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智能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多年来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是家庭作业或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或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枯燥的题海苦练。这样的作业练习,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而已。对于一个孩子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没有重视这一点,原本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顽疾。虽减负的呼声很高,但鲜有实效,各学校仍然我行我素,包括自己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上也依旧如此,作业堆山填海,学生照旧被书包压断腰,真是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发现学生中不爱写作业、不写作业的情况屡有发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效的提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经常因为作业问题影响自己的心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太多的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作业观,反思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并且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
1. 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途径。然而,我们却发现,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影响。
1.1 作业量过大、时间较长。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 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作业量往往都会超过一小时。小学语文历来就被人们看作是一门包含作文的“大主科”,作业量更是变本加厉。面对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望而生畏,草草了事,按量完成,犹如作业机器。
1.2 作业脱离不了课本本身,学生无法向课外延伸。 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一般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的梳理.归纳,或是课后有“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圈子,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长此以往,学生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而我们所需要的并非是高分低能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生动.主动地发展。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曾批评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而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的鲜活起来。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必须根植于生活实践,发展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但是现在的作业现状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境界,而是单一的“课本-作业-课本”的无趣状态。
1.3 作业形式单一,一刀切的模式面对全体学生,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全部学生统一要求,作业内容单一,作业模式单一。长期以来,人们把家庭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上。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无非两种,一是占统治地位的书面作业,生字.生词及习题,另一种是口头作业,如背诵课文,习题的记忆等等,完完全全把学生固定在一定的框架中,作业机械重复而又单调乏味。而且,一刀切的模式,无视同学的差异性,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状。泰戈尔曾说过“我们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固定好的河道里。”布置家庭作业亦是如此。
目的构建生活形态的家居智能产品设计与研究的方法。方法根据社会学、用户行为学、心理学的特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家庭的生活形态与家居智能产品发展及设计趋势之间的关系,搭建产品设计与生活形态和智能化之间的桥梁,理清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的要求,构想未来生活形态向着“数位生活”、“物联生活”以及“智慧生活”改变的理论,从而引出智能家居产品设计与用户生活形态发展的方向。结论通过对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来探讨家庭成员生活形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以及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案例分析,并分析生活形态对家居产品的空间布局的影响,总结出家居产品—智能化—生活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家居产品的智能化设计提供参考,提升设计效能。
关键词:
生活形态;智能产品;互联网;数位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人类生活条件的提高,健康、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形态将是人类选择优质生活的需求。全球大多数人已经过了求温饱、求穿暖的时代,消费者开始追求更为高大上的生活已经不可避免,人们从以前的衣、食、住、行、玩低级生活形态,向高生活质量的精神与物质生活形态转变[1]。尤其是家庭生活,比如核心家庭、单身家庭的增多,对享受自身舒适生活的需求自然而然增加,因此对家居产品的智能化需求也是十分渴望的。且用户“变懒”的欲望是无穷的,期望着向更高级“数位生活”、“物联生活”、“智慧生活”等生活形态方向迈进,因此搭建生活生态与家居智能产品设计之间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探索未来生活形态与家居智能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闭环系统下的关系,利用社会学、用户行为学、心理学分析目标群体的未来生活形态,进一步明确生活形态与家居智能产品设计的关系,推动消费者生活形态向更高一级的“数位生活形态”转变的趋势不可避免。
1生活形态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自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首次被荷兰人阿德勒提出来,直到60年代之后被威廉应用到营销学领域,生活形态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在世界上走了接近90年的历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与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喜欢用自己的生活形态去追求消费。那么什么是生活形态?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广州美术学院的磨炼在他的论文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生活形态(或生活风格、生活方式)是有关人(或团体)生活的方式,其中包括社会关系模式、消费模式及娱乐模式等[2]。由于生活形态的研究核心就是群体化的生活方式,这对产品设计具有极高的指导作用,因此,生活形态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被设计师引入到产品设计中来,并得到了设计师的重视,被广泛应用在各类产品设计中。在生活形态的产品设计研究上,世界各国的企业、高校及各类研究机构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微软公司创始人BillGates在2008年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未来的鼠标和键盘将被更自然、更直觉的科技手段所替代,而这个替代就是建立在消费者生活形态的消费追求上[3—4]。意大利工业设计师GiuseppeAndreoni[5]等人,以医院病人的生活形态为研究目的,提出人与产品之间的可持续性健康设计理论,并分析病人的生活形态对医用康复产品的可持续性设计的推动作用。美国工业设计师Ragheb[6]等人,分别根据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生活形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给设计师指明了设计的方向。台湾工业设计专家HuangShih-yen,研究了基于网络工具的产品意识与生活形态的关联性设计,系统地分析了利用生活形态去寻求设计灵感,具有很大的商业意义,同时也说明了生活形态意识下的产品设计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7]。韩国人HongSong-jai[8]则对三星Galaxy4s与苹果公司的iPhone5s手机的外形与内部接口等差异,分析了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并进行了市场问卷调查,将不同用户群体之间存在的生活形态差异进行统一分析,通过用户对智能手机设计上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比如色彩、大小、价格的偏好进行了比较,找出新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生活形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很多电子企业对产品的设计重心已经不再把技术等级放在第一位,而是根据用户生活形态来划分市场等级[9]。产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方面设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产品的属性、产品的艺术特色、产品的造型特征等,另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态度的转变。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形态改变的步伐与节奏加快。从营销学或社会学去研究生活形态,已经不符合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因为从营销学上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只能预测现代,对于产品,市场调查可以确定消费人群,但无法预测未来的新产品,对于未来要设计的新产品,市场上并不存在,也无法确定目标人群,也就无从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精神需求、产品品味,更无从谈起按照目标人群的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10—11],所以要综合应用社会学、用户行为学和心理学去发掘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找出产品设计的突破口。
2生活形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产品设计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智能化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与物联网化的今天,利用某种介质可以对外部信息进行自动控制、认知加工、分类处理,以一种具有部分人类“智力”的机器实体参与到人类生活中,自觉从事更加复杂的工作[12]。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将生活形态与智能化应用到产品设计中来,但大多都是将生活形态与智能化独立开来研究,很少有将其融合于一处研究。毕竟,人们的生活形态的改变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产品设计的形态的改变,这必然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激发更多的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只要人们对美好、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向往存在,人们“变懒”的趋势不可逆转,产品的智能化也不可避免。从另一方面来说,产品的智能化已经从各个方面激发着人们向更高质量的生活形态追求,从而使得产品的智能化又无形中引领着生活形态的改变,这就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的现象。综合以上情况,单独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家居产品是占整个产品设计行业中最大份额的,市场占有量也是最大的,如果将其生活形态和智能化的设计模式带入此类产品的设计中,无形中会给家居产品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设计空间,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对设计师来说,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肉饵”。面对着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对舒适美好生活的追求,新世纪的人们对具有生活形态的智能产品需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鉴于此,人类已无法回到手工艺时代,19世纪末,WilliamMorris曾经提倡设计史上的复古工艺美术运动,但他没有改变历史前进的车轮,直到今天,这种跟随时代前进的设计方式也没有发生改变。对于家居产品的智能化设计,主要是根据家庭各成员之间的生活形态与不同的享受方式进行的创新性设计。每个人回家都想迅速进入一种自己理想状态的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比如门锁被自动开启、房灯逐渐点亮、空调自动调配好、电视机自动打开、窗帘打开、饮料送上、浴室热水准备好、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动献上营养可口的饭菜等,为了创造这种生活环境,增强用户对家的归属感,家居产品的智能化设计必不可少。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时代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满足人类日益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有着极深的联系。面对着“智能化”、“智慧化”等成为工业产品或日用产品的一种设计符号,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化的产品。而产品形态的改变又刺激了生活形态的改变,反过来,生活形态的改变又引导着产品设计的变化。家居产品的智能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追求是集实用、舒适、美观、品质为一体的综合性需要。未来家居用品的设计发展趋势有:各种空间的整体化、高技术智能化、人性化、本土化和节能环保。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家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个人的社会关系、生活环境、收入与消费水平,都对家居产品的设计贯穿始终。而且生活形态决定产品设计的方向,引发产品设计的智能化,而智能化的产品则又反过来促进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向着更高层次的生活前进,从而形成了生活形态—产品设计—智能化设计永无休止的循环中,对整个设计行业指明了一条长期的发展前景。
3生活形态与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
产品设计强调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本身,而更应该强调其全生命周期内构成的系统基础上建立多方面的本质,包括设立流程、制造过程、销售渠道与对象、服务渠道以及材料回收等。人们对产品品味的提高,更证明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关注,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格调升高且影响人们向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去追求,自然而然导致产品不单单是产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由此可见,产品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使用的;那么生活形态也是人创造的,更是由人来享受[13]。也正是这种情况下,面对着智能产品充斥着的时代,使用更加便捷、舒适的智能产品,就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生活形态的体现[14]。可以这么说,生活形态与智能化产品设计是人们追求生活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进步到数字化时代、网络时代和智能化时代的一种符号象征。每个人都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生活形态上的追求。很多以前被看做违反道德伦理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这种改变,曾经所谓的主流生活方式正在瓦解和分化,那些被认为不合时宜的非主流和潮流逐渐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且成为人们生活或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生活必备符号和情感象征[15]。新的东西出来,必然会受到传统的事物所抵制,但取代趋势是改变不了的,因此,在智能产品出现时,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与白眼,不信任、不敢用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每一种新的产品出现,都会有第一个尝试的人,然后出现需求高峰,之后趋于理性使用,最后出现低谷直至被淘汰。智能产品就是这样,人们由最初的欲迎还拒的心理,到现在的普遍接受,且生活中不可或缺,将来也有可能被更高层次的设计所取代,如何避免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更迭规律,那就要找出生活形态与智能产品的发展规律。生活形态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需求体现,古来有之。每一次生活形态的改变,背后都有着与其时代相适用的社会环境。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所以现代生活形态趋向于智能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产品的技术领域达到了实现需求的阶段,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产品的设计就会将人们的需求实现。就如,几千年来人们飞天的梦想,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达,飞天就成为了现实。人们也就享受到了飞天所带来的体验,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形态,自然而然就会向着更高一级的飞天梦想去追求。家居智能产品亦如此,当人们的生活条件达到时,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就随之而来,等智能产品普及时,人们的生活期望值就会进一步升高,对更高质量的生活形态追求,从而影响到生活形态的变化。所以说,生活形态影响着产品设计的需求,而产品设计的变革又反过来促进者生活形态的改变,从而形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循环。经过以上分析,生活形态与家居智能产品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促进作用,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设计家庭用户所需要的智能产品,如何去搭建它们之间的桥梁,又如何通过去推动“数位生活”、“物联生活”、“智慧生活”等生活形态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利用生活形态的特点发掘家居产品设计的机会。家庭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群体形态,且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转型,所谓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与老年人家庭,将成为未来家庭的主要组成方式[16—18]。由于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抚养就会减轻,且社会福利的增加,老年人的赡养工作可能也会得到解决。届时,家庭成员之间就有更多时间用在舒适高、质量生活上的打理,生活的各方面追求就会增高,且各种技术的成熟与完善,给与了产品设计带来一些创新的机会,因此,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家庭用品的不断智能化是当前与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2)从消费市场来看,家居产品占整个消费品市场的份额非常巨大,商业发展空间广阔,以此为桥梁,以智能化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无疑是设计师正确选择的道路之一。智能化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家庭消费者的心里,而且也是其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形态,无形之中技术使得产品创新成为可能,产品的创新影响人的生活形态,生活形态的改变刺激更高的需求,需求的膨胀引发产品的高度智能化,因此利用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是另一个桥梁。
3)从用户心理学来看,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是社会发展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年轻人婚育年龄的不断推迟,更多的年轻人离开父母的家庭在外闯荡工作,使得单身家庭数量急剧增多。由于工作的压力,年轻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很多年轻人就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工作形态的生活特色[19]。比如,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累了一天,很少有愿意自己煮饭的,特别是男士,而且孤身一人,对食物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多,每煮一次饭可能会吃几天,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是对健康的危害。很多人可能一天三顿吃泡面,要么选择去街上吃,但很难保证食物的卫生,很可能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餐厅,毕竟中国很大,山南海北的人很多,各自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希望能有小型化、简单化、个性化的家电用品,方便、便捷且智能,不管上班还是下班回到家,劳累了一天谁也不想动,不能每天都订美团外卖,也不能每天都吃泡面,更不想拖着疲惫的身躯上街找吃的,就用这种小智能电器根据自己的事物需求量、口味、菜色等,烹饪出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来。
4)从用户行为学来看,家庭生活的多样化与特色化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追求。特别是80到90后夫妻的家庭生活更是追求一种简便、舒适、快捷、新潮的生活方式,由满足烹饪的简单要求向品质生活、艺术厨房转变[20],很多人只愿意抚养一个子女。这样的小夫妻,希望在厨房里不是从事着家务劳动,而是享受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无比乐趣,促使了厨房的开放式设计,即客厅和厨房融为一体,三口之家,可以边看电视、边上网、边健身打球等娱乐活动的同时,边烹饪自己喜爱的菜肴。以及,室内的智能化清洁、温度的自动调节都是家庭生活所追求的。这些都是生活方式与家用智能产品连接的例子与桥梁,可以看出,生活形态与智能产品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互相促进的。以三口之家的“核心生活”向着更高一级的“数位生活”、“物联生活”以及“智能生活”迈进。
5)最后,从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生命周期特点来看,家居产品大多数都是耐用消费品,很多家庭对产品质量太差和质量太好都不是特别期待。质量太差,影响消费者信誉;质量太好,影响消费者审美和使用疲劳,导致对产品的排斥。因此这就要考虑到智能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问题,设计一个既不会使用太长又不会太短,复合家庭用户的求新的要求,不断在外观和造型上和功能上的创新,可以持久揽住顾客的心,使得目标产品得到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家庭用户生活形态中的一种产品使用心理元素,产品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遵循家庭用户的生活形态是必然的选择。综上所述,生活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生活的高度物质化,人们的心理、行为都会相应的改变,进而会对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贪婪”地追求下去,这种生活形态的改变,刺激着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此外,家居产品的智能化,同样会影响用户原有的生活形态和对智能产品的追求欲望,引领着家居产品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形成了一种生活形态与产品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时代的特点造就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改变着用户的心理,使用户呈现个性与差异化的产品需求,以及消费者的居家行为特点决定着家居产品设计的智能化。
4案例分析
2014年开始,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渐开始被提及,今年以来,更是逐渐被人们所知悉。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智能家居市场,各大房企也借势联合推出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以期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创新服务,并提升品牌价值。人们现代的生活形态变了,产品的结构会变,设计模式也会改变。小米公司正是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当前家庭用户的家具生活形态,2015年5月17日,小米公司开始联合正荣集团在苏州开始试点智能家居模式。正荣集团在其传统的样板房里植入以小米路由器为核心的多套智能设备,让购房人群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住更加便捷与舒适。小米推出的家用智能套装共包括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小米摄像机、门磁和安防用品等,而且一贯遵循小米的低价营销方式,每件产品售价都在1500元左右,符合一般大众的消费水平。小米公司就是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家居生活的特点,充分发挥人们对“智慧生活”的需求愿望,逐渐向家居市场挺进,占有了市场的先机。小米门窗传感器模型见图1,里面带有磁性,可以轻易地吸附在门帘上,非常方便。它的主要功能是实时感知门窗的开合状态,随时可以让主人知道门窗是否关实了。当然,它还可以与其他设备连用,比如与空气净化器联动,开窗关闭空气净化器,关窗打开空气净化器。另外,也可以在自己智能手机安装一个安卓的客户端,不管外出还是休息,都可检查室内门窗关闭情况,通过客户端传送给用户,使用户不用担心家里门窗是否锁好,能够安安心心、快快乐快地玩好;如果回家了,还可以在回家之前将门窗打开,给室内透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家庭“数位生活”和“物联生活”与“智慧生活”的向往,也是互联网时代生活形态对智能家居产品发展方向的引导。据说小米现在有个业务是装修,订单式的,会植入很多智能控制产品,为家庭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这都是生活形态下的家用智能产品设计与应用的一种尝试,体现了人们对构建不同生活形态的家居产品的需求渴望。不论什么时候,人们对于家庭的舒适、便捷、安全性的生活形态追求,一直是没有停止过的。虽然现在的家用智能设备更多展现的是一个概念,有的也只是初步的智能化构想,但是有了这个概念,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追求未来家居生活的智能化,这个美好的憧憬一定会变成现实,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会进入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智能产品的“数位生活”、“物联生活”和“智慧生活”时代。
5结语
家居产品设计尤其是产品功能上的设计,比如智能化,其核心任务就是对人类生活形态所产生的需求进行研究,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方式,去合理地满足这种需求。设计师在确立这种产品设计之前,要对特定人群进行调研和了解,因为对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了产品本身,而且还对用户的生活形态进行了合适的人与人、人与产品、产品与功能化之间的关系。生活形态可以帮助洞察家居产品的设计方向和需求,智能化的需求又影响家居产品设计的未来趋势,紧接着又会影响未来人们的生活形态,成为一种互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用户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影响到了产品设计的智能化需求。家居产品设计又是工业设计中占有份额最大的设计之一,应用前景和需求量都很诱人,其智能化的设计是影响家庭生活形态根本的推动因素,也是生活形态的追求产物,因此对家居产品的智能化设计,是基于用户家庭生活形态的需求的功能化设计,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生活形态的家居智能产品设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可以充分展现设计人员的才能与创造性的发挥,在用户需求的指导下,不断发挥生活形态与智能化的连接,有助于产品的创新,更有助于设计师正确地把握产品设计的方向,才能保证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谭嫄嫄 耿道双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楠,李世国.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产品原型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6):55—58.
[2]磨炼.基于生活形态的产品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3,30(7):127—128.
[9]苏建宁,张秦玮,吴江华,等.产品多意象造型进化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20(11):2075—2682.
[12]陈香,钱晓波.面向弱势群体需求的智能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4,31(10):126—128.
[16]汪颖,张生涛,俞一青.基于农村老年人生活形态特征的公共产品设计研究[J].装饰,2015(6):136—137.
“智能化住宅”目前业界尚无确切定义。英国去年推向市场的“聪明星”和注入现代网络技术的“网络房屋”,以及丹麦今年刚刚推向市场的“网络厨房”应该算是智能化住宅的代表作。而在中国“智能小区”发展的特别快。那么,作为设计人员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呢?笔者认为:智能化住宅是一种面向市场销售的特殊商品,基本属性是商品;而“智能小区”则是更大范围内的智能化住宅集成或稀释,其属性仍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建设目标是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便利的物业管理”。
尽管不同地区、不同档次的智能化住宅对智能化子系统的要求会有些区别,但是由于它是一种商品,就有共性,有一种市场标准。建设部已在《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纲》中对智能园区“普及型”、“先进型”、“领先型”作出明确规定。
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功能设置,一般应该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是中档还是高档?),选择配备“安防监控”、“门禁管理”、“紧急求助”、“家庭安防预警”、“三表出户”、“现代通信”、“有线电视”、“设备监控”、“小区一卡通”、“计算机物业管理”等智能化子系统,以及小区“电子大屏幕”、“背景音乐”、“电子商务”、“信息服务”、“VOD点播”等。笔者认为安防和通讯网络是智能小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 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根据小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定位,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素。
1.对智能化小区的正确认识
首先,对于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方要明确什么是智能化小区,它不单单是安装一个电视插座,一个监控摄像机那么简单。智能化小区是一个综合性多技术手段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其它各个专业的配合,正确的认识对小区的后续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智能化小区的合理需求定位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需要合理的需求定位,要根据小区的项目投资、整体规划、销售对象、配套设施建设、周边环境、后续管理等各个因素来确定小区智能化建设的档次。需求分析包括用户使用的需求、小区管理的需求、市场承受能力的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等等。如建设方对小区的定位为高档住宅,在配备了电视电话宽带等标准的智能化系统外,还应该考虑高端的智能一卡通、智能家居等系统的配备,以提高住宅的档次。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才能确定下一步设计的实施。
3.对智能化小区的系统优化设计
智能化小区建设的关键,在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一个小区是否能真正体现其智能化,全在于此。智能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各个子系统组成,在各个系统的实施及运行阶段,它们是一个整体。在设计当中,要注意各系统的适用性、节能性、可扩展性、经济性等各方面因素,更要考虑各个系统之间联系,优化设计,使之达到安全性、舒适性的目的。
4.对智能化小区的规范化实施
在明确了建设的目的后,将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规范化的实施能够确保智能化系统工程顺利的运行。从系统规划、建议方案、设计方案到深化设计,而后进行施工、安装、调试,最终到系统的稳定运行,整个过程都需要其规范化的操作实施。规范化的实施,为投资方、建设方、施工方、使用方提供了保障,使小区智能化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是小区智能化系统运行的根基。
三、做好智能小区设计的注意问题
1.市场定位
“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产品,是面向社会的个人家庭销售。智能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其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在项目开发规划设计之初,市场定位必须准确,向哪些人提供什么档次的住宅?进而确定提供哪些智能化功能?否则不是功能过剩、就是功能不到位。
2.经济性
根据各研究所的近几年智能小区的设计经验,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性”、“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4项原则。其中“经济性”是关键。
前不久,有机会看到陈运根先生《住宅弱电设计及智能化探讨》一文,文中作者提出智能化住宅不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重要一点是:“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富裕的家庭不多,房价是购房者考虑的首要因素。高造价的智能化住宅给住户不能带来明显的实惠,将很难受欢迎。”笔者不敢苟同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的观点,但十分赞成这种把经济性放在第一位的观点。因为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实质是商品,我们在进行功能设计、技术路线选择、设备配置时,必须由市场定位确定功能需求,遵循“技术和功能匹配、设备和技术匹配、设备和设备匹配”,其中一定要处理好由于智能化系统而增加的房价尺度。根据市场规律,一般中高档住宅的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在50~100元/m2为宜。
3.智能小区建设需要政府支持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中国;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对只能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时期里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才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却不低,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1楼宇智能化的概念
自1984年智能建筑理念提出至今,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1]。
2 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2]。
3未来楼宇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楼宇智能化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4我国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
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筑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目前只能建筑的功能需求由业主提出,设计通常有设计院负责,而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由于三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普遍存在对只能建筑的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妥当、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以至工程建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 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
目前,智能建筑中很多系统仍没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行的有些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使很多只能建筑的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在五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不规范的进行着,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只能建筑不只能的严重后果。
4.3重建设轻管理
当前“重建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薄利甚至微利企业,多数业主还不易接受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这一观念,以至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合理支出受到影响,不得不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和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来弥补开支上的不足,最终使只能化系统不能运行。
4.4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只能建筑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信,供暖空调以及土建筑行业以外,近年国际动向已向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方面发展,国际上已有“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的提法。因此,只能建筑的内涵仍囿于MB系统、OA系统和CN系统已不能涵盖它的全部内容了。将来很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发展还会扩大。
5楼宇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5.1在管理监控上的应用
管理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未来的智能建筑在管理监控上将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①智能多表远程抄收计量的普及;②智能设备监控系统;③智能停车管理系统;④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5.2在安全防范上的应用
小区和住宅的安全是智能小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物业管理、改变“自我保护”这一自闭模式、被动型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电控化及主动报警处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必将是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方向。
5.3在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信息化的建筑将是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才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是必然趋势。
5.4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智能化住宅界定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将来的实现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有关的通信设备、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等所有设备,与网络连接,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6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以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资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座位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楼宇自动化技术,早就一个智能、便利的新世纪。
参考文献:
2.拓展"从下向上"的行业新模式——专访沈阳市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叶冰李莉
3.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安防并购大事件《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编辑部
4.解析消费总线技术浙江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5.CLIPSAL布线案例项目:大连外国语大学新校区万志康
6.别具特色厦门云海山庄智能化系统福建省智宇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7.智能化系统在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应用江湖
8.交通大厦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孙强
9.珠海粤财大厦智能化系统及集成宋兵
10.自助银行门禁系统设计解决方案盈动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11.大型自选超市安防应用方案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2.HAI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诺和公司
13.智能家居案例分析常州朗润科技有限公司
14.家居智能中心产品及应用案例姚金安
15.西安索菲特大酒店室内智能照明控制解决方案河东电子
16.MATAGID学生平安短信服务系统标准方案宁波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7.多功能的智能家居管理方案北京东华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8.住宅卫生间的智能化设计马松影,沈春红,李锴,MASong-ying,SHENChun-hong,LiKai
19.霍尼韦尔智能家居系统霍尼韦尔
20.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和电气节能中的应用连文奇
21.亚洲国际会展中心——智能建筑集成与节能王巍
22.霍普兰德太阳生活中心郝林
23.看国外如何节电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林海
24."彩宴"节能灯营销战略分析彩宴彩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5.家居智能装饰七步走深圳市迈凯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6.如何选择合适的智能小区家庭智能终端郭楠
27.多维度构建住宅小区联网防盗报警系统黄明
28.智能家居企业路在何方?成小飞
1.节能与环保小区未来的发展之路专访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陆伟良王晗鹏
2.智能建筑市场——该理性反思了周军
3.ApBus智能家居系统香港永泰锋国际有限公司
4.山水居住宅小区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设计方案广东浩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5.智能小区联网报警系统方案北京希安科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6.小区智能化管理方案深圳市世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香港华润大厦楼宇一卡通系统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8.新世界正仁大厦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北京朗迈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9.WEBGIS系统集成管理平台设计方案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0.GPRS电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解决方案厦门桑荣科技有限公司
11.E家网络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上海伊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桂林桃花山庄别墅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斯域通科技有限公司
13.智能化别墅安防设计方案永华电子
14.TCL智能家居解决方案TCL智能楼宇
15.ZigBee灯光方案——赫立讯无线模块在灯光控制中的应用赫立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6.多功能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福慧网络科技
17.家庭智能化解决方案美联国际
18.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初探张自强
19.宁波"水岸心境"节能技术应用方案宁波维科置业有限公司
20.锦湖名苑建筑节能65%设计与实践吉林科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1.太原市路灯节能技术的应用太原市道路照明管理处
22.建筑节能欧洲范本陈一雄
23.德国生态节能建筑印象施亮
24.瑞典LKAB矿道安全系统陈文
25.舒适与麻烦共存——"未来之屋"高科技生活之初体验杨威
26.小区热水系统的烟道气余热回收利用
27.智能住宅一"布"到位刘文杰
28.浅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深圳市博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29.数字电视离我们还有多远?邓永红
30.节能建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曹海瑛
1.节能革命《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编辑部
2.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业内资讯
3.智能家居让您的生活安枕无忧本刊专访北京诺和公司总经理于孝中周军
4.生活处处皆音乐本刊专访研创电子集团副总经理罗理生李媛
5.关注智能建筑人才周军
6.Lonworks技术让您享受生活
7.融信小区LonWorks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融信陕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8.智能小区公共广播系统解决方案依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9.厦门绿苑小区电子巡更系统设计方案福建冠林科技有限公司
10.智能小区总线制可视对讲系统方案南京奇科科技有限公司
11.智能小区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深圳市康拓晶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2.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汤涛,TangTao
13.顶级别墅背景音乐方案设计研创电子集团hHTTp://
14.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案例分析浙江向往公司
15.智能娱乐生活解决方案雨读科技有限公司
16.西门子智能家庭方案简介西门子公司
17.麦驰智能控制系统案例深圳麦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18.昆明TARA家庭照明自动化系统简介昆明泰悦电子有限公司
19."东方明珠城·国际公寓"节能应用方案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20.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技术集成示范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21.国外建筑节能面面观Shelley
22.世界各地的神奇绿色建筑Shelley
23.欧洲绿色生态住区评析袁镔
24.浅谈智能大厦的组建常峻
25.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龙惟定
26.当前外保温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展望王美君
1.我们是团队《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编辑部
2.业内资讯
3.让智能家居走进千家万户专访鼎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京生李媛
4.创建"平安城市"您准备好了吗?专访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黄筱淑
5.智能家居——渠道之痛周军
6.ZigBee技术引领无线数字新生活ZigBee联盟
7.云南师大附中小区监控系统方案周丽红
8.上海复园智能化小区网络解决方案上海苏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9.智能停车场Can-bus应用方案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10.住宅小区一卡通物业管理方案北京兴华邦科技有限公司
11.智能家庭新生活的开始杭州瑞和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12.智能家居设计方案智之屋
13.智能之家——复式楼与别墅解决方案深圳市爱圣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4.HERSCHEL天王星家庭智能背景音响案例丛家祥
15.现代家居智能化控制方案概述思美特
16."安全至上"的智能家居方案科力屋
17.基于LonWorks的开放式系统在国外建筑中的应用Maggie
18.国外RFID系统的管理应用Maggie
19.国外住宅室内外照明设计方案Maggie
20.破解数字家庭的魔咒郑重,陈亮
21.智能家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2.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浅析国内智能照明市场
23.照明灯饰新趋势与新挑战
24.创新和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智能家居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专访深圳市麦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民李莉
2.建筑节能理念先行专访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赵哲身王晗鹏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业展会?周军
4.蓝牙——轻松构建智能新生活《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编辑部
5.RFID解析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6.宝鸡市代家湾小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7.IBM先进布线系统应用于政府办公园区
8.山西太原世纪嘉园小区住户报警系统姜仕庆
9.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设计蔡传忠,Caichuanzhong
10.数字社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刘洪文
11.智能化小区可视对讲系统中控制网络的设计张小敏,卫铭斐,ZhangXiao-min,WeiMing-fei
12.触摸控制技术,引领调光潮流——尼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照明案例
13.波创智能工程案例分析
14.提升生活品质营造舒适家居
15.邦奇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
16.别墅家居智能化控制系统
17.百通数码产品户型解决方案
18.智能家居防盗报警家电控制系统方案深圳市金慧聪科技有限公司
19.国外家庭的智能化生活方式Marco
20.现代家庭的新宠——21世纪的智能化产品Shelley
21.家居智能化离你还有多远?陈江
22.日本办公室照明的节能措施李兵
23.集成EPON和BPL的马纳萨斯城域网Maggie
关键词:小区建设;智能化;方法措施
1.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很快,一些大公司和房地产商已投入相当大的力量来推动智能住宅小区的普及与推广。1997年,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对住宅小区设计规定了基本要求。在上海、北京、大连、成都等城市,已先后建成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的智能化住宅小区。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密集,高层住宅楼群较为普及,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人们从以往追求居住面积、空间和豪华的装修转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更高层次方向。因此,尽管智能住宅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却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智能住宅与智能小区呈现相辅相成的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按照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关于住宅智能化的设计要求,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安全、舒适、方便,在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设备的标准化、网络的开放性、系统的可扩从性及可靠性。
2.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国产技术及产品落后
建设智能小区要有许多与之配套的技术及产品,但目前国内在智能建筑方面的产品几乎是空白。要建设高水平的智能化小区,只有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随着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大规模高速发展,世界上此方面的著名品牌产品几乎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之中,无论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车管系统等,均已成为外国名牌产品角逐的天下,国产的设备和系统力量十分微弱。这样一来,无论是从施工的进度还是技术适宜性方面,对国外依赖性很强。最近国内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看到智能住宅的发展势头,研制并开始推出专为中国家庭设计的新一代智能住宅有关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为我国的智能住宅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支持。智能住宅产品的国产化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2能源及材料消耗过多
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建筑的发展不注意节约能源,过于注重外观和排场。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约为欧洲的3倍,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0%~40%,并且所带来的污染也很大。因此,今后中国建筑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同时,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城市环境。
2.3“智能化小区”的认识误区
早期智能化小区很多都盲目地照搬智能大厦的那一套,过于强调电视监控、电子巡更、车辆出入、楼宇对讲等园区智能化方面的内容。但在住宅小区中,园区智能化只是基本的、必备的生活条件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易体会到它的存在,家庭和物业管理的智能化才能引起住户的共鸣。对于一些中低档住宅小区来说,过于强调这些内容而忽视生活方面的智能化内容,只会打造出一个好看的外观,造成高成本低效用的资源浪费。很多人,包括开发商和买主,对智能化小区理解得仍不够透彻,或者是由于利益的驱使,目光只停留在建筑本身的硬件建设上,而对其它的软件如智能化服务不够重视。
2.4智能化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跟不上
目前小区智能化的主要内容已形成了安全、园区、网络的基本格局,但与安全、网络等硬件建设相比起来,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等软性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太多。
3. 小区智能化措施和建议
3.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最要紧的是居住的舒适方便程度,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其延伸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住户更多着眼的,是网络接通后的信息源建设和提供的服务功能建设,因此,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应是小区智能化的重点。也有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生活得不自在,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家庭成员结构比较特殊。在现时的中国家庭中,三代同堂是比较普遍的,祖孙三代同居一室,老少间的生活需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同一幢住宅中为不同年龄层的人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不久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的生活料理、医疗服务、娱乐生活、休闲健身、活动空间等都必须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因此,家居中独生子女的生活、教育、娱乐需求又成为中国智能小区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特色。
3.2注重经济实用原则
住宅小区建设直接面向普通百姓,因此必须考虑到普通住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智能小区的经济承受能力远低于智能大厦,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化的产品来构建其智能化系统,并尽量节约成本,而不应采用处于实验阶段的超新技术,以免技术的不稳定带来住宅质量问题和经济浪费。目前不少智能小区致力于小区电子银行、小区虚拟商场。事实上,小区受到人口和规模的限制,其负担的功能和职责是十分具体和有限的,配套设施过于庞大,就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此外,节能和环保也是国内建筑业界应当重视起来的一个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当把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当成大事来抓,这也是今后国内建筑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3.3解决好行业间的协调
智能化产业是个跨多个行业的项目,涉及邮电、消防、安保、广播电视、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共卫生等多个部门,从立项、设计、施工、装饰、物业管理,涉及的行业大多都是相对独立,法规、标准各自独立。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管理入手,在相关部门间做好协调,在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加强联络和协商,制定跨部门的管理规定,共同探讨发展的课题,促进行业的进步。同时,还需要提高行业自律,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小区的智能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3.4适应住宅建设理念的转变
最近几年来,我国住宅建设的理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不同的理念下,住宅形态有很大的差异,使得住宅小区的关联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也给住宅小区不同条件、不同级别的智能化带来了课题。舒适化生活、多媒体通讯、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智能化物业管理之类的技术方案,应该紧密结合各种住宅的形态,有特色地进行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小区。
4.结束语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当代科学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综合应用,旨在改善住宅功能,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设计完整的住宅小区自控系统,才能建成先进的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唐勇.智能化小区网络建设及解决方案(下)[J].电信技术,2000,11.
[2]张建茂.智能化小区新说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1,04期.
关键词:计算机 建筑 智能化
引言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飞速,人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状态,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到现在为止,它几乎应用于所有的行业。建筑智能化是根据建筑行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人民群众目前所处的幸福安全的生活环境也是由建筑智能化自身的先进技术所提供的,从而也推进了社会主义建筑事业化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支持作用,它的改进与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脚步。
1、计算机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通常以网际网路为前提条件的,能依照各种需要获得对应的讯息,进而满足人与物、物与物间的讯息沟通,推动智能化讯息的实践性,达到信息与物理之间的设备可以最佳结合的一项智能技术。不但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而且它还推动了大量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从整体上运用当代技术,伴随通信模式不断更新,现有技术也朝着更深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新技术不断的研发与运用。
2、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是运用集成的手段把包括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技术在内的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同建筑艺术完美融合,创造出安全性高、生活品质优良与比较方便的施工环境。智能化建筑概念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兴起的,全球范围内的第一个智能化建筑修建于1984年,伴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个方向已经演变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3、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的关系
建筑智能化的诞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它不但在建筑监控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消防及门禁发挥作用。同时,这四个方面也成为计算机ip平台上重要的集成系统。目前这些技术并不能满足业主们的所有需求,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上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展系统功能,加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人和系统的紧密结合,建立一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动态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建筑分类
3.1智能化住宅建筑
在一般的住房中,将各种电子设备,网络设备都利用一个完整的系统串联到一起,实现了利用系统的整体性来达到设备功能的随时随地的使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人工智能住房,一般来讲,该定义的最早达成是美国相关电子工业的一个协会公布的家庭智能化系统所倡导的,该运行的系统也叫作家庭总线。举一个例子来说,在美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智能化建筑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一名电视制作人所设计并修建的,在整个房屋中电力体系、照明设备、通风换气设备都是可以借助一个装置来进行集中的调整和管控,还有就是大量的人性化设计处理进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业主各方面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各种性能的协调统一,在那个时代只能依靠设置几十个摄像头来实现统一的管理。这样的建筑设计大大减少了硬件的开支,使得成本下降25%。而在系统的管理和灵活性方面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3.2智能化学校
当前,智能化的学校正在逐渐实现,很多学校都因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都安装了多媒体的教学和大量信息化管理。这就是一种智能化学校的雏形。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学校必定是学校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智能化的学校中,信息化的实现和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是其主要的需求和内容。学生在智能化学校中学习,主要通过因特网的便利性可以增加对于远程教育的认识和认知深度,同时一些非在校生也可以得益于智能化学校的信息化的普及,这样就可以采取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虚拟教学,扩大了学校的社会作用。
3.3智能化医疗建筑
智能化的医院的主要优点体现在智能化的网络信息化上,目前由于电脑的运算能力非凡,因此在医院的管理系统上引入这种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医院的诊断,药品管理和患者治疗、病例治疗的整理、储存、调用和使用,极大提高了医院的运作效率。而且通过因特网的联网能力,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名医一道会诊,增加了学术的交流和医学教育的作用。
3.4智能化综合建筑
智能化的综合性建筑,可以视为将多个建筑群通过高效统一的管理系统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功能管理一体化的功能。例如针对多座大厦之间,采取一定的管道联系方式采取自动化管理系统将其串联起来,实现楼群一体化的想法,智能化综合建筑的最终理想是实现智能化的城市群。这将极大提高城市的社会作用,同时极大降低管理和消耗的成本。
4、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务之急。可以依托国外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允许的话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建筑智能化”专业课程,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国家投入资金和设备,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开辟道路。在建设过程中,提高设计团队、业主、施工队伍专业素质并加强三方面的联系,在交流合作中展现问题的全景,并协助解决问题。在智能化建筑物的设计中,计算机的通信网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她的效果的发挥和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智能化功能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中,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所需的软硬件进行精挑细选。而且一定要符合设计的需求。充分考虑功能、安全性、数据库等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持,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智能化的市场在逐渐扩大,需求也会逐渐增长。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建筑智能化必须提高自身的水平,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程度,我们应该看到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陈伟.智能化建筑中的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9):307.
【关键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自动化
1 安防系统
1.1 设置原则
以保障安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1.1 应根据智能小区内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满足小区全面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1.1.2 应根据智能小区的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形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技术体系;
1.1.3 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其各子系统的配置,须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程及智能化居住小区的规范、标准,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的集成应以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方式来实现,应能适应工程建设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1.2 安防系统功能及应用
实际应用中的安全防范系统由多个可选子系统综合、有机地构成,层层设防、严密监控、综合管理,让业主生活在无形的防盗网之中,比有形防盗网更安全、更舒适。
1.2.1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在家庭重要地点和区域布设各类传感器,代替传统家居的钢筋防盗网,让业主不再有囚于牢笼的感觉。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机、家庭报警器、传感器和传输线缆(无线通讯方式时不用)组成。传感器主要有红外线探测器、热感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窗磁、门磁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户门、客厅、阳台、外窗等位置设置不同类别的传感器,以探测非法侵入者。家庭报警器一般装设在人户门附近,以便主人出门时没定布防状态;主人回家时在延时时间内解除防盗系统,以免误报。家庭报警器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当出现非法闯人者时,家庭主机报警,管理主机会显示报警地点和性质,保安中心可据此确定出警方案,及时制止犯罪。
1.2.2 访客对讲系统
在小区内的住宅单元人口或进户门处安装访客对讲系统,谢绝陌生^访问,限制非法侵入,保持居住环境的私密、安全和安静。
访客对讲系统由对讲主机、室内分机、电控防盗门、管理主机(可选项)和传输线缆组成。对讲主机又分为不可视对讲和可视对讲。通过可视对讲系统,户主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访客情况,控制门锁开启。该系统可采用联网型,各栋对讲主机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保安中心可随时了解住户求救信号。在小区的3~,kI:I也可与物业中心及住户实现呼叫及可视对讲,如有客人来访,可由保安人员与住户联系,确认是否接待。
1.2.3 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常用的周界防越系统由红外线对射器、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组成。在小区围栏上,安装户外型红外多光束智能探测器,组成社区周界不留死角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同时,控制器采用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以避免由于树叶、杂物、风雨或飞鸟等小动物穿越围栏所引起的误报。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立即将警情传送到中心值班室,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翻越区域,系统可自动连锁启动周界区域探照灯,切换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将图像传送到中心值班室,对非法侵^过程进行录像,以备公安部门破案查证。控制中心同时通知保安人员及时到达现场,以免非法人员作案得逞。也可利用热感式红外线探测器或微波电缆探测器等来进行布防。
2 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字自动化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自动测量及控制技术,对智能建筑内的各种分散的机电设备、消防和保安设备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和统一管理,集中管理。
2.1 楼字自动化系统将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2.1.1 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管理
监视控制整个大厦的空调系统(包括:风机盘管控制、冷热水泵旁通控制、冷却水塔进水控制等;通过冷冻水的供伺水温度和流量测量、自动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并在楼宇自动化系统的CRT上显示;根据实际的冷负荷通过空调冷冻水机组带的群控装置来决定冷冻水机组的启停数,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测量并自动控制冷冻水系统伪回水总管的差压,维持系统要求的差压值;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联锁控制,当一台冷冻水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人备用水泵;监控空调系统的如下设备:空调柜机、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排风机(含正压风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集水器、冷冻水膨胀水箱。
2.2.2 给排水系统的监控管理
楼宇自动化系统将监控给排水系统的所有水泵的运行状态。
楼字自动化系统将对给排水系统的设备运行时间、状态、水量、压力值进行记录。
当水泵出现故障时,楼宇自动化系统会通过联锁控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监控给排水系统的如下设备:生活给水泵、消防给水泵、自动喷淋泵、稳压水泵、排污泵、屋顶水池、地下水池、污水池、给排水监控系统。
2.2.3 供配电监控系统
变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可靠供电是智能大厦安全使用的保证。因此,智能大厦的控制中心要控制、监视、记录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主要包括:
第一,高压系统:进线与蹭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变压器温度及故障状态显示与报警。
第二,低压系统:进线与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重要输出支路断路状态监控、故障情况显示、报警。
第三,直流系统:交流电源主进线断路器控制、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及故障状态显示报警。
第四,发电机系统:发电机启动、供电、主断路器状态、电压、电流、频率、转速、油箱位高低、水温等显示、故障报警、断路器状态控制。
2.2.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布线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它犹如智能建筑内的一条高速公路。但是应当看到,建筑物采用综合布线,不等于实现了智能化;信息插座越多,不等于智能化程度越高。采用综合布线不等于不需要其它布线。尤其是建筑自动化系统应当注意电压、电流以及布线长度的限制。综合布线用的双绞电缆,其截面积一般为0.40-0.65mm2,与之相配的配线架、信息插座和连接插头等只能适用于截面为0.40-0.65mm2的双绞电缆卡接。因此,综合布线支持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有些设备(如广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保安监视、共用天线电视等子系统),将受功率、信号衰减和时间延迟的限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建筑自动化系统有两种结构类型,即两层结构型、三层结构型,在这两种结构中,主控机至直接数字控制机之间的信号传输可纳入综合布线,直接数字控制机至现场执行元件之间信号控制线,可利用线径较粗的双绞电缆。
不仅如此,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特殊地位,使得它的布线安装方面有别于智能建筑的其它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了应满足自动报警装置的技术条件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还要采取穿管保护,暗敷或采取阻燃措施,此外更重要的是宜与其它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要使其传输网络不与其它传输网络共用。目前智能建筑内,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即使某些综合布线产品支持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也必须加以认真分析和测试,甚至要获得国家消防产品监测部门的认可,为了更好地满足智能建筑功能要求,能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中,应尽快开发研制出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列产品。同时,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标准化方面也应当考虑与综合布线系统模块连接方式,以及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方式的标准化。
3 设计案例
根据以上提到的一些标准范畴,例举一个本人设计的职能化小区。
小区名称为:浦江华欣花园,位于金华市浦江县水晶路以北西山路以西地块。整个项目总规划总用地23754平方米, 用地内建筑总面积41486.35平方米 。共用户345户 , 其中小高层用户315户,双联排屋用户30户。作为浦江的高档住宅小区,有着不同于一般小区的许多特点。为适应现代化住宅和信息安全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成为第一流智能化小区,一流的硬件措施,一流的居住环境及一流的小区管理是浦江华欣花园所必备的。
我认为,浦江华欣花园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应该为即将到来的住宅信息化时代作好准备,也就是说为将来数字化应用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整个系统设计应结合当今社会智能化小区系统的优点,并考虑今后各系统的发展方向,采用具有最高性能/价格比的设备,以达到和超过国内一流小区的智能化要求。
整个小区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应该对所有小区内的物业设施,实现统一的监控和集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允许逐步建立包括综合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内容的应用服务系统,还需从业主的角度考虑小区的可发展性和设备的维护成本。
根据上述定位和甲方要求,我对浦江华欣花园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作了精心的考虑,系统设计参照了多家国内一流小区的智能化设计,提取了各小区智能化系统的优点及长处,规避了其不足之处,形成了本次智能化设计方案。现小区施工已进入设备安装测试阶段,经测试整个智能化系统达到智能化工程设计标准。
浦江华欣花园智能化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彩色可视对讲系统
(2)安保监控系统(含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报警系统)
(3)公共广播系统
(4)车辆管理系统
整个智能化系统根据智能化小区工程建设的设计、实施参照标准如下:
《建筑与建筑群和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1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浙江省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
4 结束语
智能楼宇安防系统能够对楼宇的安全提供很好的保障,通过各系统的联动,全方位的为业主提供安全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职能楼宇安防与自动化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剑岳,赵亚林,王文杰.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工程设计[M].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06--30.
[2]罗国杰.智能建筑系统工程[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3]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1996.
[4]陈虹舟.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M].北京:电气与智能建筑出版社,2000,7.
[5]魏新胜.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M].北京:电气与智能建筑出版社,2000,7.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小区;技术应用;发展;问题;建议
1 引言
智能小区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兴住宅,住宅小区智能化包括三部分组成:安全防范系统、管理监控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每个系统下都有若干分系统,如安全防范系统内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住户报警系统(防盗、燃气、漏水、防火报警等)、保安巡更管理系统等;管理监控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系统、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系统、车辆出入/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宽带、电视、电信、控制网络、家庭网络等。
2 目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2.1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差异
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住宅智能化,主要是基于单体别墅的智能化,包括IT技术、节能、环保、资源再生等诸多方面,甚至还包括建造方法和维护。我国的住宅智能化基本是在智能小区框架下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更加突出小区的整体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更强调的是公共性、网络性和社区化。主要内容是采用IT技术提供智能功能服务,其中80%功能的需求是公共安防和家居安防。
尽管国外的大公司一直注意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某些产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由于国外住宅智能化产品都是针对单体住宅的,而且价格都很高,因此尚未在中国形成市场规模。目前,这些产品大多作为国内集成商的单一功能设备或单一功能子系统被采用,如:松下、SONY等公司的摄像探头,美国DSPPA音响设备、ABB公司的家庭智能控制终端等等。
2.2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智能化定位
目前我国各地区住宅智能化技术水平:香港、深圳、广州等地最高,其次是北京、上海等地,其他沿海城市及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再次之。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化功能的投入大多仅限于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必备的物业管理功能、安全防护功能等(约一星级水平)。部分高档社区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为体现出差异性(或者作为楼盘卖点),主要做法如下:
超前型的智能建设规划,完善的智能化功能设计(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并未完全实施),完善的功能设计大多被开发商作为卖点进行炒作,但同时也为今后的智能化功能升级和系统扩容预留了空间。
开发商根据小区定位情况,为提高智能化档次在安防、监控等方面多采用进口设备,以确保其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故障率和误报警的可能性,同时满足了业主个人品味的需求。如:监控探头采用一体化球型摄像机,可视对讲用户分机采用嵌入式、彩色大屏幕或者带装饰面板等,停车管理采用远距离读卡式等等。
在具备同类设备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软件功能或系统布线,丰富系统功能,如:利用可视对讲系统,增加巡更功能、紧急呼叫、门禁联动等功能,作为小区智能化卖点。
根据楼盘的市场定位、面向的客户和业主的需求,有针对性强化某项智能化功能,或使用特种功能设备满足特种需求。如:户内安防采用无线设备,满足业主后期装修和不同需求的特点,实现菜单式智能化安装,给业主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灵活性。
2.3 住宅小区智能化投资情况
经调查,目前按一星级智能化水平建设的住宅小区,其投资约在20-70元/平方米左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根据小区的市场定位,为保持小区整体的品位,目前不同地域的智能化投资水平基本保持在楼盘售价的0.5%-1%左右。同时,智能化功能的投入可使楼盘售价提高约200-1000元/平方米。从三大系统比例来看,安防系统投资比例最大,其次是信息管理系统,而具有特色的小区网站系统如果采用虚拟网站建立方式,其造价还不到总造价5%。户内安防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以及三表远传系统约占智能化总投资80%左右;周界防护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停车管理系统以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约占智能化总造价的20%左右。若采用无线设备,其相应部分的投资要比有线设备投资高50%左右。
由于目前住宅小区的网络综合布线基本由网通、电信等运营商免费实施,且完全能够满足业主的基本需求,因此,多数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未包括该项投资。
3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应用的主要技术
3.1 在我国,由于住宅智能化主要通过智能小区建设来实现,面对的问题主要是控制领域问题。目前我国基本有三大主流技术:以太网技术(Ethernet)、现场工业控制总线技术和通用总线(RS485)。
成熟的以太网和TCP/lP协议是一种公开的、透明的协议,已成为网络通信的主流技术。但是在中国,住宅智能化是在小区框架下进行的,目前面对的主要是控制问题。由于以太网采用CSMA/CD通信控制方式,不保证不丢失数据包,网络可能发生堵塞,所以采用以太网技术作为中国智能小区控制管理主流技术的项目,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也包括国外的产品。
采用成熟的现场控制总线,比如:BACnet、Lonworks、KNX、CAN、CEBus等作为智能小区控制管理技术平台,可靠性和能力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高。目前该项技术多用于高档楼宇自控、家居设备自动控制等,如I一bus EIB系统等。
BAcnet标准是一种专门用于楼宇设备控制领域的现场总线标准,该标准的目的是使所有楼宇自控设备互联和信息共享,最终实现互动和互操作。
目前韩国、日本已基本将该标准作为国家标准。BACnet/lP标准可以与Intemet直接集成,而无需中间设备或系统,这符合现代通讯网络的发展趋势。
国内厂商大部分采用RS485总线,它具有可塑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但传输速率较低,查询效率也不是很高,不同厂家的产品互相不兼容。因此,目前国内一些小规模的住宅小区的闭路监控系统控制功能、三表采集数据传输、门禁系统联动功能等基本均采用此类技术。
3.2 智能家居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射频(RF)技术、IrDA红外线技术、IEEE802.llb和IEEE802.lla协议技术、HomeRF协议、zigBee技术、蓝牙技术。
家庭安防采用有线、无线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3.2.1 无线方式减少了前期的管线敷设,施工周期短,劳动强度低、人工成本低;
3.2.2 采用无线方式减少了后期住户入住装修造成破坏的可能;便于住户后期根据需要进行安防扩容和升级,以及对老的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改造;
3.2.3 因施工周期短,介入工程现场时段拖后,减小房地产开发商在资金运作方面的压力;
3.2.4 在满足同等功能条件下,无线设备成本较有线设备高约50%;
3.2.5 采用有线方式抗干扰能力强,探头与主机间允许的有效距离远。
4 目前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统一的智能建筑标准
智能建筑是一个多学科、多种技术系统集成的整体,它以建筑为平台,与建筑结构、建筑电气等专业密切相关,因此智能建筑的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建设标准。目前,中国智能建筑产品行业存在标准多而不规范、技术封闭、产品升级换代困难、不同厂家的产品不能互联、子系统间不能互联等问题。所谓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基本是各种产品和子系统在拼凑,缺乏对小区智能化建设的系统集成平台。
例如:我国目前已有许多国内自己研发的楼宇自控产品,如门禁系统、远程抄表、家用控制器等,但这些产品目前多为封闭式开发的,不同厂商基本上不能互联,也基本上不能与楼宇设备控制主系统集成。如果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BACnet标准接口,则不仅可以扩展原产品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系统互联和系统集成方面的问题。
4.2 智能小区“一卡通”功能的忽视
在智能小区,用户可通过一张Ic卡便可完成诸如用IC卡开启房门,用IC卡支付电费、水费、煤气费、物业管理费、停车费、电话费、网络信息服务费等,用IC卡购物、停车等功能。但实际应用中,由于居民对IC卡可靠性、先进性等认识的不足,以及物业公司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小区智能化缺少统一数据库等原因,目前的多数小区“一卡通”功能仅限于开启单元门、停车、小区道闸等基本功能。
4.3 国产智能化产品的故障率
目前住宅小区智能化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故障率和可靠性的原因,大多数周界、监控、户内安防探头等重要设备仍采用进口品牌产品,特别是住宅智能控制终端设备。
4.4 现在的系统集成商,大多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持续技术研发能力。
4.5 智能化系统运行不尽如人意
我国的住宅智能化和智能小区建设市场,系统运行状况不尽如人意,大约只有1/3的产品达到了实际使用效果。比如:目前在行业中大量炒作的“智能家庭终端”,大部分功能太“完善”,暂不说其价格昂贵,操作也十分繁杂,难以适应普通百姓的需要。
4.6 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
调查中发现,多数中档小区在搞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时,未真正按照“以实用为本,以经济为原则,因人而宜”的原则建设,只重硬件投入,简单堆砌各种高科技设施,却轻视软件建设,没有考虑到智能化设施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后期管理,造成安防系统的人为误报现象较多,智能化各子系统发挥作用率低。
5 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大型中高档住宅社区的建设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形式,伴随民众公共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在住宅社区建设中对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数字社区系统集成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信息家电、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融合、智能化与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成为未来智能化社区的发展方向。系统集成也从基于单系统或系统间简单的联动发展到基于网络的协同应用,它以信息集成为核心,特别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web技术的信息采集和综合、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等,极大提升了小区的信息化程度。在“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这五个层次上不断满足业主千变万化的需求。
6 几点体会和建议
6.1 随着各地方主管部门对新建住宅小区智能化要求的普及,各小区在智能化功能方面缺少差异性,开发商若要在智能化方面提高对潜在用户的边际满意度,其投资要远高于其他方面的差异性投资(如:改善小区环境、提高室内居住品质、厨卫设备配备等)。因此,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基本少有将智能化功能作为楼盘的主要卖点,或者通过智能化建设的差异性实现概念炒作。建议在项目开发的策划阶段就要做好智能化建设的功能定位。
6.2 关于燃气报警。考虑到传感器的可靠性、与消防系统的联动及事故赔偿、设备性能保险等因素,建议该分项工程由燃气公司分包,智能化集成商不参与。
6.3 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Internet/Intranet、智能卡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住宅小区经营管理、机房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知识,系统集成商的资质、信誉、综合技术实力、工程经验、工程管理和项目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成败及交工后的售后服务质量。因此,智能化分包商的资质、信誉等综合实力是项目招标过程中开发商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6.4 住宅智能化系统中紧急呼叫系统的需求量最大,有接近50%的购房者认为这是必备的设施;门禁对讲系统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仅次于紧急呼叫系统的需求量。其次需求相对较大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三表抄送系统、诸多家电在组合使用时的科学管理、控制等。开发商在智能化建设时要根据小区的市场定位和销售对象,抓好侧重点,如:针对公司白领和高校教职人员的住宅要以网络建设和安防系统为重点,其他功能可简化,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和一两拨千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B/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2]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