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秋节古诗范文

中秋节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秋节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秋节古诗

第1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我们的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共赏一轮月,同享一片祥和。让月亮替我将祝福送到你的身边。

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这句诗知道的人比较少,这是明代诗人徐有贞的《中秋月》中一句。愿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在中秋佳节赏明月,岁岁年年永相伴。

4、“中秋佳月最端圆”。这是宋代诗人徐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中一句。中秋佳节月最圆,月满人团圆。

第2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1、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曹松《中秋对月》

3、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陈德武《踏莎行·中秋不见月》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6、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8、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1、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2、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4、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7、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9、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0、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1、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2、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思佳客·闰中秋》

25、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

29、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1、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2、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3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4、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5、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6、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8、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尾犯·甲辰中秋》

39、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0、东篱展却宴期宽。——《思佳客·闰中秋》

41、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7、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48、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第3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每年中秋节的时候,是人们团圆的日子。

一般,我们都会在家里吃芋艿和月饼,吃好了,就会到外面去赏月。呀!月亮上面怎么有黑云呀?我想,一定是月亮姐姐看见我们看着她,她感到很害羞,于是就把几朵黑云挡住了自己。

听妈妈说,月亮里面有一棵大树,大树下有一只白兔,白兔叫玉兔,玉兔天天陪着嫦娥。

中秋节真是一个既快乐,又能让合家团聚的节日呀!

第4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传说现在关于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我们目前流传下来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民间故事也只能做一个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民间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中秋节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人们会干什么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3、中秋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4、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各地中秋节习俗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第5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二、主题网络:

三、主题目标:

小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初步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听中秋节的故事,学习跟读中秋节的儿歌。

3、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民俗,懂得好东西应与大家分享,萌发对家人的亲情。

4、以"快乐"为中心点,带领孩子开展中秋节前的系列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中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美食及习俗。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察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灯笼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猜想和画"月亮上有什么?"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让幼儿讲述自己图画的内容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亲情、友情以及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

3、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4、欣赏不同的月饼盒、袋作品,能用多种材料和使用。

四、主题开展时间

9月13日至21日为期一个周的"快乐中秋节"活动。

五、活动类型:

1、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六、主题环境的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9月27日检查各班环境创设)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 (适合大班)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适合中班)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适合小小班、小班)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 (适合大班)

七、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八、分散活动的配合:

1、参观月饼街--(体育馆广场月饼街,下周二)

2、级组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小、中班级组)

3、创意月饼比赛、亲子"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级组)

4、亲子花灯制作大赛。--(中班级组)

活动内容建议

1、社会:《节日的街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过中秋》

2、语言:《月亮的遐想》、儿歌:《我与月亮的对话》、《漂亮的月饼盒》、《月亮船》

《各种各样的月饼》、古诗《静夜思》《月饼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几时有》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

4、美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

5、音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第6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马上到了,我是喜啊盼啊,可不是嘴馋月饼,而是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又要过个像春节一样快乐的节日了!

爸爸曾给我讲过,中秋节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又叫团圆节,拜月节等有好多好听的名字呢。中秋节的来历也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我最爱听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参加好多的活动,吃月饼,赏月,玩灯、讲故事等,大家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今年的中秋该怎么迎接呢?我想来想去,是和去年和几个小朋友组织活动?还是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再决定吧。

经过商量,我们一致通过准备回老家和爷爷一起过中秋。妈妈说:爷爷最盼望咱们回家一起过个团圆节了。我还提议,过中秋节的夜晚,我们一家边赏月边组织个“家庭中秋演出”和接“古诗句大赛”,爷爷做裁判。就是必须在表演的节目和接诗句里有“月”字才行,否则就算输,冠军可获得金牌月饼一个。爸爸妈妈连连赞同是个好主意。看来我的好好做做准备才行。那些“床前明月光……”“明月几时有?……”等古诗得好好复习一下了,因为我想冠军!

爸爸还告诉我,我们每当放假过中秋团圆节时,那些一样思念亲人的叔叔正在默默地守卫者我们的国家,保护着我们的安定生活,他们却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将思念通过月光传递给家乡的亲人,我们都该尊敬他们,感谢他们!还有,香港和澳门都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台湾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祖国需要团圆,祖国等着台湾早日归来。因为台湾也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只是他离开好久了。

我好像越来越觉得中秋节的意义了。原来只知道中秋节可以吃月饼和欣赏月亮,没有理解团团圆圆的真正意义,今年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我要大声地说:中秋节,快来吧,让大家在一起快乐吧!

第7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博兴县实验小学孙匡迪

前几天,老师让我们查找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回家翻看日历,我才知道今年的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

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时候,妈妈曾告诉我,中秋节可以赏月、吃月饼、听传说、庆团圆。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虽然,今年的中秋节马上到了,这几天却一直阴雨蒙蒙,不过蒙蒙细雨却给中秋传说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嫦娥奔月让我想起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仙子;玉兔捣药让我想起了那可爱无比的小玉兔;吴刚伐桂让我想起了那广寒宫前的桂花树,不知道桂花树是否还那么枝繁叶茂,吴刚是否还在砍伐桂树,一直做着那种徒无功的苦差事……。

第8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美好的中秋节

靖煤公司二中小学部二(3)班 杨淇

中秋节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到爷爷家过节。

哇,茶几上摆满了好吃的:有香喷喷的月饼,有各种新鲜的水果,还有味美的烤鸡……

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快吃吧。”

“停!我有个节目,谁能说一个关于月亮的古诗句,才能吃月饼。”我歪着头说。

爷爷乐了,说:“猴子捞月亮。”

“错。这是个故事名字,不是古诗句。”

奶奶笑着说:“月亮像月饼。”

“这也不是古诗句。”

妈妈摇头晃脑地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错。这是歌名。”

该到爸爸了,他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突然,我发现爸爸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我说:“爸爸赖皮。这个不算。”

我要大显身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像小鲤鱼吐泡泡一样地说。

哗——大家的手拍了起来。

我吃了一个月饼。看着他们流口水的样子,就一人给了一个。

第9篇:中秋节古诗范文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但这里的“中秋”不是指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它只是一个时段概念。然而什么时候才把八月十五约定俗成为一个民俗节日?迄今尚无定论。民俗学家多认为这一节日形成于宋代。事实上,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日月的关注。在古代帝王的礼制中就有所谓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不过此时的祭祀是一种自然崇拜。而真正把明月当成可赏可玩的对象,则是从魏晋时期才开始的。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诗人们,多有对明月的吟诵。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曹操的“明明如月,何时可缀?”(《短歌行》);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等等。在这里明月成了文人们的审美对象,他们借月抒情.拉开了唐代赏月之风的序幕。

从中唐开元以后至晚唐这段时间,一个以宴饮赏月、家人团圆为中心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已基本形成。虽然其玩月游乐的节日气氛和市井风俗的节庆内容,未能像宋代那样浓盛,然而就岁时节俗的构成成分来说,比如固定的节期(八月十五),固定的节庆活动内容(赏月、玩月、望月),显然已经齐备。由此可以说,中秋节作为华夏民族的民俗大节,形成于唐代,已不容置疑。至于“月饼”何时才被特定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土俗”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可见最迟在明代就有了以互相赠送月饼为中秋节主要节俗内容之一的事实。

民俗节日是一个民族风俗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风俗的凝聚点。中秋节较之其他民俗节日形成稍晚,然而其成因却源远流长,并且呈现出构成因子的多元化。远古时代,先民们在“万物有灵”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了自然崇拜。月亮的弦、望、晦、朔变化,以及它对人类生命节律的影响,自然成为远古人类天体崇拜的对象之一。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祭祀日月星辰的礼俗,现今北京的“日坛”、“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祭祀日神和月神的地方。古代的祭祀活动多是和农业有关的,都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比如“春祈”,是人们在春耕前祈年求谷的祭祀;“秋报”,是丰收后酬神报功的祭祀。中秋是农业季节性和生活季节性的重要时段标志,按照古代节日日期“月内取中”、“异月同日”、“重月之首日”等特点,把“秋报”这一祭祀活动与秋获后的跳月狂欢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选择了一年之中月光最皎洁的八月望日这一天,相沿成俗,经过世代传承,发展演变为一个拜月祈年的民俗节日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岁时节日是一个文化符号,它除了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觉外,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产生一种四时轮回、规整有序的岁时观念。比如人的生理年龄,就是从“年节”这一节庆符号中获得的。在人类历史上,成熟的岁时观念是伴随着农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是依照农时的规律而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岁时习俗。我国周代就已经有了关于岁时习俗的一整套祭祀礼仪和祭祀歌舞的庆典活动,这些岁时庆典活动,被当时的官方用时令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不同地区按照统一时间,统一内容进行操作。这样,通过官方的提倡和强制推行,在客观上就促进了岁时习俗向节日的转化。流传至今的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大部分传统节日,最初均为祭祀性节日,而中秋节就是一个农业祭祀性节日的转型,它经过较长时间的民间传承后,最终在唐代才转化为华夏民族的民俗大节。

一个民族节日的形成其构成因素是多元的。除了上边谈到的日月崇拜和岁时祭祀活动外,神话传说无疑也是岁时节日构成的重要精神依据。关于月的神话,最早莫过于“嫦娥奔月”。关于这则神话是否汉代方士的“仙话”,姑且不论。我们所关注的是“嫦娥奔月”和中秋节有无因果关系。换句话说,中秋节是不是为了纪念嫦娥?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每当中秋之夜,阖家团圆,饮酒赏月时,就会联想到这则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想到因盗食不死之药而奔月的嫦娥,当然也会想到她的孤独和寂寞。就有“寂寞嫦娥舒广袖”的吟唱。神话的故事情节看似与我们中华民族求善求圆的民族心理相抵牾。中国人在人伦情绪上,特别看重乡土情结,乐于团圆,伤于离别。远在上古,人们在祭祀活动和年节期间,都会邀集亲人同祭、同食和聚饮。这种习俗随着祭祀活动的节日化,逐渐浓化了在传统节日中强调孝道,重视亲情,祈求团圆的文化情愫。所以宋代苏轼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浩叹。在中秋节俗中所包含的那种向往美好,祈求团圆的文化意蕴,却被“嫦娥奔月”这则神话从反面强化了,它引起了人们对于团圆的追求和亲情的呼唤。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嫦娥》诗所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见在中秋节的深厚文化积淀中,不可回避地早已渗入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内容。可以说,中秋节因为有了这则神话而更具文化内涵,而这则神话也以节日为载体而世代流传,永葆其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