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初中语文考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考试总结

第1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汉字教学;汉字水平;有效策略

小学阶段被认为是学生识字的最佳时期,学生一生中所识字的很大一部分均来自小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鉴于此,在初中阶段,学生识字能力需要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不断强化语文汉字教学,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汉字水平。

一、重视汉字教学一般原则,以原则促教学

初中汉字教学与小学不同,小学的汉字教学针对性、系统性较强,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专门的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汉字、记忆汉字和运用汉字。但初中阶段,汉字教学明显退居幕后,这需要教师忙里偷闲、循序渐进地渗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更多汉字。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汉字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随文学习”的原则。初中阶段,语文汉字教学已然不必要刻意追求汉字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性,而更强调“随文性”。当然,这里所说的“随文”不仅仅是指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各题材的文章,还包括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所遇到的其他文章。例如,书籍、报刊文章、网络文章等。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如果让学生刻意去记忆大量、系统的汉字,学生不仅不会提高效率,反而会日渐松懈与厌烦,不利于整体汉字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规律性原则。即在汉字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学习,还要引导其进行规律性学习与记忆汉字。这里所说的“规律”,主要是指借助汉字理论、构词方法等展开的汉字学习。自古以来,汉字构成便有一套丰富的体系,汉字的“六书”备受人们推崇,教会学生基于此进行汉字学习更有效率。

二、妙用汉字教学灵巧方法,丰富教学内涵

近年来,初中语文汉字教学愈加备受重视,与此同时,一些灵巧、科学、高效的语文汉字教学法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汉字教学内涵,提升了汉字教学效率。简单来说,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从汉字结构特点突破识字。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本身的表意功能之外,其Y构特点也值得钻研。每一个表意文字均有其独特的汉字结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找到汉字音、形、意之间的某种潜在联系。第二,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或者寓意特征。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道之行也》中有一句是这样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文言文中的“鳏”相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词汇,“鳏”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属于形声字,鱼为形,o为声,鳏本来是一种大鱼,这种鱼的特点是喜欢孤独,于是,“鳏”本身也有孤独之意,后来人们就将“无妻或者丧妻的人”叫做“鳏”。可见,根据汉字本身的文化、寓意是可以很好记忆汉字的。第三,巧用先进的汉字理论。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是重要的构词法,在教学中巧用这些构词法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强化搜集、总结与积累,提高识字能力

强化搜集、总结与积累,同样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指引学生收集试卷,并总结出试卷中自己常见的错别字。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但无论是哪次考试,总有学生出错的字词。因此,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好好搜集并归纳出每一套卷子中常见的错字,增加知识积累。必要时,学生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以总结积累。第二,对单元过后、学期过后进行系统总结。每一单元后,教师均有必要提醒学生进行汉字总结,将课文出现的生字、生词等进行归纳积累,以不断提升识字与用字水平。当然,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听写字词、辨析字词大赛,激励学生提高汉字识记效率。第三,推荐给学生丰富多元的课外书籍,通过阅读积累汉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在课外书籍中见到的生僻字词进行系统归纳,并记录在专门的练习本上。为了督促学生完成阅读生词积累,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所积累字词进行抽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好的学生予以精神或者物质嘉奖,这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便大大增强。久而久之,语文汉字水平必然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较高的汉字水平不仅意味着高水平的沟通与交流,学生能更深刻、全面、系统而顺利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汉字教学水平十分重要。汉字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课堂组织和引导作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的汉字教学。笔者认为,把握汉字教学原则、巧用汉字教学方法、重视积累总结等途径能促进汉字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最终使学生掌握更多汉字,并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第2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作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情感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满足和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其他教学方式不同,情感教育体现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获取学生的认同感,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客观来讲,语文课堂是比较适合实施情感教育的课堂,因为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文学性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教师本身的情感以巧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教育,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比较有用的。总结起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建立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而初中语文的教材,都是经典之作,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教材,蕴含着古老的历史文明,如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等,这些优秀的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养成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是心理层面的教育,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逐渐成熟的阶段,教师的情感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共鸣,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较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初中语文。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现状

国家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依旧是教学的主要模式。受到国家中高考制度的影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难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真可谓分身乏术。对于中等学校来讲,学生的中考成绩,直接关乎到学生的未来、教师的职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这些都是现实层面的东西,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绝大部分教师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学校的生源等,都会拼命地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一纸空文,根本不值一提。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以提高考试成绩才是王道,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追求的。这就是我国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也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现状。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情感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对于部分教师来讲,这种不切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没有用处的。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确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感,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本着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热爱语文,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情境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含义。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课堂伊始,播放与父爱相关的影视题材,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父爱的认同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真情实感,并在这种真情流露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3.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给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类似的事情,那都是体育老师干的师,这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共同理念。其实不然,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小比赛,例如作文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融入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现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秀蓉.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2年11月

[2]周宏.浅析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2012年4月

[3]余彦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素质教育,2012年第3期

[4]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现代阅读,2012年5月

第3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字:人文教育 初中 语文 探索

【分类号】G633.3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的学科有所差别,蕴含着许多的人文因素,甚至有许多有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在其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有所差别,需要更加人性化地开展教学,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以确保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真正将人文教育落实其中。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人”,语文教师每天面对的群体是活生生的学生,因此每个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程度也是有所差距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存在,真正的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从现实出发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体现出学生个性以及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作用。故而,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内容设置与现实背离,缺乏人文思想的融入

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当中大部分教师现阶段在人文教育的体现上还不够明显。首先,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课本教材的安排与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人文思想的融入。尤其是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人文教育理念的课程内容却少之又少。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都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进行评判,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文主义情怀的忽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课本当中内容的设置大多数都是符合中考要求的,诸如语言、文法、修辞、甚至课文、文言文等,完全都是按照中考大纲安排的,缺乏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被这些略显枯燥的教学内容所掌控,框在这样的教学框架中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导致远离生活、缺乏了实践,学生也就无法真正的掌握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了人文精神和思想的融入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的深入和推进,但是实际上教育理念的落后还是严重的影响和阻碍了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还是有所偏差的,统一、刻板以及充满功利性的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然会忽略情感、兴趣以及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忽略了语文情感教育的态度问题,必然也就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和人文精神。导致语文学科丧失了人文教育的意义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完全沦为一科应试制度下的枯燥学科。

(三)教学评价的方法单一,缺乏人文精神的体现

传统意义上对于学生学习的考核,都是以考试为基础的。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仅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甚至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重要的敲门砖。单一的评价标准影响了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同时对于学生个性的展现和个性化的发展都有所抑制。究其本质而言,现阶段的教学评价仅仅是一种“中考”束缚之下的教学考评行为。

二、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整体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一)调整课程的安排,优化教学内容,体现人文思想

要想更好提升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要重新进行课程的安排和调整。对教学内容和教材不断的优化,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体现出人文思想的内容,更好的实现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完善。实际上我国的初中语文课本当中,还是有许多人文素材可以挖掘的。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古文,教师讲授的时候除了要对重点字词、一词多义等等进行重点讲解,也应该对文章的内容与思想进行讲述,通过对课文的认识,明确用于直言的人精神的可贵。同时也说明肯于接受别人建议的人深得人心,并且还可以将这一现状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用其来映射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现象的阐释。

(二)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人文精神

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想改变当前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植入和创新教育理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相当高的道德素养,这样才可以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才可以有的放矢。教师要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生动形象的利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出来,同时运用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教学内容牢牢地进行把握,既带给学生亲切感,也让学生掌握了许多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三)创新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人文化的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是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结果呈现,初中语文教学也绝不例外。做为初中语文教育的开展者应该学会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文化的评价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和成绩,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能够仅仅依靠成绩来展现。教师应该建立起立体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要让学生学会形成自我总结和他人评价等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考察系统,同时让学生学会张扬和展现学生的个性,以丰富学生的心灵,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以及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程度为考察学生和进行评价的要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现,进而更好的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要想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就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应试,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进而将人文主义情怀不断的渗入到教学当中。人文教育的开展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张扬,更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向。语为我国的母语学科,更是需要不断的与社会相联系,与实践相契合,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实现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和发展,更好的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新要求,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整体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瑞. 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2]樊永平. 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3.

[3]于铁. 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21.

第4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途径

随着教学的不断革新,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原来的重视分数论转化成重视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初中生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的能力,也是评价语文成果的标准。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必要要重视初中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完善教学环境,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1.老师教学观念方面

老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老师不可以在限制于教材之中。语文教学的素材必须要广泛和多元化,而目前的教材只是这些素材中的一小部分。老师也不可以再限制于课堂中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知识的来源是非常有广度的,如果单纯的局限于课堂中学习,便犹如井底之蛙,学习范围很小。而正确的教学环境应该把社会、家庭、生活和大自然融合到教学中。比如在进行以景寄情写作技巧的传授时,可以灵活的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利用丰富的画面引导学生对观景的兴致,关注保护环境的创意广告;还可以组织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和家人有去过哪些地区游玩;老师还可以组织出去游玩,让学生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多和大自然进行交流,把想要和大自然说的话语全都说出来,多收集一些大自然相关的材料。这样下来,不但使语文的学习与家庭、社会和自然亲密的联系起来,更为语文的写作提供题材和创意。

2.教学条件方面

教学条件是初中生学习好语文学科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基础的教室、图书馆、信息技术教室等,只有这些条件结合起来,才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更好的学习好初中语文科目。

二、利用生活中的体验陶冶初中生的情感,培育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据心理研究表示:人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是密切相连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初中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找寻和生活相关的体验,让初中生的感情和作者产生心灵感应,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实践,这样便会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同学们都知道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冻死的,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天气才能将人冻死,现在就请同学阅读1至4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天气冷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这样初中生可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这样调动初中生已有的情感生化,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而进行深入的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死因?再问作者最后看到的美好东西意味着什么?很快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自身的体验,知道了由于贫富悬殊社会现实,导致小女孩没有卖出去一个火柴,最后安详死去的事实。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只要可以调动初中生的已有生活体验进行教学,便可以使学生愿意探究课文内容,养成阅读、思考和反思的习惯。

三、进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进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是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是关键点。而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呈现出来的,一个具有语文能力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很强,也善于吸纳优秀的知识进而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表达,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实践的机会。一,可以多读一些课外书、文学作品等,引导初中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适当地加入课外作业,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进行抄写黑板报等;二,多看电视和电影。现在的初中生都喜欢看电视和电影,老师可以抓住这个心理,在课外组织初中生一起观看有利于学习的电视和电影,之后在针对所看让初中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同时老师要适当地引导,使学生讨论的内容不可偏离主题,这样便可以从全方位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致和求知欲,以便于在适合的时机进行这些知识的运用。三,多发言、朗读。所谓开展课外活动,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言和朗读的机会。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组织适合的活动,让学生多去讨论、辩论,以便于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铺垫。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便是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语文老师需要先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之后再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用正_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实. 学生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6(52).

第5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由对文本的局部即字、词、句的认知逐渐到对篇、章的感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像被边缘化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淡化了字词的教学,使得字词教学被好多教师束之高阁。而学生到了高中,面对高考对字词的进一步强化,高中的教师又不得不重新拾起在初中淡化了的字词,从头来教。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小学是打基础阶段,高中是学生素养的提高阶段,初中则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而字词学习是积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字词不但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把字词教学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教会学生认识字词、学生储存字词为主,在此影响下,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的轻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字词的教学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7-9年级独立识字3500个,会写3000个。语文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每篇现代文课文后面都有字词积累的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积累一定的字词,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呢?

魏书生词语教学的五种方法是:1.集中学习。2.反复练习运用。3.定期考试。4.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5.教给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我仔细分析发现其实就是字词学习的三大步骤。我尤其欣赏的是"集中学习,定期考试"的方法。魏书生集中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寒暑假自学教材时,先列出本册教材的生字词表,再集中自学。此法固然不能照搬,但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学字词的方法是可取的。而定期考试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出卷互考,借出卷促复习,既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复习效果,真是一举多得。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作法,我认为,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运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3.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做到一举两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去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4.在新授课中,不可忽视已学字词的复现。字词的掌握是习得性的,是需要不断反复的。在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

第6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解题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也就是对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然而我国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却始终还存在着一些教学方面的困难,使得初中语文既不能满足应试教育,又不能将学生的素质切实提高。正因为如此,相关的语文教师要能够找出相对应的方法,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解题能力提高,使其能够在考试以及生活两方面应付自如。[1]

1.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1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不但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高,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将学生的目光聚集到语文课程上,要选用和语文有关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然后还要能够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来。任课教师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要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到每一方面的情况,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2]

1.2熟读文章,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

学生在解答语文题目的时候,要能够将整篇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将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并且还要能够将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学生将文章读完一遍之后,还需要再次仔细地阅读一遍文章,这样就能够将初次阅读没有发现的线索发现,但是,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重视阅读这一步骤,尤其是当考阅读的时候,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学生为了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草草的读过一遍文章之后,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就开始下笔答题,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保障答题的正确率,而且还有可能对整张试卷的得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习惯,并且还要能够鼓励学生熟读文章,只有对文章内容了解,才能够了解文章的思想,才能够对文章的内涵了解,才能够掌握好文章的中心与重点。任课教师要能够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锻炼,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够在考试的时候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文章的分析。[3]

1.3对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关键点

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要能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到突破口。很多的学生在进行语文答题的时候,往往只是看一题答一题,不能将所有的题目都浏览一遍,这样就不能从后面的题目中获得提示,不能进行更好地解题。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弊病,在引导学生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要能够带领学生将文章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先浏览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再次仔细的阅读整篇文章,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答题效率以及答题的准确率。由于语文试卷出卷者在进行题目的编写时,十分重视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因此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困难这样排列的,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也是存在内在关系的,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找到答题的关键。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考试就是初三面临的中考,因此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于问题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对文章下面的所有问题进行整体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理解,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答题,最终才能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1.4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重点阅读的能力

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重点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浏览之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就需要根据相关的问题对文章进行有重点的阅读,要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问题进行筛选,最终找到恰当的答案。初中语文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能够在文章当中直接找到,因此只需要将原文进行摘抄即可;也有一些问题的答案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需要将其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够找到答案;但是还是问题的答案是比较复杂的,那么这一类的问题就需要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仔细研读文章。相关的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重点阅读的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行提高;不仅如此,任课教师还要能够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要能够将答案进行全面的查找,避免出现遗漏的情况,这样就能够保证答题的全面性,不会出现太大的扣分,保证整张试卷的得分。

1.5培养学生赏读文章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进行赏读以及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的语文教学能够将学生的爱国主义进行塑造与培养,那么相关的任课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对中文进行正确、灵活的运用,不断将自身的语言文字进行积累,将学生的思维、交际能力等进行提高,使当代学生能够成为全能型的人才。因此,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加强学生赏读文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当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欣赏并记住,以便日后自身在写作过程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赏读文章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词汇,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语言的学习兴趣,将语文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4]

1.6任课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由于教学评价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大类,诊断性就是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掌握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判断;形成性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完善,而对学生所采取的学习评价;总结性就是在教学活动的最后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任课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改变,采取新的积极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高,最终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伟伟.浅议初中生语文解题能力的培养.考试[J].2012(19)

[2]李婧.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教法[J].2014(4)

[3]林素芳.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能力.青春岁月[J].2014(5)

[4]张兴信.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J].2014(6)

第7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初中语文作文的学习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逐渐形成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确保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从而满足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 高效课堂 参与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初中语文作文的学习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逐渐形成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构建高效作文课堂呢?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数占很大的比重,将近三分之一,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作文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升高。并且通过作文能够考察学生对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和语文素养,从而判断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专门的课堂来给学生讲解完整的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知识比重划分中,重心是阅读理解和诗词鉴赏等难度系数比较高、得分比较困难的部分,而忽视了分数比例很高的作文部分。甚至很多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教学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通过词汇和案例积累就能写好语文作文,造成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老师的这种观念也会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但实际上作文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锻炼。

2.作文教学的模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不深入,属于比较浅显的教学,语文教师往往只通过布置作文和讲评优秀作文两步就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教师既没有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也很难调动学生对作文课堂的积极性。

3.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作文一方面能考察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感悟和把握生活经历,将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迫于应试的压力,常常通过一些偏离实际的作文题目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造成写作的压力,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构建初中语文作文高校课堂的具体措施

1.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作文课堂的重要性

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语文作文课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首先语文作文课堂是直接给学生讲解传授作文写作知识的途径,师生能够就作文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成长最快的;其次,提高语言掌握能力是语文作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在初中阶段性测试中提高作文水平和得分是初中语文作文学习的最直接目的,语文教师通过高效的作文课堂为学生总结语文作文应试的直接经验,是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最有效方式。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向师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文课堂的参与度,从而确保作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和作文写作的兴趣,比如通过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语文的学习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语文作文的学习中体验乐趣。

4.创新作文教学模式,促进高效作文课堂的构建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展的产物,在科技日益进步和教学手段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不可避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增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提高学生作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5.提升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生活性

文学创作都是以生活经验和阅历为基础,并以文章语言表达思想感触的过程,所以,生活实际经验对于学生作文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将生活体验与写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师要尽量在作文课堂中布置生活性的题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真实的感悟,另外,可以鼓励同学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的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真实的情感领悟和素材。

6.教师确保作文课堂讲授的高效性

课堂是学生接收和掌握知识效率最高的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确保讲授的高效性。首先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其次注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所以,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当确保讲授过程的高效性,学生才能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写作知识。

【结 语】

初中语文教师构建高校的作文课堂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既需要教师认识到发挥作文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性,又需要教师积极发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用生活化的内容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共鸣。另外,课后还需认真听取评价,进行总结反思,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要求广大学生对名著进行认真的阅读,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启迪智慧以及塑造性格。然实践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趋于功利化,名著阅读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贯彻落实,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

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广大师生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师生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学习的育人意义严重忽略掉了,为了应对考试,而将名著分解的支离破碎,侧重写作知识,名著教学只不过是为考试而教;同时,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们忙于课堂教学与练习,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非常的少。

1.2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初中生喜欢较为深奥的文学名著,更多的学生喜欢快餐式文化、简单易懂。而对于传统名著而言,特定地区风格、人物以及时代痕迹非常的明显,而这与现代初中生的生活和时代相差甚远,他们通常会感觉到名著阅读难度非常的大,因此不愿意深读、甚至感觉那是一种负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当前的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

2. 名著阅读让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无论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还是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都说明当前初中名著阅读未能深入人心,学生对其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若想全面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让名著阅读促使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因时代、思想观念上的隔阂,多数初中生对名著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亲近感,因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于提高阅读质量非常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名著节选, 利用这些节选吊学生深入阅读之胃口。比如,传统名著中惯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应用新型的现代资源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百家讲坛以及名家名著讲坛,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周思源的品红楼等。先让学生看影片、听讲解谜,通过层层渲染来造声势,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

2.2给学生创造空间和平台,开展辩论活动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展现自己的空间和平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引爆学生的情绪。在名著阅读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为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物的形象,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背景,可设计课堂辩论,以深化主题。比如,《骆驼祥子》一文中,祥子会成好车夫吗?其梦想能够实现吗?在此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彻底甩掉所谓的“标准”答案给思想带来的束缚,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争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而言名著自身的魅力也表露无遗。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骆驼祥子”,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想法,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祥子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2.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特别是一些影视资源,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被多次拍摄为电视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不同版本的名著影视作品区别在哪里,改动后的影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在哪里?由此可引导学生对原著进行学习,并激发他们的阅读、探究兴趣。

结语: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让名著阅读成为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导火线。

参考文献

[1]周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1) .

[2]张元媛.走近经典 走进名著——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04).

第9篇:初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语文是初中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语文作文水平是一个人阐述和表达能力的体现,但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我国语文研究工作者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仍没有改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对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成果的学习,总结了初中语文作文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现状

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语文这一文科性质的科目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忽略语文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语文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把握了语文写作的技巧,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寻求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最为舒适的环境中,以最高的效率学到写作的技巧,并能把写作技巧应用到平时的写作之中。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写作技巧,才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中发挥出学生的最佳水平,从而保证作文的质量,不浪费时间。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写作欲望,才能“有的写”,才能写出好文章。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导致学生写作的时候束手束脚,不会写、没的写,久而久之导致很多学生害怕写作,一碰到作文就头疼,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自然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对于这种兴趣的培养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1 进行作文评比,适当地进行奖励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投到杂志、报社等举办的作文大赛,一旦获奖会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写作的积极性。也可在班级内部进行优秀在评选活动,对优秀的作品通过黑板报的形式展现或者举行优秀作文朗诵大赛等,这些小小的鼓励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

1.2 举行班会,鼓励学生自我讲解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定期举行班会,将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写作心得,交换彼此的文章,寻找彼此的优缺点,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写作前进行讨论,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写作的积极性,提笔之前就能对文章有很好的结构把握。或者鼓励学生交换角色,自己上台讲解作文,教师仅仅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丰富其写作知识。这种方法可以让语文课堂氛围的更加活跃,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自由言论,教学成果明显提高。

2培养学生注重素材积累的习惯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观察过后,可以将事件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将自己的观后感记录下来,每天坚持记一点,积少成多,积累的素材多了,就不会出现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的尴尬情况。肚子里面存的货多了,当需要调动素材的时候就会容易许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关键是要学生能够坚持下去,平常的积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思路,写多了就会形成写作特有的思路。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长久的积累下去,学生的综合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有所提升。坚持久了,久而久之习惯也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写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满足。

3 发挥初中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提高升学率等功利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

学生的文学修养为教育目的,即要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真正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言行和素养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自己的写作水平,习作规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注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结果作文是老师的思想,学生还是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方法。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也可以组织同桌互改。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说明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作者在评判基础上再补充删改。最后,教师选择出优秀的文章贴在板报上,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等应加强对教师教育水平的培养,设置专门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老师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老师进行培训。另外,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再教育培养,设立鼓励制度,鼓励语文老师每年发表优秀的文章。

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需要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课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真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结语:

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上的几个方面,让学生将写作的习惯渗透到平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之中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逐渐淡忘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摆脱拿到作文题目后无话可说的窘境。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具备积极的态度,给学生加油打气,让学生从中收获信心,让他们能够在作文中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所在,能够在作文的怀抱中,放飞自己的理想,敞开自己的情怀。只有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作文写作的技巧和兴趣,才会让学生在平常的训练和考试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就一定会被充分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 代光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 宋胜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8:85

[3] 刘昌美.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现代阅读,2012,12:183

[4] 张玉芳.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技巧[ J ] . 学科教育, 2 0 1 3 ( 3 ) .

[6] 刘映霞.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 课程探索,2011(3).

[7] 蔡英华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探析[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

[8] 窦慧慧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