工程中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是相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及训练的过程,因此表现出对夹具课程设计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设计过程中仅认为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简单地画完图就行,对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实用性、制造成本,以及是否合乎加工工艺要求等更是很少考虑。

课程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自己给定,采用平时成绩加上设计成绩作为总成绩。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不同老师之间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定成绩的标准不一,往往出现简单题目,学生花费时间少,还能得高分,而有些老师给的题目相对较难,学生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才可能获得高分,这种不均等的回报影响了公平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1.2 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够 ,任务相对陈旧

焊接夹具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给的焊接组合件蓝图或实物要求,制定焊接工艺,构思焊装夹具设计方案,用时4周。在这期间,学生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夹具设计上,由于不需要用实验验证所制定的工艺是否合适,所以为完成任务,学生往往从网上或其他文献上抄取一些数据应付,忽视了对所焊组件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的综合考虑,造成课程设计内容单一、综合度低,焊接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够。

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确定,设计任务通常多年不变,学生对这种较为陈旧、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实际脱节的设计内容缺少兴趣。加上不少教师对设计过程指导过于详细,要求学生用同样的焊接方法、相同的定位夹紧方式进行设计,这样似乎表面上使设计质量提高了,但却忽视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1.3 学生先修课程知识的交互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差

我校的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安排在本科第七学期末执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完所有专业理论课程,但由于对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机械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只能设计简单的手动装夹操作的焊装夹具,且绝大部分同学对所设计的零部件选材,热处理要求不清楚,零件加工工艺性差,所绘制的夹具图总习惯于机械模仿指导书,公差配合、粗糙度等级不会选,行位公差不会用,技术要求不会写,这主要是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牢或不会综合应用,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知识。实际上,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涉及多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除了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外,学生还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电气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1.4 缺乏工厂观点和工程设计规范指导

焊接夹具设计与现场自动化程度、焊接工艺,焊件的结构方案、产量有关,学生在设计时,很难从多角度考虑。由于接触不到工程实际,学生对一些焊接方法和设备的认识仅限书本上的理论、图片和指标,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如一摩托车零件吊环与筒体端盖的连接,实际工厂基本淘汰了熔焊方法,普遍改为了点焊连接,但是由于点焊夹具设计涉及到电极结构,而学生对设备、电极以及夹具之间的装配、接口要求完全没有概念,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没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要么闭门造车,要么不敢选用先进自动化的焊接方法,只能选择不适用的焊接工艺并据此进行简单夹具设计。此外,高校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大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缺少工程经验,对工厂使用的标准和法规认识不足,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有限;而且学生更多关注功能的实现,对性能指标、成本控制、设计报告的规范性不太重视,难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使焊接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达到合理。

2 提高焊接夹具课程设计质量的措施

(1)充分提高学生对夹具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学生对焊接夹具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事例来强调焊接夹具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引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焊接夹具设计的特殊性,同时通过制定有效的检测考核评价指标,增加学生互评、答辩环节引导学生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各专业课老师教学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交融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更新拓宽选题,强调工程设计规范,鼓励探索与创新。工装夹具设计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③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老师可以对学生采用的焊接方法和夹具类型不做具体规定,留给学生较大构思空间。同时根据地区行业特点和实验室的设备情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面向工程实际,有基础性和代表性,适合教学的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自动化和电气控制等知识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对焊接夹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老师还应将工程技术指标纳入任务书,让学生对工程实际需求有明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学习用工程的观点看待设计任务。老师自己也要强化工程背景,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3)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建立课带实验和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将焊接结构、焊接工艺课带实验与夹具课程设计选用相同的题目,增加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增强焊接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④学生首先在课带实验中进行焊接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布置焊缝、焊接顺序、设计坡口等,然后进行工艺设计,完成工艺卡的编制,最后根据选定的焊接方法和设定的工艺设计夹具,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竞争力。

3 结论

课程设计是工科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本文就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从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为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促进本专业课程设计学习与工程实践更进一步紧密结合。

本文得到核心课程“材料连接方法与工艺”资助。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YB08)

注释

① 于彩云.《焊接技术》课程问题及教学设计的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82-83.

② 刘家访.我国“ 课程设计” 研究问题的检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262-268.

第8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5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性挑战,因而对于兼具专业技术与外语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高等院校具有良好专业外语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专业外语课程是一门连接公共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和发展英语阅读技巧与技能,熟悉科技专业外语的文体形式,积累专业词汇,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2]

然而目前工科院校中对专业外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致使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笔者结合几年来在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方面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研成果,分析了专业外语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焊接技术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效果,也为其他工科专业的外语教学提供指导。

一、当前专业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层面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高校专业外语的学时设在24~32学时之间,课程的主讲教师多为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极易将之前公共外语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专业外语教学中,导致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不能满足课程的要求。[2]虽然很多教师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相比之前单一的板书教学有所进步,但是实质上仍然过于注重专业外语课文的翻译,或者教师翻译课文,学生边听边记;或者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自行翻译,然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纠正,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与专业外语极强的专业性以及实践应用性相违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师资力量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由于各高等院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认识,长期以来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不少刚入职的教师成了学校以及教务部门的首选,久而久之,导致多数工科院校在专业外语教学方面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而且往往是来了新教师,课程主讲教师就发生变化,因此主讲教师的轮换频率较高,使本应备受重视的课程反而成为教师入职的练习课、过渡课。[4]由于教师在专业外语教学方面,教学轮次少,时间短,连续性差,往往是教师刚熟悉了课程的内容与体系,正准备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融入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时却已不再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该门课程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一直动作不大。虽然当前高校当中很多课程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都实现了多样化,但是专业外语课程却一直延续之前的单一课内考核模式,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5]

2.学习层面

(1)学生对课程认知度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外语课程安排方面,大一、大二安排学习公共英语,为国家四、六级外语考试进行准备;在大三之后相继开设专业外语以及双语教学课程。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在学习专业外语之前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应试主义思想,对这几门英语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知度不高,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学习效果。

(2)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机会,致使部分工科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可以说是避之犹恐不及,自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专业外语虽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毕竟离不开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的合理结合,而学生的主动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完成情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迫在眉睫。

综上原因导致了目前专业外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二、“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与建议

提高目前工科院校中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虽然短期内大力提高师资力量可能存在难度,但是可以扬长避短,从现有教师队伍的优势入手,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文化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从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焊接技术专业外语” 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1.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

(1)信息化教学的原则。“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结合焊接技术的特点,将专业外语的学习由课堂向课外进行拓展,因此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6]而课堂教学无疑具有互动性强、可控制好的优势,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是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模式的变化都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准则;其次,信息化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但是必须辅以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各个阶段的任务进行明确与约束;再次,就是要紧扣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2)利用信息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当前科学技术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及成型工艺,目前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因此“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也要紧密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例如及时将国际上关于焊接技术的先进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和信息化教学之中,使学生既能提高外语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课程学习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丰富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学已经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集合了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超大容量的特点和图、文、声并茂的授课形式确实能够帮助年轻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上网已成为学生们获得资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顺应时展需求,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及时将专业外语教学从课堂上延续到课堂之外。例如,课堂上通过一些焊接技术方面的生产过程视频和英语解说,让学生意识到专业外语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网页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将专业外语教学从课堂上延续到课堂之外。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将焊接技术专业课程的讲义以及相关知识背景融入到网页课件中,在必要的时候用Flas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网页多媒体课件中设置师生交流等板块,让学生随时可以与教师交流相关知识,弥补单纯从课堂或网络学习知识的单向性特征,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2.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负责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种教学特点和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之间可实现较好的契合。教师一方面将“焊接技术专业外语”知识分成若干个板块;另一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分配相应任务。各个小组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均可通过课堂和网页多媒体课件的自学中获取。课堂内,教师主要介绍本节课的基本框架和重、难点;课堂外,学生们以自己的学习任务为引导,以课堂所学知识为指导,随时可以通过访问多媒体课件网站,获得各自任务的关键材料,并且可以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获得指导与帮助,只要教师任务设置合理就可以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综合考核方式

专业外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与英语的结合能力,以及为后续的外文专业知识的获取和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而更注重实际性、应用性,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和灵活性的考核,而考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仅决定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直接影响后续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虽然大学生早已摆脱了“分分小命根”的传统思想,但是成绩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结合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以及其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考核应分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包括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等部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评价方式依然可以以试卷为主,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方面的专业词汇、焊接技术特点、原理的英文表述等知识;在学习态度方面,可从课堂内的互动情况以及其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表现等方面评定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核,则可通过任务教学过程中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情况以及网上实时问答等方式对其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行评定。

三、小结

由以上论述可见,任何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对于“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改革亦是如此。保证专业外语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应用性是学生们能否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前提,而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与任务设计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保障;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学生们保持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而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关系到课程能否顺利传承与改进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改革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重点,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到“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中辅以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达到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宇光.工程力学专业外语课程改革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139-140.

[2]万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92-193.

[3]久毛措.关于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人才与教育,2007,(6):168-169.

[4]曲春英.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82.

第9篇:焊接专业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 焊接专业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公认主要指标。随着我国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目前大量焊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职业学校来完成,技工院校更是其中的主力。但是目前焊接专业存在较多问题并且急需解决。

一、焊接专业存在的问题

1.学生特点

该专业学生男生居多,均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精力旺盛但容易分神,自控能力差。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热情很低,即使是稍有难度的理论知识也不容易理解。实训刚开始时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实训时间的延伸,畏难怕累等情绪也越来越重,练习时偷懒聊天、玩手机甚至睡觉等不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2.教学条件特点

由于资金普遍匮乏等原因,焊接专业教学设备陈旧已经是常见现象,直流焊机和交流焊机依旧占有很大比例。数字化教学手段严重不足,仿真模拟平台、云课堂等数字化设备更是难觅踪影,甚至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投影仪都没有。

3.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老化、知识更新慢,由于焊接专业知识的交叉性突出,焊接专业理论科目太多且与实训项目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巩固相关知识,出现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再加上学生学习热情普遍偏低,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堪忧。

4.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训教学是以焊条电弧焊为主,以二氧化碳焊和氩弧焊为辅,其他焊接方法基本不涉及,这与企业和行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焊接专业培养学生成本过高,实训课时量被严重压缩,学校开设焊接专业意愿不高。另外实训教师匮乏等现状,都严重地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

二、解决措施

1.政府和社会给予支持

政府出台政策,对技工院校的招生和就业给予支持和保障,提升生源质量和数量,保障学生就业质量。利用舆论的宣传作用,逐渐改变社会上“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

2.投入资金更新设备

在深入调研本地区行业企业对焊接人才的要求后,购置必需的焊接设备和数字化教学设备,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建成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以技术工人的身份投身生产中体验实战,既能将教学成本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又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此外,能够与企业最新的焊接技能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以及考核的标准保持一致,不断修正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密切联系企业需求、为行业和企业服务。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尽快培养出一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懂技术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理论教师参加下厂生产实习;督促实训教师参加继续深造,提高其文化水平。学校也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另外,聘请行业或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人师傅到校担任“客座教师”,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焊接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技工院校单一的师资结构。

5.开发适合学校自身的一体化教材

通过调研并结合本校特点开发一体化教材,理论知识以必要和够用为准,调整传统的焊接实训项目和实训顺序,开发新的实训课题,及时更新理论和实训知识,并将两者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学生。可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动脑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

积极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精品课程的课件、微课,主干课程的课件、习题库,开发的校本教材及视频影像等等,有利于学生课外的学习,也有利于合作企业的工人培训,提高技工院校知名度,进而起到辐射地区行业的作用。

7.抓住机遇提升实力

总理说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职业教育逐渐引起国家重视,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会逐步加大力度重视职业教育,技工院校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发展中壮大自己,这是焊接专业也是其他专业共同的成长机会。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