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思念家乡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念家乡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念家乡的作文

第1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题记

我的故乡在浙江。那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我看来,这里的水就像是温柔的母亲,哺育着那里纯朴的人们;这里的山就像是魁梧的父亲,是那里善良的人们的依靠。这里更精彩……

早晨,晨曦微露。氤氲的雾霭弥漫在整个乡间,呼吸之间闻到的的淡淡的花香味,让人心旷神怡,阵阵的花香中还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我站在阳台上,看着这被白雾笼罩的静谧乡村。朦朦胧胧中,远处的那一抹青黛似乎被披上了纯白的面纱,如害羞神秘的少女一般对着我露出浅浅的微笑。

太阳渐渐升起,迷蒙的面纱被揭去。朝霞染红了天边。远处的群山露出了自己强壮的身躯。

“嘿!早上好!这么早就起来了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农肩上扛着锄头用自己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和我打着招呼。那字字铿锵有力的声音化为缕缕的暖意涌入心田。看着他黝黑的肤色和洁白的牙齿,我被他的精神焕发的面容感染了。露出了笑容,“是啊。早上起得早精神好。”他向我挥了挥手向田里走去。

这是这里的人们一天的开始。下一年的大丰收就是他们的梦想,多么朴实而又简单的梦想啊。他们纯洁的就像这里的水一般,不含其它的杂质。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汗水去铸就自己简单的梦想。没有轰轰烈烈,但足以化为一缕甘甜感动着我。

这里的人有着最简单的情感,他们没有猜忌、妒忌与冷漠。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笑容感染者周围的人,用自己的爱筑起了和其他人心灵的桥梁。他们直率而可爱,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这里的人把自己的爱晒在阳光之下,变成了美丽的彩虹,照耀着周围的一切。

现在的我站在城市的高楼上,看着下面的车水马龙。炫丽的霓虹灯照耀着这城市的繁华。这城市很美,但未免有些寂寞。这里处处都是高墙,保护着这里的人们,但同时也将大家的心保护了起来,成了大家心中的屏障。

现在我才终于了解了杜甫“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的心境。我想念着家乡清澈甘甜的水,我想念家乡巍峨壮丽的山,我想念家乡纯朴可爱的人们。

第2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一年又这样过去了,马上又是新年,我确还在异地他乡踌躇,感觉好迷茫,心里总感觉装满了好多好多的疑问,但问自己确又给不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疑问,就像要成熟的果实,被害虫吃掉了一半的心。无法到达预期的终点站。

一年没回家了,今年很想回家,可突然感觉心中少了那份勇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真的,也应该回家看看了 ,人一辈子总不可能总在外面漂泊吧,家:才是人生最好,最温暖的避风港。

四年了 ,四年没在家整整呆过两个月,这怎么能行了?虽然属于那个自己的家还有点遥远,但是不能忘记大家吧。回想四年走过的程,更多的是给我留下遗憾,不怪别人,不怪爸妈,只怪我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所以每次理属于我的那份成功都离我远去。只有自己一个人后悔感慨,但都晚了,很晚了。。。。。

看着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想着过去的事,过去相处过的人。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和他们的命运都差不多了?但他们还是比我好了好多,起码没有我想的这么多。考虑的这么多而已,也许有许多的人会问我,你在想什么啊 ?在考虑什么啊?想那么多考虑那么多干嘛啊?我确是哦不出来我真的在想什么,在考虑什么 ?总之很迷茫·············

年终工作总结,扯得 有点远了。总结一般都是在总结一年的收获罢了。可我有什么收获了?除了一肚子的感想,一肚子对自己的埋怨,还能 有什么了?一切都是神马。从来木有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收获。庆幸的一点就是:我在慢慢的进步,起码懂得又那份上进心了,比去年的去年,甚至以前都要好了很多了。只是现在在克服“慢慢”罢了。我相信我自己。相信有那么一天属于我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很明媚,很明媚。

第3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那蕴满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龙潭河水,那优美的传说,那朴素的风情,奏出了一曲充满生机的绿色旋律。

谁不知道乐园是山歌之乡?你看,农民都缠着头帕,穿着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浓重的乐园乡音。虽然显得有点土气,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满的,心情是欢快的,嗓子是圆润的。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党的政策是天平,左右两端都平衡……”那歌声汇入龙潭河,流进了长江、大海;那歌声从大山里飞出,越过千重关山,飞到武汉、北京……他们的歌声有泥土的气息,有乐园的韵味,有土家的风格,情真,质朴,生动。

我喜爱乐园,我爱乐园的歌。当你走进乐园的村村落落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不喜欢歌的。每年7月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乐园便举行山乡赛歌会。男女歌手穿红着绿,云集乐园镇,这里霎时成了歌山歌海,热闹异常。“乐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园。

歌声入耳,使人如醉如痴。在赛歌会上,歌手们总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没有我歌广,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师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对方不等歌声落音,就接着唱道:“桑木扁担三尺长,挑起歌本到处唱,长阳唱到北京城,万首山歌献给党。”

若是男女对唱,则更是情深意长了。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头,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边藤缠柳。”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头,歌声随着妹妹走,花引蝶来蝶恋花,藤缠柳来抱成球。”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好比芭蕉心。”阵阵歌声招来热烈的喝彩。

第4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少年作家现象

作文教学现状

新思路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沉重的课业负担压缩了课外阅读和实践的时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迎合他人的趣味,学生不得不放弃了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另外,作文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写作技法的空洞解析 。学生写出的文章,选材雷同,内容空洞,缺少气韵。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新世纪的文坛上,少年作家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少年作家的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作品也越卖越火。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涌现出的少年作家就有20多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 6岁的窦蔻创作《窦蔻流浪记》,9岁的边金阳创作《时光魔琴》,12岁的蒋方舟写的《正在发育》、《青春前期》等。时下文坛中的这支少年军已经树立起鲜明的创作旗帜,显出特有的创作生机。 探究一下他们成功的背后,给了我在作文教学上新的思路。

一、以读导写,读写结合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边金阳几乎每天都手不离书。边金阳在接受采访时说,主要是看了好多书,然后脑子就发达了,然后就想出来了。蒋方舟与同龄人相比,她看的书、读的报纸、看的电视都要多得多。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百年孤独》等成年人的书了。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从读学写,提高写作的能力,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以所读文本来训练学生作文,比泛泛讲授写作技巧更加有效。除了课内阅读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课外阅读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个人兴趣,为学生作文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写“阅读作文”,如摘抄精彩段落,写心得体会,记读书笔记等。这既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又达到练笔的目的。

二、感受生活,发现美好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人认为中学生作文水平偏低,是他们枯燥单调的生活内容所造成的。其实不然。蒋方舟在《正在发育》和《青春前期》两部作品中,为读者所展现的可喜、可悲或是可讽的种种故事情节,其实大多数都是她在学校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类似的取材于学校生活的作品还有很多。从早几年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的《三重门》,再到近几年的金今的《再造地狱之门》等。可见中学生的生活虽然没有成年人的社会生活那么丰富多彩,但它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样的绚丽多姿,并非是一潭死水。只要中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好,积累写作素材,就一定能把作文写出彩。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如在教《背影》时,指出这篇课文写得如此生动感人,是作者朱自清对自己父亲的四次背影细致观察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人物,抓住特征,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久之,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积累了素材,写作也就有话可说,有物可状,有情可表。

三、释放心灵,放飞个性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少年作家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创造力,再加上机智而调皮的语言和幽默的叙事手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别样的阅读感受。蒋方舟的《正在发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这样的宣言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它却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彰显着率真的自我, 比“美丽的谎言”来得更可贵。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只要是真心话,即使不合老师的口味,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还要鼓励自主写作,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新表达,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

随之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将不断激发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深层次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心,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不断学习,苦心钻研,精心施教,巧于引导,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中秋节放假前,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

小张说:“什么过头,就是吃那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倒是我妈妈每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慢语地说。“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说边笑。“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节日是一种仪式,仪式表达的是一种敬畏,岂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所能担负的了的?本文就是要将当代浮躁之风引向踏实,将淡漠的情感引向真挚。另外,关注材料中“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

确定话题:节日。

确定主题:节日是寄托、传递情感的仪式,传承文化的载体

确定素材:①除夕、春节: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一家人一起除掉过往的晦气,憧憬美好的未来。②元宵节: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祈盼赐福,庆贺新春的延续、团圆,思念家人,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愿望。③寒食、清明:祭奠先人,追慕先贤。敬祖意识、亲情情结,民族的忠与孝,生命、生死观。④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高洁人格。⑤七夕节:有情人期盼团聚。⑥中秋节:家人团聚,思念家乡对月怀远。

确定写法:①只就中秋节来写。②从以上节日中选择两三个节日来写。③综合各个节日来写。

确定深度:中秋小节日,文化大意义。

第6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毋庸至言,现在小学生受到家庭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阅读兴趣越来越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好,而且学得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得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结出“对比阅读法、启发阅读法、诱惑阅读法、选择阅读法”这“四法”,根据不同课文和时间,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比阅读法

对比阅读,即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我就应用了对比阅读法,当学生理解课文是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诗,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静夜思》,其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身处异乡的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流露。我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阅读。同时,我抓住时机向他们讲述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以及“明月光”与“地上霜”、“望”与“思”的寓意,让学生体会身处异乡的人,在特殊的日子里,所写的诗句中无不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启发阅读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层次较低,身心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方面容易跑偏,出现思维障碍是正常现象。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读书欲望,调起学生的“胃口”,让其从渴望中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思考,寻找答案,追求结果。如在学习课文《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我就应用了启发阅读的方法,在备课时就设计了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利用事先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分组提问:哪吒把夜叉打死了,龙王怎么办?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东海龙王父子经常兴风作浪、胡作非为,哪吒制服龙王后,人们又过上了什么日子?让学生各自回答,增强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三、诱惑阅读法

所谓诱惑阅读法,就是故意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让学生为了急于知晓答案,不得不去看书寻找答案。使老师叫学生去看书,变为学生主动去看书。如在教授《哪吒闹海》一课时,我就把《哪吒闹海》中最精彩的部分讲给他们听,说哪吒和三太子打得不可开交,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

四、选择阅读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在阅读课上,我一改往日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把他们阅读的声音录下来,播放给他们听,然后再播放范读的录音,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读,再听录音,再对比,其次再进行情境表演,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同时,在班级上,我经常组织举行讲童话故事比赛,故事内容要求是课外书上的,且要求人人参加,每次讲的故事内容都不能重复,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余都是鼓励奖,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读故事书的情景,以前我规定他们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课外书,现在已经不用了。

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采取定期开展“共享一本好书,增长知识水平”的读书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筛选,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是哪本好书,读这本能有什么样的享受。学生为表现自己知道得很多,都会仔细阅读并加以思考,强调介绍所推荐的理由,分享阅读带来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第7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美 语文教学 存在

谈到美,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其实,美是到处都存在的。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有很多种,坡写杭州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那是风景美;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有时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是壮观美;即使断了双臂的维纳斯也是很完美――那是艺术美。在语文教学中,处处都有美。可以说,语文课本就像是一座座五彩缤纷的百花园,漫步其中你随处可见美丽的花朵。作为语文老师,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赏这些美,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培养高尚的人格,大有好处。换句话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也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既然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为什么不在语文教学中学会欣赏呢?

一、在“听”中欣赏美。

语文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活动,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始终离不开“听”这个环节。学生要听老师讲解、分析,老师要听学生讨论、发言。如果没有听,语文课堂必将死气沉沉,甚至使人昏昏欲睡,收效甚微。入选教材的每篇文章的特色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精选出来的,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范文。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无论是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还是学生自读。通过听,我们就能体会到春的美好和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当你听到“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句子时,你不仅会感到描绘的色彩鲜艳夺目,春意盎然,景色如画,而且还似乎感到各种花香阵阵扑鼻而来,这哪里是在读书?仿佛就置身其间,真正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再如,学习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你听,有沽沽的流水声,清澈响脆;有飕飕的西风声,阵阵袭来,令人打颤;有咕咚咕咚的马蹄声,似鼓槌在不断地敲打心灵的鼓膜;还有时不时传来的鸦叫声,更增添几许深秋的孤寂,荒凉。试想: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孤苦伶仃、衣衫褴褛、人困马饥,又适逢傍晚,黑夜即将来临。身处此地,面对此景,其心境何其凄切!我们可想而知。而从全篇来看,作者又不着一个“愁”字,却极力渲染一种无比惆怅的秋天气氛,这怎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其实,游子何尝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又何尝不希望与家人团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学完了该文,读者自然而然受到了教育。

二、在“说”中讨论美。

课文中的美,有的作者不会像贴标签那样简单直接告诉你,而是很含蓄地隐藏在字字句句中,犹如大自然中的宝藏,需要你去不断地“淘金”,才能获取它。如教学鲁迅的小说《药》,我们看到:革命者夏瑜被杀了,壮烈牺牲,就义时有许多老百姓在刑场围观,刽子手康大叔竟出卖人血馒头。这是何等的荒唐,又是何等的不可思议!更为可悲的是居然就有人匆匆赶来买这人血馒头――华老栓。读到此时,读者难免要问:这康大叔还是人吗?是什么人?这社会还是社会吗?叫什么社会?像这些问题,学生只有通过讨论、交流,甚至再讨论,再交流,才能明白,这篇作品提示的主题是何其的深刻。旧社会是越发的黑暗腐朽,就证明新社会是越发的美好。只有丑恶至极,才有美好至极。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鲁迅先生不愧是大作家,他睿智,他深谙旧社会各种矛盾,他刻画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对社会的洞察力超出人们的想象。读他的文章,真正受到极大的教育。又如,的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写的《与妻书》,我们初读这封家信时,可能觉得语言平淡无奇,无非是夫妻的“聊天语”而已,但再细读便发觉:信中可谓字字泪,句句血。不仅作者写信时满含深情,热泪盈眶,以至泪湿信笺,而且妻子在读信时,更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不能卒读。我们是中学生,没有经历那场面,无那种生离死别的体验。夫妻新婚不久丈夫即毅然投身革命,一去数月,至今未回。孩子尚未出生,夫妻就此永别,从此阴阳两隔,这晴天霹雳是何等的残酷无情。作为妻子虽不奢求过着花前月下,出入成双成对的美好生活,但要求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总不为过吧?想想现在连这最低的要求都化为泡影了。这令人多么的悲痛欲绝!读完后想想:革命先驱多么伟大无私,革命是多么艰难,胜利来得多么不容易!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更应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告慰先烈英灵。文章的道德教育如能达到这样,烈士的鲜血就没有白流了。

三、在“读”中体会美。

课文课本中所选文章都具有代表性,而且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梯度明显。每篇文章都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歌颂劳动的伟大,或歌颂爱情的美好,或批评丑恶的社会现象,或抨击旧社会的黑暗。总之,一句话,主题鲜明、深刻,富有教育或借鉴意义。我们应在读中用心体会。常言道:开卷有益。在读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时,蔡老师非常爱学生,佯装打“我”体现她心灵很美。她教的诗我至今还能背出,说明她的教法独特,令人终生难忘。她真是好老师。我们要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的老师对待学生如何,语言美不美?行为美不美?对待工作如何,自己对老师又怎么样?是否尊敬,是否爱戴等。像这样一比较,学习语文就不难了。又如,读刘基的《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现在我们自己正在求学阶段,可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与作者相比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如是否勤学,是否尊师等。哪些方面尚有欠缺,今后如何改进。理论联系实际,从书本到现实生活。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文道合一。这样来学习,文章的教育功能和美育就能得以实现。

四、在“写”中体现美。

第8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法研究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的数量在课本中占据的比例也更加突出,而在诗词题材上,即景抒情诗在不同阶段课文中所占比例都是最多。

教师节前,主席在北师大视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可是近日,部分省市小学一年级语文新版课本中古诗集体“退役”――删除了旧版本中《画》《草》《登鹳雀楼》等全部8首古诗。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新版课本却增加了比重,并表示明年9月起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8篇增加到22篇。同是古典诗词,同是小学课本,命运却如此迥然不同,这不能不引起一番热议与思考。

我们都是从古典诗词的滋养中一路走来,时隔23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小学一年级背诵《锄禾》《画》《静夜思》《春晓》《草》等古诗的场景。那时,正处在换牙时期的我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字正腔圆地领读这些美丽的古诗,当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诗句从我们充满稚气的声音里连绵起伏并回荡在校园时,那种感觉是多么美妙绝伦!

一、美感的体验

汉语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四声,富于音乐性,这就让古诗富有音韵美、节奏美。虽然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古诗的意思,却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激发孩子们身上的“诗性”。而且,课本中的古诗词都配有画,基本上是一诗一画,能让小朋友从视觉上感受古诗的美,充分体会诗画一体的美感,并能从画面美进而感受意境美。

我小学时学习的古诗《画》――“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不仅语言简单明了,容易背诵,还配了漂亮的山水花鸟画。一背这首诗就想到那幅画,一看到那幅画或相似的画、场景便脱口而出那首诗,这便是美的力量,让你能情不自禁地成为古诗的“俘虏”。而在这过程中,语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我的作文一直在班上甚至全年级名列前茅,跟我熟读古诗不无关系。

二、文化的熏陶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如古诗中有大量书写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小学应该一直注重古诗教育,注重“经典诵读”,打造“诗意校园”,每到一个节日便发放相关诗词给学生诵读,让学生们时时浸润在传统文化的雨露中,收效良好。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9篇:思念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开放性教学

1.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实行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改善封闭式及单一式的教学弊端;开放性教学不拘泥于语文教材,通过对有效的语文学习资源加以利用,能够使小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并能够帮助小学生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及阅读的习惯。实行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综合培养。本文以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作为分析的基础,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性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2.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从而使教学目标变得更为开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会被一些既定教学目标所局限,课堂上的内容仅仅是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而展开,而对于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内的内容,教师则是很少提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害怕跑题及耽误语文教学的时间,最终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为了能够使以上情况得到改变,并将教师手脚放开,则需要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以便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方向及目标变得多元化,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教学目标及发展教学目标等,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例如,在向学生教授《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思乡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白发三千丈”等夸张诗句;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诗《乡愁》,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比阅读这两首诗,并在理解诗的内容之后,产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当阅读教学完成之后,还应组织学生召开与“思乡”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让学生写作,以便让学生达到深化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

3.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无非就是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即语文课本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就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来说,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又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例如,在向学生教授《翠鸟》的过程中,可于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媒资源或课本教参资源,尽量将与翠鸟有关的资料找出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课外资料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与翠鸟相关的常识,认识到翠鸟是自然的生灵,要保护翠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如思考翠鸟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可以不对学生说出答案,以使其探究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得到培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此类问题值得探讨,并鼓励学生继续寻找相关的资料,资料收集好之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以上教学法,将能够使阅读向课外开放的目的得以实现:使学生为了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再由课外阅读转向课内阅读及学习,随后再回到实践,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其研究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改变阅读教学封闭的现状,实现开放性教学。

4.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纵观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安排,可以发现许多课程与大自然有关:对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与大自然相关的课程时,要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建立起开放型及创新型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及感受自然的同时,融会及贯通课本知识,应用此开放教学手段,将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程度,也可以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教授《燕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课堂的定性思维当中走出来,并融入自然,感受美丽及和谐的大自然,在清新的氛围当中,欣赏绿草红花,在愉快的环境下观察燕子。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自然课堂当中即兴创作,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来描绘大自然。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篇章,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的描绘能力及审美能力。

5.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建立起讨论式阅读教学法

开放性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动性。因此,应积极在师生之间营造出和谐的关系,进而使教学氛围变得相对开放。要使师生关系维持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则应实现两者的平等,教师要赞许、信任或鼓励学生,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阅读课中使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以及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情感活动中,增强对文字的体验与理解。经过自身的思考与感悟后,使情感受到熏陶,获得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国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21(11):9816—9817

[2]汪水英,徐建立.制约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的因素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9,34(26):639—640

[3]夏兴红.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18(25):527—528