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人的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六(3)班 归紫嫣
读了杨啸的《小山子的故事》,我在小山子身上看到了很值得我学习的许多优点。
小山子对动物很有爱心。他在大黄牛生下小牛,陈大保卖小青骡子时的所作所为足以体现他这一点。是啊,我们应该要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如和我们朝夕相处的鸡鸭猫狗,鸟蛙虫鱼等。别看这些动物随处可见,少了那只都无所谓,要知道,当您发现周围的动物都没了,才想到要保护它们就来不及了。世界上动物种群的急剧减少,禽流感对动物界造成的灾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和混乱等不就说明了这一点。
小山子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三魁叔吩咐他把一封信送到小王庄,在路上小山子遇到了正要去小王庄的大嘴舅,便把信给了大嘴舅,要他顺路带去。但当他想起大嘴舅是个马大哈,便又急匆匆地赶到小王庄,确认信到了收信人手里才放心。如果他的责任心不是很强,即使想起大嘴舅是个马大哈也无所谓,因为他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
[关键词]村上春树 人物 孤独感
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如何生活,是村上小说的一大特点。孤独感从某种程度来说并非是件坏事,如果能得当地利用孤独感,则可丰富自我。因为人的精神生活有两个层次。一是外生活,如社交活动、游玩,体育运动等,这是体验生活之过程。另一种是内生活,这是对外在生活的思考和反省的过程。如果说维护外在生活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力,那么,推动外在生活的动力则是孤独感。有人说,只有心灵的孤独,才能使外在生活产生沉淀、过滤,才能使内心生活有一定的良好胚胎来完成。从此意义上说,孤独感的存在则是合理的、有益的。正确的态度是正视它、研究它,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弱它。
村上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在致力于寻找摆脱孤独感的方式,有的试图在朋友、爱人那找到安慰,有的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每人面临的境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尽可能地让内心平静,都在努力尝试释放自我,缓解孤独感。
一、与他人交流沟通
《斯普特尼克恋人》中人物感到孤独于是渴望与他人交流,具体体现在两次握手中,第一次握手在堇失踪以后,我赶到希腊并倾听了敏的故事。临行前我握住了她的手,在这刹那间通过我与敏的手两人心灵得以沟通。另一次是在向偷窃的小男孩讲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后,小男孩虽未说什么,但却把手放于我的手心,那一刻我的心得以表露,小男孩的心与我产生共鸣。《奇鸟形状录》里的笠原MAY视点1到7,可以看出她与“我”的内心的真正交流,通过信的形式。《挪威的森林》中的玲子,《泰国之旅》中的早月,《有熨斗的风景》中的顺子与三宅,都表现出了与人沟通的愿望。
二、爱的追寻
人类的孤独感无法彻底消除,它是人类生存的必然伴随物。正常人都有孤独感,都有消解孤独的渴望。新精神分析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弗洛姆提出了消解孤独的最佳方案即爱。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人与他人,及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生产性形式。它包含着责任、关心、尊重和认识,包含着他人成长和发展的愿望。它表现了两个人在互相保护完整性条件下的亲密关系。”人类在生产性的爱中消解孤独的困惑。人人都渴望爱,渴望被爱。在缓解孤独时,人们所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依靠爱。村上笔下的主人公们在他们的生活中追求着恋爱、友爱,完善着亲情。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因为有了爱情,主人公们的青春便不再孤独寂寞。恋爱的过程让人充实,渡边在恋爱中成长,在对女性的爱恋中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心血,懂得了应及时抓住机会,幸福地生活下去。《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写了一个充满爱的温馨家庭。37岁的初过着幸福的生活,有纪子是初的妻子。初经过和岛本的一段婚外插曲,对孤独的恐惧促使使初重新回到有纪子身边,祈求不要分开,重新开始。有纪子的爱让初领悟到: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告别过去。过去已然过去,应从当下寻找生之意义,回归现实。
村上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对于那些在社会上不被重视没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充满了理解,肯定他们,乐于与他们交往,并愿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去中国的小船》中主人公“我”对待遇到的一个中国女孩的态度。在以1995年神户大地震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中的《UFO飞落铡路》、《泰国之旅》、《有熨斗的风景》等几篇都表现了对爱的追寻。《UFO飞落铡路》中小村的妻子因小村对地震漠不关心,留下一张纸条离开了小村。这里即是指因小村对地震、对地震造成的苦难的漠视,使小村的妻子看到了他身上冷漠自私的一面,看到他身上缺乏起码的对人的关爱和同情心,她感到他身上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即没有自我的本质。只有对世界充满着爱心,才能够找回完整的自我。《泰国之旅》中的早月多年来一直恨一个男人,早月在导游尼米特的关爱下化解了心中的石子,开始以平静的心态生活,只有拥有了理解、宽容和爱心,我们才能避免像北极熊一样孤独,才能拯救我们自身。
三、对社会的关心
村上小说以《奇鸟行状录》为界,前后作品中的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后段作品中的人物对社会渐渐怀有责任感,表现了对社会关心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奇鸟行状录》中,“我”开始了主动选择。面对恶人的肆意挑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我”坚决留下来,下到深深的枯井苦苦思索,来到嘈杂的大街死死守候,最终给对手以致命一击。如果说在《寻羊冒险记》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我”的应战还是被迫的,那么,到《奇鸟行状录》中,“我”则是积极地、正面地、主动地与黑势力展开了斗争。我们可以看到往日那个主动疏离社会的都市隐居者在面对黑暗势力时,开始了积极选择和主动介入。生活有了目标、动力,生命更加充实了。或许现实不会因我们个人的努力而有丝毫的改变,但个人在积极行动、积极介入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
四、享受孤独感
或多或少的,人都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不可避免的。孤独、寂寞、伤感这类感受在一般人的眼中总是被认为是消极的,但孤独同时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小说中的人物对这种感受给予肯定,还表现出对孤独的玩味享受。如《下午最后的草坪》中的主人公一直体味着压抑的孤独。又如,《意大利面条年》中的主人公是孤独的,在不停地煮意大利面条的细致过程中,体味着自己的孤独。都市人对孤独的感受是切实而深刻的,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一点点地品味孤独,自我肯定,自我保全。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十五岁的少年顽强地背着包袱在沙漠中勇敢前进。生命中最难承受的是心灵的荒芜,一旦有了信仰做支持,那么孤独不仅不是痛苦,反而会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村上笔下的主人公们通过生活细节来确认生活本身,从个体自身寻求生存的意趣,好好把握自身,自我经营,自我完善。让孤独和无奈在确认中得到抚慰和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安置。
村上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孤独并成长着。在匆忙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中,他们进行着自我疗救,给陷入“精神泥沼”中的人们提供了某种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他们的自我疗救的方法给都市人找到了排解自身孤独感等消极感受的途径,为都市人提供了在自我经营的富有诗意的小天地中生活下去的现实而有效的生存智慧。
参考文献:
[1]箱崎总一著.李耀辉译.孤独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骨折;饮食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72-02
手术是治疗某些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病人,其骨代谢紊乱、糖代谢障碍易导致伤口感染机会增多,愈合能力降低[1]。因此,对糖尿病病人骨折后进行饮食调整、控制血糖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4月对合并有糖尿病的30例老年骨折病人实施饮食干预,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2岁,平均55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上肢骨折6例,下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5例。病程(6.1±0.8)年,空腹血糖(13.21±5.68) mmol/L。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对30例病人常规行降糖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饮食干预法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进行饮食干预,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及病人共同制定适合个体的饮食方案。
1.2.1.1 总热量计算[1]:原则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活动量等情况计算总热量。正常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为体重≥正常值的120%,消瘦为≤正常值的80%;按卧床休息及脑力活动不同阶段计算。计算标准见表1。
1.2.1.2 食物选择: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脂肪占28%、蛋白质占22%(为优质蛋白)、高钙(2g /d)、高纤维(50 g/d)。
1.2.1.3 食物分配:一日热量按早餐1/5、中餐和晚餐各2/5分配,用食品交换法[1]配置。
1.2.2 观察方法
1.2.2.1 血糖检测:30例病人分别于入院时、手术前后(饮食干预后)进行血糖检测。统一采用美国强生血糖仪。
1.2.2.2 观察内容:观察切口、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
1.2.3 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比较
30例病人入院时、手术前血糖比较见表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4.137,P<0.01)。
30例病人入院时、手术后7 d血糖比较见表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937,P<0.05)。
2.2 预后情况比较
30例病人预后情况比较见表4。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的骨代谢紊乱,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程度严重者稍遇外力极易发生骨折[2],骨折发生率比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增高;由于糖代谢障碍,高糖血症可损害白细胞、淋巴细胞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同时手术常伴有应激反应,可增加负性激素分泌,导致伤口愈合能力低下,感染率增加、电解质失衡及酮症;高糖血症还可使免疫系统出现一些变化,多形核白细胞减少并粘连于血管壁,吞噬作用减弱,通过微血管壁到组织间的穿透力减低,同样增加感染机会;另一方面高糖血症使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减少局部血流量,发生灌注不足,进一步影响血流量,从而延迟伤口愈合。因此进行饮食干预,严密观察血糖的变化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可降低感染机会,以利于伤口及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0例手术病人术前与入院时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饮食干预在术前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手术后7 d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手术后在饮食干预下,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了全身并发症,均治愈。本组病人发生并发症可能与老年病人患有严重的内脏疾病、创伤、手术刺激等因素有关。因此,老年糖尿病病人骨折手术前后,不仅要动态观察血糖变化,还应预防原发病、创伤、手术诱发的并发症。饮食疗法为综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3],老年糖尿病病人骨折手术后应注意脂肪、蛋白质、糖三者的平衡饮食,控制好总热量摄入,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供给充足的蛋白质(优质蛋白)、维生素、无机盐,增加钙质的摄入,增加饮食中的可溶性纤维素,因为可溶性纤维素影响糖、脂肪代谢,并能延缓糖的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摄入高纤维饮食可刺激肠蠕动,预防骨折手术后长期卧床所致的便秘。同时老年糖尿病病人应定时多餐、少量进食,本组老年病人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尚存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加之病人骨折术后活动量减少,耐受低血糖的能力较年轻人差,少量进食可避免饮食超量而使血糖过高,定时多餐可预防低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仁敦.现代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5-204.
[2]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14-325.
[3]范丽凤,栾秀香,郑亚光,等.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应[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 14(2):123.
(收稿日期:2007-08-01)
从小到大,我已经读了不少书了,比如《格林童话》、《中国神话故事》、《365夜成语故事》等。但是印象最深的,就要属《爱的教育》这本书了。
《爱的教育》是一部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佳作,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的。小说通过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全书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他的父母在他的日记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爱的教育》一书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或者是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或者是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文中众多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知错就改的安利科,有珍惜友谊的莱蒂,有高尚的卡隆,有待人友好的代洛西,有废寝忘食的泼来可西,有舍己为人的洛贝蒂……通过文字,我仿佛感觉到这些人就在我的身边。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爱;让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嘲笑他人,而应该尊重他人;让我懂得了坚强、乐观;让我懂得了如何真诚地与人相处……
感谢《爱的教育》,感谢这生动的一课!
《草原上的小木屋》叙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怀德一家艰辛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一个个小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生动感人。
《草原上的小木屋》中还把各个人物写得非常生动:有乐观开朗、只向上看,不向下看,折不挠、关心家人的查尔斯爸爸;教罗兰和玛丽怎么做人、勇敢的卡罗琳妈妈;有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有文静、懂事的姐姐玛丽;有惹人喜爱的小宝宝琳琳;有忠诚、听话的狗狗杰克……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受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人,从他们身上,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有希望、有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对,去解决,这样人就会有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他们感到无比温馨。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有许多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还不知足。
有许多人不知父母辛苦,不知为人父母的艰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劳,赚来的血汗钱,任意浪费,不节约用钱,不关心父母的身体,这样的小朋友就有必要认真阅读一下《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了。
每一个识字人都读过许许多多的书,每一个人从识字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书读到不能读书的那一天为止。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几本课本,老师领着我们来做课本上那些有趣的题,那时我们还不认识字。虽然那时我们还不认识字,但是还是喜欢让老师领着我们来做课本上那些有趣好玩的题,而且也会缠着老师给我们讲一些小兔子、小猫呀小狗的故事。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开始订阅起了幼儿刊物《幼儿画报》。里面时常会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习,这些生动的小故事和好玩的小练习常常会让我爱不释手。那时候我仍然不认识字,只认得“大、小、草、木、日、月”等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可是爸爸、妈妈、奶奶认识字,那时我吃过晚饭就缠着大人们给我讲故事,不听故事就不睡觉。
再就是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课本,虽然上一年级时我的画画得并不怎么好看,但我在那个时候最爱看的还是美术课本,毕竟美术课本上有几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而其他课本上虽然每页也有几幅彩色的图画,但大部分是我看不懂的文字而已。
学过拼音以后,妈妈从书店里挑选了几本注音版的《格林童话》、《小故事大道理》等。那时我虽然拼起拼音来十分费力,甚至有些字音都拼的不对,但还是能勉强拼读下去,故事的情节基本能掌握。起初我嫌一个一个的拼拼音太麻烦也太慢,就让妈妈给我读着听,可是妈妈却说我已经学会了拼音就要自己拼。我用尽了各种办法,比如说不读故事不吃饭,不读故事不睡觉等,但也都无济于事,爸爸妈妈和奶奶仍是不给我读故事听。没办法,我下定决心,拿起一本《格林童话》就开始拼。令我没想到的是,我拼了一个星期的拼音,不仅故事读懂了,拼音也有了进步。再买故事书的同时,妈妈也给我买了几本注音版的《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千字文》、《资治通鉴》、《百家姓》等。那本《三国演义》我还没看就被哥哥借走了,其余的书我都看过了,虽然读得不是很明白,书里面有的是姓氏的来历,有的是军事方面的,还有的是传说……
到了现在,我读的书更与以前不同,以前我订阅的杂志刊物是《幼儿画报》,现在却是《少年大世界》、《少年版意林》等刊物。另外,爸爸妈妈也是《读者》、《特别关注》的忠实读者,我经常去翻他们期期不落的杂志,他们也会偶尔光顾我的《儿童文学》、《故事会》等,我们会互相借阅图书。我的书柜现在也在时时进行着更新换代。由小鸡小狗小燕子小兔的故事书变成了现代童话《吹小号的天鹅》,现实故事《窗边的小豆豆》,外国名著《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也有感人的《小故事大感动》有以漫画形式展示历史与科学的《地震求生记》、《原始丛林大冒险》、《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有娱乐休闲时看的《智慧幽默故事300篇》,还有小说《女生小小》、《倒霉蛋唐豆》……
一、课前预习,让教学取材于生活
预习作业不仅仅局限于语数等学科,《品德与生活》的课前预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更加突出学科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或情境,让学生根据预习目标自主预习,通过自身的认知,带着思考去读生活这本书,在充分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再开展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从而为孩子们最终走向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成长记录袋》共两课时,我在第一课时展示成长记录袋、分享成长快乐的基础上,把孩子们的关注点引向关爱、帮助他们的身边人。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①在我们的成长中得到过无数双手的帮助,你最想感谢谁?②为什么要感谢他?请举一个事例说一说。③请设计一种方式感谢他。第一个要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记忆拉回“时光隧道”,让他们静静地回顾和观察生活中的镜头,感知父母、亲人、朋友等人对自己的关爱,使其产生感激之情;第二个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锁定一件事,细细分析和品味,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强化其感激之情;第三个要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拿出实际行动去感激,去精心设计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学会表达。
只要给孩子一定的引领,他们就能感受到、认识到,从而懂得其中的道理,形成文明的行为。谁说现在的孩子对别人的关心麻木不仁?谁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通过这份作业,我看到班里的每一位孩子都很真诚、很动情地描述他们的小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这些鲜活的素材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教材。
二、开放课堂,让课堂融于生活
品德课的开放性,需要我们敞开课堂,开放教材内容,开放课堂时空,让课堂融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主体发挥为方式,浓缩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在这节课上,我以“学会感激”为主题开展一次联谊会,会上请了部分家长和老师参与,这使得课堂更具有真实的情境,也为情感的真实表达提供了互动的主体。课堂分三个互动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小组内交流,每组四个同学分享感人的故事。四人一组,四个小脑袋攒在一起,或绘声绘色地讲,或聚精会神地听。我从没见过如此投入的小组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一个同学都特别快乐地向同伴叙述别人关爱自己的故事。
第二个环节是部分同学在全班交流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小故事在教室内回响,让每一个人都共鸣在同一个“关爱”下。王子萱站在台前,讲述有一次妈妈生病了,还坚持背着琴送她去上琴课的感人故事,点点细节孩子都记得很清楚,说着说着,子萱被自己的故事感动了,在哽咽中讲完了故事,坐在下面的妈妈也不停地擦着眼泪……此时,课堂是一个情感场,更容易让孩子读懂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爱心感动了他们,触发了他们的情感。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让孩子会读、读懂生活中的关爱,是培养孩子学会感恩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家长、老师与同学间的交流。“对亲人的关爱,你该如何表达你的感谢呢?”面对坐在课堂中的家长和老师,孩子们有感而发。周若辰说:“今天妈妈也坐在教室内,我想送妈妈一个真诚的拥抱。”说着她跑向妈妈,母女拥抱在一起,教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接一个,孩子们非常踊跃,也非常真诚。“看着懂事的孩子,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此情此景,家长和老师们也感慨万分。马钰的妈妈激动地说:“妈妈太高兴了!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更懂事,妈妈很欣慰。”李欣然的爸爸说:“女儿,还记得小时候要求你始终要做到的四点吗?女儿做得非常好!这也要感谢老师们的教导,老师们辛苦了!”英语张老师也热泪盈眶:“同学们真的长大了,不仅知道要努力学习,也知道要学会感恩。谢谢同学们的爱心,张老师想请你们原谅我曾经对你们的批评!”此时此刻,道出的话语特别悦耳和感人,教室内没有人不专心致志,没有人不热泪盈眶,没有人不充满幸福和感谢。正是这种开放的课堂,正是这些生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体验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让家长、老师们的情感与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呼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走出课堂,让教学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品德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生活,即教学要服务于生活。课堂的价值是把意义延展到课外,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要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让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这堂“学会感激”联谊会之后,我没有结束我的教学,而是通过一份家长调查问卷继续进行教学拓展,关注学生的感恩活动在生活中的落实。调查问卷的内容有:(一)孩子在准备“学会感激”联谊会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您对此活动有何建议?(二)请关注孩子的感恩品质在生活中的表现,产生哪些变化,请随时把孩子的典型事迹发到我的邮箱,以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查问卷发出后,很快全部上交过来,并且每个家长对问卷都很认真地填写,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见家长对孩子品行的关注。96%的家长认为这样的思品作业非常好,把课堂与生活相连,效果好。王思敏的家长写道:“孩子在这次活动中做了许多事,他回顾了许多我们都已忘记的让他感动的事情,还详细地询问其中的很多细节,孩子的表现让我们都非常感动。老师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应多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收到家长的邮件,反馈孩子和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李欣然开始每天给爸爸倒杯热茶和捶捶肩;马煜努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顾珂铭为了不让妈妈操心,在练琴时更能吃苦了;妈妈把仲庐霖送给她的一幅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挂在了书房……我把这些表现汇集起来,定期在品德课上宣传,受表扬的孩子美滋滋的,我收到的邮件也越来越多。
一、活动目的: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感恩孝顺的品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特在重阳节之际,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青少年感恩敬老行动。
二、活动时间:
XXXX年10月19日——10月25日
三、活动对象:
全校少先队员及儿童团员。
四、活动形式:
活动以学校、少先队中队为单位,结合我校提出的“孝满天下感恩情,喜迎世博促和谐”活动,以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统一在10月19日——10月25日一周内,开展以“念亲恩”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活动。
五、活动准备:
1、了解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
2、每位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长辈,互敬互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3、各中队自选一首以孝敬父母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推荐曲目:常回家看看);
4、各班根据实际印发“孝亲承诺卡”,每位学生写一句“孝亲承诺语”,各中队推荐上报学校大队部。
六、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
学校利用周二的红领巾广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搜集重阳节典故,在广播台交流重阳节传统习俗;
2、三分钟小故事演讲:
请学生利用校班会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3、孝歌我会唱:
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各中队自选;
4、承诺宣誓活动:
以中队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
5、小小真心话:
集体承诺仪式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6、身体力行、实践承诺:
每位学生尽自己所能,制定并坚持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尽管学习生活非常紧张,但是我仍然不曾减少读书的时间,书成了我的精神脊梁。没有书,我想,我的生活会变得黯淡无光,我成长的脚步会变得又慢又沉我的精神会空虚寂寞。书一直陪伴着我成长,我对书的爱源于配着插图的小故事书,因为小时候的我被书中那些五彩缤纷的图画所吸引了。很快的,我已告别了小故事书,开始在《安徒生童话》中更深一层地了解每一幅画的内容。渐渐地,曾经向往童话世界的我已步入了文学的殿堂。在书中结识了许多诗人和作家,我拜读了《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笑猫日记》、《巧克力味的暑假》、《红舞鞋》、《唐诗三百首》以及中国的四大名着。打开书,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作家把他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里面,呈现在我眼前。感人的情节令我感动;后悔的事使我反省;伤感的情节让我流泪;拍案叫绝的名句令我惊叹;可喜的人生让我感受。我觉得读书不但开拓了我的视野,还净化了我的心灵,使我的灵魂得到升华。
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总会有种奇妙的感觉充溢着我的心房,使我感觉到“读书真好!”不是吗?打开书,走进五彩缤纷的思想丛林,我便会顿觉异香弥漫,泌人肺腑,总能在油墨的芬芳中感悟些什么。当我与书中那形色各异的人和事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我便会发觉生命曾经隐藏的种种深意。
现在的我正在爱读的是阳光姐姐所写的的《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这是一套用快乐的精神写的书,用可爱的语言写的书,用感动的事物写的书。我觉得它是开启快乐大门的一把钥匙,书中写了与我们同龄人的校园故事,他们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似的,读着就好象自己也在他们旁边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学习一样。
因为有了好书的伴随,我平淡的生活变得灿烂起来,平静如水的情感涌动起来,平凡单纯的心灵崇高起来。读书能培养人的的思想境界,使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在所处的狭小空间中,感到生命的辉煌,感到世界的博大。正因为这样,我才选择了与书同行。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选择这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进步的社会应四处弥漫着书香:文明的世界应到处有求知者似渴的追求。读书,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