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出印象范文

日出印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出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出印象

第1篇:日出印象范文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本身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如果你弄个《日出·印象》的黑白版本(如图),会发现太阳基本消失了……没错,太阳本身没有光,只是凭色彩的映衬,才制造出这样的效果!”

当187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

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第2篇:日出印象范文

关键词:窄头橐吾;耐荫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窄头橐吾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40-80,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的叶片心状戟形,稀箭形,长7-17,宽6-20,先端圆形而有突出的小尖头,基部宽心形,边缘具有不整齐锯齿,下方外展,有数个大齿,两面无毛,有时下面脉上有短毛,叶脉掌状,具长叶柄,中上部叶片较小,头状花序多数,排列呈总状,总花梗长1-7。总苞狭筒形至宽筒形,直径2.5-4,总苞片2层,长圆形,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层边缘膜;缘花舌状,黄色,1-4朵,舌片线状长圆形,雌性结实;盘花管状,5-10朵,两性,结实。瘦果倒披针形,有纵肋,无毛,冠毛污白色,短于花冠筒。花果期为6-9月[15]。窄头橐吾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江苏、浙江、云南、贵州、台湾等省,日本也有分布。且窄头橐吾主要分布在海拔890-3100m处。窄头橐吾性喜荫蔽、凉爽、湿润的环境,多分布在山区腐殖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或生于密集的灌木丛间,山沟底部稍湿润的地方及林缘地带。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为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55%的的遮荫对窄头橐吾的生长发育最有利。在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窄头橐吾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证明该植物是一种不仅具有较高的耐荫力而且又有一定喜阳性的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中有很大的潜力。

一、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植株高度的影响

当对植物进行遮荫时,植物就会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在植株高度上主要表现为植株长高不长粗[17]。本试验研究结果如表5-1所示与研究理论相符合,随着遮光度的增加,株高也随之增高,且未出现黄化现象,表明植株并非徒长,是一种比较耐荫的植物。

(二)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叶片数的影响

如表5-1所示,适度的遮荫有利于植物叶片数的增长,在55%的遮荫度下,窄头橐吾的叶片数增长量最大,但在95%的遮荫度下,叶片数增长量相对较差的。

(三) 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叶片长度与宽度的影响

耐荫植物对低光量子密度环境的适应,首先表现在形态构建上:侧枝、叶片向水平方向分布,扩大与光量子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对散射光、漫射光的吸收[18]。试验证明,窄头橐吾也符合此生长规律,如表5-1所示,在55%遮荫处理下的叶片长度与宽度的增长量比较大。但并不是越遮

荫越好,在95%遮荫处理下表现出相对抑制的现象。

表5-1 不同遮荫处理对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表

注 (1)测定样株每处理10盆;(2)植株的高度,叶片长度及宽度均采用5月15日统计的数据,叶片增长数=5月15日统计的数据―移栽时统计的叶片数;(3)各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偏差。(4)小写字母表示不同遮光处理P=0.05水平下多重比较的结果。

(四) 显著性分析

表5-2 各生长指标的方差分析表

注 (1)A处理为不同遮荫处理(全光照,55%,75%,95%);(2)当F>F0.01时为特别显著即用**表示;当F0.05

由表5-2可得,不同的遮荫处理对植株的高度,叶片的宽度都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对增加叶片数和叶片的长度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由表5-1中的各小写字母表示中显示了,95%的遮荫处理对植株的高度较其他三种处理显著水平高;55%的遮荫处理对增加叶片数,叶片长度及宽度较其他三种处理显著水平高。

(五) 小结与讨论

植物生长发育的状况与其所处的光环境密度相关,在光量子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表现为两种类型,即避免遮荫(Shade avoiders)和忍耐遮荫(Shade tolerators)[17]。当轻度遮荫发生时,其叶片作出很小的适应调节。但当遮荫增大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阻碍,叶片会出现黄化,瘦弱及死亡现象,这种现象属于避免遮荫。避免遮荫在喜光的先锋树种中表现明显。但在本试验研究中,未出现叶片黄化等现象,证明窄头橐吾属于忍耐性遮荫,能适应实验所设的遮荫环境。且试验证明55%的遮荫处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最有利。

二、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图5-1 在全光照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2 在55%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3 在75%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4 在95%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5 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一)光补偿点(LCP)

植物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的同时,也进行着消耗有机质的呼吸作用,而植物光合作用补偿点正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与呼吸作用消耗的平衡点,超过该平衡点光照强度后,植物的有机物质积累开始正向增长。因而,光补偿点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植物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大小,是植物耐荫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本试验研究中,以对数曲线,拟合植物光响应曲线,求得植物在不同遮荫度下光补偿点如表5-3所示。

表5-3 光补偿点(LCP)表

注:x为光合有效辐射,y为净光合速率

由表三可得窄头橐吾的光补偿点由高到低的分别是55%>全光照>75%>95%。但四组处理的光补偿点比较接近,且光补偿点在40(μmol・m-2・s-1)―80(μmol・m-2・s-1)的范围内[17],说明窄头橐吾的光补偿点较低,且遮荫对光补偿点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二)光饱和点(LSP)

光饱和点是除光补偿点外的又一个反映植物光-光响应曲线及植物耐荫能力的一个指标。达到光饱和点,表明植物已经进入最大光合作用阶段,光饱和点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不同。本试验研究表明光饱和点随着遮荫度的增强而降低,如表5-4所示,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光饱和点都大于850(μmol・m-2・s-1)[17],说明窄头橐吾具有较高的补偿点。

表5-4 光饱和点(LSP)表

(三) 净光合速率(Pn)

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如图5-1至5-5所示,不同遮荫处理下的植物,它们都是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净光合速率也随着增大,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将处于饱和状态,处于同一水平线或呈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遮荫处理中,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值最大(如表5-5所示),证明在全光照下该植物对光能有效利用最多。

表5-5最大净光合速率表

注 (1)最大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标准偏差;(2)小写字母表示不同遮光处理P=0.05水平下多重比较的结果。

2、 不同遮荫处理对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影响

从图5-6中所示,窄头橐吾的净光合速率随遮荫度的增大而下降,且下降程度比较大,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但在不同遮荫度下出现的峰值有所差异,75%及95%的最高峰出现在上午11:00,55%遮荫处理的最高峰从上午11:00至中午13:00,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全光照的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3:00。该现象表明,窄头橐吾对光的敏感度并不强。

图5-6 不同遮荫处理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

(四) 显著性分析

表5-6 净光合速率方差分析表

注 A处理为不同遮光处理;B处理为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处理;当F>F0.01时为特别显著即用**表示;当F0.05

表5-7 不同遮荫处理间的多重比较表

表5-8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间的多重比较表

由表5-6所示,遮荫对窄头橐吾的净光合速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并由表5-7的不同遮荫度间的多重比较中可见,全光照(温室内的全光照处理)处理较其他处理的显著水平高,证明在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最大。由此可见适度的遮荫可提高净光合速率。

由表5-8的不同光合有效辐射间的多重比较中可见,在较低光强下

表5-9十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方差分析表

注:A处理为不同遮荫的处理;B处理为不同时间段测试的处理当F

表5-10 不同遮荫处理间的多重比较表

表5-11 不同时间段处理的多重比较

由表5-9所示,遮光对净光合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由表十一所示,在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较其他处理的显著性水平高。但由图5-6所示,在55%遮荫处理下的植物其高峰期长达了2个小时,虽显著性水平不如在全光照下的显著性水平,但是在该处理下的植物积累有机物质是最多的,对生长是最有利的。

由表5-10及5-11所示,一天中净光合速率的日变话随时间的变化有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的时间段其太阳光照强度不同),且在11:00较其他时间段显著性水平高。

(六) 小结与讨论

很多学者[19]指出光曲线变化的不同程度不仅是不同种类植物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态型的特性。耐荫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和喜光植物光合作用曲线不同:1、光补偿点向低的光强区域转移;2、光曲线开始部分的表现量子效率大;3、饱和光强低;4、光合作用曲线高峰比较低[20]。本试验研究表明,在四中不同遮荫度处理下的窄头橐吾的光补偿点比较接近,且光补偿点都比较低,所以该植物在较低的光强下就开始有机物质的正向合成。净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强,很快达到较高效率,该现象表明窄头橐吾能在光量子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好的利用弱光,进行最大可能的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质的增长,满足生存生长所需。但在四种不同遮荫度处理下的植物,它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不并象大部分植物一样与光补偿点成正比(光补偿点高的植物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亦较高,而光补偿点低的植物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亦较低),本实验研究结果与王雁[17]对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耐荫性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该试验结果说明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光补偿点的高低,还受到叶片解剖特征,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特征,以及能量转移效率等多因子的共同影响。

窄头橐吾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补偿点都在40―80(μmol・m-2・s-1)),但该植物又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光饱和点都>850(μmol・m-2・s-1)),说明窄头橐吾对有效光能辐射的利用范围较宽,即窄头橐吾不仅具有较强的耐荫力,而且又具有一定的喜阳性。该试验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相符合(在天目山仙人顶发现有成片生长的窄头橐吾),见表一。

三、讨论与展望

经过对窄头橐吾形态观测记录及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证明了在55%的遮荫处理下,窄头橐吾的有机物质积累量最多,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从耐荫性研究中表明了该植物具有较强的耐荫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喜阳性,且其根系较浅,喜湿润的环境,在园林应用中有很大应用潜力。如可以应用于密林下,疏林下,可以种植于小溪边,可以与景石配置独立成景等。

在本次对窄头橐吾的耐荫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植物长期生长在弱光条件下,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适应生长地的光照条件。判断植物耐荫性,得到公认的方法是通过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得出其光饱和点及补偿点的值,并有此做出判断。该方法可以比较出植物的耐荫程度,但该方法的测定仪器比较昂贵。因此今后可以为耐因测试增加更多的测试指标,如对叶绿素a,b的测试,对叶片结构解剖,从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方面来判断植物的耐荫性,这样多指标的测定,不但可以提高判断的正确,也可以减少试验成本。

参考文献

[1]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第六卷[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 王雁. 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耐荫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996.

[3] 仲再一. 成都市4种园林地被植物耐荫性研究及应用[D]. 四川农业大学, 2005.

第3篇:日出印象范文

近期,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位于南汇周浦镇46万平方米“印象春城”项目即将推出。

“印象春城”位于周浦镇东侧,闹中取静,由自然水域串起小区,是近来少有的自然水景楼盘。小区集高层、花园洋房、联排别墅、商业广场、酒店式公寓、幼儿园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米。

目前首期推出的第五街区位于小区西南面,全部为高层建筑。主力户型为88-92平方米的精致两房,另有少量约113平方米的舒适两房、约63平方米的1房以及131平方米的经典三房。预计11月份的开盘价格以8500元/平方米左右面世,大大低于板块同等品质楼盘,

印象春城不仅是综合大型住宅社区,更注重用艺术人文环境的营造。小区的景观主轴是一条约2000米长的天然河香草河,景观规划依托天然河道勾勒出自然、灵动的水世界生态景观,并将印象派的艺术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构造出一个弥漫着艺术人文气息的园林环境。

小区分为5个街区,在景观设计上分别体现了印象派代表名画的艺术原素,将梵高《向日葵》的色彩对比融入向日葵印象组团;将梵高《星空》灵动的曲线及空间感体现在星夜印象组团的景观变化中;从莫奈的《日出》中汲取灵感,通过绿化空间及地形高低起伏的变化丰富了日出印象组团的视野空间;更将莫奈《香草天空》以更为真切的嗅觉享受带入了天然河道香草河,引入大量香草植被;还将莫奈的《睡莲》和毕沙罗的《果园和菜园》引入了睡莲印象和果园印象组团。

第4篇:日出印象范文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枣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第5篇:日出印象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第6篇:日出印象范文

艺术一向有精神疗愈的功能。绘画与摄影等,作为“再现”生活的艺术门类,对于疗愈心灵伤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幅优秀的画作,其色彩、造型、构图、激情常常能唤起观者隐秘的内心体验,在静态中唤醒相关记忆与无穷感受。因而会有人在梵高的向日葵前莫名流泪,在德加的芭蕾中回忆青春,在席勒和蒙克的画面前看到人性的创伤、欲望、无助,在夏加尔的笔触里读到甜美与天真烂漫。

那么,在日常空间里要帮忧郁的人缓解忧郁,适合挂些什么画呢?

朦胧光亮的希望

说到适合抑郁心情观看的画,我立即想到了“印象派”。

说起“印象派”的得名与缘何伟大,不得不在此插播点艺术史。

在印象派之前的传统艺术习惯是,艺术家集中于在人为条件下去再现人或自然――画家们让模特们在光线穿窗而入的画室里摆好姿势,利用由明而暗的变化来画出坚实的立体感。他们惯于接受这种依据明暗相互作用为绘画基础的训练,习惯了画古典雕像的石膏模型,却在走出画室时,忘记在户外很少看到那么均匀地由暗转明的变化。

真实的情况是,一旦离开画室的人为环境,物体看起来就不像古典作品的石膏模型那么丰满而有立体感,周围物体反射的光线影响了背光部分的颜色,受光部分往往也会比画室中明亮得多,连阴影也不是一律灰或黑,而只有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学院规则所说的物体看起来应该如何的先入之见,我们才会有最振奋人心的新发现。

如同千年前希腊人在形式表现方面发动的革命,印象派发动了一场彩色处理的革命――他们发现,如果我们在户外看自然,看见的常常并非各具自身色彩的一个个物体,而是在我们的眼睛里(实际上是在我们的头脑里)调和于一体的颜色所形成的一片明亮的混合色!

他们丢弃掉传统的“所知”,代之以最直接、个人也是最真实的“所看”“所感”!而这种撕掉外在的观念禁锢,挣脱琐碎与一成不变之日常,发现生命每时每刻微光的眼睛,不仅为艺术探索发现带来了又一高峰,也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所需要的!

他们的观念在当时的艺术界惊世骇俗,以至于莫奈在一次画展上展出自己名为《印象・日出》作品时,遭到艺术批评家的嘲笑,他嘲笑“莫奈们”居然能不自量力地认为自己可以丢掉可靠的知识,以为瞬间的印象就能成为一幅画。

而事实给了批评家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历史证明这种外观速写化的风格并非轻率从事,而是伟大艺术智慧与才华的结晶。如果印象派们继续传统的方式记录自然,画面就会厚重有余,却沉闷缺乏生机,错过了光影浮动的片刻最动人的瞬间。

印象派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治愈”的当推莫奈、雷诺阿的作品。雷诺阿擅长画欢乐的人群陶醉在节日之美,鲜艳的色彩悦目混合,阳光在人群中回旋。而莫奈的《印象・日出》《撑阳伞的女人》《睡莲》则是我极喜欢的作品。

如果说《日出》是莫奈早期奠定影响力的作品,他的晚年作品《睡莲》(把大画布铺在墙壁上所作),则做到了他所希望的“让人们产生在睡眠无边无际的幻觉,像个开满鲜花的水族馆”,虽然那时,他绘画几乎已分不清色彩,只能靠颜料管上标的字母来辨别颜色。

在一米八宽、一米二高的画面上,全是水面和睡莲,光和天空。在这水天相接的画面中,观者难以分辨该从哪张画开始看,或是到哪里算结束。那感觉像是看到了混沌初分的一刻,是如此神秘、富有诗意、如此美妙得不真实。

1895年,批评家布劳内尔写道:“莫奈的艺术,已经成为了自然本身。”

平和舒缓的主调

比起生猛的兴奋感与腻味的甜蜜,平和舒缓也许是更适合抑郁心情的主调,因此,我不得不在此“搬运”典雅理想的古典风格。

正如一提起上帝,人们就会想到米开朗琪罗构思的圣父一样,一说到圣母像画家,脑子里就会跳出“拉斐尔”的名字。

我们常常在简朴的房间看到这类圣母像的廉价复制品,所以很容易觉得这类人人都喜爱的画似乎有些“浅显”,因司空见惯而不值一提。比如拉斐尔的《大公爵的圣母》,这幅如同菲迪亚斯和波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它一方面是“古典”的,被此后世代当作完美的标准;一方面又因不需要任何讲解就能感受,又确实“不够深刻”。

但如果把它与以前表现同一主题的无数作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前人们孜孜不倦渴求却未曾完全获得的“单纯”“静谧”,那种人物形象的“纯粹美”,拉斐尔实现了,且丝毫无损人物的生动与真实。

对比拉斐尔与老师佩鲁吉诺的作品,可以看出拉斐尔从后者平静之美的人物形象中有所受益,但后者的人物端整却相对空虚,拉斐尔的作品则洋溢着圣洁的生命力,二者差别巨大!

在拉斐尔的画中,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自然垂落的斗篷裹着有实体感的身体的方式,圣母抱着圣婴基督的稳定而温柔的方式,这一切构成了一种完美的姿态,让我们感觉即使只是稍加变动,也会破坏这组形象整体的和谐,在构图上,她也没有任何勉强、矫饰的地方,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就像从创世之初就一直是这个样子。

拉斐尔自己都说,他是根据自己内心美的“类型”与理想去塑造人物和场景,因而让我们在其中窥见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比我们的世界宁静和谐得多。

可惜天妒英才,拉斐尔在自己三十七岁生日那天去世,几乎跟音乐天才莫扎特一样年轻。他短暂的一生满载各种艺术成就,门类之广令人震惊。当时著名的学者之一红衣主教本博对他评价甚高,在他罗马万神庙的陵墓的墓志铭上,本博写道:

此乃拉斐尔之母,自然之母当其在世时,深恐被其征服;当其谢世后,又恐随之云亡。

世俗日常的优雅

最后一个我想到的画家是荷兰的维米尔。也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那一定或多或少耳闻过由他的生平与作品改编的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杨・维米尔・凡・德尔弗特是晚于伦勃朗的一代荷兰画家,如果说伦勃朗擅长于光影塑造、传神的人物与戏剧性的画面塑造,维米尔创作的作品,则算得上是“人物的静物画”。

他一生的画很少,也很少表现什么重大场面,大多是住宅里的简朴人物,构图也常常是光线透过左边的窗户照进屋里,人物在朴实地劳作。然而他的光影细节一点不输于伦勃朗,几乎画到了通神的地步!

第7篇:日出印象范文

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人们便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其相似的画家,如德加、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称为“印象派”。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崇尚大自然,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技法;面向现实生活,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环境”的氛围,对20世纪绘画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及印象主义绘画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大约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在德彪西之前,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已显露于浪漫主义中、后期――肖邦、李斯特、瓦格纳及格里格、穆索尔斯基等人的某些作品之中开始认识到色彩之于音乐的价值。他们对钢琴音乐细腻的表现要求及踏板的出色运用,对其后的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瓦格纳的歌剧里已出现了许多新颖的配器音效,例如《莱茵的黄金》序曲音乐所呈现出的波涛起伏、烟雨茫茫的意境等。此外,当时东方音乐也给予印象主义音乐某些重要启迪,例如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中演出的爪哇及东南亚的音乐,给德彪西以很重要的启示。

作曲家德彪西反对晚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主义及音乐过度庞大的膨胀。他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点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澈、优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新颖与独创。当时,象征派诗人追求辞藻声韵的唯美效果,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这些都给他以很大启迪。19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创作的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1892―189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1893―1902)、钢琴曲《版画集》(1903)、歌曲《波德莱尔的五首诗》(1889)等,都是体现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之作。简而言之,这种音乐的风格特征为:崇尚柔和,抑制和排除过分的激情;避免文学性的铺叙,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发联想;含蓄的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强调朦胧迷离的感觉意象和变化多端的气氛意境。德彪西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有效地把印象主义理想付诸实践。绘画只能表现光的静止状态,而音乐却能以其“线”性的描写,表达光影的流动变化。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称德彪西为“伟大的梦境画家”,他的音乐如梦幻一般闪烁着光影与色彩。当代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德彪西想把我们迷住,而不是让我们感动。”但更多的欣赏者却认为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当德彪西的音乐将人们迷住的同时,人们就已经被其深深感动了。

钢琴小品《月光》就是这样一首迷人的作品:它以轻盈的乐音描绘出一幅静寂怡人的图画――在空中浮动的融融月光,照耀到夜晚的每个角落,柔和地笼罩着万物。此曲的灵感源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原诗描绘的是几个已故舞者在月光下跳着魔幻般的舞蹈。不过德彪西的音乐着重于描绘月光的美丽与神秘,似乎既有外在景致的意念印象,又有内心思绪的波澜起伏。这里,对“月光印象”与“人心思绪”间的“比拟”,应当说是德彪西《月光》的主题思想。

第8篇:日出印象范文

关键词:印象派 绘画 艺术特色

在19世纪60年代,绘画艺术史上产生了一个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产生了世界性影响的画派,代表人物有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以及后来的画家梵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被称为印象派画家。这些画家的绘画为什么被称为印象派呢?印象派这个词来自于画家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在初期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称呼,后来却演变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的绘画史上的创新运动。1874年,在法国的首都巴黎,第一届印象派绘画展顺利举行。这场画展被以后的艺术家们称作是印象派绘画团体产生的标志。从这场画展开始,世界美术史上一个新的画派――印象画派诞生了,让世人看到了新颖的与以前画派不同的作品。印象派画家们不愿意在延续传统的绘画题材,比如宗教故事等等,他们更愿意从家中的画室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去,在自然色彩和光与影的变换中,描绘普通人物的生活,描绘大自然的风景,他们画布的色彩变得鲜艳而且明亮。他们还尝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印象派画家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崭新的一页,他们以巴黎画展为起点,将印象画派的影响从法国扩展到欧洲,并逐步影响到世界的各个地方,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

创新,是艺术家们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印象派画家们也是如此。他们也力图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人物或者大自然的景色,他们喜欢用印象派画家们偶然一瞥的角度去看待整体,比如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俯视大厅和广场,从一角去俯视整个舞台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传统绘画作品里面所没有出现过的。传统的古典绘画作品,大都描绘战争或者历史题材场面,或者是圣经中的神话传说。而印象派绘画侧重内容场面宏大,构图讲究以及舞台的戏剧化效果,喜欢突破旧的章法,喜欢做随意剪裁,比传统绘画的构图要更加生动自然。

二、印象派的造型

印象派画家们喜欢大自然的生动景象,喜欢在室外描绘大自然的风景。他们喜欢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注重写生,绘画的时候讲究一气呵成,笔锋奔放而果断,随意性大,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三、印象派的色彩

人们往往把它对光与色的感觉与处理当作主要特征。有杂志曾经评述说,印象派只不过试图将阳光下的自然万物用自己的眼光表现出来。他们的作品色泽鲜艳,和传统绘画作品的阴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色彩比较斑斓,而传统的绘画作品颜色比较单一。如果把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和传统绘画作品放在一起的话,普通人都能够看出其中明显的区别。

四、印象派的“写”意

印象派画家们绘画,将色彩的运用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他们最喜欢多种颜色的组合,比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等。印象派画家们在色彩的调和上更加注重感觉,善于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意境。他们不仅在调色板上调制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甚至直接把颜色放到了画布上,通过多种手法的运用,直接将自己绘画的内容表现出来,就像中国的写意笔墨一样,总之,他们将颜色的运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印象派重“意”

因为印象派画家的观察角度独树一帜,他们的作品也别具一格,既有自然美景的整体描绘,也有一草一木的单独情趣。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自然,但是也有作家自身思想和观点的表现,只是不像传统作品那样比较明显罢了,更多的是注重意兴所及。

六、印象派的主观精神表现

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前,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统治着法国巴黎甚至整个欧洲画坛,是当时的主流画派。与古典传统绘画相比,印象派强调创新,从根本精神上和古典画派相对立。他们的绘画作品大都不采用传统的宗教和文学题材,而是去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用自己的作品去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们在美的体验上具有和前人不同的感受,迎合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印象派画家在画法和对题材的态度上实现了创新,印象派画家不仅不反对师法自然,反而主张到大自然中去。

印象派画家崇尚自然,强调走出画室,从室内走向室外,用色彩斑斓的画面代替原先单调的“酱油色彩”的调子,使欧洲绘画艺术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随着各种印象派画展的举办,印象派的影响从法国逐渐遍及欧洲,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之一,并逐渐将影响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 印象主义.湖北美术出版社.

[2] 印象派与东亚美术.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9篇:日出印象范文

关键词:绘画作品赏析;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绘画作品赏析中的关键,即使对相同的审美客体而言,赏析结果也会因审美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绘画鉴赏中起鉴别作用,一个绘画作品的赏析不能仅靠审美客体的美学属性,也不能依赖于审美主体的主观评价,应该是二者相结合,用哲学中的辩证法看待这个问题。

一、 绘画作品赏析简介

绘画作品我们并不陌生,国内外诸多名作如《蒙娜丽莎》、《印象・日出》、《最后的晚餐》等,我们虽没有机缘亲见原作,却也都拜读过这些名画,被作品深深地打动。把个体对作品的印象加以文字描述,就是绘画作品的赏析。绘画风格包括印象派、抽象派、形而上画派等诸多派别,派别的形成主要因为审美主体间差异。一种派别代表一种风格,隶属不同派别的绘画作品风格大不相同,我们可以说,不同的派别造就了多样的审美客体。

(一) 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可以对审美客体进行专业的、客观的、全面评价。一般来说审美主体都是指个人主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成为审美主体的资格,也并不是有资格成为审美主体的人一直都担任着审美主体的角色,只有当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时才有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的区分。审美主体所具有的能力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有的能力,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对客观对象规律性变化的感知能力。审美主体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种存在,在绘画作品鉴赏过程中由于审美主体差异有较大的影响,审美主体的过往经验、情绪情感、审美能力等在绘画作品赏析过程中影响各不相同。所以绘画作品鉴赏不能放大审美主体的主观评判能力,以免出现偏颇。

(二) 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应存在,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固有的美学属性,在绘画作品鉴赏中被逐渐识别体现。审美客体随着时间变化、自然变迁、社会变换等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绘画作品鉴赏中的审美客体,受绘画风格影响很大。莫奈的《印象・日出》,为印象派的代表巨作,以“零乱”笔触展示日出时雾气交融的景象,将建筑、港口、船舶等以随意零乱的画笔展现,给人一种相似又不相识的错觉。曾经遭到嘲讽的画作最后为印象派打下基础。从中不难看出,审美客体具有的美学属性并不唯一,因此在绘画作品鉴赏过程中,审美主体也可能因时代背景等因素对审美客体有不同的评价。就算是如今名声大噪的梵高、毕加索,他们生前画作并未得到赏析,作品都是在后人审美能力提高后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在绘画作品赏析中最基础的名词。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依存,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没有审美客体就无所谓相对的审美主体,没有审美主体也就没有绘画作品赏析的过程。审美客体客观存在的美学属性能提高审美主体的鉴赏能力,使审美主体得到专业知识上的完善发展。审美主体的存在使审美客体的美学属性被发掘,被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完成一个绘画作品鉴赏过程。绘画作品鉴赏既不能放大审美主体的作用,也不能对审美客体加以偏颇,应用哲学中的辩证法看待二者的关系。

(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作用

在美学发展过程中,一度放大审美主体在绘画作品赏析中的作用,致使赏析出现偏颇,甚至“一面倒”的局面。审美客体是客观的存在事物,比起作为审美主体的社会或个人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绘画作品鉴赏中我们提到的审美客体均为绘画作品。纵观历史不难看出绘画风格受社会影响很大,大平盛世时,各种画作歌颂太平,颠沛流离中,各种作品表达凄凉。特别是在审美主体作用被放大时,绘画作品风格大多按照审美主体的好恶发展,桎梏着作家前进的步伐,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美学发展。在审美主体作用被放大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审美主体控制着审美客体的风格派别。理想的绘画作品赏析应该是审美主体与绘画作品创作者共同肯定审美客体的美学价值。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有诱导、趋向、甚至决定作用。

(二)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影响

在绘画作品赏析中,审美主体并不是完全占领主导地位,审美主体也受审美客体的影响,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有导向作用。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美学属性是它的固有属性,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就是从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中获得。审美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从哲学角度上来讲,唯物论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必定受客观存在绘画作品影响。虽然审美主体在绘画作品赏析中占有主要位置,但随着唯物论深化人心,审美客体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范围和趋向总是受审美客体的导向制约。

三、结语

绘画作品赏析属美学范畴,随着时代进步得到充分发展。但赏析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诸如梵高、毕加索等大画家就受时代的桎梏,没有机会在当代将作品发扬光大,随着大众美学意识的提高,他们的作品才得到认可。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有审美局限性,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不能说现在的审美结构就是完美的,但是相信随着美学的发展一定会愈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雅璐.审美价值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4(0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