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算会计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与传统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涵广泛。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概念上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还包括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和系统软件。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保存时间较短,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电子文件的载体是磁性物质和光盘,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较短,一般为5-10年,而纸质的则能达到上百年甚至千年。其影响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温湿度的影响。实验证明: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而保存电子文件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40%±5%。可见电子文件对其温湿度要求更为严格。
2、光和空气的影响。光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量,紫外线长期照射可使磁性消退,造成信息难以读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在一定环境下会产生臭氧等,导致电子档案保存载体耐久性削弱。而这两点对纸质的载体影响相对要小的多。
3、灰尘的影响。灰尘会给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保存载体带来机械损伤,灰尘带来的霉菌等有害生物会损伤和破坏这两种载体。只是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如磨损纸张、形成“档案砖”、产生色斑和霉斑,也可以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的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载体造成危害,载体所记录的信息可能会局部丢失,电子文件失去保存价值。
4、磁场和机械振动的影响。此项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文件载体会造成磁粉脱落、磁性消退或消失,是记录信号丢失,记录信息破坏,缩短电子档案载体寿命。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便于管理、分析,迅速的获得所需结果。如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会计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纸质档案由于频繁翻阅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其原始性、真实性易于破坏。电子文件档案在计算机系统中一经被改动,如未作备份,原来档案就被覆盖,内容很难被识别,;另外病毒、黑客等日益猖獗的网络环境,也使电子文件信息档案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而纸质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可以通过字体、字迹、图像、印章、纸张等内容来确认。
(五)、对软、硬件要求较高。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的更新,更需要与之相配的硬件来兼容。
二、目前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在的问题: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电算化会计实施时间不长,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使得会计档案的载体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所以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三、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工作
对于日益严峻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形式,我们要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大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选择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需要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定期维护,避免因安全问题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恶意 修改。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
2、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素质。由于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严密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电算化、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知识,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 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 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 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 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 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 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 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 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 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 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 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 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 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 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运作。
关键词:财政局;会计预算工作;有效措施;探讨
就会计预算管理来说,它是我国财政局管理的核心元素。但在新时代下,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各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同时,在我国财政部门中,财政局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优化新时期政府财政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对策强化财政局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以此,使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度,为我国资金管理安全、可靠的进行提供有利的保障。此外,为了促进会计预算工作更好地开展,我国从财政管理的具体情况出发,出台了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可见,以该法律条例为基础,对财政局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优化会计预算管理予以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财政局会计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预算管理是在优化分配企、事业单位财务、非财务资源的基础上,使对应的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紧密相连。以统筹规划为基础,严格考核企、事业单位的预算,加以控制,协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实现所制定的经营目标。当然,就财政局而言,想要强化对应的会计预算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先对它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采取可行的解决对策提供有利的依据。因此,本文作者对新时期会计预算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了分析。
(一)收付实现问题
以我国会计预算形式为基点,已有的会计预算并不能如实反映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政府负债的实际状况,使财政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就政府负债情况而言,如果无法准确掌握负债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可支出的收入更多。随之,将会阻碍下一阶段经济发展计划的准确制定,无法合理分配财政,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财政收支不平衡。
(二)财政核算问题
在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浪潮中,已有的预算方法已经顺应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规律。财政的拨款形势、政府投资方式更加复杂。就财政预算的现状而言,核算方法单一化,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此外,在新形势下,资本化是国库资金运行的显著特征,以有价证券为主。但当下财政资金支出项目才是财政核算的核心组成元素。
(三)财政报告问题
在新形势下,已有的财政预算模式单一化,无法对政府实际的资产、负债情况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而与之对应的会计信息也不够全面,资金具体的使用情况不够清晰,漏洞较多,为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此外,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不够科学化、合理化,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首要前提。从根源上说,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财政报告不具备一定的约束力。
二、财政局强化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对策
随着财政局会计预算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变其现状,优化会计预算工作,国家从已有的国情,各方面实际情况出发,对已制定的预算法律法规予以了优化,颁布了最新的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来健全新时期的会计预算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有序地得以开展,拥有全新的发展面貌,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而言,素有“经济宪”的美称,自1994年颁布以来,已有20年的实施历程。在其发展历程中,该宪法不断被修订,最新修订版是在2015年1月正式实施的,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转折。当然,就优化会计预算工作而言,其有效的策略体现在很多方面。因此,本文作者以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纽带,对其中的冰山一角予以了探讨。
(一)预算编制方面
就预算编制而言,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是优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业务能力的首要前提。财政局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最新《预算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理论知识。从预算的实际状况出发,把财政收入、经营活动巧妙地融入到已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中。以一系列核算数据为基点,仔细核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并明确预算编制基数,如实填写财务经营活动的数据信息,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可靠。比如,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以一系列相关发展目标为基点,比如,该年度经济发展的实践目标,跨年度预算平衡具有计划,以上一年度预算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比如,预算目标的执行状况,科学预测本年度预算收支情况,严格按照对应程序,来编制预算。
(二)预算管理制度方面
在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不断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就财政预算而言,需要深入而客观地分析预算超支问题,有效解决,能够为下一阶段财政预算的合理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最新《预算法》,依法追究违纪行为,避免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预算执行要落到实处,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明确资金使用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不能制定财政收入与支出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需要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预算计划,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制定的预算方案中,要对预算调整的原因、具体项目、数额具体说明。
(三)会计预算监督方面
就监督管理方面,财政局要严格依照法定要求来履行监督权利,明确监督的中心所在。比如,预算核算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是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负债情况等方面进行如实记录。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把日常监督工作予以落实,改变以往的突击性、定期性的监督检查策略,明确预算工作的监管内容与范围。以此,使单位内部的控制更加合理化,能够和会计监督巧妙地融合,把预算监督管理融入到具体的服务中。在预算重大事项、特定问题调查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如实提交能够反映该地区预算实际情况的资料数据。在监督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对下级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合理地监督,并要求这些政府部门定期汇报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使上一级政府能够如实掌握下面的预算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财政局强化会计预算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最新《预算法》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来解决实际的预算问题。这样可以使最新《预算法》相关法律条例落到实处,使预算管理工作得以创新,得到更好地监督管理,保证预算收支平衡,改变单一化的预算方式,明确预算内容,使政府部门能够如实掌握预算收入、支出情况,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J].中国工会财会,2015(02):59-63.
[2]刘海丽.财政局加强会计预算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292.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
会计专业的开设在我们学院历史悠久,涌现了不少的会计专门人才。这两年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每年招生七个班,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开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值得研究。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我们学院及兄弟院校的情况,现有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近几年在进行改革,我们学院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四阶段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结构图见下表。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新的知识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分解不全面
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出纳核算、成本核算和财务成果核算能力太片面。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应该紧贴职业岗位全面分析,只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用具备所有会计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时侧重达到会计初级职称职业能力的要求即可。
2、课程设置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课程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程序,首先应进行会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若干行动领域,再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境。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结合职业岗位改革,但是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
3、实训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挂了牌子,但实际上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现有实训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综合实务。还是按课程对应添加实训,没有紧贴工作过程,没有充分体现每一工作过程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设计
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出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会计监督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会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财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出纳岗位的专业技能是出纳业务操作,设计《出纳实务课程》。基层会计核算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主要是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税费的计算与申报,设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单项实训》和《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会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侧重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能正确运用ERP资源管理系统存储、输出企业资源信息;能运用财务软件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及时提供管理者决策信息,设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财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报表分析,设计《财务管理》课程,报表指标分析和别的课程融合。会计监督岗位的专业技能暂不做高职学生学习的技能。
2、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将现有的课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整合成《成本管理会计》。考虑《初级会计实务》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会计-会计报表》整合成《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拓展、公共基础和公共选修五大模块,采用学分制考核。
3、强化实训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要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这两年带学生参加湖南省会计技能大赛,就可以体会到点钞、计算器和电脑的数字输入,电脑文字的输入、Excel表在会计中的运用都很重要。所以会计基本技能操作除了《出纳实务操作》,还应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技能》等课程。实训体系的设计分为单项型(知识点)实训、岗位(课程)综合性实训、专业综合型仿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强调实训体系考评方案的落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1、提出并拟定全区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负责总预算会计工作;
2、汇总编制全区年度预算方案,审查和批复区级部门预算,审定区级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
3、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4、统一办理预算追加事宜;
5、汇总编制全区财政总决算;
6、负责区级及区对街镇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7、指导街镇预算管理工作;
8、组织执行区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
9、承担与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有关联络事宜;
10、跟踪分析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11、负责税源调查及区内企业的退税工作;
12、罚没收入及票据、罚没物资和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
13、负责区本级和街镇工资统一发放的资金调度、组织协调和发放工作。
预算科科长工作职责
1、负责科内行政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本科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
2、负责提出并拟定全区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审定全区年度预算草案,审核区级部门预算,审定区级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
3、组织执行区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及预算追加事宜;
4、分析全区预算执行情况,组织编制全区财政总决算;
5、负责指导街镇预算管理工作和区级及区对街镇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6、负责区本级和街镇工资统一发放的资金调度、组织协调和发放工作。
7、负责罚没收入及票据、罚没物资和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
8、负责税源调查及区内企业的退税工作;
9、负责与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有关联络事宜;
10、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和建议,组织开展各项业务调查研究;
总预算会计工作职责
1、提出全区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草案;
2、汇总编制全区年度预算方案,审查和批复区级部门预算,审定区级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定额;
3、组织执行区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办理预算追加事宜;
4、跟踪分析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5、汇总编制全区财政总决算;
6、承担与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有关联络事宜;
7、负责税源调查及区内企业的退税工作;
8、负责区级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9、及时向领导提供全区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0、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指导街镇预算管理工作;
2、负责区对街镇财政的资金调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3、罚没收入及票据、罚没物资和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
4、指导街镇会计核算中心工作;
5、负责汇总编制街镇年度财政预、决算;
6、分析街镇的预算执行情况,做好街镇财政的调查研究工作;
工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的预算编审工作;
2、负责全区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统一发放工作;协调银行、单位之间的工资卡管理工作;
3、负责工资发放政策等方面的咨询;
4、按区编办、人事局有关批复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增人增资、减人减资、正常工资变动、各种津贴等进行审核;
5、负责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勤费、生活补贴及福利费的发放工作;
6、负责审核财政代扣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并定期与银行、养老中心、房改办就代扣金额核对;
7、办离退休人员及调离人员住房公积金的财政配套资金的登记、确认等有关手续;
8、负责协调与工资银行的衔接,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做好发卡、换卡、销卡审核管理工作;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以概括为,基本准则加上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两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具体准则按其所规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各类企业或者绝大多数企业都通用的会计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准则,如固定资产、存货、收入等;
第二,通用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披露等;
第三,特殊行业的处理准则,如保险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农业等。
新会计准则注重监控不规范行为,提倡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理念,引导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关注资产质量,更加强调资产负债表对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地反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营运效率,而不仅是经营结果。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关性。其主要特点,一是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二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三是规范了部分重要会计事项及具体会计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的会计事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等新的会计业务;与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的准则以及资产减值的操作条款等。
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修订围绕建设发展型财务体制,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提升会计工作价值,并结合集团公司行业特点、业务发展及管理模式需要,贯彻了以下原则,一是统一会计政策,规范职业判断。比如,规范各项减值(跌价)准备计提依据及标准;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残值率等事项;政策不仅规范成员单位,还规范成员单位的各级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二是引导稳健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比如,提高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标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等。同时,会计核算办法对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社会责任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三是强化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比如,福利费支出要求建立预算控制制度,业务招待费要求建立健全必要的审批流程并原则上控制在税法要求的税前扣除额度内等。四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比如,规范资产减值和财产损失等的审批、备案、审签程序,明确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担保管理程序等。五是体现行业特点,适应管理需求。比如,核算办法充分考虑军品资产、生产经营特点,明确军品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原则上不计提相关减值准备,明确军品销售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原则等。六是规范收益管理,强化会计信息建设。办法明确对企业收益分配按照集团公司《收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整收益分配办法的若干规定》执行。明确增加值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方法,要求企业在产品的成本要素价格及产品售价不断市场化变动的总体环境下,建立基于增加值的分析体系。
一、集团公司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分类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由于不同的经济组织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经济业务活动的不同,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1.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目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要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2.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会计对象的特点是由经济业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设置会计科目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特殊的业务、企业的规模、经济业务的简繁程度。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和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做统一的规定,以利于会计数据的取得分析、核算等管理。
3.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重要经济要素。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首先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如财政管理、税收征管和统计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次要满足投资者、信贷者等在投资、信贷决策等方面的要求;再次要满足企业内部进行经济管理的需要。若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很多,就需要对内部销售业务账款项目按内部单位设置明细账,已有利于期末对帐和编制企业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
4.讲求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能全面地放映企业的会计对象。为了全面系统地放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变动情况,完整的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状况和结果,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分类和界定,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要有明确的含有和界限,各个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各自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含糊不清。各科目之间既相互区别、界限分明,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外,会计科目的名称要明了,要代表经济业务的组要特点,使人易懂。也就是说,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尽量是报表阅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5.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便于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科目的稳定性,并非要求会计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科目也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二、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团公司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是由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稳定的、多层次的、产权网络化的法人联合体。集团公司是由若干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构成的庞大的经济组织,对其进行财务核算存在很多的困难。
1.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众多,层级复杂,财务信息沟通不顺畅
企业集团公司是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企业集团的目标是“企业集团财富最大化”。然而,作为企业集团成员的单个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要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子公司往往有自己独立的核算部门,并采用相互独立的科目体系,这种各自为政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差,不利于财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子公司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后,财务信息传递到母公司已存在着时间滞后。在我国,从计划经济改制而来的集团公司产权关系复杂、交叉控股、层级多,有些集团公司不止是子公司、孙公司,甚至出现十几级的产权结构,这样产生的财务信息必然存在着严重的时间滞后,层级越多,滞后也就越严重。因此,集团公司的会计科目体系在符合国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要适应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的要求,有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和内部控制的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应是个有机的整体。
2.集团公司涉足领域宽,业务范围广,会计核算差异大
集团公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庞大组织,为分散风险,提高运营与盈利能力,往往实行多种经营战略,涉足多种产业或某一核心业务的相关产业。集团公司内部各核算单位业务不同,会计核算不同,自然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有些集团公司在计划经济转制的过程中,还留有医院、培训中心、子弟小学等,这些机构一直普遍实行预算会计制度。因此,集团公司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要满足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的需要,能够包含各个单位的业务,使每一个单位都能应用。
3.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对相同业务的核算不统一
集团公司内部由于各个分子公司独立核算,存在着相同的业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不统一,有些科目在一级科目上统一了,在二级科目上也不统一,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查询留下很多问题,不利于管理。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些子公司按资产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有些子公司则按照资产所属部门设置科目。由于整个企业集团在明细设置上实现统一,只有统一的科目信息才便于归集、整理。
4.集团公司内部交易多,编制合并报表困难
集团公司下属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频繁,业务关系复杂。期末集团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业务量大,有时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数据对不上,为编制合并报表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内部管理的执行。因此,在集团公司的科目体系中,对涉及内部交易的会计科目要按内部单位设二级明细核算。如公司内部有销售业务,要对“主营业务收入”按照内部的购货单位设置二级明细。
三、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的实施办法
集团公司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的会计科目体系在实行中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
1.初步设置符合企业集团公司核算要求的会计科目体系
企业集团公司科目体系的设置工作主要包括,(1)组织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即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准则应用指南;(2)在学习新准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讨论核算科目的变化;(3)组织专业人员将各核算单位原有的科目体系集中,按新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学习中的讨论意见,将原科目体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建立一套能满足集团内部各单位核算的会计科目体系。
2.选择试点单位,试行新科目体系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核算水平不同,在选取试点时要根据典型示范的原则,选取不同经营业务、不同规模的分支机构进行试点。在试点推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在不同业务和不同规模的分、子公司中试行新的会计科目体系,以发现不同公司在试用中存在的问题;(2)在新的科目体系试行中不仅要统一一级和二级明细科目,还要在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中依据新科目体系的要求统一进行设置,以便于财务核算;(3)对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形成优化建议,以备科目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在集团公司范围的试用。
3.集团公司整体试行后意见的反馈和科目体系的二次优化
科目体系虽经过初次优化,但试用范围毕竟有限,在经过集团公司整体试行后,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还需要科目设计人员与各单位核算人员沟通、协商,进一步完善科目体系。对完善后的科目体系,要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岗位的业务。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运用新科目的能力,为集团公司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做好准备。
4.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必须要切实加强领导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涉及全局、影响久远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集团公司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在集团公司总体步入发展型阶段后一次系统规范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大机遇,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由单位行政负责人负责,由总会计师具体组织。
5.抓好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具体实施必须要统一思想
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涉及到包括企业财务部门在内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资产部门了解和掌握设备使用情况、资产减值情况;销售部门清楚产品市场和应收款逾期情况;采购部门掌握材料价格情况;技术部门熟知设备性能情况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会计核算办法》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各单位必须统一管理思想,在对本单位组织机构进行全面梳理的前提下,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工作协调,切实抓好各项有关工作的组织落实。
6.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全面完善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保障,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规范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确保资产和会计信息安全、真实、完整的有效保障。我认为当前要迫切完成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各单位内部构成复杂,对企业会计准则认识还不尽一致,执行随意性大,需要遵循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尽快制定本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二是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重点是结合本企业部门管理职能,明确和严格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和操作程序,同时,要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账销案存”管理制度;三是重要会计政策备案制度。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制定完成后要向集团公司备案,而且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