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与法制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意大利法学家米拉格利亚曾经说过:“道德与法律乃伦理学的两枝,是实现人类目标或伦理实体的两种方法。”道德强调自律,其实现方式主要依靠舆论督促、内心修养和习惯驱使,道德弘扬“什么是好的”、“做什么能够得到社会的褒扬”,道德是柔性的“约束”。法律规定“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什么做了要受惩罚”,法律是硬性的“底线”,主要体现他律。道德要求人们应该为善,法律要求人们不得为恶。实现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融合,引导大学生按照法律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将法律的外在强制性约束自觉转化为内在道德修养,即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一方面,通过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引导大学生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增强自身的道德责任感,使其在美德指引下,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另一方面,通过法制教育让大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进而护法,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法”成为大学生的行动准则。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注重道德和法律的强制与自觉、有形与无形、自律与他律的相互结合。
(二)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中每个个体要生存、发展、获得幸福,首要的前提是个体具有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就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讲,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就总体而言,权利意识差,维权意识薄弱,适应社会能力方面不容乐观的。道德教育使大学生道德高尚,明礼诚信;法制教育使大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对于增强大学生成长的动力、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两者的结合,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另一方面,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塑造新的行为方式,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形成自觉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以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秩序化的要求。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体现着大学生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将会有助于大学生不断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的实践把握
(一)以生活为本,实现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融合个体思想品质的形成并不取决于拥有书本知识的多少,它是在包括课堂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形成的,是在对生活世界的感悟中形成的。以生活为本,就是以大学生现实生活为参照和源泉。我们知道,道德与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道德与法律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顺应现代人生命意识的凸现及个性张扬,道德法制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因为人的个性是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道德法制教育是“人对人的理解”,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彼此心灵撞击、沟通和升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会面对诸多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道德和法制教育,要从引导大学生的成人成才高度、从大学生个性需求出发,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思想变化,将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避免缺乏生活情景性和生动性的空洞的“单向度”灌输式道德法制教育模式。坚持以生活为本,要注意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点,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大学生、以大学校园的案件警示大学生,不断深化大学生对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理解。引导他们遵德守礼、知法守法、健康向上,帮助他们解决在理想信念、人际关系,以及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道德困惑。同时,关注困扰大学生常见的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引导他们遵德守礼、知法守法、健康向上。一方面,重视道德教育,要“把主体的德行作为利益赏罚的一个重要依据,以选择性激励帮助人们在为自己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付出物质利益代价和成本中学会遵守社会道德”。另一方面,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在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能够坚持法律之上,维护法律的权威。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 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息息相关。提起法律,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面,“法律”这个字眼总透着一股神秘和威严。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中高职生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甚大。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法律教育,教育他们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法律,要靠我们大家自觉遵守。遵纪守法,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然而,在众多的学生当中不守法,违法犯罪的现象也时有出现
1 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培养其法律意识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法律素养是中高职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中高职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课本相关链接中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条文,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仅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激发其法律兴趣
一堂有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从内容到形式选择与预设,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服务的。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法制教育的起点,也是法制教育的归宿。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选取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素材来补充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教学主题的作用。当然也要自觉养成法律意识和娴熟掌握法律技能,这不是通过学一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所能及的,也不是凭给某年级的某部分人上某门课程能做到的,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不能断线。当然,这要遵循一般的学校教育规律,不可能在学几年都开法律课,而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小组进行汇总的办法进行教学,学生一听,自己主宰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小组发言,我发现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案例引发的启示等诸多问题学生完全可以把比较轻松地完成,达成《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的有效目的。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提高中高职学生法律素质也尤为重要。法律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能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做斗争。事实上,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内在性”地消化与专
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加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3 要充分利用课外辅导,提高其法制能力
中高职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却自我感觉是大人了,想脱离监护人独立行事,而有时又怀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寻求他人的指点。因此有的学生喜欢拉帮结派,在一些武侠作品的诱导下,重“感情”,讲“义气”,崇尚“为哥们二两肋插刀”。当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遇到难题时,只相信自己,信任伙伴,而听不进家长和老师的话。遇事不冷静,行动不计后果,胆大妄为,往往犯罪是先“动手”后“动脑”,事过之后,冷静下来,痛恨不已。因此,搞好法制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凭政治教师的努力远远不够,在此我有效的借助了外界的力量,才使自己的法制教育目标一步步实现。
所以,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在某节法制教育课,上课者是一名警察的话,那么法制教育的效果会显著高于一名教师的课。同时也给我们职业道德与法律法制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那就是要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
人生在世,法律二字。人人学法,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的发展日益前进,只有你意识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遵纪守法,才能真正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做到法律与我同行。
4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创新教学途径和方法,是搞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长 期以来,形成“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尊重与发挥,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因而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由传统继承性教育、共性教育向创新型教育、个性教育的转变,改变“满堂灌”的作法,结合中职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并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强调实践性和注重直观形象性”为原则,不断地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同时,教学方式的选择也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 同年龄学生需求的差异性。是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总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从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着手,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对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和路径进行分析,探讨其意义和途径。
现代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文明标志就是法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法律对不法分子的惩办是一种后发行为,没有办法对人前期进行教育,因此,造成了法律总是跟随社会的 发展变化,却永远不可能走到社会的前面。
综上可知,法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社会更大的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不良观念对人的心理影响,法律只能起到后期的警示作用,却不能起到前期的引导作用,所以,道德教育的加强就是要引导人们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迷乱的世界找到自己坚持的底线,进行自我约束。
党的十以来,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提出了要在全社会促使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高校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祖国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培养不可或缺。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目标,对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社会信念以及道德风尚进行引导与培养。总之,深入分析当前时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把握时代特征,科学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必修课之一,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两项重要指标,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完美的统一,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制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但是缺乏道德社会更不能称之为一个文明的社会。法律告诉人们不可以做什么,而道德却告诉人们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是更高级的一种自我约束。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增强,但是道德出现滑坡, “公交车不让座位”、 “校园里做出亲密动作”、“校园暴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刚踏出高中,逐渐走向社会的“新人”,思想还不成熟,对社会还处于一种模糊认识的阶段,他们的观念随着时代在变化,西方价值的侵入、传统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念错综复杂,日趋多元化。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是促进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升思想价值高度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社会法律机制越来越完善,但是道德败坏越来越严重,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因为做好事而惹上官司、因搀扶老人去医院而遭讹诈、因超车而大打出手等,凸显了人们的道德滑坡,人心的动荡。
从这一方面看,法律是道德的依托,没有法律的社会只会走向更坏,但是道德又可以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出维护社会和谐的事,因此,道德的建设、培养要依靠法律机制的完善,作为社会未来的顶梁柱,大学生自然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这也正是大学加强大学生法制和道德教育的原因。
2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结合上文 的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活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那么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是什么呢?
2.1 明确法律含义
明确法律的作用是让大学生在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认清法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明白法律的发展过程。法制社会的建立不是让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法律框架的束缚,而是通过制度的建设,约束道德败坏那些人的违法行为,给未犯法的人以警示。因此,法律是对事不对人,诛人不诛心,惩罚肯定会落后于事情的发展。从法律的发展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法律的制定都是伴随着相关社会问题的严重化、复杂化之后。
法律是人类的底线,是外在约束,道德是人类底线,是内在约束,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使其明确法律的含义,认识到遵法守法知识最低的要求,提升自身道德文化修养才是个人的更高追求。
2.2 加强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道德观的主要方式,对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培育要结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并通过整体的校园氛围使得正确道德观深入大学生头脑。
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对老师的文化修养和道德风范产生认同,使得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学生服于管教,乐于倾听;
二是教育工作要创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将教材与生活情境相融合,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的气氛;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正确道德观的宣传力度,在其他课程中、学生组织的业余活动中、辅导员的日常学生工作中加入正确道德观的宣传,使大学生融入社会主义道德观观的氛围之中。
2.3 加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
法制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出法律的道德几乎不存在,越过道德底线的法律也不会实行,所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利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教育方式找到二者契合点,引导学生把握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在社会发生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中站稳自己的正确立场,依靠自身道德约束自己,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样才是我们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的目的。
年 级
四年级
任课教师
xxxx
学生人数
xx人
班
级
学
情
概
况
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学习道德与法治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针对当今部分少年儿童劳动观念相对比较淡薄,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思想上存在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生活上不爱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教材第二单元让学生为父母分担,以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养成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超过的好品质,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和社会。
教
材
分
析
教材分析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是2019年秋季正式试用。全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一)“与班级共成长”、(二)“为父母分担”、(三)“信息万花筒”、(四)“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四个主题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为儿童生活和学习做出了指导作用。这些主题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全
册
教
学
目
标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
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6.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扔乱刻画的良好习惯。
8.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9.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10.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单元
授课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
设计构想
明理导行的知识要点
第
一
单
元
8.26—9.27
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回忆过往三年的班级生活,进一步加深班级归属感、提升班集体意识;引导学生制定或者完善班级规则,已保障班级的健康有序进行;引导学生学会班级间的合作,并正确地对待班级间的竞争。
强化集体意识,关心班集体建设;
了解班规的作用,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
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集体,能公正对待班级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第
二
单
元
10.8—11.1
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从理解父母的辛苦,少给父母添麻烦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从学做、坚持做家务的角度,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承担家庭责任;从范围更广的家庭贡献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家庭责任。
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体谅父母,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
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体会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第
三
单
元
11.4—11.22
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辩证地对待电视,学会健康的看电视;引导学生体会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学习网络世界的规则,并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对待商业广告,并学会辨别商业广告的常用方法。
了解电视媒介的意义与作用,养成健康看电视的习惯;
认识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网络世界规则,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认识广告的特性,能够有意识辨别和筛选广告信息。
第
四
单
元
11.25—12.13
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引导学生体会塑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理解不正确使用塑料袋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白色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垃圾,学会“变废为宝”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升温的问题,体会“低碳生活”的意义,学会并愿意过“低碳生活”。
能具体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我看天下事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对教材内容挖掘的不够深,准备不足,方法欠妥;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对个别顽劣学生缺乏很好的耐心;在以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促进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1 采用形式多样的基本概念“六问”法
初中物理是以概念教学为主,如何搞好概念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方法不是很多,其中基本概念“六问”法值得一试。所谓基本概念“六问”法,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编排意图、方法、思路捉摸透彻,即在教学中搞清以下六个问题:(1)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2)是怎样引入这个概念的?(3)它的定义是什么?(4)单位是什么?(5)物理意义是什么?(6)这个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这六个问题搞清楚了,一般说来,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达到了比较清楚的程度。
然而在具体实施该教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诱导和启发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以求指导在点子上,使每一个演示、每一个设问、每一个实验都成为学生寻根究源、主动求知的媒介物,使新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结果。作为教师切不可把现成的答案或思路和盘托出、强行灌输,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求而得之”。所以,在实施“六问”法时一定要熟悉学生的思维特征,遵循思维规律,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因势利导,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在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
2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1 复习: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现出来,配上例题示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地讲授,注重实验的演示,并创设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参与活动,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而应精选习题,并做到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再做习题,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2 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
2.21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做到解题灵活多变。
2.22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要把题目讲活。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引发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3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是教师在考虑教法和学法时必须注意的。
3.1由个别到一般。初中物理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3.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问题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计的,如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识解授时,我们要抓住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不考虑玻璃泡本身的热胀冷缩。
3.3“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3.4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原来不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变得容易掌握。如学习电压概念时,用学生熟悉的水压作比较,来成功地引入电压;又如在学习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时,采用类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3.5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像、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
以上介绍了初中物理教与学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样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3.5.1强化。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教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美国的当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认为,语言专业的学习者应重点培养“跨语言”和“跨文化”能力,而影视隐含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资源,既是探讨“视觉素养”的广阔平台,同时英语影视还特别成为探索“跨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为影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国文化话语的渠道。
在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英语影视教学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英语影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了解所学国家的国情民俗,有助于英美文学课的学习,学生从生动的视觉说明和画面中得到启示。影视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听说机会,深入了解英美文化,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卞喜玉在谈到英美影视作品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时认为,影视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国家国情,有益于英美文学课的学习。这是影视教学对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直接作用。以英语听力学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片段进行听力练习,再根据此场景拓展到学生可接受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同时辅以台词的阅读增强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力,针对影片写影评或者选择影片主题发表个人见解,也可以针对影片的字幕翻译展开纠正并探讨。
在文化交际层面上,英语影视教学也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英语影视教学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能通过真实的情景来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徐小红,2006)美国学者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在“The Video Connection: Integrating Video into Language Teaching”(《影视融入语言教学》,1989)中积极鼓励教师运用“语言和图像信息丰富”的影视片段,因为此类内容和场景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和文化了解提供了重要的大背景。澳大利亚学者Mark Pegrum(2011)认为影视作品能在大框架的视域下解读或进行细读。在话语分析研究中,特别在“会话分析与语用”中明显表现出“口头交际中的语言/文化关系”,没有能比在影视作品中找到更好的研究素材了。影视作品中显现出完整的社会文化框架,情景化的会话伴随着说话者的面部表情与手势,同时还能立即接收对方针对华语做出的反应。类此这样的文本可以作为临时的固定语言范本进行分析,是感知其他社会的话语实践,也是了解这些话语实践如何反应和折射文化规约的良好途径。
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问题值得反思与改进,课程基本上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课程的认知、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1]缺乏相对系统和科学、操作性较强的教材。而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影片都适合在课堂上教学用的。此外,英语影视教学手段单一、设备投入不足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易见的问题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教学安排随意、教学中缺少讲解,学生缺少针对性练习和检测影视理解的相关手段等。[2]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设备不足、各级学校认识不够、研究人员研究不足等原因,目前的影视教学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学手段,仍然处于注重语言而忽略了对影视素材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挖掘的阶段。
2 媒介素养教育对英语影视教学的启发
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成立于1989年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组织――媒介素养中心(Centre for Media Literacy,CML)提出了关于美国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见下表)。这五个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提出后,成为许多机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框架。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都是要培养学生的“解构”(deconstruct)能力――分解媒体信息、操作实践、流程、机构以及影响的具体构件,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种教育工作,让学生成为具有媒体批判意识的人(a critical thinker about the media),而非单纯加强其对媒介信息的抗拒思想。[3]
首先,以英国为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逐步脱离保护主义的思路,发展到帕金翰提出的“超越保护主义”阶段。即媒介素养教育不再被界定为一种与学生的媒介体验天然对立的教育,它不再被仅仅视为一种甄别方式或洞察隐蔽的意识形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作为媒介文本的受众抑或作者的活动进行自我选择和决策。[4]其目的不是要保护年轻人不受媒介的影响,将他们导向“更加美好的事物”,而是要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出明智的决定。David Buckham 就曾经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媒体更为有效地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准备”。其次,针对新媒介技术特点,教师应该将新媒介教育视为“一种培养学生应付和运用媒介能力的准备手段”。提供给学生新媒介运用方面的必要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媒介信息制作与交流之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新媒介做出明智的理解与判断。
作为英语影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方式,结合跨学科的优势,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媒体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
3 媒介素质对于英语影视教学的指导作用
媒介素养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模式相互促进和补充。在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可以采用多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论,例如,运用传播学中的创新扩散理论来分析媒介素养项目如何在学校进行推广和应用,运用教育学中的活动理论来设计媒介素养课程的目标和核心要素,心理学中的信息解释过程模式来分析媒介素养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英语影视作品的教学方法不仅仅采用某一种教育途径,更应当从多学科的视角,结合新闻、传播、人类学、文化研究等相关理论。在语用过程中,使人们采用思辨式立场,意识到媒介在构建现实时隐含的意识形态、社会和政治意义。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快乐教学。即通过案例或情趣教学,既让学生对新媒介有批判性认识,又能引导他们从新媒介的正当使用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律 职业道德教育
一、当前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以及不足
(一)法学教学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学陷入了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之中,而忽视了对法律正义价值观的教育、缺少了一些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在法学教育中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成为了主要任务,仅仅局限于解释概念、注释条文、抽象议论等等具有理论深度的分析,没有将培养学生秩序与正义等价值理念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一些学校开设的司法道德、法律伦理或伦理学课程对法律职业伦理的一般机理和个性特色都没有进行研究和探讨,仅仅是局限于讲授法律职业的道德规范,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说教”层面。学校在很多方面只是主管部门履行教育职能的一种方式,而法律职业的道德方面的要求却被淡化甚至于遗忘。
(二)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在法律院校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或者是法律职业伦理教学以及研究执教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法理学、诉讼法的老师、哲学学科中的伦理学老师。由于这些老师大多都属于某一固定的“专业”,绝大多数以理论知识见长,对法律的实际运用所知甚少,法学教师在知识结构上的弊端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出来。他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单一教学上,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只限于知识、概念以及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无师生互动,无真实的道德体验,没有生气。
(三)国家司法考试的不足
作为“准入”法律职业的一道“门槛”,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有助于法律职业人员对于法律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但是不可过分地仰赖它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实际意义。因为法律职业作为一种现代性的道德实践,而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这种道德实践与司法考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道德实践仅仅通过“书面考试”的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是体现不出来的。
二、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设想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设置法律职业道德课程。伴随着全面展开的法律职业化,因此人们对于法律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想要实现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价值,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是其首要的任务。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人的重要性决定了法学教育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法律的事业是社会的事业,法律的教育也应该是为社会培养服务人才的教育,而法律人才必须具备的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也必然迫使我们的法学教育需要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提上日程。
2.在法学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要求在理性认识层面向学生传授抽象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过程,以及解决的问题能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说仅仅开设几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求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无法成为专门人才。但是,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职业道德来规范自身行为,同样也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
3.教师的素质要求上。长期以来教师在思想上形成了传授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实际能力的认识上,而忽视了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所以,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法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次,法学教师要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素质的体悟和经验。
(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问题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它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积极思维,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法律职业道德冲突和道德理论认知,促进他们形成敏锐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法律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特别是在实体法以及程序法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尽可能的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假象的角色,然后用法律的头脑进行思考和判断。因为学生能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假象自己为其中的角色,显然学生就会对该角色产生真实的体验,了解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3.模拟法。模拟法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产物,能够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对各类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立分析思考和发挥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空间;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现场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等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涉及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败,是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之一。学校教育作为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场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中的优势,借鉴外部经验,做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情感教育;方式分析
在中职学校中,舞蹈作为一种美学教育,必须要有情感的渗透,有了情感的舞蹈才会更具魅力,情感便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创新和丰富情感教学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中职舞蹈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功底和表现能力。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当前比较重要的几种情感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中职舞蹈教学中,影响情感教育的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中职舞蹈情感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状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分别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环境。在实际的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具备充沛情感的主体,而舞蹈就是搭建他们情感桥梁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渐渐将彼此的情感交融为一体。
二、如何创新与优化中职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舞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学的方向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舞蹈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自己的舞蹈教学与中职学生的生理特点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要不断创先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树立起多维度的舞蹈教学观念,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生理素质,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表达和展现的空间,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力量,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份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二)借助情感教学,树立榜样形象
对于一名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最重要对象就是自己的舞蹈老师,所以,舞蹈老师必须要为学生们树立起榜样,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通常情况下,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舞蹈的学生,一般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功底,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舞蹈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确保课前准备的充足性与课上表达的精确性,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原来自己与教师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有他们需要努力学习的东西,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一种非常鼓舞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三)情感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1.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互动频率。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明白自己的教学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在舞蹈课上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谨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学习和感受为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制定学习方案。2.充分发挥情感的催化剂作用。情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其中却包含着非常强大的潜在力量,舞蹈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应用情感这一学习的催化剂,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此之外,舞蹈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正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始终保持一种积极面对的勇敢态度。3.充分发挥眼神与语言的作用。第一,眼神。俗语有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所传递出来的感情是最真挚,也是最不可替代的,舞蹈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眼神的作用,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里,我要提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学会适时适当地使用消极的眼神,一旦学生犯了错或者出现了问题,教师必须要学会用眼神进行示意,让学生们自行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在无形中去改正,这种方式要比直言不讳的批评教育,效果更加理想。第二,语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是舞蹈教师必须要借助的一项教学工具,舞蹈教师需要努力做到的是,对语言、语音、语气以及语调的准确拿捏,要学会应用最科学最有力量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既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情感的诠释方式,舞蹈是对人体动作的美化与加工,其与舞者的情感浑然一体,一段成功的舞蹈,其不仅仅有着精湛的舞蹈技巧,同时也能够真正展现出人类的丰富且多元化的情感,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优秀舞者的沃土,必须要高质量地完成好这份教学重任。
参考文献:
[1]关宇.运用情感教育法,中职舞蹈教学充盈活力[J].教育艺术,2016,(10):45.
[2]赵雪荣.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4):150-151.
[3]彭莲军.融入情感,让中职舞蹈教学活力四射[J].中华少年,2016(25).
[4]诸鑫鑫.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方法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