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高职会计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会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会计专业

第1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二、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第2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03-02

作者简介:成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

同志曾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然而,现阶段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两难局面: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因寻觅不到满意的会计人才而发愁。

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顺利就业的前提。因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符合企业要求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会计行业中,企业都要求应聘会计者具有2~3年的工作经验。由于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因而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经验及职业技能水平。

一、会计职业技能的涵义

1.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对于高职生而言,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

2.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技能是指会计从业人员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会计职业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主要有珠算技能、点钞技能、假钞鉴别技能、小键盘录入技能、会计实务技能、财务软件应用技能等。

二、会计专业基本职业技能

1.珠算技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运用手指拨珠进行数字运算的一门计算技术。会计职业的珠算技能要求是,能运用珠算的基础知识、方法、技巧,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账表算、传票算,具备《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五级以上水平。珠算技术等级分为普通级和能手级,能手级比普通级高,其中六级最低,一级最高,见表1。

2.点钞技能。点钞是运用手持式或点钞机进行准确、快速清点钞券的一门技术。会计职业的点钞技能要求是,掌握运用点钞机点钞、验钞的技能,熟练运用手持式点钞法,掌握单指单张点钞、多指多张点钞等点钞技能和方法。

3.鉴别假钞技能。假钞鉴别就是通过“看、摸、听、比、测”或借助仪器等,准确、快速地识别假钞的一门技术。会计职业的假钞鉴别技能要求是,能运用“看、摸、听、比、测”鉴别真假币。看,看票面的眼色、轮廓、花纹、线条、图案、水印、安全线等;摸,针对票面光滑程度等反复抚摸,发现假币;听,以手指弹击票币,或用手指捏住票面的一端甩动票币,仔细听票币发出的声响;比,用真币和可疑票币的局部、图案、花纹、进行对比,仔细观察,还可以从纸质、墨色、印刷技术方面进行对比;测,就是用尺衡量钞票规格尺寸。

4.小键盘录入技能。小键盘录入指运用小键盘,按照熟练的指法进行电脑数字录入,以及账表算、传票算的一门技术。会计职业的小键盘录入技能要求是,掌握正确的小键盘数字录入指法和传票翻打方法,能根据传票快速、准确地录入金额。

5.会计实务技能。会计实务技能是会计职业技能体系中的核心技能。会计实务就是准确运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用账、报账的一门技术。会计职业的会计实务技能要求是,能正确、及时地进行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资料装订、整理、归档等。

6.财务软件应用技能。财务软件应用技能是使用计算机及相关外部设备和财务软件处理会计工作基本业务的方法和技能。会计职业的财务软件应用技能要求是,能独立熟练地应用某种财务软件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及期末处理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电算化处理能力。

目前,财务软件应用技能的要求和鉴定标准,已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指定《会计软件应用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进行会计电算化员(操作员级)、会计电算化师(操作师级)两个级别的职业资格鉴定。

随着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弱化了珠算技能,更侧重于财务软件应用技能。

三、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职成司通过各类全国性、全省性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引领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需求还存在差距。那么,高职会计专业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是否还存在问题呢?

1.与职业岗位联系不够密切。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时,只强调了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学生掌握某项职业技能后不知道适用于哪个实际工作岗位。例如,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收银员才需要点钞,实际上,银行柜面及企业出纳都需要具备点钞及鉴别假钞的技能。

2.培训过程往往采取集训形式,学习缺乏系统性。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往往强调技能速成,常采用整周训练的集中训练方式。短时间内学生临时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就生疏了,难以适应就业后的岗位工作。

3.评价标准没有结合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或要求。各高职院校在确定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方案时,往往都会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等。但在评价或考核职业技能时往往由教师说了算,忽视了企业岗位对该技能的要求。

4.师资力量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能教师“缺位”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技能水平达不到教学示范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专家、企业能手走进课堂,甚至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但企业教师在教学时间上或教学水平上又无法得到保障。

除了基本的会计职业技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急剧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如果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仍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四、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对策研究

经分析,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融入技能培养,才是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的。针对此,提出以下培养措施:

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经常与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对职业技能培养方案给出建议,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培养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改变传统的技能训练方式及评价标准。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改变传统的集中训练方式。将集中训练与分时段训练结合起来,避免突击训练,督促学生平时坚持训练,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或等级。技能评价时,除了教师评价外,也可采用技能考证的方式代替。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增加就业砝码,还能让教师了解最新的会计职业技能考核新标准。

3.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加大会计专业师资培养力度,定期选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职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行业职业技能比武或在校内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才除了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金融、法律、税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淡化专业概念,引导学生广泛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技能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淑倩.浅谈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1年,(18).

[2]吕智娟.高职会计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第3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高职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将需要的各类人才中,排在首位的是会计类。会计专业是这些年热门专业之一,从学校的招生人数来看也是逐年增加。形势是良好的,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员,那么做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课程上。那么最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财务会计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 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过于理论化

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大多是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转换成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刚刚学完基础会计,有的还没有学明白,又来学习理论化很强的财务会计,一方面学生感到很茫然,另一方面感到枯燥,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2 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异

好多学生学完了财务会计,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更明显的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了,虽然学了财务会计,但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实践性差。

1.3 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为主。练习也是偏重与给出业务描述,然后让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的形式。这样上课就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差。针对现在90后学生的特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2.1 重新进行课程定位

为了准确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我们针对性地面对北京地区的大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走访毕业生、相关院校的同类专业、中小企业、会计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召开了相关的座谈会就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作了深入分析。分析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

(1)初始岗位――财务助理,包括出纳、会计助理、审计助理、办税助理。

(2)升迁岗位――2至3年的岗位晋升:会计核算岗位(往来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报表会计,会计信息化会计)、主管会计、审计、办税员。

(3)进一步升迁岗位――4至5年的岗位晋升: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2.2 明确财务会计课程目标

基于对岗位的分析,我们会计专业的老师对整个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的梳理。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理解企业会计的岗位分工,在全面了解企业会计循环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能够依据各岗位职责对本岗位的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熟练进行财产清查工作,能够完成期末的结转和调整工作,并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报表。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使之具备基本的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3 明确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拟选择资金流转过程中每个经济业务的发生,经历的过程,和最终完成后的货币清算整个循环过程为具体载体,这些教学载体涵盖了财务会计知识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涵盖了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实操实训的相关内容。

(1)账外资金案例,承载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基本内容以及货币资金清查的方法,银行结算等相关内容以及货币资金核算方法的基本技能等。

(2)渝太白案例,承载所有者权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概念、特点、主要内容等知识点和具体的账务处理技能。

(3)法莫尔虚构存货案例,承载了存货、应付账款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以及掌握处理的基本技能和管理的方法。

(4)蓝田股份固定资产案例,承载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的具体内容和核算方法。

2.4 重新梳理课程内容

根据会计岗位的特点和财务会计具体内容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体系理实一体化,密切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以岗位为主线进行了重新设计。

(1)企业财务岗位介绍,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相关岗位,以及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关系。

(2)出纳岗位的核算,结合出纳岗位的主要工作主要讲授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

(3)往来结算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往来岗位相关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的核算。

(4)材料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材料和商品的收发业务的核算。

(5)固定资产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清理等业务的核算。

(6)职工薪酬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工资的核算方法。

(7)资金岗位核算,主要是资金筹集业务和投资业务,涉及到的内容有借款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投资类账户的核算。

(8)会计主管岗位,主要是财务成果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2.5 教学方法改革

《财务会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要尽量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交往,同时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信息搜集与模拟企业资料、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总结归纳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加强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5.1 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实际工作的模拟情景,由学生担当不同岗位角色去完成任务。为完成任务,学生必须熟悉企业会计岗位工作,然后按计划实施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并形成能力。

2.5.2 课件讲授与启发引导

精心制作的课件等教学资料展示、必要的课堂讲解释疑,加深学员对会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注意教师的讲授应更具启发引导的效果,帮助学员逐步达到自觉学习、自主运用涉税知识理论。

2.5.3 示范教学法

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对登记账簿的程序并不了解,这时应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首先根据学习任务设置,给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入门。案例分析

2.5.4 角色扮演,实践实训

本门课程重在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学生可模拟扮演企业会计不同岗位角色,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要多做、多练、多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账务处理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5.5 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校本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原理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是促进学习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方法。

3 结论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事财务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基础。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本文结合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和多年的教学经验。不但从内容上改革也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毛腊梅,张艳.《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第4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1.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所面临的机遇

首先,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广大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将会转变过去主要依据纸质教材开展教学的局面。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依据会计准则,不少高职学生觉得较为枯燥而且难以掌握。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而言,难以将很多专业性的术语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未来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会计知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形式展出。这样便于教师开展各类教学工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和财税制度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状态,而纸质教材的内容更新较慢,相关知识滞后于实际会计工作。会计准则和财税制度的调整信息往往会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进行公布,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网络渠道,掌握最新的会计相关知识,并可以就此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这样可以及时更新会计教师的知识,加强了会计知识的时效性。最后,教育信息化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所拥有的职业技能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由于高职会计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难以保证连续在企业一线从事实际会计工作。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各类信息化资源,不断提高其对企业最新的会计实践的认识,有利于其“双师型”素质的形成。

2.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师再也不是简单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传授者,而是转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开发者和提供者,教师将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协调者。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广大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过程。而这种改变可能是颠覆性的,因此对高职会计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高职会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会计教学手段将表现为丰富多彩的形式。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技能。但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专业背景的限制,对于会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素质提升的路径

1.与时俱进,学而不已———学

近10年以来,信息技术以几何倍速增长的方式快速发展,新的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软件不断推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进行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引进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实现了校园内Wifi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平板电脑也已经走进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有部分学校已将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且也会完全融入到高职教育中。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而言,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并掌握其应用方法。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未来的会计教学。

2.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做

在掌握了一些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后,高职会计教师也需要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会计教学过程。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尝试“微课”教学,即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的教学设计,并借助相关的视频剪辑软件才能完成。虽然目前高职会计教学尚未实现全面的“微课”化,但是不少院校已经在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和比赛。2012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将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范围扩大至高等职业学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参加相关信息化教学大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高职会计教师只有自己动手实践,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尝试着用信息技术去改造教学过程,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

近年来MOOC在全球迅速发展,很多世界知名高校以公开的课程、共享的知识形成了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虽然MOOC使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了作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教学资源提供者和教学过程协调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1990年时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的欧内斯特•博耶(Ernest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内涵,具体来讲是指教师以本学科的认识论为基础,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与同行进行交流、接受同行评价并让同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学术。不同的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对教学过程进行学术研究。高职会计教师应将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应用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会计专业特征,探讨符合高职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4.循序渐进,教学相长———教

“教”从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学、做、研”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教师的职业是“教学”,教学能力的提高应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高职会计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学、做、研”的成果,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信息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必定会不断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从而使得教师的素质得到加强和提高。

三、小结

第5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研究问题及方法

1.问题提出:在高职教育中,一个专业能否很好地生存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就业来决定的。会计专业为高职教育中较常见的专业,近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相当一部分学生顺利就业,但是每年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就业。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呢?笔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找到主要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1.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个人工作经历及就职情况。

2.样本选取: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所需数据计划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资料。调查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抽样方法为整群抽样,笔者在某高校整群抽取应届毕业生作为样本,具体抽取样本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会计专业所有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在参与调查的116人中,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有102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人,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进行的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的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均是指这102人。本研究涉及的会计相关工作包括会计、出纳、成本、工资、统计、收银等。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

性别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在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64人,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38人。按性别分,男生18人,女生84人。在男生中5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0%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在女生中66%从事会计相关工作,34%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女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男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户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城镇户籍的为16人,占比15.6%;有农村户籍的为86人,占比84.4%。城镇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3人,占比81%;农村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1人,占比59%。从中可以看出,城镇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村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2.学习成绩

班级排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成绩占前20%的为51人,成绩占20%-70%的有43人,后30%为8人。其中,前2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7%,成绩20%-5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0%,成绩在后3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50%。从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

奖学金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取得奖学金的有17人,占比17%,没有取得奖学金的85人,占比83%。其中,取得将学金的学生中从事会计工作人数占比65%,没有取得奖学金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占比62%。从中可以看出奖学金取得与否对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影响不大。

3.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81人,占比80%,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占比20%。其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5%,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2%。从中可以看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者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6人,占比6%,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96人,占比94%。其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7%,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3%。可以看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比例略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比例。

4.实习工作经历

校内实践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有校内实践经验的 有52人,占比50%;没有校内经验的50人,占比50%。其中,有校内经验和没有校内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均为63%,不存在差异。

校外实践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有校外实习经验的有59人,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的43人,占比42%。其中,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70%。从中可以看出,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比例要低于没有校外工作经验的比例。这个结果与我们推断的存在差异,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非会计相关工作而导致的。

5.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有29人,占比28%;3000元-4000元的有34人,占比33%;4000元以上39人,占比39%。其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2%,期望工资3000元-4000元中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76%;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9%。从中可以看出,期望工资在3000元-4000元者从事会计工作比例最高,其次为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者,比例最低的为期望工资2000元-3000元者。

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性别方面:女生的就业率要高于男生的就业率,这与会计工作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会计工作要求细心、谨慎、沉稳,而这些特性刚好女生优于男生。

户籍方面: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要明显高于非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这与预期一致,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一般在城镇,城镇学生家庭的人脉关系要优于非城镇学生。另外,受中国以往城镇与乡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城镇学生综合能力可能要优于非城镇学生。

学习成绩方面:排名靠前的学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排名靠后的学生。会计专业为技能型专业,用人单位在选录人才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专业知识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反映,与预期一致。

获取奖助学金方面:调查显示奖助学金对会计就业无显著影响。目前,国家政策在奖学金方面名额较少,助学金方面投放名额较多,一般学校在评定奖助学金时,奖学金看成绩排名,助学金看贫困程度。因此,结合学习成绩分析来看,奖助学金对就业无影响是成立的,与预期一致。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我们研究的前提指会计相关岗位:会计、出纳、工资、成本、统计、收银、仓库管理等。因此,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只能从事统计、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等,所以就业比例低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也是和预期一致的。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会计为专业技术岗位,岗位对会计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用人单位看重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也是情理之中,与预期一致。

校内实践经验方面:校内实践经验是指学生班干部经历。调查显示,校内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无直接关系,这与预期不一致。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会计专业就业的技能性比较强,会计岗位需要有沉稳、细心、谨慎性格的学生,校内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般比较活跃,用人单位反而不看重校内实践经验。

校外实践经验方面:校外实践经验是指上学期间从事过校园外社会实践。调查显示,校外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率成反比,即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比例要低于校外实践经验不丰富的学生。这与预期结果是相反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工作并非会计相关工作,因此,对会计岗位就业没有影响。

期望工资待遇方面:调查显示,期望月工资3000元-4000元的学生就业率最高,4000元以上者次之,就业率最低的是期望工资为2000元以下者。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与被调查者实际月薪分布相吻合,说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定位。

2.对策建议

第6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 会计教育 职业能力

一、研究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会计教育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必须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体系,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基础。

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他们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本文拟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出发,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二、用人单位招聘意向分析

1、样本来源

本文从国内招聘网站的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和应届生求职网上随机收集了100条招聘信息,研究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因此在招聘信息样本的选取中设定了三个前提条件:首先,招聘的学历要求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只有学历需求包含大专的招聘信息才对本文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其次,招聘的岗位为初级会计岗位,即招聘信息中注明是会计或出纳,包括存货会计、成本会计等职位,排除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等中高级会计岗位。最后,招聘岗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在三年以下。提出这项前提条件主要是因为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招聘单位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几乎都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只有极少数单位招聘不要求工作经验,而高职毕业生都只有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的经验,工作经验必须到社会工作岗位中去积累。本文认为,有1-3年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就是变相对应聘者快速适应岗位、迅速上手的能力要求,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这种快速适应岗位和迅速上手的能力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方法有意识培养的,但如果是年限较长的专门会计岗位的经验就没有办法通过其他途径替代,所以选取样本时将工作经验的要求限定在三年以下。

2、样本分析

按照上述要求收集的100条招聘信息当中,涉及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零售批发贸易、物流、电子商务、酒店餐饮、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咨询服务以及综合类等十多个行业,企业的性质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涉及到的会计岗位包括出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应收应付会计、费用会计、账务结算助理、会计文员等。

对样本进行分析整理,将所有样本中涉及到的能力要求归纳为16项,具体的16项要求以及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如表1所示。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的构建

通过对100个招聘信息样本的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意向,了解了用人单位最需求的人才以及他们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品质,将这些招聘信息中涉及到的能力因素进行分类,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职业技能、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

1、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在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时所要用到的方法和手段。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又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

(1)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处理方法、职业判断等技能,在抽样的招聘信息中其体现为专业业务能力,此项能力根据招聘的具体会计岗位的不同而不同,涉及到的具体岗位和该岗位的专业技能如表2所示。在招聘信息当中除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专业技能,还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会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等要求。

(2)一般技能。一般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与会计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的技能,比如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能力等。这些技能是专业技能得以发挥的辅助工具或载体。一般技能{-Z成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但是,作为会计岗位的从业者,一般技能应该与会计专业的岗位职责相结合,有所侧重,比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特别是excel函数功能的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者都并非是会计专业人员,所以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中,会计人员要善于将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做转化,同时,要善于经管类的应用文的写作,包括各种账目表格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外语能力方面,在分析的样本中,有7%的企业对外语能力有专门的要求,且要求非常具体,包括用外语跟人交流、出具双语报表的能力,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必须注重外语的交际能力和会计专业外语的学习。

2、社会能力

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但它绝不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它有广泛的行业背景,需要与各方面的人员打交道,还需要跟会计部门内部的员工沟通协调,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交流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执行力、社会认知能力、抗压能力、时间安排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等。在招聘信息样本中,都有对这些能力要求的直接体现。

3、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因此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具有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积累之后,还要为自己储备职位上升空间和广泛的职业发展范围,不能只局限于毕业之后的就业,今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仅靠校内的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学生才有发展的潜力。学习能力包括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4、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总结出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三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系统,如图1所示。学习能力是获取其他任何能力的基础。社会能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具备的前提。职业技能是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操作能力,受到前两项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当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时也可以促进前两项能力的提升。

分析了三项能力的关系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的框架便可以构建起来,如表3所示。

四、结论及建议

首先,应进一步明确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能力本位的提法早就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提出,但还需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要让每一位参与教学的老师和管理人员还有学生都明确这一目标,并且了解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的框架,将框架中的能力分解到各项教学过程当中。

其次,构建目标驱动型课程体系。要实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以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由能够促进学生一系列能力发展的目标构成。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从传统的讲授向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同时注重运用各种方法,在启发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的锻炼,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基础会计》的有效教学方法[J],财会通讯,2010(4)

第7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 其技术应用性较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们面对新的会计工作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能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会计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基于对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近几年来,高职会计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增加学生的竞争力。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1.1混淆会计教育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育内容改革的研究”负责人将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相关学科的原则性知识,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被界定为会计教育目标,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则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者一种标准,这个目标包括多方面,有专业的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和要求等内容。其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一种职业培养目标。

1.2专业培养受局限,就业适应面狭窄

之前的会计人员仅仅只是单纯的簿记人员和财务信息的制造者,现在,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以及会计职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应转变为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的服务者。随着会计专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专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为迎接这个挑战作出相应的准备。会计专业的培养仅局限于专业的领域,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岗位的新要求,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可发展性。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要求会计人员要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岗位。

2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高职会计预备人才(学生)欠缺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职会计办学的发展。

(1)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缺乏针对性。高职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高等会计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性文件。其计划的优劣程度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多比较传统,基本上都是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死板教条,缺乏独特性、时代性。这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针对性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

(2)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都比较“法规化”。其所采用的教材只是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作一般性的解释,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创新性,它主要表现为理论性强、规范、抽象,缺少应用案例,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改革,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与理论。

(3)据调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手段仍很落后,其会计教学模式仍采用以“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缺乏一定的操作性,特别是上机操作能力,这将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不相适应。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之类的先进设备,同时,还要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4)会计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其原因大概是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教材的法规性会使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这样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思考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列,所以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一些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应用技术性技能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在组织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观念;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显得有些不一样,它主要是在组织教学中更应重视一些实践教学上的东西。高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它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的,课程设置不仅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汇总,它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从而设计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思路。如果要具体谈到高职会计专业的话,我们更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统计和财务软件等方面知识并具有相应操作技能的高级会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会计专业这一培养目标,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

4解决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与办法的思考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要主动地适应会计信息化的需要。会计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会计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实施者和主要组织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高职院校会计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师资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师资队伍培养应从多方面考虑,例如:师资引进、人才选拔、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去考虑(最主要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虑,最好要广泛,要全面。) ,从而造就具有高素养的会计师资队伍。

4.2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是研究型学者;而是技术性人员,要求具有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采用多种先进性的教学模式。例如:(1)实验室案例教学模式,这是最基础的形式,以业务项目模块为依据,在模拟环境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2)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多就是以多媒体CAI 课件为主体,以计算机互联网络空间为手段的实践教学形式。该模式现代化,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通过动画、音乐、图像等手段的使用, 表现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4.3加强学生职业理想培养

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对会计教学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新生入学时的心态,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目标。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新生职业教育的培养,在入学教育中要重点加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最终养成合理的职业理想。这些将会使进入职业院校、感到前途无望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计专业本身就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很枯燥单调 ,为了更好地有效地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除了需要强大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方法之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一旦学生有了职业理想,就有动力之源,学习起来便事半功倍。

5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点想法,具体地阐述了会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以及改进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设置,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有计划地开展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望为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支持。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陆沛年.高职财会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培养探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6(12).

[2] 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5(09).

[3]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04).

[4] 孙琼.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7).

第8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尽管我们在教育中把社会服务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认识到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现状不容乐观。

(一)教育理念滞后、社会意识淡薄。高职教育关键在于“职业”二字,即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只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只限定于教材、教科书,忽视了对市场的调查,忽视了市场需求,也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社会服务水平不强。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要为社会提供各种会计技能服务,首先必须要有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要有一批实实在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实际中,“双师型”教师是不少,但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只可看不可用,缺乏对行业的了解,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社会服务水平欠缺。

(三)硬件条件严重不足。高职会计专业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必须有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但相当多的高职会计专业无非就是一间教室、几本凭证和账本外加几张报表就是所谓的实训了;即便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都是名不副实,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会计的真实环境,试问这样能培养出具有会计技能、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吗?!更谈不上为社会人员提供会计技能培训了。

二、高职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的途径

高职会计专业要实现服务于社会的目标,必须从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进或提升。

(一)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会计专业要完成社会服务的首要任务,要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的应用人才,就必须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适应市场需求,要符合行业特点,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首先要设置体现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核算、出纳业务核算、基本业务核算、成本核算、特殊业务核算、涉税业务核算、仿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等,同时要设置财经法规、经济法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社会服务的主体,关系着社会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教师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关键的一环。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转变教师观念。我们的很多教师思想还停留于“教书”,并没有思考怎样才算“教好书,育好人”;还有教师也很少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很少有将自身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想法。思想是行动的先锋,要想让教师投身于社会中,首先要从思想上解放,要让教师真正意识到社会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切认识到脱离社会、市场是没有出路的。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压力和动力始终是并存的,一方面学校可以将高职院校师资的资格认证、聘用进修、考核、职称、工资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制度,进行考核,给教师以压力;另一方面将社会服务与奖励及其他福利挂钩,多劳多得,给教师以鼓舞。第三,提供社会服务的有利条件。教师平时都要进行教学,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校要尽力给教师提供机会。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充裕的机会,送教师下企业锻炼,深入到第一线,了解会计专业岗位,了解会计市场行情;也可以定期安排一些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基地进行培训锻炼,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素质,同时能更好的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第9篇:高职会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3601

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修订一次,但是大体是换汤不换药。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开设公共课程占比例较大,挤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例如高职会计专业第一个学期受制于公共课开设门数和学时,只能开始两门专业基础课。第二个学期通常可以开设4门专业课程,同样是受制于公共课安排只能开设三门专业课。第二,开设课程的人情因素。在修改开设课程的时候,一些老师围绕着我能带什么课程,而不是学生该学什么课程,来修改专业课程设置。第三,课程设置虽然有行业和企业人员参与,但是缺乏行业和企业相关调研。

1.2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学校要求每门课程都指定了大纲,部分课程还制定了课程标准,但是会计专业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是一部分在第一届会计专业招生当年设置,一部分在后续陆续补增。当时实际情况是会计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平均一个人制订两到三门课程。而这些课程老师是在没有担任过该课程的前提下制订的。成果质量有待考证。第二,由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订仓促,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纲和课程标准成为摆设。不同老师担任同一门课程所讲授内容知识也因此不同。

1.3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就业质量。实践教学问题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硬件和软件不能保障,机房的日常维护影响到了正常实践教学。第二,实践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就业导向。目前会计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为嵌套在某门课程中的,通常为每门课程一个学期开设一到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形式为在教室模拟手工账或者为在机房模拟会计电算化软件。这种形式的弊端是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

1.4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建设尽管学校很重视,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目前师资队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专业教师大多为高校毕业直接步入讲台,行业企业经验欠缺。第二,年轻化的队伍充满了活力,但是经验不足。

1.5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问题

随着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单位数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就业前掌握相关会计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受制于经费,通常只购买某一种教学软件,学生就软件学软件。而不能从根本掌握软件设计及操作。另外会计电算化安排课程和课时量也不能保证电算化实践时间。

1.6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院校将会计从业证和毕业证挂钩,出发点固然好。但是一些学生因此认为只有从业证的三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重要的,其他课程都不重要。导致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不重视。

2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2.1改革课程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

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指定课程体系的时候深入行业和企业做深度调研,同时在就业学生中做相关调研。开设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建议在重新修改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时候,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该团队应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院校资深专业教师共同制订。

2.3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尝试模块化实训。可根据学生的就业行业及岗位来进行综合实训,比如分商业、工业、金融、税务等。该模式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调研学生毕业后从事收银工作的占一定比例,那么在商业模块实训时,就需要购置收银机,POS机等设备。在校内建立模拟实训基地,模拟连锁店的经营。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在培养高质量,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暑期培训、挂职锻炼、企业顶岗、学历进修等途径实现。另外可以引进行业企业人员补充师资队伍。

2.5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力度

在会计电算化方面,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现有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可增设Excel在财务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明白电算化软件里的设计理论、方法是什么。这样以后工作中在遇到某一个电算化软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自己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